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标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讨论、练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新课讲解:首先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例题解析: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否成立。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2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而总结出一般性结论。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这些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发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总结出一般性结论。
3.讲解: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详细讲解,解释其含义和运用方法。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优秀10篇、课堂小结1①角为直角、②垂直、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力目标2(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一些觉见的勾股数。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判断上述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这里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但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4(1)通过自主学习的开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5利用类比的学习方法,由学生将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逆命题书写出来。
这里分别找学生口述文字;用符号、图形的形式板书逆命题的内容。
所有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估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这样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6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它可用边的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因此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而出错;另外,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时,要将给的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到达一个目标式,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困难的地方。
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7勾股定理的内容文字表达(投影显示)符号表述图形(画在黑板上)板书设计8(1)逆定理应用时易出现的错误: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最大边)(2)判定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方法:结合勾股定理和代数式、方程综合运用。
、定理的应用(投影显示题目上9(1)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定理的逆命题表述出来(2)学生自己证明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强调说明:(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使学生能够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2.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讨,使学生建立直角三角形与边长关系之间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数据分析,培养他们从数据中提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探讨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发现,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兴趣被成功激发,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重点二:掌握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三:解决实际问题,将勾股定理逆定理应用于生活实例,如建筑、工程设计等领域。
举例:讲解勾股定理逆定理时,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如3²+4²=5²,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定理的内容。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并推导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公开课教案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能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证明方法和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2.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怎样的?〔2〕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长:①a=3,b=4;②a=2.5,b=6;③a=4,b=7.5.〔3〕想一想:分别以〔2〕中a、b、c为三边的三角形的形状会是怎样的?【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获得结论,最后教师针对问题〔2〕、〔3〕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各自特征,其中〔2〕是由形获得数量关系,而〔3〕是由数量关系得到形的特征,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引入作铺垫.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画出三边长分别为3cm、4cm和5cm,2.5cm、6cm和6.5cm,4cm、7.5cm和8.5cm 的三个三角形,用量角器测出较大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解释其原因吗?【教学说明】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画出上述三个三角形,然后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有困难同学画出尽可能准确的图形,从而形成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感性认识.猜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究2 〔1〕三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与以3,4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如何?你是怎样得到的?简要说明理由.〔2〕你能否受〔1〕启发,说明分别以2.5cm、6cm、6.5cm和4cm、7.5cm、8.5cm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呢?〔3〕如图,假设△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c2,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问题〔1〕、〔2〕的思路完成问题〔3〕的证明,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这期间,教师顺势给出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最后师生共同给出逆定理的证明过程,在黑板上展示〔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认知.证明:如图,画Rt△A′C′B′,使A′C′=b,B′C′=a,∠A′C′B′=90°.∴在Rt△A′C′B′中,有A′B′2=B′C′2+A′C′2=a2+b2.又a2+b2=c2,∴A′B′2=c2,∴A′B′=c.∴△ABC≌△A′B′C′,∴∠ACB=∠A′C′B′=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b=8,c=17;〔2〕a=13,b=14,c=15.【教学说明】本例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应关注学生是否是利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拟.例2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分析】由题意,可画出示意图如下图,易知PQ=16×32=24,PR=12×32=18,又RQ=30.∵242+182=576+324=900,RQ2=900,∴PR2+PQ2=RQ2,故以P、Q、R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故易知“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例3说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分析】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是互逆命题,从而可得〔1〕、〔2〕的逆命题分别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实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且〔1〕中的逆命题是真命题,〔2〕中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三条线段a、b、c满足a2=c2-b2,这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2.说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说明】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结论,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答案】1.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2.〔1〕逆命题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该逆命题不成立.〔2〕逆命题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该逆命题成立.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哪些疑问?与同伴交流.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在掌握了勾股定理的根底上,让学生如何从三边的关系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于学生对此在理解上可能有些困难,因此教学时可以实行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堂都能学好,为此,可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以到达分层教学目标: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直接运用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掌握定理的根本运用;第二层次是强调三角形三边长或三边关系,再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这样既稳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又为下一个层次做好了铺垫;第三层次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割的思想.教案中设计的题型前后照应,使知识有序推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反思、感悟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感受探索、合作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根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教师提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计算、推理等手段探索定理的正确性。
-分享探究成果,各组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
3.知识讲解,深化理解
-教师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系统的讲解,强调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实物模型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定理的内涵。
3.创新思维题:
-设立1-2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多种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关的题目,并与同学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小组合作任务:
-分配一个小组研究课题,例如“讨论研究,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展示。
4.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使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3.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4.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需要教师及时指导纠正。
3.学生对于勾股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把握。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建筑物的直角结构、直角三角形的艺术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直角三角形的特征,自然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强调勾股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联系,提醒学生注意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
3.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证明过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过程。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以及如何运用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三角板、直尺等学习工具。
3.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并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逆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逆定理。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1000字教学设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能够使用逆定理解决三角形直角问题。
3.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勾股定理,强调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和斜边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的关系。
二、新知:老师让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首先,老师列出勾股定理的公式:a²+b²=c²。
然后,老师强调因为右边的平方和等于左边的平方和,所以如果c²=a²+b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讲解:老师为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某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四、练习:老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巩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能力。
1、在图中,AB=25,BC=24,AC=7,则△ABC是什么三角形?2、在图中,AB=10,AC=6,BC=8,则△ABC是什么三角形?3、在图中,AB=13,AC=12,则BC的值是多少?五、展示:老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展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六、总结:老师总结课程,让学生复习并归纳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它们在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老师布置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展示、总结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评估方法: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以及他们在课堂上所展示的应用。
教学反思:教师需要注意在讲解中,既要强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和公式,也要注重其实际应用。
在练习和布置作业中,老师需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掌控,要让学生既能够完成,又能够得到提高。
在展示中,老师应该强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
在总结时,老师需要重点强调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区别和应用,以及怎样能够更好地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摆放、画三角形,并结合观察、归纳、推测等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通过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5)什么是互逆定理。
(6)什么是勾股数.2、小组合作:摆摆,算算,看看,猜猜:﹙1﹚用三根长分别为3.5cm,12cm,12.5cm的小棒摆放三角形;并验证等式“3.52+122=12.52”成立吗?﹙2﹚用三根长分别为7cm,10cm,12.5cm的小棒摆放三角形;并验证等式“7.52+102=12.52”成立吗?摆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以上过程中,我们由什么条件得到了什么结果?由此你能猜想到什么呢?(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解疑合探:1、逆命题命题2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命题1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否正确.(1)原命题:猫有四只脚.()逆命题:有四只脚的是猫.()(2)原命题:对顶角相等.()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原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逆命题: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原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动手操作,再裁出一直角三角形,使两直角边与刚才所折三角形的较短两边相等,再进行观察、猜想、验证。
2024年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通用篇)
2024年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通用篇)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学生观察、猜想)情景: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
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1)(2)(3)(4)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线长为:AA’+d,情形(2)中A→B的路线长为:AA’+πd/2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如图:(1)中A→B的路线长为:AA’+d;(2)中A→B的路线长为:AA’+A’B>AB;(3)中A→B的路线长为:AO+OB>AB;(4)中A→B的路线长为:AB.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底面半径为3c,π取3,则.第三环节:做一做(7分钟,学生合作探究)教材23页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2)李叔叔量得AD长是30厘米,AB长是40厘米,BD 长是50厘米,AD边垂直于AB边吗?为什么?(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第四环节: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h的速度向正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2.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离.3.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米,问这根铁棒有多长?第五环节课堂小结(3分钟,师生问答)内容:1、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最短路程问题?第六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分别记录)内容:作业:1.课本习题1.5第1,2,3题.要求:A组(学优生):1、2、3B组(中等生):1、2C组(后三分之一生):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2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因此,在运用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如下三点:(1)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只对直角三角形适用,而不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注意分清斜边和直角边,避免盲目代入公式致错;(3)注意勾股定理公式的变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可求第三边长.即c2=a2+b2,a2=c2-b2,b2=c2-a2.2.学会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借助于图形的面积来验证,依据是对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面积不变的原理.如,利用四个如图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拼出如图2所示的三个图形.请读者证明.如上图示,在图(1)中,利用图1边长为a,b,c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则图2(1)中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a),面积为(b-a)2,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4×ab=2ab.由图(1)可知,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的面积,即c2=(b-a)2+2ab,则a2+b2=c2问题得证.请同学们自己证明图(2)、(3).3.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问题转化为化长为无理数的线段长问题.第一步:利用勾股定理拆分出哪两条线段长的平方和等于所画线段(斜边)长的平方,注意一般其中一条线段的长是整数;第二步:以数轴原点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顶点,构造直角三角形;第三步:以数轴原点圆心,以斜边长为半径画弧,即可在数轴上找到表示该无理数的点.二、典例精析例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13cm和5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cm2.分析:欲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则求得另一直角边的长即可.根据勾股定理公式的变形,可求得.解:由勾股定理,得132-52=14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2.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5=30(cm2).例2如图3(1),一只蚂蚁沿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从顶点A爬到顶点B,则它走过的最短路程为()A.B.C.3aD.分析:本题显然与例2属同种类型,思路相同.但正方体的各棱长相等,因此只有一种展开图.解:将正方体侧面展开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3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新人教版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2.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明做了一个长为40 cm,宽为30 cm的长方形模型,高兴地交给了老师,老师接过小明的模型,用刻度尺度量了模型的长宽所在的对角线,量得对角线的长为56 cm,然后老师指着模型对小明说:“这个角不是直角,你做的模型不合格.”小明不高兴地问老师:“老师,只通过直尺度量就能判断一个角不是直角吗?”同学们有这样的疑问吗?老师通过直尺度量判断直角有没有根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本节知识.二、探究归纳活动1:互逆命题、互逆定理1.问题1:下面几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a、b、c(单位:cm).①3、4、5;②4、7、9;③6、8、10.(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2)尺规作图: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3)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是直角三角形吗?提示:(1)①③满足a2+b2=c2,②不满足(2)略(3)①③是直角三角形,②不是直角三角形.2.思考:根据上面的几个例子,你能提出一个数学命题吗?3.归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答案:a2+b2=c2直角三角形4.问题2:阅读,命题1 :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命题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观察命题2与命题1,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两个命题的______、______正好相反,命题1的____是命题2的______;命题1的______是命题2的______.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________.如果把其中一个叫______,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________.(2)你能举出互逆命题的例子吗?(3)如果原命题正确,那么逆命题也正确吗?举例说明.提示:(1)题设结论题设结论结论题设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2)略(3)不一定略5.思考:一个三角形各边长数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才是直角三角形呢?提示: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活动2:1.问题:已知△ABC中,BC=3,AC=4,AB=5,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如图,画一个Rt△A′B′C′,使B′C′=______,A′C′= ______,∠C′= ______°.∵BC=3,AC=4,∴BC=______=3 ,AC=______=4,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AB=5,∴AB=______ ,在△ABC和△A′B′C′中,∵∴△ABC≌△A′B′C′()∴∠C′= ______= ______°∴△ABC是直角三角形.提示:BC AC 90B′C′A′C′ 32 42 255A′B′BC=B′C′,AC=A′C′,AB= A′B′SSS∠C 902.思考:若△ABC的三边不是3、4、5,而是a,b,c,但同样满足a2+b2=c2,你能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提示:略3.思考: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吗?提示:是归纳: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是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可以用来判定直角三角形,我们把它称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活动3:勾股数思考:我们知道3、4、5是一组勾股数,那么3k、4k、5k(k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吗?一般地,如果a、b、c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bk、ck(k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吗?提示:是6.应用举例【例1】下列四个命题中:①对顶角相等;②同旁内角互补;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其中是假命题的有________(填序号).分析: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解:①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②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真命题;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故是假命题有②.答案:②总结: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2】观察以下几组勾股数,并寻找规律:①4,3,5;②6,8,10;③8,15,17;④10,24,26;…,根据以上规律的第⑦组勾股数是()A.14、48、49B.16、12、20C.16、63、65D.16、30、34分析:根据前面的几组数可以得到每组勾股数与各组的序号之间的关系,如果是第n组数,则这组数中的第一个数是2(n+1),第二个是:n(n+2),第三个数是:(n+1)2+1.根据这个规律即可解答.解:选C.根据题目给出的前几组数的规律可得:这组数中的第一个数是2(n+1),第二个数是n(n+2),第三个数是(n+1)2+1,故可得第⑦组勾股数是16,63,65.总结:勾股数满足的条件只要三个整数中,满足较小两个整数平方的和等于较大整数的平方,那么这三个整数就是一组勾股数.【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块草坪,量得四边长AB=3 m,BC=4 m,DC=12 m,AD=13 m,∠B=90°,求这块草坪的面积.分析:连接AC,可以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说明△ACD为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连接AC,在Rt△ABC中,AB=3 m,BC=4 m,∠B=90°,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AC=5 m.在△ADC中,AC=5 m,DC=12 m,AD=13 m∵AC2+DC2=169,AD2=169,∴AC2+DC2=AD2 ,∴△ACD为直角三角形,即∠ACD=90°.所以四边形的面积=S Rt△ABC+S Rt△ADC=AB×BC+AC×DC=×3×4+×5×12=36(m2)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36 m2.总结: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方法1.排序:把三条线段按由小到大排列;2.计算:看较小两条线段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线段的平方;3.结论:判断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三、交流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互逆命题(定理),探索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理解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之间的区别.四、检测反馈1.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为()A.1,2,3B.4,5,6C.3,4,5D.7,8,92.分别有下列几组数据:①6、8、10②12、13、5③7、8、15④40、41、9.其中是勾股数的有()A.4组B.3组C.2组D.1组3.把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的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________.(只填写序号)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1)如果a3>0,那么a2>0;(2)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3)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4)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6.如图在△ABC中,AB=13,BC=10,BC边上的中线AD=12.求:(1)AC的长度;(2)△ABC的面积.7.如图是一块地的平面图,AD=4 m,CD=3 m,AB=13 m,BC=12 m,∠ADC=90°,求这块地的面积.五、布置作业教科书第34页习题17.2第1,2,5题六、板书设计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互逆命题(定理)二、勾股数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四、例题讲解五、板演练习七、教学反思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判断、找规律,猜想出一般的结论;然后由学生想、画、剪、叠,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对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定理,逆定理等概念的讲解可随题点化,而详细讲解、随堂练习可做为第二课时的重点,挤出更多时间来做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相应练习,特别是应加大有灵活度和难度的生活习题的练习,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0分钟教案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能力目标:(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2)通过用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具体的问题。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
三、教学准备一根打了13个等距离结的细绳子四、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c b a =+(2)情境导入1、在古代,没有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人们是怎样画直角三角形的呢?【实验观察】用一根打了13个等距离结的细绳子,在小黑板上,用钉子钉在第一个结上,再钉在第4个结上,再钉在第8个结上,最后将第十三个结与第一个结钉在一起.然后用三角板量出最大角的度数.可以发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这是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学生猜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下面的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指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对比勾股定理,理解互逆命题。
(3)证明新知在下图中,△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
如果△ABC 是直角三角形,它应该与直角边是a ,b 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实际情况是这样吗?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这个命题。
(由于难度较大,由教师示范证明过程)已知:在△ABC 中,AB=c ,BC=a ,AC=b ,并且222c b a =+,如上图(1)。
求证:∠C=90°。
证明 : 作△A ’B ’C ’,使∠C ’=90°,A ’C ’=b , B ’C ’=a ,如上图(2),那么A ’B ’2 =22b a +(勾股定理)又∵222c b a =+(已知)∴A ’B ’2=2c ,A ’B ’=c (A ’B ’>0) 在△ABC 和△A ’B ’C ’中,BC=a =B ’C ’CA=b =C ’A ’AB=c =A ’B ’∴△ABC ≌△A ’B ’C ’(SSS)∴∠C=∠C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强调说明】(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定义及表述。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过程。
3.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及其证明过程。
2. 教学难点: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
2. 采用证明法,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过程。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定义及表述,解释其意义。
3. 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及证明过程。
2.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习题练习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定理的逆定理。
2. 介绍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理解。
十、教学资源:1. 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网络资源,如相关视频、文章等。
3. 实际问题案例。
4. 课后作业及评价表格。
六、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8篇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8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一些觉见的勾股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和证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
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二、教学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
(一)复习回顾复习回顾与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提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1【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让学生充分观察、动手实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项伟大成就,被广泛的应用于数学和实际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在学生研究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它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定理,是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也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性质与判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同时也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尽管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如何添辅助线就是解决它的关键.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过程,具有了一定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具备了一定的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2.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4.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课时设计】两课时.【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采用发现法、探究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长:①a=3,b=4;②a=5,b=12;③a=8,b=15.(3)上述(2)中三角形的边a,b,c有什么关系______,分别以上述a,b,c为边的三角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此情景引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师揭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答案:(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b =c .(2)①c=5;②c=13;③c=17;(3)a +b =c ;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通过调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巧妙地过渡到本节课的课题.(二)探索新知实验观察:1.拼一拼: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木条,用三根木条作为三角形的边a ,b ,c 拼成一个三角形,要求如下:(1)a =3cm ,b =4cm ,c =5cm ;(2)a =5cm ,b =12cm ,c =13cm ;(3)a =8cm ,b =15c m ,c =17cm.2.量一量:用你的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并说出此三角形的形状.3.猜一猜:由上面几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吗?请以命题的形式说出你的观点.学生思考并回答:命题2与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有何关系?师生共同归纳: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定义.4.说一说: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3)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答案:2.90;直角三角形.3.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满足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成立(2)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不成立(3)如果两个实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不成立(4)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成立【设计意图】通过“拼一拼”“量一量”“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比较勾股定理与命题2的题设与结论,认知原命题与逆命题的互逆性,凸显命题的形成过程,自然地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5.验一验:师:那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正确?我们怎么验证呢?师生行为:让学生试着寻找解题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证明的思路.本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清思路.②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参与交流、讨论.222222222师生共同得出:把命题转化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c ,AC =b ,BC =a ,且a +b =c ,求证:∠C =90.222 师:△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b =c .如果△ABC 是直角三角形,它应与直角边是a ,b 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我们作一个Rt △A 'B 'C ',使B 'C '=a ,A 'C '=b ,∠C '=90(如下图)Rt △A B C 会与△ABC 全等吗?'''222生:我们所作的Rt △A 'B 'C ',A 'B '=a +b ,又因为c =a +b ,所以A 'B '=c ,2222222∠C =∠C '=90.△ABC 即A 'B '=c .△ABC 和△A 'B 'C '三边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为直角三角形.即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是正确的.师:很好,当我们证明了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命题就成为一个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为互为逆定理.师生共同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学生明确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要注意的事项:(1).条件:须知道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a +b =c ,往往要通过计算.结论:∠C =90(最长边c 所对的角).(2).书写格式:∵如图在△ABC 中,AC +BC =AC .∴∠C =90.222 222【设计意图】经历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的获取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参与发现的愉悦,有效地突破本节的难点.(三)例题讲解例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b=17,c=8;;(2)a=13,b=15,c=14.学生根据勾股逆定理来解决此类已知三边,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通过思考,归纳出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归纳:像15,17,8,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答案:(1) 152+82=225+64=289172=289∴152+82=17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132+142=169+196=365152=225∴13+14≠15222∴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理解勾股数的概念,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例2.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NQ远航号海天号R21P E海岸线解:根据题意画图,如图所示:PQ=16⨯1.5=24,PR=12⨯1.5=18,QR=30242+182=302,即PQ2+PR2=QR2∴∠QPR=90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QPS=45.所以∠RPS=45 ,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设计意图】以例2为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四)拓展提高1.下面以∠A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a ,b ,c 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那么哪一个角是直角?(1)a =15b =20c =25;(2)a =13b =10c =20;(3)a =1b =2c =3;(4)a :b :c =3:4:5 .2.△ABC 中,∠A ,∠B ,∠C 所对应边的长分别为a ,b ,c ,且c =a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是钝角B .∠C 是直角C .∠A 是直角D .∠B 是直角3.满足下列条件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AC +BC =AB B .a ∶b ∶c =5∶12∶13C .∠C =∠A +∠BD .∠A ∶∠B ∶∠C =3∶4∶54.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 和∠DBC 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222222C13D ACD 4512BA 3B参考答案:1、(1)是;∠C.(2)不是.(3)是;∠B.(4)是;∠C.2、C3、D4、解析:∵AB 2+AD 2=32+42=25BD 2=52=25∴AB 2+AD 2=BD 2∴∠A =90∵BD 2+BC 2=52+122=169CD 2=132=169∴BD 2+BC 2=CD 2∴∠CBD =90∴这个零件符合要求.【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查漏补缺,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帮助.(五)知识小结你能谈谈学习这节内容的收获和体会吗?【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六)课后作业1.下列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6,8,9B .5,6,12C .5,3,2D .10,7,82.有六根细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4,6,8,10,12(单位:cm ),从中取出三根首尾顺次连接搭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这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A .2,4,8B .4,8,10C .6,8,10D .8,10,123.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a -b )=c ,则().2A .∠A 为直角B .∠C 为直角C .∠B 为直角D .不是直角三角形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20,25,那么它的最长边上的高是().A .12.5B .12C .152D .925.请你写一组勾股数:_________________.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4、3,则它的面积为.27.已知a -5+(b -12)+c -13=0,则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8.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且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cm .9.已知:在∆ABC 中,AB =13cm,BC =10cm,BC 边上的中线AD =12cm.求AC .10.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 、B 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 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2答案:1.C 2.C 3.A 4.B5.3,4,5答案不唯一6.67.直角三角形.解:由题意可得a=5,b=12,c=13.∵52+122=169,132=169.∴52+122=132即a 2+b 2=c 2所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8.1209.∵AD 2+BD 2=52+122=169AB 2=132=169即AD 2+BD 2=AB 2∴△ABD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CD 中,AC=52+122=1311⨯120=12海里,BC =⨯50=5海里1010∵AC 2+BC 2=52+122=16910.由题意得,AC =AB 2=132=169即AC 2+B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乙巡逻艇向北偏西40 方向航行,即∠ABC =50 ∴∠BAC =40 ,即甲巡逻艇向北偏东50 方向航行.答:甲巡逻艇向北偏东50 方向航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学习,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拼一拼”“量一量”“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由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师生又能合作互动的场所,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b c 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BC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例题的意图分析例 1(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 2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 生的理性思维。
例 3(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 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
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 a 2+b 2 和 c 2 的值。
③判断 a 2+b 2 和 c 2 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课堂引入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 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例习题分析例 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 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 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例 2 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 满足 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 形,然后写已知求证。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 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cA A1b b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 a a B1C1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由问题(一个三角形的角满足什么条件是直角三角形?),通过复习勾股定理及古埃及人画直角谈起,通过让学生画一些三角形(已知三边,并且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从而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紧接着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判别思想,掌握勾股定理逆
定理的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的探究过程,用三边的数量
关系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
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
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
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证明.
教学设计与师生互动备注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一个三角形,它的角需满足什么条件是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联想到用三边的关系是否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提高学生发现反思问题的能力.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斜边c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a2+b2=c2。
提问: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如何做?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回忆,总结前面学过的旧知识;
②能否“温故知新”。
通过动手实践、介绍数学史,在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和数学史教育的同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自然地
二、研究新知、应用举例
1、猜想
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古埃及人把一根绳子打上等
距离的13个结,然后把第1个结和第13个结用木桩钉在一起,再分别
用木桩把第4个结和第8个结钉牢(拉直绳子)。
如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你有什么猜想呢? 2、操作
用圆规、直尺作△ABC ,使AB=10cm ,AC=8cm ,BC=6cm ,如图,量一量 ∠C ,它是90°吗?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5cm 、12cm 、13cm ,这三边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什么?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是什么?
如果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分别为a 、b 、c ,且a ²+b ²=c ²,问: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什么?
由上面几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吗?请以命题的形式说出你的观点! (类比勾股定理) 归纳结论:
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且满足a ²+b ²=c 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已知:在△ABC 中,AB=c ,BC=a ,AC=b ,并且222c b a =+,如图(1)。
求证:∠C=90°。
证明 : 作△A ’B ’C ’,使∠C ’=90°,A ’C ’=b , B ’C ’=a ,如图(2)。
那么A ’B ’2
=2
2
b a +(勾股定理)
又∵2
22c b a =+(已知)
∴A ’B ’2
=2
c ,A ’B ’=c (A ’B ’>0)
在△ABC 和△A ’B ’C ’中, BC=a =B ’C ’ CA=b =C ’A ’
AB=c =A ’B ’
∴△ABC ≌△A ’B ’C ’(SSS)
∴∠C=∠C ’=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与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提问:既然学过了勾股定理,还学习勾股定理逆定理干什么呢?
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将在下一节给出证明.本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对猜想出的结论是否还有疑虑.②能否积极主动的操作。
B A
C 10 6 8 A B
C
b c a (1) A′
B′ C′ b a
(2)
总结:用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它可作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依据. 3、例题教学
例1 根据下列三角形的三边a 、b 、c 的值,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是,指出哪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a=5,b=12,c=13;
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只要看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的平方。
解∵最大边是c=13,c ²=169, a ²+b ²=5²+12²=169,∴a ²+b ²=c ²,
∴△ABC 是直角三角形,最大边c 所对的角是直角. 练习:(1)a=7,b=8,c=11. (2)a=1,b=2,c=3
例:已知ABC Δ的三边分别a 、b 、c ,a=12
-m ,b=2m, c=12
+m (m>1,m 是正整数),ABC Δ是直角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分析:先来判断a,b,c 三边哪条最长,可以代m 为满足条件的特殊值来试,m=2.则a=3,b=4,c=5,c 最大。
解:
()
2
2
22
4
2242222
2112412)2()1(c m m m m m m m m b a =+=++=++-=+-=+
ABC Δ∴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练习: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B =900,AB =3,BC =4,CD =12,
AD =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勾股定理:由形到数; 勾股定理逆定理:由数到形。
即:数形结合
学生板书,教师巡视。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和我们分享你的体会吧!
2.勾股定理的逆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有下列关系: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问:勾股定理是什么呢?) 3.该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