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题画古诗赏析大全

合集下载

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

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

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导语】:〔清〕金农其一先民之言曰:同能不如独诣。

历代题画诗赏析·何庭晚风堪顾影,石泉澄澈见秋毫·明·程敏政

历代题画诗赏析·何庭晚风堪顾影,石泉澄澈见秋毫·明·程敏政

历代题画诗赏析·何庭晚风堪顾影,石泉澄澈见秋毫·明·程敏政
《山水锦鸡图》明·程敏政
平原空笑弋人劳,山水青葱护锦毛。

何庭晚风堪顾影,石泉澄澈见秋毫。

诗解:可笑的是,野蛮的打鸡人徒劳而返,葱郁茂盛的山木遮住了锦鸡的影子,何处方能看到在晚风中自己的身影呢?在石泉清澈的水中就会清楚地看到自己。

赏析:这首题画诗,语意天然,景物相融,诗人的这首画题诗,首先将一个意境用山、水、物、景连接起来,在诗人看似毫不经意中,使画面余韵袅袅,缓缓展开。

全诗以理趣景,寓理于情,充分发挥了诗人的再创作的潜力,使全诗具有景物相溶,万象物语,悠然之中栩栩如生的感觉。

诗人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将自然界的一些种类姿态跃入眼底,让诗画完美结合。

显示出了诗人涵藏丰富与无穷无尽的深厚才智与聪慧。

此诗没有特别用意,是一种因画得诗,巧妙融合的效果。

古代题画诗鉴赏

古代题画诗鉴赏

古代题画诗鉴赏闲云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里所说的题画诗,是指为绘画所写之诗和在画上所题之诗。

题画诗是我国特有的诗情与画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杜甫为绘画所作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大。

《画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悬挂在廊柱上。

画面的主体是一只将要搏击长空、攻击猎物的苍鹰,它的足被一根丝绳拴在圆轴上。

这首诗运用想象,描写画中的苍鹰,显示出诗人奋发有为的热情和疾恶如仇的性格。

首联点明题目,描写画面给诗人的整体印象,赞扬绘画技艺的卓越非凡。

素练,画鹰所用的白绢;风霜,形容所画之鹰凶猛,如挟风带霜搏击而起,透露出一种肃杀之气。

殊,殊异,用以形容素练上的苍鹰画得非常出色。

“苍鹰画作殊”一句是对上句的说明,同时引起下面四句,表现“殊”之所在。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苍鹰的神态。

三四两句以真鹰比拟所画之苍鹰:那画面上的苍鹰竦起身子,似乎在想着要去攫取狡猾的兔子,它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敏锐而且灵动。

(s ǒng)身,就是竦身;侧目,指苍鹰的眼睛。

《汉书·李广传》有“侧目而视,号曰苍鹰”的句子。

愁胡,指猢狲的眼睛,孙楚《鹰赋》有“深目蛾眉,状如愁胡”之句。

一说胡人碧眼,故以为喻。

这两句描写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和神态,把所画的苍鹰写得活灵活现。

颈联又从画鹰想到真鹰。

绦(tāo),丝绳;镟,系住苍鹰所用的金属圆轴;轩楹,指悬挂画鹰的廊柱。

这两句是说:只要把拴住苍鹰的丝绳、圆轴解开,这悬挂在轩楹上光彩照人的苍鹰就可以展翅飞翔,外出打猎。

势可呼,是说可以呼唤去打猎。

这是极言画之逼真。

这四句诗中的“思”与“似”、“摘”与“呼”这两对词语把所画的苍鹰的神态刻画得十分传神。

最后两句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作者的情思。

大意是说:什么时候让这苍鹰展翅飞翔,搏击长空,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题画原文_翻译及赏析

题画原文_翻译及赏析

题画原文_翻译及赏析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清代·江世铨《题画》题画清代江世铨碧山丹房早起翠蓬一壶天地小,又是邯郸道。

寻真客到来,梦短人惊觉,冷冷玉望松月晓。

张子坚运判席上三首功名壮年今皓首,拣得溪山秀。

清霜紫蟹肥,细雨黄花瘦,床头一壶新糯酒。

去来去来归去来,菊老青松在。

生前酒一杯,死后名千载,淮阴侯不如彭泽宰。

云岩隐居安乐窝,尽把陶诗和。

村醪蜜样甜,山栗拳来大,梅窗一炉松叶火。

——元代·张可久《【双调】清江引_碧山丹房早》【双调】清江引_碧山丹房早元代张可久展开阅读全文∨ 碧山丹房早起翠蓬一壶天地小,又是邯郸道。

寻真客到来,梦短人惊觉,冷冷玉望松月晓。

张子坚运判席上三首功名壮年今皓首,拣得溪山秀。

清霜紫蟹肥,细雨黄花瘦,床头一壶新糯酒。

去来去来归去来,菊老青松在。

生前酒一杯,死后名千载,淮阴侯不如彭泽宰。

云岩隐居安乐窝,尽把陶诗和。

村醪蜜样甜,山栗拳来大,梅窗一炉松叶火。

▲叹世名利相签,祸福相兼,使得人白发苍髯。

残花雨过,落絮泥沾,似梦中身、石中火、水中盐。

【么】跳下竿尖,摆脱钩钳,乐天真休问人嫌。

顾前盼后,识耻知廉。

是汉张良,越范蠡,晋陶潜。

【乔木查】尽秋霜鬓染,老去红尘厌。

名利为心无半点,庄周蝶梦甜,疏散威严。

【搅筝琶】君休欠,何故苦厌厌。

月满还亏,杯盈自灩,荣贵路景稠粘。

沾惹情忺,把穿。

绝业贯休再添,徒尔趋炎。

【拨不断】弃雕檐,隐闾阎。

灰心打灭烧身焰,袖手擘开锁顶钳,柔舌砍钝吹毛剑。

旧由绝念。

【离亭宴带歇指煞】无钱妆富刚为僭,有财合散休从俭。

狂夫不厌,为口腹遥天外置网罗,贪贿赂满肚里生荆棘,争人我平地上撅坑堑。

六印多你尚贪,一瓢足咱无欠。

君子退谦,把两字利名勾,向百岁光阴里,将一味清闲占。

供庖厨野齑香,忘宠辱村醪酽。

无客至柴荆昼掩,卧松菊北窗凉,躲风波世途险。

——元代·曾瑞《【双调】行香子_叹世名利相》【双调】行香子_叹世名利相元代曾瑞展开阅读全文∨ 叹世名利相签,祸福相兼,使得人白发苍髯。

题画诗精析高考诗歌鉴赏

题画诗精析高考诗歌鉴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 (chuí):竹鞭。觳觫(húsù):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语出 《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 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 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 ①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 同,无一肖似逼真;
• ②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
• ③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 层层铺垫。
• 2006年全国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 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 ③棰(chuí):竹鞭。觳觫(húsù):恐惧害怕得发 抖状。语出《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 牛。
• 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 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 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 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 2006年全国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 (chuí):竹鞭。觳觫(húsù):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语出 《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古代题画诗

古代题画诗

古代题画诗一、原文:《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衍生注释:“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

这里是借用典故。

“淡墨痕”指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清气”既指梅花的清香之气,也暗喻诗人自身的高洁品格。

“满乾坤”就是充满天地之间。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看似是在描写梅花,实则以梅自喻。

情感上,表达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表现手法上,诗人借物抒情。

首先勾勒出梅花的淡雅形态,长在洗砚池边的梅花带着淡淡的墨色痕迹开花了,这独特的意象构造很新颖。

而后句直抒胸臆,不想要他人夸赞颜色娇艳,只求那高雅的清香之气能够弥漫在天地之间。

诗人通过赞美梅花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冕。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学成才。

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

王冕善画梅,所以写起梅花诗来也是得心应手,借梅花表意抒怀。

五、运用片段:1. 在书画展览会上,有很多画家展出了自己的花鸟画作品。

有一幅不是色彩艳丽的画,它只是用淡墨勾勒出梅花的枝干花朵。

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就可以说:“这让我想起王冕的《墨梅》中的‘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画家也是像王冕一样,追求一种高雅的格调,不在乎那表面的艳丽之色呢。

”2.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让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品格高洁的诗句。

你就可以站起来说:“我觉得王冕的《墨梅》很合适呢,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该只是追求别人的夸奖,而应该像墨梅一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大家要是都有这种心态,那社会风气得多好。

”3. 一群文人墨客在园林中赏梅,可这梅花开得并不繁密,而且颜色淡淡的。

这时候就有人说这梅看起来不够惊艳。

你就可以说:“你们可别这么看这梅。

题画徐有贞的诗意及注释

题画徐有贞的诗意及注释

题画徐有贞的诗意及注释
原文:
《题画》
明·徐有贞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一、衍生注释:
“碧水丹山映杖藜”:碧绿的水,红色的山,映照着拄着藜杖的人。

杖藜,指藜杖。

“夕阳犹在小桥西”:夕阳依旧在小桥的西边。

“微吟不道惊溪鸟”:轻声吟唱没料到惊起了溪边的鸟儿。

微吟,小声吟唱。

“飞入乱云深处啼”:鸟儿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叫。

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前两句以碧水丹山和夕阳小桥勾勒出美丽的景色,色彩鲜明。

后两句通过诗人的微吟惊鸟,展现出大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全诗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恬淡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喜爱。

三、作者介绍:
徐有贞,明代中期官员、书法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生涯中有起有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四、运用片段:
我和好友一同漫步在山林间,那场景就如同徐有贞诗中的“碧水丹山映杖藜”一般,美极了!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正沉醉其中时,好友不小心弄出了声响,惊得鸟儿“飞入乱云深处啼”,哎呀,这可真是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呀!。

史上著名题画诗

史上著名题画诗

史上著名题画诗《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二、衍生注释:1. “洗砚池”: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这里是说这棵梅树长在自己家洗砚池边,沾染了墨香。

2. “淡墨痕”:形容梅花的颜色像是用淡淡的墨色点染而成。

3. “清气”:既指梅花的清香之气,也象征着作者的人格高洁,两袖清风的品质。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面是在描写梅花,实际上是借梅花来表达诗人自己的品质。

情感上,表达出诗人不慕名利、孤芳自赏的高雅情趣。

表现手法上,托物言志用得十分巧妙。

诗人将墨梅与自己的人格相联系,把自己的高洁品质注入到墨梅形象之中。

他笔下的墨梅是淡墨之色,不在乎好看的外表被人夸赞,强调的是梅花散发出来的“清气”,满满当当地充斥着天地之间。

这种写法既形象生动,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怀,不直接夸自己,借梅花把心声吐露得特别酷。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冕。

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

一生品行高洁,性格孤傲。

他在诗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画的梅花很有名,这首题画诗也是为自己的墨梅画而题,将自己的性情融入画作与诗文中。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学校举办绘画比赛,小林画了一幅红梅图。

有同学问他为什么画红梅呢,小林说:“你知道王冕有一首《墨梅》诗不?‘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我喜欢那种借梅言志的感觉,我画红梅也不是为了它颜色夺目,而是想表达红梅那种在寒冬中坚守自我的高洁品质,就像王冕不以色取悦他人,而是重内涵气息一样。

”例子二:老张收藏了一幅水墨画,画上是一棵古松,树干苍劲。

他给朋友们介绍这幅画的时候说:“咱看画啊,不能光看表面,就像王冕题画诗《墨梅》里说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这画的价值也不全在这枝干画得多像,而是整幅画流露出的那种古拙又大气的韵味,透着作者作画时的心境和追求,这才是可贵之处。

题画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

题画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

题画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题画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题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

亭下响流澌,衣波双鹭鹚。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

添个浣衣人。

红潮较浅深。

注释: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

亭下响流澌(sī),衣波双鹭(lù)鹚(cí)。

澌:解冻时流动的水。

澌,通嘶。

流澌:流水声。

鹭鹚:水鸟。

田田初出水,菡(hàn)萏(dàn)念娇蕊。

添个浣衣人。

红潮较浅深。

菡萏:荷花。

赏析:这首题画词写得生动逼真。

上片写画中美景。

青青柳丝,赤泥小亭,亭下流水,鹭鹚对浴。

下片写荷花与人交相辉映。

把物与人融为一体,为全画增添无限情韵。

全词意境幽美,工丽新巧。

题画原文翻译及赏析2题画兰朝代:清代作者:郑燮原文: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翻译:译文: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注释:顶:顶头突:高出周围稠:浓郁非:不是浮云:天上的云闹:喧哗赏析: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

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题画原文翻译及赏析3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译文挥毫纵横,水墨淋漓,那纸上俨然是几朵绽开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呵,但愿天风把你吹到千家万户,门前屋后都能见到你报春的身影,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你的清香,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赏析李方膺所画梅花“以难见工”,“为天下先”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而苍劲有致。

著名的题画诗鉴赏

著名的题画诗鉴赏

著名的题画诗鉴赏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王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此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诗人以细腻传神的笔触,再现了画鹰图:白绢画布腾起一片风霜肃杀之气,令人不寒而栗,是因为画家笔下的苍鹰栩栩如生。

它一竦劲身要攫获狡兔,双目侧视威猛下驯。

丝绦环轴逼真可摘,画悬廊间,如真鹰呼之欲出。

这样的雄鹰,应当早日放飞搏击凡鸟,血战除庸。

全诗不仅章法谨严,而且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题画诗的杰作。

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此诗是作者看了六幅描写六朝史事的彩绘后有感而写的吊古伤今之作,诗中指出这组画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画出它的凄凉衰败。

全诗语调激昂,寓意深刻。

怀素《题张僧繇醉僧图》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这首诗名为题古人画图,实际上是诗人自己醉酒狂书的浪漫性格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诗人在末句已经明白说出:完全可以把自己画入《醉僧图》中去,或者说《醉僧图》所画的便是自己的形象。

诗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此词将画中意境以言辞写出,以画境言心境。

语淡情疏,清丽简约,诗情与画境浑然一体,趣致盎然。

(元末明初)倪瓒《题画》赏析意境解读

(元末明初)倪瓒《题画》赏析意境解读

(元末明初)倪瓒《题画》赏析意境解读《题画》倪瓒萧萧风雨麦秋寒①,把笔临摹强自宽。

赖有俞君相慰藉,松肪笋脯劝加餐②。

【注释】①麦秋:农历四月麦收季节。

汉蔡邕《月令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②松肪:即松脂,松树分泌的胶汁。

笋脯:笋干。

【评说】本诗选自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二二。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一录此图此诗为黄鹤山樵王蒙作,实非。

卞氏录黄鹤山人《乔松绝壑图并题》,题下注:“一本作至正十三年二月晦日作,倪瓒写,题诗与此同。

”卞氏已疑之,因附记。

细味王蒙识语云:“甲寅四月廿三日风雨中,达侯茂异相访於晚节轩中,因为写《乔松绝壑图》,并赋题,黄鹤山樵王蒙。

”王蒙题倪瓒诗于自己的《乔松绝壑图》上,后人遂误以此诗为王蒙作。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引《池北偶谈》云:“往见倪云林小画,自题诗云(略)。

”又引《居易录》云:“先从兄太液(士鹄)藏倪云林画小幅,极潇洒,上有自题诗云(略)。

予少时极爱之。

康熙甲辰,在扬州题程孟阳画和之矣。

适观卞中丞(永誉)《书画考》,有王叔明自题《乔松绝壑图》绝句,一字不异,第三句缺处是'俞’字,题下又注云:'一本作至正十三年二月晦日,倪瓒写’题诗与此同。

味此诗风致,断是云林作,然叔明何以剿袭不易一字,殊不可解也。

”王士禛曾亲见倪瓒此图,其判断是可信的。

题画诗而不干画面,不涉画理,却从自己作画时的环境氛围、心理状态落笔,极写友朋情谊,便是倪瓒这首题诗的艺术特征。

四月乍暖还寒时节,风雨萧萧,添人愁思。

首句着意烘托气氛,为次句的诗意蓄势。

次句写画家勉强宽慰自己,把笔摹写,排遣心头的郁闷。

诗到第三句,转出别意,推己及人,描写俞君善解人意,劝我努力加饭餐,给我以莫大的安慰。

一、二句写自我宽慰,三、四句写友人慰藉;前一层诗意为第二层诗意服务,突现朋友的深情厚谊。

题画诗有借题发挥一法,倪瓒运用此法写成本诗,比较典型地体现出这种写法的艺术特色。

王士禛精谙诗学,他对本诗能说出“予少时极爱之”的话,作出“极潇洒”的品评,足见这首题画诗确是一篇佳作。

《题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题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题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题画清·郑板桥原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是幽香的兰花,窗外(山上)有修长的竹子。

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景,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

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

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评析:元结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面对这样一片幽眇芳洁之景,元结并不像高人逸士那样纵情山水,潇洒出尘,耿介拔俗,自有孤芳独赏的感慨,别具贞静幽闲的情致,而是成为山水林泉的知音,寓意于山水。

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伸屈,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也是为人。

写山水游记,而言情寓道,甚至借题发挥,抒发牢骚,这正是唐人作品独具的特色。

作者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题画》原文注释及赏析

《题画》原文注释及赏析

《题画》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题画》
[宋]李唐
云里烟压雨里滩①,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人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②!
【注释】
①烟村:指云雾烟霞缘绕的山村。

②燕脂:即胭脂。

【赏析】
李唐为北宋与南宋之际的画家,晚年画江南山水,笔力益壮,画水有盘涡动荡之势。

本诗除首句再现画面景色,余皆为议论。

三四句正话反说,实际上是与流行的俗艳风立异,对崇尚称丽的花鸟画表示鄙弃。

其实,扩而大之,这也是在标举一种超脱流俗、不以富贵荣华为尚的审美与人生境界。

题画古诗袁枚解析

题画古诗袁枚解析

题画古诗袁枚解析
哎呀,说起袁枚的题画古诗,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你想想看,一幅画摆在眼前,袁枚用他的妙笔赋予它新的生命和灵魂,这得多神奇啊!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心里瞬间涌起无数的
感触,袁枚面对画作也是如此。

比如说他的那首“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
鸥眠。

” 这短短几句,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画面展现
在咱们眼前啦?晚晴的村落,鲜嫩的桃花映在水中,那本该放牛的牧
童不见踪影,只有一只鸥鸟在牛背上安然入眠。

这画面,难道不让你
感到心旷神怡吗?
再看他的另一首,“万竹扫天青欲雨,一峰受月白成霜。

”这描绘的
场景,多像我们在夏日里即将遭遇一场暴雨,满天的竹子随风舞动,
仿佛要扫尽天空;而那在月光照耀下的山峰,不就像被霜覆盖了一样
寒冷又洁白吗?
袁枚的题画古诗啊,就像是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窗户,让我们看到
了画中隐藏的故事和情感。

他不是简单地描述画面,而是把自己的感受、想象都融入其中,这不就跟咱们在看电影时,会不自觉地代入自
己的情感一样吗?
在我看来,袁枚的题画古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丰富的意境,让
画不仅仅是画,更是能触动人心的诗篇。

这就是他的独特魅力所在呀!。

清郑燮《题画》翻译及赏析

清郑燮《题画》翻译及赏析

清郑燮《题画》翻译及赏析原文:《题画》清·郑燮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翻译: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

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

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

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

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

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

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

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赏析:题画着眼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依次说明四个问题:一、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先是观察,得“眼中之竹”,次是凝思,生“胸中之竹”,最后是落笔,成“手中之竹”。

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眼、心、手的作用,竹子发生了多次“变相”:由现实之象,到心中之象,再到画幅之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精于生活的道理。

三、“意在笔先”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

在这里,“意在笔先”是必须先有“胸中之竹”然后才能有“手中之竹”的意思,故而作者称之为“定则”。

四、“趣在法外”是艺术创作的特有规律。

这里的“趣”,指的是渗透、展现在画面中的审美情趣。

“趣在法外”的大致意思是说,艺术创造虽有一定的理,但没有一定的法,审美情趣的有无、大小、浓淡、雅俗,不是由法框定的,全凭作者心灵的妙运,即在深切领悟创作规律后的巧妙运化,故而作者称之为“化机”;而“化机”的大小,则取决于作者的智能和才养,即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郑板桥的这则题画中,包蕴着丰富而深刻的创作原理,所以倍受后人赏识。

题画翻译赏析_作者李唐

题画翻译赏析_作者李唐

题画翻译赏析_作者李唐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唐。

其诗词全文如下:
云里*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译文]
在云雨之中看村子里面的美景,想将它画出来却很难。

早知道不能够达到时人的审美标准,就应该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丹。

[鉴赏]
本诗的作者李唐在绘画艺术方面很有造诣,善画山水人物,特别是他的山水画,善于构图和创造意境。

但是,当时社会时尚,画坛流行的是艳丽的花鸟画,无人赏识作者的水墨山水画。

作者在画上自题的这首诗,讥讽“时人”喜好艳丽**,慕求富贵的风气,抒发了自己不遇知音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题画古诗赏析大全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

”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
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

“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

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

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

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

“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