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和关键词。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
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一、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获得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
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
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
每以为教师的成长,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思考、改进自己教学行为----即通过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根据新课程标准展现的课程,究竟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教学行为?没有现成的样本给我们照抄,没有固定的模式给我们套用,有的就是研究、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并带着我们的理解和问题到教学实践中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判断,整理成新的认识,再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这一进程要靠不断地反思来推动其发展,进而打破过去束缚人的发展的陈规,建构新的理念、新的机制。
有专家指出,“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思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见解。
二、教师在互助合作中取得进步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但在许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和关键词。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
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一、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获得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
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
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
每位教师的成长,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思考、改进自己教学行为----即通过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根据新课程标准展现的课程,究竟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教学行为?没有现成的样本给我们照抄,没有固定的模式给我们套用,有的就是研究、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并带着我们的理解和问题到教学实践中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判断,整理成新的认识,再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这一进程要靠不断地反思来推动其发展,进而打破过去束缚人的发展的陈规,建构新的理念、新的机制。
有专家指出,“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思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见解。
二、教师在互助合作中取得进步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但在许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余文森33页文档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余文森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Thank you
校本教研的主要实践因素
校本教研的主要实践因素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人的要素 , 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
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 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主体、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的组合、专业研究人员是专业引领导引。
三者是校举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 , 三足鼎立 , 缺一不可。
( 一 )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 , 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自我反思 , 从本质来说 , 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 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 , 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 , 自我反思与日常生活中的“回顾”不同 ,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 它具有目的性 , 带有研究性质 , 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 只有教师的反思成为个体的自我意识 , 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 , 校本教研才能成为现实。
在课程与教学中 , 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根据时间 , 区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 在三个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体表现形式。
在实施课程之前的反思:这时候的反思往往是一种预设性的反思 , 通过这种前瞻性的反思 ,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史为有效 , 通过预测和分析 ,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性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 , 进行及时的反思 , 处理和思考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自我反思具有监控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 能使教学活动得到高质高效地顺利进行 , 对于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起点。
在课程实施后的反思 : 在结束教学之后 , 及时并有效的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 , 批判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 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 提高反思水平 , 并逐步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九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九讲《有效教学》的第九讲主要讲的是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以及专业引领。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维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自我反思的实质是自我对话和自我诘难。
自我反思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1、指向行为、观念及其角色层面的反思;2、指向设计、实施及其结果层面的反思;3、指向个性、风格、机智及其智慧层面的反思。
我们也看依据反思所涉及的教学的进程,将教学的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而我们在进行自我反思时,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应该记录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2、查找失败的原因;3、记录学生情况。
自我反思可以采取内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学习式反思以及研究式反思。
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促进缄默知识显性化。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同伴互助有利于探索并解决较复杂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并且同伴互助所进行的研究其推广价值和效益也比较大。
同伴互助可以采取对话(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深度会谈或课改沙龙、专题讨论或辩论)、协作(同伴临床互助、同伴教学辅导、合作研究)、帮助。
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专业引领可以引领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师观念;引领教育研究方法,增强教师研究能力;引领学科前沿知识,拓宽教师专业视野;开发专业人力资源,共建研究共同体。
校本研究是什么
校本研究是什么校本研究是指在学校层面进行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旨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的自主性和主导地位,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教育研究的方式解决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中的问题。
校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研究课程改革。
校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针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校本研究来改进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研究教师发展。
校本研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研究,通过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通过校本研究,学校可以了解教师的需求和问题,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3. 研究学生发展。
校本研究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心理健康,通过研究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辅导。
学校可以通过校本研究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4. 研究教育管理。
校本研究关注学校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通过研究学校的管理问题和发展需求,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通过校本研究,学校可以完善学校的领导结构和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校本研究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性强。
校本研究以学校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学校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
2. 参与性高。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内外各层次的参与和合作,通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合作,推动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
3. 实证性强。
校本研究注重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改进方案。
4. 可持续性好。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的自主性和主导地位,培养学校内部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文化,形成长期的研究机制。
总之,校本研究是一种以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进行的教育研究方法,旨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本教研活动的要素(3篇)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它以学校为单位,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校本教研活动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创新性等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本教研活动的要素。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要素1. 明确的教研目标教研目标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个明确的教研目标有助于教师们聚焦问题,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研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
(3)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教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实际的教研内容教研内容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研活动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研内容:(1)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课程。
(2)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研究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4)教育技术: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有效的教研方法教研方法是指教研活动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研方法:(1)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讨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提高备课质量。
(2)观摩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3)教学研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深入的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课题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积极的参与态度参与态度是影响教研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提高参与态度的方法:(1)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应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2)激发教师参与热情: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03
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
课程体系完善与调整策略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
选择性。
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 加强学科内在联系,形成科学合
理的课程体系。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时代发 展和学生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
跨学科融合及拓展性课程开发
开发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 生综合素养。
03
究项目。
优秀实践案例筛选和推广活动组织
在校内征集优秀教学实践案例,进行评选和表 彰。
将优秀案例整理成册,通过校内外渠道进行广 泛宣传和推广。
组织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之 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根据研究成果和反馈意见,制定针对性的持续改进计 划。
明确改进目标、措施和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和执行团 队。
3
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合创新
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模式,促进信息技 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政策法规背景及影响因素
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与贯彻
深入了解和贯彻国家及地方的教育政策法规,确保教学工作的合 规性。
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社 会需求。
。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 导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
习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 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偏好。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信息检索、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等。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思维导图等。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自我反思•(二)同伴互助•(三)专业引领•二、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教学型教研•(二)研究型教研•(三)学习型教研•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
•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功能:•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本教研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
•1、“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2、“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
•行动研究更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具有情境性、非线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为的过程。
•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
第九讲校本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九讲:校本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法(参考教材第八章)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本研究兴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2.理解校本研究的含义、特点及研究意义2.掌握校本研究的研究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基本要求3. 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校本研究的研究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基本要求;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教学重点:校本研究兴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校本研究实施方式三.教学安排:3学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校本研究概述校本研究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
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的取向。
走向校本,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
校本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为了学校”、“学校中进行”和“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学校自身应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学校的一切办学和改革措施都要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成员的发展,最终有利于教育对象的发展。
基于学校,是指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是学校。
没有学校层面的变革,一切教育改革的措施都要落空,改革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教育改革与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校来实现。
对学校管理者来说,也要充分认识学校的地位与作用,把主次位置摆正,做好学校自身工作。
学校中进行,是指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潜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力量,成为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没有学校自身主体作用,学校一切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校本研究成为一个崭新的亮点,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恰当的突破口。
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教师从事适合本校的教学研究、课程研究,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校本研究无疑将成为科研兴校之后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校本研究
李 林
E-mail: lsgzlilin@
校本研究的含义
是以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和管理中所面对的各种 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 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 研究活动。 核心: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研究提出的背景
读书笔记 把学习、工作做成课题,学习 与工作就成为完成课题的过程,就 会享受不断发现的乐趣。如果把它 当成任务去完成,其心理感受只能 是一种无奈,久而久之就是无聊。
读书笔记
校本研究不是少数几个精英和骨干教师 的活动,而是所有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我们要积极倡导校本研究,让每一所学 校都成为研究基地,每一间课堂都成为“实 验室”,每一个老师都成为研究者。做到人 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
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1.教师个人;2.教师集体;3.专业研究人员
校本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具体性、生动性;
2.研究主体的广泛性、参与性;
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灵活性; 4.研究过程的描述性、反思性; 5.研究价值的应用性、创新性。
校本研究应确立的基本理念
1.学校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 3.具体问题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着眼点。
校本行动研究是一个由教师发起的, 对所面临的具体教学情况做出反应的过程, 是教师在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 种工作方式。
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 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教材, 可以深化你的专业知识;反思学生,可以提高你 的教育智慧;反思课堂,可以丰富你的教育经 验……总之,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 思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难的思考,都可以成为 教育智慧的源泉。写30年教案不一定能成为教育 名家,而认真写了3年反思,却有可能成为教育大 师。
浅谈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浅谈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一、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按照布迪尼的说法,反思是自我反思,它要求把自己看作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
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过去的教师处于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余文森 教授
1
前言 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理念: 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2.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 3.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 研究) 教师研究——学术研究
2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要素(力量) 自我反思及其有效性 同伴互助及其有效性 专业引领及其有效性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 教学(教育者)——教学型教研及其有效性 研究(研究者)——研究型教研及其有效性 学习(学习者)——学习型教研及其有效性
24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 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 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 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同伴 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 无助的现象。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 和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共生意识(团队意识):专业团队 的灵魂 教师文化的灵魂:决不落下一个教 师!
22
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条通道
当前自我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泛泛而淡没有深度的反思 没有执行和行为跟进的反思
23
二、建立同伴互助的制度(建立基于 对话的校本教研制度)
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 研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 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佐藤学) 同伴互助的实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 对话、合作和互动 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 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每个教师在孤立的状态下开展自己的工作”。
11
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的工作也只能 是为着生存和生计所不得已的被动消 耗。他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 也体会不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 教师除了生存和生计的需要外, 他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 实现自我、感受自由、体验创造的需 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离不开反思和 研究了。
什么是校本教研
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解决本校课程实施中现实问题的教学研究----以研究、解决本校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为目标的多样化的教学研究活动。
根本目的是全面、有效地实施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并实施的一类课程,其中的“校本”有三个基本要素: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是学校为了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活动,其中的“校本”指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校本的,而不是教研活动开展的范围。
所以,校本教研中“校本”的三个要素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多种途径。
“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是两种不同意义的研究。
“课题研究”是在已有实践经验和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是在激励政策下教师的自愿行为,需要经过立项审查。
课题研究的成果一般为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等文字形式。
“校本教研”是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研究,是面向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校本教研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重点、难点问题,可以提炼为校本的教研课题,组织合作团队进行研究(不用立项),及时解决问题,推广经验。
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提升价值的教研课题,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申报立项课题。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观点(共识)1、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是学校的重点工作。
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体现在学校工作(教学)计划中。
2、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推进校本教研的“带头人”。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有一个带头做校本教研的校长,就有一所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
3、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要转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构建新型的教师教研文化。
(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第九讲 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九讲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一、反思的含义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
这里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内容”作为其专业表现,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
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由“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是需要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生长基础。
第三,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引导”的结果,因此,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
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
这里,强调的是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在一种社会要求下的被动发展。
二、反思的实质1.自我对话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习中,都在不断地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探索着,寻觅着,而这一切的进行,都离不开自我对话。
费洛伊德在他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我”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并认为人的心路历程就是由这么三个“我”的相互冲突与矛盾所构成。
弗洛伊德的这一广为人知的理论,为我们分析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我们看来,这些“我”的相互冲突与矛盾,就是一种自我对话,是过去的“我”与今天的“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的对话,是作为被观察者的“我”与作为观察者的“我”的对话,即“此我”与“彼我”的对话,而在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去感悟,多思考,这在对话理念的关照下,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积极地去开展自我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一、反思的含义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
这里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内容”作为其专业表现,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
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由“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是需要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生长基础。
第三,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引导”的结果,因此,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
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
这里,强调的是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在一种社会要求下的被动发展。
二、反思的实质1.自我对话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习中,都在不断地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探索着,寻觅着,而这一切的进行,都离不开自我对话。
费洛伊德在他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我”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并认为人的心路历程就是由这么三个“我”的相互冲突与矛盾所构成。
弗洛伊德的这一广为人知的理论,为我们分析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我们看来,这些“我”的相互冲突与矛盾,就是一种自我对话,是过去的“我”与今天的“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的对话,是作为被观察者的“我”与作为观察者的“我”的对话,即“此我”与“彼我”的对话,而在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去感悟,多思考,这在对话理念的关照下,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积极地去开展自我对话。
必须注意的是,校本研究中教师进行的自我对话,不同于一般的自我对话。
要通过自我对话使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因此,校本研究中教师的自我对话,应该是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对话。
2.自我诘难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
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观念理性和相应技术理性结构体系,这自然必须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存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需要更宽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
这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宫本武藏是日本历史上一流的剑客,柳生又寿郎拜他为师。
学剑前,柳生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以我的资质,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呢?”武藏说:“至少l0年。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急了:“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
那需要多久的时间?”“那,也许需要20年。
”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如果我不惜任何辛苦,夜以继日地练创,需要多少时间?”“如果这样,你这辈子再没希望成为一流的剑客了。
”柳生心生疑惑:“为什么我越努力,成为一流剑客的时间反而越长呢?”“你的眼睛全都盯着‘一流剑客’,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断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剑客。
”学剑如此,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而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超越和自我发展。
对教师来说,自我反思无疑能让教师“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上完一堂课后,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从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清理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捕捉课堂教学的某个细节,及时记下课堂中精彩的小插曲或倏忽而至的灵感。
面对纷坛的教育现象,即使别人习以为常,也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佯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左右了?在这个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顺着思,反着思,整体思,局部思,从多个角度或换个角度看问题。
三、反思的形式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第二个阶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第三个阶段: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反思的内容1.指向行为、观念及其角色层面的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表现及其背后的隐性观念和角色假定进行反思和分析。
2.指向设计、实施及其结果层面的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和分析。
3.指向个性、风格、机智及其智慧层面的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个性、独特性、智慧和机智表现进行反思和分析。
五、反思的方法与策略1.内省式反思。
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用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法。
内省式反思意味着教师开始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和观察世界,内在地承受着对自己的言行给出合理解释的思想压力,从而促进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不得不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得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
这就可能激发出许多连他们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这就意味着他们开始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
反思日记,即对一天中所发生的各种教育行为进行记录,并初步分析收获与不足,以便改进工作,扬长补短。
课后备课,即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成长自传,即教师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描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成长的主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事件及其起因和影响等,是一种比较系统、细致的反思方法。
2.交流式反思。
即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摩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
反思尽管表面上看是一种个体的活动,却依赖一个群体的支持,它不仅要求教师自己有一个主动、负责、全心全意的心态,同时也有信任、合作、协作的环境要求。
观摩交流,即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分析交流观摩到的情境,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反馈,即教师从学生那里了解自己教育教学效果,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使之达到学生期望的结果。
专家会诊,即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会诊,从中发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
微格教学,即以少数学生、教师或专家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制成录像,课后反复观看交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
3.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理论学习,即教师系统学习理论,从而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真谛,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并对自己已有教育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
与理论对照,即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从而矫正自身的理念与行为并使之符合理论要求。
4.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调查、观察、实验和总结,从而探索出更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也可以以本校、本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进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提高反思的效果,有两种常用的反思策略(手段)可借鉴:一是问题单,问题单是指教师为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某些方面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而使用的一种问题调查表;二是录音或录像,教学录音或录像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详尽的教学活动记录,而且可以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或者隐性的自我。
虽然教学录像可以更全面地记录课堂行为,但是在实践中操作难度较大。
相比较而言课堂录音更简捷、更实用。
教师通过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系统的、客观的、理性的反思,分析行为或现象的形成原因,探索合理的对应策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六、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
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意义,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感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
责任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增强责任感,教师才能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反思,才能把反思与履行好自己的角色义务联系在一起,才能把个人专业发展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
顽强意志是教师坚持进行反思的保证。
反思需要勇气和毅力,因为反思是把自身作为反思对象,是对自己的剖析甚至否定,同时反思还是一份艰苦细致、劳神费力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能够自觉地、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思考自己的理念和行动,即使不令人满意或非常痛苦也应坚持不懈,正如杜威所言:“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思的思维。
”良好的反思氛围是教师深入进行反思的必要条件。
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及管理人员都应对教师的反思给予引导、支持与合作。
没有这种引导、支持与合作,教师的反思将难以深入开展,或者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或者不得其法。
因此,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对养成教师的反思习惯大有裨益。
七、反思的意义1.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它要求把自己看作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
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因此,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