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的教育言论

合集下载

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时代价值

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时代价值

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时代价值
晏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成人教育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成人教育的代表之一。

晏阳认为,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青少年时期,而是应该贯穿整个人生。

他强调了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为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自我提升并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晏阳的成人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乡村振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而成人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这样的人才。

通过成人教育,乡村居民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成人教育可以帮助乡村居民掌握创业和管理技能,提高商业竞争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此外,成人教育还可以帮助乡村居民改变思想观念和习惯,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这将激发乡村居民的自我发展动力,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推动乡村治理建设和社会文明发展。

然而,乡村成人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足、培训内容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晏阳成人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于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大力推进乡村成人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启示】晏阳初是现代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

他在长期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

在当前,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应有之义。

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一个特殊的阶段。

考察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可以发现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地域和职业的转换,但在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转换上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要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成功转化,除了制度安排、体制障碍、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在“农民”与“市民”两个群体的属性差异上,科学文化素质的差异表现最为强烈,也是农民工市民化首先面临的挑战,只有当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后,才会逐步带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不断适应市民化的内在要求。

而教育是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实现其在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的关键。

因此,在当前深入考察和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于农民工通过教育实现市民化转化,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晏阳初将儒家的民本教育思想和西方民主教育思想融为一体,赋予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一古训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国家之盛衰,以平民知识为新”,“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宗旨。

针对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愚、贫、弱、私”的四大弱点,晏阳初从自己的教育救国理想出发,开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处方。

1.文艺教育。

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

目的在于发扬脑矿中的“知识力”以“救愚”。

它是平民获求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的有效工具,为他们更多地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感受知识和信息的力量提供可能。

2.卫生教育。

目的在于“防病治病”,培养“健康力”以“攻弱”。

晏阳初主张“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卫生力量谋公共的卫生,以提高其健康的生活,使人人成为健康的国民”。

固本宁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固本宁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固本宁邦:晏阳初“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理念,奠定了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

晏阳初,从中国一个乡村建设者的角度,提出了第五个人人应享有的自由——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他于国界外备受推崇,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然而这么一位教育实践者与开拓者,在中国,他却被遗忘多年。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四代书香家庭。

五岁启蒙,就读私塾。

十三岁进了基督教传教士办的西学堂求学。

在西学堂,一位从英国来的姚牧师对晏阳初影响很大,从他身上晏阳初认识到了爱与善的力量。

四年后,他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晏阳初以后常说3C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他所接受的三种教育:孔子、基督和苦力。

1916年晏阳初远渡重洋到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眼见民主社会种种,他立刻想到幼年读书心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这些思想,“为什么中国早有这些道理却不能实行呢?”两年以后,他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做志愿者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弥漫在战火硝烟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出了十五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做苦力。

1918年6月,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就应征入伍为欧洲战场的华工做翻译工作和代写书信。

面对这么多劳苦大众,他不禁感慨:这样众多的中国人不识字,都是光眼瞎子,看不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进化,“本”不“固”,“邦”又哪能安“宁”和强盛呢?于是,他自编《千字课本》教华工识字,并创办《驻法华工周报》。

后来,其中一位华工给他写信,信中说怕他办的报纸卖的太便宜,会办不下去,决定捐出三年在战场积蓄的三百六十五法郎支持他。

晏阳初说,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然教育了我。

通过这些活动,他获得两项珍贵的发现:一是中国诚实质朴的农民智慧能力强,只可惜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二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竟是这样愚昧无知,完全不认识自己多数同胞的“苦”与“力”。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内容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内容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内容晏阳初是一位著名的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影响了他的时代,也影响了后世三国时期的科学思想。

他被誉为“春秋期间的第一代教育家”,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学说被称为“晏阳主义”,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四大教育内容。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内容包括“礼仪”、“义”、“学”和“瑞”。

礼仪是生活中表现出的礼节,它教会人们如何尊重别人,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理解他人,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义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道德价值,教会人们应该尊重老师,要尊重关系,尊重他人。

学指教育,是用来培养出有才华的人,以及培养出有学术能力的人。

最后,瑞是仪式,也是吉利的标志,是一种庆祝仪式,也是纪念过去的方式。

晏阳初认为,这四个内容都是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有效的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把“礼仪”看作是社会互动的内容,“义”是人与人之间保持亲密关系的道德内容;“学”是用来培养人才的文化内容;“瑞”是表示人们友谊的传统仪式。

他认为,这四个内容在社会中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必须将这些内容通过教育的形式传递给后代。

为了更好地解释晏阳初对教育的观点,我们可以引用晏阳初的著名言论“教义”。

“教义”是晏阳初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他认为,在传播教育时,要使用客观、公平、礼貌的语言,要遵守诚信、和谐的原则,要尊重他人、接纳他人,从而培养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他还认为,要尊重学生,以保护学生的尊严和利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内心满足,认真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总的来说,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内容是他的主要思想之一,它的内容包括“礼仪”、“义”、“学”和“瑞”。

这些思想要求教育者要使用客观公平无私的语言,尊重他人,接纳他人,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尊严和利益,从而培养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晏阳初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后世提供了弘扬科学思想、增进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时代价值

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时代价值

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时代价值晏阳初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化人,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人生经历,深刻影响着他对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人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今天的乡村振兴战略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晏阳初提出的人教育思想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尊严角度出发,保持协调、有机、全面发展的状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充实。

这一理念符合现代社会的潮流,注重个体的价值和尊重,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晏阳初主张“教育与生活相联系,适应实际需要,注重体验性和鉴赏性”,他认为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相衔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开展实践活动,注重学生体验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这一主张与当今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

在农村,注重实践、实用、鉴赏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农民实践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晏阳初认为,爱国主义是人教育的灵魂,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培养爱国之心为重点,教育学生要有爱国思想。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为实现乡村振兴使命而努力奋斗。

晏阳初提出的“教育万能论”主张教育要全面,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还包括情感、艺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这一思想在当今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也有着实际的应用意义。

农村的乡民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和科学知识的教育,更需要文化、艺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才能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晏阳初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发扬人类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他提倡的“实事求是,以事论事”理念,也是当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思想。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本土实践、实事求是,发扬人类智慧,解决当地实际问题,推进实际项目进展。

总之,晏阳初的人教育思想有着广泛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借鉴晏阳初教育思想,发扬人类智慧,注重实践,实事求是,以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

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根据“民 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 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 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 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
在晏阳初看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话虽 旧,“实有至理。人民委实是国家的根本。”然而, 当时中国虽号称有四万万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 盲。而且中国以农立国,这些“有眼不会识字的瞎 民”的绝大多数是在农村。因此,为平民办教育, 尤其是到乡村中去为农民办教育,“开发世界最大 最富的'脑矿’”,这是关系到“本固邦宁”的根本 问题。
平民教育体系
一大发现
一大发现,是指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工服 务当翻评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 也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中国人并不笨,他们所缺乏的不是“救 济”,而是“发扬”,他们不是不可教,而是无教。“人矿”、“脑矿”需要开发。
为“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不仅如 此,晏 阳初博 士一家 都全身 心的投 入到了 他热爱 的平民 教育事 业中。
扎根 乡村的 大家庭
回国 考察 受到 隆重 接待
定县(定州)
位于河北市,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 京扼要区”之称 有近千年历史的开元寺塔,“宋代五大名
窖之一”的宝窖,“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
晏阳初的个人感悟
1918年,晏阳初耶鲁大学毕业后赴法国参加华工服务。 晏阳初感到,华工诚朴勤奋却无缘读书,知识分子空口 言说却不识同胞的“苦”与“力”,进而在华工中开展 识字教育。1920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的 晏阳初回国后,游历各省,拟定了推广平民教育的基础 化、简单化、经济化原则,并在长沙等地推广平民教育。 晏阳初将中国的问题归纳为“人”的问题,要改变国家 落后、民众愚昧的状况,就要遵照儒家“民为邦本,本 固邦宁”古训,“努力于平民教育,为培养过敏的元气、 改进国民的生活、巩固国家的基础”。他认为“平民教 育是开脑矿最简单最适用的工具,使大多数人民均有受 教育的机会;然后从中即可产生人材„„所以欲谋国家 的发扬光大,唯有推行平民教育之一法。

晏阳初的教育言论

晏阳初的教育言论

晏阳初的教育言论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平民教育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孔子曾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只要愿意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的人,都能接受教育。

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晏阳初提出平民教育。

在社会组织未经改良之前,只有努力于教育机会的平等,使人人所蕴蓄的无限能力都有发展的机会。

因而,人格不平等的原因就可以消除了。

所谓“平民教育”的平民,晏阳初认为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导这一般失学的青年和成人;从广义上讲,就是一般初通文字没有常识的男女,也应包括在内。

民国期间,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人民得受教育,其余大多数人都没有受的教育,从而导致国民素质较低,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

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运动,为全国人民教育机会平等。

只有每个人教受过教育,才可以平天下的不平,才可以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目标。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通过培养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实现。

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做“整个的人。

”即有知识力,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人。

我们要造就“整个的人”,就必须加强文字教育、生计教育和公民教育,实现真正的人。

自古以来,就我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来说,常有一种根本的谬误观念,以为读书是读书人的专业,其他人可不必读书。

士农工权利商之中,惟士可以读书;若农,若工商,就不必读书。

所以,我们应该将此种观念根本推翻,使人人觉悟读书写字是人们共有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应该享受,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当今社会,知识是生存竞争者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个人,无论国家,其优胜者必定是知识的超越,其劣败者必定是知识低下者。

晏阳初认为国家受异族的压迫,人民受军阀的摧残,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我国人民的知识水平低下。

则我们应该努力于提高民智,使我国牛马奴隶生活的民众一变而有知识有头脑的国民。

文字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想要宣传平民教育第一步就应该有文字教育。

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

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

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山香的教育是指山中传承的文化教育,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是一个一直流传于山间的人文教育口诀,它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和晏阳地方文化气息,对于晏阳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教——廉洁自律“清廉为政,正己修身”是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中的第一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条。

这句话教导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保持清贫,从而在治理社会的时候更加公正。

同时,他也教育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做有悖道德的事情,不执行贪污受贿、权利寻租等行为。

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廉洁,发扬美德,赢得社会尊重。

第二教——团结协作“协和万邦,合力前行”是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中的第二教,在人际关系中也同样适用。

只有在和别人团结协作时,人才能够在职场、学习和生活中创造出贡献。

这就是所述的“合力”。

同时,这个教育还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第三教——自尊自由“崇尚自由,尊重你我”是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中的第三教,这教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尊重别人的选择、权利和意见,要彼此给予自由的空间,不扰乱别人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这个教育还告诉我们,尊重自己的选择、权利和意见,不轻易听从他人的意见和掌控。

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保护好自己的权利,并给予别人应有的尊重。

第四教——传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晏阳精神”是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中的第四教,它教育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晏阳地方文化,从而传承我们古代一脉的文化和精神。

同时,也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想,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和前程。

总之,晏阳初四大教育山香口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口诀,彰显了中华文化和晏阳地方文化的深刻内涵。

我们需要学习和理解它,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扬它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晏阳初写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晏阳初写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晏阳初写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晏阳初写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晏阳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名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闻名于世。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晏阳初的名言,寻找其中不低于20句的优秀例子。

摘要:晏阳初,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名言以其智慧和独到的见解而著名。

本文探讨晏阳初的名言,总结出至少20句不容忽视的优秀例子。

正文: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 没有哪个行业是天生就能成功的,只有天生努力才能成功。

3.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4.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 明察秋毫之末,见微知著。

6.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7. 凤卧龙藏,光阴不我欺。

8. 知其不可而为之,难犯之者,智也。

9. 松果落地,也要嘴边留香。

10. 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坐等机会的来临,而是主动创造机会。

11. 多读书,不要做只会读书的人。

12. 勇往直前,不要畏惧失去。

13. 不怕真相,只怕不敢面对真相。

14. 行胜于言,事胜于闲。

15. 心有鸿鹄之志,腰上黄金之带。

16. 不学习,一切皆白搭。

17. 势必达到,不可阻挡。

18. 前途光明,尽在努力。

19. 凡事皆有可能,只需坚持到底。

20. 机会从不会“留待明日”。

以上仅是晏阳初名言的一部分,他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人称道。

这些名言启迪人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勇气。

每一句都蕴含着智慧和力量,值得我们深思。

晏阳初写的名言有哪些「篇二」晏阳,中国古代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其智慧和才华深受后世称道。

他的名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如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本文将介绍晏阳初所写的名言,展示他思想的精髓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1.充实于内在的智慧,胜于堆积物质的财富。

2.知识的深度在于不断追求,而非止步于一般的了解。

3.智者不为蝇头小利所动,而是专注于追求永恒的价值。

4.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公,不如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晏阳初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远的价值。

本文将从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涵、主要特点,以及影响与启示入手,探讨其在当代教育领域的借鉴意义和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对接。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结合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可以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也将对当代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晏阳初、教育思想、当代价值、内涵、特点、影响、启示、借鉴意义、现代教育理念、对接、启示、重要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发展1. 引言1.1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晏阳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经久不衰,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智慧和能力,提倡以“自得其乐、诲人不倦”为教育宗旨,强调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要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教育挑战,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与发展路径,为建设更加和谐繁荣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涵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多彩,深受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晏阳初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德育为先,以修身立德为根本。

晏阳初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积极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晏阳初(1890—1990)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

他筚路蓝缕,孜孜不倦,先后在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为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力。

在长期的教育与社会改革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理论。

定县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与晏阳初对平民教育认识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通过调查,晏阳初认为,农村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最基本的问题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这就是愚、穷、弱、私。

所谓愚,系指中国大多数人民缺乏知识,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所谓穷,是说最大多数的人民生活,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

所谓弱,指大多数人民是病夫,根本谈不到科学治疗与公共卫生。

所谓私,指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与公民训练。

有这些基本的缺点,任何建设事业都是谈不到的。

要从根本上四个基本问题,晏阳初提出了四种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运动要从教育上解决上述基本缺点,就要实话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求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

使中国人特别是最大多数的农民成为富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新民。

文艺教育,是从艺术教育上着手。

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得到求知识的工具,促进文化生活,并能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有相当的欣赏与了解。

为此,他们先后研究制定了通用字表(3420字)、基本字表(1320字)、词表(包括平民用词、新民用词);推行简笔字;采集选编出版了秧歌、鼓词、歌谣、歇后语、谚语、谜语等民间文艺读物;编辑出版了三种千字课本(市民、农民、士兵)、三种自修用本、两种文艺课本以及各类平民教育读物五种,并编辑了农民周报。

艺术方面,收集了民间绘画,编辑了画范、图案,绘制了插图、挂图、幻灯片等,收集研究了民间歌曲、乐谱,自制各类乐器。

推广无线电广播,修筑了农村露天剧场,培养了农民剧团,并公演话剧。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之晏阳初坚信教育是最切实最具体的活动必须足踏实地根据社会的实在情形人民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的步骤与方法才能真正救活生活的缺陷81只有这种以及其启示适应实际生活改良实际生活创造实际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能造成国家中兴发强刚毅有作为有创造的民族
维普资讯 http://www.cq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成人教育 2 0 年第。期 02
民占全国人口的 8 % 以上 , 三万万 以上 的农 民, 国家的 0 “ 是 基础 , 是民族生命 的源泉 “ , 中国真正最 大的富源不是煤 , 也不是铁 ,而是 三万 万以上不知不觉 的农 民” 与此同 。

晏阳初确信人 民是 国家 的根本 ,民为邦本 我几十 “ 。“ 国家能超越其 民窳而强盛起来 的。 ” 他说 :要建国 , “ 先要 建 民; 要强国 . 先要强 民; 要富国 . 先要富民。从来投 有哪一 十 国家 , 国势强大而人 民衰弱与人 民贫困。 故认为国 是 民的程度决定着国家 的程度。可四万万 中国人 中, 三万 有“ 7 - 千万人不算的是 国民 , Y 因为这部分人不识字 , 不能读 书报。为此 , 晏阳韧发出 了 中国不必亡, 亡不亡全在教育 界” 的呐喊。于是 . 开展 了平 民教育活动 。另一方 面, 他说 : 人 的人格 本来平等 , 原无上下高低之分 ; 因为社会制度不 良, 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 , 一部分的人 没有受教育 的机会 , 相信 天下无不可教育的人” 。因此 . 晏阳初认 为, 开展平 民教育运动必 须能 为全国人民提供教育机会 , 使 每十人都能平等的接受教育。只有每个人都受过教育 ,才 “ 可以平天下的不平 . 才可以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 目标 。” Ⅲ 人 民对于平民教育运动 . 不必问能否参加 , 但问愿不愿参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现代先行者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熙玲摘 编
一、立志献身平 民教育
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二、中国的平民教育实践 晏阳初常说 , “ , 三C' 影响了我一生,就
晏阳初,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
设家,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县。少时熟读儒家
经典 ,十三岁时人 内地会传教士办的西学堂读 书,后来到香港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接受教育, 他曾与爱因斯坦等一起被评为 “ 现代世界最具 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他对 自己早年求学 经历 、所见所闻和 自己立志报国有如下言论 , “ 我在川中时,只有抽象的民主观念,到香港 后 ,败 国之 民的羞辱 ,促进 了民主意识 的发 生,我开始深切体会到国之重要 ,已有改造社 会的愿望,再进而看到美国的繁荣 ,华裔工商 的屈居人下,又回想到祖国的贫愚落后,我比 较三种 不 同生 活方 式 ,孰 高孰 下 ,优 劣如 何 , 我不愿在中国的土地上再出现香港式的 , 二 殖民地 ,苦难的中国需要解放 ,我立志贡献己
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决定把这种模式向 全国推广, 南京政府通过决议, 全国各省设立 乡村建设研究院, 并划出一个县做试点。由于 日 本步步进逼 ,1936年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撤 离定县。1940年晏阳初在四川成立中国乡村建
设学院。
三、走向世界 ,心系祖国
1948年,晏阳初来到纽约, 他在美国最高
法官威廉 道格拉斯 的引导下见到杜鲁门总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万华工
(苦力)被送往欧洲,在各战场帮助修建工事、
运输物资等,为了管理这批语言不通的劳工 ,
单、要经济、 要实际。继长沙之后(1922年至 1923年)晏阳初还先后在烟台、 南京、 杭州、 嘉
兴等地开展了识字运动,并在华北、华中、华 东、华西开展了平教活动。他编辑了市民十字 课 、农民千字课 、士兵千字课等通俗语体文课 本。1925年6月,晏阳初作为中国民间代表出席 了在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沿岸国民会议 ,旨在 探索太平洋地区穷国富强的道路。在会上,他 就平民教育运动作了一次专题演讲,引起了会 者强烈反响,檀香山华侨为.之掀起热产 烈的捐献

晏阳初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

晏阳初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

晏阳初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晏阳初和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界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都对乡村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他们的乡村教育思想进行比较。

他们的乡村教育思想都注重以人为本。

晏阳初提出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口号,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也主张“知行合一”,即教育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他们的乡村教育思想都强调了乡村教师的重要性。

晏阳初提出了“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应该把教师培养成为教育的专家。

陶行知也高度重视乡村教师的角色,他提出“尊重教师”的原则,鼓励教师实践乡村教育。

他们的乡村教育思想都注重了乡村特色和实践教育。

晏阳初强调乡村学校应该发挥农村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他还提出了“劳作教育”和“生产实践”等概念,鼓励学生通过劳动和实践来提高自己。

陶行知也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他说“读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们的乡村教育思想都重视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平衡和衔接。

晏阳初认为乡村教育应该与城市教育相结合,把乡村教育作为城市教育的延伸,提供给乡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

陶行知也提出了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结合的思想,他主张乡村学校应该兼顾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晏阳初和陶行知在乡村教育思想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关注乡村教育的特殊性,注重实践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乡村教师的角色和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衔接。

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如下是有关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晏阳初,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

毕生从事教育运动,提出“化农民“与“农民化”的平民教育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理论,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通过定县实验探寻中国平民教育的主要问题在早期从事城市平民教育的时候,晏阳初已经认识到中国大多数文盲都在农村,于是转而致力于乡村平民教育的推行。

晏阳初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了研究乡村平民教育,深入开展了定县实验工作。

通过定县实验,晏阳初指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愚、贫、弱、私”,四大疾病是中国平民普遍具有的基本问题。

“愚”指的是中国农民识字率极低,简直目不识丁“穷”指的是中国农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大多数人的生活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谈不上什么叫生活程度和生活水水平线;“弱”指的是中国农民身体状况和卫生条件非常差,大部分人的生命存亡简直付之天命,没有科学治疗和公共卫生。

“私”指的是中国农民不能团结合作,毫无团体生活和团结力量,缺乏道德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

(2)平民教育的内容:四大教育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之法,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攻穷,以卫生教育攻弱,以公民教育攻私。

①文艺教育:包括平民文学和艺术教育两个方面,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和得到求知识的工具。

②生计教育:培养生产力,指普及科学知识,改善其生计组织以提高其生活水平。

③卫生教育:培养强健力,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健康水平;创建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进医疗设备的分配状况。

促成公共卫生的环境。

④公民教育:施以良好的公民训练,激起人民的道德观念,培养团结力,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公民道德教育和公民知识教育。

(3)平民教育的途径:三大方式①学校式:以文字教育内容为主,注重于工具知识的传授与基本训练。

包括平民学校和统一的村学两种形式。

其中平民学校主要针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分为初级、高级和巡回生计训练学校三种。

对晏阳初平民教育的认识及其对当前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

对晏阳初平民教育的认识及其对当前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

对晏阳初平民教育的认识及其对当前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晏阳初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以平民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服务于社会的普遍利益,为平民教育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对于当前乡村振兴的问题,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晏阳初认为教育应该服务于社会的普遍利益,这为当前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前,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只有通过教育,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服务于农民和乡村的发展。

其次,晏阳初提出了“平民教育”的概念,强调教育应该服务于平民阶层,这为当前农村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着质量差、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教育水平。

我们可以借鉴晏阳初的思想,建立健全的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的农村学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最后,晏阳初关注教育的实效性,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这也为当前乡村振兴提供了启示意义。

当前,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需要的是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性课程,提高农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对当前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我们应该借鉴其思想,建设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乡村教育和实践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晏阳初,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乡村建设之父”。

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对中国的乡村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实践及其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晏阳初的教育思想1.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晏阳初认为,乡村教育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

在当时的中国,乡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尖锐。

因此,他提出:“教育救国,乡村教育为根本。

”晏阳初主张,通过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进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2. 乡村教育的目标晏阳初提出,乡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知识、能力、道德、体魄”的乡村建设者。

具体来说,就是使农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生产、生活技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体质。

3. 乡村教育的原则晏阳初主张乡村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普及性:乡村教育要面向全体农民,让每个农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2)实用性:乡村教育要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农民的生产、生活技能。

(3)多样性:乡村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如扫盲、技术培训、成人教育等,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

(4)社会化:乡村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农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晏阳初的教育实践1. 创办平民学校晏阳初认为,普及教育首先要解决农民的识字问题。

因此,他创办了平民学校,对农民进行扫盲教育。

平民学校采用“读书、写字、唱歌、做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大量农民参与。

2. 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在湖南衡阳创办了“乡村建设学院”,培养乡村建设人才。

他还组织了“乡村建设研究会”,开展乡村建设运动。

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晏阳初提出了“农事、家事、社会事”三位一体的教育方针,使乡村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3. 推广农业科技晏阳初主张,乡村教育要注重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

他组织了“农业改进所”,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推广优良品种。

4. 开展社会教育晏阳初认为,乡村教育要关注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晏阳初的教育名言

晏阳初的教育名言

晏阳初的教育名言1.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在晏阳初看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话虽旧,“实有至理。

人民委实是国家的根本。

”然而,当时中国虽号称有四万万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盲。

而且中国以农立国,这些“有眼不会识字的瞎民”的绝大多数是在农村。

因此,为平民办教育,尤其是到乡村中去为农民办教育,“开发世界最大最富的‘脑矿’”,这是关系到“本固邦宁”的根本问题。

从1926年以后,晏阳初把平民教育的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教育的对象也由城市平民变为乡村农民,心甘情愿“给乡下佬办教育”。

晏阳初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实验研究。

他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状况,主张以一个县为实验研究的基本单位。

在进行广泛、深入、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区。

在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首创以一个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教育实验研究。

在乡村教育实践中,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所谓“四大教育”,即是文艺教育、生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

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晏阳初认为,知识分子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自己首先必须“农民化”。

要虚心向农民学习,“给农民作学徒”;要与农民共同生活和劳动,只有在同他们广泛深入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得拳拳爱国之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在当下也仍有现实意义。

2.晏阳初是不是十大革命贡献的伟人晏阳初1945年11月13日被美国旧金山市授予“荣誉公民”称号。

1955年10月,美国《展望》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VIP:The World's 100 Most ImportantPeople”,这篇文章将晏阳初列为当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之一,尊称他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真正的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

乡村教育大家说这个世界是否由于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好?——晏阳初

乡村教育大家说这个世界是否由于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好?——晏阳初

乡村教育大家说这个世界是否由于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好?——晏阳初我们的使命以乡土人本教育创新,推动乡村教育公平我们的愿景让乡村孩子在家乡享有属于他们的好教育“您的一生教导我们,要超越自己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寻求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

这个世界是否由于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邓兴《在追悼会上的讲话》导读田字格公号陆续推出的《乡村教育大家说》栏目,介绍中国二三十年代在乡村教育领域熠熠生辉的“大家们”的实践和理念。

上两期分别介绍了“中国最后一位儒家”梁漱溟和中国乡村建设“三杰”之一卢作孚。

今天,我们推出的是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之父”的晏阳初先生。

01一生只做一件事晏阳初,出生于1890年,卒于1990年。

百年的生命历程,他只做了一件事:将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并推广到世界。

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实验规模宏大,在中国的河北定县、湖南衡山、四川新都和重庆附近的多个县城,以及台湾都落地开花。

“定县实验”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发展。

晏阳初先后在美国建立国际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协助菲律宾实行乡村改造三年计划,协助亚洲的泰国和拉丁美洲的危地马拉、哥伦比亚成立乡村改造促进委员会。

他的这些行动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和认可。

1948年东西方协会称赞他“准备了一套不但能为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平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世界之黑暗处点燃了一盏明灯”。

他同时也在国际上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1943年和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1955年被《展望》杂志评为“当代世界一百位最主要人物”;1983年获“人民国际”授予的“艾森豪威尔大奖章”,表彰其“对世界和平和相互理解的特殊贡献”;……他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之父“。

△1943年,晏阳初(右一)和爱因斯坦(左一)等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那是什么影响了他,让他“穷干,苦干,硬干”了一辈子,“从中国干到世界上干”?023“C”影响一生他在《九十自述》中总结:“‘3C’影响了我一生:孔子(Cont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阳初的教育言论
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平民教育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孔子曾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只要愿意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的人,都能接受教育。

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晏阳初提出平民教育。

在社会组织未经改良之前,只有努力于教育机会的平等,使人人所蕴蓄的无限能力都有发展的机会。

因而,人格不平等的原因就可以消除了。

所谓“平民教育”的平民,晏阳初认为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导这一般失学的青年和成人;从广义上讲,就是一般初通文字没有常识的男女,也应包括在内。

民国期间,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人民得受教育,其余大多数人都没有受的教育,从而导致国民素质较低,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

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运动,为全国人民教育机会平等。

只有每个人教受过教育,才可以平天下的不平,才可以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目标。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通过培养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实现。

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做“整个的人。

”即有知识力,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人。

我们要造就“整个的人”,就必须加强文字教育、生计教育和公民教育,实现真正的人。

自古以来,就我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来说,常有一种根本的谬误
观念,以为读书是读书人的专业,其他人可不必读书。

士农工权利商之中,惟士可以读书;若农,若工商,就不必读书。

所以,我们应该将此种观念根本推翻,使人人觉悟读书写字是人们共有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应该享受,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当今社会,知识是生存竞争者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个人,无论国家,其优胜者必定是知识的超越,其劣败者必定是知识低下者。

晏阳初认为国家受异族的压迫,人民受军阀的摧残,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我国人民的知识水平低下。

则我们应该努力于提高民智,使我国牛马奴隶生活的民众一变而有知识有头脑的国民。

文字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想要宣传平民教育第一步就应该有文字教育。

平民教育于实施文字教育以外,即需要有生计教育,使人人备有生产的技能,造成能自立的国名。

如果每个国民都有生产的能力,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中国屹立在世界名族之林。

晏阳初还认为,平民教育于实施文字教育和生计教育外,另有公民教育,希望造成热诚的公民。

1920年,晏阳初回国,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

以后在各地平民教育和乡村的改造活动。

晏阳初在欧美同学会上讲到,我们从事乡村工作主要的一个哲学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本不固邦不宁。

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努力实现“固本”的工作。

二、“作新民”为使命的平民教育运动
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该运动的使命在于“作新民”。

关于“作新民”,即养成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整个人;养成社会健全的分子,发展社会的事业;养成建设国家的国民,增高国际
的地位。

搞了几十年的教育,我们知道,很多事我们可以向人民学习。

要求我们因时、因地、因人而施,逐渐研究形成了一个系统,所以我们的研究工作做到四个字:“深入、浅出。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科技深入是我们今天宝贵的东西。

社会需要一批人能够深入研究任何一方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提高他们的人格科学。

教育的目的是规定者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晏阳初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能是适应省生活的要求,在全民的生活基础上创新的生活。

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一方面和生活发生关系,与生活脱节,另一方面即最低限度的教育亦不能普及。

平民教育运动的目标,就是要在生活的基础上,谋全民生活的基本建设,为中国的教育谋一出路,为中国人的生活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

中国是农业大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绝大多数是农民,中国的基础是乡村,晏阳初提出了乡村再造的建设。

因此,平民教育运动不能不分本末先后,注重农民的教育,注重乡村的建设,开展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晏阳初认为要开展四大教育,首先必须要人人取得受教育的工具,即最低限度的让人认识不可或缺的中国文字,然后才接受生活各方面必不可少的知识。

四大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有三种: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

平民教育是在人民生活要求下,以四大教育为内容,用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种方式,因时因地的分工合作,联锁进行,整个的改进国民生活的教育。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最基本的问题是“愚”、“穷”、“弱”、“私”。

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缺乏知识力,不但没有适当的知识,更不识本国的文字,如何能取得知识,更提不到享受文化。

所以平民教育运动在“除文盲,作新民”的目标之下,主张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就愚,以生计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

他希望中国人,人人是富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建力与团结力的新民。

四大教育的工作就要在教育,经济,卫生,道德与政治各方面谋基本的建设,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首要信条,提倡“名族再造”的乡村建设运动。

积极造就“新民”,以达到对社会进行整体改造和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