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大全(汇总)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强烈推荐)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第五章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曲线运动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x=0,vx=v0,x= v0t 。

(2)竖直方向:ay=g ,vy=gt ,y= gt2/2。

(3)合运动:a=g ,22yx t v v v +=,22y x s +=。

vt 与v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t 2=,与v0无关。

水平射程s= v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2/r=mr ω2列式求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7.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案(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7.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案(4)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工业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工业化。

讲述法、启发法、辩证思维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展示北京雾霾和伦敦雾都的图片,解释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工业化国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__生产力__的发展,促进了__人口__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__工人阶级队伍__不断壮大。

__劳动力结构__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__工业和商业__。

同时,越来越多的__妇女__走出家庭,成为__工业劳动者__,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__社会地位_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__工业化发展__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__大众教育__,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__国家教育体系__。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__文化水平__,促进了__社会发展__。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__城市__。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__规划__。

城市的环境__很差__。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__改善__。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__生活方式__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__问题__。

首先是__社会矛盾激化__。

由于__贫富差距__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__破坏机器__表达自己的愤怒。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__强烈__。

__环境污染__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必修二物理教案

必修二物理教案

必修二物理教案【篇一:高二物理必修二全套教案合集】物理(必修)2第一章功和功率第一节机械功一、教学内容分析1. 内容与地位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功的概念‖。

该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出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知道正功、负功的含义;应用功的一般公式,会计算恒力、合力的功。

2.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

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教学重点、难点⑴重点:功的一般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判定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总功的计算。

⑵难点:弄清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是不同的;认识负功的物理意义;总功的计算。

二、案例设计(一)导入新课让全班学生动手操作:将各自的课桌右移约2cm.教师关注学生操作的方式,并把移动课桌这一具体问题转换为物理模型来讨论,用示意图分类展示在黑板上。

预测操作的方式:大部分学生会上提,小部分学生会平推、斜推、斜拉,如右图所示。

问题1 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图(a)、图(b)恒力f是否做功,为什么?预测1 都有做功。

预测2 图(a)恒力f有做功,图(b)恒力f没有做功。

让学生回答,基本上能从初中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即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入手。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8.1功与功率 ................................................................................................................... - 1 - 8.2重力势能 ................................................................................................................. - 11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 20 - 8.4机械能守恒定律...................................................................................................... - 29 - 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40 -8.1功与功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则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移动距离的乘积。

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

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教师引导】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计算公式和做功条件(1)表达式W=FS。

(2)做功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两者缺一不可。

讲授新课:(1)功【教师引导】当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如图,可以把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与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1F,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2F。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

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由作者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加强感官印象,加深对平抛运动特点的知道。

3.能够设计实验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能够对平抛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4.能够通过对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运算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教学重点A.如何设计实验。

B.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C.通过实验处理结果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知道三、通过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师:刚才的演示实验中,我们进行的都是定性的视察,如果要定量地对平抛运动进行研究,我们第一必须设法描画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师:为了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我这里提供几种方法供同学们自己挑选方法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如图,颠倒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曲折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可以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降落而减小。

这是由于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

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固的细水柱。

方法2: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照约15帧照片。

可以用它拍照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

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方法3:斜面、小槽、小球等实验仪器(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实验图以下:1、将平抛运动实验器置于桌面,装好平抛轨道,使轨道的抛射端处于水平位置。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曲线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曲线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

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1)有水平初速度,(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

(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小结一、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2、条件: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1:7.2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1:7.2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7.2 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是对上两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是下一节内容学习的基础;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但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了解牛顿时代的科学智慧更为重要.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探究和展示为辅的教学方式。

讲授过程中以物理学史为主线,让学生以科学家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力争抓住这节课的有利时机,渗透“没有绝对特殊的物体”这一引起物理学几次革命性突破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万有引力是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的适用范围。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万有引力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理解科学发现、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感悟自然界的统一、和谐美;感悟科学家追求和宣传科学真理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2、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都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2a k T行星绕太阳做的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平常生活中见到的匀速圆周运动是否一样也需要向心力?什么力提供了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种力有什么特点?一、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许多科学家都对运动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猜想。

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以任何方式改变速度(包括方向)都需要力。

因此,使行星沿圆或椭圆运动,需要指向圆心或椭圆焦点的力,这个力应该是太阳对它的引力,所以,牛顿利用他的运动定律把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与太阳对它的引力联系起来了。

高中物理必修2学习教案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必修2学习教案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第五章曲线运动5.1 曲线运动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建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第一节曲线运动(一)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观察图中所描述的现象,你能不能说清楚,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的微粒。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静电场详细内容: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 章节二:电流与磁场详细内容: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静电场和电流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电势、电磁感应等概念的理解;物理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磁场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模型、电场线演示器、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导线、电阻、电容等)、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静电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静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电流与磁场: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典型例题、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布局: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电流、电阻的计算。

(2)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分析题: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静电场、电流与磁场的最新研究动态。

(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4.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特点、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和分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示意图。

2. 实验材料: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3. 教学素材:练习题、实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电路或者电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兴趣。

然后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电流和电路。

二、讲授(20分钟)
1. 介绍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介绍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一:测量电流和电压。

2. 实验二:组建串联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3. 实验三:组建并联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四、讲解与讨论(10分钟)
1. 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解答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1. 在实验环节中,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并能够准确测量电流和电压。

2. 要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秀教案: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秀教案: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

5.宇宙航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对应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

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19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造卫星已有所了解,那么地面上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新课教学]一、人造地球卫星1.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度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

因为在同一座高山上抛出,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所以落地点也较远。

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地面上空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重力的作用,那么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1)人造地球卫星从地面抛出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旋转,就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六章2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六章2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由物体与圆周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向心力由引力或弹力提供。
3.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线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即F = mv²/r,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线速度,r表示半径。
4.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即F = mrω²,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r表示半径,ω表示角速度。
(5)向心力与外力的区别:学生难以理解向心力与外力的区别,需要通过对比和分析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向心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向心力的理解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加强对向心力计算方法的应用和掌握。
3.增加更多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向心力计算练习: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
2.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的关系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对向心力与这些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2.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由物体与圆周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3.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线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4.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5.向心力与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周期或频率无关。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55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55圆周运动

5 圆周运动整体设计教材首先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及科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大到星体的运动,小到电子的绕核运转,接着通过比拟自行车大小齿轮以及后轮的运动快慢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使整节课浑然一体,密不可分.本节课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自行车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教学难点角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特征.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2.知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转速n等.3.探究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机械钟表、小球、细线、风扇、雨伞、水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演示导入演示机械式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情况〔可以拨动钟表的调节旋钮〕,让学生观察后说出不同指针运动的特点,从而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情景导入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观览车 脱水桶生活中,我们一定见过很多类似的运动,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一些圆,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圆周运动.推进新课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参考案例:1.田径场弯道上赛跑的运发动的运动;2.风车的转动;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4.自行车的前后轮、大小齿轮转动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往往关心的是物体的运动快慢.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问题: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一、线速度演示1:在台式电风扇的叶片上分别标记红、蓝两种颜色的点,到中间轴的距离不等.用手拨动叶片转动,注意要慢,让学生明显观察到两点的运动轨迹.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哪个点运动得快,你是怎么比拟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两个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不相等,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通过的弧长短的点运动得慢.这样,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它称之为线速度.定义:做圆周运动的质点通过的弧长s 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ts 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说明:〔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大小:v=ts ,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 (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4〕线速度的单位:m/s.针对以上说明展开讨论.演示2:水淋在雨伞上,同时摇动伞柄.观察:水滴沿切线方向飞出.思考:这说明什么?结论:飞出的水滴在离开伞的瞬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方向,因而说明了切线方向即为此时刻线速度的方向.例1 分析以下图中,A 、B 两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解析:主动轮通过皮带、链条、齿轮等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皮带〔链条〕上各点以及两轮边缘上各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所以它们线速度大小相等.答案:大小相等二、角速度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角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角速度等于半径转过的角度φ和所用时间t 的比值;(ω=tϕ) 3.角速度的单位是rad/s.结合数学知识,交流讨论角速度的单位.说明: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ω是恒定的.4.周期、频率和转速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倒数〔单位时间内质点完成周期性运动的次数〕叫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叫转速.注明:以下情况下,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既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分析:一物体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问:1.它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用T 表示,它在周期T 内转过的弧长为2πr.由此可知它的线速度为T rπ2.2.一个周期T 内转过的角度为2π,物体的角速度为Tπ2. 通过思考总结得到: ⇒⎪⎪⎭⎪⎪⎬⎫=•=T T r v πωπ22v=ωr 讨论v=ω·r(1〕当v 一定时,ω与r 成反比.(2〕当ω一定时,v 与r 成正比.(3〕当r 一定时,v 与ω成正比.思考: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v 、ω、T 是否改变?(ω、T 不变,v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例2 如右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轴O 1上有两个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轮,O 2上的轮半径为r′,R=2r ,r′=R 32,设皮带不打滑. 图5-5-5问:ωA :ωB =? ωB :ωC =? v A :v B =? v A :v C =?解答:因为A 、B 同轴,故ωA :ωB =1∶1因B 与C 用皮带传动,所以 v B :v C =1∶1 v B =ωB R v C =ωC r′213221'===R R r r v v C B C A C A ωωωω. 课堂训练1.一汽车发动机的曲轴每分钟转2 400周,求:〔1〕曲轴转动的周期与角速度;〔2〕距转轴r=0.2 m 点的线速度.解:〔1〕由于曲轴每秒钟转602400周,周期T=s 401;而每转一周为2π rad ,因此曲轴转动的角速度ω=40/12πrad/s=251 rad/s. 〔2〕r=0.2 m ,因此这一点的线速度v=ωr =251×0.2 m/s=50.2 m/s.以上可知匀速转动物体的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是ω=Tπ2. 2.一个圆环,以竖直直径AB 为轴匀速转动,如下图,那么环上M 、N 两点的线速度的大小之比v M ∶v N =__________;角速度之比ωM ∶ωN =___________;周期之比T M ∶T N =__________. 答案:3∶1 1∶1 1∶1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快慢问题,引入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角速度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匀速圆周运动的实质是匀速率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变速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v=t s ∆∆ 角速度:ω=t∆∆θ 周期与频率:f=T1 相互关系:v=T r π2 ω=Tπ2 v=rω 布置作业教材“问题与练习〞1、2、5.板书设计5.圆周运动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1.线速度〔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v=ts ∆∆(s 为弧长,非位移) 〔3〕物理意义2.角速度〔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半径扫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ω=t∆∆θ 〔3〕单位:rad/s〔4〕物理意义3.转速和周期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v=rω ω=T π2 活动与探究 主题:测量调级电风扇叶片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过程:小组合作,调节电风扇的调速开关,分别测定电风扇叶片转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首先制定测量方案,包括选取的工具、测量的步骤及测量数据、考前须知等;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进行,得出数据,合作讨论交流;写出报告. 习题详解1.解答:位于赤道和位于北京的两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都是 ω=36002414.322⨯⨯=T T rad/s=7.3×10-5 rad/s. 位于赤道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1=ωR=467 m/s位于北京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v 2=ωR′cos40°=358 m/s.2.解答:分针的周期为T 1=1 h ,时针的周期为T 2=12 h〔1〕分针与时针的角速度之比为ω1∶ω2=T 2∶T 1=12∶1.〔2〕分针针尖与时针针尖的线速度之比为v 1∶v 2=ω1r 1∶ω2r 2=14.4∶1.3.解答:〔1〕A 、B 两点线速度相等,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2〕A 、C 两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3〕B 、C 两点半径相等,线速度与角速度成正比.4.解答:假设脚踏板每2 s 转1圈,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有多大,还需要测量的三个轮子的半径r 1、r 2、r 3.由题意可知轮1边缘的线速度自行车的传动机构v 1=ω1r 1=112r T π ω2=21121222r T r v v rv π== v 3=ω3r 3=ω2r 3=21312r T r r π其中T 1等于2 s v 3为轮3边缘的线速度,即等于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实际测量这里略去.说明:此题的用意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以及传动装置之间线速度、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但是,车轮上任意一点的运动都不是圆周运动,其轨迹都是滚轮线,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该以轮轴为参考系,地面与轮接触而不打滑,所以地面向右运动的速度等于后轮上一点的线速度.5.解答:(1)因为电动机的转速为n=300 r/min=5 r/s所以一个扇区通过磁头所用的时间是t 1=901/5181=s r r s. (2)1 s 内可读的扇区数为1 s×5 r/s×18/r=90(个),故可读字节数=512×90=46 080(字节). 说明:此题的用意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设计点评本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导出圆周运动的定义.比照描述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速度概念,并结合实例得出线速度以及角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整个设计紧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化抽象为具体,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激发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善于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判定.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1、理解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2、会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分析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实验法、归纳法、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小钢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设问:物体的运动从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是哪两类?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列举实例。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学生举例后,演示课件,增加感性认识。

点评:问题比较简单,可由C层次同学(提问)答出,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结论]直线、曲线两种.教师活动: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情况,引出课题。

直线运动已经学过,但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却是曲线运动。

所以,研究曲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等问题将是我们更重要的任务,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曲线运动。

(二)进行新课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教师活动:课件演示(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2)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提出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该怎样确定物体的速度方向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3页有关内容,明确切线的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如何描述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帮助总结、强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2高一物理教案: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