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五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笔记,绝对考点!

管理心理学笔记,绝对考点!

管理心理学笔记,绝对考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是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原则、方法,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管理过程:生存过程(技术管理):物质资料、设备、技术、劳力等社会过程(心理管理):管理制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管理心理学主演研究管理过程中的社会过程,即心理管理。

2、与管理心理学相近的学科名称工业社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组织心理学(薛恩)、组织行为学(卢盛忠)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多门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是管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

2、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人性假设与管理A、经纪人假设与x理论B、社会人假设与人群关系理论C、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D、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E、全面自由发展人假设与Z理论F、自我超越人假设与学习型组织理论2、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A、个性与管理(能力、气质、性格与管理)B、社会知觉理论与管理C、需要动机与管理(激励理论)50分D、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与管理3、群体心理与管理A、群体规模与规范B、群体决策与群体凝聚力C、群体中的人际关系D、群体的沟通与冲突4、组织心理与管理:组织与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一、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二、研究的方法1、观察发2、谈话法3、实验法4、问卷法5、测验法6、个案法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管理学基础一、古典管理理论对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影响1、科学管理理论A、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著有《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选择B:泰勒的成长过程:学徒—工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总工程师C:泰勒的实验:搬铁块—时间动作分析实验D、泰勒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劳动定额制工时定额制计件工资制工作流程图等E、泰勒科学管理四原则a、劳动要有科学的方法以代替仅凭经验的方法b、对员工要进行挑选、教育和训练c、管理者要真心的与员工们合作d、管理者要与工人有严格的责任分工F、与泰勒同时代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甘地—计划图表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分析研究2、计划管理理论A、代表人物:法国亨利.法约尔。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特殊篇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特殊篇

管理⼼理学的特殊篇(26个) ⼀、20世纪60年代⾄今,美国管理⼼理学的研究有了迅速发展,表现在:P81、研究机构不断扩⼤,专业⼈员迅速增加。

2、研究的课题⽇益⼴泛、深⼊。

3、在研究⽅法上有很⼤的发展。

4、研究⽅向逐渐趋于综合化。

5、管理⼼理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作出重要贡献。

6、管理⼼理学家对美国的社会福利也作出重要贡献。

⼆、近20年来,我国的管理⼼理学已经取得以下成就:P101、建⽴了学术组织的研究机构。

2、翻译和编写⼀批管理⼼理学著作。

3、各管理院校多数开设了管理学课程,为企业管理⼈员举办了各种学习班。

4、培养出了⼀批专业⼈员。

5、开展了多⽅⾯的研究⼯作。

三、⽓质的应⽤必须注意以下问题:P56 1、在安排特殊⼯作的⼈员时,必须注意⽓质要求的绝对性。

2、在⼀般的⼯作安排和⼈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质要求的互补性。

3、在进⾏⼈员培训时,既要注意⽓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质的发展性。

四、性格的应⽤必须重视以下⽅⾯:P641、要重视管理者⾃⾝性格的锻炼。

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

3、要重视领导班⼦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

4、要重视创造⼀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

五、能⼒的应⽤要注意以下问题:P72 1、在安排⼯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进⾏全⾯了解,做到⼈尽其才。

2、在招聘⼈员时,注意职业对能⼒要求的阈(yu)限性,避免⼤马拉⼩车。

3、在优化组合时,注意能⼒类型差异的互补性,以发挥团体的协作作⽤。

4、在⼈员培训时,注意处理好基本能⼒和综合能⼒的关系,以提⾼培训效果。

六、归因偏差的克服应注意以下⼏点:P93 1、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化归因。

2、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个⼈倾向归因,以提⾼他们的成就动机对⼯作绩效的影响作⽤。

3、要引导组织成员克服总是认为⾃⼰能⼒低的归因偏差,以提⾼他们的⾃信⼼。

七、研究发现,当态度具有下列任何⼀个特性时,就难以发⽣改变:P1171、态度形成于幼⼩时期。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五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五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五"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五第十五章组织变革和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一般概述一、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概念与原则(一)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概念1.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2.组织发展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3.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虽然有所区别,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着的。

组织发展要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变革是手段。

变革的目的的是使组织得到发展,以适应组织内外条件的要求,有效地行使组织职能。

(二)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指导原则1.必须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定有计划、有系统的规划。

2.这个规划既要适应当前的环境,也要使适应未来环境的要求。

3.这一规划必须预见到知识、技术的改变,以及程序、行为和组织设计的改变。

4.这一规划还必须建立在提高组织绩效和个人工作绩效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配合。

二、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的与程度(一)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的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改变成员的行为。

(二)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程度。

注:组织变革与发展有程度上的差异:1.渐进式变革。

如:日本丰田公司产品和工程部的负责人北野南夫推行的渐进式变革。

2.激进式变革。

这种变革涉及到重新建构组织以及组织所处环境的观念。

(波音公司)三、组织变革的动因1.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的不断进步。

价值观念的变化。

竞争的加剧。

国家政策的变化。

2.内部条件的变化组织内部的管理方式阻碍了成员的发展。

组织仍然是等级分明,组织内缺乏民主。

组织仍然只靠奖惩手段推动成员工作。

组织对成员的成绩及需要不予重视第二节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克服一、组织变革的阻力(一)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1.变革会破坏某些人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因而抵制变革。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12)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12)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12)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一、期望理论(一)期望理论的基本不雅点1、心理学家维克托。

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公式表示: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激励程度:指激发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强度,即工作积极性的凹凸与持续程度期望值:指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效价:指所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2、应用期望模式时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P140A、努力与成绩的关系B、成绩与奖励的关系C、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二)对期望理论的评价P1411、期望理论的贡献(1)推进了对组织中个人行为和动机作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2)期望理论为人类行为的描述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2、期望理论的局限:它的局限主要在于其模式的太过抱负化二、目标理论目标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

目标理论的基本不雅点1、目标与激励的关系目标是指行为的目的或行为的指向物,是与必然的需要相联系的客不雅对象在主不雅上的超前反映。

目标对于行为人来说,也可看做是外部刺激。

与人的必然需要相联系的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动机,因而对人具有激励作用。

如果目标的设置较为合适,会使人产生想实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这样对人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更强。

2、目标合适度的三个标准:①目标的具体性②目标的难易性③目标的可接受性3、设置合适目标时应注意几个问题P143①目标具体性与难易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②目标难易性与能力的关系③目标可按受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4、目标理论的评价①目标理论对目标与激励关系的新研究,有利于办理者重视目标具有的动机作用,重视目标办理。

②目标理论关于设置合适目标的研究,为办理者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技术。

③目标理论为目标办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

5、局限性:①目标设置上未考虑公平性的问题。

②目标设置在应用领域上受限制。

三、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1、强化:指对一种行为的必定或否定的后果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2、强化的类型:①积极强化(也称正强化)②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③惩罚④消退(也称衰退)3、强化的程序①连续强化(指对每次良好的行为均给予强化,其中没有间断)②间断强化(1)按强化比例是否变化可将间断强化分为固定比例强化与可变比率强化。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1、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管理心理学是未来管理学科的核心内容(2)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完善(3)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企业和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经济效益2、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启发“经济人”假设基本观点:(1)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的逃避工作(2)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甚至是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3)大多数人天性缺乏进取心,不愿意承担风险,并甘愿接受人的领导,接受指挥。

(4)人天性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的安全看的高于一切(5)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启示(1)以“任务管理”为重点(2)“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即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3)少数人参与管理“社会人”假设基本观点(1)人们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2)人们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乐趣和意义(3)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启示:(1)管理者除了应该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外,更应该注意关心人,满足人在从事某项工作的各种社会需要(2)管理者不应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该更重视员工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他们的归属关和整体感(3)管理者应该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惩制度,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4)管理者不应局限于自上而下的活动方面,而应在上级和下级之间起到联络员的作用(5)让员工参与管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人”假设(1)人们总是勤奋的,人们乐于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2)人们对于自己参与的目标,能够实现自我知道与自我控制,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3)人们投身于组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成就感(4)人们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而且追求责任(5)人们大多有解决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1)管理重点的改变,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2)管理职能的改变,工作的设计师和服务者(3)奖励方式的改变,主张内在的激励来满足人的成就需要(4)管理制度的改变,保证员工充分变现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的制度“复杂人”假设(1)人的需要是丰富而复杂的(2)人们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变化,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不同的工作单位会产生不同的需要(5)没有一套适用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烦人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3、气质、性格、能力在管理中的应用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2)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高低(3)气质类型对工作的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影响(4)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5)在人员优化组合上要注意气质类型的互补性(6)在人员培训时要注意气质类型的顺应性性格在管理中的应用:(1)了解员工的性格(2)不同性格的人任命不同工作(3)组织团队时,要注重将不同性格的人组合一起能力在管理中的应用:(1)做到人尽其才(2)在招聘员工时注意工作对能力的阔限性避免能力过高火过低(3)在优化组合时,注意员工能力的互补性4、性格的概念: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的支配下习惯的行为方式5、能力的概念: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的所具备的心理特征6、气质的概念:是一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变现为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强度及稳定性7、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对此食物的整体反应8、感觉:是人脑对于当前客观事物个别性的直接反应9、感觉与知觉的差别(1)知觉是对整体事物的反应(2)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在感觉上进一步深化直觉是在感觉上形成的10、社会知觉:即个人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关系篇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关系篇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关系篇办理心理学的关系篇一、办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P3(一)办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1、二者的概念:所谓办理心理学是指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办理活动中具体化。

所谓普通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二者的关系:它们是基础与具体应用的关系,办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办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二)办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1、二者的概念:办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办理者与被办理者彼此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彼此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2、二者的关系:它们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标的目的来看,必然涉及办理心理学的研究,办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办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4、办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二、意志和认识的关系P321、二者的概念: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所谓认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对客不雅世界的反映。

2、二者的关系:认识是产生意志的前提基础。

意志会给认识以巨大的影响。

没有意志,也不会有深入的、完全的认识活动。

三、意志和情感的关系P321、二者的概念: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不雅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2、二者的关系:情感的产生意志的前提动力。

情感在必然程度上会给意志产生阻力。

没有情感也不会有意志的产生。

四、性格与气质的关系P591、二者的关系:性格和气质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也是由人的脑的同一活动实现的。

它们二者共处一体,彼此渗透、彼此影响。

2、二者的区别:气质更多地表现神经类型的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示;而性格更多地表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是在神经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2)如何管理员工的情绪,减少员工的压力和焦虑,提高工作满意度;3)如何促进员工的研究和发展,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4)如何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5)如何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改写: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

与组织行为学相比,管理心理学侧重于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则研究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并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在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目的上有联系,都旨在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管理心理学需要解决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如何管理员工的情绪、如何促进员工的研究和发展、如何优化组织结构、如何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等问题。

1.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该表现出对个体的关怀和宏观的关注。

2.心理学应该回答“是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的问题,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非常重要。

4.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5.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和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1.管理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包括心理技术学、人群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和社会测量学。

2.管理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行为管理心理学阶段和现代管理心理学阶段。

3.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包括经济全球化、劳动力的多样化、新型的雇佣关系、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团队化和商业伦理变化。

行政管理笔记(第十五章)

行政管理笔记(第十五章)

名词解释1、⾏政⽅法:是⾏政机关及其⼯作⼈员,为提⾼管理功效和实现管理⽬标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式、⼿段、技巧等的总称。

2、⼼理⾏为⽅法:是指管理者通过对⼈的⼼理诱导和⾏为激励等实现管理⽬标的⽅法。

简答 ⽐较⾏政指令⽅法和经济⽅法(从含义、特点、作⽤、局限、运⽤⽅⾯) ⾏政指令⽅法:指⾏政机关或⾏政领导通过⾏政管理系统上下级关系,采⽤命令、指⽰、规定、条例、决议等对被管理者进⾏管理的⽅法。

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垂直性(4)⽆偿性 作⽤:(1)有利于集中统⼀。

(2)有利于管理功能的发挥。

(3)有利于特殊问题的及时处理。

局限性:(1)管理效果直接受领导⽔平的限制。

(2)不便于管理分权,易挫伤下级的积极性。

(3)垂直传递,横向沟通困难。

运⽤⾏政指令⽅法的原则:(1)统⼀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

(2)效能 (3)政策⽅向 (4)不断⾰新和科学化 经济⽅法:指国家⾏政机构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价格、税收、信贷、利息、⼯资等经济杠杆,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实现管理的⽅法。

特征:(1)利益性(2)间接性(3)有偿性(4)多样性 作⽤:(1)有利于两权分离,搞活经济。

(2)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员⼯的积极性。

(3)有利于加强横向经济联合。

局限:(1)不利于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和思想问题。

(2)对⼈的思想可能产⽣消极影响。

正确运⽤经济⽅法和改进:(1)加强政府对社会经济⽣活的宏观调控。

计划、财政、⾦融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段。

(2)加强对全体公民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行政管理系管理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doc

行政管理系管理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doc

管理心理学思考题:一、什么叫管理心理学?(PPT上)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课本上)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三、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是企业内部的心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强调人的个性特征、人的需要、动机、人际关系、领导水平、团体风气及组织结构与气氛等心理因素在管理上的作用。

可见,管理心理学要研究的课题是影响效率与效益的人的因素方面的问题。

管理心理学以企业中的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原因如下: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四、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1、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2、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

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

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五、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5, 6, 7课本的P17-22)由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定量法5、心理测量法6、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法7、经验总结法六、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和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

高教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二(15)

高教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二(15)

高教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二(15)
1、社会测量法
2、行为测量法
3、参照测量法
4、动机测量法
5、层次测量法
6、相关测量法
7、历史测量法第五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感情投资法
感情投资是对人倾注真挚、炽烈的感情,舍得在密切感情方面花本钱、下功夫,以争取人心,更好地发挥群体成员的积极性。

二、心理吸引法
心理吸引法是创设一种“心理磁力场”,设个吸引的中心,就能吸引群体成员团结一致,通力合作。

三、深层了解法
人们的交往是由浅入深的。

礼仪交往,互相关照;功利交往,促使事情办成;感情交往,建立必然友谊;思想交往,成为知己。

心理动力学认为,深入了解别人,是要经过必然层次的。

四、中和互补法
人们之间互有不同,互有需求,互有补偿,彼此接近,逐渐中和,成为好伴侣,使群体达到和谐的状态。

五、求同存异法
人们交朋结友,只要政治原则、基本倾向相同,至于个性特点、习惯爱好、生活情趣等有差异,不妨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枝节问题上不苛求于人,同样可以成为好伴侣。

六、排难解纷法
伴侣之间遇到了困难,在其最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手来帮忙他排难解纷,表示同情和支持,最能获得对方的感激,最容易结成亲密的友谊。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1、了解有深度,能够及时发现变化;2、对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3、长时间的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认为的紧张情绪;4、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点:1、要等待现象的自发出现;2●自然实验法: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加以研究的方优点:1、所要考察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了研究周期。

2、环境真实、被试不易察觉、心理行为自然。

3、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缺点:1、选题与设计的难度大,若时间长则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

2、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

1、把复杂的环境移植到实验场所,研究便利;2、实验可以重复进行;3、可控制环境,操纵自变量。

缺点:1、人为环境中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2、分离变量所得结果不一定能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推论。

(适用性不强)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之后,绵延几千年,绝大多数思想家都认同“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

231、凡事要适度;2、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3、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4这是由道家提倡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管理原则。

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

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到达“无不治”的管理效果。

其作用表现在:(1)“无为”可以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避免引起反感;(2)“无为”可以减少冲突;(3)“无为”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

5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等,都主张追求管理中的“和”。

这种“和”既是“和谐”、“协调”的意思,也有“合作”的含义,因而它实际是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管理国家、家族或是群体,都应该追求和谐。

和谐是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管理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三章、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经济人”的假设(一)基本观点:1、“经济人”是自利的,即侧重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追求自身利益;2、“经济人”是理性的,即人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判断自身利益,并决定行为方向,尽可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3、人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往往无意识地、客观地增进公共利益。

管理心理学 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  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1. 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

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

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 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答案要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治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别心理:处在组织治理过程中的小我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感化互相阻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籄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治理心理学与相干学科的关系。

1、治理心理学与通俗心理学。

通俗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样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畴包含: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治理心理学与通俗心理学的接洽与差别。

①治理心理学要应用通俗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样规律,并使之在治理活动中具体化,明白得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俗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常识都邑在治理中发挥感化。

②通俗心理学与治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差不多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治理心理学以通俗心理学为差不多,并在此差不多上研究治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专门规律。

2、治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eB5 4接洽与差别①治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械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械、情形互相感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治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互相感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成长偏素来看,必定涉及治理心理学的研究,治理心理学也须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偿。

3、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接洽与差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产生互相感化的情形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重要包含:1、小我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阻碍2、群体心理活动对小我心理活动的阻碍3、小我与小我之间心理活动的互相感化、互相阻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互相感化、互相阻碍这些内容在企业治理范畴中的具体化也确实是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常识在企事业治理中的应用也确实是治理心理学的全然内容。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概述一、绩效考核的概念与意义(一)绩效考核的概念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1.绩效考核既是组织行为合理化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2.组织中的绩效考核又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注:本章的绩效考核主要从微观的角度讲的)<1>从宏观的角度看,包括组织内部对整个组织行为成果的测量和评价。

<2>从微观的角度看,包括组织内部各个群体和组织成员个体的考核。

3.绩效是个体或组织行为能力、工作状况和工作成果的总和,是他们活动的效率、效果、能力、成绩的统称。

(二)衡量企业员工的业绩的因素主要包括:1.与工作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2、从热情、责任感和动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

3、在一定时间跨度上结合细节考察工作质量。

4、生产的产出量。

5、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反映出的互动。

2.一般而言,工作绩效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考察:<1>效率。

即产出投入之比,在同样的条件下,以最小的投入而获得最大的成果。

<2>效果。

效果泛指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即“效果=目标×效率”。

<3>效益。

即活动产出的成绩和贡献。

可以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4>效能。

效能指个体或组织实现其预期目的的适应性和能力,是对主体的功能的评价。

(三)效率、效果、效益、效能几个方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第一,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1>“效率”是产生“效果”的手段、凭借,“效果”是效率产生的结果、表现。

<2>“效率”和“效果”都可用来衡量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有效程度。

<3>效率、效果和效益的实现,又都应一定的效能为基础和前提。

2.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1>“效率”用来反映达到目标的速度,从投入与产出、成本因素与成果因素的比较只衡量中效应。

高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

高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生理、安全、 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向高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 次。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在美国——产生与发展:
19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斯腾)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梅奥)开始于 1924 年他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美国 心理学界则公认他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理论被称为“场”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人的 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高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人的 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 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 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 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 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 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 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美国是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也是当前世界上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发达的 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五
第十五章组织变革和发展
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一般概述
一、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一)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概念
1.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2.组织发展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3.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虽然有所区别,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着的。

组织发展要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变革是手段。

变革的目的的是使组织得到发展,以适应组织内外条件的要求,有效地行使组织职能。

(二)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指导原则
1.必须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定有计划、有系统的规划。

2.这个规划既要适应当前的环境,也要使适应未来环境的要求。

3.这一规划必须预见到知识、技术的改变,以及程序、行为和组织设计的改变。

4.这一规划还必须建立在提高组织绩效和个人工作绩效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配合。

二、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的与程度
(一)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的
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改变成员的行为。

(二)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程度。

注:组织变革与发展有程度上的差异:
1.渐进式变革。

如:日本丰田公司产品和工程部的负责人北野南夫推行的渐进式变革。

2.激进式变革。

这种变革涉及到重新建构组织以及组织所处环境的观念。

(波音公司)
三、组织变革的动因
1.外部环境的变化
技术的不断进步。

价值观念的变化。

竞争的加剧。

国家政策的变化。

2.内部条件的变化
组织内部的管理方式阻碍了成员的发展。

组织仍然是等级分明,组织内缺乏民主。

组织仍然只靠奖惩手段推动成员工作。

组织对成员的成绩及需要不予重视
第二节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克服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一)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
1.变革会破坏某些人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因而抵制变革。

2.组织变革带来的后果是未知的,存在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性。

3.变革会引起某些人地位和职权的变化,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

(二)经济原因造成的阻力,如果变革造成了部分人直接或间接的收入降低的话,这部分人就会抵制变革。

(三)社会群体原因造成的阻力
1.组织变革有可能打破群体的平衡状态,因而会遭到群体的反对。

2.变革的阻力也来自实行典型的等级制组织结构的组织本身。

二、克服变革的阻力
1.进行力场分析。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创造的。

2.让组织成员参与变革
对变革表现出有足够的决心、信心和诚意,并勇于承担责任。

在参与讨论变革的各类人员中,要包括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人员。

要真心实意听取下级建议。

3.利用群体动力
造成强烈的归属感。

树立组织的威望。

利用群体目标。

形成共同的认知。

利用个人的威信。

注意群体规范。

充分进行沟通。

4.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应善于发现变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创新人物和创新行为,并及时给予表彰。

第三节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与方式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
1.解冻。

2.变革。

3.再解冻。

二、组织变革的程序
1.确定变革的问题。

2、组织诊断。

3、提出方案。

4、选择方案。

5、制定计划。

6、实施计划7、评定效果。

8、反馈。

三、实行组织变革的方式
1.人员导向型。

2、组织导向型。

3、技术导向型。

4、系统导向型。

第四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措施
一、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提出的。

2.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
将工作任务目标化。

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对职工心理与行为的激励。

3.目标管理的意义。

第一、实现目标管理,有益于吸收职工参加决策和管理,将职工在企业的民主权利落实到实处。

第二、有利于改进组织气氛,改善上下级关系,提高组织效能。

第三、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敏感性训练
1.敏感性训练主要用于:中、上层管理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职工。

2.训练的目的是: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增强对别人行为的敏感性。

3.敏感性训练的具体做法是:通常由5--6个训练小组同时进行,每个小组包括10--15位成员,训练时间一般为3--14天。

4.敏感性训练一般包括四个阶段:
不规定正式议题,让参加者自由讨论,相互启发,增进了解。

训练者鼓励参加人员充分发表自己看法,认识自己的行为,体验自己对他人的影响。

充分敞开思想,相互学习,增进新的合作行为。

进入工作阶段,强调群体活动的作用重视整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职工事业发展计划的辅导
(一)一般辅导方法
1.采用手册、小组会,帮助职工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2.编制简单的职业名称及具体的招聘通告,传递职业机会的信息。

3.安排经理人员、顾问或专业人员担任职业辅导工作。

4.举办知识技能训练班或提高工作能力的训练班。

5.通过工作设计和其他活动,促使职工个人的发展。

6.进行工作轮换,编制更换职业指南,位职工创造调换工作的机会。

7.组织小组研讨会,相互帮助制定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行动的规划。

(二)美国一些企业对职工的辅助方法。

1.西尔斯罗巴克公司。

该公司这样规划工作人员的晋升途径,主要基于以下想法:
工作岗位的锻炼对个人事业的发展影响。

不同的岗位可以培养不同的才能。

长期从事某一工作,个人的技能不会有多大长进。

系统安排职业发展的计划,可以节省学习新技能的时间。

2.通用电气公司的做法:
如何探索在生活经历中影响事业决策的关键问题。

职工事业规划指南。

经理人员辅导职工事业谈话注意事项。

事业发展讨论会的设计和执行。

3.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做法:
在全公司范围内举办经理人员辅导职工事业发展训练。

在自愿的基础上每一年举行一次上下级事业发展辅导讨论会,会后订出行动规划。

对发行事业发展手册和举办事业发展讨论会给予支持。

四、组织行为改革
1.明确组织内关键性的具体行为,主要包括:只考虑能够观察和衡量的具体行为;考虑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明显损害的行为。

2.测量关键性行为出现的频率
3.组织行为改造的措施,内容包括:拟定每一工作岗位的员工行为标准和工作检查方法。

要求每个职工订出自己的工作目标。

让员工取得工作成果的反馈,并从中取得内在的激励。

4.评价,听取措施的使用者和被使用者的真实反应。

了解参与者对改造措施的理论依据和目的是否充分了解。

尽可能用数据来反映行为的改变情况。

检查企业的工作是否有所改进。

五、道格式发展
1.实验研讨阶段。

2、小组建设和开发。

3、小组间关系的建设和开发。

4、制定理想的战略模式。

5、模式的贯彻。

6、系统评价。

六、调查反馈。

七、过程咨询。

八、团队建设。

九、学习型组织
1.习型组织的特性:
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想。

在解决问题和长事工作时,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

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成员们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

人们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不必担心受到批评或惩罚。

人们摒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

2.学习型组织被认为是解决传统组织固有的三个基本问题的良方:
专业化的分工制造了隔离带,从而把一个组织分割成相互独立且常常相互冲突的领域。

过分强调竞争常常会削弱合作。

反应性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他们更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开发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