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78731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1.png)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本节课主要通过描述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和描绘景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和描绘景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课文的细节和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生词卡片:准备生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利用生词卡片,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和阅读的操练,确保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还能想到其他大自然景象吗?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https://img.taocdn.com/s3/m/2a6051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c.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观潮》,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能力和欣赏自然景观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如“潮汐”、“涌潮”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感受大潮的气势。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或视频资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描述自然景观的课文,如《黄山奇石》、《葡萄沟》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潮汐、涌潮等专业术语。
2.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浪潮如同白色的战马,浩浩荡荡,奔腾而来。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感受大潮的气势。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 学生畅谈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想,表达对大自然、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钱塘江大潮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培养了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能力和欣赏自然景观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感受大潮的气势。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2bf7245022aaea988f0f96.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篇1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同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同学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依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沛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同学,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同学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我班同学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溢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be060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8.png)
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遍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重点句子;3、学习作者抓住多个特点,有次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积累课文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描绘的大潮景象;三、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来潮的声音音频,钱塘江大潮视频;五、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横贯江面人声鼎沸人山人海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齐头并进奔腾西去风号浪吼白浪翻滚颤动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一起来感受钱塘江的奇特之处。
在此之前,来回顾一下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的场景,你们有信心能读好吗?请一个小组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播放浪潮的声音,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3.既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景象,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到农历八月十八日的盐官镇。
(二)细品课文,领略壮观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平静人山人海)2.谁能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人们的心情。
(期待)“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四年级《观潮》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0篇)
![四年级《观潮》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fc9ce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8.png)
四年级《观潮》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0篇)教学内容:《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了解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2、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词语认读二、学习3、4两段1、师:自由读读3、4自然段,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你特别喜欢的,用波浪线划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教师了解情况,并做适当的个别指导。
2、指名说说读读(配多媒体)生:我特别喜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你来读一读。
师:看到那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们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有什么动作,会说些什么,咱们表演表演。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这样的场面就是——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师朗读指导(个别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展示读)3、师:谁再来说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生: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这个句子。
师: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生:流利、正确,不太有感情。
师:你能比他读得有感情吗?生:能。
学生读师:他读地有感情吗?学生评议。
师: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
我们大家像他那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4、生:老师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834f1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f.png)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 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 入文理解“观潮”(1)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2) 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
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者说一说吗?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品位“奇”,感觉奇观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课件出示:__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__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f3bbb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1.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出本课时的生字词:“观潮、洗涤、旷野”。
2.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对“观潮”景观的描写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逐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观潮》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教材,教师 preparing 恢复双语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PPT3.朗读录音机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观潮》的图片或PPT引导学生讨论海的美丽和浩渺。
2. 学习新词(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观潮、洗涤、旷野”三个生字词的字形和发音,让学生跟读。
3. 预习课文(15分钟)•请家长朗读辅导教材 prepared 庐山•教师朗读课文 prepared 鲁迅,带领学生跟读,梦想重回霍尔果斯区权。
•了解学生对“观潮”这个景观的想法和感受。
4. 分析课文(20分钟)•分段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老师 could 各曲反好曹 proposed 织女。
### 5. 集体朗读(10分钟)•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温故而知新。
6. 情感交流(1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触,谈谈自己对大海、自然的感受,建立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7. 诗歌鉴赏(15分钟)•通过诵读经典诗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观潮》,写一篇以大海为主题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复习当天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巩固和课文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意境,还能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感,加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164c4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7.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说明文。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地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说明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描绘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可能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会生字词,会用“观潮”一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描绘课文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用“观潮”一词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情感。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生字词。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说出“观潮”一词,从而引入课文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观潮”一词造句,并选出优秀句子进行展示。
教师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恰当运用词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6eb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8.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原文及教案一个人民教师可以通过教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原文及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50cfe8a1c7aa00b52acb52.png)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灿烂、白茫茫、规律”等22个词语。
积累文中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1、观潮设计人:四年级语文组审核人:验收人: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2、教材分析“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9fc8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f.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观潮》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观潮》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d95ea3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b.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观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四年级上册,学生接触到了更加丰富的文学作品和语文知识,其中《1观潮》是人教新课标中的一篇散文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以大油坊的兴旺和城市的繁华来展示各种形式,各种程度的人群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1观潮》故事内容,抓住核心词汇和句子。
2.能够通过故事了解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看法。
3.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1观潮》故事内容,抓住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生活的意义,对生活进行升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引入故事《1观潮》。
2.呈现:讲解故事主要内容,重点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僻字词。
3.理解: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生活的态度。
4.小结:总结故事主题,展示不同组的讨论成果。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结合故事内容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1.复述:学生自由发言复述上一堂课故事的内容。
2.拓展:通过与学生分享其他相关故事拓展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3.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生活中的不同观点,并展示讨论结果。
4.归纳:学生总结讨论中不同观点的核心内容。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结合讨论内容的感悟体会。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1观潮》故事的内容,还培养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进行思考,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领悟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人生的丰富。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dc6a4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0.png)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这篇课文的背景故事。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能够听懂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
5.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组讨论。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要词语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教材。
2.课文的PPT或手绘素材。
3.教师准备的相关问题。
4.班级学生分组名单。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观潮》这篇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故事。
2.学生猜测和讨论一下课文的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1.学生自读一遍课文。
2.老师示范朗读一遍,学生跟读。
第三步:词语解释(15分钟)1.老师解释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学生跟读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提问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辅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
第四步:课文讲解和讨论(20分钟)1.老师用PPT或手绘素材展示课文内容,并解释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五步:课文讲评(10分钟)1.学生随机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检验理解程度。
2.老师评价学生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引导。
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词语掌握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表现不活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和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加油!。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b9e8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f.png)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课题:《观潮》阅读与写作【分析课程标准】本课程主要涉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两个方面的要求。
阅读理解方面,四年级学生应能够逐步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逐步认识段落的概念和组成,能够对短文进行简单的解读和推断,对主旨和细节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
写作表达方面,四年级学生应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写作实践之中,能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依据要求写出简短、明确、通顺的语言。
【设计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现象,尤其是观潮的现象。
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归纳整理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技能目标:获取知识:通过阅读文章来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
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够较好地对文章中的主旨和细节进行理解和分析,能够进行归纳和综合思考。
写作表达: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依据要求写出简短、明确、通顺的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和兴趣,引导他们发展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诗歌朗读和思考,增强学生的美感。
【设计过程】一、前导活动1. 热身:学生分组唱歌《大海啊,故乡的大海》。
2. 引入:导入话题,“看过潮涨潮落的现象吗?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潮涨潮落的现象呢?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大海会出现潮涨潮落的现象吧。
”二、讲授主体1. 朗读文章《观潮》。
2. 听取学生对文章的简单观感,问学生是否看过潮涨潮落,了解学生对该现象的了解程度。
3. 展示图片,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关于潮汐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潮汐,什么是潮涨潮落,以及什么因素会影响潮汐的高低。
4. 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向学生传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神秘与壮美。
5. 设计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1)为什么大海会出现潮涨潮落的现象?(2)潮涨潮落的现象是如何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3)小螃蟹为什么要挖洞?(4)在海边看潮最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6. 点拨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学会辨析文章中的主旨和细节。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5260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3.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5篇】四班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依据同学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发挥同学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增加同学喜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同学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宏伟,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留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预备:远程教学软件、电视电脑、录像带。
五、课时支配:2课时六、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同学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宏伟,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老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老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师生互动沟通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课件(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美与宏伟。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概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美情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合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希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7b90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c.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学生学会欣赏和描述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观潮》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生字词,如“潮、涛、涌、沸”等,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描绘的生动。
3.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学习。
3.4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2 写话练习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发挥想象力,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练习朗读课文。
5.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拍摄照片或绘画,并附上简短的描述。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的经历,互相交流感受和观察心得。
6.2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有关自然景观的视频资料,如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第七章:综合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者观察钱塘江大潮时的情景,通过表演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7.2 课文复述学生轮流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八章:评价与反馈8.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进步。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6a7d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e.png)
《观潮》教案
以下是一份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的《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潮的雄伟壮观。
2.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引入课题《观潮》。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 分钟)
(1)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大潮的句子,思考:大潮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4.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7 分钟)
(1)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教师总结:本文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布置作业(5 分钟)
(1)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按照时间顺序写一篇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18762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2.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的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8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83页](https://img.taocdn.com/s3/m/93d1b72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2.png)
1.《观潮》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观潮》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观、潮、犹、及、既、望”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观潮、弄潮、涌潮、跳江龙、水仙王”等词语的由来和含义。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讲解,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观潮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的自然保护意识,以及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潮》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观潮的技巧和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教学注意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动手尝试,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观潮》一文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点讲解:针对《观潮》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深入讲解,包括词语的含义、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3.阅读训练: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阅读和全班阅读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4.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检查,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观潮》一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和内涵。
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设计理念“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诵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 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 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 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
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
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观潮” ?(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
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
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
——柳永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
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设计:
《观潮》周密
风景画潮来之状
风俗画演习之威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教学总结】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
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查字典返回查字典首页>>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
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用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
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
和记忆,我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 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4、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问题,朗读课文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同时,延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当一回讲解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值得探讨的问题:
⑴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⑵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思维敏捷,抢着发言,而一些学生却反应迟钝,可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参与面、而对这两个极端,我们又该如何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