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版现代散文选读(女歌手)教案
2024年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
2024年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女歌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词汇解析、文本结构分析、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一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及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2.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主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探讨。
2.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学习,课文内容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经典的女声歌曲,让学生感受女歌手的魅力,引出本课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注意生词、短语的学习。
3. 词汇解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文本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课文通过女歌手的形象象征了追求梦想、执着不屈的精神。
如“她那被歌声滋养的容颜,宛如一株在风雨中摇曳的百合”一句,用百合花象征女歌手的美丽与坚韧。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女歌手的形象特点。
7.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女歌手的形象中提炼出主题,思考人生价值、追求梦想等话题。
六、板书设计1. 《女歌手》2. 内容:①生词、短语②课文结构③主题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追求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 答案:见学生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文本鉴赏能力的培养。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女歌手》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女歌手》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医生与一位女歌手之间的爱情故事。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现实生活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内心世界。
2.3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领悟作品深刻的主题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查找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2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女歌手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出本课《女歌手》的教学。
3.3 自主学习(1)课文讲述了哪个女歌手的故事?(2)年轻医生与女歌手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爱情故事?(3)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3.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回答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彼此的见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充分发表意见。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主题内涵。
3.6 课后作业第四章:教学策略4.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料,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女歌手》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悟,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能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独特见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同一首歌》,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基础上,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一篇关于女歌手的文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作者对女歌手的评价。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共同解决难题。
3.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自然、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3.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抄写生字词要求学生抄写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4.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家长签字确认。
4.3 拓展作业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女歌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女歌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修改建议:1. 教学内容细节优化:增加对普契尼及其作品的背景介绍,包括他的生平、音乐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学习歌词时,可先用中文解释意大利语歌词的意思,再进行跟读和演唱练习。
针对歌曲的情感内涵,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故事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例如通过图片、短剧等形式。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优化:意大利语发音和吐字的练习可以设计成游戏或竞赛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析歌剧音乐特点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歌剧的选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表达的训练可以结合角色扮演或即兴演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歌曲。
3. 教学过程细节优化:歌曲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猜测剧情或角色,增强参与感。
合唱练习时,可以分组进行,并设置不同角色,比如主角、配角等,让学生更有参与感。
演唱展示环节后,可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作业设计细节优化:课后作业可以设计为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而不仅仅是机械的重复。
欣赏普契尼的其他作品后,可以让学生选择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并写出为什么。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细节优化:反思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反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
拓展延伸活动可以包括参观音乐会或与音乐家互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6. 教学技巧和窍门细节优化:利用多媒体工具,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适时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这些细节的优化,可以使教案更加完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音乐,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女歌手》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女歌手的形象特点,以及她在音乐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坚韧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对音乐和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女歌手的生活背景,以及她在音乐事业上的成就。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分析女歌手的形象特点,探讨她在音乐道路上的心路历程。
2.3 相关音乐作品欣赏:为学生播放女歌手的经典歌曲,让学生感受她的音乐魅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女歌手的经典歌曲为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女歌手的形象特点,以及她在音乐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
3.3 角色扮演: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课文中的女歌手或其他人物,进行情景再现。
3.4 课文解析: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演,进行课文解析,深入分析女歌手的形象特点,以及她在音乐道路上的心路历程。
3.5 音乐作品欣赏:为学生播放女歌手的其他经典歌曲,让学生感受她的音乐魅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学生理解力: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女歌手形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提出新颖的观点,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为学生推荐其他描述音乐家生活的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5.2 音乐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5.3 课后作业: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女歌手》的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散文的魅力》中的《女歌手》。
文章主要描述了女歌手在舞台上的风采,以及她们背后付出的努力。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分析散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理解女歌手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分析散文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能够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能够感悟女歌手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散文的写作特点,理解女歌手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女歌手的演唱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女歌手的风采,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3. 分析散文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写作特点,如描写、抒情、议论等,并举例说明。
4. 品味语言:教师选取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进行品味,并交流感受。
5. 理解女歌手精神: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描述的女歌手的表现,理解她们背后的付出与坚持,感悟其精神品质。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女歌手精神品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散文特点:描写、抒情、议论2. 语言品味:形象、生动、感人3. 女歌手精神:付出、坚持、追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女歌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点:要求作文中包含散文的写作特点,对女歌手的精神品质进行描述,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如《边城》、《荷花淀》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情节,理解女歌手的成长过程以及她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
2. 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概括课文《女歌手》的主要情节,分析女歌手的成长过程。
2. 能够品味小说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能够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理解女歌手的成长过程以及她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
难点: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首女歌手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引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女歌手》,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
3. 内容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讲解女歌手的成长过程以及她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
4. 人物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5. 哲理领悟: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练习: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女歌手》教学板书1. 课文情节:女歌手的成长过程2.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3. 人生哲理: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人生观念七、作业设计1. 概括课文情节,描述女歌手的成长过程。
2. 分析小说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明原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小说所传达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答案:1. 女歌手的成长过程:从一名普通歌手逐渐成长为一名受欢迎的歌手,经历事业的起伏,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
2.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女歌手,因为她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女歌手》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女歌手的生活背景、音乐才华及其在乐坛上的成就。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和人生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女歌手》是一篇描绘了一位富有才华、性格坚韧的女歌手在音乐道路上追求梦想、拼搏奋斗的故事。
文章通过讲述女歌手的生活经历,展示了她面对困境时勇敢、自信的品质,以及她在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歌手的性格特点及其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女歌手的经典歌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女歌手的生活背景、音乐才华及其在乐坛上的成就。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女歌手的性格特点,探讨她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勇敢和自信。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
3.5 课堂练习3.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关注彼此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心得体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女歌手》原文。
5.2 音频资源女歌手的经典歌曲。
5.3 网络资源关于女歌手的生平事迹、音乐作品的资料。
5.4 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高二语文女歌手教案
高二语文女歌手教案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文中交织的淡淡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
2、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法:教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主要特色。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时间为序,以一次点航标灯的航行为线索。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明确:(1--30)盖尔卡随父点亮航标灯。
(航前、航中、航后)
(31--33)成年后的盖尔卡忧郁,但对生活依然充满期待。
三、精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1、航前对盖尔卡做了怎样的描写?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她的父亲对她怎样?文中对她父亲的神态描写有何作用?
2、航行中12—14节的景色描写有何特点?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妙处?
3、听鹬叫、逗小鸭的内容对表现盖尔卡有何作用?
4、在唱情歌这部分,盖尔卡唱歌的内容和她的年龄是否相符?为什么她不唱其它的歌曲?
5、归航时对父亲做了怎样的描写?第30节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6、小结:盖尔卡是个怎样小姑娘?作者在她身上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的写法:
明确:1、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
2、从儿童的心理入手描绘景色
3、以一次航行为线索的流线型结构
五、探讨课后习题:
航标灯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及作用。
《女歌手》教案版
《女歌手》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女歌手的声乐技巧:讲解女高音、女低音的发声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共鸣、气息等技巧。
2. 女歌手的艺术风格:分析不同类型的女歌手,如民族、美声、流行等,其艺术风格的特点。
3. 女歌手代表作品欣赏: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女歌手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进行欣赏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女歌手的声乐技巧,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
2.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女歌手艺术风格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女歌手声乐技巧的掌握,特别是共鸣和气息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对不同类型女歌手艺术风格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教学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女歌手的演唱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女歌手的声乐技巧,如发声、共鸣、气息等,并进行现场演示。
3. 欣赏:播放不同类型女歌手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风格。
4. 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女歌手的艺术风格。
5.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女歌手的声乐技巧,并欣赏一首女歌手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女歌手的声乐技巧:共鸣、气息、发声等。
2. 女歌手的艺术风格:民族、美声、流行等。
3. 代表作品:《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女歌手的声乐技巧,并欣赏一首女歌手的作品。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关于女歌手声乐技巧的练习报告,以及一篇关于所欣赏作品的分析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更多女歌手的作品,了解不同地区的女歌手艺术风格,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提升自身的歌唱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女歌手声乐技巧的掌握,特别是共鸣和气息的运用。
《女歌手》教案
《女歌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女歌手》。
课文讲述了一位女歌手在海边练习唱歌的故事,通过描绘歌手对音乐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海边练习唱的歌声,展示了歌手的艺术风采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歌手、悠扬、涟漪、追求”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歌手对音乐事业的热爱。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手在海边练习唱歌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歌手对音乐事业的热爱。
难点:生字词的认读,对课文情境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录音机、课文音频。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海边风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海边,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色。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教师通过课件或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3. 内容理解(10分钟)a. 女歌手在哪里练习唱歌?b. 她为什么选择在海边唱歌?c. 歌手的歌声有什么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歌手在海边练习唱歌的情景。
4. 朗读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调等问题。
5. 课后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女歌手海边练习唱歌悠扬的歌声对音乐事业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女歌手在海边唱歌的画面。
3. 思考一下,你有什么梦想,你将如何努力去实现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方面表现较好,但对生字词的认读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生字词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一位音乐老师,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歌曲,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女歌手》。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歌手的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描写。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女歌手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歌手的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女歌手的形象特点。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女歌手的形象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创新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女歌手》原文。
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诗歌欣赏与创作》中的《女歌手》。
本篇课文详细描绘了女歌手的演唱风采,通过分析文本,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学习诗歌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女歌手》的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美。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分析《女歌手》的诗歌内容,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歌曲,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一段的主题和意境。
(3)详细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创作一首关于歌唱家的诗歌。
4. 例题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她的歌声如泉水,潺潺流淌。
”(2)讲解句子中的比喻手法,让学生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女歌手》2.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4. 重点诗句:她的歌声如泉水,潺潺流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歌唱家”为题,创作一首诗歌。
2. 答案示例:我的歌唱家,歌声如夜莺,翱翔在蓝天,婉转动人魂。
情感似长江,波涛汹涌起,感染众人心,共鸣天地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音乐、歌唱的诗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2. 作业设计中的诗歌创作题目和答案示例。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女歌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女歌手》的基本内容,了解女歌手的生活和音乐事业。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对音乐事业的尊重。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女歌手》是一篇描写一位女歌手生活和音乐事业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述女歌手的成长经历、音乐创作和演出经历,展现了她的才华和坚持。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歌手的生活和音乐事业。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女歌手的歌曲,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歌手背后的故事和音乐创作的过程。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3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口语表达: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女歌手的演唱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女歌手的音乐风格和舞台表现。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女歌手的短文。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评改和提供建议。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写作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
5.2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正确。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其效果。
高三语文精品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精品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女歌手》。
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位女歌手的演唱过程,以及她所传达出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表达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意象、节奏、韵律等。
2. 领悟女歌手演唱中所展现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理解。
重点:意象、节奏、韵律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女歌手的演唱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a. 介绍作者和诗歌背景。
b. 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表达技巧。
c. 讲解女歌手演唱中所展现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歌词中的意象、节奏、韵律等表达技巧,并分享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女歌手》教学设计2. 内容:a. 诗歌表达技巧:意象、节奏、韵律b. 女歌手演唱:情感内涵、艺术魅力c. 课堂练习:歌曲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详细写出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表达技巧,以及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艺术表演,学会欣赏和感悟艺术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理解。
2. 意象、节奏、韵律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4. 板书设计的内容和布局。
5.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要求。
《女歌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女歌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女歌手》。
本节课将通过分析女歌手的演唱风格、音乐特点及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女歌手在音乐领域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女歌手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女歌手代表作品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女歌手的音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重点:女歌手的演唱风格、代表作品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女歌手的演唱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女歌手的演唱风格,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介绍女歌手的定义及分类。
(2)分析女歌手的音乐特点,如音色、演唱技巧等。
(3)讲解女歌手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品。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女歌手作品,如邓紫棋的《泡沫》,分析其音乐特点、演唱技巧等。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自喜爱的女歌手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女歌手的定义及分类2. 女歌手的音乐特点3. 女歌手在音乐史上的地位4. 女歌手代表作品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位你喜爱的女歌手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作品。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女歌手的生平介绍、音乐特点、代表作品分析等。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女歌手在音乐领域的地位的认识。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结合课堂所学,阐述女歌手在音乐领域的作用及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女歌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反馈。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型的歌手,如男歌手、组合等,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女歌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散文的抒情”,具体章节为《女歌手》。
文章通过描绘女歌手的演唱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音乐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散文的写作背景,品味语言特色,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女歌手》的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2. 掌握散文的抒情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感悟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散文的抒情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播放设备、黑板;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女歌手的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情况;3.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4. 语言品味: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5. 情感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音乐的热爱,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情怀;6.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抒情散文的阅读理解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抒情散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女歌手》2. 散文的抒情背景语言特色情感感悟3. 重点词语:比喻、拟人、音乐、人文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音乐故事”为主题,写一篇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抒情散文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高二语文女歌手教案
高二语文女歌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诗歌的审美感悟》,具体内容为《女歌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将了解女歌手的形象、情感及诗歌审美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女歌手》的基本内容,了解女歌手的形象、情感及诗歌审美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女歌手形象、情感及诗歌审美特点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会运用诗歌审美知识进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密切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了解女歌手的形象、情感及诗歌审美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女歌手形象、情感及诗歌审美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他诗歌中的女歌手形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女歌手》2. 女歌手形象、情感及诗歌审美特点形象:美丽、婉约、深情情感:思念、悲伤、期待审美特点: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七、作业设计《离思五首·其四》《相见欢》《如梦令》答案:1. 《离思五首·其四》:女歌手形象为思念丈夫的女子,审美特点为音韵美、意境美。
2. 《相见欢》:女歌手形象为欢快的女子,审美特点为情感美、音韵美。
3. 《如梦令》:女歌手形象为悲伤的女子,审美特点为意境美、情感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女歌手形象、情感及诗歌审美特点。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女歌手》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思考
《女歌手》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思考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各国的女歌手及其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教育。
二、教学内容1.以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女歌手为中心,介绍她们的音乐作品。
2.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介绍不同国家的女歌手及其音乐作品。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听过的音乐作品展开讨论和交流。
3.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受欢迎的女歌手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第二步:介绍不同国家的女歌手及其代表作品(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不同国家的女歌手及其代表作品,可以涉及到流行音乐、爵士乐、民谣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欣赏。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刚才介绍的音乐作品展开讨论,可以从音乐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交流,并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
第四步:展示学生作品(10分钟)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对其进行解读和解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第五步:思考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就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感受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达,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和多表达。
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2.音乐播放设备3.图片资料七、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展示个人作品等。
2.收集学生的作品及反馈意见。
八、教学思考本节课主要针对女歌手及其音乐作品展开介绍和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进行欣赏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人版现代散文选读(女歌手)教案教学目的:1、概述小姑娘那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中交织的淡淡的欢乐和淡淡的忧伤。
2、赏析重点段落,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设想:〔一〕重点难点:学习本文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中交织的淡淡的欢乐和淡淡的忧伤。
〔二〕教学方法:阅读、赏析〔三〕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概述小姑娘那个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交织的淡淡的欢乐和淡淡的忧伤。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要紧特色,导入新课。
维克托•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1924—〕,苏联俄罗斯作家。
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州奥夫相卡村一个农民家庭。
母亲早逝。
先由祖母抚养,后来进了孤儿院。
参加过卫国战争。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
中篇《山口》、《老橡树》〔1959〕为作家带来声誉。
《流星》〔1960〕写卫国战争期间一对男女青年在军医院相识同时相爱,然而出于对生活的责任感未成眷属的故事。
《偷窃》〔1966〕以孤儿院里两次互为因果的偷窃为线索,描写一群性格迥异的孤儿和在他们身上萌生的“俄罗斯的怜悯心”。
《牧童和牧女》〔1971〕被作者称为“现代牧歌”,主人公负伤后,在对恋人的苦苦思念中死去,表现超平战争的残酷之上的人性的力量。
由23个短篇和一部中篇组成的系列小说《最后的致敬》〔1957—1977〕贯串着作家对生活中稳定的道德价值的关注。
作品在展示主人公维佳成长的同时,刻画了一系列一般的俄罗斯人形象,其中祖母象征着“人的不朽,人民的生命力和人民永恒的经历”。
作家的几次故乡之行产生了《鱼王》〔1972—1975,获1978年苏联国家奖〕。
《悲伤的侦探》〔1986〕揭示苏联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犯罪行为。
此外著有《士兵和母亲》、《老马》、《枞树枝》、《一片落叶》等短篇。
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往往取材于自己的经历,插有抒情性的议论,创造出一种熔小说和抒情散文于一炉的独特风格。
他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从原始森林直至战争前沿〕,善于描写农家孩子的童年,善于描写自然,并以自己的想象赋予它灵性。
但他的着眼点始终是人的心灵。
从那个意义上说,他实在是一位人性的诗人。
俄国作家维•彼•阿斯塔菲耶夫的散文《女歌手》,犹如一首忧中有喜、苦中有乐的小夜曲,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读完全篇,你会有一种想哭哭不出来,想笑又笑不出来的感受。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时间为序,以一次点航标灯的航行为线索。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明确:〔1—30〕盖尔卡随父点亮航标灯。
〔航前、航中、航后〕〔31—33〕成年后的盖尔卡忧郁的生活及期待。
3、概述小姑娘那个人物形象。
文中的小盖尔卡是个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
她爱做事,爱自然,爱唱歌,但她的世界里没有小伙伴,没有游戏,甚至连儿歌都没有,因此,这位小小的女歌手天真中透着成熟,欢乐中含着忧伤。
【三】细读课文,赏析“航前”部分。
一般写人的散文总是在开头对人物作一个总括介绍,但本文的人物却不是作者介绍出来的,而是作者让人物从具体的场景中走出来的。
盖尔卡一出场就在帮父亲往航标灯的灯肚里灌油,那“扶着漏斗,把连着灯芯头旋入灯颈”的动作十分麻利。
接着,她又在为动身做生活用品上的预备:“她沿着木梯阶在陡峭的岸坡上上下下地奔跑,把油灯、船桨、一只小水桶〔舀水用的〕、两件旧的棉背心〔给父亲和自己穿的〕拿到小船里去。
”看得出,这是个勤快懂事的小孩。
然后她又模仿母亲的样子和声音催促父亲:“你还要在那儿磨蹭特别久吗?”当父亲“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表示自己没带火柴时,她又嗔怪父亲“真是一点记性也没有”。
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孩呢?她的动作、语言总透着一股成熟。
当我们顺着父亲的两只眼睛看到的竟是如此一位心事重重的小姑娘:“她郁闷地皱起了眉头,一根编得不太高明的小辫子,穿着一双凉鞋,鞋底业已磨平,鞋面也被水冲成灰色了。
他把女儿抱在手上,让她坐在小吊座里,不知不觉地顺手把潮黏黏的鼻涕从她的鼻子里擤掉,然后把棉背心披在她那肩胛骨尖尖耸起的脊背上。
”这犹如电影里渐拉渐近的特写镜头,让我们清晰真切地认识了本文的小主人翁。
她实在是太小了,父亲轻易地就把她抱在手上,她坐的是小吊座,鼻子里还不时流着潮黏黏的鼻涕。
她的勤快的动作与成人化的语言跟她的年龄、跟她的外貌极不相称,在那个二人世界里,小姑娘“既没有小女伴,又没有儿童游戏”,她只能模仿父亲扮演航标工人的角色,但她不认为自己是在游戏,也不认为自己是在扮演,她认为她确实是在当一名航标工。
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之中了,她的父亲也有意识的创造那个氛围,让女儿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从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她一会儿催父亲,一会儿怨父亲,一会儿模仿母亲,一会儿模仿老太婆。
尽管这一部分写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但我们透过小姑娘“一本正经地皱起”的“淡白色”的“忧郁”的“双眉”,我们依旧觉察到一丝忧伤。
在那个地方,我们既看到这对父女对生活的热爱,也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无奈。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赏析重点段落,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简要复习文章结构,进一步理清思路。
【二】细读课文,赏析“航中”部分,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船终于起航了,小盖尔卡随着父亲去为航标灯点灯。
但作者没有急于写点灯的过程,而是从盖尔卡的角度,写她看夕阳、听鸟叫、逗小鸭、唱情歌。
1、看夕阳一段写得特别特别,作者完全用小孩的心理来写景。
“盖尔卡觉得傍晚是一位温柔的、长着大胡子的、沉默寡言的老爷爷。
”这是一个特别特别的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傍晚时分的温馨和安静。
这一部分作者是分三个层次来写的:第一层次是夕阳西下——在盖尔卡的眼中,这时的老爷爷“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呢,因为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
第二层次是夕阳消逝——“老爷爷在那儿睡了特别久,慢慢地安静了下来”,因为“他的烟斗熄灭了”。
第三层次是夜幕降临——“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
这段拟人化的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入了童话般的世界,特别符合儿童心理。
2、听鹬叫和逗小鸭写得比较简略,但仍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3、唱情歌一段是作者花笔墨较多的一个章节,行文至此,文章才与题目照应起来了。
尽管,盖尔卡的听众只有一个,但她仍唱得特别忘情——她“忘却了父亲,忘却了小船,忘却了那位老爷爷”,因为没有小伙伴,没有上学,她不熟悉任何儿歌,她只能唱那些忧伤的冗长的爱情歌曲。
她唱得特别动情,她把爱情的痛苦与自己内心的痛苦融合在一起,因为她觉得痛苦的感受总是一样的。
在那个地方,我们看到了一种极不相称的组合,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竟唱着忧伤的爱情歌曲。
这种不相称的组合表现的恰恰是生活的不公正,小姑娘本来应该是充满童趣的,她应该做游戏,她应该唱儿歌,她应该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但这一切都被无情的现实给剥夺了,她的伙伴只有父亲,她的游戏只能是与父亲一起做航标工,她的歌全是从大人那儿学来的情歌。
尽管生活对她如此不公,但小姑娘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憧憬,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三】阅读课文,赏析“航后”和文章结尾部分〔一〕航行归来,小姑娘差不多睡着了,父亲“把她更紧的贴在自己的身上,她那么把细小而又香甜的暖气呼向他的胸脯”,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相依为命的细节呀。
父亲这时真想说:“你是我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小宝贝!没有你,我会如何样呢?……”但父亲是“可不能把这句话说出来的”,他怕这句话被女儿听见了会徒增苦恼,他也怕这句话一旦应验,将使他更添痛苦。
父亲终于从假想的情景中回到了现实,当他看到河上出现着的航标的灯光,听着远处轮船传来的“桨叶的击水声和拖轮的排汽声”,欣慰地对女儿说:“女儿,它正在看你点的灯光,因此可不能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这是他们存在价值的表达,也是他们的盼望所在。
〔二〕文章的结尾是故事的尾声,小姑娘长大了,成了一个大机关的工作人员,也许是过去的阴影给她的妨碍太深太大了,她仍然默默无言,仍然唱着忧伤的歌。
但她注视着自动闪光航标和灯窗通亮的轮船,她又有了某种期待——“有朝一日这些轮船中的一艘会驶到她的跟前来,把她随船载去,把她带到想停靠的那个地方去。
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
这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也是一个给人盼望的尾巴。
【四】简要归纳写作特点。
一是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
文中的盖尔卡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姑娘,但她却干着成人干的活,说着成人说的话,唱着成年人唱的歌。
这种巨大的反差正反映出她生存环境的特别和艰辛,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就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和表达。
二是从儿童心理动身绘写自然景色。
小盖尔卡虽有成人的影子,但她怎么说依旧孩子,因此,作者在对自然景色进行描写时,始终从儿童的心理动身,生动地描写出了儿童眼中的世界。
特别是山中傍晚的景色,作者把傍晚比作“一位温柔的长着大胡子的、沉默寡言的老爷爷”,然后紧紧扣住这一喻体写景,把景物描写得富于变化而又生动形象。
三是采纳的流线型的结构。
从起航前写到航行中,再写到归航。
全文顺畅自然,如行云流水。
【五】课堂小结文中的小盖尔卡是个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
她爱做事,爱自然,爱唱歌,但她的世界里没有小伙伴,没有游戏,甚至连儿歌都没有,因此,这位小小的女歌手天真中透着成熟,欢乐中含着忧伤。
只是,“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
这是一个光明的结尾,给人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