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1-40)(含答案)
2017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1-40)一、(2017年浙江嘉兴)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③赓(ɡēnɡ):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 分)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 分)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2017年眉山)1.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宴词①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
②畎(quǎn):田间小沟。
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
棹,长的船桨。
2.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的深情。
(1分)3.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作简要赏析。
(3分)三、(2017年丽水)晓行望云山[宋]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问,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荼蘼②二首(其一)[宋]杨万里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荼綮蝴蝶浑无辩,飞去方知不是花。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有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长相思【清】李攀龙秋风清,秋月明。
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① 鸣,树鸟惊。
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注】① 蛩:蟋蟀。
(1)有人评价这首词开篇三句“秋风清,秋月明。
叶叶梧桐槛外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请作简要赏析。
(4分)(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9.①视听结合,蛩鸣写忧愁塞雁写离愁;②象征,一一行行南飞的秋雁象征旅客思乡的心态;③反衬,南飞的秋雁与不得归乡的旅客作鲜明的对比,更显出其悲哀。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酌情给分)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15.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6分)点绛唇•闺思阅读附答案李清照14.(5分)BE(答对一点2分,二点5分)【解析】B“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
15.(6分)答案一:“连天衰草”好。
2017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试题: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1.(2017辽宁沈阳)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唐刘禹锡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
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
③步:码头。
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
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D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别夔州官吏》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诗人叙述自己在巴蜀的经历,以及调任的目的地.第二联写出了离别饯行的画面,第三联写巫山峡谷的秋景,最后写出对夔州朋友的依依不舍和留念之情。
这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
D项中“《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其余选项正确。
2017年中考语文全国各地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68篇)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云南省中考题)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参考答案】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郴州市中考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2分)10.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答案:9. 白居易(乐天)振作评分标准:2分。
每空1分。
10. 写作手法:用典(1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评分标准:2分。
手法1分,情感1分,意近即可。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河北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
(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17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有答案
20仃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有答案【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7-8 题。
(5分)水调歌头苏轼千里共婵娟 出尘但作者毕竟更热爱 寸这个名句的理婵娟冃1起舞弄唯愿兄弟何(似在人彼。
8【答案分)(2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人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刀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行争足树绿的阴 争”马蹄 8. (3 分) 问题礙省龙岩市2 诗中“爱 在哪里? O。
'活。
白用得好,好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16《诗词鉴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咼 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Y '2 e 一间生7。
天中哪两句是評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 的过渡?( 2分) 指8•但愿人长久,'说说你婵娟 (3分)了莺【答泼可爱4刀③①了初春人手还寒又②机出 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潮平两岸阔,风乡书何处达?归首抒写 之情;⑤ 争”字和 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 工整; 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每点 1 分, 共 4 分)【福建省三明市】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7-8 题。
( 5 分)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雁洛阳边。
7.这是一 的五言律诗。
(2 分)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 式及途经的地点。
宀gB ・颔联 週”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代胜过一颈联在描哲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尾呼应全诗然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答案】7・(2分)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 思等)(意对即可)8 (3分)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 蕴含着【新甘旧肃交省替天的水自市然】景诗趣歌。
中考古诗文鉴赏试题及答案一(2017)
中考古诗文鉴赏试题及答案一(2017)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积水连山、湍上急流、城头残月的金城美景。
(2分)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表现了作者对金城美景的赞美之情。
B.诗歌展现了作者对渔翁和老者的敬佩之情。
C.诗歌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D.诗歌通过描写景物,表现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之情。
答:B1.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这句话的格式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可以简要改写为“城头残月,水连山”。
这句话以景入诗,表现了秋夜中城头的残月和周围的积水连绵的景象。
2.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宦游指出外做官,无为指不必要。
可以简要改写为“官场生涯”、“不必要的事情”。
这句话中的“同是宦游人”表达了诗人和别人一样在官场生涯中奔波劳碌的感受,而“无为在歧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不必要的事情的看法。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珍视和乐观的精神。
可以简要改写为“珍视友情”、“乐观精神”。
诗人认为即使身处异地,只要有知己朋友,就能感觉到彼此的亲近,这种精神也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4.“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这句话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书的珍贵和重要性。
可以简要改写为“家书珍贵”、“重要性”。
在战乱年代,家书是联系亲人的唯一方式,因此诗人认为家书比金钱更加珍贵,传承至今,成为经典名句。
5.这首诗以怀旧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生活的感慨。
可以简要改写为“怀旧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___的凄凉和自己的弃置身,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最后一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则表现了诗人通过怀旧和饮酒来减轻思念之情和抚慰内心的痛苦。
1.“清影”一词表达了作者在月光下起舞时所投射出来的清晰影子,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状态,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经历。
8.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湍上急流、的金城美景。
(2分)9.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答案】8.(2分)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9.(3分)C【解析】C项,诗句中的“塞上翁”指塞上的老翁,不是“塞翁失马”。
【甘肃省天水市】四、古诗词赏析落梅宋代: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21222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故”【答案】22.示例一:①“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逐湘水,23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
那么多原5分)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2.(2分)⑴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⑵(3分)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答案】4.(3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21-22题。
(5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21.(3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5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2017年中考诗词鉴赏题目及答案,作文
.精品文档.
2017年中考诗词鉴赏题目及答案,作文
2017年中考诗词鉴赏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6.身上衣裳口中食 7.(2分) A(1分)
【2017·天津卷】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 A )(3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14。
考中考语文点二《古诗词赏析》
7.哀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 类,主要以女性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温庭 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8.即事感怀诗: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 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例如 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 9.哲理诗: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 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 沉而含蓄。例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的《观 书有感》。
7.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8.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山,山河。 9.羌笛: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0.水: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 11.鸿雁: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 12.月亮: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 13.柳树:“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4.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5.青鸟:传书的信使。
【剖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答题模式为:点出写 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进而阐释效果。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①对山中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 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 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 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任意答 出两点即可) 【剖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题目要求简要 作答,细读诗句“闲吟”“听钟”“息心”可得出 答案。
如 2013 年 泸 州 中 考 卷 , 要 考 生 鉴 赏 的 诗 歌 是 王 观 的 《 卜 算 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诗歌的题目告诉我们,题材是送别类 的诗,卜算子是词牌名,题目内容是送好朋友鲍浩然前往浙 东去。送别诗感情有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那 我们解读此诗时就会扣住诗歌中的事件去把握诗人的情感, 这样鉴赏难度就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代诗词时一定 要认真地研读诗题,切忌一瞥而过,错失许多鉴赏诗歌的有 效信息,从而为鉴赏诗歌增加人为的难度。
(完整word版)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2017甘肃省白银】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
(5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答案】1.(3分)B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落梅宋代: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
②谬:(miù)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1.律诗、ang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含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潭州【唐】李商隐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合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
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谁,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
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E.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
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
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15.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分)参考答案:14.B D(选B,给3分;选D,给2分;选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B项“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错,作者借湘妃之“象”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幽怨哀伤之情。
D项“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错,颈联的“空滩雨”不是“呼风唤雨”,而是说“现在陶公的战舰已经没有了,在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
)15.①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帝舜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寄居他乡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船已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③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谊因怀王堕马而抑郁而终,作者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④知音难觅之伤:诗人孤独寂寞,“人不至”,“与谁同”,无人可诉,难以释怀。
2017年山东省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解析
2017年山东省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解析一、【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五、(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C【解析】C项“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分析错误,因为下联的意思是: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表达方式上是记叙,不是写景。
“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分析也是错误的,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ABD项对颈联景物特色、情感基调、描写手法的分析是正确的。
所以选C.19.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B【解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手法分析正确;但诗人写的不是实景,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振翮北飞的“归雁”、随风而去的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并不是实写大雁和蓬草。
ACD对首联、尾联的内容和作用,颈联的“独绝千古”的边塞诗特色的分析是正确的。
所以选B。
20.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附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附答案诗词鉴赏题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
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附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两项是A.上阕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火未熄的时代背景。
B.上阕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凭高酹酒”给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阕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的想象蓄势。
D.下阕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E.题目中,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南山,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
15.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
参考答案:14.BC15.“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满怀情意地让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洁月光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为国家命运而愁苦的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
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
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
中考古诗文鉴赏试题及答案三(2017)修订版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2017江苏省苏州市】一片眷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3分)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2分)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3分)【答案】1.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
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3分)2.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2分)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3分)晴①杜甫【2017江苏省宿迁市】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⑴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3分)⑵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案】⑴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⑵“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阅读文天祥的《泰州①》一诗,完成题目。
(6分)。
【2017江苏省泰州市】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dàn)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释】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苏秀适中
(末)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④苏秀连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
""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4. BE。
15.特点:雨大,及时。
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
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奉寄韦太守陟
王维②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③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④,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注】①韦陟曾任襄阳、吴郡等地太守。
②王维写作此诗时,身在边关。
③高馆:驿馆。
④岁方晏:一年将尽。
8. 该诗首联"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中的"自"和"空"用得妙,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
请具体赏析其妙处。
(6分)
▲
9. 这首诗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都写到边塞孤城,但写景抒情的手法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5分)
▲
8.(6分)答:"自",自然之意。
(1分) "自"不仅写出了孤城的萧条衰败,更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凉。
(2分)"空",空旷寂寥之意。
(1分)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望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
9.(5分)答:王之涣诗,写景自下而上,由近及远;(1分)以壮景衬怨情,巧用暗喻讽刺。
(1分)王维诗,写景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1分)借悲景诉悲情;(1分)最后直抒胸臆。
(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4.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15.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
14.BC
15.①"水似蓝",表明水深莫测,西塞山势的峻峭,山间葱茏草色的映衬,使得江水的颜色蔚蓝;②"乱云如絮"写出了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缠绕,非山势高峻难得有此景象,起伏的乱云弥漫江上,缠绕山间,使山势与水面通过乱云的衔接,而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③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把云比喻成飞絮,蔚蓝平静的江面与陡峭如削的山势对比,写出了西塞山的奇特地势,加以缈茫起伏的云
絮飘飘,形成一种对比强烈又结合奇妙的一种艺术境界。
【解析】
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项"渐映"写舟行的渐见过程,不是写月光的逐渐明亮;C 项"化实为虚"错误,这是从实景转入虚景,属"由实入虚"的手法。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的妙处可以从诗句所写的景物形象及采用的表达技巧上分析。
"西塞山前水似蓝"写出西塞山前的水呈现蔚蓝色彩,"乱云如絮满澄潭"写出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弥漫江上,缠绕山间,一种神奇的景象。
而且用了比喻手法,把云比喻成飞絮,山势和江面又构成对比,画面感极强。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中考语文训练试题及答案
2.2017年语文中考题答案
3.2017年中考语文成语选择题汇编
4.2017高考语文诗句预测题及答案
5.2017年中考语文排序训练题及答案
6.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7.2017年世纪金榜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