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陷落:西方历史的重大转折和倒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士坦丁堡陷落:西方历史的重大转折和倒退
14世纪末的东罗马帝国国运已经日薄西山了,整个帝国的统辖区域就在一次次的外患侵袭下,一点一点的流失。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除了尊贵的皇帝头衔,什么也没有了。帝国本身也不因外患的压迫,而有所团结。14世纪末以来,帝国一连串的内乱、民变,消耗了帝国残存的力量。整个帝国的国土大量地断送给了奥斯曼土耳其人,帝国国土到了15世纪后,只存留下了君士坦丁堡四周,与名义上属于帝国的摩利亚(也就是古典时代称为伯罗奔尼萨的地区)。残存的国土与残破的家园,几乎无法供养起一支像样的常备军(帝国人口稀少,根本无法维持一支脱离生产的国防武装),只能勉强聘请些来自海外,又不可靠的佣兵,尽力维持。从14世纪末以来,东罗马帝国皇帝们能从事挽救帝国灭顶之祸的唯一之道,就是不断地向外求援。西欧所有的强国(或稍强的诸侯)、教皇、逐渐崛起的莫斯科公国,几乎都曾接到过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求救信,有些国家还接见过皇帝的特使或本人。但是这些呼声,只为东罗马帝国换回不多的援助。1400年代的东罗马帝国疆域向外求援或许是东罗马帝国最后的生存之道,但是也浮现了许多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宗教问题。这些问题也引发了帝国是否能接受援助(那怕是少之又少的援助)的内部大辩论。导致这类持续近一世纪的内部政策辩论的关键,除
了过往第四次十字军给东罗马帝国带来的伤痛之外,就属罗马公教企图趁机剥夺希腊人的信仰这点,最令反对外援者感到心痛。教皇与西方的拉丁人一再地利用这一'天赐良机',不间断地逼迫东罗马帝国将分裂已久的教会统一起来,以换取西方的援助。虽然,历任皇帝一再地承诺愿意统一教会,并接受教皇在精神世界上的领导,但这一承诺,一旦皇帝返回君士坦丁堡后,就必须面对强大的'本土派'的反对声浪。皇帝们为了巩固这项协议,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压迫着他的希腊子民们。不过,这样的举措,不但没解决东罗马帝国的危局,反而加深了帝国内部的裂痕。更有甚者,在帝国沦亡前夕,帝国的要臣卢卡斯·诺塔拉斯大公(Loukas Notalas)甚至喊出了'宁可在君士坦丁堡内给头戴方巾的土耳其人统治,也不愿让顶着三重教冠的拉丁人管辖'的话来。其实,卢卡斯大公的话,也不难费解,甚至反应了大多数希腊民众的心声。对于这些希腊人而言,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与穆斯林同为'圣典之民'的东正教徒,至少他们还能保有信仰的自由,但若接受了西方的援助,他们可就连宗教信仰的自由也都谈不上了。除开宗教上的问题,对于希腊人而言,这些可恶的拉丁人,特别是威尼斯人与热那亚人,一再地利用帝国危机,侵夺帝国已经不多的领土与商业利权,更使希腊人对他们反感。旧恨新仇,都让许多希腊人感到,与其接受那些粗俗、没文化的野蛮拉丁人统治,不如接受相对温和的土耳其人统治,还
来得划算。开端:东罗马帝国的末日(1451-1453)该降临的,还是会降临的。自14世纪末以来,撑过五六次土耳其人围攻的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再次面对到奥斯曼土耳其大军的包围,然而这次完全不同以往,有着千年荣耀的帝国鹰帜,就此倒下。对于东罗马帝国而言,一切不吉利的开始,就属1444年瓦尔纳之役带给他们的冲击最大。瓦尔纳十字军的溃败,与稍后约翰·匈雅提在科索沃(1448)的惨败,彻底终结了东罗马帝国对十字军的所有期待。特别是在1448
年的科索沃战役后,长期作为土耳其防波堤的匈牙利王国,也成了强弩之末,更是冲击到了整个基督教世界。东罗马帝国越来越行孤单,局势也越发严峻。1451年,长期与东罗马帝国维持友好关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拉德二世辞
世了,继位的穆罕默德二世尚是黄口孺子(虽说如此,穆罕默德二世时也已经19岁了),似乎一时不会对君士坦丁堡有立即的威胁,更何况,这位年轻的新苏丹也曾经两度即位,又两度被其父给赶下台过,这或许是他能力不足的表征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初继位的穆罕默德二世表面上看来就如同他的父亲一样友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臣也无一更替,这似乎也向东罗马帝国透露出土耳其人,或应该说是新苏丹没有任何政策转向的表示。然而,东罗马帝国,乃至于整个基督教世界都太轻忽大意了。初继位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似乎对西方特别友好。
9月,土耳其与威尼斯缔约,停止了双方的敌对,同时双方也承诺彼此互不侵犯;10月,土耳其又与在科索沃重创的匈牙利王国签订了和约,一切彷彿都表示和平将被维持下去。但谁都料想不到穆罕默德二世这政略之高,这些和约带来的和平,竟成了东罗马帝国的夺命索。两个和约签订后,茍延残喘的东罗马帝国马上就在外交上被孤立了,所有能直接与军力来援,或牵制土耳其入侵的国家,全受制于和约,而袖手旁观。穆罕默德二世虽然年轻,却十分有主见,早自其(第三次)登基以来,他就决心拿下君士坦丁堡,作为其伟大的帝国的新首都。签约后的土耳其,开始一步步地进逼君士坦丁堡。先是自1451年起,穆罕默德二世便在君士坦丁堡周边的海峡地区,修起一个坚固的炮台,与其父过往所筑的炮台隔海相对,控扼整个君士坦丁堡的海上生命线。接着,又招募了一位火炮技师──乌尔班,就是他为土耳其铸造了庞大的乌尔班巨炮,这门炮与其他略小的巨炮,便成了日后围攻君士坦丁堡的利器。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相对于穆罕默德二世的准备周全,东罗马帝国新任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并不是不试图准备,但是对外他求援无功,从海外只来了由热那亚贵族乔万尼·查士丁尼亚尼(Giovanni Giustiniani)领导的3000人小军队。对内,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想尽了办法调解了他与其他兄弟间的纠纷,但是这两位在摩里亚当君王的兄弟(迪米特里与汤玛士),仍旧不
愿领情地,在摩里亚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进行毫无意义的内耗,置帝国首都于不顾。君士坦丁十一世只有无奈地凭藉着上帝与君士坦丁堡的厚实城垣自固了。灾难: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4.6-1453.5.29)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的准备一切完成,随即召集起海陆大军,攻向事前几乎没有准备的君士坦丁堡。4月6日,君士坦丁堡很快地便为土耳其大军从海陆两面包围起来,惨烈的围城战就此开始。50门射石火炮齐声对君士坦丁堡坚实的城墙招呼了去,揭开了攻城战的序幕。穆罕默德二世统兵进军君士坦丁堡虽然,君士坦丁堡的守军至多不过5000人,又要面对超过100000的土耳其大军,但是,守军并不因此气馁,反而紧紧地团结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与乔万尼·查士丁尼亚尼两人的指挥下,开始了艰困的守城战。每当巨炮射出的巨石毁损了任何一段城墙,守军便以最快的速度将之修复。就这样日复一日,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又坚守了半个月。面临到君士坦丁堡顽强的抵抗,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海军出动,企图转移守军的注意力,但是这样的企图仍然没有得逞,守军不但没有放松对陆上敌军的警戒,还在卢卡斯·诺塔拉斯大公的领导下,以区区26艘战舰打退了数量庞大的土耳其海军(当然这多亏了技术高超的
义大利水手之福)。面对海陆两面的顿挫,穆罕默德二世不因此气馁,他决心改换战术。22日深夜,他以牛拉船的方式,从陆上把土耳其战舰送进了黄金湾内,从海上两面包夹东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