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新人教版

改革开放【自主学习】一、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___政策。

改革先从_________开始。

(2)目的:调动_________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实施:安徽凤阳_________农民首先实行分田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

农村逐步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①农民有了___________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②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_______开始富裕起来。

③农村___________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二、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现代化建设。

3.过程(1)起步:___________年在广东的___________、珠海、汕头和福建的___________设经济特区;其中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___________”。

(2)扩大:开放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了___________开发区。

(3)格局:形成___________—沿海___________—沿海___________—内地的全方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合作探究】【问题1】为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问题2】中国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本质的不同?【自主检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A.土地所有权B.村民自治权C.生产自主权D.乡镇企业兴办权2.“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书 设 计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作用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深、珠、汕、厦、海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1、收集改革开放 30 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了西 时 习 方发达国家 100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的成就,写一篇小短文谈谈看法或感受。 2、收集外国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学会汲取他人的正确观点,提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 型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1 课时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其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对外开放格 导 学 目 标 局的形成过程; 2、形成从史料中、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体验、 比较的学习方法。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 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 点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 教 学 环 节 复 习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学 难 点 过 教师活动 出示复习问题。 观察、指导群体落实。 1、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 开始? 2、 为什么农村改革先从 安徽凤阳开始? 3、 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 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对农村改 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 阶段及其内容是什么? 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 1 、指导学生结合《早期对 请你设计一条由北到南 游览五个经济特区的旅 游路线。 2 、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 3、探究: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 放有何不同? 4、现在,我国形成了怎 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外开放示意图》 ,把握五个 经济特区和开放格局形成 的过程。 2 、出示探究问题点拨、引 导学生探究: 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放 有何不同? 1、在任务驱动下,结 合示意图, 记住五个经 济特区,并结对互考。 2、结合示意图,说出 学生的空间概念较 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3、 3、 在图中找出中英 《南 京条约》 中的五个通商 口岸, 进一步分析和解 决探究问题。 差,应指导学生结合 地图学习历史,进而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 、解释课题:改革开放是 对外开放的政策。 2 、精讲: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含义。 3、讲述城市改革的概况。 4 、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比 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国有企业改革 程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 策

集体备课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改革开放

集体备课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改革开放

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教研组:历史主备人:邰朋飞教研组长:邰朋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3、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二、教学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试点:安徽、四川(1)为什么首先在安徽和四川?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片23、改革的特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看图片34、指明方向:邓小平5、全国推广;1983年全国实行双包的生产队已经占百分之九十三。

6、意义:劳动者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的大发展(看图片4、5、6、7)7、农村改革的过程:先试点再推广(看图片8)拓展知识:(1)看图片2后老师问现在农民交不交农业税了?教师指出:农业税条例被废止皇粮国税2006年退出历史。

(2)“赞成162票;反对0票;弃权1票。

”“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

初中历史刘清华教学设计案例第9课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刘清华教学设计案例第9课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单位:沂南县蒲汪镇大王庄初级中学姓名:刘清华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课教学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从教材内容角度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4、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课 对外开放 导学案和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课  对外开放  导学案和答案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学法指导
重难点分析
各环节操作思路
板书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
以及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合作探究、展示【知识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我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2.概况: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特区之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三、课堂检测
1.“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D】
A.建立的原因B.建立的目的C.发展的过程D.发挥的作用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C】
4.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概况: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
(1)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一个新阶段,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
学案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
-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
- 第二章农业文明的兴起
- 第三章文字的发明与传播
第二单元古代国家的兴起
- 第一章战国七雄
- 第二章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
-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兴亡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第二章文化名人与文学艺术
- 第三章中国与中华文化的融合
第四单元世界古代科技与文化
- 第一章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第二章南亚古代印度文化的探究
- 第三章古代埃及文化的发展与衰落
第五单元中世纪的世界
- 第一章天下三分,唐宋元的兴衰
-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阶级与文化
- 第三章国家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第六单元现代时期的世界
-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与政治变革
- 第二章世界两次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第三章法国大革命与现代西方政治思潮
本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下册时,系统化和全面化地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历史事件探究,感悟历史,思考现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农村改革的时间和标志。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能够复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通过了解农村、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合作学习整体感知】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思考:结合安徽凤阳的情况,谈谈1978年以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二)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思考:(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是什么?(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是什么?(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三)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思考:以上数据说明小岗村改革效果如何?二、国有企业的改革材料一:国有企业的生产由国家计划安排,企业有政府经营,政府有很多部门,各部门都要管,而政府从来不考虑成本。

工人则“晚上班,早下班,千金重担我不挑,人人肩上没指标,厂房空荡荡。

”企业生存受到威胁。

材料二:国有企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立足内部挖掘,推行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工厂、车间、班组和个人,成为各自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完不成目标成本,扣发全部奖金和浮动工资。

把成本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全体职工。

此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思考: 1、从材料一来看当时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什么问题?2、从材料二来看国有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借助《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来学习)1、在图上用△标出五个经济特区。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内容来源】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对外开放》【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 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 课的内容。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现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

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

从1984 年到1992 年,我国陆续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

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对外开放格局。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内容】1、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建立概况及意义。

2、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进程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时间、及意义。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意义。

重点突破:对于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重点的突破,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先自学教材,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相关的基本知识,然后,教师出示动态地图,结合地图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掌握。

初二历史第9课导学案

初二历史第9课导学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习目标:(1)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契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西北及边疆地区开发所做出的贡献(2)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认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以及对峙局面的形成,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导学案: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填表二、小组探究:1、从课本图中找一找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请说出相应的地理位置。

2、说出北宋政权的建立者、时间、都城等以及“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3、谈谈你对辽、西夏和北宋关系的认识?4、对澶渊之盟的评价,课文中谁说的对?你怎么看?5、你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说说。

三、反馈练习1 / 2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匈奴B、契丹C、女真D、蒙古2、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A、西夏B、后金C、辽 D、蒙古3、文成公主入藏、元昊建立西夏、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史实所处历史阶段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B、隋唐宋元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C、宋元隋唐夏商周明清D、夏商周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明清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你知道“忠骨”指的是谁吗()A、魏征 B、寇准C、岳飞 D、秦桧教学反思:本课主要讲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基本事实,包括少数民族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本课的内容极多,可以有效的用一节半课来讲述。

首先要自然的引入新课,背诵《历史朝代歌》: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情景导入】从《一位农民的足迹》谈起四、【自主学习】(一)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背景:农村人民公社实行计划经济,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目的:调动,促进。

措施:实行责任制。

作用:①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②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在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时间:从起。

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发展:年党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二)对外开放1、目的:2、内容:。

3、对外开放的格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问题探究】1、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3、今天的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4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4、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提示:从背景、国家行使主权、内容、影响等方面作答)六、【基础过关部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沿海城市C、国有企业D、中小城市2.下列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A.深圳B.珠海C.上海D.厦门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4、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no.1)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no.1)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3)大会的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作用,②大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大会确定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标志着革命取得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人民时代已结束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7)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的。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改革开放历史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改革开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史实,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含义,知道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认识改革对农村经济振兴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分析的能力。

知道国企改革是城市改革的重点,说出国企改革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教材信息,材料分析能力。

知道深圳等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识图、表述图表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改革开放给家乡、社会带来的变化的感受,体会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自信与从容,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潜移默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整理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学案;学生预习,完成学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附:《改革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了解国企的改革【教材导读】1.阅读教材关于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史实;对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后,农民积极性的变化,说一说各自的原因,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2.阅读教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概括特区的特殊之处;说一说特区的作用,根据《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3.阅读国有企业的改革,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什么没有活力的弊端,知道国企改革的进程。

【问题探究】 1.材料分析材料一:“1977年6月,党中央派我到安徽当第一书记。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

农村问题特别严重,农民生活特别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样,门窗都是泥土坯(做)的,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木器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真没料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是社会主义吗?人民公社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万里(时任安徽省委书记)(1)阅读教材,为什么人民公社使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2)这种情况是怎样改变的?材料二: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新人教版

对外开放3. 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 •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2. 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3.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按时间顺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 加入 WTO 的基本情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 我国加入WTO 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五、检查反馈:1.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毛泽东 B. 毛泽东 邓小平 C.邓小平 江泽民 D. 江泽民 胡锦涛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 4. 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B. C.沿海经济开放区D. 5. 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1991 年 1 月B.2001 年 1 月6. 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C.1991 年 12 月D.2001 年12月 )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南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1、知识归纳:2、感悟生成::。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第一篇: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改革开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文革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自主预习-交流合作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4、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预设:(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课件视频展示一段关于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8课《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学习,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3、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的位置。

4、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了解,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学习过程:知识重点:一、对内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放宽政策:率先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两省份:中共安徽、四川)意义: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把责任、权利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2、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城市)时间:1978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首先在四川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标志:1984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基本任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内容: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岛地位: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推进经济改革,加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2、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3、农村是如何改革的?效果如何?4、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我国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三、合作探讨;你认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是否正确?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与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与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与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脉络,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理解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掌握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能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运用历史地图、图表、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奋斗和前进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和经验教训。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导入新课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这一历史时刻有何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强调其为新中国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开国大典(1)时间、地点、经过。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第一单元古代史第一课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转型课前导学- 了解人类文明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探索人类从迁徙到定居的转变过程。

- 理解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和作用。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定义与发展1. 人类文明的概念及重要特征。

2. 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和主要代表。

3. 探索早期人类生活的特点和困境。

第二部分从迁徙到定居1. 迁徙与定居的原因和意义。

2. 人类迁徙的路线和方式。

3. 定居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部分石器时代的特征与作用1. 石器时代的定义和分期。

2. 不同时期的石器工具和用途。

3. 石器时代的影响和意义。

课后反思- 总结人类文明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分析迁徙和定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思考石器时代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单元现代史第一课工业革命与世界变革课前导学- 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探索工业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 了解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 工业革命的定义和重要特征。

2. 工业革命对农业、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影响。

3.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部分工业社会的特点与演变1. 工业社会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2. 工业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 工业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第三部分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1. 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2. 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的重要性。

3. 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的影响和差异。

课后反思- 总结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理解工业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 探讨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史第一课辛亥革命与中国改革开放课前导学-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 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因与影响。

- 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和发展路线。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1. 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推动力。

2.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改变和挑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新人教版

改革开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过程与方法: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指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一、自学展示: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实行责任制,以调动的积极性,促进的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二、合作学习: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三、质疑导学:请你试着评价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四、学习检测:1.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3.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 ③②①D.①③②4.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第9课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1.掌握并识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运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
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目标的内容并用双色笔标记。

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我的问题:
本课重点多,理论性强。

学习时,可按照“为什么改革开放?
----怎么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这条思维路线来进行探究学习。

谈深圳的特例应将上课所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起来,说明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

一、课前检测:听写第8课知识点(3分钟)
二、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2分钟)
三、自主学习(要求课前预习,独立完成;结合教材边读、边写、边画、边记忆)(预计教时15分钟,组内合作统一答案8分钟,记忆5分钟,抽测2分钟。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改革先从
开始。

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

农村逐步实现以
为主的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

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和。

5.形成了———,这样一
个、、、的对外开放格局。

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结构。

农村:实行,作用:
对内改革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和开辟新路改城市: 1985年改革重点是
革 1992年,提出建立

经济特区:、、、,后来
放对外开放的。

个沿海开放城市。

开发区是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开放格局:。

四、合作探究并展示(15分钟)
1、认真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完成课后“练一练”。

▼2.同学们唱《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思考:材料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指的是哪些城市?“在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又是哪一事件?
★3.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请回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联系实际谈谈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产生了哪些作用和影响?
拓展延伸: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
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在“合作探究”中我的问题:。

五、达标测试(7分钟)
(基础训练)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A )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C)
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D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在以后( C )
A. 中共八大
B.“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三大改造
5.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B )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
分别是( B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责任制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课堂小结(3分钟)一、知识要点:
1、一项农村好政策:
2、四个经济特区:
3、一个“窗口”:
二、本节课我的收获:
注:标注了“★”的题目要求每组1、2号必做;标注了“▼”的题目要求每组1—4号必做;没有标注记号的要求全班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必须做。

第九课改革开放
1、A
2、C
3、D
4、C
5、B
6、B
7、(1)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A
(3)海南
(4)上海浦东开发区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向、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