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中期散文述评
90年代新诗散文述评
90年代新诗
诗人队伍广泛分流; 诗歌格局多元并举; 诗歌探索存在误区。
诗人李瑛
诗人张新泉
诗人韩作荣
90年代的散文
90年代散文热的体现:
一是旧作重刊层出不穷; 二是散文刊物增多; 三是染指散文者日众; 四是读者对散文的高消费。
90年代散优势;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余秋雨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 (1992年)震动文坛。至今出版的散文集 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 笔记》《霜冷长河》《秋雨散文》《千年 一叹》《行者无疆》。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余秋雨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个 体的生命来询问中国文化的历史和命运, 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走上“文化苦旅”, 重新整合传统的“文明的碎片”,以重新 建构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文化视野。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对余秋雨的肯定性评价: 1、散文创新; 2、才情卓越。 对余秋雨的否定性评价: 1、文化硬伤:历史事实的讹误; 2、通俗性因素:叙事方式夸张,近于小说化; 3、情感表达的夸张甚至煽情; 4、高高在上的说教式的导师心态与姿态。
2.散文成为社会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和 情感存在方式的首选文体;
3.散文最能适应出版的市场化和商业性;
4.散文的市民化使散文成为市民的主要文学 消费品,散文充当了市民的“文化快餐”角 色; 5.多元审美时代为散文的自由创作提供了广 阔的空间。
90年代散文的主要类型
1.文人散文。以汪曾祺、张中行等为代表。 汪曾祺主要散文集:《逝水》 《蒲桥 集》 《孤蒲深处》 《人间草木》 《旅食小 品》 《矮纸集》 《汪曾祺小品》。他继承了 传统散文的闲适、冲淡品格,独抒性灵,以 现代生活关注古典情趣和心灵。文字雅洁, 少雕饰,行云流水,把散文作为文人审美化 的一种生存方式。 张中行的主要散文集:《负暄琐话》 《负暄再话》《负暄三话》 2.文化散文。以余秋雨为代表。
汪曾祺散文的赏析
汪曾祺散文的赏析汪曾祺散文的赏析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汪曾祺散文的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汪曾祺散文的赏析一平淡之美是道家美学思想衍生出的美学范畴,它是指一种朴素自然、平和淡远、本真天成,不刻意雕琢,不尚修饰的艺术境界。
汪曾祺作为中国当代名家,以其颇具特色的小说和散文独立文坛,他的作品如其人温和、淡静,读他的作品浮躁的心灵在他如水般的平淡中享受一份难得的静谧。
他的小说和散文总给人一种“淡淡的滋味”,却淡的有滋有味,真可谓是闲适冲淡中孕育着一种文化,恬淡中自有一份厚重。
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是真情、真语言。
平淡致远,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
文风平易近人,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
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
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
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
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都有涉及。
但最真的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文章写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现出他的善良、和蔼、真实。
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那样自由、平等、融洽。
美食向来是中国文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称,每到一处,品尝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每每陶醉其中,自得其乐。
人皆爱美食,而懂美食,食出心得,却难。
汪曾祺深知个中滋味,那些寻常小食一经他的点睛之笔,无不令人垂涎,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汪曾祺笔下,饮食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境界。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当数作者回忆故乡美食的文字,如《故乡食物》《故乡的元宵》《端午的鸭蛋》等,这些儿时的食物,一经作者生花妙笔点染,不仅骤成妙笔,还令人顿起游子之思。
《端午的鸭蛋》是一篇既具有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
是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情怀的慨然诠释。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汪曾祺散文品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汪曾祺散文品析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感受作者所流露的真挚情感,激起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重点难点1.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的情感。
2.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 细读课文三至五遍,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挹、溟、尘嚣、馥郁、毋忘、连云栉比、万籁俱静等)2.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划下来,作上批注。
3.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 体味作者写作风格,品味语言文字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四门基本功课之一。
宋代大儒朱熹就曾经说过:“大低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以此入手检查课前预习1的完成情况。
二、教学四环节环节一梳理结构,整体感知出示本环节讨论问题:1、本文是以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本文有没有一条线索,如果有,是什么?2、本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谁?除了他还写到了哪些人?3、他在学校都做些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他哪几件事?为什么详写这几件事?4、文中划线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是什么?(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5、文中说“我对五小很有感情”,从全文来看体现在哪?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这一情感?学生讨论,班上交流,教师引导、深化。
(交流深化过程中,完成板书)环节二分析语言,品味意蕴有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以第3段为例,这一段有很多简单而有效的动词来表现人物的生动鲜活的特点。
如:“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他看看钟,就如何如何”“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等,使平淡的语言不平淡。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体味这种平淡语言中的味道。
课前不是要求大家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吗?大家可以试着从语言角度来分析喜欢的原因,相互交流。
对汪曾祺散文的评价
汪曾祺的幽默读起来平淡之极,却能让你在瞬间与作者对视,莞尔一笑。他对幽默的见解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噗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汪曾祺的幽默是善意的微笑,无关其他什么影射、批判,他在散文中常夹杂不动声色的幽默,这使得他在说古考据中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慈眉善目的娓娓道来,时不时以幽默来调剂。《跑警报》中的“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的失恋者,侯兄送伞“贵在永恒”的故事
读了这篇名为《五味》的文章,也许大家会有一种感觉,原来生活中的琐细也能写成文章。是的,不仅能写,而且还能写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我们说一位作家的文章好,好在什么地方?一是他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深刻,是我们所没有意识到的,再就是他写出了大家心里想到了,但却没有说出来的认识、道理和体会。就拿对五味的爱好来说,山西人爱吃醋,四川、湖南、湖北人爱吃辣,广东人爱吃甜,……我们都知道,而且有不少或曰“细节”的小故事,比如,“山西老乡爱喝醋,缴枪不缴醋葫芦”啦;火车一开入娘子关,响声就变成“喝醋”“喝醋”啦。等等。谁也没想到它们能成为写文章的素材。看起来,对生活的热爱,应该包括它的方方面面,自然 “吃”也是一项重要的方面,“民以食为天”,很是有道理的。今年秋季选入高中语文第一册的一篇文章──《胡同文化》,也是汪曾祺写的散文,里面就提到了北京人的吃饭,如同本篇所写到的北京人爱吃“虾米皮熬白菜”的习惯,还写到“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不同的是,本篇所写是说人们对食物的习惯,而《胡同文化》中,则是把这种习惯与北京人的心理,实际上是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进行分析的。对身边事物进行理性的、文化的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对生活积累后,精心选择细节,合理组织成文,再运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同样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就像本篇文章。
晋韵|汪曾祺散文《五味》赏析
晋韵|汪曾祺散文《五味》赏析汪曾祺散文《五味》赏析晋韵【五味】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
邻座的客人直瞪眼。
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
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
”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也喜欢吃酸菜,雁北特别好。
一切都是酸的,除了萝卜和白菜,包括白杨叶儿和榆树钱。
有人来向姑娘求婚,母亲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坛子?酸菜坛子多,说明家底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
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
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
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
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拨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
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崐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广东人爱吃甜食。
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
“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说:“好野!”不是北方人不爱吃甜食,而是糖以前很少。
我家以前有个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
她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婆婆。
她曾经想回老家探亲。
临走前,她称了两斤糖,说婆婆爱喝一个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
菜农也有种的了。
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
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在早春吃菊苣。
菊苣分为甜菊苣和菊苣,菊苣比较苦。
汪曾祺散文精选主要内容
汪曾祺散文精选主要内容汪曾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和散文家,他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丰富的人情味而闻名。
下面是对汪曾祺散文精选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生活、乡土、家庭、友情、历史等。
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示了生活的智慧和人情的真实。
他的作品充满温暖和人性,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共鸣。
其中一篇著名的作品是《猫之三文治》,这篇散文以一只小猫的视角,描绘了它和主人之间的默契和互动。
通过讲述小猫捉老鼠的经历,汪曾祺引发了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他用细腻的描写揭示出人类的善良和动物之间的纽带。
另一篇著名作品是《老北京的阴阳石》,这篇散文以作者童年时在北京的回忆为主线,描绘了老北京的街巷、人情物语和民俗风情。
作者通过对北京的描述,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他以独特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情怀的时空之中。
此外,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还有许多描述乡土风情和家庭生活的佳作。
例如,《乡村兔子》讲述了农民和兔子的故事,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房东姑娘》则展现了作者与房东姑娘之间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对家庭的思念和温情。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充满人情味和温暖。
他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世界中。
他的散文作品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勾勒出人性的深切感悟。
通过阅读汪曾祺的散文,读者可以领略到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人情的关怀,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反思和启发。
浅析汪曾祺散文的美
浅析汪曾祺散文的美作者:何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2期摘要:汪曾祺的散文具有平淡朴实而又含蓄蕴藉的独特的韵味,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选入了《端午的鸭蛋》和《昆明的雨》两篇散文,这两篇散文充满了美感和诗意,典型地体现出汪曾祺散文的美感。
本文以这两篇散文为例探析汪曾祺散文的三美: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
关键词:汪曾祺散文美汪曾祺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汪曾祺在他的散文中贯彻着他的对美的追求,在《端午的鸭蛋》和《昆明的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
一、景物的美《昆明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在昆明居住了七年,对昆明极为熟悉和喜爱。
文章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莲花池旁的木香花。
这些景物都带着昆明的特点,都是昆明的雨孕育的事物。
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如描写草木“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使用陶渊明和杜甫的诗句增添了幽深静谧的意境,丰富读者对所写景物的联想。
汪曾祺写景物时还非常擅长使用颜色词,如写仙人掌,“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在这幅画面里金黄的花和浓绿的仙人掌形成色彩的鲜明映衬,宛如一幅明丽的水彩画。
如写蘑菇,“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还有写杨梅“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汪曾祺散文夏天赏析
汪曾祺散文《夏天》赏析汪曾祺的散文《夏天》以季节为线索,通过对夏天早晨、中午、晚上三个时段的描绘,展现了这个季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文章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感官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了夏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在早晨的描绘中,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呈现了夏天的清新和生机。
晨曦微露,牵牛花在露水的滋润下绽放,淡黄色的花瓣,白色的花心,紫色的花晕,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娇艳。
而薄薄的晨雾,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加神秘和迷人。
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夏天的早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和美好。
在中午的描绘中,作者通过对阳光的描写,呈现了夏天的热烈和激情。
阳光烈日下,万物都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绿色的草地、七彩的花朵、忙碌的昆虫……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夏天的热烈和激情。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苍耳和小草的描写,呈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强大和力量。
在晚上的描绘中,作者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呈现了夏天的静谧和安详。
月光如水,洒在庭院里,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安静和祥和。
作者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呈现了夏天的静谧和安详。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夜晚乘凉看月华的描绘,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气息。
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当地的人文风情和历史积淀。
汪曾祺的散文《夏天》语言优美、文白相容、骈散间杂、俗雅相容、庒谐间杂、多用口语、多用短句。
这些特点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同时,文章的结构也十分巧妙。
从早晨、中午到晚上,三个时段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使得文章形不连而神连。
这种结构方式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场景的变化。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散文《夏天》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通过对夏天三个时段的细致描绘,作者呈现了这个季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这篇散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很好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它以清新自然、质朴真实的语言,展现了汪曾祺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在这部散文集中,汪曾祺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所经历的人、事、物,以及他对生活、文化、历史的思考。
他的文字不仅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更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非常独特,他善于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同时,他的文字也非常富有诗意,常常通过描绘自然和风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诗意般的语言让人读来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梦境之中。
在内容上,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回忆童年、描绘故乡的风土人情、评述文化名人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主题是关于食物和饮茶的描绘。
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食物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寄托。
他通过描写各种美食的制作过程和口感特点,让人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妙和魅力。
同时,他也非常喜欢饮茶,认为茶是一种高雅的文化饮品。
他通过描绘自己喝茶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除了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之外,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对人生、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他的文字不仅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更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总的来说,《汪曾祺散文》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优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部散文集,我不仅对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更加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本周,我读的书是《汪曾祺经典作品》。
这本书分为小说和散文两大类。
小说有《异秉》、《受戒》、《岁寒三友》、《寂寞和温暖》、《大淖记事》、《七里茶坊》、《职业》、《陈小手》、《安乐居》、《陆判》等。
散文有《花园》、《冬天》、《夏天》、《我的家乡》、《北京的秋花》、《草木春秋》、《淡淡秋光》、《翠湖心影》、《泡茶馆》、《昆明的雨》、《观音寺》、《天山行色》、《湘行二记》、《皖南一到》、《泰山片石》。
这个小说集的第一篇就是《异秉》。
由于我忘了看书,全书我也就只看了这一篇。
《异秉》的主人翁叫王二,很可能是王二小的爷爷。
这个“王二小的爷爷”原先是摆一个熏烧摊子的。
这个熏烧摊子什么都卖:卤豆腐干,牛肉,蒲包肉,猪头肉,黑瓜子,白瓜子,盐炒豌豆,油炸豌豆,兰花豆,五香花生米,后来还添了时令的“羊糕”,“五香兔肉”……可是,经济不景气,周围的摊子都渐渐败落下来,不过,王二的摊子却办的越来越红。
接着,王二把他的摊子搬到了一家店铺那里。
金银财宝哗哗哗的往王二家里流。
王二富裕了。
他便去听书,但我猜他啥也听不懂。
王二还爱赌博,书上说,王二输的时候不多,这表示王二肯定是个大老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太会算计了……__的最后一段写出了王二的“异秉”,先解小手,后解大手……真的是因为“异秉”使他发达的吗?恐怕是因为他的勤劳和精明使他的生意红火起来的吧。
而且,价钱公道,有诚信也是他留住“老主顾”的主要原因吧。
这堆鸡毛蒜皮的小事,作者也给说了出来,可见作者特别啰嗦。
可也正是他的写作手法与众不同之处。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2近日读到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昆明的雨》,大概是感兴趣于他所描写的也是我正身处其中的城市吧,所以就多读了几遍。
__以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的画开篇,视角新颖,不落俗套,以素朴的寥寥数笔便清晰地勾画出了昆明雨季的形象:明亮、丰满、浓绿,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使人气闷。
汪曾祺散文赏析
汪曾祺散文赏析汪曾祺散文赏析(通用6篇)汪曾祺或许就是达到了这种淡泊的温厚,当然这也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他在《老年的爱憎》中讲到“通达”,认为这是对世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彻,不太容易着急生气发牢骚的状态。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汪曾祺散文赏析篇1汪曾祺是迄今为止争议最小的当代作家:他的美学气质、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史意义得到评论界、创作界的一致肯定。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陈小手》都是当代文坛的经典名篇,对于他的小说吸收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京派小说风范评论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他的小说那种淡泊恬淡的田园感受,也让很多读者流连忘返。
我个人就非常喜欢他的小说,比如看过《受戒》脑子里经常会浮现小和尚和一个小姑娘坐在穿上的画面,也经常会想到两个天真少年在岸边留下的那一对小脚丫。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探讨一下他的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数都写得随意感性又兴致盎然,更接近通常意义上的随笔。
汪曾祺的作品多是随随便便、任心闲话、兴之所至的的闲话。
他自己曾说,散文是一个大类,也说自己实在无法区分散文和随笔,于是将自己作品中稍长的称为散文,短的称为随笔。
——《汪曾祺散文随笔集》自序。
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个人经历、天文地理、民情风俗、饮食男女、街头巷议、人生世相、文坛曲艺等等无不可以入文。
《文集自序》“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
间作小考证,亦可喜。
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
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
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他认为散文是一种见性情,见人品,见功底的文体。
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汪曾祺夏天散文的赏析
汪曾祺夏天散文的赏析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夏天是一个常常出现的主题,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夏天的美好和意蕴。
在他的散文中,夏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汪曾祺夏天散文进行赏析,探究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汪曾祺的夏天散文常常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夏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作品中,夏天往往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微风拂面,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夏日的荷花》中,汪曾祺写道,“夏日的荷花,绽放在湖面上,如同一朵朵盛开的火焰,火红的、嫩绿的、娇黄的、洁白的,各色各样的花瓣,散发着芬芳,散发着光彩。
”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夏日的荷塘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除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汪曾祺的夏天散文还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在《夏日杂忆》中,他写道,“夏天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季节,炎热的阳光下,人们的心情也变得热烈而激动。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更加热情,更加真诚,更加善良。
”通过这样的描写,汪曾祺展现出了夏天所特有的温暖和热情,以及人们在夏天里所表现出的真诚和善良。
这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使他的夏天散文更加丰富和深刻。
此外,汪曾祺的夏天散文还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和思考。
在《夏日杂忆》中,他写道,“夏天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季节,炎炎夏日里,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往事,思索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样的描写,汪曾祺表达了对夏天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思考和感悟,使他的夏天散文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深度。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夏天散文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夏天的美好和意蕴。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他展现出了夏天所特有的温暖和热情,以及人们在夏天里所表现出的真诚和善良。
汪曾祺《我的创作生涯》原文及赏析
汪曾祺《我的创作生涯》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汪曾祺《我的创作生涯》原文及赏析【导语】:我的创作生涯是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吧我的创作生涯我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汪曾祺的散文赏析
汪曾祺的散文赏析 汪曾祺 在短篇小说 创作上颇有成就, 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 享的汪曾祺的散文 赏析,欢迎大家浏览。
汪曾祺的散文赏析【1】 汪曾祺这个名字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他不是一个高产作家,也没 有写过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
他在文坛上最早引起轰动的作品是上个世纪 80 年 代初的《受戒》和《大淖记事》。
有人可能以为他是个年轻作家,错了,他是西 南联大的高材生,是沈从文的高足。
早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汪曾祺先生就在沈从文先生的指导下开始文学 创作。
建国后,他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被划为“右派”,60 年代初写了 几个短篇; 此后又是很长时间的“静默”, 直到 80 年代初才有了一次真正的“井 喷”,陆续发表了不少小说和散文,而且引起了轰动,好评如潮。
说来也怪,什 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汪曾祺先生在文坛上的遭遇似乎也师承沈从文。
沈从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以小说和散文蜚声文坛,建国后,他从文坛上销 声匿迹,改行研究起了古代服饰,也成了一代大家。
80 年代初,他的早期作品 再一次走红文坛,一版再版,有的还被拍成了电影 , 形成了一股“沈从文热”。
对此, 沈从文戏称自己是文坛上的“出土文物”。
这样看,汪曾祺又何尝不是文坛上的一个“出土文物”呢? 我对汪曾祺先生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他的小说、他的散文,一个更重要的原 因是因为他与样板戏的关系。
1962 年,汪调至北京京剧团任编剧,文革期间, 他便开始了样板戏的创作与改编。
家喻户晓、万口传唱的京剧《沙家浜》便是由 他参与改编、定稿的。
文革期间,“横扫”的风暴遍及全国,一个摘帽右派为什 么会得到如此的重用?我曾经困惑过,后来才知道,是“旗手”江青赏识汪,宣 布“汪曾祺先生可以控制使用”, 这才使汪曾祺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
但他 本人是否定样板戏的,同老一代文人一样,对样板戏深恶痛绝。
是汪的才华和经历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我开始阅读和走近汪曾祺先生。
绚烂之极 归于平淡 ——解读《汪曾祺散文》
四、语言特点
“我很重视语言,也许过分重视了。 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作 品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 式、是技巧。探索一个作者气质, 他的思想、情感,必须由语言入手, 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
——《自报家门》
个人感受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我个人的感觉是 清新自然,恬淡亲切,平静如水
读他的散文,有一种亲切与温暖。我 时常在阅读中想到自己儿时,一个人, 静静地,半卧在小河边,嘴角衔着一 根草,草是茅根草,绿绿的,小河里 的水,静静地自在的流着……
绚烂之极 归于平淡
——解读《汪曾祺散文》
连云港市西苑中学 陈祥
主要内容
一、走近汪曾祺 二、作品特色 三、散文内容 四、语言特点 五、语句欣赏 六、后记
一、走近汪曾祺
1. 人物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 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 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 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 《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 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 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 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老远就看到山间错错落落,一丛一 丛的塔松,黑黑的。塔松带来了湿 润,带来了一片雨意。树是雨。
语句欣赏(7)
我小时候常常在将雨或将晴的天气 里,谛听着鸠鸣,心里又快乐又忧 愁,凄凄凉凉的,凄凉得那么甜美
我的童年鸠声啊。 伊利的鸠声似乎比我的故乡的要低
沉一些,苍老一些。
语句欣赏(8)
河水颜色灰白,流势不甚急,不紧不 慢,荡荡洄洄,似若有所依恋。
2.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 《异秉》《羊舍一夕》;
最新汪曾祺谈散文写作汪曾祺散文解析优秀
最新汪曾祺谈散文写作汪曾祺散文解析优秀汪曾祺谈散文写作汪曾祺散文解析篇一从这本书里,提到了小时候,大概是三四年级左右的年纪,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多年父子成兄弟”,那是汪曾祺的作品。
是一篇散文。
之前虽有听说汪曾祺是个著名的作家,但并没有去看过他的一些作品。
而此时突然提到这位作家,使我产生了一些想去看看他都写了什么东西的想法。
于是,在这个初衷下,我阅读了他的一些散文,小说作品。
他是沈从文的弟子。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散文作品,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特别具有一番与别人不同的韵味。
汪曾祺散文给我印象第一深刻的就是他的语言、文字。
他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语言风格是受到了归有光的极大影响。
后来我了解到,归有光的散文最大特点,就是白描,近乎于通篇的白描写作。
汪曾祺受其影响,语言中,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
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
然而,读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雅气。
二者得到了其中一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就像在《花园》中,他说“没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最深沉的”,“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
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整篇文章读下来,却使人忍俊不禁,内心平和,恬淡而又不乏感动,如最后他说“有一年夏天,我已经像个大人了,天气郁闷,心上另外又有一点小事使我睡不着,半夜到园里去。
一进门,我就停住了。
我看见一个火星。
咳嗽一声,招我前去,原来是我的父亲。
他也正因为睡不着觉在园中徘徊。
他让我抽一支烟(我刚会抽烟),我搬了一张藤椅坐下,我们一直没有说话。
那一次,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
”汪曾祺曾说,他所追求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
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他的语言,平淡中出于绚烂,人人看了都能明白,都能看懂。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本好书,犹如在沙漠中发现一泓清泉,让人感到无比的畅快与满足。
最近,我沉浸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世界里,那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以及对生活深深的热爱,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好世界。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没有刻意的煽情,有的只是最朴素、最真实的文字,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
就像他写的《端午的鸭蛋》,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他的笔下变得妙趣横生。
他写道:“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让人对高邮的鸭蛋充满了向往,仿佛那油汪汪、香喷喷的鸭蛋就在眼前,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还有他写的《昆明的雨》,“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昆明那湿漉漉的空气,看到那在雨中生机勃勃的草木。
在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里,我看到了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
他写食物,能让人馋得流口水;他写风景,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写人物,能让人感受到那鲜活的个性和温暖的人情。
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一次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去附近的菜市场逛逛。
菜市场,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总是能让我感受到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一走进菜市场,喧闹的声音就扑面而来。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鸡鸭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生活交响曲。
我先来到了蔬菜摊前,五颜六色的蔬菜整齐地摆放着,红的西红柿、绿的青菜、紫的茄子,每一种都鲜嫩欲滴。
摊主大妈热情地招呼着我:“姑娘,来看看这西红柿,早上刚摘的,新鲜着呢!”我拿起一个西红柿,轻轻一捏,软软的,感觉汁水都要流出来了。
大妈笑着说:“这西红柿,回家炒鸡蛋,味道可好了!”我被她的热情感染,买了几个西红柿。
接着,我又来到了卖鱼的摊位。
书目推荐——《汪曾祺散文》
书目推荐——《汪曾祺散文》对汪曾祺的初印象源于《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对高邮咸蛋的描写让我口中生津,止不住的对高邮咸蛋起了渴望。
同时便也对汪曾祺先生的文章起了兴趣,但初高中时期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去阅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直到高中毕业,上了大学,课余生活丰富了起来,也终于有机会去读汪曾祺的散文了。
我是一个俗人,比起阳春白雪,我更喜欢下里巴人。
但我也是一个矛盾的人,我喜看叙事形散文,但又希望它辞藻清丽,令人口齿生香,而不是平常普通。
喜欢叙事形散文,写景的散文虽然唯美,很有意境,但看多了也就腻了。
在我看来,写景的散文适合读,而叙事的散文才适合浏览、阅读。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很有意思,他用文字将一件件往事、一个个回忆娓娓道来。
在叙事的同时,又不失清丽的辞藻,对环境、景物的描写美极了。
像《天山行色》中的“落日,朝雾,启明星,北斗星。
搭帐篷,饮牲口,宿营。
火光,炊烟,茯茶,奶子。
歌声,谈笑声。
”短短几字,描绘出一副跋涉途中停留休息的画面,尽显文字风流。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我深感认同,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在《昆明的雨》中有一段描写木香的句子:“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每个字每个词单看好像也没什么感觉,但连成句子却很有味道。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引用颇多,如《跑警报》中引用《西游记》孙悟空在高老庄所说:“一来医得眼好,二来又照顾了郎中,这是凑四合六的买卖”,简短但又生动形象,恰到好处,不会给人掉书袋的感觉。
他的文字是质朴,贴近生活的。
写到天池时,他以说笑的口吻写出“谁编出来的,说这是王母娘娘洗脚的地方,真是煞风景!”令我忍俊不禁,仿佛看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与好友的闲谈。
类似的地方有很多,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真的是一件放松身心的事。
汪曾祺先生写文用字都很考究,他写《国子监》这篇文章的时候,翻阅了许多书籍,未果,就去找“老”朋友聊了两个晚上,这个朋友世代在国子监当差,对国子监的比较了解。
汪曾祺散文《翠湖心影》赏析
汪曾祺散文《翠湖心影》赏析汪曾祺散文《翠湖心影》赏需包含以下要点:1、如何做到“形散神聚” 2、如何“借景抒情” 3、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4、如何“以小见大” 要求:1、不要简单回答上述问题,应将上述分点自然有序地合在整篇需包含以下要点:1、如何做到“形散神聚” 2、如何“借景抒情”3、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4、如何“以小见大”要求:1、不要简单回答上述问题,应将上述分点自然有序地合在整篇作业中 2、全文形成清晰完整并且连贯的结构 4、不能是读后感问题:翠湖的好处是建筑物少.我最怕风景区挤满了亭台楼阁.除了翠湖图书馆,有一簇洋房,是法国人开的翠湖饭店.这所饭店似乎是终年空着的.大门虽开着,但我从未见过有人进去,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此外,大路之东,有几间黑瓦朱栏的平房,狭长的,按形制似应该叫做“轩”.也许里面是有一方题作什么轩的横匾的,但是我记不得了.也许根本没有.轩里有一阵曾有人卖过面点,大因为生意不好,停歇了.轩内空荡荡的`,没有桌椅.只在廊下有一个卖“糠虾”的老婆婆.“糖虾”是只有皮壳没有肉的小虾.晒干了,卖给游人喂鱼.花极少的钱,便可从老婆婆手里买半碗,一把一把撒在水里,一尺多长的红鱼就很兴奋的游过来,抢食水面的糠虾,接喋有声.糠虾喂完,人鱼俱散,轩中又是空荡荡的,剩下老婆婆一个人寂然地坐在那里.问题:1.这段文字写了翠湖什么样的好处?游人可得到什么样的快乐?2.既是“轩内空荡荡的”,为何又有“老婆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这段话可分为几层?每层分别说些什么?答案:1.描写了翠湖的静幽雅致,空旷安静;游人可从中自在观赏,自由喜乐,自由玩耍.2.这样描写是为了突出寂静的美,正因为寂静,才有老婆婆,老婆婆的映衬,更能起到对比突出作用!3.这段话可分为2层;第一层写翠湖饭店的建筑物稀少,环境清幽;第二层写翠湖适合游人游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中期散文述评汪曾祺中期散文题材多样、立意鲜明,大家之气宛现。
作者在力求适应形势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创作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寻求突破。
挨批判的作品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乱象。
从拟作制度性思考,实际已经是“不惮其烦地缕写出来”的《国子监》,到无法续写使之更完善因而惋惜、感叹,历时近半个世纪,表明作家的担当已经超出文学。
标签:自豪;觉醒;思索;国子监汪曾祺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小说、散文、戏剧均有典范性作品。
成就最高的是小说,其次为散文;作品数量最多的是散文,其次为小说。
1993年出版的《汪曾祺文集》分别有散文卷和文论卷。
而在他逝世以后出版的《汪曾祺全集》中“文论”归置于散文了。
《全集》计八卷近200万字,其中散文卷计四卷约100万字。
中期散文是指1956年至1958年创作的散文,共七篇。
早期的最后一篇散文写于1948年,后期的第一篇散文写于1978年,也可以说三十年间他只写了七篇散文。
文论性散文,三篇,文字量最大;生活类散文三篇,最具文学性;说古性质的散文一篇,属于制度性思考,为研究者忽略了。
本期散文题材多样,表明作者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凸显了个性。
一汪曾祺1950年夏天回到北京,被分配在市文联工作。
文联办了《北京文艺》和《说说唱唱》。
他先后在这两份刊物编辑部做编辑。
1954年秋天,又调到民间文艺研究会编辑《民间文学》。
汪曾祺身为编辑,心系创作。
本时期的文学创作要求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必须服务于政治。
汪曾祺自以为不太熟悉宏观的现实生活,难以做到为政治服务,因而就不自觉地搁笔了。
有人建议他另辟蹊径,根据历史小说的情节进行戏剧创作。
为此,就有必要研究戏剧。
《且说过于执》是观《十五贯》后感,也算是研究戏剧之作。
《鲁迅对于民间文学的一些基本看法》(以下简称《看法》)和《仇恨·轻蔑·自豪——读“义和团的传说故事”札记》(以下简称《自豪》)均接近于“职务”创作。
浙江省昆剧团整理演出的《十五贯》有全国性的影响。
打倒“四人帮”以后本剧被拍成的电影更是风靡全国,为大平反起了造势的作用。
过于执是其中的一个新创为主的人物。
在朱素成的原著中有过于执这个人物。
他身为县官枉断两命案而只受轻罚,但最终也显示了轻微的自责。
过于执是一个比较中性,不太重要的人物。
在新剧中他不啻是重要人物,而是一个艺术典型了。
况钟顶住压力,多方调查,要查出个水落石出,而过于执则竭力阻挠调查,力图维持原来的错判。
本剧创新过于执这个人物,说明在封建社会要平反冤假错案之难,难于上青天。
汪曾祺是一个“会看”“门道”的观众。
过于执,正如他的名字,过于固执,是一个典型人物:并不十分可恨,但所出之错置无辜者于死地,实际也是犯罪。
他不是知错即改,而是死不认错,企图将错就错。
这样的人七分可恨,十分可恶。
塑造出这一个人物形象是一种创造。
《且说过于执》最后说:“向创造性致敬!”创造性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是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此为《十五贯》的主题。
汪曾祺对于过于执一招一式的点评,让我想起他执笔改编的《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形象和唱词。
鲁迅先生没有写过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论文,但是他在多篇文章中“必要地或者附带地提到民间文学”。
《看法》概述了鲁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基本看法。
“鲁迅直率地把文艺分为消费者的文艺和生产者的文艺,并且指出了民间文艺是消费者的文艺。
”这是鲁迅民间文学思想的精髓。
“‘民间文学’的‘民’,‘人民’,大家对它的理解颇有分歧。
”但“‘生产’,这说明‘人民’一词最本质的含义——产生的背景和最基本的主题,是:劳动。
”鲁迅“承认民间文学在艺术上的优越性——刚健、清新。
”鲁迅深情地记述农村民间文艺生活的文章有多篇,如《无常》、《朝花夕拾·后记》等。
鲁迅先生“曾经生活在丰富的民间文学的感性世界之中,对民间文学有广泛的知识和兴趣。
”少年汪曾祺也生活在民间文学的感性世界之中。
约6 000字的《看法》即发表于他此时担任编辑的《民间文学》。
汪曾祺与鲁迅一样与民间文学有着亲密的接触。
《看法》说:“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也仍然是当务之急。
”这是汪曾祺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也是本刊对读者和研究者的期盼。
《看法》开头部分说:“鲁迅先生时,在文艺上正面的,首当其冲的敌人,是以胡适为首的资产阶级学派。
”接下来的一大段便是批胡适。
事过境迁,今天对鲁迅的研究深入、全面多了,对胡适的评价也逐步走向公允。
《看法》虽然符合当时的特定需要但显然有偏颇。
《看法》的结尾部分说:“因为时间力量所限,一时不能深论,只能这样笼统地提一提。
”“今天描述其对民间文学的一点基本看法,供大家参考,如上。
”这或许是作者草率成篇的痕迹吧。
《自豪》是一篇读后感。
其中论及的《渔童》是幻想故事。
“鱼盆鱼盆摇摇,清水清水飘飘!”“清水清水流流,金鱼金鱼游游!”这样的四节短歌,“轻快、鲜明、富于音乐性,不仅它本身异常优美,而且使整个故事都具有均衡的节奏,增加了色彩和动态。
”老渔翁为“鱼盆”归属与牧师斗嘴而突然昏倒,鱼盆不慎摔破,蹦出个鱼童。
鱼童把鱼竿一抖,“鱼竿正钓住牧师的嘴上膛。
”这种侮辱敌人的办法,让作者想起高尔基笔下的哥萨克人所编的故事:猎狗吃掉了省长,连肩章也吃掉了。
他们再也想不出比这更可以侮辱自己省长的办法了。
“最奇特、最锐利、最有力量的幻想,正是产生于最强烈、最深刻、最残酷的现实之中。
”可贵的幻想精神!《自豪》说:现实性传说的“可靠程度是超过许多官方和私家的记载的。
”其中《张头和李头》清楚地道出了人民与统治者及洋人之间的三角关系。
张头、李头终于明白了,官家和洋人“都是给老百姓造罪的”。
“我们可看清了!不听你们官家的,也不听你们洋毛子的,我们该听我们自己的啦!”可贵的觉醒意识!汪曾祺认为“‘扫清灭洋’比较符合义和团运动的本来面目”。
《自豪》是汪曾祺1958年被补划为右派的“反党”作品之一。
在单位领导发动的批判会上,一位同事义正词严地责问汪曾祺:“瞧瞧,你这篇反党文章的题目!你对谁仇恨!轻蔑谁!自豪什么?”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编者和作者仇恨的是官家,轻蔑的是洋人,为人民的觉醒意识和幻想精神自豪。
二要修下水道了,大汽车上卸下鸡蛋大杏核大的石子和温柔、干净的沙,把一个空场子堆得完全变了样。
最后又来了一个大到简直可以当房子住的水泥筒子。
空场子本来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时间一长,孩子们知道了,是可以爬到这些建筑材料堆子上面去玩的。
站在高处,许多东西看起来都是另外的样子了。
“他们看见了许多肩膀和头顶,看见头顶上那些旋。
他们看见马拉着车子的时候脖子上的鬃毛怎样一耸一耸地动。
”忽然,有一个在圆筒子里面跑跳的孩子欢呼起来:“我已经顶到筒子顶了,我没有踮脚!”下水道终于修成了,地面恢复了宽广、平坦。
陪伴孩子玩耍的作者在《下水道和孩子》中写道:“多给孩子们写一点神奇的,惊险的故事吧。
”——这一句话放在括号里,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居于中间部分。
显然,这是主题。
孩子们需要符合他们身心健康的文艺作品。
《冬天的树》包括三个短篇:《冬天的树》、《标语》、《公共汽车》。
极短篇《冬天的树》(以下简称《冬》)不足200字,可以当作散文诗来读。
一共十个自然段,除了最后一个,都以“冬天的树”作为句首即段首,使得本文具有排比句意味。
“冬天的树,轻轻地,轻轻地呼吸着,树梢隐隐地起伏。
冬天的树在静静地思索。
”本文发表于1957年上半年,与其说是树在思索,不如说作者在思索。
《冬》与写作、发表为同时的《早春》可以对读。
《早春》为组诗,计五首,其中第三首也叫《早春》(以下简称《春》),全诗为:新绿是朦胧的,飘浮在树杪,完全不像是叶子——远树的绿色的呼吸。
本诗的主体是原本即有的括号中的话。
汪曾祺多篇作品中都对有些句子加了括号,这是提醒读者要特别注意的关键句。
一《冬》一《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注现实、观察自然、勤于思考、热爱生活、热爱春天、融入春天、享受生活的作家。
《春》是当年作者被补划为右派挨批判的又一篇“反党”作品。
批判《春》的同事,因为义愤填膺而满脸通红,对全场大声疾呼:“同志们看看,连呼吸都是绿色的了,汪曾祺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污蔑到什么程度了?”“把墨水瓶盖起来,椅子推到桌子底下,摸一摸钥匙,走。
立刻,这个城市变了样子。
人走到街上来,变成了队伍。
”游行过去了,标语留下来了。
“标语贴在日常生活里。
”几百字的《标语》浓缩了人民大众的日常政治生活。
《公共汽车》有两个部分组成:“我”的孩子在公共汽车上的所说所想及家长即作者的应对;“我”眼中的各色各样的售票员和司机。
“我的孩子跟我说了不只一次了:‘我长大了开公共汽车。
’”于是,我带着孩子往前挤:“劳驾,劳驾,我们这孩子,唉!要看开汽车,唉。
”下文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样的售票员和司机——客观上起到这个作用。
“一个长着浅浅的络腮胡子和一对乌黑的大眼睛的角色。
他在最挤的一趟车快要到达终点站的时候还是声若洪钟。
”“大声地说了那么多话而能一点不声嘶力竭,气急败坏,这不只是个嗓子的问题。
”这是精神风貌、工作态度的问题。
“每一次他都是把最后一句话说完,车也就到了站,他就在最后一个字的尾音里拉开了车门。
”一个四十多岁的司机,“在路上遇到什么人乱跑或者前面的自行车把不住方向,情况颇为紧急时,从不大惊小怪,不使得一车的人都急忙地伸出头来往外看,也不大声呵斥骑车行路的人。
”人是各色各样的。
售票员和司机也是各色各样的。
“我看过一个面色苍白的,萎弱的售票员,他几乎早上一出车时就打不起精神来。
他含含糊糊地,口齿不清地报着站名,吃力地点着钱,划着票;眼睛看也不看,带着淡淡的怨气呻吟着:‘不下车的往后面走走,下面等车的人很多。
’”但是,作者以正面描写为主,也指出了不应该有的工作态度。
平凡劳动者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
今天,公交公司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本文是好教材。
一般读者会领悟出来:原来散文可以这么写。
生活中的美太多太多。
写作散文的题材随处可见。
《星期天》包括《海绵球拍》和《竹壳热水壶》。
在郊区候车的回廊里坐着一个小伙子,手里握着一个全新的海绵球拍。
“他握着球拍的手指轻微地但是强烈地在拨动,甚至他的肢体也在隐约地展缩着。
很显然,他完全沉浸在乒乓球的音乐和诗意里了。
”作者通过《海绵球拍》展示了憧憬美好生活的年轻人。
世界是年轻人的!中国的未来是年轻人的!祝福年轻人。
“这是一个可以入画的鞋匠。
”“他是欢快的,他没有排解不去的忧愁。
他没有在,他的摊子在……箱子上面压着一张字条:‘鞋匠回家吃饭去了,取鞋的同志请自己捡出拿走。
’”作者每次经过这里,总要看看他。
“他正在忙碌着,带着他那有条有理,从容不迫的神态……从箱子旁边拿起一个竹壳热水壶,非常欣慰地,满足地,把水沏在一把瓷壶里。
”《竹壳热水壶》最后一句是:“感谢我们这个充满温情的社会!”本篇和上一篇一样,展现了作者亲眼所见的普通人的欢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