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园中心小学小学法制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通用9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通用9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文章9篇,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第一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一、以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

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二、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

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

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

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法制课讲课大纲(小学生)

法制课讲课大纲(小学生)

第一部分(时间任意):1.首先问同学们是否了解法院是干什么的,法官是干什么的,提问互动(时间可控)。

2.结合卡通图片给同学们介绍法院的职能,介绍法官、检察官和警察叔叔的区别,结合图片告诉同学们法槌、法典、天平的含义,带领同学们齐声朗读法官誓词。

3.介绍法官制服的演变历史(酌情决定是否添加该部分),时间充裕时可以让同学或者老师试穿法袍。

4.未成年人隐私保护(酌情决定是否添加该部分)。

5.将法院和法官的知识告诉同学们,鼓励好好学习,以后对法律有兴趣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

法律知识:法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是中国的审判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高级人民法院,以下为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各级各类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统一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据行政区划设置,专门法院根据需要设置。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自治县人民法院、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法院。

由基层人民法院设若干人民法庭,作为派出机构,但人民法庭不是一个审级。

中级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中央直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和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目前在中国境内设置军事、海事、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

法院审理案件,除有关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各级人民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由它审判的第一审案件作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经过审理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就是第二审的判决或裁定。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4.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课程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我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品质。

3.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5.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6.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三、课程实施1.教学方式:采用讲座、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2.教学时间:每周安排一节德育课,每学期进行一次德育实践活动。

3.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分数论英雄。

4.教师培训: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程保障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德育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德育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3.资源保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德育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4.质量保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德育课程取得实效。

五、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满意度。

2.教师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教学检查等方式,评价德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3.课程评价:结合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对德育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六、课程改进1.根据课程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需求。

2.加强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积极探索德育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心理素质和环保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德育工作,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本课程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开放性。

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允许儿童自由选择和自主探究,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以及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一)培养儿童的基本品德和行为惯,如诚实守信、友善礼貌、勤劳自律、爱护环境等。

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三)引导儿童正确看待自我、他人和社会,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合作研究。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品德教育。

通过各种活动和案例,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其良好品德和行为惯。

二)生活教育。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和生活态度。

三)科学教育。

通过生活中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四)艺术教育。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其精神生活。

五)体育教育。

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活动为主,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方法包括:一)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感悟,提高其研究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问题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儿童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教学法。

通过各种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儿童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其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四)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提高儿童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全面、多层次的评价。

具体方法包括:一)观察评价。

通过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对其品德、行为惯、生活技能等进行评价。

杨园中心小学小学法制校本课程纲要

杨园中心小学小学法制校本课程纲要

杨园中心小学“小学法制”校本课程纲要本校“小学法制”校本课程属于义务教育阶段1——5年级学习法律知识的课程,其价值在于通过学法、实践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辨别是非和依法行事的能力。

一、课程概况:1、课程名称:小学法制2、课程类型:拓展性课程3、适用年级:一至五年级4、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每课时35分钟,每学年按32周计;每月两次法制教育专题活动,一学年计16课时。

一至五年级法制教育课时总课时240课时。

5、执教教师:以班主任为主,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执教该课程。

二、课程元素:(一)课程背景: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个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更是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更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中的中国需要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来与之相匹配,未来的各类人才亦必须是具有良好法制观念和强烈法律意识的集各类素养于一体的综合体。

当前,我国的民主与法制正在向纵深发展和推进,未来几年国家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一个文明的法治社会。

为建设一个文明的法治国家,打好公民法制基础,学校必须重视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建设,培养小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习惯。

近年来,由于浦东开发开放,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外来民工子女占70%左右,学生家庭条件艰苦,家长文化层次较低(80%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家长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难度大周期长。

传统的小学法制教育不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小学法制教育被忽视,没有专门的法制课程,更没有专职的法制教师。

法制教育内容孤立、刻板,学生面对与自己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严重脱节的法律条文难以理解;学法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法制教育对小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守法、道德良好、行为规范的小公民收效甚微。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近年来开展了市级课题“小学法制教育的探索”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龙头课题引领下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推进,为学校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学校积极开发“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初步体现了学校的法制教育特色,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新区法制教育三星级示范学校,法制教育科研成果多次在市区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详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详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详解1.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详细解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标准,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施这一课程。

2. 课程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共享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常识。

3. 课程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

3.2 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应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遵从能力。

3.3 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课程应该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4 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5 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内容之一。

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紧急情况。

4. 教学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和法律问题。

-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道德和法律决策的过程。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共享精神。

- 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法律和社会的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案3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案3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案3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案1主题目标:1、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2、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3、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容易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活动重点: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活动难点: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学会为别人着想,体会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互谅互让1、阅读32——33页的材料。

2、指名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3、小组交流:你和邻居家有没有发生过矛盾,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活动二:楼里飘香。

1、自己默读34——35页的内容。

2、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3、人们常说“邻里好,赛金宝”,说一说你家和邻居是怎样相处的?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邻居之间要怎么做强据学生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邻居之间要做的事一一邻里守望二、探索新知1、自己了解36——37页的内容,说说讲了什么故事?2、你从中学到了什么?3、小组讨论对于你所居住的环境,你能对邻居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4、小结:邻居对你们家的关爱,老师真感动。

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的,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板书设计远亲不如近邻关爱^ ------ 家人----- ►和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案2教学目标:1.做事情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2.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3.知道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4.学习使用交流、讨论等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知道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一一引出“小马虎”(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他是谁呢?(课件出示马小虎)向马小虎打个招呼吧!(2)师:马小虎今天要去种树,愿意跟他一起去吗?(课件出示马小虎种树的故事情境图)(3)师:仔细看图,谁来讲讲这个故事?(4)师:你们认为马小虎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导学生回答马虎、粗心等)(5)师:像马小虎这样,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没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马虎。

小学法制课教案(精选11篇)

小学法制课教案(精选11篇)

小学法制课教案(精选11篇)小学法制课教案1教学目标:1、火灾报警常识2、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3、提高学生的防火自救意识。

过程设计:设置情景—讲解常识—课件演示—现场模拟。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重点:火灾报警常识、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掌握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问题导入:当火灾袭来,你如何逃生?教师活动:给出几种火灾现场情形:1、家住一楼,家外着火,火小烟大,情况紧急。

2、家住二楼,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3、家住高楼,楼有电梯,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4、电线老化,室内着火,明火烧身,危在旦夕。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教师给出的火灾现场情形,制定相应逃生方案。

(二)常识介绍1、火灾报警须知:(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__x单位、__区__街__号发生火灾,__x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______x。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2、学习自救知识:(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I)、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

一旦火灾降临家庭,应抓紧时机进行扑救。

家庭常用的灭火工具是水、湿棉被、砂土、干粉等。

值得注意的是,电器起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扑救。

若发现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火警“119”,说清楚家庭详细地址、起火物品,然后离开火场到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前来扑救。

切忌贪恋财物贻误逃生时机。

如果火不但封了门,窗外也是一片火海时,应将门窗全部关闭,用湿棉被、毛巾、衣物等封堵门窗,同时采取打电话、敲打脸盆、向窗外抛东西等手段吸引外部人员注意,以便获救。

逃离途中切记不可使用电梯。

因为火灾中线路常被烧坏,会使你被困电梯中无法逃生。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生II)、身上着火怎么办?发生火灾时,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风,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三、课程标准内容总览
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同时教材中留有许多方格的“对话 框”便于教师记录儿童活动中的表现及其思想变化等。教材中还有许多开放性的 问题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教材中还安排了许多提示 语和指导语(如
三、课程标准内容总览
:“让我们一起讨论”、“让我们一起分享”、“请你去调查”、“请你去 访问”、“请你去考察”、“请你去研究”、“请你去实践”、“请你去反思” 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活动性特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1 一、课程性质
03 参考内容
02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 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1、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课程内容应具有连 续性和系统性。设计实施的每个单元内容都综合了显现生活事件或问题、学习性 主题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所选择的内容都来源于儿童生活及其社会化过程中 所必须面临的发展问题组成。
5、注重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 家庭教育的联动
5、注重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家庭教育的联动
3、课程的人文性
3、课程的人文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 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 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这个 综合的目标不求
3、课程的人文性
人人成为“精品”,但求个个都成“正品”。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不 但要完成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任务,还要完成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的任务。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人文因素,通过创设和渲染一种优美、智慧、富有儿童情 趣的活动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国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国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国版)
前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推动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课程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的研究和实践。

2. 培养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社会参与和服务意识。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规范
2. 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
3. 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4. 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识
5. 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而制定的。

全国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2. 课程标准的内容和难度
3. 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 课程标准的评价和考核
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而制
定的。

全国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可以有效地规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程的教学和实践。

小学法制校本教材

小学法制校本教材

第1课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宪法是母法。

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

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反宪法,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

宪法还是爱法。

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使我们的人格、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保护。

12月4日,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所以IW4 n L irl也童I K J A'・ a f IL'i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宪法是国法。

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宪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宪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规定了国家权利的来源是人民,而不是某一个国家领导小组合作交流宪法与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宪法中有哪些规定是跟我们有关的?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质、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宪法第5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爱惜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同学们要知法、懂法、守法,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远离违法与犯罪。

同学们,下面这些人的行为违法吗?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第2课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法制知识浏览第一章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国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国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国版)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 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3. 公民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1.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
2. 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四、评价方式
1. 考核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与法治标准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检验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五、实施方案
1. 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2. 培训教师,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
3. 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授课时间:37课时适用年级:四年级设计者:日期:2020年9月1日一、【课程背景】四年级上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法治专册,法治专册系统的、完整的以宪法为主的内容呈现,主要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法治专册的难度是有依据的,也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首先对于对于四年级法治专册,开展法治教育不是零起点,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也不是高程度;其次通过法治专册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形成体系化的法律认知,为后续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学则是小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和充实。

在前三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

进入四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将宪法的根本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公权力的来源及行使等基础法律问题,循序渐进地讲述出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认知必要的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道德与法制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强化集体意识,了解班规的作用,了解班规的制定过程。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了解电视媒介的意义与作用,反思调整自身看电视的行为,养成健康看电视的习惯,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4、能具体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二)行为与习惯:1、自觉接受班规的约束,具有班级规则意识,能公正地对待班级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小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小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小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公德心、集体观念和助人精神-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和友善待人的道德品质-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的道德行为2. 法治教育- 介绍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1. 观察和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行为和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讨论和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加深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

3. 互动和游戏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积极参与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及进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 道德故事书籍和影视资料- 法律知识绘本和教育游戏- 模拟法庭和法治实践活动六、教学时长和安排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安排为每周两个课时,共计20个课时。

每节课时为45分钟。

七、教学环境和设施要求提供良好的教室环境,配备投影仪、电视、书籍和教学材料等设施。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和法律机构的参观活动。

八、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情况、参与度及成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课堂作业、小测验、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估。

九、教学团队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由道德与法治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负责。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为小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道德与法治的含义1. 导入新课:讲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及关系。

2. 教学内容:介绍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 课堂活动:讨论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导正确处理。

第二课时:遵守法律法规1. 导入新课:讲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法律法规,了解违法行为及后果。

3. 课堂活动: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第三课时:尊重他人1. 导入新课: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2. 教学内容:学习尊重他人的表现,如礼貌待人、关爱弱势群体等。

3. 课堂活动:情景剧表演,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第四课时:热爱集体1. 导入新课:讲解热爱集体的意义。

2.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为集体作贡献,培养团队精神。

3. 课堂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学生对集体的热爱。

第五课时:正确价值观的培养1. 导入新课:讲解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学习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等。

3. 课堂活动:讨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剧表演: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

2. 课堂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写作或调查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本课程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儿童在研究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同时,也鼓励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共同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惯。

二、课程内容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品德教育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故事阅读等形式,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如诚实守信、友善合作、尊重他人、自我约束、勤奋努力等。

二)生活教育通过生活实践、体验活动、游戏等形式,帮助儿童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生活态度,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惯、节约意识等。

三)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形式,引导儿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创新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实验活动、创意活动等形式,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勇于探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情境营造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创造具有情境性、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儿童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二)体验活动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从而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惯。

三)社会实践教师应引导儿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创新实践教师应引导儿童进行探究活动、实验活动、创意活动等创新实践,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勇于探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方法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一)过程性评价教师应注重对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度、表现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二)成果性评价教师应注重对儿童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如生活技能、品德行为、创新成果等。

三)综合性评价教师应注重对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法制教育读本目录第一章少年儿童犯罪的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课遵纪守法 (3)第二课远离毒品 (6)第二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保护法规第一课保护环境 (8)第二课生命之水 (11)第三章勤学与尊师的故事——教育法规知识第一课好好学习 (13)第二课尊敬师长 (15)第四章拾到东西怎么办——民法知识第一课拾金不昧 (17)第二课尊重人格 (19)第五章“110“的故事——请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一课“110”来帮忙 (21)第二课遵守公共秩序 (23)第六章大气污染和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课大气污染的危害 (24)第二课警惕大气污染 (26)第三课小实验 (28)第一章少年儿童犯罪的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课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对广大少年儿童的侵蚀,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国家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重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

什么是未成年人?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法律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重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案例分析:案例:杨刚,男,某校五年级学生。

他很贪玩,一有空就经常到同学家去玩。

双休日有时就不回家,睡在同学家里。

父母知道后,不准杨刚睡到同学家去,杨刚很不服气,说我为什么不能睡到同学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道德与法治:小学版全国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小学版全国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小学版全国课程标准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全国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融合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性课程。

2. 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课程强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的品质。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课程内容1. 道德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个人品德教育等。

2. 法治教育:包括宪法教育、刑法教育、民法教育、行政法教育等。

3.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自我认知教育、情绪管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

四、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生动案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2. 运用讨论、探究、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4.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行为、法治观念、心理健康状况等。

3. 反馈机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不足,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采用国家审定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调整。

2. 教学辅助材料:包括课件、教案、案例、视频等。

3. 课外读物:推荐与课程相关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七、实施与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业水平。

2. 完善课程体系,确保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杨园中心小学培育法律意识纪实

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杨园中心小学培育法律意识纪实

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杨园中心小学培育法律意识纪实
郭新忠
【期刊名称】《上海人大月刊》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 走访完上海市浦东新区杨园中心小学,笔者为有这样一所地处偏僻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能成为上海市探索小学法制教育的领头雁而感到由衷地钦佩,更被学校600多名小学生自觉地学法、守法、护法的可爱举动所鼓舞.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批准"杨园中心小学法制教育探索"课题时,有关专家学者评论说: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源头工程,如果千千万万所学校,都能这样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如果千千万万的青少年,都能这样自觉地学法、守法、护法,那么,实现依法治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3页(P25-26,28)
【作者】郭新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法制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旬阳县赵湾中学法制教育进校园工作纪实 [J], 孙建武;程仕家
2.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J], 田立华
3.挖掘地方教育资源,构建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江苏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 [J], 俞伟发;
4.宁城县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 [J], 张韡
5.韵笔墨之律育艺术之美——江苏省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园中心小学“小学法制”校本课程纲要本校“小学法制”校本课程属于义务教育阶段1——5年级学习法律知识的课程,其价值在于通过学法、实践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辨别是非和依法行事的能力。

一、课程概况:1、课程名称:小学法制2、课程类型:拓展性课程3、适用年级:一至五年级4、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每课时35分钟,每学年按32周计;每月两次法制教育专题活动,一学年计16课时。

一至五年级法制教育课时总课时240课时。

5、执教教师:以班主任为主,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执教该课程。

二、课程元素:(一)课程背景: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个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更是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更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中的中国需要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来与之相匹配,未来的各类人才亦必须是具有良好法制观念和强烈法律意识的集各类素养于一体的综合体。

当前,我国的民主与法制正在向纵深发展和推进,未来几年国家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一个文明的法治社会。

为建设一个文明的法治国家,打好公民法制基础,学校必须重视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建设,培养小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习惯。

近年来,由于浦东开发开放,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外来民工子女占70%左右,学生家庭条件艰苦,家长文化层次较低(80%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家长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难度大周期长。

传统的小学法制教育不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小学法制教育被忽视,没有专门的法制课程,更没有专职的法制教师。

法制教育内容孤立、刻板,学生面对与自己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严重脱节的法律条文难以理解;学法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法制教育对小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守法、道德良好、行为规范的小公民收效甚微。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近年来开展了市级课题“小学法制教育的探索”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龙头课题引领下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推进,为学校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学校积极开发“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初步体现了学校的法制教育特色,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新区法制教育三星级示范学校,法制教育科研成果多次在市区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学校通过法制教育整合多项德育内容,逐步呈现具有法制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模式。

在多年实践探索小学生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一套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特征的系列教材,共十册,每个年级分上、下两册。

2005年教材首次出版,就得到了市、区教育和司法部门领导、专家的一致肯定,上海市司法局法宣处张方处长为教材写序,原浦东新区社发局局长尹后庆、浦东新区司法局局长凌德铭等领导为教材亲笔题词。

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和实践,2008年,学校教材编写组对教材内容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增补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廉洁教育”等有关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内容,使这套教材不断与时俱进,更具时代气息。

(二)课程理念1、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为建设一个文明的法治国家,打好公民法制基础,学校必须重视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建设,培养小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知识增长的较快时期。

本课程通过在小学阶段结合《品德与社会》法律知识教学的同时,增设法制教育校本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上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2、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注重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力求让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和多种人文学科知识、技能去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模拟法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法律问题的发现、分析、辩论、探究、解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从简单的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的方向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倡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本课程评价注重采用过程评价和质性评价。

即:不只看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参加了活动,更多地要看学生在活动中的法制观念、守法行为是否有进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潜力及发展趋势如何,是否能自觉地按法律规范约束行为,评价主体采取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评价内容也多元化,对队员的操作能力、自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在多元评价中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学生们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进步,逐步形成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

(三)课程目标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教育学生“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提高分辨是非、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分阶段目标:低年级:使学生具有规则意识和初步的法律意识;了解国旗、国徽、国歌是法律规定的国家的象征;掌握一些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1. 社会生活有规则。

(1)知道集体生活有规则,遵守学校制度,遵守班级公约。

(2)生活中恪守诚信,不说谎,有错就改。

(3)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4)初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2. 初步了解国家的法律(1)知道国旗、国徽与国歌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的象征。

(2)懂得升国旗唱国歌时要肃立,要爱护印有国徽的物品。

3. 学习一些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1)初步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和活动安全。

(2)初步了解居家安全的常识,不玩火,防触电,防煤气中毒。

(3)了解一些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会拨电话求助。

中高年级:初步懂得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知道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1. 遵纪守法是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1)了解与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了解和遵守公共场所的法律规范,爱护公共设施。

(3)了解和遵守上海市民❽七不❾规范。

知道要遵纪守法,远离毒品。

2. 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1)了解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知道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2)初步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3)初步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4)知道宪法和法律关于未成年人权利的规定,初步了解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3. 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1)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出行安全。

(2)学习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规范自身行为。

(3)知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四)课程内容本套教材共十册,每个年级分上、下两册。

每册教材中分列五至七个法制教育主题,每一个法制主题分成“学法、懂法”和“实践、探究”两大板块。

这两大板块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法、懂法”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有了这些知识铺垫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守法、用法行为;“实践、探究”板块则主要是通过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引发学生产生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调查、思考、体验、探究,从而综合使用法律知识,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巩固法律素养的形成。

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选择了跟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宪法、民法、国旗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语言文字法等法制主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择取其中较为浅显的法律知识,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体验法制实践活动。

具体教育内容要点如下:✧尊敬国旗、国徽,维护祖国尊严。

✧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

✧讲究公共卫生,保持市容整洁。

✧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

✧爱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爱护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

✧爱护珍贵和有益的动物,保护树木庄稼。

✧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不看坏书和坏录像片、不赌博。

✧尊重通信自由,不私拆、撕毁别人信件和揭取邮票。

✧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

✧建立同学间的正常友谊,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

✧从小学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崇尚廉洁,做廉洁自律小公民✧快乐成长,正确对待挫折,形成健康心理。

✧文明健康生活,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坚强意志,机智应对突发事件(五)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全面地、完整地落实课程目标,要将知识、方法与能力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合起来,促进学生以良好法制素养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

1、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下几个要求(1)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生活中鲜活的实例,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断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2)注重知行统一,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理运用于生活实践。

实现知行统一,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感染和熏陶,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鼓励自主学习,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觉实践。

促进学生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4)促进教学创新,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努力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5)形成教育合力,本课程的教学要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与各种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紧密联系,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取得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2、在教学设计时,建议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创建民主、互动的学习共同体,要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创建民主、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初步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中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