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施坦主义出现的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伯恩施坦主义之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应用之式微
摘要:试说明伯恩施坦主义的出现、发展、破灭以及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修正主义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发展?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精华,重现批判性精神的施行原理-----我国为什么缺少马克思主义批判实践?缺少批判实践有什么后果?理论如何与行动结合?本文主要针对修正主义和批判性两个点进行论述,仅表达个人观点。
关键词:伯恩施坦主义,价值,批判性,实践批判,发展
1899年2月,伯恩施坦以他的社会主义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修正”,并系统地整理成书出版,即著名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伯恩施坦在这部书中强调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具有关键的意义,他认为“民主这一概念包含着一个法权观念:社会的一切成员权利平等”,“民主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它是争取社会主义的手段,它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形式”,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全面民主发展的一个渐长渐进的运动过程。针对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他说:“我并不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一切发展的动力,相似的力量的合作也是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进一步提出了阶级合作的观点。而且,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往的一切社会制度不同,不像它们要靠暴力来摧毁才能建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它自身具有自我更生的能力。只要社会民主党人通过积极地组织和行动来继续发展它,就可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他提出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模式,只是一种社会进程,社会主义也并没有一个最终阶段,它总是在不断进步。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并非只能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是可以超越阶级的全社会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出版后,伯恩施坦的观点在社会民主党内经过多年的激烈辩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即得到了几乎完全的贯彻。这部著作也很快成为几乎全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流派的共同纲领性著作,伯恩施坦也嬴得了民主社会主义鼻祖的称誉。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向来作为“修正主义”为正统社会主义继承者嗤之以鼻,尤其是著名的“托派”:“为了给民主社会主义以“正统”的地位,不仅千方百计妄图把马克思说成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把恩格斯说成是‘暴力革命’和‘共产主义大目标’的抛弃者,而且还力图为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翻案,说什么不是伯恩施坦‘修正’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提出了和平过度理论,伯恩施坦只是重复恩格斯的话,继承和发挥了恩格斯对马克思和他共同创立的革命理论的反思和修正。”、“伯恩施坦既然用自己的言行‘修正’和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原理,他也就必然地由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叛徒。” [1]
伯恩施坦主义的破产的标志一般被认为是苏联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进程加剧,从而给世界工人运动带来巨大影响。民主社会主义的鼻祖伯恩斯坦的现代信徒因为丢弃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出一种盲目乐观的态度。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短短6年之后,曾经执政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统一的苏联多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戈尔巴乔夫鼓吹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非但没有给苏联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道”,反而导致亡党亡国,政治上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据我认为、伯恩施坦做出了这样的修正,与他过去过分迷恋边际效用理论以及迫切希望修正“劳动价值理论”有关。在19世纪末,正是社会民主党与工人阶级的融合才形成了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如果社会民主党与工人阶级全部或局部地分离,那么民主社会主义就可能被历史淘汰。固然,伯恩施坦的理论是存在漏洞的,往往遭到口诛笔伐的-----固然,维护正确的,反对错误的是思想者的使命,然而所谓“错误的”思想,真的那么一文不值吗?我不这样认为。“批判的精神”----正统马克思主义如是说过。哲学思想失去了批判,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就像本课上曾经讲过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完美的,它有一天会被超越。”这很有道理,马克思主义本应被发展,发展本身本应被赞扬,伯恩施坦主义只不过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扭曲了自我而已。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完美无缺,我相信很多人会跳出来攻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攻击?为什么会出现伯恩斯坦主义、考茨基、费边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人有着不可超越的角色制约,凡所有思想,必有其感想,必有其立场,把任何人的思想和学说当成亘古不变、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是不可行的,所谓一种学说,一种“主义”是正确的,我认为只不过是时代选择了它。时代会选择一种主义作为其演变方式,该主义也终究被时代所超越。“在历史演进中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不可超越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不可超越的元凶,是思想。”[2]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都不是偶然,我认为伯恩施坦主义出现的最大价值就是:鼓励后来人思考出更完美、更适合属于其生存时代的思想。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修正而修正,而是为了人类的福利扬弃思想。伯恩施坦主义学说本身的漏洞是不能掩盖它的历史和社会价值的。
况且,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优点不是它多么缜密的体系逻辑、多么强大光辉的科学性普遍性,而是三个字:批判性。我们在课上又说过,“马克思主义应为人所用,不应凌驾于人”,这点更有道理。人,甚至,人民,决不能成为任何思想的走狗,被思想完全支配。除了“思想”,人更应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有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我们和接收指令的机器人有什么区别?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是一味的拿来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将不会“中国化”,又何来“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左倾的修正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评论网”的“社会思潮专栏”而登出一篇原题为:《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了修正主义的别称》[3](作者:马列门夫)。
这主要是对中国现行制度的不满。事实上,有漏洞的修正主义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说过的“马列主义中国化”有本质的不同。读了马克思《资本论》,我一直在思考,建立一个集权的政权是不是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违背呢?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自我批判。比如恩格斯晚年也对“暴力革命”进行了修改,这一点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修正,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实行的体现,而不是错误历史观的修正主义。我认为如果说是左倾的修正主义,列宁应该算是,而中国的不是,如果说是修正,中国化很有右倾的趋向。比如,最正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说:用“简单地归结某种经验的事实”,却被列宁归结成:“承认物质是客观实在。”但是,马克思的原话却被邓小平-------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的前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而重现了。那时的中国与赫鲁晓夫的对骂分别说对方是“教条主义”、“修正主义”,姑且不论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各自的“主义”本身正确与否,但看历史选择了谁。当然,中国的选择是否正确,也只能依靠岁月轮转来证明、子孙后代去演绎了。本身思想、主义就是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