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概述[课后答案] 杨武军.郭娟等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4章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de98c71028ea81c758f578e4.png)
第4章 同步网 4.2.2 定时分配
定时分配就是将基准定时信号逐级传递到同步通信网中 的各种设备。定时分配包括局内定时分配和局间定时分配。
1.局内定时分配
子复帧 帧编号
第 1~8 bit
1
2
3
4
5
6
7
8
0
C1 0
0
1
1
0
1
1
1
0
1
A Sa4 Sa5 Sa6 Sa7 Sa8
2
C2 0
0
1
1
0
1
1
复
1
3
0
1
A Sa4 Sa5 Sa6 Sa7 Sa8
4
C3 0
0
1
1
0
1
1
1
1
A Sa4 Sa5 Sa6 Sa7 Sa8
6
C4 0
0
1
1
0
1
1
7
0
1
A Sa4 Sa5 Sa6 Sa7 Sa8
另外,若局内有几个相同的设备(例如交换机),并且有 业务关系,那么,可以将一个交换机的外时钟输入口连到BITS上, 其他交换机从相连的业务线中提取同步网定时。
这样连接的优点是:节省了同步网资源,降低了由于外 连线带来的故障,方便了维护。
第4章 同步网
2.局间定时分配
局间定时分配是指在同步网节点间的定时传递。
在STM-N接口中,复用段开销S1字节的第5、6、7、8 bit 定义了不同的时钟质量等级,见表4.1。在2048 kb/s接口,采用 奇帧TS0的第5~8 bit承载SSM信息。2048 kb/s接口的复帧结构见 表4.2,其SSM信息的定义同表4.1。
现代通信网(郭娟)习题答案
![现代通信网(郭娟)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100e35336c1eb91a375dde.png)
主机 A 第五层 四、五层接口 第四层 三、四层接口 第三层 二、三层接口 第二层 一、二层接层协议
第四层
第三层协议
第三层
第二层协议
第二层
第一层协议
第一层
物理介质
8.仿照 OSI 的思想,以邮政系统中信件传递业务为例,说明该系统可以分为几层?对用户 而言,邮政系统的哪些变化是可见的?而哪些变化则是不可见的?
参考答案要点:
仿照 OSI 的思想,邮政系统中信件的传递也是分层实现的,根据系统功能分工的颗粒度 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下面以分为五层为例:
对用户而言,写(读)信件、邮局是可见的,其他层次均不可见。 9.假定某机构希望组建一个网络,要求网络能够支持文件传输业务、E-mail 业务,但不考 虑实时话音业务、多媒体业务。要求业务的实现方式与具体的物理网络无关,你认为该网络 逻辑上应分为几层才是合理的,物理上需要几种类型的网络单元,每一种的协议栈结构如 何。
参考 TCP/IP 协议栈。
10.请说明 OSI 和 TCP/IP 的分层模型和各层功能,并对比二者的特点。 1)OSI 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从下往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负责通信线路上比特流的传输,其任务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该层协议定义
传输中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在点到点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帧的 传输;网络层主要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分组在网中任意主机(终端) 间的传递;传输层协议负责为主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通讯服务,对上层 屏蔽下层网络的细节,保证通信的质量,消除通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流量控制,以及 对分散到达的包顺序进行重新排序等;会话层主要控制用户之间的会话,包括会话连接的建 立和终止、会话连接的控制、会话连接的同步;表示层主要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 其目的是解决格式与数据表示的差别;应用层是利用网络资源,直接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 层,由用户终端的应用软件构成。
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一章-绪论
![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1bb5b4dd88d0d232d46a14.png)
R2
R3
静态复用
时隙
1帧
每个“对话”分配一个“时隙”,固定的时隙数组成 一“帧”。
帧中时隙的相对位置确定数据属于哪一个“对话”。
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需要保持“同步”。
统计复用
来自一个“对话”的数据可以在任何时间传送, 没有时隙的限制。 按需分配
统计复用
终端A b a 复 终端B 2 1 用 器 终端C y x b y 空闲 2 1 标记 x a
电路建立
主机1和2之间的 传播时延
数据传输
DATA
电路释放
无连接:一个阶段
主机1 交换机1 交换机2 主机2
分组1的传输时延
Packet 1 Packet 2
主机1和节点1之 间的传播时延
Packet 1
分组1在节点2 的处理时延
Packet 3
Packet 2
Packet 3
Packet 1 Packet 2
ISP Backbone Network
S L C
RAS ISP Backbone Network
DSLAM
Metropolita n Network
WiFi
ISP Backbone Network
BTS
GPRS Networ k
GGSN
1.1.2 通信网的定义和构成
定义: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面向连接
三个阶段
连接建立 数据传输 连接释放
适用于大批量、可靠的数据传输业务,网络控制机制复杂 建立阶段选路 不需建立连接,可以直接通信 适用于突发性强、数据量少的数据传输业务 每个分组选路
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7章
![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0d78d409844769eae009edb4.png)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4) 虚电路是由多段逻辑信道构成的,每一个虚电路在它经 过的每段物理链路上都有一个逻辑信道号,这些逻辑信道级连 构成了端到端的虚电路。 (5) 虚电路的缺点是当网络中线路或者设备发生故障时,可 能导致虚电路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 (6) 虚电路适用于一次建立后长时间传送数据的场合,其持 续时间应显著大于呼叫建立时间,如文件传送、传真业务等。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7.1.3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功能是转接、传送接入网络的各类计算 机和终端的信息。利用分组交换网可以开通多种新业务,如电 子信箱、电子数据互换、可视图文、智能用户电报、传真、数 据库检索等业务。 1.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 公用分组交换网的基本组成如图7.5所示,它由分组交换机 PS、分组集中器PCE、网络管理中心NMC、终端和数据传输设 备及相关协议组成。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2.逻辑信道 . 在上述统计时分复用中,对各个用户的数据信息使用标记 来区分。这样,在一条共享的物理线路上,实质上形成了逻辑 上的多条信道。如图7.1中,在高速的传输线上形成了分别为三 个用户传输信息的逻辑上的子信道。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子信道 称为逻辑信道,用逻辑信道号(LCN: Logical Channel Number)来 标识。 逻辑信道号由逻辑信道群号及群内逻辑信道号组成,二 者统称为逻辑信道号LCN。图7.2给出了逻辑信道的形成过程。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需要强调的是,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和电路交换中建立的电 路不同,在分组交换中,以统计时分复用的方式在一条物理线路 上可以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两个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的是虚连接, 而电路交换中,是以同步时分方式进行复用的,两用户终端之间 建立的是实连接。在电路交换中,多个用户终端的信息在固定的 时间段内向所复用的物理线路上发送信息,若某个时间段某终端 无信息发送,其他终端也不能在分配给该用户终端的时间段内向 线路上发送信息。而虚电路方式则不然,每个终端发送信息没有 固定的时间,它们的分组在节点机内部的相应端口进行排队,当 某终端暂时无信息发送时,线路的全部带宽资源可以由其他用户 共享。换句话说,建立实连接时,不但确定了信息所走的路径, 同时还为信息的传送预留了带宽资源;而在建立虚电路时,仅仅 是确定了信息所走的端到端的路径,但并不一定要求预留带宽资 源。我们之所以称这种连接为虚电路,正是因为每个连接只有在 发送数据时才排队竞争占用带宽资源。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11章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11章](https://img.taocdn.com/s3/m/99dfab7efd0a79563c1e72e4.png)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主要包括:3.5 GHz固定无线接入、 LMDS等。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2 V5 接 口
11.2.1 V5接口概述
V5的概念最初由美国Bellcore提出,它是专为接入网的 发展而提出的本地交换机(LE)和接入网之间的新型数字接口,属 于SNI范畴。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通信网的数字化,业务的综合 化,以及光纤和数字用户传输系统大量引入,要求LE提供数字用 户接入的能力。而ITU-T已经定义的V1~V4接口都不够标准化,很 难满足应用中的实际需求。V5接口正是为了适应接入网范围内多 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多种业务并存的情况而提出的,根 据速率的不同,V5接口分为V5.1和V5.2接口。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2 V5接口 11.3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11.4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 思考题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1 接入网的发展背景
接入网的位置,在传统电信网上被称为用户环路,接入方 式以铜双绞线为主,这种方式只能解决电话或低速数据的接入,其 特点是业务单一,用户到本地交换机点到点连接。从20世纪90年代 以后,电信网由单一业务的电话网逐步演变为多业务综合网,因此 电信网的接入部分必须相应地具备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特征, 以适应电信业务的飞速发展、各种业务量迅速增加的现实。接入部 分传统做法是每一种业务网都需要单独的接入设施,即电话业务需 要双绞线等电话接入设施,数据业务需要五类线等接入设施,图像 业务需要同轴电缆等入户线路,这样既增加了建设成本,又加大了 维护难度。因此必须设计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 它对上层所有业务流都透明传送,我们称这个基础接入平台为接入 网。
现代通信网课后答案
![现代通信网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9b3a74c8d376eeafaa313d.png)
1、什么就是通信网?人们常说得“三网”指得就是什么?就是由一定数量得节点(包括终端设备与交换设备)与连接节点得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得通信体系。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宽带网2、通信网在硬件设备得构成要素就是什么?硬件包括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及交换设备3通信网得基本结构有哪些?网形网星形网复合形网总线形网环形网树形网(前三种应用最多)4 存储-转发交换最基本得思想就是什么?分组交换5 什么就是固定通信网得等级结构?等级结构得固定电话网中通常采用什么拓扑结构?等级结构就就是将全网得交换局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低等级得交换局与管辖它得交换局相连、形成多级汇接辐射网即星形网得拓扑结构;而最高等级得交换局则直接相连,形成网形网得拓扑结构。
从整体来瞧,整个电话网呈现复合形网得拓扑结构。
7 、国内长途电话网分为两极,DC1 与DC2 分别指什么?功能就是什么?省级交换中心(DC1):汇接全省(含终端)长途来话、去话话务本地网交换中心(DC2):职能就是汇接本地网长途终端话务。
8 、本地网得概念就是什么?扩大本地网得特点与主要类型有哪些?概念: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就是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以及用户线、电话机组成得电话网。
用来疏通接续本长途编号区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间得电话呼叫与长途发话、来话业务。
特点:分区汇接①分区单汇接②分区双汇接全覆盖汇接类型:(1)特大与大城市本地网:用于直辖市、省会或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得省级城市得组网。
(2)中等城市本地网:用于地级市城市组网。
9 、试画出本地网四种汇接方式得示意图。
集中汇接来话汇接去话汇接来去话汇接10 、简述长途网得路由选择规则。
1、网中任一长途交换中心呼叫另一长途交换中心得所选路邮局最多为3个;2、同一汇接区内得话务应在该汇接区内疏通;3、发话区得路由选择方向为自下而上,受话区得路由选择方向为自上而下;4、按照“自远而近”得原则设置选路顺序,即首选直达路由,次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最终路由。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四章 以太网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四章 以太网](https://img.taocdn.com/s3/m/68ae8688f7ec4afe05a1df2a.png)
2020/12/1
发送帧
CSMA/CD工作过程
装配帧
CSMA/CD含有两方面的 内容:载波侦听(CSMA)
Y 总线忙? N
启动发送并检测冲突
和冲突检测(CD)。 四个步骤:
2020/12/1
MAC地址 网卡上的硬件地址可用来标志插有该网卡的计算机。 路由器上,网卡上的硬件地址可用来标志插有该网卡
的路由器的某个接口。 路由器由于至少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因此它至少
有两块网卡和两个硬件地址。
1A-24-F6-54路-1由B-器0E00-00-A2-A4-2C-02
1Gbit/s
1Gbit/s
1Gbit/s
10Gbit/s
通用名称
Xerox以太网 Ethernet I Ethernet II 10Base5(粗缆) 10Base2(细缆) 10BaseT 100BaseTX 100BaseFX
1000BaseSX
1000BaseLX
1000BaseT
10GbE
IEEE编号
DIX DIX 802.3 802.3 802.3 802.3u 802.3u 802.3z 802.3z 802.3ab 802.3ae
距离
? 500米 500米 500米
185米 100米 100米 400米
260米 550米 550米 5km
100米
65米 40公里
介质
同轴
同轴
同轴
2020/12/1
Ethernet 帧结构
发送方网络适配器将IP分组 (或其它网络层分组) 封装到 Ethernet 帧中。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五章 互联网-03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五章 互联网-03](https://img.taocdn.com/s3/m/baf2ac9b804d2b160a4ec09a.png)
App #2
App #3
App #4
TCP
UDP
TCP
UDP
Internet Protocol
Internet
Internet Protocol
Client
Server
用不同的传输层协议支持不同类型的应用!
2020/12/15
地址: 标识本地进程
差错控制 校验和 可靠性:重发纠错与顺序控制
2020/12/15
进程的标识:端口号
端口号的分类 • IANA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端口号
的分配管理机构
类型
知名端口(Well-known Ports)
注册端口(Registered Ports)
动态/私有端口 (Dynamic/Private Ports)
2020/12/15
TCP: 重传示例
注:证实消息丢失,而未超时的情况下,采用累积证实 也不会出问题 2020/12/15
TCP 丢失重传 -2
注:数据段丢失的情况下,空隙弥合后,发送证实消息 2020/12/15
TCP 丢失重传-3
注:证实消息丢失的情况下,导致发端超时重传 2020/12/15
应用场合 控制面协议 DNS,SNMP、DHCP等 避免连接建立的开销和不灵活 报文丢失不敏感的应用 语音 视频
UDP协议
2020/12/15
UDP协议 2020/12/15
每一种知识都需要努力, 都需要付出,感谢支持!
知识就是力量,感谢支持!
一一一一谢谢大家!!
端口号
传输层协议
进程的标识:端口号
应用层协议
20 21 23 25 53 67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6章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概论(杨武军)-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a783cf79563c1ec5da71e4.png)
第6章 移动通信网
(3) 噪声和干扰严重。移动台在移动时不仅受到城市环 境中的各种工业噪声和天然电噪声的干扰,同时,由于系统内有 多个用户,因此,移动用户之间还会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 频干扰等。这就要求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信道进行合理的划分和 频率的再用。
(4) 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多用户 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 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固定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 构是很复杂的。
由于是多基站系统,因此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中需采用 频率复用技术。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进行频率再用,可以提高 系统的频率利用率和系统容量,但网络结构复杂,投资巨大。尽 管如此,为了获得系统的大容量,在大容量公用移动通信网中仍 普遍采用小区制多数情况下,其服务区为平面形, 称为面状服务区。这时小区的划分较为复杂,最常用的小区形状 为正六边形,这是最经济的一种方案。由于正六边形的网络形同 蜂窝,因此称此种小区形状的移动通信网为蜂窝网。蜂窝状服务 区如图6.2所示。
(3) 日本的PDC,是日本电波产业协会于1990年确定的技 术标准,199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它采用的也是时分多址技术。
(4) 窄带CDMA,采用码分多址技术,1993年7月公布了IS95空中接口标准,目前也是重要的2G标准之一。
第6章 移动通信网 6.2 基本技术和网络结构
6.2.1 移动通信网的系统构成
第6章 移动通信网
(5) 有限的频率资源。在有线网中,可以依靠多铺设电 缆或光缆来提高系统的带宽资源。而在无线网中,频率资源是 有限的,ITU对无线频率的划分有严格的规定。如何提高系统的 频率利用率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6章 移动通信网
2.移动通信的分类
现代通信网概述 课后答案 杨武军 郭娟等
![现代通信网概述 课后答案 杨武军 郭娟等](https://img.taocdn.com/s3/m/d3e49a58fad6195f312ba652.png)
第一章1、构成现代通信网的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什么功能?它们之间相互通信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答:(1)从硬件结构来看:由终端节点、变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构成。
功能:完成接入交换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2)从软件结构来看:它们有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
功能:完成通信协议以及网络管理来实现相互间的协调通信。
(3)通过保持帧同步和位同步、遵守相同的传输体制。
2、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无连接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与面向连接的网络中交换节点的实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换型网络与电路交换型网络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答:(1)完成任意入线的信息到指定出线的交换功能(2)无连接型网络不用呼叫处理和记录连接状态,但是面向连接的网络需要。
(3)电路交换的交换节点直接在预先建立的连接上进行处理、时延小,分组交换以“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时延大。
3、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画出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过程?答:(1)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方便异构网络间的相互连通、增强网络的可升级性、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
(2)图略第二章1.简述几种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双绞线:便宜易安装,抗干扰能力差,复用度不高,带宽窄。
应用场合:电话用户线,局域网中。
同轴电缆:抗干扰强于双绞线,适合高频宽带传输,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
应用场合:CATV,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
光纤:大容量,体积小,重量轻,低衰减,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
应用场合:接入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无线介质:1.无线电:长距离传输,能穿越建筑物,其传输特性与频率有关。
应用场合:公众无线广播,电视发射,无线专用网。
2.微波:在空间沿直线传输。
应用场合:卫星通信,陆地蜂窝,无线接入网,专用网络等.3.红外线:不能穿越同体,短距离,小范围内通信。
应用场合:家电产品,通信接口等。
2.SDH的帧结构由那几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由段开销SDH,管理单元指针AU-PTR,STM净负荷组成。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二章-传送网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二章-传送网](https://img.taocdn.com/s3/m/4f675141ec3a87c24128c42a.png)
不高 使用范围:常用于电话用户线和局域网传输介质
扭距
双绞线的物理结构
UTP和STP
无屏蔽双绞线 UTP
EIA-232-E接口标准 RS-449接口标准
EIA-232-E 接口标准
EIA-232-E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的著名物理层异步通 信接口标准。
1962年 RS-232 1969年 RS-232-C 1987年 EIA-232-D 1991年 EIA-232-E EIA-232是DTE和DCE之间的接口。
现代通信网 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第二章 传送网
2.1 传输介质及复用方式 概述 传输介质 物理层标准举例 多路复用方式
2.2 面向电路型的传送网 PDH系统简介 SDH传送网 光传送网
内容
2.3 面向分组型的传送网 PTN传送网产生背景 PTN的定义和分层结构 PTN的功能平面 PTN多业务适配技术 PTN的网络结构
基于IEEE802.15.1的蓝牙(Bluetooth)技术工作在无需许可频段 2.45GHz。
3) 红外线 指1012~1014Hz范围的电磁波信号。
缺点:不能穿越固体物质;
使用范围:用于短距离、小范围内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应用 在家电产品的远程遥控,便携式计算机通信接口等。
2.1.3 物理层标准举例
应用范围: 在局域网中较常采用850nm; 在长距离和高速率的城域网和长途网中均采用1550 nm波 长。
4. 无线介质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五章 互联网-02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五章 互联网-02](https://img.taocdn.com/s3/m/a01c97c4b52acfc788ebc99a.png)
域间选路的要求 对网络规模的适应性要强
强调可达性,而非选路最优 地址聚集 支持灵活地AS间策略路由 允许根据优先级、地址前缀,AS等策略灵活选路 可扩展:可自定义策略.
2020/12/15
分层选路中的“烫山芋”策略
分层选路
AS1
A1 A2
A3
BGP
C1 H1
B1
直连网络,本地接口S1
20
202.114.10.0/24
R1->R2,本地接口S1
25
202.114.11.0/24 R1->R2->R3,本地接口S1 35
路由器R1的路由表
目的网络
下一跳
转发接口
202.114.8.0/24 202.114.9.0/24 202.114.10.0/24 202.114.11.0/24
E2 202.114.8.0/24
链路E2: 网络地址:202.114.8.0 掩码:255.255.255.0 类型:Ethernet Cost:10 邻居:暂无
2020/12/15
R3
202.114.10.0/24
E1
E0
Cost=5
E1
Cost=10
202.114.11.0/24
第二步:发现邻居,建立邻接关系。
现代通信网 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5.1 互联网概述 5.2 网络层 5.3 路由协议 5.4 传输层 5.5 应用层 5.6 IPv6与MPLS
第五章 互联网及TCP/IP协议
2020/12/15
路由表: 已知目的地的数据库 通往目的地的路由
路由的模式 源端路由 逐跳路由
(完整版)现代通信网课后答案
![(完整版)现代通信网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a6ad96e87101f69f319571.png)
1、什么是通信网?人们常说的“三网”指的是什么?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宽带网2、通信网在硬件设备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硬件包括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及交换设备3通信网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网形网星形网复合形网总线形网环形网树形网(前三种应用最多)4 存储-转发交换最基本的思想是什么?分组交换5 什么是固定通信网的等级结构?等级结构的固定电话网中通常采用什么拓扑结构?等级结构就是将全网的交换局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低等级的交换局与管辖它的交换局相连、形成多级汇接辐射网即星形网的拓扑结构;而最高等级的交换局则直接相连,形成网形网的拓扑结构。
从整体来看,整个电话网呈现复合形网的拓扑结构。
7 、国内长途电话网分为两极,DC1 和DC2 分别指什么?功能是什么?省级交换中心(DC1):汇接全省(含终端)长途来话、去话话务本地网交换中心(DC2):职能是汇接本地网长途终端话务。
8 、本地网的概念是什么?扩大本地网的特点和主要类型有哪些?概念: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是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以及用户线、电话机组成的电话网。
用来疏通接续本长途编号区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间的电话呼叫和长途发话、来话业务。
特点:分区汇接①分区单汇接②分区双汇接全覆盖汇接类型:(1)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用于直辖市、省会或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省级城市的组网。
(2)中等城市本地网:用于地级市城市组网。
9 、试画出本地网四种汇接方式的示意图。
集中汇接来话汇接去话汇接来去话汇接10 、简述长途网的路由选择规则。
1、网中任一长途交换中心呼叫另一长途交换中心的所选路邮局最多为3个;2、同一汇接区内的话务应在该汇接区内疏通;3、发话区的路由选择方向为自下而上,受话区的路由选择方向为自上而下;4、按照“自远而近”的原则设置选路顺序,即首选直达路由,次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最终路由。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九章-宽带接入网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九章-宽带接入网](https://img.taocdn.com/s3/m/346ff1d355270722182ef72a.png)
3)IP接入网具有交换功能。
2020/12/1
内容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接入网的发展背景 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 接入网的分类 IP接入网 G.902与Y.1231比较
9.2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铜线接入网 光纤接入网 HFC接入网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2、IP接入网的定界 IP接入网位于用户驻地网CPN和IP核心网之间,IP接入网与
用户驻地网和IP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均为参考点(RP: Reference Point),参考点RP是指统一的逻辑上的参考连接, 在特定网络中,并不对应特定的物理接口。
终端TE
终端TE
终端TE 终端TE
参考点 RP
PC 电话 用户驻地网CPN
2020/12/1
IP接入网
参考点 RP
IP核心网
参考点 RP
IP接入网
参考点 RP PC 电话
用户驻地网CPN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3、IP接入网功能模型 总体结构包括三大功能:接入网传送功能、IP接入功能和IP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
参考点 RP
用户驻地网 CPN
2020/12/1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9.1.3 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 1、接入网的功能模型
AN UNI UPF
Q3 AN-SMF
CF
CF
TF
SPF SNI
2020/12/1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五大主要功能 用户口功能UPF:将特定的UNI的要求适配到CF和AN-SMF 业务口功能SPF:将特定的SNI的要求与公共承载相适配,以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五章 互联网-05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五章 互联网-05](https://img.taocdn.com/s3/m/d6cc368a767f5acfa0c7cd9a.png)
Colon-Hex 表示法 Colon-Hex: FEDC:00b3:0000:0000:0000:34DE:7654:3210
省略每段开头的零: FEDC:b3:0:0:0:34DE:7654:3210
省略连续零的紧凑形式: FEDC:b3::34DE:7654:3210
传输流量的路径,功能上等效于虚电路。
2020/12/15
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功能结构
控制面 路由协议
路由管理进程 IP路由表
标签管理进程
标签信息库 LIB
标签分配协议
转发面
转发处理进程
无标签分组(in)
IP转发表
带标签分组(in)
标签转发表
无标签分组(out) 带标签分组(out)
2020/12/15
2020/12/15
主要名词 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指转发等价类。 标签定义为:“一个短的、定长的、用来标识一个FEC、本
地有效的标识符,每个分组所属的FEC用标签标识”。 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ed Path),它是MPLS网络
消息类型: 发现消息(Discovery), 用于通告和维持网络中LSR的存 在。 会话消息(Session), 用于两个LDP对等体之间对话的创 建、维持、终止。 通告消息(Advertisement), 用于建立、删除、改变一 个标签到FEC的映射。 通知消息(Notification), 用于发送错误信息和提供咨 询信息。
2020/12/15
双栈方式: 2020/12/15
双栈方法 2020/12/15
Dual-Stack方法: 总结
系统升级到 IPv6时, 无需删除 IPv4 多协议的方法容易理解 (e.g., for AppleTalk, IPX, etc.) 注意: 多数情况下, IPv6 总是与新版OS一起发布
通信网基础课后答案
![通信网基础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63ea710722192e4536f6ce.png)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1.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
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
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
1.3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
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答:基本组网结构:Ø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Ø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1。
Ø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
Ø总线形网:优点:①节点接入方便②成本低,缺点:①传输时延不稳定②若传输总线损坏,整个网络会瘫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构成现代通信网的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什么功能?它们之间相互通信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答:(1)从硬件结构来看:由终端节点、变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构成。
功能:完成接入交换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2)从软件结构来看:它们有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
功能:完成通信协议以及网络管理来实现相互间的协调通信。
(3)通过保持帧同步和位同步、遵守相同的传输体制。
2、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无连接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与面向连接的网络中交换节点的实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换型网络与电路交换型网络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答:(1)完成任意入线的信息到指定出线的交换功能(2)无连接型网络不用呼叫处理和记录连接状态,但是面向连接的网络需要。
(3)电路交换的交换节点直接在预先建立的连接上进行处理、时延小,分组交换以“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时延大。
3、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画出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过程?答:(1)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方便异构网络间的相互连通、增强网络的可升级性、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
(2)图略第二章1.简述几种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双绞线:便宜易安装,抗干扰能力差,复用度不高,带宽窄。
应用场合:电话用户线,局域网中。
同轴电缆:抗干扰强于双绞线,适合高频宽带传输,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
应用场合:CATV,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
光纤:大容量,体积小,重量轻,低衰减,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
应用场合:接入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无线介质:1.无线电:长距离传输,能穿越建筑物,其传输特性与频率有关。
应用场合:公众无线广播,电视发射,无线专用网。
2.微波:在空间沿直线传输。
应用场合:卫星通信,陆地蜂窝,无线接入网,专用网络等.3.红外线:不能穿越同体,短距离,小范围内通信。
应用场合:家电产品,通信接口等。
2.SDH的帧结构由那几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由段开销SDH,管理单元指针AU-PTR,STM净负荷组成。
段开销:保证STM净负荷正常灵活的传送。
AU-PTR:用于指示STM净负荷的首字节在STM-N中的起始位置。
STM净负荷:用户传递的信息。
3.目前使用的SDH信号的速率等级是如何规定的?以STM-1为基本传输速率,更高速率表示为STM-N,其速率为STM-1的N倍,ITU建议支持N属于(1,4,16,64)。
4.在SDH中,虚容器的含义?它在SDH中起什么作用?虚容器:用来支持SDH通道连接的信息结构。
作用:为承载各种速率的同步或异步的业务信息而设置的,任何上层业务要经过VC,然后装入净负荷区,再通过SDH传送。
5.构成SDH/SONET传送网的主要网元设备有哪些,它们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设备有:中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TM:提供传统接口用户到SDH网络的接入。
ADM:具有TM的功能,主要用于环网,负责在STM-N中插入和提取低阶支路信号,实现两STM-N之间不同VC连接。
DXC提供端口间交叉连接,也具有自测维护,网络故障恢复功能。
6.分析SDH/SONET传送网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技术标准统一,有性能监测,故障,隔离,保护切换功能,以及理论上无限的标准扩容方式。
缺点:对于突发性很强的数据业务,带宽利用率不高。
7.简述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为什么要引入一个光信道层,它在OTN中起什么作用?分为光信道层,光复用层,光传输层。
引入的目的:要将类似SDH/SONET网络中基于单波长的OMAP功能引入到基于多波长复用技术的光网络中。
作用:路由选择,分配波长,安排光信道的连接,处理开销,提供检测,管理等功能。
并在发生故障时,执行重选路由或进行保护切换。
8.OTN的帧结构,OTN中低阶信号复用成高阶信号的规则是什么?图P51,4个ODU1对应一个ODU2,4个ODU2对应一个ODU3.9.在现代电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独立业务网的传送网?由于各种宽带业务的引入,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能使根据需求灵活的进行网络带宽的扩充,支配,管理。
第三章1、什么是信令?为什么说它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答:信令是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
这种信息可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间建立和拆除临时的通信隧道,并维护网络本身正常运行,所以说它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
2,按照工作区域信令可分为哪两类?各自功能特点是什么?答:可以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用户线信令指在终端和交换机之间用户线上传输的信令,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向交换机发送的监视信令和地址信令。
局间信令指在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业务控制节点之间等传递的信令,主要用来控制链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网络的监控、测试等功能。
3,按照功能信令可分为哪几类?答:可以分为监视信令、地址信令和维护管理信令。
4,什么是随路信令?什么是公共信道信令?与随路信令相比,公共信道信令有哪些优点?答:随路信令是指信令与用户信息在同一条信道上传送。
公共信道信令是信令在一条与用户信息信道分开的信道上传送,并且该信令信道并非专用,而是为一群用户信息信道所共享。
由于公共信道信令传输通道与话路完全分开,因此为随路信令更灵活、信令传送速度快,更适应新业务的要求,利于向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
5、什么是信令方式?答:指在通信网上,不同厂商的设备要相互配合工作,要求设备之间传递的信令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约定。
6、画图说明心里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方式。
答:图p57页,(包括:端到端方式、逐段转发方式和混合方式)7、信令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主要方式有三种:非互控方式、半互控方式和全互控方式。
各自特点:(1)非互控方式:发端连续向收端发送信令,而不必等待收端的证实信号。
该方法控制机制简单,发码速度快,适用于误码率很低费数字信道。
(2)半互控方式:发端向收端发送一个或一组信令后,必须等待收到收端回送的证实信令号后,才能接着发送下一个信号。
办互控方式中前向信令的发送受控于后向证实信令。
(3)全互控方式:该方式发端连续发送一个前向信令,且不能自动中断,直到收到收端发来的后向证实信令,才停止该前向心里的发送,收端后向证实信令的发送也是连续且不能自动中断的,直到发端停发前向信令,才能停发该证实信令。
这种不间断的连续互控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但设备复杂,发码速度慢,主要用于过去传输质量差的模拟电路。
目前在公共信道方式中已不再使用。
8、NO.7信令单元有几种?它们是怎样组成的?答:NO.7信令单元主要有三种:消息信号单元(MSU)、链路状态信号单元(LSSU)和填充信号单元(FISU).。
种信号单元的格式P59.9,简述NO.7信令功能级结构和各级功能。
答:功能级结构有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用户部分(UP)组成。
而MTP又由信令数据链路级、信令链路功能级和信令网功能级三级组成。
这三级同UP一起构成NO.7信令方式的四级结构。
第一级信令数据链路级提供双向数据通路,规定了一条信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功能特性和接入方法;第二级信令链路功能级,规定了信令链路上传送信令消息的功能以及相应程序,主要对信号单元进行定界、定位、检错和纠错等;第三级信令网功能级,主要完成路由功能;第四级UP,定义了实现某一类用户业务所需的相关的信令功能和过程。
10、画图说明NO.7与OSI的对应关系,见P63图。
11、信令网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答: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SL)组成。
信令点是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
信令转接点是把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到另一条信令链路的信令点。
信令链路是传送信令的通道。
12、信令网有哪几种工作方式?答:有两种,对应工作方式(也叫直联方式)和准对应工作方式(也叫准直联方式)。
13、画图说明我国信令网的等级结构。
(图)NO.7:中国七号信令网分级结构:见图。
(析:我国信令网采用三级结构):第一级,HSTP(设在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成对设置)第二级:LSTP(地级市,成对设置)第三级:SP(信令消息的源点或目的地址,各级交换局,运营维护中心、网管中心和单独设置的数据库均分配一个信令点编码)。
14、简述国际和国内信令点编号计划。
答: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为14位,编码容量为214=16384个信令点。
采用大区识别、区域网识别、信令点识别的三级编号结构。
国内NO.7信令网信令点采用统一的24位编码方案,编码结构上分为三级:主信令区编码、分信令区编码和信令点编码。
15、什么是信令路由?信令路由分哪几类?路由选择原则是什么?答:信令路由是指两个信令点间传送信令消息的路径。
信令路由可分为正常路由和迂回路由两类。
路由选择:①首选正常路由,若故障不通,再选迂回路由;②多个迂回路由时,首选优先级最高的,若不通,再选第二迂回路由,依此类推;③在迂回路由中,若多个同一优先等级,则采用负荷分担方式。
16、我国信令网与电话网是如何对应的?答:我国电话网络等级为二级长途网(由DC1和DC2组成)加本地网。
结合实际情况,HSTP设置在DC1(省)级交换中心所在地,汇接DC1间的信令。
LSTP设置在DC2(市)级交换中心所在地,汇接DC2和端局信令。
端局、DC1、DC2均分配一个信令点编码。
第四章1.什么是同步?数字网为什么需要同步?同步:信号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由数字信号的特征决定。
它的传送是按不同时隙的为了定界,必须引入帧同步,复用要求各设备要保持时钟同步,才不会产生误码。
总之是为了保持信号正确传输。
4.说明BITS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DXC,ADM,TM,ATM交换机,GSM设备,智能网设备,DDN网设备,NO.7信令设备,程控交换机。
5.利用基本的网同步方法,可以组成那些结构同步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
数字同步网的技术指标有哪些?什么是抖动和漂移?它们的存在对数字通信系统有何影响?指标:抖动,漂移,滑动,时延。
滑动:由于时钟频率偏差引起的bit丢失,严重时引起帧失真。
抖动和漂移:表征数字信号的有效瞬时在偏离理想位置的变化,时延间隔误差:给定的定时信号与理想定时信号的相对时延变化差值。
7.数字通信中的滑码是如何产生的?滑码对通信有什么影响?由输入信号时钟频率和输出时钟信号频率之间的误差积累引起。
滑码对其影响较大,可能产生帧丢失或帧重复,对各通信业务有不同影响。
9.叙述我国同步网的等级和结构。
四级。
第一级:基准时钟,由铯钟或GPS配铷钟组成。
设在北京,武汉。
第二级:高稳时钟,分为A,B类,A 类设在六个大区中心及五个边远省会中心。
B类设在省市,区。
第三级:高稳晶体时钟,设在汇接局TM和端局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