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看满天云不动全诗

合集下载

配蓝天白云的诗句和句子

配蓝天白云的诗句和句子

配蓝天白云的诗句和句子配蓝天白云的诗句和句子1.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襄邑道中》2. 好心情莫过于抬起头时,蓝天白云就接着映入了眼帘。

3.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杜甫《对雪》4.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祖咏《望蓟门》5.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6. 异国他乡,如花美眷,繁华市井,那里的蓝天白云,还会不会化作我的模样?7.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8. 雨后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悠悠的凉意,舒适宜人,微微的细风吹过,蓝天白云,杨柳依依好一副美好的时光。

9.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送友人入蜀》10. 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

——王维《燕子龛禅师》11. 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看蓝天白云。

12. 很多可爱的故事都在夏天发生,抓住夏天的尾巴,拥有蓝天白云,繁星点点,青草悠悠,如果在夏天做梦,那夏天的梦一定是彩色的吧。

13.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14. 大理的阳光和夏天的一样,又烫又晒。

融化了在大理的蓝天白云里,不知道还可以呆几天。

15. 蓝天白云,飞鸟海水,毛衣小朱,每一帧都好美。

16.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17.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18.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19.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20.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杜甫《古柏行》21. 崔颢赋诗黄鹤楼,白云黄鹤两悠悠。

——陈献章《秋夕偶成小儿失解聊以慰之》22. 漫步在蓝天白云之间,可以放心用力的呼吸。

23. 天放晴了,从窗口望出去,一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纱巾上的花朵。

《襄邑道中》的物理知识

《襄邑道中》的物理知识

《襄邑道中》的物理知识襄xiānɡ邑yì,古地名,今河南省睢suī县。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研究对象:花、岸、船、帆、(汴河)、榆树、堤、风、云、我颜色:红(花)、绿(树)、蓝(天)、白(云);光的反射(照)映红帆船。

位移:百里时间:半日方向:东西质点:帆船当成整体,半日百里。

描述各物体运动所取的参考系:1. 飞花:落花缤纷,随风飞舞。

这是诗人的描述,是以诗人本身为参考系。

曲线运动。

2. 榆堤:诗人乘风东行,看到榆堤是向西运动的。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榆堤是静止。

3. 帆船:以诗人为参考系,帆船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考系,帆船顺风向东行驶。

4. 风:风相对地面是向东的。

施于帆向东的力使船向东行驶。

5. 云:我们假定云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1)“卧看满天云不动”,这是诗人感受到的。

是一种主观感觉。

(2)以诗人为参考系,云向后运动,即向西运动。

但由于云是“满天”的,充满视野,同时云与人相距甚远,所以诗人感觉不到云相对自己的运动。

(3)以视网膜上的榆堤为参考系(就相当于拍摄照片,形成平面图,没有了立体感),“云与我俱东”。

月夜大家都会有的一种感觉:月亮跟着我在走,与此类似。

(4)大家可以在室内通过窗户,观察无处的楼房。

当你左右移动时,会看到远处的楼房会跟着你移动。

这里参照的是窗户(视网膜上)。

其实我们知道楼房相对窗户并未运动。

6. 我:诗人轻松愉快(卧看),顺风东行。

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云朵最经典十首诗

云朵最经典十首诗

云朵最经典十首诗《白云泉》作者:唐·白居易诗文: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襄邑道中》作者:宋·陈与义诗文: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登飞来峰》作者:宋·王安石诗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宋·秦观诗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平调·其一》作者:唐·李白诗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早发白帝城》作者:唐·李白诗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秋词二首·其一》作者:唐·刘禹锡诗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行》作者:唐·杜牧诗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望庐山瀑布》作者:唐·李白诗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使至塞上》作者:唐·王维诗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 ◦ ◦ 10. ◦ ◦。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1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赏析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

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

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

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

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

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

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

“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

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

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

作者明知。

卧看满天云不动

卧看满天云不动

卧看满天云不动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解释: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原文
陈与义《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将船只都映红,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注释
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

不知:不知道。

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陈与义《襄邑道中》赏析

陈与义《襄邑道中》赏析
第三四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人写的是仰望天上云朵时的感受。“卧看”是躺在甲板上仰望天空,“满天云不动”是说,满天的云朵,好像挂定在天空中似的。当然,云朵是随风飘荡的,“满天云不动”只能是错觉。所以,他在第四句中就自我解嘲地说了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原来,我的船在向东走,天上的云朵也随着风势,和我同步向东飘移啊!——这句诗,其实说的也是说他的船行速度很快。
③不知――原来不知,现在才知道了。
④俱东――同向东。
内容解析:
陈与义这首七绝,写他在从开封到襄邑(现在河南睢县)去的一次旅行。开封有惠济河通襄邑,相信他是乘船经这条河到襄邑去的。
通观全诗,这是一首很好的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自己在航行时欢快的感受。
第一句“飞花两岸照船红”,写船在红花夹岸的河道上走。看来,诗人是在“江花红似火”的大好春光中坐船经过这条河的。“飞花”二字,有人解作“落花”。窃以为,如果是落花,面前是一片残败的景象,就美感不足了;我的理解是:由于船只顺风航行,船速较快,就产生了这种“飞花两岸”的错觉,就好像红花向船头扑来似的;并且由于红花的茂密与烂漫,又仿佛把正向前行走的船只也照红(“照船红”)了。
从后两句诗中,可引入静止是相对的概念。在这里船与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
顺风百里,
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飞”字赏析:
这是诗人在河南行舟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船顺水而下,趁着顺风,百里路程只走了半天,水速是惊人的。榆堤两岸的景物,应似飞掠而过,此诗虽未写出,可由想象而得。然而,诗人注意的却是船上看云的感受:躺在船上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有觉察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船上观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种感受,看两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距离的不同: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太离远,观者未觉动。可是,同一个陈与义在另一种场合下看那天上的云,却又象跟着归去的诗人在一起行走:

襄邑道中阅读答案

襄邑道中阅读答案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简析】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指出,写景要做到“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互藏其宅”。

也就是说情要藏在景中,要写含有情的景。

陈与义的这首抒情诗就是采用这种手法。

进京待选的青年陈与义,此时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般的潇洒俊逸,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足以使诗人诗兴勃发,诗中的所有景物的描写,就围绕着这而展开。

前两句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和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以表达愉悦的心情。

首句在点化中有创新,崔护用桃花映衬少女,写的是静景,显得婀娜多姿;陈与义用飞花映衬自己,写的是动景,显得风流飘逸。

次句虽无李白的豪迈气势,却也不乏潇洒风度。

后两句写云。

李白曾用“卧松云”来写孟浩然“风流天下闻”。

白云和松风往往被用来衬托高士飘逸闲适的神情,陈与义以云不动的错觉来写自己与云俱东的动态,只取其飘逸。

而“俱东”则有干青云而直上九霄的气概,这样写云就和所要抒发的情水乳交融,达到“互藏其宅”的艺术效果。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①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②“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梅子、芭蕉、柳花②“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解析】此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

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

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

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此诗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关于云的美好诗句

关于云的美好诗句

关于云的美好诗句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宋·陈与义《襄邑道中》
3、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唐·白居易《白云泉》
4、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唐·温庭筠《瑶瑟怨》
5、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
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杜牧《山行》
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8、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宋·寇准《咏华山》
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唐·杜甫《春夜喜雨》
1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襄邑道中 南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襄邑道中 南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襄邑道中南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农家六言宋杨万里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襄邑道中-古诗-赏析

襄邑道中-古诗-赏析

襄邑道中-古诗-赏析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②榆堤:长满榆树的河堤。

③不知:不知道。

④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翻译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赏析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

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

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

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天上的云和小船上的帆,本来是一道乘风前进的。

船舱的诗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头顶上,足见它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样,正在向前行驶。

“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

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指出,写景要做到“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互藏其宅”。

也就是说情要藏在景中,要写含有情的景。

陈与义的这首抒情诗就是采用这种手法。

进京待选的青年陈与义,此时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般的潇洒俊逸,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足以使诗人诗兴勃发,诗中的所有景物的描写,就围绕着这而展开。

前两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和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以表达愉悦的心情。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全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全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全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襄邑道中朝代:宋代作者: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

③不知:不知道。

④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

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赏析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

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

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

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

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

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

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

“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

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

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

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

描写云卷云舒的诗句

描写云卷云舒的诗句

描写云卷云舒的诗句有: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3.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4.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5.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

6.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7.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

8.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9.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11.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12.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13.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14.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15.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16.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17.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18.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19.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20.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及古诗(含注释)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及古诗(含注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语文园地二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语文园地三轻诺必寡信。

《老子》民无信不立。

《论语》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氏世范》语文园地四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语文园地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许广平《欣慰的纪念》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门外文谈》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语文园地七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语文园地八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赏美不胜收脍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阳春白雪笔走龙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诗经·采薇昔①我往矣②,杨柳依依③。

今我来思④,雨雪霏霏⑤。

①昔:从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思:语气助词。

⑤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顺风顺水又顺心——宋陈与义《襄邑道中》悟读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顺风顺水又顺心——宋陈与义《襄邑道中》悟读

顺风顺水又顺心—-宋·陈与义《襄邑道中》悟读徐昌才喜欢陈与义的小诗《襄邑道中》,主要是喜欢那种风行水上,船走画中的感觉,也喜欢诗中透露出来的光明亮丽,志得意满的人生情怀。

诗歌是这样写的: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风是诗歌的核心意象,它串联起襄邑河道所有的暮春景物,编织了一幅幅优美迷人的图画。

因为江面有风,而且风大,才有暮春花朵的凋零飘飞;因为花谢花飞,落红无数,才有船儿如花的迷离恍惚。

“照”字描绘出一幅花飞红艳、溢彩流光的美丽画面,花光闪烁,夺目生辉。

“红”字自然不仅仅是写花红,说船红,是一种错觉,似乎船红如花,人艳如花,因为花在空中飞,船在水上行,由此也不难想见诗人满眼灿烂,满心欢喜的风采。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渔人的行踪:“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瓣瓣,芳草萋萋,清流潺潺,小船穿行在如画风光之中,渔人陶醉在波光粼粼之上。

崔护描写城南春游邂逅美丽姑娘的情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灼灼,光艳照人,美人顾盼,醉人心魂,人面桃花,交相辉映,两全其美,真真叫人意乱情迷.陈与义写船行水上,红花纷飞,同样具有夺人心魂,令人陶醉的艺术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历来诗咏落花,多是伤春惜花,悲叹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或是抒发功业无成、理想沦空之意,但是,陈与义笔下的落花,落在暮春,飞在两岸,飘在水上,洒在船头,照亮诗人,何等红艳,何等风光!环境的光鲜亮丽折射出诗人自信乐观的积极心态。

百里河流,不可谓不远,船行其上,便是顺水也要一天两日方可走完;可是你瞧,诗人顺风顺水,轻舟似箭,半日刚过,就走完了百里榆堤。

两岸榆林成阴,天空光明亮丽,空气清爽宜人,风儿推船鼓帆,百里相助,诗人一路平安顺畅,好不惬意,好不逍遥。

船快乃是因为心情轻松愉悦的缘故,心情好当然又与人生境遇密切相关。

据记载,诗人写作此诗时年仅27岁,才华横溢,大志有为,对生活充满自信,因此他心中的暮春景色无一处不光明灿烂,他笔下的行船自然也是顺风顺水。

2019年《襄邑道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襄邑道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襄邑道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襄邑道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3(201X·泸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答案】(1)①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②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意对即可)(2)①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②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意对即可)【解析】陈与义这首七绝,写他在从开封到襄邑(现在河南睢suī县)去的一次旅行。

通观全诗,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自己在航行时欢快的感受。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

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看满天云不动全诗
卧看满天云不动全诗
卧看满天云不动全诗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
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

③不知:不知道。

④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译文: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赏析: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

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

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

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天上的云和小船上的帆,本来是一道乘风前进的。

船舱的诗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头顶上,足见它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样,正在向前行驶。

“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

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指出,写景要做到“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互藏其宅”。

也就是说情要藏在景中,要写含有情的景。

陈与义的这首抒情诗就是采用这种手法。

进京待选的青年陈与义,此时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般的潇洒俊逸,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足以使诗人诗兴勃发,诗中的所有景物的描写,就围绕着这而展开。

前两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和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以表达愉悦的心情。

首句在点化中有创新,崔护用桃花映衬少女,写的是静景,显得婀娜多姿;陈与义用飞花映衬自己,写的是动景,显得风流飘逸。

(.fwsir.)次句虽无李白的豪迈气势,却也不乏潇洒风度。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后两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是此诗名句,主要是写云。

这也是诗人在河南行舟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

船顺水而下,趁着顺风,百里路程只走了半天,水速是惊人的。

榆堤两岸的景物,应似飞掠而过,此诗虽未写出,可由想象而得。

然而,诗人注意的却是船上看云的感受:躺在船上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有觉察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

船上观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种感受,看两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

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距离的不同: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太离远,观者未觉动。

可是,同一个陈与义在另一种场合下看那天上的云,却又像跟着归去的诗人在一起行走。

李白曾用“卧松云”来写孟浩然“风流天下闻”。

白云和松风往往被用来衬托高士飘逸闲适的神情,陈与义以云不动的错觉来写
自己与云俱东的动态,只取其飘逸。

而“俱东”则有干青云而直上九霄的气概,这样写云就和所要抒发的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达到“互藏其宅”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