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 3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合集下载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论述了“5+3”一体化医学生培养模式概述、科研思维的重要性、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实践案例分析和跨学科合作的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5+3”一体化医学生应具备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培养、跨学科合作、实践案例、未来发展、总结回顾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对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为了培养具备科研思维和能力的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科研教育融入到医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学科研的进步,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通过对培养模式的概述、科研思维的重要性、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实践案例分析以及跨学科合作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未来培养“5+3”一体化医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当前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5+3”一体化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科研思维的重要性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旨在为提升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医生 5+3培养制度

医生 5+3培养制度

医生5+3培养制度
"5+3"培养制度是指医学本科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这是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临床实践能力。

"5+3"培养制度的实施,对于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接受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其次,它可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实施"5+3"培养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医学教育的改革,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最后,要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学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5+3"培养制度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学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现就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人才培养(以下简称“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2015年,教育部决定,自当年起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含中医、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

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是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是,加强医教协同,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

有关高校要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改革内容方法、健全评价体系、做好政策衔接,不断提高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1.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贯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学生恪守医学生誓言,培养学生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

要强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拓宽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

2.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特点,有关高校要因校制宜,构建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安排5年本科教育与3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统筹安排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的教学,推动本科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的有机融合。

全科5+3基地与3+2基地的区别

全科5+3基地与3+2基地的区别

全科5+3基地与3+2基地的区别一、全科5+3基地的定义1.1 什么是全科5+3基地?全科5+3基地是指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科专业特长进行突出培养,实现全科医生与学科专家的有机结合。

全科5+3基地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既具有全科医生基本工作能力,又具备学科专业特长的医学人才,以满足全科医生队伍多元化、复杂化需求。

1.2 全科5+3基地的特点有哪些?全科5+3基地的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全科医生的全面能力培养,更强调学科专业特长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专业特长培养时间和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上,可立即参与临床工作,还能进一步接受相关学科专业的培训,使其既具备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又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优势。

1.3 为什么需要全科5+3基地?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需要全科5+3基地,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医疗需求、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二、3+2基地的定义2.1 什么是3+2基地?3+2基地是指在全科医生制度下,对卓越的全科医学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具备全科医生的基本特长和某一临床学科的专业精神,实现全科医学与学科专业的融合培养。

2.2 3+2基地的特点有哪些?3+2基地培养模式注重在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上,增加学科专业的培训时间和内容,以发展其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特长。

通过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既满足了全科医生的广度要求,又满足了学科专业的深度要求。

2.3 为什么需要3+2基地?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全科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广度,还需要有所专精。

3+2基地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化水平,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也有利于推动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多元化。

三、全科5+3基地与3+2基地的区别3.1 基本区别全科5+3基地着重于在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学科专业特长的培养;而3+2基地注重在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科专业的培养,以融合全科医学与学科专业。

全科医生制度

全科医生制度

全科医生制度1. 简介全科医生制度是指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培养全科医生来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医疗服务。

在这种制度下,全科医生承担了家庭医生、基层医疗和综合医疗的角色,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慢性病管理和预防保健等服务。

2. 全科医生的培养要求为了推行全科医生制度,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全科医生培养要求:•学历要求:全科医生通常需要拥有医学或相关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

•临床培训:全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的临床培训,包括临床实习、实践经验积累和临床技能培训等。

•专业知识和技能: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社区卫生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此外,全科医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手术技能和急救技能等。

3. 全科医生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全科医生承担着多个角色和职责,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完成以下任务:•诊断和治疗:全科医生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感冒、发热、腹泻等。

•慢性病管理:全科医生能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控制,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健康咨询: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例如如何保持健康饮食、锻炼等。

•疫苗接种:全科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在工作中也会参与医学教育和培训工作,例如指导实习生、开展健康讲座等。

4. 全科医生制度的优势和意义全科医生制度的推行具有以下优势和意义:•降低医疗费用:全科医生能够有效地进行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避免了患者到大医院就诊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科医生能够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医疗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全科医生能够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促进基层医疗服务的发展。

•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全科医生能够对患者进行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5. 全科医生制度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全科医生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人员培养和分配不均衡、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

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

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一、绪论全科医师是一种新兴的医学专业,其培养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

全科医师在医疗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全面的医学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因此,建立科学的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全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的目标1. 培养优秀的全科医师:通过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的建设,培养出既懂得全面医学知识,又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全科医师,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 提高全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制度的规范管理,提高全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其临床护理和治疗水平。

3. 促进全科医师队伍的发展:通过该制度的建设,促进全科医师队伍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师,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师的需求。

三、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的内容1. 培训体系建设(1)建立科学的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包括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等环节,培养出既懂得全面医学知识,又能熟练进行临床操作的全科医师;(2)建立全科医师岗前培训计划,包括初级岗位实习、高级岗位实习等,为全科医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制定全科医师实践培养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评估等内容,确保全科医师的培养质量。

2. 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全科医师教师队伍,包括全科医师、专业医师、全科医师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师等;(2)培养全科医师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临床指导能力;(3)建立全科医师教师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方式、培养方法、培养要求等内容。

3. 资源建设(1)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和条件,为全科医师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2)完善教学资源,包括医学文献、学习资料、实验设备等,为全科医师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充分的支持。

4. 考核评价(1)建立全科医师培养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培养阶段性的考核,以及全科医师毕业考核;(2)建立全科医师评价体系,包括临床实践能力、医学知识掌握程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内容;(3)建立全科医师考核评价标准,确保全科医师的培养质量。

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

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目标:培养全科医师具备 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
培训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一般不少于一年
培训时间和周期
培训时间:全科 医师培训的时长 一般为3-5年
培训周期:全科 医师培训分为理 论学习和临床实 践两个阶段,每 个阶段的时间安 排根据具体情况 而定
培训时间安排: 全科医师培训的 时间安排应该根 据具体情况而定, 包括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和培训 方式等因素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策支持:政 府出台相关政 策,为全科医 师培训管理制 度提供政策保
障。
资金投入:政府 加大对全科医师 培训管理制度的 资金投入,确保 培训工作的顺利
开展。
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
制定相关法律法 规,明确全科医 师的职责和权利
建立完善的全科医师 培训管理制度,包括 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考核标准等
设立全科医师注册 管理制度,规范全 科医师的执业行为
制定相关政策,鼓 励全科医师在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长期 服务
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
建立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标准,并监督实施。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全科医师培训,提供资金、设备和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建立全科医师培训管理信息平台,公开培训计划、标准、考核结果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对违反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
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其他医学专业 的合作,开展跨学科培训,提高全 科医师综合诊疗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模拟实践:引入模拟病例、模拟诊 疗等实践环节,提高学员实际操作 能力。
个性化培训:根据学员个人情况和 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 高培训效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

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

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汇报人:日期:•背景介绍•培养模式概述•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目录•培养模式的成效与问题•展望未来01背景介绍地方医学教育模式地方医学教育模式在培养全科医生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为军队建立自己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提供了参考。

军队人才培养的改革为了适应新军事变革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军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军队医疗人才的需求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军队对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的起源该模式在部分军队医学院校进行试点,探索适合军队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试点阶段经过试点阶段,该模式逐渐在更多的军队医学院校推广,并不断完善。

推广阶段目前,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军队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军队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全科医疗人才。

成熟阶段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03推动军队医学教育改革该模式的成功实施,为军队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推动了军队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01满足军队医疗人才需求该模式能够培养出适应军队需要的高素质全科医疗人才,满足军队医疗人才的需求。

02提高军队医疗水平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军队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为官兵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02培养模式概述0102培养目标为部队和基层卫生机构培养能够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医学人才。

培养德、智、军、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军队卫生事业需要的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水平的全科军医。

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等。

预防医学课程包括预防医学概论、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

体育课程包括军事体育、体能训练等。

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

军事医学课程包括军事生理学、军事病理学、军事药理学等。

文化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医疗需求的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对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一些高校开始进行临床专业的“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这一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在五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之后,进入三年的硕士研究生阶段,全面培养其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科研思维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注重培养科研兴趣医学生可以在临床实习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病例和临床问题,这些实践经验可以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临床实习、科研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科研感兴趣。

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关于医学科研的讲座、研讨会,邀请一些学术权威和行业精英来分享科研经验,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

二、加强科研能力培养临床专业的医学生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临床课程、实验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开设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学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亲身参与科研过程,提升科研能力。

三、拓展科研视野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在科研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科研视野,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如参加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等。

学校还可以通过引进一些国际先进的科研项目或者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科研交流,帮助学生开拓国际化的科研视野。

四、注重实践与科研结合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在五年的专业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在后续的硕士研究生阶段可以注重实践与科研的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人文医学实践、临床医学实验室等活动,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临床科研能力。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我国高校开始尝试推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将本科和硕士学位整合起来,实施全新的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培养模式的价值、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三个方面,对“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培养模式的价值1.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专业选修课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临床诊断、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各个学科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医学素养。

2.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通常只在校内进行临床实践学习。

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临床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临床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

3.促进医学科研创新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医学科研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通过开展专题训练、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为我国医学科研领域输送更多的人才。

二、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1.跨学科融合“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倡导跨学科融合,要求学生接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培养,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这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有利于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2.实践导向培养模式强调实践导向,注重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3.个性化培养“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鼓励个性化培养,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一)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方式由各省(区、市)确定。

参加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从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培训期间由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在卫生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指导下进行管理。

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统一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培养结束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教育部门为主管理。

(二)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管理。

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

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另外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

经培养基地按照国家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

规范化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由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三)规范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管理。

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是培养基地住院医师的一部分,培养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其中,具有研究生身份的,执行国家现行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由工作单位选派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

规范化培养期间不收取培训(学)费,多于标准学分和超过规定时间的培养费用由个人承担。

具体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制定。

(四)统一全科医生的执业准入条件。

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推行难 激励机制或更新

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推行难 激励机制或更新
是 对村 卫生 室实行 药 品零差 率补助 , 照 乡镇卫 生院 的做法 , 参 由省 、 、 三级财 政 市 县 分担 , 重点在省 一级 。 其次, 建立村 医退 出及 养老机 制。 目前 , 由于没有建 立村 医退 出和养 老机制 , 很 多地 方的村 医年龄偏大 , 以致六 七十岁 的村 医仍然在 岗。应 明确村 医实行到年龄退 出制度 , 而逐 渐 改善村 医的年 龄结构 , 从 为年 轻人进入村 医队伍 夯实基础。 同时进 一 步 落实村 医的养 老政 策 , 积极 引导符合条 件 的村 医参加城 乡居 民养老保 险, 符合 对 城 乡居 民养老保 险待遇领取条 件 的村 医发放养老金 。 当然 , 积极鼓励有条 件 的地 要 方政府 由财政 出资为 乡村 医生购 买养老保 险。 此外 , 应通过基本 药物制度 这个抓 手 , 积极推进 配套 的体 制机制 改革。 强化县级 卫 生行政部 门的统 一管理 , 积极 推进 乡村 一体 化 管理 , 立科 学合理 的绩效考 核机 建 制, 完善监 管和控 费机制 , 动积极性 , 高服 务质 量和水平 , 每个 乡村 医生工作 调 提 让 得有尊严 、 有希 望、 有保 障, 最终 让广 大农 民获得 更大 的健康 收益。这才是基 层 医改 所要达到 的效果 。
需 求 与现 实存 落 差
近 些年 , 由于政 府 制定 并 实施 了一 系列政策 措施 , 农村 卫 生和城 市社 区卫生 使 得 到大力推进 , 基层 医疗 卫生服务利 用量逐渐增 加。然 而 , 与不 断改善 的硬 件相 比, 国内基层 医疗卫 生机 构 的“ 软件 ” 设相 对 薄弱 , 建 特别 是人 才方 面 的相对 滞后 , 已成 为制约基 层 医疗卫 生机构进 一步改善服务和提 高水 平 的“ 瓶颈” 。 据 了解 , 国 目前 在基层 医疗 卫 生机 构 工作 的执 业 医师 , 我 尤其 是全科 医师数量 严重不足 。2 1 0 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 露 , 国执 业范 围为全 科 医学的执业( 我 助理 ) 医 师仅 占执业 ( 助理 ) 医师总数 的 35 , .% 远低 于 国际上 3 % 6 % 0 - 0 的平 均水平。 为尽 快缩小 差距 , 改委等 6 委在 去年 印发 了《 发 部 关于 印发 以全科 医生为重 点 的基层 医疗 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的通知》今 年 7 , 月国务 院又下发 了《 关于建立全科 医生 制度 的指 导意见》 下称《 ( 指导意见》 , )要求到 22 年基本 实现城 乡每 万名居 民有 2 3 00 - 名合格 的全科 医生。换 言之 , 未来 1 年 里每年 至少需要培养 3 0 万名 以上的全科 医师。 其实 , 有关部 门也考 虑到 当前基 层急 需全科 医生与全科 医生规 范化 培养周期 较 长之 间的矛盾 , 为此近期推 出多项措 施。 如在 岗医生转 岗培训 、 强化定 向培养全科 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
干意见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教高[2017]4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17.06.21
【实施日期】2017.06.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7〕4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现就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人才培养(以下简称“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2015年,教育部决定,自当年起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含中医、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

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是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
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是,加强医教协同,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

有关高校要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改革内容方法、健全评价体系、做好政策衔接,不断提高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变教 育理 念 , 认识 到实 施全 科 医生 “ 5 + 3 ” 培养 模 式
的重 要性 和 紧迫感 , 为 全科 医 生 “ 5 + 3 ” 培养 模 式 的 顺 利 实施 注入 精 神动力 。

完 成 5年 的临床 医学本 科 教育 的全 部课 程 的 学 习。
因此 , 地 方 医学 院 校 要 依 据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教 育 标 准, 构建 和开 展适 合全 科 医生培 养 要求 的 、 科学的、
[ 摘
要] ‘ ‘ 5 + 3 ” 培养模式是今后地方医学院校全科 医生培养的方向。对于地方 医学院校来说 。 要把
握 这一 方 向必须 转 变教 育理念 、 充 实教 学 内容 、 坚持 教 学 改革 和 注 重 医德 教 育 . 全 方位 构 建 和 实践 全科 医
生“ 5 + 3 ” 培养模式。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可以为“ 5 + 3 ” 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注入精神动力. 为培养 内容构建
地 推动 全科 医生 “ 5 + 3 ” 培养模 式 的顺 利 实施 。
二、 充实教 学 内容 。 为“ 5 + 3 ” 培 养模 式 的 培 养

转 变教 育 理 念 。 为“ 5 + 3 ” 培 养模 式 的 顺 利
实 施注 入精 神动 力
内容构 建全 新体 系 首先 . 从 5年 的 院 校教 育 来 看 . 这 一 阶 段是 全
综上对于地方医学院校来说要有效地构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必须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医德教育四个方面下功夫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3 卷第3 4期
2 0 1 4 年 1 2 月

五加三工作制度

五加三工作制度

五加三工作制度
“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前称为七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此后就有了“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五年本科阶段,学生取得培养方案要求的最低学分并满足学分结构要求,完成所有教学环节并通过考核,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达到毕业要求,准予五年制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所在医学院校的学位授予规则,对符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对获毕业证书和医学学士学位五年制毕业生,不需要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两段一体化培养。

目前,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毕业后想进入好一点的医院,如中等收入地区的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基本都要求最低有硕士学位。

因此,报考临床医学专业(还有其它医学类专业)一定要继续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否则,在医院就业会极其困难。

这样说来,报考“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只是入门,不是一劳永逸,入门后仍然要继续努力,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获得学士学位。

否则,若不能取得学士学位,也就不能读硕士了,若有品格方面的缺陷,也许就不能
继续读硕士了,中间是有业务和思想品德考核要求的。

总结:每年医学院校招生,报考“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考生很多,竞争还是很激烈的,高考分数要足够高才有可能被录取。

“5+3”一体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遵医模式探索

“5+3”一体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遵医模式探索

•专 论-“5+3”一体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遵医模式探索封忠昕陈琦梁贵友陈莉范腾阳张璇肖雪覃晓龙杨敏蒋涛全科医学是服务于基层社区与普通家庭,整合多学科、多专业内容于一体的新兴专业学科,同时 全科医学所培养的全科医师担负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大责任,为我国基层卫生保障及医疗扶贫 做出巨大贡献[1'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学人才水平,规范化培养全科医师综合能力,教育部、卫计委委托各医学高等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充分发 挥其教学及师资优势,积极投人到开办专门全科医 学专业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

遵义医科大 学(以下简称遵医)及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 简称遵医附院)作为2010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公 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医院之一,在全科医学人 才培养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探索出符合西部 区域特点、具有特色的遵医模式,也为全国全科医 学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一定的有益经验。

现将“5+ 3”一体化全科医学人才遵医模式探索总结如下。

1遵医及遵医附院简介遵医前身为创建于1947年的大连医学院,1969年 南迁贵州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6月,经 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

遵医附院是贵 州省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 一,编制床位2 000张,实际开放床位3500张[3,4]。

2007年以来,遵医附院加强了全科医生培养,在成立贵州省首批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D01:10.13558/ki.issnl672-3686.2018.05.001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6B-LC039);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6B-RC081)作者单位:563003贵州遵义,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封忠昕、杨敏);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陈琦、范腾阳、张璇、肖雪、覃晓龙);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政机关(梁贵友),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科教处(陈莉);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规培科(蒋涛)通讯作者:陈琉,Email: zyfychenqi@ 基地后即开始招生。

“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师资培养实践与探索

“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师资培养实践与探索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5+3"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clinical teacher training mode Zhu Qingshuang, Jia Jianguo, Fan Jie, WangYajun, Chen Lifen, Chen Chao (Educatiபைடு நூலகம்n department,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100053, China)
医学教育管理
2019 年 第 5 卷 第 3 期 Med Edu Mgt 2019, Vol.5, No.3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19.03.006
·师资队伍建设·
“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师资培养实践与探索
朱庆双 贾建国 樊 洁 王亚军 陈丽芬 陈 超
【Abstract】The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clinical teachers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in general medicine.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s a general practitioner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base, in the “5 + 3” clinical base of teachers training, from the selection of teachers, inclusion criteria, training mod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which is based on culture teaching in actual combat ability of the clinical teachers in general medicine information team, to guarante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medical talent training and discipline. 【Key words】general practitioner; standardized training; clinical teacher qualification development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 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 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的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提高,医师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对于职业标准和道德伦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此,本文基于“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实医学实践,提出了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旨在全面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5+3,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医德医风一、背景医师是受过专业医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

医师的责任和义务除了循医治病外,还包括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权、自主权、知情权等。

医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评价医务工作者及其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2016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新时期全面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意见》,提出了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医院管理、建立职业信用档案、加强规范医疗行为等方面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但对于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并未明确规定。

二、“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部署实施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项目。

其特点是取得本科医学学位之后,进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规范化培训后,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获得硕士学位。

该培养模式提高了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素质,符合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三、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是基于“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结合现实医学实践,制定的医师职业素质和道德伦理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中间层和高级层,涵盖了医师的各项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在各指标上分别设定了达成要求的分值,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评价标准。

浅谈全科医生的养成

浅谈全科医生的养成

浅谈全科医生的养成未来医学将从治疗疾病向服务健康转变,卓越的全科医生将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学子的重要阵地。

在欧美国家,全科医生约占执业医生总数的30%~60%以上,卫生服务的业务总量约占50%以上,执业的全科医生基本都在硕士学历以上的层次,独立执业,而且可以服务于多家医疗组织,收入超过大多数专科医生,社会认知度很高。

面对国内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全科医生的培养将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全科医学概念,初步建立了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资格准入制度,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2022年中国仅7.8万注册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偏低。

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注册的全科医生仅有7.8万名。

而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届时将有30万—40万名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所受的训练和经验使他能够从事内、外科等若干领域的服务。

全科医生面向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经济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家庭和个人健康的保护人和普及卫生保健的主要提供者。

全科医生以其独特的态度和技能,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全科医生是医生中的多面手,这种多面手一直存在于整个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其作用是任何其他专科医生所无法取代的。

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北美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但全科医疗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68年美国成立家庭医疗专科委员会,全科医学专业学科正式诞生。

1972年世界全科医师学会成立,全科医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得到推广。

目前全球超过50个国家建立了全科医师制度,欧美各国在高等医学教育基础上规范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严格注册准入管理和竞争性淘汰机制保证全科医生高质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3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摘要:5+ 3 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是国家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改革是借鉴了西方国家成熟的全科医生制度, 实现我国基层卫生事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功对接, 从而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医改战略构想。

对于这个培养模式我个人认为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积极的变革,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全科医生培养;社区卫生;5+3;利弊;建议
国务院发布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中国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推行“5+3”模式。

《指导意见》称,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

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方式由各省(区、市)确定。

其培养过程比普通专科更加全面、系统和严谨。

首先,我想谈谈这一培养模式的弊端。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于发达国家,人口基数大,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却想仿效先进国家搞医改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做法。

据了解,我国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

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露,我国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

浙江省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医学生对社区全科医生这一职业就业意愿调查分析显示接受调查的762 名本科医学生中愿意从事社区全科医生的比率为41.7%,而将社区全科医生这一职业作为第一选择的占16.3%,更多25.4% 的本科医学生将其作为后备选择。

“5+3”的招生窘况,其实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人难的表现之一。

社会认同度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吸引和稳定人才的主要原因,条件较为艰苦的山区、民族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尤为突出。

在美国,一个全科医生看一个普通患者,可以赚四五十美元。

但是如果我国的全科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每次收费五十元,患者早就跑掉了。

因此,医学生不愿当全科医生可以总结为大材小用,投入大,收获少。

《指导意见》把“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定为全科医生执业方式的改革之一。

《指导意见》还提出“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

这是看起来是一个激励政策,能刺激全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

现在推行的契约服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不清晰。

国外全科医生服务的契约关系体现在居民和医生签订合同购买服务,由保险公司付费给全科医生,对于契约式服务所得到的收入是归全科医生,还是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归政府,并没有具体的标准。

然而,这一培养模式也具有其积极性。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说过:没有全科医生就没有全科医学,没有全科医学就没有家庭医学和社区卫生。

过去15年,我国社区卫生发展走的是“两个转化”的道路,把基层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化,把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化,但这只是应急之需,全科医生才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后备力量。

目前,我国多数全科医生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转岗而来,学历高低不一,技术水
平参差不齐。

有些中专学历的医生经过几个月培训就拿到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也被称为全科医生,其水平根本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这是对病人是极为不负责的,对全科医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能够使病人的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

一个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不仅仅只关注于疾病,还会以“全人”的角度去理解病患的健康需求。

善于与病人沟通,取得病
人的信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

因此,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是正确而又必须的。

另外,《指导意见》提出了一些过渡性的措施。

如在当前的过渡期内,在严格控制比例的前提下,对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采取“3+2”的模式,即毕业后接受2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可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压力。

我觉得“5+3”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是可行的,但是还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政府应该调整政策,加大投入。

调查统计发现,不愿意从事社区全科医生的调查对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晋升发展机会小、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差等。

政府应该统筹兼顾,加大对社区医疗的财政投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待遇,吸引人才流向社区医疗。

科医师培训不能急于求数量,必须要进行规范化培养,注重能力建设和以培养质量。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经验丰富,热心全科培养工作的全科医生的积极参与,还有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对带教临床医师也要开展带教方法培训。

培养质量是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的重点。

医学院校要更加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合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承担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同时也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平台。

医学生通过到社区医院见习实习等,可增进医学生与群众的沟通能力,并促进其建立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

作为医学生,改变就业观念非常有必要。

社区医疗的条件待遇虽然相对较差,但经济发展迅猛,中国不断的对基层医疗加大投入,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必会有较大的改善。

大医院虽然待遇较好,但能进去机会也相对少很多,社区基层医疗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而且作为一名医学生,服务社会,救死扶伤才是做人做医生的宗旨,不能过于看重名利,就算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医生也能获得病人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