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国际学术会议(简称ICRMS)是由中国电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届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学术会议

时间:2014年8月6-8日地点: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大会指导单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大会主办方: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航空学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

中国宇航学会

中国现场统计学会

大会承办方:工信部电子五所、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物理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IEEE

大会协办方:中国质量协会

大会主题:产品更可靠,生活更安全

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li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 简称:ICRMS)是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这七家国家级社团组织,于1992年共同发起,每隔2-3年举办一届,是“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RMS)”技术领域内的国际知名学术会议,旨在促进中国RMS技术的进步,加强国际间RMS技术的交流。

为使最新的RMS理论、技术在中国得到推广与应用,ICRMS国际

会议由上述七大学会轮流承办,在中国不同城市召开。自1992年首次举办以来,ICRMS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详见附件)。先后为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挪威、瑞典、法国、伊朗、意大利、波兰、英国、俄罗斯、立陶宛、奥地利、日韩、新加坡等国家的代表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国际性学术平台。

第十届ICRMS’2014(广州)国际学术会议将由中国电子学会等七家学会联合主办,工信部电子五所承办,于2014年8月6-8日在中国广州白云山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预计会议规模(到会人数)约500余人,其中:国内嘉宾300多人,境外嘉宾约100余人,主要有国内和世界各地RMS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学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大会将发表(收录)论文300余篇,其中:被组委会选定作大会交流的论文将由IEEE收录,并进EI检索。

第十届ICRMS’2014(广州)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是:“产品更可靠、生活更安全”。内容涉及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汽车、通讯、计算机网络、电子、自动化仪表等领域。大会将举行由世界知名专家参加的学术论坛和专题报告会,使参会者能更多地了解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同时,大会还将安排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交流互动,探讨RMS技术在产品设计与生产控制中的应用,展示合作成就与最新产品。为促进我国RMS技术进步,搭建国际间RMS技术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届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会议”的主办方与承办方已向世界各地RMS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各界朋友们发

出盛情的邀约:让我们2014年夏天,相聚在广州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南国都市,演绎ICRMS历史上,各国RMS学者盛况空前的交流聚会,共同抒写RMS技术发展进步的华美乐章。

有您的参与,ICRMS将会更精彩!

大会官方网站:

ICRMS’2014(广州)国际会议征文通知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现场统计学会联合主办,我所承办的第十届“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会议”(缩写:ICRMS) 将于2014年8月6日至8日在广州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产品更可靠,生活更安全”。ICRMS已连续了22年,每2-3年主办一届,ICRMS大会将出版ICRSM’2014论文集,论文将由IEEE 收录,并进EI检索。为RMS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

大会信息、投稿截止时间、论文要求请登陆ICRMS’2014大会官方网站:

欢迎我所科研、技术、管理人员踊跃投稿。

联系人:陶唯敏(科技委办)、张战刚(重点实验室)

杨尚洁(信息中心)

电话: 87236002 87237029

ICRMS国际会议筹备组

ICRMS'2014(Guangzhou)

第十届“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会议(广州)”

征文(技术研讨)范围

本次大会主题:产品更可靠,生活更安全

大会研讨议题与征文范围:

1、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和安全性技术发展和要求

2、RMTSS设计和分析

3、RMTSS试验和评价

4、RMTSS管理

5、失效物理

6、系统可靠性

7、元器件可靠性

8、网络可靠性

9、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

10、工艺可靠性

11、贮存可靠性

12、机械(结构)可靠性

13、可靠性统计和数据分析

14、可靠性、性能、经济性一体化设计

15、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

16、基于PDM的RMTSS协同设计

17、耐久性设计和分析

18、软件与硬件综合可靠性

19、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

20、缺陷定位和失效分析

21、产品可靠性保证与质量工程技术

22、维修工程理论和应用

23、综合保障技术

24、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25、风险分析和控制

26、安全性分析和管理

27、加速试验技术(包括加速寿命试验、可靠性强化试验、可靠性加

速退化等)

28、人的可靠性

29、FME(C)A和FTA技术

30、可靠性仿真技术

31、云计算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价

32、信息系统容错与可靠性设计

33、控制系统的安全性(safety)设计和评价

34、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

35、环境试验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