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b3985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6.png)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自己,提高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2. 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点3. 面对自己的不足4. 培养自信心5. 与人沟通分享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分享故事:讲解有关自我认识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经验。
3. 自我反思: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的短文,促进自我认识。
4. 小组互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学会与人沟通。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自我。
2. 讲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识自己的必要性,了解自我认识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 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增进彼此的了解。
4. 面对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5. 培养自信心:讲解如何培养自信心,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提高自信。
6.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与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的短文,加深对自我认识的理解。
2. 课后思考: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对自我认识的理解。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写的短文,评估他们对自我认识的认识程度。
3. 学生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收集关于自我认识的故事,用于课堂分享。
2. 小组讨论工具: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相关资料和问题。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正确认识我自己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正确认识我自己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0341b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f.png)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正确认识我自己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
3. 行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含义:介绍自我认识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自我认识是对自己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了解。
2. 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方法来正确认识自己。
3. 自我认识的误区:分析常见的自我认识误区,如过分自大、过分自卑等,并教授学生如何避免这些误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自我认识的谜语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我认识的含义、方法和误区,通过实例来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实践活动,如自我观察日记、他人评价问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感受,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
2.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自我观察日记的认真程度,他人评价问卷的填写情况等。
3. 口头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与分享环节的表现,如表达清晰、逻辑性强等。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对未达成部分进行反思和改进。
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3.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评价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
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案(通用14篇)
![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案(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0aa8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d.png)
认识自己的心理安康教案〔通用14篇〕认识自己的心理安康教案〔通用14篇〕认识自己的心理安康教案篇1活动目的:1、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
2、如今的你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
今天,我们就要去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交朋友!活动准备幼儿的彩照每人一张,在每人的照片后面贴上幼儿自己的名字。
提早把幼儿的照片贴在墙上,把有名字的一面面向幼儿。
活动过程1、幼儿做律动准备点名。
2、老师点名:XXX小朋友。
幼儿:到。
然后到自己的名字跟前把自己的名字反过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自己的漂亮照片。
找完了的同学读给旁边的小伙伴听听,比比谁读得准。
假如幼儿反过来的是自己的照片,老师应该及时给于肯定及表扬。
XXX小朋友你真棒,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名字。
3、老师逐一点名。
4、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5、老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美丽的照片贴在墙上多漂亮”。
老师对每个小朋友给于肯定及表扬并教育幼儿不但认识自己的名字还要认识小朋友们的名字。
教育反思:这是一节识字活动游戏,每天通过点名活动让幼儿有意无意识地认识了很多的字。
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非常浓重的兴趣。
不当认识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认识同伴的名字。
在欢快的气氛内完成每天的点名。
这是2—3岁幼儿所学到的。
作为老师我很快乐,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好地为幼儿而效劳。
活动完毕:小朋友一起讨论认识自己的心理安康教案篇2主题目的:1.认识自己的五官、身体的主要部位和性别,理解自我,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乐意用语言、音乐、美术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才能。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响才能,锻炼他们的个人才能。
主要内容:《我的身体》《我的小手》《得意的小脚丫》《身体变变变》《男孩女孩》《捏拢放开》《什么乐器在歌唱》《让我来听一听》《闻闻看》《比比看》《衣服和身体》《头发肩膀膝盖脚》环境和材料:1.创设一个“家”的墙饰。
高中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范例
![高中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690e8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e.png)
高中心理健康《认识自我》优秀教案范例第一章:导入与自我认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我,认识自我特点和优势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教学方法。
1.3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
案例分享,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性格特点与自我认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性格特点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格特点。
2.2 教学方法采用心理测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2.3 教学内容性格特点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分析不同性格特点的优势和劣势。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格特点。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性格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如何发挥优势和改进劣势。
第三章:兴趣与自我认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兴趣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发掘和追求自己兴趣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反思等教学方法。
3.3 教学内容兴趣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追求自己的兴趣。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发掘和追求自己的兴趣。
第四章:价值观与自我认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价值观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4.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4.3 教学内容价值观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明确人生目标。
第五章:自我认知的实践与提升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和提升自我认知。
《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健康教案
![《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健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478b8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2.png)
《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
3.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三、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
通过“自画像”活动,让学生初步思考自己的特点。
2.知识讲解
什么是自我认知。
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可以问一些能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你觉得自己的优点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3.活动体验
开展“优点轰炸”活动,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优点。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不足,并讨论如何改进。
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4.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5.总结归纳
总结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意义,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自我。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自我认知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教案9篇
![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4f774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0.png)
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教案9篇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教案1一、活动背景:从进入大学到此刻,随着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大,有些同学们的心理有了必须的变化,摆正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已经成为我们班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必要开展一节心理主题班会,增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同学们心理健康水平。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经过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健康心理的新概念;让同学们认识到关爱的力量、协助的力量;同时,让同学们在简便的气氛下调节身心,提高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的10平面设计二班。
三、活动主题:摆正心态,圆我大学梦四、活动对象:10级平面设计2班全体学生五、活动时间:__月__日六、活动地点:__x七、活动所需物品:精美礼品、音响等八、活动流程:(一)活动前期工作:申请教室、购买活动所需要的物品,安排等“海报制作”各班干具体的工作。
(二)活动开始:(1)支持人讲话,请班主任为这次活动做重要讲话,宣布活动开始。
(2)请我们班的k王刘一贤同学高歌一曲。
(3)文字接龙。
以宿舍为单位分组,进行语言传达。
让同学在团体中感受到欢乐,增强团体观念。
认识到未来的社会合作的重要性。
(4)听音乐猜歌名接歌曲a.由主持人放出音乐,用抢答的形式猜出这首歌的名字或者接唱歌曲;b.让猜对歌曲名字或者接上歌曲的同学,能够获得班委准备的精美礼品一份,猜错歌曲名字或者接不上歌曲的同学也能够获得班委准备的精美礼品一份同时需要表演一个节目【例如:学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叫,唱歌,跳舞等】(5)请我们班的廖俊英同学为我们歌唱。
(三)心理测验:(心理健康测试表另外附件)(四)请班主任对我们的这次班会举行评点和总结九、活动经费预算:约35元。
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理解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了解青少年时期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调控的道理。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9bfb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2.png)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意义2. 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3. 自我认知的实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培养自我认知的习惯。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意义、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自我认知的概念、意义、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典型个案,用于课堂分析。
3. 小组讨论题:设计一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4. 实践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小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4. 教授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如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感悟,互相学习。
6. 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热烈。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作业布置2. 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每天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记录自己的成长。
九、课后辅导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正确认识自我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正确认识自我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950eb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f.png)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正确认识自我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并掌握自我肯定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心理健康。
3.通过讲授和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负面情绪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2.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的好处3.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特点和优点4.实践自我肯定的技巧5.情绪调节技巧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什么是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自我认知指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优点和不足,以及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
自我肯定则是一种基于对自己的认识和接受而来的积极情感和正面评价。
这两者之间密切相关,互相促进。
2.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的好处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是建立于真实的认识基础上的。
正确认识自己,不仅可以让人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且可以根据这些认识来发展自己的优点,改变自己的不足,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缺陷,避免自卑情绪。
第三步:探究(15分钟)1.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特点和优点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如填写“我的优点和不足表”,让学生在填写表格时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了解来认识自己,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印象。
2.实践自我肯定的技巧在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之后,如何去肯定自己呢?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肯定自己的方法,如发现自己做好了某一件事情,可以给自己鼓掌或者对自己说声好。
学生们可以互相尝试和交流这些技巧,分享自己的肯定经历。
第四步:实践(20分钟)1.让学生参与一些团体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且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来取得更好的成果。
2.针对自己的情绪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去调节情绪。
如遇到压力较大的事情,可以进行呼吸平衡练习或者进行户外运动来舒缓情绪。
正确认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通用版
![正确认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e4268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9.png)
教案:正确认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
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认识自我。
2. 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分析。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自信。
教学内容1. 心理自我: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包括性格、情绪、动机等。
2. 社会自我:让学生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
3. 自我认知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方式,了解自己。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概念。
2. 自我认知的方法。
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1. 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区别与联系。
2. 如何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
3. 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3. 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正确认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2. 提纲:- 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概念- 自我认知的方法-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的文章。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正确认识我自己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正确认识我自己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b7ce4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a.png)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正确认识我自己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自我评价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理解和接纳他人。
教学方法1. 故事引导法:通过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和理解不同的角色和观点。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讲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自我认知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3. 自我评价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 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理解和接纳他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和理解不同的角色和观点。
7.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表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理解并接纳不同的角色和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他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同理心。
初中心理认识自己教案
![初中心理认识自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478f4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d.png)
初中心理认识自己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树立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你认为自己有什么优点和不足?2. 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主题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优点轰炸”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然后互相分享,互相鼓励。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缺点转化”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不足,然后一起探讨如何克服和改进。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何树立自信心?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情绪调节(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2. 教师给出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肌肉、转换注意力等,让学生进行实践。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自己。
2. 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不断进步和成长。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自我认识的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情绪调节的掌握程度。
3. 课后收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604a4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3.png)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改进和成长。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2. 认识自己的独特性3. 正确评价自己4. 面对自己的不足5. 勇于改进和成长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我认识的意义。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
2. 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的材料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游戏,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
2.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认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认识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4. 正确评价自己: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5. 面对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学会接受和改进。
6. 勇于改进和成长: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改进自己,实现成长。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自我认识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实践。
六、教学活动1. 活动一:自我认知障碍目的: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如自我文化中心、认知偏差等。
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受到这些障碍的影响。
步骤:1. 呈现案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案例中人物的行为。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背后的认知障碍。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认知障碍,以及如何应对。
2. 活动二:提高自我认知的方法目的:让学生掌握一些提高自我认知的方法,如自我反思、倾听他人反馈等。
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5篇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e71d5883d049649a6658d1.png)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5篇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他人欣赏的快乐,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优点。
2、教育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3、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不应该因缺点而怀疑自己,也不要因优点而轻视他人。
要充分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二、活动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三、活动难点: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不应该因缺点而怀疑自己,也不要因优点轻视他人,要充分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四、辅导方式:1、听故事2、讨论、评议3、游戏4、采访五、活动前准备:1、小镜子(学生自备,每人一个)2、录音带《骆驼和羊》,轻松纯音乐3、多媒体课件(自制)六、活动过程:(一)举行队会开始仪式。
(二)中队长讲话。
(三)主持人主持活动1、引起学生对“认识自我”的关注与兴趣主持人:同学们不是带了镜子回来吗?拿出来好吗?对着自己,现在问问大家:“你们在镜子里看到谁?”(生回答:“我自己。
”)镜子里的同学们都神采奕奕的,好看吗?(好看。
)1、主持人:但我们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美丽的心灵,而要有美丽的心灵的其中一个条件是需要大家正确认识自己。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认识我自己》。
(板书课题)(四)听故事,初步了解认识自己的方法。
1、主持人: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认识自己呢?下面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骆驼和羊》,看看故事里的骆驼和羊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放幻灯片和录音带)2、出示幻灯,让学生思考问题:①骆驼和羊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呢?②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是全面呢?老牛是怎么评价的?3、学生分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4、指名发言。
5、主持人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认识自己的方法(板书):①自我评价②他人评价(五)填句游戏:认识我自己主持人: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自我评价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全不全面,恰不恰当。
正确认识自我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正确认识自我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https://img.taocdn.com/s3/m/03f2dc9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2.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正确认识自我教案-高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身不足,勇于改进自己的态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试、分享交流等。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如“如果你要为一个新的班级写一则自我介绍,你会怎么写?”引发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思考。
2.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如助于个人成长、提升自信心等。
3. 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接纳和改进。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5. 心理测试(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以激发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测试结果可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反馈。
6.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尝试和实践。
三、作业与反馈2. 作业反馈:教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挑选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正确认识自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内化程度,以及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改进能力。
3. 学生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续)8. 分享交流(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作业心得,其他学生可就分享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9. 提升自我认识的策略(1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提升自我认识的策略,如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设立目标和计划、寻求他人反馈等。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87dc01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2.png)
标题: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明确自我认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评价自己。
3. 引导学生学会自信,相信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含义与重要性2. 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与技巧3. 自信的含义与作用4. 培养自信的方法与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吗?”- 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课主题: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2. 讲解自我认识的含义与重要性- 老师解释自我认识的含义,强调自我认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体会,共同探讨自我认识的积极作用。
3. 讲解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与技巧- 老师介绍多角度、多层面评价自己的方法,如自我观察、他人评价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认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
4. 讲解自信的含义与作用- 老师阐述自信的含义,强调自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 学生分享自己自信的经历,共同探讨自信的积极作用。
5. 讲解培养自信的方法与策略- 老师介绍培养自信的方法,如积极心态、自我暗示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培养自信的方法与经验。
6. 总结与反思-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认识自己和相信自己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认识自己和培养自信方面的不足之处。
四、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关于自我认识的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制定一个培养自信的计划,包括具体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文和计划,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自我,畅想未来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自我,畅想未来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80d42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3.png)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自我,畅想未来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特长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2. 正确评价自己:教育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 畅想未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想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4. 增强心理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畅想未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案例材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发学生对“认识自我,畅想未来”主题的兴趣。
2. 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兴趣、特长等方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分享自己的闪光点。
3. 正确评价自己: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4. 畅想未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想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5. 增强心理素质:通过游戏、小组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认识自我,畅想未来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教学内容:分模块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正确评价自己、畅想未来等。
认识自我心理健康课教案
![认识自我心理健康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8e95a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c.png)
认识自我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自我心理健康课教案 1课程目的:1、促进学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学习接受他人的反馈、从多角度认识自我,树立更客观的自我形象。
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改正和解决课程准备:a4纸、图针、笔、音乐〈少女的祈祷〉、《爱的罗曼史》等课程实施:一、课程引入(一)教师导入:同学们,成龙曾经演过一部电影《我是谁》,在影片中,成龙扮演了一位失去记忆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是谁,非常痛苦。
(课程呈现成龙《我是谁》剧照)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明明白白地知道我是谁吗?(学生思考)经常有同学向我倾诉他们的烦恼:“有时我很自信,有时又自卑;有时我爱交朋友,有时我又喜欢独处;有时我性格开朗,有时又陷于苦恼之中;有时我生活充满阳光,有时又乌云密布。
多少次我在镜中审视自己,在日记中倾诉自己,但我依然不知到我是谁。
”(课件呈现)大家存在类似的烦恼吗?他们的问题在哪里呢?(自我概念混乱,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不知道“我是谁”)(二)教师小结:“我是谁”这个话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并不容易。
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认识自己是很可贵的。
而且,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确立自己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
那么大家想不想更好地认识自己呢?我们今天的探索之旅将使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
认识自我心理健康课教案 2正确地自我认识对我们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通过哪些途径才能获得一个客观全面的自我认识呢?(一) 自我的内涵其实,人的自我包括三个方面:? 生理我(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外貌、声音等)我长得很高,我很重,我的眼睛很漂亮……? 心理我(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等)我爱笑,我有点自卑,我能力强……? 社会我(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角色、与他人的关系等 )别人怎样评价我,我和别人相处愉快吗……(二) 认识自我的途径介绍“乔哈里窗”理论:根据自己和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可以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分为四个区域。
“认识自我,珍爱生命”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
![“认识自我,珍爱生命”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da18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2.png)
认识自我,珍爱生命——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3.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 自我认知:让学生通过自我介绍、小组讨论等形式,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3. 生命观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成长过程和死亡,认识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4. 珍爱生命: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5. 心理素质提升:通过团队游戏、心理测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导入: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自我介绍:让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提高自信心。
4. 心理测试:通过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为下一步的心理辅导打下基础。
5. 团队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3. 学生感悟分享:收集学生在课后提交的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真实案例:收集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用于导入课程。
2. 自我认知问卷:设计一份自我认知问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3. 心理测试题:选用一套适合学生的心理测试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4. 团队游戏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游戏道具,用于课堂上的团队游戏。
六、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等,以便于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2. 准备教案所需的各种材料,如案例、问卷、测试题等。
3. 确定课堂活动的场地和环境,确保安全舒适。
4. 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准备好参与课堂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我自己》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我自己》](https://img.taocdn.com/s3/m/875b024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9.png)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我自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培养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2. 优点和不足: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兴趣爱好: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的特长。
4. 自我欣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培养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互相认识。
2. 主题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讨论如何接纳自己。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的特长。
4. 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培养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己认知的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自我介绍和分享内容,评估他们对自我认知的深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 纸张:用于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彩笔: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特点。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成长树: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成长树,每个树叶上写上一个自己的优点。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优点越来越多。
2. 自信心卡片:让学生制作自信心卡片,写上自己喜欢的名言或鼓励自己的话,随时提醒自己保持自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角色扮演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自己。
2.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自我反思,帮助他们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九、家庭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介绍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自己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自己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5d960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自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正确认识自己。
3.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自我认知的理解。
2.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视角下的自我认识。
3.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情感。
2. 引导学生尊重和接纳他人。
3.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正确认识自己。
难点:1.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写作练习纸。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关于自我认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识自己吗?”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认知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如何通过不同方式来正确认识自己。
三、活动体验(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视角下的自我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内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不同视角下自我认识的体验。
3. 检查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对内心世界的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主题演讲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自我
赵县职教中心龚建军
班会目的: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范文之教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针对本班一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经常不完成作业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告诉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
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要靠自己创造。
若想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就在我们脚下,一直通到我们的梦想之颠!现在还小,应该从小养成习惯。
班会形式:让好学生们自己发言,说说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然后再叫不经常完成作业的人谈谈
班会主题设计: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身边搜集例子,用于班会中。
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班上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以《如何解决厌学问题》为主题。
2、收集资料:围绕《如何解决厌学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厌学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厌学心理的心理测验题等资料)。
3、确定主持人:***
班会过程:
一、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大家都有所进步。
但是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厌学的现象,不完成作业。
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厌学的危害性及其自信的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
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二、主持人发言:"每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阶段,中学阶段是一个继续深造的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然而,有些同学现在已经有不完成作业,有厌学的现象,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很典型的中学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
典型案例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
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
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
于3月11日晚,林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
坐在林某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
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
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
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了人。
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2
周某是个自控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常常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家长希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
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
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对其家长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且产生对抗心理,最后一气之下,选择了向这世上最亲的家人投毒。
"某日晚上,他用牙签瓶装了甲胺磷,趁母亲切土豆时,将甲胺磷倒进烧肉的铁锅中。
最后导致一死一重伤。
"从上述两例血淋淋的铁证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所以面对社会上普遍的厌学现象,再针对我们班的厌学现象,进行分析
三、班主任发言。
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
①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如何认识读不好书的问题
四、班干部就我们班所存在的一些厌学情况进行分析。
①学科厌学
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因为不喜欢某中学科,而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下降,一直培养不出学习兴趣。
②过敏性厌学
过敏性,即一种在学习情境刺激下产生的下意识的较强烈痛苦的情绪反应行为。
有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对上学接触老师、提问、父母唠叨等,常常是过敏的。
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在其所厌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一般都能体验到极大的过敏性痛苦情绪。
多发生于上进心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身上,其中又以女生居多。
她们一般是那种积极努力学习、急于取得成效的学生,当其产生厌学行为后,一方面感到很深的恐惧、担忧,另一方面总是逃避对自己厌学的学科的学习。
而恐惧担忧与逃避行为又加深了这种厌学行为的痛苦体验。
③潜意识条件性厌学
我们班某某学生,身高体健、性格开朗、精神饱满并情绪乐观。
就这样一个身心健康得让人羡慕的学生,上课总是不能专心听讲,老师讲课他做小动作,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
④非过敏性厌学
某某在一开始就是那种典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后面波动。
起初她想要奋起直追,可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后来成线连连下跌。
分数一次比一次低。
非过敏性厌学不只是对某个学科表现出轻度的不适反应,多以心烦为主要体验,但体验不到极端的痛苦。
这类学生中有一部分是长期学习落后并比较认同现状的学生;另一类是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进步不明显或有所退步,信心不足而情绪低落者。
五、主持人发言:"看到大家总结的几种厌学现状,我深感痛心,我们以后是继续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还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经过老师和班委的商讨,我们总结出了几条缓解厌学情绪的措施。
现在与大家分享:
①缓解学业焦虑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我们还小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现在不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3.制定阶段性目标。
4.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5.增强自信心。
6.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③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第一步,当出现某种厌学情绪时,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
第二步,尽快着手拟定一份复习计划学习。
第三步,努力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六、主持人小结:"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受益匪浅。
再大千世界里,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数不胜数,那么我们是浑浑噩噩的度过呢还是该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它呢?现如今我们这一代普遍与家长存在着代沟,所以建议大家多坐一坐,与班主任聊一聊。
通过这次班会课,我们班又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去面对以后的课程,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着转变。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把我们班建成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七、班主任评价班会:我们的这次班会非常成功,希望同学们一起努力!
厌学现象导致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文化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我们班是个优秀的班集体,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让厌学现象远离我们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