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已知一个立方体的体积为64立方厘米,求其边长。
2.能力提升题:
-计算√27、√64、√125的值,并说明它们分别对应哪个整数的立方。
-如果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求其表面积。
3.实践应用题: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根来表示?请举例说明。
-利用立方根的概念,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解释其原理。
2.提高题:计算带分数的立方根,如√2.5、√4.5等。
3.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求其边长。
4.拓展题:研究立方根的性质,如证明一个数的立方根唯一性。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以下归纳:
1.立方根的定义:一个数的立方根,就是使得这个数等于其立方的那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立方根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立方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立方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将立方根与已学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等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1.请举例说明立方根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请思考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
3.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请给出具体步骤。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并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我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四类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题:计算简单立方根,如√8、√27等。
4.拓展探究题:
-研究立方根的性质,例如:证明一个数的立方根唯一性,讨论立方根的有界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解立方根的方法。

2.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对立方根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内容
1.立方根的概念。

2.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3.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授法
•实践探究法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通过引入一个问题引起学生对立方根的兴趣,如:小明家的房屋体积为27000立方米,问房屋的边长是多少米?
Step 2 概念讲解
讲解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如: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另一个数,那
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立方根。

Step 3 计算方法
讲解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如:开立方的方法、乘法公式法等,让学生学会如何
求解立方根。

Step 4 实践探究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如:一个球的体积为5000立
方厘米,问球的半径是多少?
Step 5 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立方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及展望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究,对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和掌握。

2.通过课堂练习,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方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0课时《6.2立方根(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0课时《6.2立方根(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0课时《6.2立方根(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2立方根(2)》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方根的定义和求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立方根的方法,并能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对于基本的算术运算和几何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对于立方根的理解和应用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学会求立方根的方法,并能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以及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数学概念的关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立方根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立方根的求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教学资源:收集与立方根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视频、文章等,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肥料稀释等,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书写立方根的数学符号。
2.学会使用计算器或手算求解简单正整数的立方根,并掌握其基本性质。
3.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如体积、密度等计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通过立方根的学习,加深对整数、平方根概念的理解,形成完整的数系概念。
6.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知识进行解决,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7.情感教育,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鼓励、赞扬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一个简单的数学魔术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会拿出一个立方体模型,并告诉学生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8立方厘米,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立方体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立方体边长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2.立方根的计算,特别是非整数的立方根计算,是本章节的难点。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设计不同难度的计算题,从简单的整数立方根计算开始,逐步过渡到小数和分数的立方根计算。通过示例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是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会得到几个立方根的计算题,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立方根。我会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并尝试找出立方根计算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发现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关系。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以促进小组间的交流与学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立方根的方法,并能够应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四次根式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知识,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负数的立方根存在疑惑,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立方根的方法。

2.能够应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负数的立方根的理解。

3.应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根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立方根的定义,通过PPT展示立方根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同时,讲解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以及负数的立方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立方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以及判断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正负等。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立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8立方米,求这个立方体的棱长。

”5.拓展(10分钟)讲解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质的体积、求解方程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2《立方根》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2《立方根》同步教学设计
2.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性较强,可能会影响立方根的手工计算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注重培养运算技巧。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立方根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立方根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知识传授,重点突破
-使用直观教具,如立方体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立方根的直观形象。
-通过数学推导,引导学生理解立方根的性质,并掌握计算方法。
-对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归纳和讲解,帮助学生规避误区。
3.实践应用,难点攻克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立方根的理解。
-结合实际问题,如科学实验中的密度计算,指导学生运用立方根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2《立方根》同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知道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运用。
2.学会计算立方根,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解立方根的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如体积、密度等计算,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立方根为正数,负数的立方根为负数,0的立方根为0等,并能灵活运用。
-立方根性质的推导和证明。
-立方根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理解和操作。
-将立方根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针对上述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例,如体积的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立方根的实际意义。
-利用数学问题,如求解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激发学生对立方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2《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数立方根的大小》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2《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数立方根的大小》教案设计

6.2 立方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中6.2立方根的第2课时。

由于本章的前两节“平方根”“立方根”在内容上基本是平行的,知识的展开顺序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类比的方法:在第一课时类比得出立方根的概念、开立方运算、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关系等的基础上。

类比平方根估算方法研究立方根的估算方法,类比平方根计算器的使用研究立方根计算器的使用,类比平方根的小数点的移动研究立方根的小数点的移动等。

通过类比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需要面向七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低、好表现、具有形象思维等特征,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探究交流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着结论让学生得,疑难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想,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在方法的设计上,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立方根的方法。

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被开方数与立方根的关系,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

并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被开方数与立方根的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探索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归纳和类比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自主学习,探究规律预习课本第50~51页,自学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如果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³,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呢?解:设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则有 x3 =2解得:。

归纳:1.实际上,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等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我们可以用有理数近似的表示它们。

2.要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或近似值),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中的键来计算。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立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立方根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四次根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已经有一定掌握。

但是,立方根与平方根虽然在概念和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区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把握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立方根的性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和示例。

3.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

例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的棱长与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讲解立方根的性质,与平方根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PPT展示立方根的性质,让学生观察、思考、归纳。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立方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旁边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方、平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以及会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立方根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可能在理解立方根时会受到干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会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2.难点: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例法:教师运用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方根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立方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立方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立方根的概念,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给出立方根的定义,解释立方根的概念,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立方根的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知识,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0课时《6.2立方根(2)》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0课时《6.2立方根(2)》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0课时《6.2立方根(2)》教案一. 教材分析《6.2立方根(2)》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立方根的方法,并能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立方根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立方根的基本概念和求法,但部分学生对于立方根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对立方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立方根的方法,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难点: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立方根的基本概念和求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方根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同时,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初步感知立方根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的知识进行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第七章: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第七章: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第七章:立方根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6.2立方根”章节的教学设计。

在学习此章节之前,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知识点:平方数、完全平方数、立方数、完全立方数、乘法分配律、乘除律、指数运算等。

此章节是整个教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主要是介绍立方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和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立方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熟练掌握计算并简化立方根的方法;•锻炼学生的代数计算能力。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严谨精神。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回忆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让学生反思:如果根号内的数字是2的幂次方,我们会怎么计算它的根号呢?当数字为3的幂次方时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立方根?3.2 讲授环节3.2.1 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是一个数的三次方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我们可以将∛a表示为 a的 1/3 次幂,即∛a=a^(1/3),或者写成 a 的 3 次方根。

3.2.2 立方根的计算方法•性质1:对于a、b为非负实数,则∛ab=∛a×∛b;•性质2:对于a、b为正实数,则∛(a/b)=∛a/∛b;•注意事项:当数字a为负数时,则∛a为负数。

3.2.3 立方根的应用掌握了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立方根的应用。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以一些例子来说明:例1:水箱的体积为1000升,求水箱的边长。

解析:设水箱的边长为x,则水箱的体积为x³,因此,题目所求即为1000=x³,解得x=10(单位:m)。

例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平方厘米,求正方体的边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2立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2立方根
2.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知识,通过对比平方根和立方根,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3.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是什么,那么立方根又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立方根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解释立方根的含义,如:2的立方是8,那么2就是8的立方根。
b.请列举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分析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立方根的定义、计算和应用等方面,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关注学生对立方根定义的理解,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含义。
2.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逐步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3.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活动:展示立方体和平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它们的特性,引导他们发现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a.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如历史背景、数学故事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b.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录制一段讲解立方根计算方法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
5.复习作业:
a.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立方根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b.家长协助学生检查作业,关注学生在立方根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立方根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演示立方根的计算方法:首先,可以通过试除法找到立方根的近似值;其次,可以通过数学软件或计算器求解精确值。
4.结合实例,讲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体积、密度等计算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举例说明立方根在生活中的应用。
b.讨论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并总结计算技巧。
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对立方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4.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立方根的能力,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立方根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案
2.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在立方根的计算过程中,训练学生熟练运用数学运算法则,增强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增强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立方根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立方根性质和计算方法的探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明确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符号相同,以及负数也有立方根。
-举例:讲解2的立方根是8,-2的立方根是-8,强调符号性质。
-立方根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使用计算器或手算法求解立方根,了解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举例: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求解一个具体数的立方根,如64的立方根是4。
-立方根的应用: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将立方根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体积、密度等。
-举例:计算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已知边长为a,则体积为a^3。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立方根》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及其应用。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导入新课时的生活化问题设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对于这个数学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立方根的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课立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课立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时,我会结合教材和教具,向学生解释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同时,我会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并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与立方根相关的问题。例如,我会设计一道题目:“一个长方体容器的长、宽、高分别是4米、3米和2米,求这个长方体容器的体积。”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即求一个正方体容器的体积,引出立方根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的定义,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得出结论。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具体包括: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他评,让学生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取改进的方向,提高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正方体容器的长、宽、高都是3米,求这个正方体容器的体积。”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正方体容器的体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方根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重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是互逆运算,会用开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填空并回答问题:
(1)( )3=0.001;
(2)( )3=-27 64

(3)( )3=0;
(4)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体积为8,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a3=8,那么a叫做8的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类型一】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________个.
解析:在正数中,3
1=1,在负数中,
3
-1=-1,又
3
0=0,∴立方根等于本身的
数有1,-1,0.故填3.
方法总结:不论正数、负数还是零,都有立方根.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二】立方根与平方根的综合问题
已知x-2的平方根是±2,2x+y+7的立方根是3,求x2+y2的算术平方根.
解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可知x-2=4,2x+y+7=27,从而解出x,y,最后代入x2+y2,求其算术平方根即可.
解:∵x -2的平方根是±2,∴x -2=4,∴x =6.∵2x +y +7的立方根是3,∴2x +y +7=27.把x =6代入解得y =8,∴x 2+y 2=62+82=100.∴x 2+y 2的算术平方根为10.
方法总结:本题先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运用方程思想列方程求出x ,y 的值,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x 2+y 2
的算术平方根.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
【类型三】 立方根的实际应用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V =43
πr 3(r 为球的半径,π取3.14),现已知一个小皮球的体积是113.04cm 3,求这个小皮球的半径r .
解析:将公式变形为r 3=3V 4π
,从而求r . 解:由V =43πr 3,得r 3=3V 4π,∴r =33V 4π
.∵V =113.04cm 3,π取 3.14,∴r ≈33×113.044×3.14
=327=3(cm). 答:这个小皮球的半径r 约为3cm.
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球的体积公式,并将公式适当变形.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后巩固提升”第10题 探究点二:开立方运算
求下列各式的值:
(1)-3
343; (2)31027-5; (3)-3-8÷214+(-1)100. 解:(1)-3343=-7;
(2)310
27
-5=
3

125
27
=-
5
3

(3)-3
-8÷2
1
4
+(-1)100=2÷
9
4
+1=2÷
3
2
+1=2×
2
3
+1=
7
3
.
方法总结:做开平方或开立方运算时,一般都是利用它们的定义去掉根号;当被开方数不是单独一个数时,则需先将它们进行化简,再进行开方运算.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0题
三、板书设计
1.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3
a”,读作“三次根号a”.
2.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3.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本节课让学生应用类比法学习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要注意渗透类比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并通过新旧对比更好地掌握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