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18课

合集下载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汉字、成语、古诗词、传统节日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基本笔画。

学习一些常见的汉字,如“人、山、水、日、月”等。

2. 第二课: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由来和含义,如“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等。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

3.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赋等。

学习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

4. 第四课:传统节日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5. 第五课:民间故事讲解民间故事的起源和特点,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采用阅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教材《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3. 故事音频:或录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等音频,方便学生听故事。

4. 图片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素材,如节日图片、汉字演变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课时)2. 第二课:成语故事(2课时)3.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2课时)4. 第四课:传统节日(2课时)5. 第五课:民间故事(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汉字起源与发展:通过展示汉字演变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一年级传统文化课时备课1-18课 时

一年级传统文化课时备课1-18课    时
发展很有好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治家格言》
教案序号 5-6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名句 2、 说出你懂得的道理 3、 游戏:背诵接龙 4、 搜集其他名言警句 5、 填成长袋 教学反思: 学习后,学生明白了要孝敬父母,一家要和气。 凡事要从小做起,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7、《 名贤集》(二) 教案序号 9-10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第二课时 1、 复习《治家格言》 2、 讨论:我们生活、学习所使用的各种物品都是怎 么来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 人民。 三、讨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 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四、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 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
地方课程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笠翁对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1-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熟练,读准字音 教学重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意思
准 备 课文投影 教学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的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

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难点: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的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

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前准备:课件、版画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播放一段录像,哪个同学知道这段录像的地点是哪里,是什么内容?(学工基地)[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回学工的场景,激发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学工时的泥塑作品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设计意图]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

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注意:1、你身边有许多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 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过程设计
一、背诵《治家格言》 (节选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 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 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LDA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 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
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数:5

传统文化:曾子ppt课件

传统文化:曾子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曾子的典故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
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
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
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
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
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
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
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
32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说到做到,诚实守信。
ppt课件
36
曾子的名言
ppt课件
37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ppt课件
38
《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 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 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 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 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 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 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 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 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人不学不知义【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在学校里我们学到了那些道理?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子路拜师知义。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词语雕琢,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开学第一课,学会上学歌,体会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第2课苟不学曷为人【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有同学不认真听讲,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牛角挂书。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词语三百千,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如负薪如挂角身虽老犹苦卓。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你还听过哪些有关学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

第3课朝于斯夕于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在读书方面,你有哪些好习惯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囊萤夜读。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旦字的变化,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学习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尝试编排一个作息表。

第4课勤有功戏无益【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玩电脑游戏伤害眼睛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祖莹勤读。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四书,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学习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还学的名言警句?第5课晨必盥兼漱口【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同学们每天都是怎样刷牙洗脸的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九龄风度。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古人刷牙,老师介绍知识。

最新(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精品资料(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3、讲帝舜。

:是中国历史中的著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尊为“”,列入“ 五”。

《》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今属菏泽);建都于的(今山西)。

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而号令天下。

其尊号有:、大、虞、。

是的六世孙,自五世祖起都是平民。

他的父亲是个盲人。

的妻子在生下了。

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都嫁给了。

,指燧人氏(燧皇)、氏()、氏();,指、、、、。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他们为“”或“”。

则把奉为,以各种美丽的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传统节日等。

2. 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3.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和感受。

3. 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传统节日等。

3. 案例分析: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传统文化。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

2. 案例资料:关于家乡风土人情的资料。

3. 实践活动材料: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九、课后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齐鲁一年级新传统文化上学期1-8

齐鲁一年级新传统文化上学期1-8

第一单元知礼守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知礼守规。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知礼守规,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正衣冠重礼仪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衣着得体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学生准备:1自己搜集有关衣着的诗词、文章资料。

2水彩笔、小镜子、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观察图片,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喜欢衣着整齐的孩子。

……板书课题:正衣冠重礼仪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论语·尧曰》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1读故事《刘琎束带》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生:因为他心中对哥哥敬重,所以很重视礼节。

2出示容止格言: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并进行讨论:面必净:不仅是说脸要洗干净,主要是讲究卫生的习惯。

发必理:指头发必须梳理整齐,长了要理,乱了要理。

衣必整:指一个人的着装要整齐,着装要得体。

钮必结:指一个人穿衣时要系扣子。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指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健康向上的体态形象是美的。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指人的气色表象。

我们常看到人生气时,气色难看,表象也难看,如果人经常生气,气色表象不好看,人也容易变得丑陋,轻者伤身体,重者危及生命。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颜色:面容、脸色;宜:适宜、应该;和,和气、和善;静,安静,平静、文静;庄,庄重、端庄。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六、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如绘画、书法、戏曲、民间艺术等)和特点,强调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如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七、第四章:中国传统习俗1. 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传统礼仪等)和特点,强调其反映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如分析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和作用。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18 绕口令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18 绕口令
18《绕口令》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传统文化
授课教师
梁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并能熟练背诵。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绕口令的理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绕口令》的形式,喜欢绕口令
教学重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绕口令》,《绕口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游艺形式,富有生活气息。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绕口令《水连天》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选择一个绕口令分组比赛。
2、搜集绕口令,比一比哪个小组搜集的多
板书设计
查2013-6
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绕口令
2、多种形式朗读绕口令。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绕口令。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朗绕口令。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5.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3.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4.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6.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7.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8.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9.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分别是反应民俗的散文或诗歌,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演讲单元,游记单元及两个古诗文单元。

其中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本单元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传统文化第十八课

传统文化第十八课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东营区三中表格式教学设计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学科
传统文化
年级
四年级
备课人
课题
第18课古诗两首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
备课组长签字:年月日
教法、学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课件
第1课时




一、经典回放:
重别周尚书
(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年级传统文化1.doc

一年级传统文化1.doc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学科:传统文化(一年级)任课教师:朱绪林2014年9月一、使用的教材山大版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二、班级情况分析基础知识、智力、能力、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基础及缺陷,做到心中有学生,尤其是要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年级共有17 人,本班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

从入学的学习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兴趣浓厚,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另外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18课。

课本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继续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初步了解古代戏曲、对联、谜语等民族文化。

.了解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文化名胜、重大的科技发明四、学期教学总目标1.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2.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3.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4.能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5.继续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6、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7.能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意识五、教学具体措施1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8课 因时而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8课 因时而变

文本大意:
楚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先在雍水中设置渡河的标志。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按照标志 夜里渡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队惊乱的状况就像城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当初他们事先设置标 志的时候,是可以顺着标志渡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发生变化上涨了,楚国人还按照标志渡河,这就 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君主要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与这种情况相似。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 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并效法它。用这种办法治理国家,难道不 是很可悲吗?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出现混乱,死守法度不加改变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 和混乱,是不能保守住国家的。社会变化了,时代发展了,变法是应该的。这就像高明的医生一样, 病万变,药也应该万变。病变了药却不变,原来可以长寿的人,如今就会成为短命的人了。所以凡 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 的事了。
——《察今)
【注释】①表:做标记。②澭(yong) 水:古水名。③暴:突然。④益: 通“溢”, 水满外溢。⑤而:如。⑥都舍:都市里的房子。⑦向:先前。 ⑧可导:指可以顺着标记渡过去。⑨亏:通“诡”, 异。⑩寿民:长寿 的人。(11)殇子:夭折的人。(12)无过务:无错事。务,事。 【解析】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 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
山东省高中必修地方课程(试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一年级
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

第十八课 因时而变(《吕氏春秋》)
(一)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 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 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 古今之法,言异而典 殊,故古之 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于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欲异。 口之命不愉,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倒,不 求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 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 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 阴”, 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 而知 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成语、故事等,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诗词《静夜思》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背诵《静夜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第二课时: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学会运用这个成语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3.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习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以及相关的习俗。

4. 第四课时:民间故事《狼和小羊》教学重点:让学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评价故事人物。

5. 第五课时:传统艺术欣赏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等,欣赏其美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诗词、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采用演示法,展示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美感。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诗词背诵、成语运用、故事复述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诗词背诵情况,了解学生对诗词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成语运用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评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4. 通过故事复述,评价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词、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素材。

2. 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评价资源。

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诗词《静夜思》。

2. 第二周:学习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3. 第三周:学习传统节日习俗。

4. 第四周:学习民间故事《狼和小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礼守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知礼守规。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知礼守规,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1正衣冠重礼仪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衣着得体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学生准备:1自己搜集有关衣着的诗词、文章资料。

2水彩笔、小镜子、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观察图片,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喜欢衣着整齐的孩子。

……板书课题:正衣冠重礼仪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论语·尧曰》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1读故事《刘琎束带》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生:因为他心中对哥哥敬重,所以很重视礼节。

2出示容止格言: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并进行讨论:面必净:不仅是说脸要洗干净,主要是讲究卫生的习惯。

发必理:指头发必须梳理整齐,长了要理,乱了要理。

衣必整:指一个人的着装要整齐,着装要得体。

钮必结:指一个人穿衣时要系扣子。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指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健康向上的体态形象是美的。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指人的气色表象。

我们常看到人生气时,气色难看,表象也难看,如果人经常生气,气色表象不好看,人也容易变得丑陋,轻者伤身体,重者危及生命。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颜色:面容、脸色;宜:适宜、应该;和,和气、和善;静,安静,平静、文静;庄,庄重、端庄。

四、知行合一:师生总结:面洁净,发梳齐。

衣穿好,领整平。

鞋穿对,带系紧。

帽戴好,仪端正。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衣裤。

六、星星点灯:同学们,从今天学习开始,谁能做到:1早晚要洗脸。

2扣好衣服扣子。

3系紧鞋带。

如果能做到,请把相应的灯涂亮。

七、板书设计:正衣冠重仪表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论语·尧曰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衣着干净整洁,直接影响着自身想象,同时也反映了对他人的尊重。

所以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仪表形象。

2步从容立端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坐、立、行姿势对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礼仪。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

学生准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仪态的诗词、文章的资料。

2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出示两组照片,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张?为什么?师生小结:标准的坐、立、行姿势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步从容立端正(揭示课题)二、读典明理: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弟子规》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步:走路。

从容:心情舒缓、不慌不忙的样子。

立:站立。

端正:抬头挺胸。

揖:拱手礼,双手抱拳,弯腰行礼。

深圆:指弯腰鞠躬的姿势到位。

拜:低头行拱手礼,或跪下磕头行跪拜礼。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站立时身体要端正,行礼的时候要真诚恭敬。

三、绘本启智:1读《戴晞被免》,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生:一个人再有才华但不注重礼仪,也会一事无成。

说明重视仪表的重要性。

2周朝的礼拜形式:课件出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素拜。

前三拜也属“吉事之拜”。

3寻找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对身体的危害?近视眼,驼背等。

四、知行合一:1出示儿歌:坐如钟,头要正。

腰板挺,脚放平。

行如风,步履轻。

头不摇,身不晃。

站如松,挺胸膛。

昂起头,看前方。

坐立行,有精神。

讲文明,利健康。

2同桌做一做,互相学习纠错。

五、行为演练:1鞠躬:是向他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无声语言,动作虽然简单,但要求我们在行鞠躬礼时要做到手到、身到、神到、情到。

2鞠躬礼常用的三种度数:十五度鞠躬也叫起身或点头致意,一般用在正式场合长辈对晚辈的礼貌回应。

如老师度学生,家长对晚辈。

四十五度鞠躬叫半鞠躬或平礼,是地位或辈分相等的人之间的友好问候方式。

九十度鞠躬叫大鞠躬或深礼,是代表晚辈对长辈或地位下阶对地位上阶的恭敬或敬仰。

六、星星点灯:七、板书设计:步从容立端正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弟子规》八、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明白了坐姿端正,站立挺直,上下楼梯右行礼让。

3 容有度言有章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幼学琼林》这部启蒙读物的丰富内涵。

3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就餐、乘车、观影、待人等方面的礼仪习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幼学琼林》、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对《幼学琼林》的了解。

今天,我们学习——容有度言有章。

二、读典明理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学生读。

3教师讲解句意: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更应有条理、合文法。

三、绘本启智。

1我们讲一个《孔子求教》的故事。

2讨论一下,孔子在向老师求教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恭恭敬敬向老子行弟子礼;进入大厅再拜后才坐下;离座回答老子问题;孔子说话很谦虚……)3我们也要学习,从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对别人的尊重,值得我们后人敬佩。

四、实践延伸、知行合一。

分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文明就餐;有序乘车;学生汇报。

文明小常识。

小学生文明就餐礼仪1饭前要洗干净手。

2排队有序不讲话。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

4桌子上不掉饭粒。

5饭后凳子放归原处。

五、拓展阅读。

陈静立身,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小儿语》释义:待人接物要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

言行不庄重会被人嘲笑。

六、星星点灯七、板书设计:3容有度言有章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幼学琼林》八、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多大的成就,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言谈举止。

因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能流露出你的修养和品德。

4 不学礼无以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让学生懂得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以真诚心、恭敬心待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公共礼仪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看一段《裴秀学礼》的故事视频,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揭示课题——《不学礼无以立》。

二、读典明理1出示句子: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2教师读,学生读。

3理解句意:人不能不学礼。

礼的作用就是让自己谦卑,同时还要尊重别人。

4背诵句子。

三、实践延伸碰鼻礼——新西兰毛利人至今保存着古老而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

这种礼节要求主人与客人见面时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

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越低。

四、知行合一懂得:互相谦让知礼仪。

热情鼓掌懂礼仪。

右行礼让守礼仪。

待人接物讲礼仪。

五、拓展阅读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弟子规》意思:说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时要舒缓顺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六、行为训练行路上,整衣装;守规则,要礼让。

乘公交,守秩序;依次上,不拥挤。

做观众,讲文明;口无声,手无扔。

图书馆,要肃静;声要低,走要轻。

观展品,要谨慎;勿触摸,勿挡人。

去旅游,利人行;礼外宾,展新风。

七、星星点灯八、板书设计:4 不学礼无以立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九、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确了:在生活中,只有懂礼仪,行礼仪,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让自己走向幸福的人生。

二尊敬师长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尊敬师长。

5让学生懂得尊师敬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5长者问须辞让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礼记·曲礼》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让学生懂得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就不算是真正孝敬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曾子和敬老礼仪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不是很礼貌地回答爷爷提出的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者问须辞让二、读典明理1读句子: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2对照拼音,看谁读得好?(鼓励学生自信的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3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跟长辈商议问题,长辈有所问,如果不推辞谦让就回答,是不合礼仪的。

三、绘本启智师:绘声绘色地朗读《曾子避席》问:曾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师总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师:你还知道关于曾子的哪些故事?生交流,师总结。

四、实践延伸自己阅读《爱的唠叨》,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从奶奶“唠叨”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奶奶的唠叨充满了对自己的关爱。

五、知行合一从课本中提供的资料袋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或者说怎样做才好?“态度恭敬”“音量适中”“注视对方”“认真倾听”小组讨论交流,选一两个学生进行交流,并补充。

六、拓展阅读师引出弟子规中的名言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弟子规》教师领导,学生跟读。

学生角色体验朗读。

教师释意:路上遇到长辈,要赶快走上前去行礼问好。

长辈没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地站着。

七、行为演练师:同学们,你多长时间去奶奶家看望一下?看望外公时会给他带小礼物吗?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1常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看望。

2经常打电话问候老人。

3精心为老人准备节日礼物。

4耐心听老人教导。

5不顶撞老人。

八、情感升华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怎样去做?与长辈说话时要音量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