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目标,根据内外部环境及资源状况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

它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下面将介绍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当时,企业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传统的规划方法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需要一种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来指导企业发展。

于是,战略管理概念应运而生。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分析”模型和“价值链理论”成为了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企业开始将战略管理纳入到企业决策的日常运作中,以实现市场竞争优势。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逐渐从传统的宏观层面转向了更加微观的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开始注重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开发,强调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战略问题。

此时,企业开始注重战略的执行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将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以实现战略目标的落地。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战略管理的重点又发生了一次转变。

企业开始注重创新的能力和速度,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带来的变革。

同时,企业还开始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性纳入战略管理的考量范畴。

现如今,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事情,也应该成为每个企业员工参与和推动的过程。

企业也不再局限于以往单一的竞争方式,而是开始注重合作、创新和开放式的战略思维。

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必备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资源、从战略规划到战略执行、从竞争优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涌现和全球化的深入,战略管理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必将继续推动企业的发展。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从第一次浪潮到第三次浪潮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和资源分配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首次出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一次浪潮:战略管理的起源和兴起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安索夫、安德鲁斯和钱德勒。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如SWOT分析、竞争优势、多元化战略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主要的是企业内部的效率和外部的环境适应性。

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以及实施这些计划的有效措施来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次浪潮:战略管理的反思和创新到了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普拉哈拉德、波特、亨利·明茨伯格等。

他们对第一次浪潮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如竞争优势的来源、产业分析和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战略实施等。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开始企业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在这些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

企业开始意识到,要获得长期成功,不仅需要自身的竞争地位,还需要考虑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三次浪潮:战略管理的集成和升华进入21世纪,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巴尼、戴维·贝赞可和克里斯·祖克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如企业能力、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和战略转型等。

这些理论观点将战略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企业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持续的成功。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更加企业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和互动。

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积极塑造和影响外部环境,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其理论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嬗变趋势以及新趋势三个角度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佛吉尼亚.拉塞尔强调了企业顶层管理层需要采取长远规划进行企业战略管理。

到了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尔引以为豪的著作《企业之间的博弈》基本奠定了现代战略管理的基础。

其主要观点是:企业是在某种博弈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的,顶层管理者需要寻找企业最佳的策略选择。

到了20世纪70年代,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描绘了企业生态环境中的五大力量: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替代品和新进入者,其对企业战略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后,哈姆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发掘自身核心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竞争优势。

二、嬗变趋势1.战略管理理论由量化分析转向质性分析。

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初期,经济学的理性分析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

乔治塞特仁在其所著《竞争战略》中强调了市场占有率与退出门槛这两个指标极为重要,成为了当时战略管理理论奠基的两个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发展不仅仅是数字,还有许多非经济因素,如所处行业环境、管理团队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从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逐渐开始探索如何定量考察这些质性因素对企业战略选择获得的影响。

2.管理并购重视企业文化管理并购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一种方式。

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高科技园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催生了许多并购潮,大量资金充分发挥出了并购的作用。

然而,并购过程中经常忽视企业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合并后的企业内部矛盾和管理混乱。

因此,企业战略选择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3.注重跨界融合创新在当今竞争激烈、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在创新领域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注重跨界融合。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70年代1.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公认为:环境-战略—组织理论的第一位企业战略专家,由《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提出这一论点)2. 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认为,首先,在制订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

其次,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订的设计师,并且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

再者,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设计学派”以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计划学派主张,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订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负责;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等等。

计划学派以安索夫为杰出代表.3。

尽管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但从根本上说,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

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只有适应环境变化,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战略要适应环境变化,旨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足够的市场占有率,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

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

因而,在战略实施上,势必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80年代1.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2。

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盈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旨在帮助企业制定长期、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文将介绍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企业战略问题,如企业竞争失败、市场份额下降等。

他们开始研究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提出了许多有关企业战略的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索夫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审视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战略。

二、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理论逐渐演变出多个流派,包括定位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能力理论等。

这些流派都强调了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定位理论强调企业应该通过市场定位、产品定位等方式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以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

资源基础理论则认为企业应该关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技术、品牌、渠道等,并通过这些资源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能力理论则强调企业应该关注自身的核心能力,并不断加强这些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的人员。

例如,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战略规划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战略实施来监督和评估企业的战略执行情况,而基层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战略调整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战略管理理论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如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研发等。

在这些领域中,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战略,如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战略等,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务发展需求。

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长期、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三)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80年代,迈克尔· 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强烈的影响 。 迈克尔· 波特创立的行业结构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竞争 战略的研究,解释企业的战略需求并提供制定战略的 有效方法,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竞争理论的创 新性兼容。 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公司 地位和行业吸引力分析矩阵可用来分析企业所处行业 的情况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 发展历程 主要流派 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动向

1、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规模大、层次多、 管理幅度广、外部环境复杂、多元经营、竞争国际 化和全球化等。60年代开始,企业将战略管理看成 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
(一)战略规划阶段


钱得勒“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Chandler,1962)钱得勒从 案例研究入手,给出了企业战略的定义,分析了企业成长方式 与结构变革的关系,得出了“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 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施和控 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构的过程 。由于他在完 善环境服务组织的长期赢利能力方面的贡献,安索夫被称为“ 战略管理学之父”。

(二)战略管理阶段(2)
1979年安索夫出版的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阐述和构 建了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指出,企业成功的战略管 理构架是由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相互协调一致而完 成的。根据环境对企业的干扰等级不同,安索夫将战 略管理的类型分为五种:稳定型、反应型、预期型、 探索型和创造型。 安索夫指出,只有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 ,企业才能成功,反之,企业将会失败。但一旦环境 的类型改变了,环境对组织和战略的干扰和影响也发 生变化。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方,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应连续不断地注视内部及与外部的事件与趋势,以便必要时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它是研究企业如何动态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人物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的。

它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如何制定战略。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整套基本的思路和程序,特别是SWOT分析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战略形成的重要性。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但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战略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和推理之上,因此其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这一前提与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相适应。

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主观地运用该理论进行推测很难随环境变化及时地做出战略决策。

其次,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只是方向性和框架性的,SOWT法也没有给出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具体方法,因此显得有些空洞,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二、以竞争定位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成了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分析方法,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他认为,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由五种力量决定: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摘要战略管理是组织实现长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传统管理理论到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阐述了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方法,分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贡献,最后展望未来战略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管理理论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传统管理理论主要注重组织内部的运作和效率,强调规章制度、层级管理和标准化流程。

这些理论为战略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制定长期发展策略方面存在局限性。

二、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兴起1. 环境识别和战略制定现代战略管理强调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注重战略的长期性和综合性。

环境分析、资源评估、SWOT分析等工具逐渐成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2. 竞争优势和差异化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成为现代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差异化或成本领先来取得竞争优势。

3. 战略执行和绩效评估除了战略制定,现代战略管理强调战略执行的重要性,注重绩效评估和战略调整。

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被广泛运用。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贡献1.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组织内部资源和能力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重点在于资源的持久性和不可模仿性。

2. 制度理论制度理论强调组织内部的制度和文化对战略执行和绩效评估的影响,强调组织结构和流程的重要性。

3. 走向全球的战略管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国际化纳入战略管理范畴,国际战略管理逐渐崭露头角。

四、未来战略管理发展趋势1. 数字化战略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战略管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战略管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2. 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日益受到重视,未来战略管理需要更多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推动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3. 跨界合作与创新未来的战略管理将越来越强调跨界合作和创新,通过合作共赢和开放创新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60-70年代的制定阶段,80年代 的变革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综合阶段。初期的战略管理理论主要的是企业环境 分析和竞争优势的建立,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战略管理理论开始注重 企业变革和创新,以及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
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流派
公司是中国一家知名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其战略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战略目标来看,公司明确提出了“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的战略 愿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方案。在战 略规划方面,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升自身产品和服战略,通过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和加大 研发投入,以实现快速发展和盈利。同时,公司也注重风险管理,制定了相应 的风险控制措施。
五、结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流派的演变。从设计学派到定位学 派再到创业学派,每个流派都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然而,每个流派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谢谢观看
3、定位学派
定位学派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代表人物包括特劳特、里斯等。该流派强 调在市场竞争中找到企业的独特位置,提出了定位理论。定位学派认为,在竞 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产品或服务的优势,找到目标客户群体, 并确立独特的市场地位。
4、创业学派
创业学派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代表人物包括熊彼特、德鲁克等。该 流派强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创业理论。创业学派认为,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和创业精神,发掘新的市场机会, 实现快速发展和盈利。
2、计划学派
计划学派是继设计学派之后出现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包括肯尼迪、明 茨伯格等。该流派强调战略制定的程序化和计划性,提出了M-C-S(MissionCapital-Strategy)模型,即企业使命决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决定企业资 源配置。计划学派认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 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实施。

战略管理理论(3篇)

战略管理理论(3篇)

第1篇一、引言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对内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战略管理理论是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的起源、核心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战略管理的起源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军事领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

战后,战略管理理论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商业领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

三、战略管理的核心概念1. 战略:战略是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在市场环境中,对内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 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中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包括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等。

3.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行业、技术、政策等因素。

4.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的资源、能力、组织结构、文化等因素。

四、战略管理的主要理论1. 安索夫矩阵(Ansoff Matrix)安索夫矩阵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用于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产品、技术等手段实现增长。

矩阵分为四个象限: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元化。

2. 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五力模型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环境。

五个力分别是:行业竞争程度、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

3. 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价值链分析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企业内部各个价值创造环节的竞争力。

价值链包括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

4. SWOT分析(SWOT Analysis)SWOT分析是一种战略分析工具,用于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理论学派
明茨伯格(2002) 明茨伯格(2002)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 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 书中将战略的发展历程分为10个学派。 书中将战略的发展历程分为10个学派。 10个学派
设计学派
设计学派,象征动物是蜘蛛, 设计学派,象征动物是蜘蛛,象征意义是蜘蛛在专心致志地编 蜘蛛 织着自己的那张网。 织着自己的那张网。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它重点探讨作 为非正式设计过程的战略形成。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形成应该是一 为非正式设计过程的战略形成。设计学派认为, 个有意识、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 个有意识、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才能采取行 动,有效的战略产生于严密控制的人类思维过程。设计学派信奉的 有效的战略产生于严密控制的人类思维过程。 格言: 三思而后行” 关键词是吻合、适合、特色竞争力、 格言:“三思而后行”;关键词是吻合、适合、特色竞争力、竞争 吻合 优势、SWOT、明确阐述、执行。 优势、SWOT、明确阐述、执行。
权力学派
权力学派:象征动物是狮子, 权力学派:象征动物是狮子,象征意义是狮子紧紧地盯着一 狮子 群羚羊,寻找着准备追击的目标;小狮子们也互相打量着, 群羚羊,寻找着准备追击的目标;小狮子们也互相打量着,估摸 着谁能吃到第一口。 着谁能吃到第一口。 权力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的过程, 权力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包括组织内部各 个矛盾着的集团之间和互为外部环境的组织之间的协商。 个矛盾着的集团之间和互为外部环境的组织之间的协商。权力学 派信奉的格言: 当心第一” 权力学派的关键词是:契约、 派信奉的格言:“当心第一”。权力学派的关键词是:契约、冲 突、联合、利益相关者、政治游戏、集体战略、网络、联盟。 联合、利益相关者、政治游戏、集体战略、网络、联盟。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新发展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新发展

四、结论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 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数字化、可持续发展、人才 资本、敏捷性和生态等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适合的 战略以实现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自那时以来,战略 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本次演示将简要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的演变过程及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
谢谢观看
3、90年代:动态战略理论
9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动态 和复杂。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明茨伯格的动态战略理论、资源基础观和核心 能力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培育。
4、21世纪:网络化战略理论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市场格 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平台战略、网络效应战略和社交 媒体营销战略等。这些理论为企业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市场拓展提供了指导。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1、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战略 管理理论
在这个阶段,战略管理理论尚处于萌芽期。学者们开始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的 概念、方法和实践,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战略管理理念,如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 等。这些理念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80年代:竞争战略理论
8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们开始竞争战 略。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竞争定位理论。这些理 论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 新发展
01 一、引言
目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安索夫等学者 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亨利·明茨伯格等学者将其发展 至创立期,并提出了战略形成的五种基本模型;进入20世纪90年代,企业战略管 理开始进入发展期,出现了多种战略管理流派,如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 派等;进入21世纪,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逐渐成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 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内涵和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分析外部环境 的机会和威胁,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并实施战略计划,同时对战略实施 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这些理论主要的问题包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制 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以及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未来的企业战 略管理理论将更加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4、创新与变革:在动态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创新和变革已成为企业持续发 展的关键。未来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研究如何推动企业的创新与变革。
5、人才与组织: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组织是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未 来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人才开发和组织设计,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 落实。
பைடு நூலகம்
2、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经营管 理中开始如何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企业需要在产品开发、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同时还需要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向,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竞争策略。
参考内容
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是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下,为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进行的 全局性谋划。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的 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演示旨在回顾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内涵 与思想,分析实践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 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摘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关于企业发展方向,业务组合和跨业务管理,是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总体战略管理.本文对企业战略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对主要战略管理学派---环境学派进行了细致介绍.[ 关键词 ] 企业战略环境战略管理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只要企业能够按照规范化管理运作的模式,从内部加强自己的修炼,不断提升适应竞争环境的能力,那么这种挑战就能顺利转化成为一种更强的生存能力,进而使企业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所谓管理战略原来是军事术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英语中战略叫“strategy”,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一)企业战略管理产生的背景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它萌芽于2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

从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冷热变化这个过程来看,人们对战略管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其背景原因主要在于50、60年代,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随之而来的则是竞争的加剧。

到了70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又出现了动荡,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艰难。

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格必胜的原则必须改变了,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发展了。

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

随着部分企业多角化经营的成功(产品多样化,市场多样化,投资区域多样化等),一些企业家认为应该走向多角化经营这样的“战略之路”保护自己。

但是,到了80年代,“软化热”、“优势热”导致“战略热”降温,加之分析性战略方法使一些企业陷入财务型经营,部分企业战略应用不当导致失败等原因,战略管理理论一度受到冷落。

然而,到了90年代的时候,人们又开始反思战略管理理论,因为他们发现许多企业7到8年就倒闭了,许多产业都成了短命产业。

第一章_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第一章_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10.03.2019
五、文化学派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八九十年代处于研究高潮期。该学派 的主要观点有:企业战略依赖于企业的集体智慧和价值观;企业文化 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 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企业的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一)企业总体战略的构成
1.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是指一个企业存在于社会中的目的、性质、责任和义务等。
2.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在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 而薄弱的环节、部门和因素等。
3.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企业战略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10.03.2019
4.战略阶段
企业制订战略时所涉及的战略期限比较长,为了确保战略 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 实际和规律,把较长的战略期限科学地划分为几个阶段。
5.战略对策
战略对策是指企业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和措施等。
10.03.2019
(二)企业总体战略的分类
1.按企业战略目标与战略起点相差幅度分类
发展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 紧缩型战略
2.按主客观条件的结合程度分类
保守型战略 可靠型战略 风险型战略
3.按企业规模分类
大型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
10.03.2019
五、企业战略与规划、计划的区别
类 型 内 容 全 长 面 期 全面或部分 中 期 全面或部分 短 期 战 略 规 划 计 划
实施范围 实施期限 包括内容 制定方法
原 则 性 定性为主
轮 廓 性 定性定量
详 细 性 定量为主
10.03.2019
六、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一)产品与市场领域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摘要: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但是在各个方面趋于成熟的同时,仍然十分活跃,其原因在于战略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每个时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但其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随着环境错综复杂的变化,战略管理理论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战略管理;理论;趋势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战略”这个概念最初只存在于军事领域,与战术有一定区别,战略与战术的区别是:战略针对全局问题,战术针对局部问题;战略针对长期问题,战术针对短期问题。

1965年,美国的一位专家发表了《企业战略论》,“战略”这个概念因此而进入企业领域。

企业既然要参与竞争,就要在竞争中讲究谋略。

在企业领域使用“战术”这个概念的人很少,但其实它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企业谋略也是有大小之分的,企业的小谋略被称为“战术”。

企业战略就是如何实现企业自身所定义的价值创造。

“企业战略”是企业中各种战略的总称,其中包括发展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技术开发战略等。

这些战略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不同的只是谋划角度。

企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略,企业发展需要谋略,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具整体性、长期性、谋略型的特征,即相对于局部性而言具有整体性,相对于短期性而言具有长期性,相对于常规性而言具有谋略性。

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同时具有这几个特征,否则就构不成企业发展战略。

(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学派划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企业战略管理出现以来,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四大主要学派:其一是以安索夫为代表的环境战略学派。

其环境战略论的基本结构是由环境、战略、组织三支柱要素构成,只有这三要素协调一致的战略才会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反之则会降低经营目标的实现率。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

1、战略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 用
战略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五力模型可以帮助企 业分析行业竞争格局,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SWOT分析可以协助企业明确 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可以 帮助企业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绩效指标,从而更好地衡量和管理战略实施 效果。
这个时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开始形成了多个学派和多种理论体 系,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企业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思考 和应对各种问题,战略管理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
当前,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趋势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将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可以通过研究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发掘更为普 遍适用的战略管理理论;同时,可以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如经济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战略管理理论。 此外,将有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实践者共同参与到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中 来,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 20世纪80年代):成熟期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都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在这种 情况下,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战略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 心内容。
4、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 今):完善期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和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一、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 战略管理的起源- 古代军事战略: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领域,指的是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为实现胜利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行动。

- 企业管理应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管理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2. 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 古典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如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

-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 现代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关注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的制定。

-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企业目标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和竞争战略理论。

- 战略管理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关注点: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 代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V),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二、战略的内涵1. 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旨在通过配置资源和调整活动,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愿景。

2. 战略的特点- 全局性:战略涉及企业的整体方向和所有业务领域,要求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 长期性:战略规划通常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 导向性:战略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企业资源向既定目标集中。

- 动态性:战略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三、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 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摘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关于企业发展方向,业务组合和跨业务管理,是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总体战略管理.本文对企业战略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对主要战略管理学派---环境学派进行了细致介绍.
[ 关键词 ] 企业战略环境战略管理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种机遇也
是一种挑战.只要企业能够按照规范化管理运作的模式,从内部加强自己的修炼,不断提
升适应竞争环境的能力,那么这种挑战就能顺利转化成为一种更强的生存能力,进而使
企业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所谓管理战略原来是军事术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英语中战略叫“strategy”,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一)企业战略管理产生的背景
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它萌芽于2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

从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冷热变化这个过程来看,人们对战略管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其背景原因主要在于50、60年代,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上出现了空前
的繁荣,随之而来的则是竞争的加剧。

到了70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又出现了动荡,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艰难。

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格必胜的原则必须改变了,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发展了。

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

随着部分企业多角化经营的成功(产品多样化,市场多样化,投资区域多样化等),一些企业家认为应该走向多角化经营这样的“战略之路”保护自己。

但是,到了80年代,“软化热”、“优势热”导致“战略热”降温,加之
分析性战略方法使一些企业陷入财务型经营,部分企业战略应用不当导致失败等原因,战略管理理论一度受到冷落。

然而,到了90年代的时候,人们又开始反思战略管理理论,因为他们发现许多企业7到8年就倒闭了,许多产业都成了短命产业。

追其缘由,短命的根源在于缺乏战略管理,缺少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
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是始终与市场竞争紧密相连的。

不同的战略管理思想都是围绕如何制定和实施竞争战略,获得竞争优势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这也是我们探讨战略管理思想发展的主线.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要对理论的演进作精确的分期或阶段划分可能是困难的,因为理论的探讨有其连续性和反复性,对同一问题的探讨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层次有联系、交叉和重叠。

但理论的发展总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和实践产生互动。

若承认历史实践发展规律性,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有它内在的逻辑. 1965年,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安索夫在
其著作《企业战略》一书中开始使用战略管理一词,将战略从军事领域拓展至经济管理活动。

对于战略管理的看法有两大学派,行业结构资源学派和内部资源学派。

管理大师明茨伯格将战略管理划分为十个学派:计划学派对战略的含义和形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强调计划管理是一个正式的计划过程,但处于战略发展的初级阶段竞争性并不是很强.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德基本分析框架:SWOT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作为基本成型时期的战略管理思想他的相对优势就是对当时社会的SWOT 做了比较全面正确的分析. 其余还有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

这十个学派可以分成三类。

从性质上看,最前面的三个学派属于说明性的学派,它们关注的是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

其后六个学派对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思考,它们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实际指定和执行过程,而不是侧重于描述理想的战略行为。

最后一个学派是其它学派的综合。

但各个学派都是从某个角度定义和论述企业战略。

(三)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
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

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的适应性观点(认为战略成功的本质在于战略的适应性,包括环境适应、资源适应与组织适应),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认为战略就是对环境变化的逻辑反应等理论)。

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的,企业要不断调整其战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战略调整包括战略方向和战略能力的调整。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
(Chandler)--- 研究环境--战略--结构之间关系的第一位管理学家的《战略与结构》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

钱德勒在这部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变化而变化。

.然而,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理论也存在风险 (1)该理论缺少对企业将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进行分析与选择,它从现在的产业市场出发,要求企业所适应的环境实质上是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这势必导致:一方面,企业所追求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企业往往被动地适应环境,处于被动地追随领先者的困境之中,充其量只能是战略的追随者。

(2)该理论缺乏对企业内在环境的考虑,它只是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即:现存的、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来考察企业战略问题。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不足之处才为推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而始于1980年迈克尔·波特的基于产业分析的竞争战略思想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竞争战略,而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2)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优势的竞争地位。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提出了著名的由五方面竞争力量--进入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以及客户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所形成的竞争模
型,认为产业的吸引力、潜在利润是源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赢得竞争优势的三种通用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他的分析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其假设是产业结构是企业赢利的决定因素。

就如一个零售企业,在开业筹划管理和卖场选址上对大环境的分析,而所销售商品必须根据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同时,市场这个大环境对每个企业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代表,企业经济环境变化表现为突发性、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兼并有增无减,同时面对日本和欧洲的挑战,全球性竞争加剧。

因此认真分析上述环境有助于他们了解影响企业所在市场和行业的各种倾向,减小损失.
了解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可以为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确立企业的明确的发展方向,发挥每个员工潜能,清楚企业财务,促使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为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零售企业管理工具箱》企业管理出版社
【2】《战略管理理论》
[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
[4]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演变和述评》李文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