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评价综述
【摘要】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相关的研究文献加以梳理和评论,收集了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评价的相关资料,并做了简要的评述。
最后指出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与国际的差异,要对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必要的修正,从而进一步探索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关键词】基尼系数居民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一、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和指标收入分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大卫?李嘉图建立了分析收入分配的第一个模型,剩余价值的发现及其收入分配的分析奠定了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家也把分配纳入到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之中。
在20世纪早期,经济学家们关注实际的收入分配等级的产生,提出了许多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
著名的经济学家基尼(Gini)就是在1913年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基尼系数概念。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即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份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
根据世界银行规定,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大于0.6为高度不平均,国际上通常用0.4作为警戒线。
Cowell(1977,1995)、Kanbur(1984)和Fields(1980,2001)指出,不平等指标可以用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导出,实证方法描述了分配中分散程度的实际模式,并用一种统计量(值)来概括,最常见的基尼系数就是这样一种方法;规范法建立在一种价值判断之上,用社会福利函数度量不平等的程度,如阿特金森指数(Atkinson Index)。
二、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扩大态势。
对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合理的讨论,对于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关键字:目前,在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被许多学者所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熊邓灵、李芳丽在《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依据1985年——2009年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从城市化水平、二元经济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特征及经济增长速度五个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特征及中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大。
刘亚南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一文中认为国家政策的倾斜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
主要包括:第一,取消现行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劳动力可以自由地在城乡之间流动;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等。
赖小琼, 黄智淋的《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一文中以我国1978 - 2009年的数据,构建以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为内生变量、财政支出为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可考察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
发现: 三者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而且存在短期的动态关系。
具体而言,财政分权在长期和短期均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通货膨胀虽在长期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在短期则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王晓鸿、张俊杰在《城乡收入差距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原因研究———以甘肃为例》一文中用模型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值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物质资本比值的变动对城乡收入比值的影响更大。
李海波《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若干问题》以我国1980-2009年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时间序列数据依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受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背景介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与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等多方面差距都在逐渐扩大。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收入是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的约20倍,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势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正,加大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我国当前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城乡之间的差距,到不同行业间的薪资差异,再到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巨大差距,都凸显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收入分配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
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影响。
为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需要从政府角色和社会参与两方面展开对策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2. 正文2.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城乡收入差距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都比农村居民更加优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行业间收入差距显著。
在不同行业之间,各种技术岗位和金融服务岗位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拉大。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性别收入差距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男性在同等岗位上的收入往往比女性要高,甚至在相同岗位上女性的工资也比男性低。
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经济学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实现共同富裕、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困难,其中以“贫富分化日益突出”最为严峻。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连续多年超过0.4的警戒位,财富分配也越来越向少数人倾斜。
国家统计局指出,就城乡差距看,2003年以来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持续保持在3.2倍左右[1]。
城乡收入差距要是长期处在这样一个高位将使爆发社会动乱和政治动荡的潜在可能性增大。
国家为了促使社会安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拉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浙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然而在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十五”期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就由2000年的2.18:1扩大到2005年的2.44:1。
1978年以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阶段性波动特点,每一时期的表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的影响。
在浙江省内部各地区的城乡差异又表现为地区性,受到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影响。
从总体来说,浙东北的经济远比浙西北发达,收入差距远远低于浙西北。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些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重视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可能会带来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潜在危害,那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浙江”、“和谐浙江”将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意义重大。
当然,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若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对全国来说也是相当有参考意义的。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近年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依然热情不减,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文写作提供素材。
本人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同时,结合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加上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本综述主要围绕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描述分析了当前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并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结构一.观点回顾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主要有以下观点:1,两极分化论:该观点认为中国城乡分配差距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赵人伟、李实(1999)提出“两极分化”不等于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是指“整体中的部分”有向两极方向变动的趋势,因而可以用绝对收入趋势比较法和相对收入趋势比较法研究不同收入组收入变动趋势,从而界定有无两极分化;张东辉等(2002)进一步指出,两极分化的绝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的绝对实际收入提高的同时,最低收入组的绝对实际收入下降,两极分化的相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的收入与中位数平均收入的比值上升的同时,最低收入组的收入与中位数平均收入的比值下降。
并通过对1985—1999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不同分组研究发现:从绝对标准看,中国城乡居民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但从相对标准看,中国城乡居民中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邓涛(2006)利用城乡家庭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得到历年基尼系数、不良指数及各组收入增长速度,分析得出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异日益显著,出现了个人收入悬殊问题。
2,适当论:该观点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适当即两极未分化论。
陈云( 2008)通过对城镇居民1985—2007年不同收入分组之间的收入增长速度、收入份额、基尼系数等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发现这些年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速扩大,收入增长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但收入差距仍在合理区间。
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观点很多,众说纷纭。
李伯霞认为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农村改革中的政策因素所起的作用已逐渐减弱;(2)税收政策的影响;(3)乡镇企业发展减速;(4)传统的户籍制度对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赵欣欣、夏万利、白雪梅概括了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基本轨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变动对全国总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影响。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2000字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1.房产交易额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处于较大水平,并且高昂的房价也已经影响到民生问题,关于两者的研究也颇为成熟。
王文君(2019)认为,房价的上涨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相互推动彼此上升。
在彼此不断相互促进的上升过程中,拉大了我国分配差距,同时这样的分配差距会进一步刺激房价上升。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低收入者感到社会的不公平,进而造成社会不稳定[1]。
安艳庆(201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房价的提高会进一步拉到城乡收入差距,具体的内在机制在于其打破了城乡收入上升速度的平衡,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与政府调控,则会削弱房价的整体提升[2]。
杨璐嘉(2019)认为,房价上涨主要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有所影响,要低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人口老龄化与房价上涨的交互影响可以改善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减缓房价的上涨,从而改善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3]。
但部分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上升对促进经济增长,释放经济活力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进一步缩小。
袁雯娟(2019)利用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动态变化,其中的房价更是会加大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的出现,又会反过来抑制房价的上升。
究其原因,是在于当我国贫富差距增大时,政府会通过相关政策限制通过不动产效应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导致房子的预期下降,影响房地产需求价格[4]。
刘超(2021)经调查发现,部分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从而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而随着外地市民的进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就形成新的需求者,从而促进了房价的上涨[5]。
2.国民生产总值大量研究证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存在一定的联系。
张庆(2019)认为,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一个能够引起共鸣的一个话题,根据之前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它的制度,但是若要制度能够顺利执行,那么就一定离不开社会的公平,但是就算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达的世界,各国还是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比如男女平等,受教育权,抚养权等[6]。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综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现代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明显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趋向,即在人口居住空间上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人口就业结构上表现为农业向工业转移。
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工业在城市区域的集中发展,通过吸收就业的方式吸引+农村居民进城,顺其自然地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1949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工业赶超战略,在资金匮乏和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统制经济体制,通过压榨农业向工业输血,农业采用集体化农庄式经营,把自耕农变成了农业雇佣工人。
国家从农村低价统购农副产品,向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低价统销,以维持城市工业低工资和原料低成本,产生超额利润,形成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资金。
通过这一套体系,国家控制了全部剩余农产品,据估算,30年间农民向工业体系无偿贡献6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同期农民收入总量的45%。
由于价值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城市工业品缺乏农村市场,因此城市只能以重工业为主。
在这种统制经济体制下,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是高度平均的,农民的收入仅限于生存需求。
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长期被控制在每天0.5kg的消费水平上,在这种生存极限下,粮食只能按人口平均分配。
为了配合经济上的以农养工制度,防止农村居民流向城市,中国长期实施城乡分离制度。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49年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乡村,乡村人口占比89.36%。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社会系统封闭运行,城市化进程缓慢。
1978年乡村人口占比82.08%,30年的时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只提高了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后,统制经济体制逐步解体,中国城市化加快,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首超农村,城镇常住人口6.9亿,乡村常住人口6.5亿。
30年的时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了2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5.7亿,乡村人口减少了2.4亿,30年来中国有数亿农村居民流向了城市。
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摘要:由于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要素的禀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居民收入差距。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拉大的收入差距已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整以及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政治决策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难点。
本文从当前我国城乡、行业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现状以及相关文献分析出发,从不同角度深入全面地探讨了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各种原因。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发展不平衡一、引言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超过了9%,成为这个时期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中国也从原计划体制下的“短缺经济”变成了“世界工厂”,截至2010年底,我国GDP总量已达到397983亿元,并成功超越日本而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了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
由于长期内偏向发展战略的实施,这种依靠中国农村经济而推动中国整体经济以独特的“中国模式”创造“中国奇迹”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背后,其代价是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部门间配置的无效率,从而构成了中国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障碍。
目前,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很多,已有大量文献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少学者指出中国收人差距归因于中国地区间和城乡间日益扩大的收人差距,而进一步的研究还说明,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与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有直接关系(Tsui & Wang,2004)。
王小鲁、樊纲(2005)指出经济增长方面的因素、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因素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或缩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以当前的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接下来将对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因素做一个文献综述,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政策因素与收入差距从城乡关系的理论研究来看,城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且和谐共生的。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学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改革开放30 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总体程度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
当前收入差距呈现出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等。
这不仅有制度、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自然、历史方面的因素。
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会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
合理的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过分扩大的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增长会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中国当前的基尼系数已远超出“警戒线”,收入差距已明显超出了合理的限度,加大了整个社会上的不平等,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针对当前贫富差距的情况,解决好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收入差距;现状;特点;原因;解决对策AbstractFor more than 30 years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ur country's econom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people have reacheda well-off level as a whole. However, income gap of the resident is widening. The current income gap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d multi-level expansion trend, such as the expansion of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enlargement of income gap between industries, the expansion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mid-west, which is not only caused by system, economic factors but natur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A certain level of income gap will promote the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 ultimately. Reasonable incomegap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while excessive income gap will do harm to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our current Gini-coefficient is far beyond the "red line" and income gap has apparently surpassed reasonable limits, which has increased the inequal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brought negative impac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d,In view of current gap between the poor and the rich,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xpanding income gap is conductive to expanding domestic need and promoting a healthy and sustainableeconomic development,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do good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 Words: income gap; present situation; reasons and solutions目录引言 (1)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及特点 (1)(一)收入差距的含义 (2)(二)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及的特点 (2)1.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2)2.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4)3. 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4)二、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5)(一)对消费的影响 (6)1.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影响 (6)2.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影响 (7)3.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影响 (8)(二)对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8)(三)对社会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 (8)三、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8)(一)社会因素 (9)1. 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 (9)2. 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9)3. 法律的缺陷和政策的保护 (9)(二)经济因素 (9)1. 经济发展的规律 (9)2. 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政策影响 (10)3.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10)(三)自然、历史因素 (10)四、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 (10)(一)建立公平、统一的劳动市场 (10)(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11)(三)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11)(四)建立公平、平等的市场,促进行业间的竞争 (11)(五)建立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调控体系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体制和收入分配的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文献综述
市场化 的进程 , 我 同 居 民 的收 入 分 配 状 况 进 一 步 恶 化 : 但是 , 从 现 有 研 究 状 况 来 看 . 国 内 学 术 界 和 理 论 界 还 没 有 对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的 合 理 性 形 成 统 一 的共 识 和 判 断 标 准 . 导致 了价 值 判 断标 准 的 混 乱 确 实想 要 非 常 精 确 的 衡 量 一个 收 入 差距 标 准是 很 难 的 . 因 此 这 就 还 需 要 广 大学 者 们 根 据 宏 观 政 策 这 一 大 的方 向 结 合 微 观 的 动 态 以及 社 会 科 学 其 他 学 科 的 配 合 进 一 步 透 析 我 同 居 民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的 具 体原 因
f -) 收 入 分 配 差距 对 我 国经 济 增 长 的有 益 因素 但是 . 马 克 思 主义 哲 学 观 告 诉 我 们 . 看 问 题 应 该 遵 循 唯 物 辩
证 法 就 收人 差 距 对 经 济 增 长 的影 响 . 不 同 阶层 问 收 入 差 距 的扩 大对 居 民 消费 及 投 资 水 平 、 规模 、 结 构 都 会 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 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 . 而 这 些 影 响 是 正 负 两 个 方 面 存 的
摘要 : 2 0 1 2年 t 1月 8日. 中国共 产 党 第十八 次代表 大会 在 北 京胜利 召开 。在 本 次会 议 q - 产 生的 十八 大报 告 代表 着 新一 届 领 导集
体 的 新 思路 、 新想法, 也会 在 未 来 的五 年或 十 年 中指 导 中 国的 发展 和 转 变 。报 告 中关 于收 入分 配差距 的论述 , 从“ 扭 转 这种 扩 大收 入 分 配 差距 的 趋 势 ” 到“ 要 缩 小居 民收 入 分 配 的差 距 ” . 可见 在 我 国 正值 经 济 转 型期 的 过 程 中 . 必 须 更 加 关 注 居 民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扩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持续扩大的态势,虽然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
本文对当前国内研究收入差距的文献进行归纳综述,以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户籍制度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初,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而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33.6元,绝对差209.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行,通过克服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加强激励机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村收入开始增长,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1985年缩小到1.86:1。
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度陷入停滞,此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9年为3.33:1,而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也达到3.23:1,绝对差为13190元。
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住房津贴、教育补贴、交通补贴等。
如考虑上述因素,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倍左右,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李实认为,如果仅看货币收入差距,或者名义收入的差距,津巴布韦的城乡收入差距比我国稍高一点,但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二、各文献对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之所以存在,并且呈扩大之势是由于城乡产业特性即与农业、农民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曾国安(2007)认为,在不考虑政府干预因素的情况下,分析了包括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农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等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然因素。
陈玉光(2011)认为,农业生产目前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也难以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及其背后影响因素的学术性文章。
本文首先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常用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量化指标,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适用性检验。
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历史演变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
在揭示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状况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既包括传统的经济因素,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等,也包括社会因素,如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结构等。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这些因素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通过调整经济政策、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缩小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整篇文章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兼具实践指导意义,是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测算在探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一差距进行精确的测算。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收入分配的实际状况,还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测算涉及多个层面,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等。
这些差距的存在,使得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分化。
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测算这些差距,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以及五等分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作为一种常用的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值介于0到1之间,值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依然严重。
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趋势文献综述
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化呈阶段性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从1981年的0.3095,一度下降到1985年0.2895,1990年后迅速上升,2001年、2002年分别达到0.447和0.4540(世界银行,2004;赵人伟,2005;Ravallion and Chen,2007)。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超过了警戒线①,中国正在从一个收入较平等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收入差距很大的国家。
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测量角度,主要包括全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城乡收入不平等、区域收入不平等、城镇内部居民收入不平等、农村内部居民收入不平等、性别收入不平等、行业收入不平等等。由于估算方法和使用的样本数据不同,各种估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具体综述收入不平等的相关实证研究结论。
有的学者以省为研究单位,认为我国各省之间的收入不存在绝对收敛现象(张健,2008),并认为我国在1952-1977年各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缺少收敛现象,在改革之后有收敛的现象(Chen and Fleisher,1996;Jian et al.,1996;魏后凯,1997;申海,1999),基尼系数自1983年以来逐步扩大(宋学明,1996)。
农村居民间的不平等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极大,城镇居民间的不平等贡献率在不断上升,这是促使中国总体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的两个重要因素。蔡昉和杨涛(2000)利用消费数据,将1952以来的城乡差距演变分为四个阶段:1952-1977年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消费比率围绕2.15在较小的幅度内波动;1978-1985年改革初期,城乡消费比率从2.19下降到1.19,达到历史上最低的水平;1986-1993年期间,城乡消费比率重新升高到2.17,几乎回到改革起始时的水平;1994年以后,两次呈现下降的趋势。另外,不同区域间的城乡差距也有所不同,1985年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城乡差距不大,而到了2000年,内陆地区的城乡差距要远高于沿海地区(Lin,2003),刘夏明等(2004)等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结论。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文献综述3600字】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文献综述目录文献综述 (1)(一)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 (1)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1)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 (1)(二)城乡收入差距制约因素研究 (1)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制约因素文献综述 (2)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三)文献评述 (3)参考文献 (4)(一)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海外国家研究者在探讨城乡收益之间显著差异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年代早期,大卫李嘉图通过其创作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指出,工业化发展的特定阶段,城乡人们收益出现差异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现象,原因是工业农业两个部门的生产模式的不同以及多样化的产品需求所导致的;刘易斯(1954)借助二元经济结构相关理论说明了城乡收益的显著差异,其中,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欠发达国家主要将工业作为典范的现代化体系以及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农业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两个部门的经济结构模型;这个模型二院经济结构可以充分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家C.Gini(1912)是第一个通过基尼系数对收益不均衡幅度进行评估的人,世界上评估收益分配不均衡的标准为0.4,倘若其值比0.4大,就表明收益不均衡幅度太大,这对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十分不利的,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激化。
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陈宗胜(1992)指出从收益差距的角度来看,城乡人们收益差距对国内总的收益差距形成了显著的影响,其通过基尼系数分布分解方式推导出其影响幅度为40%。
樊纲和王小鲁(2005)根据实证模型对国内有没有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出现进行了检验,通过结果可知,国内的城乡收益差距还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无法检验到降低出现的具体时间;陈宗胜(1994)指出因为国内经济体制与运行的特殊性的特点,国内城乡收益差距表现为阶梯式倒U曲线,此类跳跃式的曲线由于国内经济体制的变化呈现提升的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缩减;赵桂婷与李国璋(2012)通过宁夏、甘肃和西安这些区域从1990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推导了城乡收益差距的泰尔指数,细致分析了区域经济提升和城乡收益差距有着显著的倒U型关联。
国内不同民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文献述评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戴东珍国内不同民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文献述评摘要:民族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已经成为我国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块,然而目前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旨在对国内一些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总结述评,以为后期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基础。
关键词:不同族别;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国内文献述评1绪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
而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拉大。
在我国,除了区域性收入差距、行业性收入差距,不同民族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内地、东南沿海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人口集中、贫困发生率较高是长期存在的现实并已成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我国不同民族的收入差距现状,并对此提出针对性意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文在此将从不同族别收入差距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等角度对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总结述评,以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基础。
2国内相关文献研究分析2.1我国不同民族收入差距现状目前,大部份学者认为我国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收入分配差距。
杨荆楚以国家统计局1995年城乡人均收入数据概论了“八五”期间,除广西和新疆外的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李实,古斯塔夫森(Bjorn Gustaffson)(2002);冉永春(2007);丁赛,李克强,别雍·古斯塔夫森(2015)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认为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收入分配差距。
丁赛(2006)通过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村年人均纯收入较汉族村低37.1%,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0.9%。
樊明(2008)通过对河南回汉居民收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回民比汉民工资收入低13.66%。
丁赛(2013)依据2006年和2011年宁夏经济社会调查数据,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城镇家庭人均收入在回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汉族、回族内部收入差距以及2006年、2011年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所谓财政收入分配,就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的分配。
财政收入分配的类型分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种类型。
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经引起我国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对此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得出许多实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
标签:收入分配;政府职能;收入差距;社会公平1引言收入分配作为政府的三项经济职能之一,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平,这也是财政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而公平分配既包括经济公平,也涵盖社会公平,前者依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竞争的环境,而后者需要政府在其间进行政策调控。
本文就当前中国收入不平等状况与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综述,以期在收入分配领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整理综述如下:2收入分配起源发展文献综述收入分配一词远在古典经济学时代就曾被加以研究,其中分析鞭辟入里的有两位学者,一位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主要讨论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即收入的功能型分配,它旨在说明要素价格的形成(汪海滨,2013),另一位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者帕雷托,其理论分为规模收入分配或个人的收入分配,它与诸如家庭、个人等小经济单位的收入分配有关,旨在解释微观经济单位中的收入分配形成和种类,以及最优化的分配方式(贺臻,2013)。
收入分配这一概念发展至今,已然成为衡量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运用统计学原理,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分析方法,测算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份额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以及研究这一比重与经济发展存在的依存关系。
近年来,中国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思路主要基于两种传统理论展开:一种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该理论预测终有一天中国社会主义在将来发展的过程中,如今的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会趋于同一稳定状态,因为新古典理论的重要观点是国家或地区间收入差距将随着各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而逐渐消失(Barror,R.J.,1998)。
范文-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摘要: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消费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因而分析收人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对于准确地把握居民的消费需求,完善消费政策、收人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字:收入差距消费需求分配理论Abstract:Income gap is important factors that restrict consumption,and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not only affected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but also restrict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analysis income gap’s impact on consumption demand,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sumption demand of residents, perfecting the policy and income policy.Keyword: income gap consumption demand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导致我们许多出口企业破产,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农民工的失业。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出口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国内市场。
然而,我国的消费需求一直呈现出严重不足的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3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5%,而我国的消费率则为56.8%,大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2003年印度的消费率为74%,埃及为85.7%,巴西为76.6%,都远远地超过了我国的消费率。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英、美的消费率都高达80%以上。
收入分配问题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问题文献综述收入分配问题文献综述摘要: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转型的深水区,能否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总结前人的观点理论,分别从收入分配不公的消极影响、形成原因以及相应的纠正对策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梳理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收入分配;可持续发展;纠正对策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06-02近年来,由于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31到2003年0.448,再到2008年的0.466,最后至2012年0.474,连续多年在警戒线0.4之上,并且持续上升。
因此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其中国外关于收入分配的文献也浩如烟海,从古典学派到新古典学派,再到现代经济理论,从亚当?斯密、萨伊、李嘉图,到马歇尔、克拉克,再到庇古、库兹涅茨,都有过关于收入分配的论述。
另外国内有关收入分配的研究也非常多,周其仁、陈志武、王小鲁、杨灿明等一大批学者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重新整理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思路。
一、收入分配不公的消极影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采取的战略是非均衡发展战略,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种战略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突出表现是打破了平均主义思想,调动了微观主体的积极性,效率大大提高,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但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收入差距扩大的消极作用逐渐凸现出来。
1.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经济增长迟缓。
凯恩斯认为,当收入差距大到导致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形成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就会导致社会有效总需求不足,因此经济增长乏力。
廖云珊(2008)认为收入差距过大会抑制低收入者消费需求,而高收入者也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无法进行投资,进而制约经济增长。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文献综述
x %人 口所 占比例低 不满足可分解性和庇古. 戴尔顿转移原则 其好处 绝对份额 比例 将 人 口n等分, 后, 以某个 n等分 或 高于) 于( 收入 比例 例 人 口所 占有 的收入份额 x %作 为 , 是可通过样本分组数据甚至 已经残缺的数据得 出 就认 为存在 收入差距 结论 ,并可 以利用其进行不同收入分布的分配不 测 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 测度 指数 度 公平程度静态 、 动态 比较
社 会 学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抛 )2 0 年第 1 09 期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文献综述
沈 萍 朱春 奎
( 旦 大 学 国际 关 系 与公 共 事 务 学 院 , 海 2 0 3 ) 复 上 0 4 3
【 要] 摘 针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及其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 学术界主要 围绕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变动、 对 我国收入差距的评价、以及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等方面 展开研 究。加强对省一级单位的收入分配差距
度 。但 均要求有单个个人 收入数据 ,因而对数据
一
、
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研究
经济思想史上可 以寻出两条研 究收入分配的主流 :
一
致性等五个性质 的基础上, 可以将测度收入分配不平
条源于 李嘉 图, 主要讨论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 , 即收
等的方法大致分成三大类 : 份额 比例测度法、 普通离散
系数测度法和收入集 中度测度法 。具体测量方法和评
,
差的期望值
差距越大
但其对数据 要求低 ,仅需要收入水平的两个极端 值 不需要全部数据; 而平均差、 标准差与标准差
,
测 度
法
听有收入水平与平均收入水平离 标准 差 差平方 的期望值的平方根 比值 越大, 差距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文献综述和立道(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1;云南财经大学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1)关键词: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差距摘 要:试图较为全面的综述学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和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原因分析的研究状况。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9)05-0069-03收稿日期:2009-08-21作者简介:和立道(1977) ),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中央财经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师,专业:财政学,研究方向: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
收入分配、特别是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一直是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古典经济学派到新古典经济学派、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凯恩斯主义,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乐此不疲,同时也得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认识经济运行规律、各项宏观政策的制定及运行效果评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就当前学术界对收入分配影响因素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综述,以期对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一、收入分配影响因素文献综述最初的古典经济学曾把分配理论视为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如李嘉图就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商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阶级间的分配规律。
其后,新古典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理论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分配规律的传统,发展了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学教科书基本组成部分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从1950年代开始,收入分配研究的重心转向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即从国民收入在工资、利润间的分配转向由基尼系数描述的个体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并重点研究这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即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成为热点,其中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一)人力资本投资、工资和利率等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该领域最为著名的是内生收入分配格局理论,该理论认为收入分配从一种收入分配格局到另一种分配格局时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工资、利率等因素的传导,初始的分配格局决定当期传导变量值,而传导变量值又对不同个人的当期收入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使得期末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改变下期传导变量值,从而形成循环导致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
大量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中,通过OLG 模型研究发现:假定寿命为两期的个人或者作为不熟练劳动力在两期都工作、或者在第一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然后在第二期作为熟练劳动力工作并且使用不熟练劳动力的传统部门的工资率较低,使用熟练劳动的现代部门生产效率和工资率较高的情况下,在长期经济中的劳动力将分为富人和穷人两个阶层,前者世世代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收入较高;后者则世世代代只能作为不熟练的劳动力,收入较低。
研究也表明初始收入分配格局不同的国家可能遵循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并收敛于不同的稳定状态(Galor 、Zeira 1993)。
另外在利率和信贷市场均衡角度研究方面,在假定个人可以在信贷市场上贷出资金、或者投资于企业获取利润,但投资存在最低门槛并且投资的边际收益不变,信贷市场为竞争的条件下,研究发现生产效率或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存在永久性不平等,富人靠剥削穷人得以维持其相对优势;而生产效率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收敛于完全平等状态,其经济增长类似Kuz nets 倒U 型模式,富人的投资最终把穷人推出贫困陷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由此两个生成效率或金融发展水平不一样的经济体很难实现收入分配平等上的收敛(Matsuyama,2000)。
(二)技术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若生产函数中资本规模收益递增,则随着经济增长不平等将不断扩大(李宏毅、谢丹阳、邹恒甫,2000)。
另外在19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导致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等,由此,许多学者根据技术发展过程的具体特征从三个角度尝试对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作出解释。
第一,根据传统的H eckscher 2Olin 国际贸易模型来理解穷国与富国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
在穷国和富国因各自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稀缺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因各国在专业化于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的产品从而导致两种类型国家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即收入分配进一步不平等;第二,一些学者从纯技术发展角度,利用用一般技术革命(即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技术革命)、具体技术变化分别解释组间、组内收入分配不平等;第三,一些学者还尝试用企业组织结构变化来解释OEC D国家新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
例如在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机构下,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逐渐趋同,要求员工能够在相对独立的工作团队中完成多种任务,并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满足普通教育对人类资本的培养模式。
因此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虽然增加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同时也加大了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组间收入差距(Aghion、C aroli、Carcia.Penalosa1999)。
(三)金融发展与扰动偏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方面,把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放在同一框架分析中发现,经济增长为金融中介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金融发展则使得投资期望收益率更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早期,由于收益率的差别穷人和富人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经济增长的成熟期,金融中介充分发展,人们都能获得同样的较高投资收益,收入分配格局最终会稳定在平等水平(Greenwood、Jo2 vanovic,1990)。
在扰动偏好分析方面,最为著名的是Luca s(1992)研究的内生不平等所需要的最小条件。
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似乎是人类社会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为了解释不平等,我们甚至不需要求助于能力、教育、遗传、社会制度等多种要素,仅仅消费偏好的随机扰动就足以产生巨大的不平等。
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研究文献综述对中国收入分配不平原因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总体来看,学者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主要从收入分配地区差距的原因综合分析、市场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社会保障、财税政策、灰色收入等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收入分配地区差距的综合原因分析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对数据的计量方法研究来考量导致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从而为政策决策层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其中,通过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改革的作用和政府政策的作用三个方面的研究发现。
在经济发展方面,第一,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导致的其人员结构的变化对居民收入分配特别是对职工收入影响显著;第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导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三,财产积累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因财产性质不同而不同但影响显著,例如在自有房产方面,在农村自有房产的折算租金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与之相反,城镇居民自有房产的折算租金具有扩大城镇收入差距的效应。
在经济改革方面,企业改革、劳动力流动、灵活的工资制度与教育收益率、住房改革等方面都对居民收入的分配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政府政策作用方面,通过对两项政策的研究发现:第一,在农副产品价格政策方面,国家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甚至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的变动;第二,税收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方面,最终中国的个人税收的再分配功能不仅是很弱,而且有强化收入不均等的趋势(李实、赵人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99)。
另外,通过对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同时也把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融入到模型来考察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影响来看,发现:第一,经济改革开放期间,市场导向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民间资本流动使资金大量持续地流向东部,同时长期以来享受的外资优惠政策,加速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加剧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的收入分配差距;第二,银行业改革,发展区域性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农村劳动力从中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等因素,有利于缩小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距、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效率;第三,人力资本存量、要素生产率、城市化程度等三方面的全面差距是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重要因素,从而也导致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方面的全面不平衡(王小鲁、樊纲,2004)。
(二)市场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改革其实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不断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由此,市场化程度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分析也成为了热点。
通过运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及它们的基尼系数波动和与之相对应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分析,对农村居民来说,其劳动力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两项的基尼贡献率较高,由此民营经济更为活跃的东部地区具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和本地农村家庭经营机会,即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农民收入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对城镇居民来说,除国有经济部门的工资收入外,其他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的贡献不断增大,近年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省际差距扩大,主要是非国有经济部门在就业和收入来源中作用的增强而形成的(林毅夫、蔡、李周,1998)。
在利用1979)2003年相关数据进行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收敛分析过程发现: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增长特征,在1979)1991年其各地区的增长呈现收敛,但在1992)2003年间地区经济趋于发散;第二,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不存在所谓的俱乐部收敛,但一旦控制住物质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积累率和人口增长率,中国的地区经济呈现显著的条件收敛。
由此也证实了一个重要假说,即我国地区差距的扩大与各地市场化进程的快慢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国有经济比重、城乡差距和财政赤字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对外开放度和优惠政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陆云航,2005)。
由此也可见对外开放度和优惠政策占优势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比中西部地区增长快,由此带来的居民收入水平也比中西部高,在全国体现为地区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三)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社会保障项目,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通过改变当前居民的收入结构来影响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同时也实现了对居民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当前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为普遍。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除了具有应对长寿风险的保险功能和强制储蓄功能外,还可以通过选择现收现付制的融资方式实现代际收入再分配,甚至通过对不同群体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缴费率或养老金计发办法来实现代际内的收入再分配(Aaron,1966;Diamond,1977; Atkinson,1987;李绍光,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