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

合集下载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这三大系统。

1. 白细胞计数:正常人在4000-10000/UL,低于4000/UL常见于病毒感染,高于10000/UL通常考虑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UL时,通常考虑有血液系统疾病。

2.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通常联合起来,主要看患者是否有贫血,当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时,通常考虑有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一般需要输血治疗。

3. 血小板计数正常人在100000-300000/UL,低100000/UL被认为血小板减少,低于20000/UL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多器官的出血,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治疗,临床上超过450000/UL时,通常认为血小板增多,需要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基础检验项目,获取结果速度较快,但是得到化验单上可以看到其中密密麻麻的监测项目,同时还有大量的数字,箭头高高低低,一头雾水。

因此,了解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十分重要,本文对血常规化验单进行详细介绍,教大家如何在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对大众而言,其实只需要掌握血常规的核心指标便可,具体包括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

1.白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

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会对身体发出信号,进而变形,之后穿过毛细血管壁,在病菌入侵部位聚集,将其包围、吞噬。

因此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会升高,高于正常值极易引发炎症,导致发热等症状。

白细胞是一类细胞的总称,具体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司其职,对付不同的细菌病毒。

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提及最小,具有免疫识别功能,淋巴细胞升高多提示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提及最大,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升高多提示免疫疾病或慢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升高提示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嗜碱性粒细胞参与细胞的免疫调节,升高提示过敏性疾病、风湿免疫病等。

判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主要依据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N%)。

当病菌侵入人体,白细胞在病菌入侵部位大量聚集,进而导致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加,高于正常值导致严重反应。

通常情况下,当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提示极有可能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减,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提示极有可能为病毒感染。

提示: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也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所以医生需要结合病情、体检情况等准确判断,避免发生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总而言之,白细胞↑多见于细菌感染,也有可能为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疾病;白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严重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体检和疾病诊断手段,它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出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上的各种指标和数据都很难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一、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上的指标和数据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上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和数据能够反映出我们的血液中细胞和物质的数量和质量。

具体来说,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我们体内的白细胞又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免疫功能和体内炎症状况;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据的体积比例,以上三者可以反映出我们的贫血情况;另外,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大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以上三者结合前面三者可以大概反映出我们的贫血类型;为后面查找贫血的原因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而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止凝血功能,当血小板数量低于50×109/L时,应高度注意,防止体内出血。

当然,维持我们体内凝血机制的成员还有凝血因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止凝血功能。

二、各项指标和数据的参考范围和意义各项指标和数据都有其参考值范围,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上会标明对应的参考值范围。

如果我们的指标和数据超出了参考范围,可能意味着我们存在某种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治。

1.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为 4.0~10.0×109/L,白细胞计数高于参考范围可能表明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

如何查看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查看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查看血常规报告单血常规报告单是医生诊断疾病和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到身体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情况,对于及时发现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正确查看血常规报告单。

首先,当你拿到自己的血常规报告单时,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指标和数值。

其中,最常见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

这些指标的数值反映了你的血液成分和性质,对于医生来说,这些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接着,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些指标。

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含有的红细胞的数量,它的正常范围是4.0-5.5×10^12/L。

血红蛋白(HGB)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为130-175g/L。

红细胞压积(HCT)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占据血容积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37%-52%。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范围为80-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是指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为27-34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单位体积的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质量,正常范围为320-360g/L。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含有的白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为4.0-10.0×10^9/L。

血小板计数(PLT)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含有的血小板的数量,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在查看血常规报告单时,你需要将自己的检测结果与正常范围进行对比。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某项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那么你有必要去找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检测结果,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目录1.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1.1 红细胞指标1.1.1 红细胞计数1.1.2 血红蛋白浓度1.2 白细胞指标1.2.1 白细胞计数1.2.2 中性粒细胞比例1.3 血小板指标1.3.1 血小板计数1.3.2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常规报告单分析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红细胞的数量,是评价患者贫血症状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9×10^12/L,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3.5-5.0×10^12/L。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质量,是评价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120-160g/L。

白细胞指标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白细胞的数量,是评价机体炎症和免疫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是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机体炎症病变的程度。

正常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是评价机体止血功能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单位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大小,也是反映机体止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范围为7.5-11.5 fL。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用来
评价血液中携氧能力的指标。

正常值范围可以根据性别和年龄而有所变化。

2. 红细胞计数(RBC):表示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也是衡
量输血需求、贫血和骨髓功能的指标。

3. 白细胞计数(WBC):表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用于评
估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

正常值范围可以根据年龄而有所变化。

4. 血小板计数(PLT):表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用于评估
血液凝固功能和出血倾向。

正常值范围可以根据年龄而有所变化。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展示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可以
用来判断贫血类型。

6.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表示红细胞中平均含有
的血红蛋白量。

7.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红细胞中平均的血红蛋白浓度。

8.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用来评估红细胞的大小分布范
围,可以辅助判断贫血类型。

通过比较这些指标与正常范围的差异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判断血液中存在的异常情况,比如贫血、感染或炎症等。

然而,对于具体诊断和治疗,还需要结合其他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您对血常规报告单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诊断,请咨询医生。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血常规检查单报告是医生用来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炎症等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血常规检查单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正常参考范围在4-10 × 10^9/L之间。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机体正在遭受感染或炎症的影响;而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减退或由于其他病理因素导致的低白细胞症。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

正常参考范围在3.5-5.5 × 10^12/L之间。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贫血的类型及原因;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脾功能亢进、慢性心肺疾病等情况。

三、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负责携氧运输。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在120-160 g/L之间。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贫血的原因;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脱水、肺部疾病等情况。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出血和凝血功能。

正常参考范围在100-300 × 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出血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检查出血和凝血功能;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五、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通常用来评估贫血类型。

正常参考范围在80-100 fL之间。

如果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小细胞性贫血;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巨细胞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情况。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是医学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和理解血常规报告单可能会有些困难。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正确地阅读和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并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首先,血常规报告单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血细胞计数:这部分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力,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则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而血小板计数则是判断患者的出血倾向。

2. 红细胞指标:这部分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和功能是否正常。

3. 白细胞分类:这部分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和嗜碱粒细胞百分比。

白细胞分类的结果可以反映机体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进而观察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4. 血小板参数:这部分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这些参数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

在阅读血常规报告单时,您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对比参考值范围:对照报告单上列出的参考值范围,了解自己的检测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某个指标超出参考值范围,可能意味着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咨询医生。

2. 综合分析:血常规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都是相互关联的,您可以综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例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意味着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伴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意味着存在感染等。

3. 注意异常波动:如果您多次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注意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突然的异常波动可能意味着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需及时咨询医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血常规报告单只是一个辅助诊断的工具,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

如果您对自己的血常规报告单结果有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专业的解读和评估。

血常规报告单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解读血常规报告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报告,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正确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对于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血常规报告单中常见的各项指标。

首先,我们来看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 4.3-5.8×10^12/L,女性的范围是3.5-5.0×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肾脏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等原因引起;而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

其次,红细胞压积(HCT)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压积范围是40-50%,女性的范围是37-47%。

红细胞压积的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慢性肺部疾病、多骨髓增生症等原因引起;而红细胞压积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

血红蛋白(HGB)是红细胞中携氧的主要蛋白质,也是衡量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范围是130-175g/L,女性的范围是115-150g/L。

血红蛋白的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多骨髓增生症等原因引起;而血红蛋白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

接下来是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身体的免疫防御。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是4-10×10^9/L。

白细胞计数的增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应激、白血病等原因引起;而白细胞计数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最后,我们来看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的增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骨髓增生异常等原因引起;而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抑制、感染等原因引起。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是血液检查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血常规报告单中常见指标的解读:1.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衡量血液的氧运输能力。

通常情况下,男性的血红蛋白值为130-175 g/L,女性为120-150 g/L;红细胞计数为4.3-5.8×10^12 /L(男性)和3.5-5.0×10^12 /L(女性)。

值偏低可以提示贫血。

2. 白细胞计数(WBC)和分类计数:衡量人体的免疫功能。

一般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在4.0-10.0×10^9 /L之间。

分类计数可以帮助判断感染或炎症的类型。

3.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出血止血功能。

正常范围为125-350×10^9 /L。

4. 血小板压积(PC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CT是血小板在整个血液中所占的比例,正常范围为0.108-0.282%; MPV是衡量血小板体积的指标,正常范围为7-13 fl。

5.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衡量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正常范围为11.5-14.5%。

高值可以提示贫血的类型。

6. 血细胞计数比值(NLR、PLR、MPV/PCT等):衡量细胞间的相对关系,可以用来评估炎症情况、感染风险等。

此外,报告单中还可能包括其他指标,如血沉(ESR)、血常规图像分析(3D-CBC)、中性粒细胞相对值(%NEU)、淋巴细胞比值(%LYM)等。

这些指标也需要综合考虑来进行解读。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报告单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对于具体疾病的诊断还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血常规报告单详细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详细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详细解读咱老百姓去医院看病,经常会碰到要做血常规检查。

那拿到这张血常规报告单,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是不是就像看天书一样?别担心,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唠唠这血常规报告单到底该咋看。

咱先来说说白细胞。

这白细胞啊,就像是咱身体里的“小战士”,专门对付那些入侵的“坏蛋”。

要是白细胞的数值高了,那你就得想想,是不是身体里有啥炎症啦,或者是不是最近太劳累了抵抗力下降,让病菌有机可乘了。

这就好比你家里进了老鼠,那肯定得派猫去抓呀,白细胞就相当于那只抓老鼠的猫,数量多了,说明“战斗”激烈呀!再看看红细胞。

红细胞那可是负责给咱身体运送氧气的“快递员”呀!要是红细胞少了,那你可能就会觉得没力气、头晕啥的,就像快递员不够,氧气送不到位,身体能有劲儿吗?这时候你就得注意了,是不是贫血啦?得赶紧补补啦!还有那个血小板。

血小板就像是身体的“修补匠”,要是不小心受伤出血了,血小板就会赶紧去帮忙止血。

要是血小板少了,那可不得了,稍微碰一下可能就会青一块紫一块的,还容易出血不止呢。

这就好像家里的维修工少了,东西坏了都没法及时修好。

那怎么看这些数值是高了还是低了呢?一般报告单上都有个参考范围,你就看你的数值在不在这个范围内呗。

但也别太死板,有时候稍微高一点或者低一点也不一定就有大问题,就像你今天多吃了一碗饭或者少吃了一碗饭,也不能就说你不正常了呀,还得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判断。

比如说,你最近感冒发烧了,那白细胞高一点很正常呀,说明身体在努力和病菌战斗呢!要是你刚献完血,那红细胞和血小板可能就会稍微低一点,这也是正常的嘛。

但如果数值偏差得比较大,或者你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那可就得找医生好好问问啦。

医生就像那个经验丰富的大掌柜,能根据这些数值和你的情况,给你最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哎呀,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血常规报告单有点感觉了呢?其实这玩意儿也没那么难,只要咱多了解一点,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咱自己的身体,咱得自己上心呀!别拿到报告单就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

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红细胞系参考值红细胞(RBC):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血红蛋白(HGB):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比容(Hct,又称红细胞压积PCV):男性0.40~0.50L/L,女性0.37~0.48L/L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2~9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如果您的结果有异常,其参考值意义如下: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和HGB可出现分离。

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包括如下化验项目,每一个血常规化验项目都会反应身体某一或多个机能的健康状况。

对于肾病患者而言,学会自己查看血常规化验单,对于自己病情的发展,治疗效果都会起到积极的监测作用。

一、红细胞(RBC)计数临床意义1. 生理变化(1) 初生儿较成年为高;老年人比青壮年者稍低。

(2) 超力型人的红细胞数较正力型和无力型者高,两种体质极端的红细胞之差可达20%。

(3) 妊娠时期血浆量增多而多有稀血症。

此外,居住高山因缺氧可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

2. 病理变化(1) 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及休克;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慢性获得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肺气肿、严重的支气管性哮喘、矽肺、纤维性肺结核等);异常血红素(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其他:肿瘤(肾脏肿瘤、肾上腺瘤、肾母细胞瘤、脑瘤、肝癌、子宫纤维肉瘤、前列腺癌、胃癌、肺癌、嗜铬细胞瘤);肾脏病(肾盂积水、多囊肾、肾动脉狭窄);皮质醇增多症及脾结核等。

(2) 减低见于①大细胞型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或降低。

如维生素B12。

及叶酸缺乏之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疾患所致的贫血及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机能低下所致的贫血等。

②正常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MCV、MCH及 MCHC均正常。

如急性失血后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骨髓病所致之贫血。

③单纯小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MCV和MCH均减少,但MCHC正常。

如慢性感染、慢性肾疾患等。

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种贫血MCV、MCH及MCHC均降低、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维生素B缺乏所致之贫血。

二、血红蛋白(Hb)测定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大致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

各种影响红细胞计数的因素也同时影响血红蛋白,但被影响的程度在比例上不一定相称。

血常规检查结果解读指南

血常规检查结果解读指南

血常规检查结果解读指南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辅助诊断疾病。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结果,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等。

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指标可能难以理解和解读。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检查结果。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血常规检查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用于评估血液中的红细胞情况。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计数在4.0-5.5 ×10^12/L之间,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 g/L之间。

如果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0-10.0 × 10^9/L之间。

白细胞可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在血常规检查结果中,通常会显示各类白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

通过分析白细胞的分类和计数情况,可以判断机体的免疫状况和相关疾病的存在。

三、血小板计数和压积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起着止血和凝血的重要作用。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50-400 × 10^9/L之间。

血小板压积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比例,正常范围为0.1-0.4。

若血小板计数或压积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四、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压积在0.35-0.55之间。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贫血、骨髓功能异常等疾病相关。

五、其他指标除了以上常见的指标外,血常规检查结果还可能包括其他一些指标,例如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等。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项检查,通过检查血液中各种指标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报告中包含了许多指标,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并不太容易理解,那么,血常规报告到底该怎么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血常规报告中最常见的几个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

这几个指标是最基本的血常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贫血情况以及出血和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正常值一般在4-10×10^9/L之间。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应激、组织坏死、白血病等情况,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表示骨髓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等情况。

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正常值一般在3.5-5.5×10^12/L之间。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示失水、慢性心肺疾病、高原适应、多发性骨髓瘤等情况,而红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表示贫血、出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情况。

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质量,正常值一般在110-150g/L之间。

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可能表示失水、慢性肺部疾病等情况,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表示贫血、失血等情况。

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正常值一般在100-300×10^9/L之间。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等情况,而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表示感染、骨髓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

除了上述几个常见指标外,血常规报告中还包括了其他一些指标,如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

这些指标对于了解贫血的类型、程度以及红细胞的形态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在查看血常规报告时,除了了解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有些情况下,单纯依靠血常规报告是很难做出准确诊断的,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一分钟教你看懂血常规

一分钟教你看懂血常规

一分钟教你看懂血常规1. 血常规是什么?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数量和形态,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它可以提供诸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可能性。

2. 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指标?血常规检查一般包括以下主要指标:•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白细胞数量高低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疾病。

•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人体负责输送氧气的红细胞数量,红细胞计数高低可了解贫血、脱水等疾病情况。

•血红蛋白浓度:用于评估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可了解贫血、疾病情况。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人体止血功能,血小板的数量高低可了解出血和凝血等情况。

3. 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在血常规报告中,各项指标的测量结果通常会以数字形式给出,并与正常值范围进行对比。

以下是对常见指标的解读示例:•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 × 10^9/L,高于正常值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等疾病,低于正常值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5 × 10^12/L,高于正常值可能表示肺部疾病、心脏病等问题,低于正常值可能表示贫血、出血等情况。

•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为120-150 g/L(男性)和110-150 g/L (女性),低于正常值可能表示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50-450 × 10^9/L,高于正常值可能表示感染、风湿性疾病等,低于正常值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情况。

4. 对于异常指标应如何应对?如果血常规报告中某项指标异常,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异常指标的具体情况,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等,综合判断可能的疾病,并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

5. 血常规报告需要注意什么?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检查前,遵循医生的嘱咐,如需要空腹、停药等。

血常规体检报告怎么看

血常规体检报告怎么看

血常规体检报告怎么看血常规体检报告是对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份报告可能会令人感到困惑和担心。

下面是一些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血常规体检报告。

1.了解检查项目含义血常规体检通常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几项内容。

每一项测定值都代表着不同的健康信息。

例如,血红蛋白值是血液中氧合能力的重要指标,白细胞计数则代表着人体免疫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方面。

在理解这些含义后,你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身体状态。

2.了解正常范围每一个检测项目都会有一个正常范围参考值(或参照区间)。

正常的参考值是指大多数人的血常规值都在该范围之内。

当你的值超出该范围时,就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认具体情况。

但是请注意,正常范围不等同于健康范围。

有些人的值可能在参考范围内,但仍然存在一些健康问题。

因此,您仍需要谨慎地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3.了解自己的生理和病史很多情况下,血常规体检报告的数据会受到个人生理和病史的影响。

例如,年龄、性别、亚健康状态,甚至是测量血液时的时间都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查看报告时,您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背景信息。

4.向医生咨询如果您在查看血常规体检报告时遇到任何问题,请及时向医生咨询。

医生可以告诉您具体意义,并提供关于该指标的更多信息和建议。

总之,血常规体检报告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健康监控工具。

理解报告的数据和含义可以帮助您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同时,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如何看血常规报告

如何看血常规报告

如何看血常规报告
查阅血常规报告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红细胞相关指标:查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用于评估贫血情况。

2. 白细胞相关指标:了解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等指标,用于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系统功能。

3. 血小板相关指标:注意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用于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

4. 红细胞形态学:查看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类型。

5. 血液化学指标:注意血液化学指标,如血糖(GLU),尿酸(UA)和血脂(TC、TG、HDL-C、LDL-C等),用于评估血液代谢和内脏器官功能。

6. 其他指标:若有其他特殊项目,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指标(PT,APTT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报告仅供参考,专业医生会结合具体病
史、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最终诊断和治疗计划。

因此,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解读血常规报告,请咨询医生。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血常规报告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化验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患者体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数量和形态特征,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

在此,我将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各项指标,并以2000字的篇幅详细介绍每一项指标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主要负责携氧和氧交换。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在400-550万/μL,女性在350-500万/μL。

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缺氧、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等引起,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引起。

2.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负责携氧的主要蛋白质。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30-175g/L,女性在115-150g/L。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可以是脱水、高原反应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贫血、失血等引起。

3.红细胞压积(HCT):也称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占据全血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红细胞压积在40-50%,女性在37-47%。

红细胞压积偏高可能是血液浓缩、脱水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引起。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用于反映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在80-100fL。

MCV偏高可能是巨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病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原因。

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用于反映单个红细胞的平均含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在27-31pg。

MCH偏高可能是巨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病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原因。

6.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用于反映单个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320-360g/L。

MCHC偏高可能是溶血性贫血、血常规脱水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铁缺乏性贫血等原因。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用于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怎么看?看看医生权威解读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怎么看?看看医生权威解读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怎么看?看看医生权威解读血常规检查是全身体检中最基本的体检项目,很多种疾病可能有会引起血常规检查的异常,由此可以帮助医生考虑患者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可能是什么疾病。

血常规检查结果看起来很繁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

对于一个患者来,看一张血常规的验单,主要需看懂以下几项: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1、红细胞(RBC)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增高↑: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降低↓: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参考值:男性 120-160g/L,女性 110-150g/L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同红细胞计数,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L;重度贫血,Hb在31~60g/L;中度贫血,Hb在>61~90g/L;轻度贫血,Hb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1、白细胞(WBC):参考值:新生儿(15.0~20.0)×109/L,成人(4.0~10.0)×109/L生理性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参考值:0.50-0.70(50%-70%)增高↑: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

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红细胞系参考值红细胞(RBC):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血红蛋白(HGB):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比容(Hct,又称红细胞压积PCV):男性0.40~0.50L/L,女性0.37~0.48L/L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2~9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如果您的结果有异常,其参考值意义如下: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和HGB可出现分离。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ml 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多种原因可使RBC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和HGB的数量减少或增加,或质量发生变化。

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GB)的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GB增多。

绝对增多:可能是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肺疾病或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征、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可使RBC及HGB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多,属于病理性增多。

减少:临床上RBC及HGB减少是很常见的,且病情较为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GB的含量是一致的,成年男性HGB小于120g/L(女性HGB小于110g/L)为贫血。

临床根据其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G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g/L;中度:HGB小于90g/L但大于60g/L;重度:HGB小于60g/L但大于30g/L;极度:HGB小于30g/L。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贫血与病理性贫血两种。

生理性贫血: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造成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GB较正常成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RBC与HGB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病理性贫血: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3方面原因:⑴红细胞生成减少。

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过多。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

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

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相关检查RBC、HGB降低需要做的检查项目有:检查贫血类型和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检查是否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各种肿瘤(肿瘤五项检查)、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肾炎(尿常规、肾功能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检查参考值:魏氏法成年男性:0~15㎜/一小时末;成年女性:0~20㎜/一小时末潘氏法成年男性:0~10㎜/一小时末;成年女性0~12㎜/一小时末克氏法成年男性:0~8㎜/一小时末;成年女性0~10㎜/一小时末临床意义:增快:在临床上血沉增快较为常见,魏氏法无论男女其血沉值达25㎜/一小时末,为轻度增快;达50㎜/一小时末时为中度增快;大于50㎜/一小时末为重度增快。

血沉增快分为生理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3种。

生理性因素:多见于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60岁以上的高龄者,血沉加快。

技术性因素:测定时如温度变化较大、血沉管或血沉架倾斜也会使血沉加快。

病理性因素:各种炎症,如肺炎、脑膜炎、风湿热、猩红热、结核病、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组织损伤及坏死:如较大型手术、心肌梗死等;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淋巴瘤、白血病等;高球蛋白血症:可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贫血;高胆固醇血症;金属中毒:如铅、砷中毒等。

血沉加快对观察慢性炎症,特别是判断疗效很有价值。

鉴于血沉加快多数是因血浆中蛋白质成分改变引起,而这种改变一旦发生并不能迅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需要1周。

减慢:血沉减慢意义不大。

但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可致减慢,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使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医生建议明显增高者需做其他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轻度增高者应结合病史、年龄、性别等情况综合分析增高者动态观察。

如复查中逐渐上升,常提示病情加重,若逐渐下降常提示病情好转。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WBC):(4.0~1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N:0.50~0.70(原用单位50%~70%)L:0.25~0.40(原用单位20%~40%)M:0.02~0.09(原用单位2%~9%)E:0.00~0.05(原用单位0%~5%)B:0.00~0.01(原用单位0%~1%)临床意义:(一)增加1、中性粒细胞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溶血、急性出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等。

2、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

寄生虫病。

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

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某些恶性肿瘤。

尤其是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中度增高。

某些传染病。

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少,在恢复期时则可见暂时性增高,惟有猩红热的急性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是一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较少见类型。

这组疾病包括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中毒等。

4、淋巴细胞增多在儿童时期,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的感染。

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其他疾病: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等。

5、单核细胞增加正常儿童单核细胞可较成人稍高,平均为0.09。

2周内的婴儿可达0.15或更多。

两者均为生理性增多。

(二)病理性减少1、中性粒细胞感染性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物理与化学因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其临床意义较小,可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在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的极期,因机体应激反应增高,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又重新出现。

如嗜酸性粒细胞持续下降,发展到完全消失,则表明病情严重。

3、淋巴细胞应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蛋白等的治疗。

接触放射线。

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相关检查检查感染部位,如急性阑尾炎可辅助检查B超。

白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可辅助骨髓穿刺检查。

血小板参数plt血小板(100~300)×109/LPct血小板比容0.1%~0.3%MPV血小板平均体积7.5~10.0fLPDW血小板平均宽度15.5%~17.1%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

通常血小板数在50×109/L以下,患者即有出血症状。

可见于:血小板的生成障碍。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免疫性破坏。

如有血小板自身抗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类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炎症、风疹)、血小板同种抗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消耗亢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自身异常(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血液受到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

2、血小板增多血小板>400×10 9/L,称为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增多。

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

其代表疾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反应性增多。

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

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500×10 9/L以下,这种异常在原疾病得到治疗后会得到改善。

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平均容积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MPV为7.5~10.01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表示血液中血小板大小的离散度,PDW为15.5%~17.1%。

MPV增加: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