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情况汇报.
信息与计算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总结201X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后,按照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求,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职员工群策群力,积极开展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建设成效(一)师资队伍建设:立项以来,新增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7人,新增教授1人,副教授5人。
出国访学5人次,国内进修、攻读博士,进行博士后研究10人次。
丁勇老师获得“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队伍变动情况原有人数新增人员目前人数教授11 1 12博士生导师0 4 4博士18 6 24●博士生导师,新增博导4名:黄文韬:中科院成都计算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朱志斌: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彭振赟: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陈光喜:中科院成都计算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
●新增教授1人:刘永宏●新增副教授5人:陈爱永、陈利霞、南江霞、杨晓辉、张茂军●新增博士6人:陈利霞、李娇芬、南江霞、王晟、吴孙勇、张茂军人才引进与培养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专业学位毕业学校或引入单位时间1李姣芬计算数学博士湖南大学2010.072南江霞运筹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2010.093张茂军金融工程博士大连理工大学2010.114陈利霞应用数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065 王晟基础数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2010.066吴孙勇应用数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03师资进修情况教师合作机构时间内容国内李郴良香港浸会大学2010.05-2010.07访问学者唐红武中南大学2010.9—2010.7攻读博士课程陈向阳电子科技大学2010.9—2012.7学术进修贺星星暨南大学2010.9—2012.7攻读博士陈爱永昆明理工大学2010.9—2012.6攻读博士蔡如华武汉大学2010.3-2010.7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蒋致远厦门大学2010.6-2011.6博士后吕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9-2012.7攻读博士王会勇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广西省分中心2010.7.19-7.21精品课程培训林昕茜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广西省分中心2010.7.19-7.21精品课程培训国外朱志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09.12-2010.06访问学者李郴良日本北海道大学2010.09-2011.03访问学者陈光喜日本NihonUniversity2010.08-2011.012访问学者彭振赟加拿大NewBrunswick 大学2010.3-2011.3访问学者蒋贵荣美国Texas大学2010.11-2011.11访问学者(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1、理论教学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之更能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教育思想,使课程更具系统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专业建设工作的总结报告
专业建设工作的总结报告篇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XX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于2023年。
本专业设置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总体指示精神引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协作下,建筑工程技术学院根据申报书中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对比相关验收标准,仔细部署和按方案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在学校和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建设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
现将详细建设状况汇报如下:1、建设方案的执行和完成状况(1)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通过近3年的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使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2)人才培育方案的改革和修订由于社会的快速进展和变化,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应作相应的调整,使人才培育目标符合社会进展需要,注意学问、力量、素养协调进展,注意创新精神、实践力量和创业力量的培育。
自2023年起我们对原有的人才培育方案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育规范框架内,结合自身的状况,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修订并形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3人才培育方案”,新的人才培育方案更注意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更注意同学实践和动手力量的熬炼和训练,在学问体系方面,强调学问领域的系统性、学问单元和学问点的全面性;在实践体系方面,强调实践领域与学问领域的连接和支撑、实践单元和环节与应用和实践力量培育要求相对应。
(3)师资队伍的建设近3年通过加大对现有中青年老师的培育力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制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本专业的老师队伍有了显著的加强,目前该团队有老师8人,其中专任老师7人,兼职老师1人,公共课老师6人,“双师型”老师比例达75%。
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4)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筹措学校在不断改善教学设施的同时逐步加大了教学经费的投入,2023年~2023年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45万、73万、93万。
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提高办学效益,有效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本文指出了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对策。
[标签]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办学特色其主要问题,一是许多高校把专业建设定位在专业数量的增加,特色专业建设的意识不强;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专业的一些要求,比如统一专业目录、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统一使用教材等,不利于形成和发展特色专业;三是重专业建设、轻课程体系建设;四是教育主管部门重专业的审批,轻专业的规划。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缺乏足够的竞争是高校缺乏特色专业建设原动力的问题之所在。
目前高校间竞争虽然存在,但还是发展中的竞争,绝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还没有产生生存危机,高校还是我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座堡垒,还没有完全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高校入学考试、招生形式、招生数量以及专业设置等还完全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毕业生无论是否能及时就业都全部进入社会,不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滞留在学校的问题,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四年的学业。
所以,高校专业建设只注重专业数量的增加,因为较多的专业可以使生源更为充足,同时,较多的专业设置也是学校实力的标志。
特色的形成源于竞争,没有公平竞争的机制,就会失去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世界上所有办学成功、特色鲜明的大学,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产物。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给大学发展造成的最大危害,莫过于办学自主权的丧失和竞争机制的破坏。
特色形成需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包括各种资源的配置、办学自主权的享有、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高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这种平台是高等教育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即质量。
这种缺乏竞争的环境必然使学校在专业建设中缺少特色专业建设的动力。
2.没有专业设置主自权,高校法创办特色专业。
过去,我国在专业管理体制上,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权限集中在国家教育部;现在除了少数学科专业(主要是目录外学科专业、特殊专业以及少数过热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仍然由国家教育部掌握控制外,绝大多数学科专业的审批权都下放到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学科专业目录内也有一定的专业设置自主权,但须在教育部备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一) 配套政策1 制度保障在我校原有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特色专业有政策倾斜,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重点扶持,优先发展。
同时严格对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对特色专业进行动态管理,每年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确保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成效。
2 经费保障加大对特色专业教学环境硬件建设的投入。
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中正常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在教育部经费支持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配套资金,保证资金的到位。
同时对经费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项目资金用于专业能力开发和培养模式研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
3 考核奖励为积极鼓励特色专业建设,对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单位及个人在年终考核中给予倾斜,以资鼓励。
给予专业建设主要成员进修、访问交流等更多机会。
(二)实施程序在学校统筹下,有各个特色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制定培养方案和特色专业建设实施计划,经学校专家论证通过后,有各个专业按照论证后的建设计划分年度实施,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内容。
每年多建设成果进行总结,提交总结报告,由学校组织专家验收建设成果,并反馈检查意见和建议,各个专业参照反馈意见或建议进行下一年度的建设,突出特色,弥补不足。
整个建设过程受学校专家组监督和指导。
二、建设成效与基本经验(一)建设成效1、师资队伍建设2010年9月获得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郭庆)。
2、学生培养近3年,年均培养本科生140人左右,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逐年递增。
毕业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均达99%以上;毕业生外语四级考试合格率均达80%以上;近两届应届毕业生升硕率均达20%以上。
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体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 十一五 ”期 间 ,教育部 、财政部决定 分 6 在高等 批
学校立项建设 3 0 个左右 的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07年实施第 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 以来 , 批 到 21 年 7 00 月一共有 6批次共计 3 26个专业获得了 7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计划资助。其 中,一共有 5 个体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0 .16 020 .0 80 0 67 1( 1)30 8 .3 2
中图分类号 :G 0 . 87 4
Ana ayi o e o sr cino ao s t ain le tr snt e n ls f h n tu t fn j r hn t a au e s t c o i wi o f i h
称 “ 质量 工程”) o为促进高校面 向社会需求培养人 0 1
才、 强化实践教学 , 帮助学校形成 自己的特色与品牌 ,
已有 6 批次 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获得公示 和资助建设 。
本 文对我 国 6批 次国家级体育学 科特色专业 进行分 析 ,为我 国体育学科特色专业 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phy i a d a i n d s i lnei nsiu e fhi he a n n to wi e sc l uc to ic p i i tt t so g rl r i g na i n d e n e
W U h n t o S e g-a
( co l f h s aE u a o n S h o o P yi l d c inadHel ,C agi gNomaUnvri ,C og i 0 10 hn ) c t at h hnj n a r l i sy h n qn 4 8 0 ,C ia e t g
p y i a d c t n s o an n n e s i n e o u n mo e n ; o v r t e ewe e si r b e u h a h sc l u ai , p as i i g a d t c e c fh ma v me t h we e , h r r tl p o l mss c s e o r t h l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情况报-V1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情况报-V1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情况报告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部加强了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目标和原则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优秀专业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原则是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注重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可持续性。
二、建设情况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从实施以来,在全国高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目前已有800余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农林、工程、医药、教育、金融等各个领域。
这些专业结合了国家和地方的具体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体系。
三、成效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学生受益。
通过特色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学校受益。
特色专业建设使高校得到了更加重视和支持,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最后,国家和社会受益。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
高人才质量和贡献度。
综上所述,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部将继续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特色教育课程开展情况汇报
特色教育课程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特色教育课程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展示我
校特色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特进行如下汇报。
一、课程建设情况。
我校特色教育课程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课程,如STEM教育、艺术创造、体育健康等,满足了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丰富了学校教育
教学内容。
二、教学实施情况。
在特色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注重课程
的前瞻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学生表现情况。
特色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
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学生在参与特色教育课程后,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提高,更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社会影响情况。
特色教育课程的开展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学校举办的各类特
色教育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综上所述,我校特色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良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为学
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将继续加大特色教育课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特色专业试点建设情况汇报
特色专业试点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深入推进特色专业试点
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竞争力。
本文将对我校特色专业试
点建设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全面了解我校特色专业试点建设的成果
和进展。
首先,我校积极探索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根据市场需
求和学生兴趣,开设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等。
同时,针对这些特色专业,我校加强了师
资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为
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其次,我校特色专业试点建设注重与产业对接,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
的深度合作,我校特色专业试点建设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
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我校特色专业试点建设还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实践能力
的培养,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校特色专业试点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教学质量。
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特色专业试点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科竞争力,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够关注和支持我校特色专业试点建设工作,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努力奋斗!。
2009年专业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示范性建设2009年年终总结2009年,我们对照国家示范专业的建设任务书的要求,逐条落实。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1.通过国内培训,国外学习,对其他院校的参观学习,制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了调查,我们走访了多个企业,特别是通过假期老师进企业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对企业不同人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调研,探索企业真正的需求,然后,通过组织教学专家与企业专家,分析调查表,召开研讨会,确定企业岗位需求,准确进行人才定位,印证人才培养模式。
在考察调研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以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当前汽车行业人才的需求及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最终制定并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院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生产实践结束后,把实践过程中的疑问带回课堂,将实践过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校内学习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图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年安排表08级示范班已进行了校外企业实践,09级示范班马上也将进行此环节。
2.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概念进行确认,明确其运行环境、实训条件等,从而保证实训室建设、课程的开发及相关配套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分段式培养特别是企业顶岗实习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讨,确认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同阶段的目的等。
4.完善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
在原有的20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立6个新的校外实习基地。
初步制订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方案和制度,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求,接收学生到企业参加汽车维护、汽车总成维修、汽车故障检测诊断等工作的顶岗实习。
将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考核成绩纳入校内成绩考核的范围。
5.在以上基础上,由负责人(系主任)牵头,配备企业专家和教学专家及参加教学改革的专业及兼职教师,申报立项学院《高职汽修专业54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部共建情况汇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部共建情况汇报为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快行业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10年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省、部、行业共建模式,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项目试点要求,自2010年起学院积极筹备改革试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工作,在探索实施、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职教特色显著、行业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借力省部共建和示范高职建设,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10年,我院成了供销系统第一所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成为了系统内首个省部共建院校,还成为了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院校,这使学院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学院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质量强校”战略以来,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修订了《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课程、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与学术岗位设臵管理办法(修订)》教学质量工程八项建设文件,2011年继续拨出专款予以资助,启动第二轮(2011.1-2012.12)院级教学质量工程八项建设工作。
在全校教师和各项目建设团队的努力下,一年来,学院获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8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10项,总社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院师生在省内外各类竞赛中获省级奖项37项,国家级奖项10项。
二、推进校企合作,整合系统教育资源,成立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以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推动供销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努力创新机制,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建立职业院校与相关产业、企业的对话协作机制,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
5月26日上午,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培训中心、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会在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县、市的供销社主任和19个与学校深度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办学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
一、我校概况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1983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连云港职业大学,1999年3月易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于2008年9月迁入占地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功能设施更为齐全和现代化的新校区办学。
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医药与化学工程系、公共管理系、艺术与旅游系、外语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部、政治教学部等11个院〔系〕部,开设了四十余个专业,涵盖制造、土建、电子信息、生化、环保、农林、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交通运输等12个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大类。
学校从2000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0000多人,教职职工500多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4人。
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5390.45万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多个,学校自主建设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7个。
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1个,2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和1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我校专业布局比较合理,特色较为鲜明,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并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在加强机电、建筑、化工等传统骨干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特别是根据连云港市跨越发展、崛起腾飞,建设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从2004年至今先后新增了《数控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与审计》、《报关与国际货运》、《港口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港口业务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一批新专业,调整了部分应用性及人才需求不强的老专业。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职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赤峰市名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
一、发展历程****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把****职业学校建成领导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化校园为手段,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学校视察工作,给予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7年和199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来校采访并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1999年,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评估认定;《农村教育》(2000年第11期、2002年第8期)两次专题报道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职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赤峰市名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
一、发展历程****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把****职业学校建成领导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化校园为手段,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学校视察工作,给予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 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7年和199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来校采访并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1999年,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评估认定;《农村教育》(2000年第11期、2002年第8期)两次专题报道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1500字
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1500字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为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高职学校和专业的水平,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以下是本次意见的主要内容:一、背景和意义1.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升高职学校和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3. 实施该计划也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普通高校和高职学校的协同发展能力。
二、总体目标4. 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旨在2025年前使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
三、构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体系5. 建设体系包括定位布局、学科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科研和创新创业等方面。
6. 高职学校应根据所在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专业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确保专业设置适应需求变化。
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引进培养高水平教师,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高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8.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实习实训等,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真实模拟实践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9. 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
四、加强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10. 政府财政要加大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大对高职学校的经费保障力度。
11.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可以享受国家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
五、加强信息支撑和监督评估12. 加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抓研究,重实践,提升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广西师范大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验总结
的 个 性 化 发 展 目 标 , 挥 已 有 的 专 业 优 势 , 出 自 己 发 办
的专 业 特 色 , 而 实 现 对 不 同 层 次 、 型 高 校 的 分 类 从 类 指导 。 自 20 0 7年 启 动 该 项 目 建 设 以 来 , 家 批 准 建 国
管 理 所 颁 发 的 文 件 有 :关 于 启 动 “ 二 类 特 色 专 业 《 第 建 设 点 ”申 报 工 作 的 通 知 》( 高 司 函 C 0 7 3 教 2 0 ]1 4 号 ) 《 于启 动 “ 一 类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点 ” 选 工 作 、关 第 遴 的 通 知 》 教 高 司 函 ( 0 7 6 号 ) 及 《 于 加 强 ( 2 O ]1 4 以 关 “ 量 工 程 ” 科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的 指 导 性 意 见 》 教 高 质 本 ( 司 函  ̄ 0 8 2 8号 ) 上 述 文 件 是 全 国 各 高 校 建 设 20 3 0 。 特 色 专 业 的 指 导 性 纲 领 , 此 , 校 专 门 组 织 了 特 色 为 我
21 0 0年 4月第 4 期
高 பைடு நூலகம்论坛
Ap .2 1 . . r 0 0 No 4
Hi h r Ed c t n Fo u g e u a i r m o
抓研究 , 重实践 , 提升特色专业建设质量
— —
广 西 师 范大学 国家 特 色 专业 建设 经 验 总结 张 坚 , 开玲 郑
据 特 色专业 内涵 特 点 , 计 建 设 思 路 , 好 抓 实 了几 项 工作 , 得 了一 定 建 设 成 效 。 设 抓 取 关 键词 : 色专 业 ; 设 思路 ; 特 建 措施 ; 效 成 中 国分 类 号 : 5 7 G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1 7 9 2 1 )4 0 0 6 17 —9 1 (0 0 O —0 5 一O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一、专业建设规划机械与工程学院现开设机械类和土木类专业共个;其中本科专业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和土木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校总体专业建设规划;在教育部专业目录的的指导下;新上个专业;使机械类专业增至个;土木类专业增至个;形成专业间相互支撑、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良好空间;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成校级特色专业..二、专业建设实施情况一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在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继续深造的能力..2.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继续深造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产品制造企业、专业设计部门、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从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继续深造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制订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了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体系;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其中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规定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并规定了第二课堂与科技创新学分;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合格人才..三拓宽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与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了适合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实习基地;保障了实习环节的教学..目前在机电制造企业和建筑、装饰企业建立了个实习基地;将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拓宽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提高了就业率..四加强了专业特色建设在对学生培养上突出职业性;实行职业证书制..与社会认证机构合作;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培养;在机械类专业考核的项目有:机械CAD应用工程师;三维CAD工程师、高级电工、数控工艺员等、土木类专业有:预算员、施工员、材料员等;学生在毕业前都能获得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参加学科竞赛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专业特色;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高;招生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办相对时间长;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效果突出;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在校企合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完善;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高水平特色专业建设指南
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高水平特色专业建设指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特色,教育部近日发布了职业院校高水平特色专业建设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指南的背景、目标和具体实施方向。
一、背景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不平衡,职业院校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推动职业院校的转型与发展,教育部决定发布职业院校高水平特色专业建设指南。
二、目标该指南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提高专业特色和实用性,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通过高水平特色专业的建设,职业院校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师资等方面创新与突破,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具体实施方向3.1 突出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开展合作办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2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鼓励职业院校增加实训设施和实验室建设投入,推动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3 增强师资力量建设高水平特色专业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鼓励职业院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职业院校可以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3.4 强化社会服务功能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与企业、地方政府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技术咨询、人力资源培训等服务。
通过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5 加强质量评估教育部将建立职业院校高水平特色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机制,对各职业院校的建设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和评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03.29•【文号】教职成〔2019〕5号•【施行日期】2019.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
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坚持产教融合。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扶优扶强。
质量为先、以点带面,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支持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doc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于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本专业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西南地区已具有良好声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旅游管理专业根据广西和东盟合作组织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特色,重点发展三个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四种能力,形成“1234”的旅游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校、政、企、研结合办学特色,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广西、西南民族地区乃至东盟国家输送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经过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一些成绩,标志性成果有:①.国家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旅游管理科学实验中心(2008);②.自治区级旅游管理优质专业(2006);③.自治区级旅游管理重点建设学科(2007);④.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旅游市场学(2009);⑤.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旅游市场学(2007)、旅游规划(2008)、生态旅游(2009)、饭店管理(2010);⑥.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⑦.广西高等学校特色课程旅游市场学、旅游规划(2011);⑧.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试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2011)。
现对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分如下四方面进行总结:一、项目的实施基本情况(一)组织机构建设实行学校、二级学院和项目负责人的三级管理的制度安排,实行专业建设负责人与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建立专门机构和组织工作团队,明确各细分专业方向及相应教研单位和人员的职责。
在特色专业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学校成立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业建设全过程实施指导和监控。
学校教务处负责特色专业的申报、立项与教学质量监控。
旅游学院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与日常教学管理,教育评估办负责专业质量保障及学生评教,网络中心负责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专业发展涉及到的四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实验室项目、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等以及教学团队均有明确任务和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课程建设
(2)按照新的教学计划,制定一体化的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的设置
企业参与了《制药工艺综合实验》、《生物制药工艺 学》、《化学制药工艺学》和《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内容 的设置。
(3)具有CDIO理念的系列教材建设
*在企业联盟参与下,对教学计划进行了 3+0.25+0.25+0.5修订 (3年理论课,10周生产实习后返校继续10周学习,最后20周毕业环节)
*将原来实践环节由40周增加至57周,便于项目的实施。 *加大实验课比例,尤其强化设计性实验比例 (将原来理论与实验学分比2.5:1变为1.1:1) *毕业环节改革:导师制下的前3个学期完成毕业论文,最后1学期全部 到企业。毕业答辩内容和成绩评定由2部分组成(细则正在制定中)
加大对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兼职教 师的聘任力度
国内制药企业、国外制药企业
对照实施计划寻找差距
2010.1-2010.8 实施第一阶段
1、建立管理、指导组织
2、面向企业、学生及教师宣讲培养理念 3、企业参与的教学计划修订与课程体系的完善 4、完善工程平台 5、制定师资工程化培养计划
6、建立评价和考核体系
[ 社会实践、 讲座]
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 药理学
高级1级 项目
(结合毕 业设计)
制药工艺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药品制造工 艺课程群
3、优化课程设置,建立符合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
三纵 三横 三分支
教学平台 科研平台
江苏省生物医药制造工程中心平台、 无锡市生物药物重组技术平台 合作企业工程实践平台
课 程 体 系 与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以药物评价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药理学
江苏金丝利药业 苏州新宝药业 苏州中凯药业
由企业 参与的 工艺精 品课程 建设
生物制药工艺 基因工程制药 学核心课程体 系—生物制药 微生物制药 (江苏江山药业) 工艺学 (无锡罗益药业) 疫苗 化学制药工艺 学核心课程体 系—实验药物 (阿斯利康制药、华瑞制药参与) 化学
根据专业特点 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1、加强对合作企业的宣传讲解,共同转变教育理念
走 访 合 作 企 业
根据专业特点 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根据专业特点 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2、结合学科优势,选择性突破
(1)制定出一套突出生物制药特色的、以制药工艺为工程 特点的、适合CDIO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中药制药工艺 学核心课程体 (江苏苏中药业、无锡天江药业参与) 系—中药制药 工艺学
4、课程建设
(1)建设2门示范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理学 《药理学》江苏省精品课程建设
核心内容:由药理学原理、药物效应动力学评价、药物 代谢动力学评价、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及药物毒理学组成
《制药工艺学学》江苏省精品课程培育项目
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
*在原来中央修购专项近千万的基础上,
再次投入工程工艺设备408万 *在建的省生物药物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投资2千万
*CDIO网站在建设中 *投资20万的网络资料室在建设中
6、建设高水平专兼职师资队伍 提高CDIO培养能力
青年教师工程化培养计划: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 师,至少有脱产半年以上到企业工程实践培训,以 此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须条件。
7、条件成熟课程的初步实施 8、总结经验和不足,调整实施措施
对照实施计划寻找差距
2010.9-2011.7 实施第二阶段 1、3级项目的全面实施 2、课程讲义编写或出版教材 3、关于CDIO的教学研究 4、实施效果的试评价及评价体系的 调整
存在问题
1、全面开展CDIO项目实施,教师投入 精力太多,目前正常编制的教师资源紧 张。 2、长期投入学生项目实施的经费来源 没有保证。 3、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理工知识交叉 的专业,开展高级1级项目用时长,在 毕业环节较难完成。
根据专业特点 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2、结合学科优势,选择性突破
(2)明确了3级项目课程并落实实施
5个三级项目课程 2个二级项目课程群 1个初级一级项目(学工社会实践和系列讲座) 9个高级一级项目(08级国家、省级和校级共9 个创新团队)
(2)明确3级项目载体
药品制造与 评价课程群
初级1级 项目
2、建立政产学研 紧密合作的开放式 工程教育办学机制
强化基础、注重能力、 产学互动、突出特色、 分层培养 在联盟企业参与下 建立CDIO本土化、 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专业教育, 面向需求企业; 立足创新教育, 面向科技创业
1、建立生物制药特 色的制药工程专业化 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3、完善具有生物制药 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 人才的CDIO培养方案
已出版《制药工程实验教程》 已编写《 药理学》和《医药学基础》讲义。正在编 写《生物制药工艺学》和《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学》。 拟形成系列教材出版。
5、平台建设与项目实施
初级1级项目
答 辩
现
场
5、平台建设与项目实施
初级1级项目
企业客座 教授讲座
强化2、3级及高级CDIO实训体系建设
已有的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
基础-综合-设计-创新 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强化为适合CDIO 的实验课程体系
基础不变 从综合实验中产生3级项目实施 从设计创新性跨课程实验中产 生2级项目 结合毕业设计形成高级1级项目
扩大多元化实践平台构建
扩大多元化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加强校内实验室开放与管理
加强校内教学实验室建设 扩大校外合作企业 充分利用无锡市530生物医药基地 延伸原合作单位实践平台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情况汇报
以CDIO人才培养模式为特 色的试点专业2.25
深刻理解CDIO培养精神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强化CDIO培养理念,完善融知识、能力、素质 于一体的具有生物制药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药学院为中心 一院一校四所为基 础 政府支持 企业参与
培养平台
药物评价课程体系
GMP 生 产
中药制药工艺学 化学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微 生 物 制 药 基 因 制 药
工艺课程体系 药物 制药 评价 工艺 工艺大实验体系
厚理论基础 宽药学口径
大 学 生 创 新 团 队
疫 苗
药 质 控 与 理
品 量 制 管
重工程实践 有生物特色
深造或就业
建立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