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上海高中政治哲学第一课.docx

上海高中政治哲学第一课.docx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第一节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探索世界的本原1)唯物论把整个世界的木原问题,作为自己的探索对象。

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科学概括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一物质概念,概插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区别于识的唯一的特性。

主义思想主义思想唯物主义物质第…性,意识笫…性唯心主义意识笫一性,物质笫二性朴素(古代)唯物主义用物质世界木身的事物来说明物质世界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自己的感觉、想象为基础的机械(近代)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实物(把自然科学的物质学说与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混同起来)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某种外在神秘力量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一、把握人的意识的奥秘1)为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不仅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电脑对人脑的思维功能的模拟成功, 有力的说明人的思维活动不管多么复杂,都是以客观的物质为基础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从形式上说有主观性,这种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神鬼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有具体与抽象Z别。

2)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内容来说,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意识就其形式來说是主观的,就其來源和内容來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上海高二政治哲学重点内容

上海高二政治哲学重点内容

上海高二政治哲学重点内容1.联系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叫联系。

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否认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但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四面八方”横向的联系是指空间上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前后相继”纵向的联系是指时间上前后事物之间的联系。

3.因果联系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先行后续,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4.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种情况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5.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部分会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6.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7.发展是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8.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区别:现象是外在的,人能直接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必须要经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

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向导。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只能是影响。

­2.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况,一是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3.量变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不会发生质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doc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doc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一)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沪教版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二)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上海高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哲学)

上海高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哲学)

上海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前言》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理1哲理定义: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是一种理性思考)。

2哲理与生活的关系:哲理来源于生活,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考点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1哲理与哲学的区别:哲理是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2世界观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

)3方法论含义: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定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同时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后者局限于某个领域;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任何哲学都来源于生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板块: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考点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和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的马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2方法:是要将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核心词汇: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考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注意区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沪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沪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沪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政治哲学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那么详细有哪些知识点要掌握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一)为什么说事物开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开展前途;而旧事物违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最终会走向灭亡;(2)新事物克制旧事物中消极、腐朽和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包容的新内容,因此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较的优越性;(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4)因此,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为什么说事物开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开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4)旧事物在开场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竭力扼杀新事物;(5)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它的表现是什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同一事物在开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如何?(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华;(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3)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事物总是和同类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4)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那么为特殊性,反之亦然.什么是主次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1)主要矛盾指: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次要矛盾指:处于附属地位、对事物开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3)关系: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什么是矛盾主次方面?他们之间的辨证关系如何?在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此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那么处于被支配地位,此即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互相排挤,又互相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三)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p 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1)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p 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4)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平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什么是详细问题详细分析^p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详细分析^p 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的活的灵魂.为什么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p ?(1)详细问题详细分析^p 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根底.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详细分析^p 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2)详细问题详细分析^p 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上海市高三高考思想政治哲学常识(哲学两册)知识点 16页word文件

上海市高三高考思想政治哲学常识(哲学两册)知识点 16页word文件

高三《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一、哲学板块:1、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与理论、真理3、唯物辩证法:联系(3个)、发展(3个)、矛盾(9个)4、历史唯物主义5、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理想、承担使命二、生活与哲学:(一)哲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哲理:(1)定义: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道理。

(2)源泉: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

2、哲学:(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1)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的定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3)方法论的定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3、哲理与哲学的关系:(1)相同点:本质上一致,都蕴含着整个世界的道理。

(2)区别:哲理是从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哲理的升华。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还是朴素的,缺乏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一定每个人都有。

(2)联系:①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②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称为哲学。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与影响世界观。

高中上海政治哲学部分(必背全)

高中上海政治哲学部分(必背全)

哲学常识前言1、哲学来源于生活。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①辩证唯物主义和②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和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宇宙多样而统一,其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物质。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还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5、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其理论依据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唯物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和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的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运动的特点: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部分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部分

壹.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二.两者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叁.哲学与哲理一.含义:关于物质意识何为第一性二.后果: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二.特征1.高度的科学性:正确阐述了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有效改造世界的观点和方法2.高度的发展性:与时俱进3.高度的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三.意义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与现象的本质;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将其全面的贯彻于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认识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懂得内涵与精神,运用其观点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五.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1.归根结底是为了应用,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用于认识自己,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系2.根本意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看法方法,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理解与贯彻党的政策方针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做法1.多读书勤思考2.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壹.物质与意识一.物质二.意识三.物质与意识的观点与方法论贰.物质与运动静止一.现象1.含义:事物外在的表现2.分类:真象与假象二.本质与现象:两者密切联系: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反映,任何现象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具体体现三.本质与规律:规律是本质之间的联系四.方法论:认识客观事物,不能抛开现象,也不能停留表面,而是应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五.科学与规律:科学本质上就是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揭示物质运动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认识的任务肆.规律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因果联系二.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含义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二.实质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将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过程加以观察:弄清来龙去脉2.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正确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3.注重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注重量的积累,防止反向量4.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行5.自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四.科学发展观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二.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伍.总论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柒.科学的思维方法一.含义:辩证的思维方法,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二.具体形式:1.分析综合法:①分析(将整体化为部分)②综合(将部分合为整体)两者辩证统一2.归纳演绎法:①归纳(从个别到一般,概括一般原理的过程)②演绎(运用一般原理,推导出新事物的认识,从一般回个别)意义:是人类认识活动从个别到一般回个别,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捌.树立创新意识一.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二.创新活动是科学思维活动的本质三.科技创新包括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四.创新活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关系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五.树立创新意识的做法1.坚持辩证思维(辩证的否定)2.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玖.辩证的否定观肯定和否定作为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既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沪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

沪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一)怎样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第一,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造的联系。

第二,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

第三,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由思维的结果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灾亡。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5)联系的因果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邑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的严格区别,又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联系的辩证性:事物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相互转化。

(7)联系的多样性:①按照事物联系的根据和条件,可以把联系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②按照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无中间环节,可以把联系区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③根据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可把联系区分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依据事物之间联系有无确定的趋势和方向,可把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⑤按照联系的空间和范围,可以把联系分为全局联系和局部联系,或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

⑥按照联系的时间和顺序,可以把联系分为历史联系、现实联系和未来联系。

哲学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哲学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三《思想政治》基本知识(一生活与哲学1.哲学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说。

所谓世界观 , 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见解。

哲学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说,同时又是对于方法论的学说。

所谓方法论, 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根源则和根本方法。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2.哲学与详细科学知识的关系详细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 , 揭露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别实质和规律。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想科学等详细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哲学能为详细科学的研究供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哲学拥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 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世界是物质的 , 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 人类社会的发展 , 有其自己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中 ,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拥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所谓科学性 , 在于它正确地说了然整个世界发展的最广泛规律 , 给人们供给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看法和方法。

所谓实践性 , 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色。

(二认识世界尊敬实质l.世界的根源是物质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看法表述为: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1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独一特征。

(2 物质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的。

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 ,其实不存在不行认识的事物。

3 意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

就其发源来说 , 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必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 ;而就其根源和内容来说 ,它是客观的。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中政治沪教版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沪教版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课:学习哲学运用哲学1、世界观是指?回答: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2、方法论是指?回答: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回答: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4、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两部分?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革命性的部分)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回答:科学性和实践性7、什么是科学性?回答: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改造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8、什么是实践性?回答:实践性在于它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

9、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回答: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研究某一领域的规律10、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联系?回答: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唯物论范畴)1、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回答:物质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回答: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回答: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4、物质的概念是:回答: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回答: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回答:运动6、意识从起源上来说是?回答: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7、意识从生理基础上来说是?回答:是人脑的机能8、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回答: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9、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10、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回答:首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要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不同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不同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

1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回答: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还能认识事物的本质12、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回答:就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高中政治课包括哲学这一个版块,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一)怎样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第一,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造的联系。

第二,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

第三,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由思维的结果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灾亡。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5)联系的因果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邑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的严格区别,又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联系的辩证性:事物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相互转化。

(7)联系的多样性:①按照事物联系的根据和条件,可以把联系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②按照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无中间环节,可以把联系区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③根据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可把联系区分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依据事物之间联系有无确定的趋势和方向,可把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⑤按照联系的空间和范围,可以把联系分为全局联系和局部联系,或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

⑥按照联系的时间和顺序,可以把联系分为历史联系、现实联系和未来联系。

此外还有因果联系,内容和形式的联系等等。

总之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8)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也要注意这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做到既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通观全局,重视局部。

(9)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①事物本身的客观联系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形成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所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起点.承认事物的联系也就要承认由普遍联系所构成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也就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因为事物联系的基本内容是矛盾的关系,看不到事物矛盾着的联系,就无法理解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当然也就无法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怎样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关系?①二者的内容和地位是不同的。

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

"是什么"是首先的、第一位的问题,"怎么样"是其次的、第二位的问题。

②两个问题的联系是: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因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

世界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属性、形式和机能的联系。

没有物质的统一,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因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原理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二)1.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识误区的几点分析。

(1)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在"物质与意识"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范围内运用,即唯物主义正确地认识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则错误地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才能成立。

超越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②正确与错误都只是相对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其错误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其根本观点来说是正确的,但它把具体的物质当成世界的本质,则是错误的。

(2)唯心主义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唯心主义哲学从其世界观的意义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如果从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这一问题,唯心主义哲学则较它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新的发展阶段,对这种历史发展过程来讲,唯心主义哲学往往表现得更精致,对问题的认识也较深刻一些,同时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黑格尔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大师。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就是其来源之一。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从来都是在相互斗争中而发展的,绝不能否定唯心主义的历史意义。

(3)犯主观主义错误的人,其世界观一定是唯心主义。

主观主义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一个人犯不犯主观主义错误,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但犯主观主义错误的人其世界观并非都是唯心主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也可能犯主观主义错误。

因为犯不犯主观主义错误,除世界观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的素质,人对于客观情况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客观条件的限制等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通常说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是指,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

这是对实际存在的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正确揭示。

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决定哪个;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

对这两方面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可见,这里所回答的第二个内容,与前面说的第二个内容不是一回事,两处说的"关系"是有不同之处的。

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史的总结,历史上的哲学,都以不同形式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新的高度上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进一步科学地指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是否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

这就是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这种普遍性能否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诸如"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彗星、地震,预示国家兴衰","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等强拉硬扯、莫名其妙的联系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了。

事实上,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同时又是客观的。

联系是书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固有的本性,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主观幻想的产物或某种神秘精神的体现。

上述种种联系,违背了联系客观性原理,纯粹是人主观臆造的产物,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在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网络画面中,每一事物都同周围事物存在某种联系。

事物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极其复杂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不同的联系。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认为,直接联系总是较重要、较本质的联系;间接联系由于它的作用被一系列中间环节所冲淡和减弱,似乎都是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联系,在许多情况下确是如此,当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处在联系网上不同系统中事物之间的联系被更多的中间环节不同方向的作用相互抵消,从一定意义上讲就不存在什么联系了,如果一定要让他们建立起联系,那么只能是主观臆造的了。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同把握联系的条件性密切相关。

联系的多样性源于条件的多样性。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其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条件消失了,其间的联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总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是多种多样的,又是有条件的。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说明任何事物间都存在联系的说法是错误的。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与承认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否矛盾?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说,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两种说法是不是矛盾的?我们理解任何哲学观点,都应当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把二者恰当结合起来。

看待联系问题,也应当如此。

我们必须承认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同时我们又必须肯定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因为,一是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联系。

例如,人们在河流上建起大坝,就是对水与河床地势相互作用具体形式的改变,而水与其周围固态物质所固有的相互作用(如"压强"这种作用)是不会被改变的。

二是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因为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条件是同一事物联系着的有关因素),才能够办得到。

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是要失败的,例如,人们发射的地球通信卫星,不仅与地球之间形成了新的具体联系,而且还成为人们之间一种新的具体联系"中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