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材料。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他们往往充满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把握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2.教学难点:从细节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感受大自然神奇的氛围。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潮水动画等,辅助教学。
2.音响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潮水声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时,播放潮水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觉上体验潮水的壮观。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等,确保朗读质量。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二、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描绘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含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优秀教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章。
但是,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此外,学生可能对潮汐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进行科普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描绘的景象的想象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全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课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潮的?”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学会正确运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自然景观。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写,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本节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到自然景观的描绘、人文历史的介绍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他们往往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现象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知识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描绘的景象的想象和体会。
3.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大潮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呈现(10分钟)a.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
c.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景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出本课时的生字词:“观潮、洗涤、旷野”。
2.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对“观潮”景观的描写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逐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观潮》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教材,教师 preparing 恢复双语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PPT3.朗读录音机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观潮》的图片或PPT引导学生讨论海的美丽和浩渺。
2. 学习新词(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观潮、洗涤、旷野”三个生字词的字形和发音,让学生跟读。
3. 预习课文(15分钟)•请家长朗读辅导教材 prepared 庐山•教师朗读课文 prepared 鲁迅,带领学生跟读,梦想重回霍尔果斯区权。
•了解学生对“观潮”这个景观的想法和感受。
4. 分析课文(20分钟)•分段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老师 could 各曲反好曹 proposed 织女。
### 5. 集体朗读(10分钟)•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温故而知新。
6. 情感交流(1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触,谈谈自己对大海、自然的感受,建立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7. 诗歌鉴赏(15分钟)•通过诵读经典诗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观潮》,写一篇以大海为主题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复习当天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巩固和课文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意境,还能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感,加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以我国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为题材,通过对大潮来临前、来临时的景象以及大潮过后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了解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效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 体会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生字卡片。
3.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谁能来说说你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2. 出示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1.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品味感悟,可以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
2. 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四、总结全文,提升认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观潮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6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
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
.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师指导字音、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2.)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三、学习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读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二.深入理解,学习第3、4、5自然段。
1.齐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这是本课的重点,应从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形态”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仔细品味,反复赏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说明文。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地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说明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描绘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可能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会生字词,会用“观潮”一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描绘课文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用“观潮”一词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情感。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生字词。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说出“观潮”一词,从而引入课文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观潮”一词造句,并选出优秀句子进行展示。
教师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恰当运用词语。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
【导语】本⽂是⼀篇以写景为主的散⽂,语⾔细腻⽣动,捕捉的画⾯视野开阔,⽓势雄浑。
钱塘江⼤潮⾃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潮⽓势磅礴的景象,使⼈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课《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声⿍沸、⽔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背诵课⽂3、4⾃然段。
3.边读课⽂边想象画⾯,能联系上下⽂或结合⽣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描写想象画⾯。
教学难点 想象课⽂描绘的⼤潮景象,引导学⽣体会作者怎样既⽣动⼜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潮雄奇景象的。
第⼀课时 教学⽬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声⿍沸、⽔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理清⽂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吟诵古诗,导⼊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天来。
”唐代⼤诗⼈刘禹锡也曾经写道:“⼋⽉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
”今天就让我们⼀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件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初读课⽂,⾃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的潮⽔?(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潮。
)(课件出⽰3) 2.交流⾃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字卡⽚检查“盐、屹、昂、顿、⿍、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并组词语。
(课件出⽰4) 字⾳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注意读准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沸腾、横卧、据说、风号浪吼”等重点词语。
2、抓住重点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形成的资料、钱塘江大潮视频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等词语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观潮》,课文讲的是哪里的潮?钱塘江在我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的家乡——泰安。
如果说我们泰安的泰山是举世闻名的话,那钱塘江大潮就是“天下奇观”了。
2、“观潮”和“天下奇观”里都有一个“观”字,意思相同吗?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说,老师补充:由于潮汐的大小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的影响,潮汐很有规律。
从一天来看,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间隔时间为12小时25分。
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两次高潮。
八月十八日,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线上,引潮力最大,潮来得也最猛烈,被认为是观潮日,苏轼在《观浙江涛》中写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关于钱塘潮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
观潮最好的地方是在浙江省嘉兴市的海宁县盐官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观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新词。
3、组内交流(其间,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如“闷、号、涨”是多音字,在本课分别读作“mèn”“háo”“zhǎng”,“卧”字要注意笔顺和笔画,第六笔是一画“竖折”,不能写成两画“竖、横”)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潮 第一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案:观潮第一课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人声鼎沸”、“齐头并进”等词语的意思。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壮观景象。
2. 教师总结,引出本课内容——钱塘江大潮。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的作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第1课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第一课《观潮》。
本课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海边观潮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潮水涌动、潮声轰鸣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海浪声,引导学生进入观潮的氛围。
2. 教师出示一张观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2. 教师出示课文标题,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
三、自主阅读1. 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 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四、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五、全班交流1.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板书设计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七、作业设计1. 教师布置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观潮》,使学生了解海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惜环境。
2. 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解海潮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难点:理解文中诗意和比喩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教学准备•教材:《观潮》课文及相关课外资料。
•辅助工具:地理图、海洋潮汐相关图片、板书。
•教学环境:讲台、投影仪等。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海洋潮汐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讲解文中生词和生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段阅读课文,呈现海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分组讨论海潮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步:语文实践1.学生自主或小组创作海潮相关的诗歌或描述。
2.分享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海潮对人类和自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环境保护问题。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观潮》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下一步可以通过实地调研、生态活动等方式深化学生对海潮和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及词句的意思。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流畅的语言描述物体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思考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获取关键信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及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比喻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观点。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上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观潮》的故事背景,并提出“为什么潮会上涨、下涨”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主体活动1.听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做简要总结。
2.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3.词语学习:解释生词,学生理解并记忆关键词语。
4.组织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观潮》故事中的反思与启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其他现象,扩展学生对自然的认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内容,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海洋景色。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描述内容的丰富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提前一天叮嘱学生阅读课文,并且圈点出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准备钱塘江大潮的短视频(用于课堂上展示)。
二、导入(5分钟)地球上有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观(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奇特自然景观,也可以向学生列举),它们极具魅力,释放出地球大自然所独有的绚丽。
今天的课堂上,将一起来见证一雄起壮丽的自然风景奇观——钱塘江大潮。
三、生字词讲解(15分钟)昨天已经叮嘱过大家提前阅读课文,并且圈点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下面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帮助大家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小组活动结束后,按照课文自然段的顺序,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合作结果,老师将大家都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统计在下面的表格中,注意重点讲解。
“未解决”生字词汇总【注】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着重讲述课后的生字词读音,以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四、文脉梳理(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间顺序or空间顺序)(2)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可以分子几个阶段?在文中找到证据。
(三个阶段,分别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概括全文)【注】此过程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重点是能够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老师可以点名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最后,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完成对文章脉络的梳理。
五、课堂小结(10)钱塘江大潮这种自然现象,是在一点时间段内向人们展现它的雄奇壮观。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景观如钱塘大潮一样,在不同时间向人们展现它的精彩吗?【注】请学生列举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描述特点的景观,例如火烧云、雷阵雨、泰姬陵、海上日出……其实,除了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景观特点,我们还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游览顺序描述景观(从高到底、由远及近……),而这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思路。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潮声、潮形、潮色的细致刻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读和欣赏。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通过文字去感受和想象,还是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增强语感。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朗读。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文本,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
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通过找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
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
笼罩(lǒnɡzhào)
薄雾(báo)
横贯(ɡuàn)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
裂,裂开。
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
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
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
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平静。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
(板书: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
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
(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正)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
.来,人们心情急切。
“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
(板书:昂首东望)
2.老师总结: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五、布置作业
1.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平静昂首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