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选题
一、当代中国国际战略专题研究
1.新型大国关系研究
2.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我国能源安全研究
3.中印海洋安全战略研究
4.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
5.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
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产业安全研究
7.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问题研究
8.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收益情况、原因及对策
9.“一带一路”中的金融秩序问题研究
10.“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安全环境研究
11.一带一路与南海问题研究
二、当代政党和政党制度专题研究
1.中国特色政党政治学理论研究
2.党纪与国法关系的比较研究
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研究
4.世界共产党比较研究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西方议会比较研究
6.全球化时代的政党意识形态研究
7.执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研究
8.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研究
9.各国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专题研究
1.政治主体的塑造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2.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流变研究
3.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4.发展模式与干部激励机制研究
5.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权力研究
6.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权威研究
7.政治发展与政治话语的变迁研究
8.改革开放前后政治动员的比较研究
9.典型塑造的传统与现代化转型研究
10.网络政治参与与民粹主义研究
11.政治仪式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系研究。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B)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2、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C)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认识路线D、基本路线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答:(C)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开拓创新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答:(B)A、提出实事求是B、强调解放思想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D)A、形成阶段B、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7、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D)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开拓创新D、与时俱进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世界观前提的是(ABD)A、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B、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世界由可变的和不可变的两类事物构成D、事物的规律乃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外在的直接表现E、规律是事物所固有的,但不是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规律性。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BD)A、实事求是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坚持实践是检验助理的标准E、密切联系群众3、解放思想的内涵有(ABD)A、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B、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C、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D、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E、是为实事求是服务的4、坚持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就是要(ABD)A、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B、不断推进理论创新C、发扬党的优良传统D、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E、密切联系群众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调(ABCDE)A、从实际出发B、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C、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E、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结合5、“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ABC)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E、违背了改革开放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BCD)A、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B、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C、是个政治问题D、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E、是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7、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答:(AE)A、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D、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E、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答:(ACE)A、体现时代性B、忠于实践性C、把握规律性D、坚持群众性E、富于创造性三、问答题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题要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doc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doc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品格,可“放之四海而皆用”。

但它毕竟是在西方文化的母体中生长起来的,以下就是由xx为您提供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思维方式到理论渊源、从表达方式到文化背景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的特征。

若想使其“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因地制宜。

马克思主义放之中国,“因地制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因地制宜”,即如何处理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本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实际。

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其本身就是中国实际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果忽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则需要通过汲取外来文化的养料,开发和培养出具有现代特性的文化精神,从而实现现代化。

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又通过中国化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属于无产阶级的理论范畴;后者则形成于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属于封建统治的理论范畴。

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变革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现实需要;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是这一变革的过程和结果。

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就曾指出“由于中国社会进化的落后,中国今日发展着的辩证唯物论哲学思潮,不是从继承和改造自己的哲学遗产而来的,而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而来的”,“要使辩证法唯物论思潮在中国深入与发展下去”,必须“清算中国古代的哲学遗产”。

也就是说,没有传统文化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是无法在中国展现其作用的;同时,不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变革,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也是无法实现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附参考答案(同名47549)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附参考答案(同名47549)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附参考答案(同名47549)一、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2、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A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B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的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AC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7、 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

学风问题主要是指BCD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8、 1927 年 9 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 AA. 党指挥枪B. 官兵平等C. 拥政爱民D. 一切行动听指挥9、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BDA.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 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C. 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BCDA.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 统筹兼顾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CD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2、人民代表大伙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BCA.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 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C. 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 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13、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D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14、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D )A.经验主义B.冒险主义C.机会主义D.教条主义15、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论文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论文题目及答案

1.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书上绪论部分)关键词:物质统一性物质概念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内容提要:从总体上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观点,正确地揭示了包括自然、社会和人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无论具体特点如何,都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就是客观实在,并且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着主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

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

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

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与实际结合,并开拓创新,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并对其加以适当应用。

作为一名外语的学生,我想我不仅要在在校期间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结合实际,加强能力的锻炼,真正做到一个先进青年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增添新一笔辉煌!2.关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书上57—60页)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专题(含答案)

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专题(含答案)

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专题一、选择题1、思想解放运动是时代变革的先声,下列事件堪称“先声”的包括(1)太平天国运动(2)新文化运动(3)一五计划(4)邓小平南巡讲话A、(1)(2)B、(3)(4)C、(1)(3)D、(2)(4)2、19世纪末“天择”“物竞”和“淘汰”等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常用词,其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B、进化论在中国传播C、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中国人普遍要求进行社会变革3、维新变法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A、提出“师夷长技以治夷”的主张B、宣传变法思想C、思想启蒙作用D、实行君主立宪4、就政治主张而言,严复的思想类似于A、林则徐B、魏源C、孙中山D、康有为5、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这句话侧重说明A、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D、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7、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解放运动B、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C、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D、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8、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重大意义,即A、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B、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D、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9、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图片均体现了美国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关注,请你观察后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回答问题。

(1)图片1是美国邮政总署于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重大问题研究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单项选择一.选择题⒈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⒉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B )A、独立自主B、又联合又斗争C、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反对“左”倾关门主义⒊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A、战争B、罢工C、农民的土地革命D、城市的工人起义⒋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B )A、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体主义D、新民主主义⒌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实行的正确方针是:( C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城乡互助,内外交流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统一领导,分散经营6.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 )A、经验论观点B、唯理论观点C、教条主义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B )A、相互对立的B、直接同一的C、不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8. 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C )A、国家政权B、地理、政治环境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科学文化9.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10.生产力所体现的是( B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自然的关系C、人和社会的关系D、人和思想的关系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A )A.与时俱进 B.执政为民C.党的先进性 D.四项基本原则12、消灭剥削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C )A.实行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C.生产力高度发展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1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 B )A.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C.发展科学技术 D.消灭两极分化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B.对经济结构起平衡作用C.对社会公平起保证作用D.对社会生产起促进作用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科教兴国 D.改革开放1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7.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 )A、思想建设B、政治建设C、组织建设D、作风建设18.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B )A、政党B、军队C、统一战线D、政权1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B )A、机械化B、合作化C、公社化D、现代化20.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 C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D、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1.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C )A、形而上学唯物论B、朴素唯物论C、辨证唯物论D、庸俗唯物论22.矛盾的转化 ( C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转自安徽立知教育6.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实行改革开放c.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8.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 )A.改革开放B.实事求是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9.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的是( )A.党的十三大报告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党的十四大报告D.党的十二大报告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6.【答案】 D【解析】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答案】 B【解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正是在这一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故答案为B项。

8.【答案】 D【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化两大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化两大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化两大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李大钊B、陈独秀C、恽代英D、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相结合。

()A、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B、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C、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D、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毛泽东思想是关于()A、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5.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6、2002年召开的党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7、在党的------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理论联系实际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9、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确立的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C、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确立的10、------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1、——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个理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C4、C5、B6、C7、D8、D9、A10、B11、C12、A13、A14、C15、D16、C17、C18、C19、B20、C21、A22、D23、A24、A25、D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C3、ABCD4、ABCD5、BCD6、ABC7、ACD8、ABC9、ABCD10、ABC11、ABC12、AD13、ABC14、ABCD15、BCD16、BD17、ABCD18、ABCD19、AB20、ABCD三、辨析题1、答:此命题是不全面的。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不仅体现在小平同志的著作、文章和讲话中,而且按照小平同志的思想所制定的我们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一系列重大的方针决策,也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邓小平理论本身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它必然随着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

2、答:此命题是正确的。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答:此命题是不全面的。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指先进的机器设备和高新技术,也不仅指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人,而是指以高素质人才为主体,以包括管理科学在内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为基础,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保障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能力。

先进生产力的特征是具备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各个领域拥有世界范围内的高新科学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适应市场需求、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试题及答案系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试题及答案系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得分:121. 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A. 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B. 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C. 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D. 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02.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A. 农业B. 重工业C. 轻工业D. 第三产业正确答案:A 满分:3 分得分:33. 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A. 既保留又继承B. 彻底抛弃C. 既克服又保留D. 矛盾的调和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得分:04. 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生产力标准B. 人民利益标准C. 国力标准D. “三个有利于”标准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05.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动摇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36. 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A.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0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人类知识的总汇B.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特殊规律的科学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得分:38.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 视为精华全部继承B. 视为糟柏全部抛弃C. 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09. 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 政治建设B. 组织建设C. 思想建设D. 作风建设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得分:310. 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A. 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 文字的产生C.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正确答案:A 满分:3 分得分:0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答题例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答题例析

··Rrs7XY&Sl\5;b;c=◇甘肃省庆阳第一中学 李 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具体问题,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在高中政治试题中,同学们可以以下模板为例进行解答。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答题模板(1)解读材料。

细读材料,包括材料出处、时间等;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阅读,并在关键地方做好标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从材料与设问、材料与教材、材料与材料的关联点出发,综合分析,厘清解题思路;运用历史术语,找准角度79组织答案。

(2)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的问题。

二、例题剖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这个过程先后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其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

十月革命开启了中国革命之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五四运动之后,迅速传播到中国的各个角落,我国主要大城市先后出现了大量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各地纷纷探讨马克思主义救国之路。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学术流派,更是解决国家民族危机的理论方法。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选择革命道路、夺取武装斗争胜利是党面临的根本问题。

十月革命通过夺取大城市获得成功的经验在中国几乎不可能。

中国共产党人应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农村根据地,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实现革命胜利。

历史证明,开辟农村根据地逐步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的革命80··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 分一、辩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对。

从大的方面讲,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也就可以说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人有思维和精神,但那还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然界也是在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的,人类和生命有机体都是宇宙的产物和延伸,也是自然界的儿子,都代表着宇宙的进化和成长。

从小的方面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也是在自然法则的约束和指引下逐步演变的,人类社会的所有的规则、道德、理念都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或者说是经过自然界进化产物人类的升华后的产物,而且从总体来说也是必须符合自然法则的,否则必然遭到淘汰,也就是遭到自然法则的淘汰。

因此,社会形态的发展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对。

邓小平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在探讨姓资还是姓社的理论模式问题。

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的问题。

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的进步。

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大大的解放。

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

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

邓小平的最带贡献就在于此,认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试题和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试题和答案

模拟试题一、填空1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相结合的产物。

2 .毛泽东对()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3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4 .()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成熟。

5 .()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机构。

6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7 .正式确立“三步走”战略是在党的()大上。

8 .“三步走”是战略目标是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9 .“台阶式发展”的关键是()。

10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关系。

12 .在效益和公平中居于首位的是()。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最完整的概括是()。

15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

二、单项选择题1、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毛泽东思想D 列宁主义2、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是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毛泽东思想D 列宁主义3、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A 八大B 七大C 一大D 十一届三中全会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是A 过大于功B 功过相当C 功大于过D 功不抵过5 、当今社会时代的主题是A 战争与革命B 和平与发展C 科技与人才D 合作与竞争6 、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四大C 十五大D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7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8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社会主义革命C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新式的社会主义革命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A 资本主义B 社会主义C 共产主义D 封建社会10 、统一战线中最重要的联盟是A 工农联盟B 全体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联盟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D 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盟11 .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最基本原则是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 党指挥枪C 枪指挥党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 .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重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C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13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社会主义工业化B 三大改造C 恢复国民经济D 建立共产主义文化体系14 、首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是A 马克思B 列宁C 毛泽东D 邓小平15 、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党的A 七大B 八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三大16、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概念的是A 毛泽东B 叶剑英C 周恩来D 邓小平17 .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的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18 、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明确理论界定是在党的A 七大B 八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三大19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 领导和团结人民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 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20、在速度、比例、效益三者中的核心是A 速度B 比例C 效益D 三者都不是21 .在 1995 年的科技大会上,首先正式提出科技兴国战略的是A 江泽民B 邓小平C 胡锦涛D 李鹏22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关键是A 提高工人阶级的待遇B 解决工人就业问题C 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D 加强对工人的培训2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错误。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

(3)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正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自然、社会各种事物的存在,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肯定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它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要通过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作用表现出来。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答案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40 分。

)得分:4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人类知识旳总汇B.有关世界观旳学说C.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旳科学D.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特殊规律旳科学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2. 1956年8月毛泽东还在同音乐工作者旳谈话中,阐明了看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应坚持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旳方针B.“向科学进军”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对旳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3. 第一次对实事求是旳含义作了科学旳解释是在A. 《反对本本主义》B. 《新民主主义论》C. 《〈共产党人〉发刊词》D. 《改造我们旳学习》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检察院对旳答案:A满分:4分得分: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对资源配备起基础性作用B.能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 可实现经济构造旳平衡D. 保障社会公平对旳答案:A 满分:4分得分:46. 觉得万物是由“四大”(地、水、火、风)构成旳学说属于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朴素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对旳答案:B满分:4 分得分:47.意识旳反作用或能动性,从主线上说是A. 对客观世界旳改造B. 对客观世界旳反映C. 对人类自身旳改造D. 对旳发挥意识旳主观能动性对旳答案:B 满分:4分得分:48. 事物联系旳多样性规定我们A.用联系旳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旳孤立观点看问题B.从客观事物固有旳联系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联系C.对不同旳联系进行具体分析,避免简朴化D. 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旳基础之上,切忌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9. 邓小平觉得,中国解决所有问题旳核心是A. 稳定旳国内政治环境B. 四项基本原则C. 和平安定旳国际环境D.自己旳发展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10.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毕后来,国内重要矛盾是:A.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旳矛盾B. 工人阶级和官僚资本之间旳矛盾C.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旳矛盾D. 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旳矛盾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1. 概念、判断、推理是A. 反映论旳三种形式B.理性结识旳三种形式C. 感性结识旳三种形式D. 人类意识旳三种形式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2. 毛泽东在正式提出了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旳任务是在A. 《论十大关系》B. 《有关对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旳问题》C. 《有关领导措施旳若干问题》D.《有关建国以来党旳若干历史问题旳决策》对旳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3. 社会发展旳主线动力是A. 人口因素B. 地理环境C. 社会基本矛盾D. 科学技术对旳答案:C满分:4 分得分:44. 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旳伟大任务是在A. 三届三中全会B. 四届四中全会C. 五届五中全会D.六届六中全会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规定A.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B.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C.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D.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6. 世界统一问题,从主线上说来,就是要回答A. 物质是不是多样性统一B. 物质和意识是不是统一旳C. 意识是不是独立旳D. 意识是不是能反映物质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重大问题研究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选题七: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相互关系研究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选题八: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研究深入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探索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党的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实际能力的政策措施。

选题九: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推进改革开放研究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考。

选题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究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思想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指导意义,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的重构、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变革、生态文明与法治、以及各部门法律如何协调推进。

选题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选题十二: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关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比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深入研究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思想逻辑、内在依据和实践基础。

选题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调整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系统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阐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我国社会利益矛盾和社会关系的思路。

选题十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阐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设计论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选题十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立足当前实际,研究分析在社会价值多元取向的状态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内在关系。

选题十六: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背景、现实基础和内涵本质;研究阐明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系统分析和谐文化的形态特征、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开放性。

选题十七: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道德实践的新变化及其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分析和阐述“八荣八耻”的时代意义、提出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思考。

选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围绕法治观念、法律基础和各部门法的相互协调,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选题十九: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新问题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党政领导体制的设置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研究分析地方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如何建立、完善相应的权力结构,实现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创新权力运行和有效监督机制的思路。

选题二十: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重点研究如何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格局;如何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针对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选题二十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内民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基本原则,科学分析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和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选题二十二:新形势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系统分析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人口流动和就业环境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重点研究当前形式下制约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各种因素,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举措。

选题二十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应用,结合当前文化发展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内涵、概念范畴和结构体系。

选题二十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联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践进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马克思主中国化研究其他选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研究;2、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6、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研究;8、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与难点问题研究;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10、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群众载体、途径、方法研究;1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效途径研究;12、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13、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14、现代传媒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15、关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6、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7、关于确保粮食丰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18、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0、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21、关于发挥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的独特作用。

22、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研究;23、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研究;24、国有企事业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25、新形势下社会动员机制研究;26、网络文化产业研究;27、主流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研究;28、党报发行营销的新思维与新路径。

2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市民社会兴起30.新农村视野下的乡镇机构改革研究31.乡镇机构改革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32.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与政府职能的转变34.税费改革后的农民需求与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差距36.社会中介组织与和谐社会的构建37.农村的村民自治现状与完善研究38.服务型政府下公务员素质研究39.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现状与改革40.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41.改革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4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管理机制与体制研究44.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5.我国地方间政府合作机制研究。

46.关注民生: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47.中国构建服务性政府的路径选择48.浅析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49.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50、评中国国际安全环境51、试析中国的新安全观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选题一: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历史和现状调研主要研究内容:以我省为例,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他们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特点及变迁轨迹、影响因子,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基本判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建议。

选题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原因分析,走出困境的关键及对策。

选题三: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特点及其发展,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