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PSNS)是⾃主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之⼀(外周神经系统(PNS)的⼀部分),另⼀个是交感神经系统。
[1] [2] (由于⾃⾝具有独⽴的反射活性,现在通常将肠道神经系统(ENS)与⾃主神经系统分开。
)⾃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体的⽆意识⾏为。
副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刺激⼈体休息时(尤其是进⾷后)发⽣的“休息-消化”或“进⾷和繁殖” [3]活动,包括性唤起,流涎,流泪,排尿,消化和排便。
它的作⽤被描述为是交感神经系统的补充,该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刺激与战⽃或逃避反应相关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来⾃中枢神经系统。
特定的神经包括⼏个颅神经,特别是动眼神经,⾯神经,⾆咽神经和迷⾛神经。
骶⾻(S2-4)中的三个脊神经,通常称为盆腔内脏神经,也可作为副交感神经。
由于其位置,副交感神经系统通常被称为“颅部⾻氐部输出”,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反,后者被称为“胸腰椎流出”。
⾃主神经系统神经⽀配,以蓝⾊表⽰副交感神经系统。
内容1 结构1.1 颅神经1.2 迷⾛神经1.3 盆腔内脏神经2 功能2.1 感觉2.2 ⾎管效应2.3 性活动2.4 受体2.4.1 毒蕈碱受体的类型2.4.2 烟碱受体的类型2.5 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关系3 临床意义4 参考结构副交感神经是周围神经系统(PNS)的⾃主或内脏[4] [5]分⽀。
副交感神经的供应主要来⾃三个⽅⾯:颅⾻中的某些颅神经,即节前副交感神经(CN III,CN VII和CN IX)通常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特定核,并在四个副交感神经节之⼀的突触中产⽣:睫状,副翼,翼腭,⽿部或下颌⾻。
通过这四个神经节,副交感神经通过三叉神经分⽀(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完成了到达靶组织的过程。
迷⾛神经不参与这些颅神经节,因为它的⼤部分副交感纤维注定于胸腔内脏(⾷道,⽓管,⼼脏,肺)或腹腔内脏(胃,胰腺,肝,肾,⼩)上或附近的各种各样的神经节。
肠,约占⼤肠的⼀半)。
迷⾛神经的受精在横结肠脾曲折之前在中肠和后肠之间的交界处结束。
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
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调节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速、血压上升等。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起到相反的作用,主要调节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
副交感神经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详细涉及其机制。
一、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节心率是心肌收缩的频率,也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降低心率,从而起到了调节心率的作用。
乙酰胆碱通过结合心脏的M2受体,激活心房和心室的细胞内电流,在心肌收缩的不同阶段引起电位的异常变化,从而降低心率。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时间,使心肌细胞释放Ca2+的时间延长,从而减少心肌的收缩力,进一步降低心率。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肌收缩力的调节心肌收缩力是心血管系统另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度,越强表示心脏越有力地将血液推往全身各个部位。
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肌收缩力的调节主要通过控制心肌细胞内的Ca2+的释放来实现。
当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时,乙酰胆碱通过M2受体向钙通道内释放K+离子,从而抑制Ca2+的内流,降低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影响肾上腺素能系统,通过抑制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心率和血压,进而减少心肌的负荷,降低收缩力。
三、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的血管阻力血管阻力是指血液流经血管时所遇到的阻力。
副交感神经通过调节血管壁的松弛度来影响血管的阻力。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壁的松弛度由内皮细胞中的一种叫做一氧化氮(NO)的物质控制。
副交感神经系统能够刺激内皮细胞释放NO,从而使血管壁松弛,血管阻力降低。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血管的狭窄,降低血管阻力。
它通过乙酰胆碱释放后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从而提高血管的扩张性,降低血流阻力。
四、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副交感神经系统不仅调节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阻力,还能够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副交感神经作用
副交感神经作用副交感神经是人体中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与交感神经相互对立但又相互配合,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主要发出舒张、抑制和消化等反应,使人体处于放松、平静和恢复的状态。
副交感神经对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使呼吸道放松,增强肺部的弹性,促进肺泡内的气体的交换。
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人体的呼吸频率变得较低,呼吸变得较深,血氧供应增加,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氧气供应与二氧化碳排出的平衡。
这种放松与调整有助于镇静和消除紧张,对于降低焦虑和疲劳,改善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使心率减慢、使血压降低。
当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时,心肌细胞的平均兴奋性会降低,导致心率减慢并增强心房传导,舒张期增加,血压降低。
这种调节对于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同时,副交感神经还通过促进冠状动脉扩张和增加冠状血流量来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从而保证心脏组织的正常代谢。
副交感神经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
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胃肠道的平滑肌放松,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释放增强,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副交感神经还可以加强胃肠道的蠕动,促使食物在胃肠道内的运动,也有助于排便的顺利进行。
这种调整不仅维持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还有助于减轻胃肠道的胀气、腹痛等不适症状。
副交感神经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使尿液的分泌增加,并促进尿液的排泄。
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肾小球血流增加,肾小管的对尿液的重吸收减少,尿液量增多。
这种作用有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从而维持体内的水平和电解质的平衡。
总之,副交感神经作为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对于调节体内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发挥的是放松、抑制和消化等方面的调节作用,使人体处于一种平静、放松和恢复的状态。
这种功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焦虑和疲劳、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平稳运行、维持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百科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百科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
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
中枢部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
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
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解剖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稀薄,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thorako-lumbales System)。
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
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
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2作用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
对血管,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
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区别对待。
人体多数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腹腔脏器的血管和皮肤的血管均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对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对冠状循环的血管,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缩,但其间接作用则是使血管舒张。
副交感神经系统
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 泌液增加。
感谢观看
交感神经系统中,大多数节前纤维很短,突触构成交感神经链,位于脊髓的侧面。从这里开始发出的节后纤 维到达心、肺、胃等目标器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有髓鞘的节前纤维很长,与交感链没有突触联系,它的短 的节后纤维与突触相联系。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增高,大肌肉里动脉扩张,肾 上腺髓质加速分泌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升高,动员身体的能量,为“或战或逃反应”作好准备;副交感神经活动 加强时,心血管机能减弱,心跳速度减慢,流向周身的血流量减少,而供应给胃、肠的血液增加,血糖以葡萄糖 形式储存于肝内,代谢减慢,能量储存。前者称为分解代谢,后者称为合成代谢。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 统一般情况下相互拮抗,但又协同工作。
副交感神经系统
植物பைடு நூலகம்神经系统
目录
01 植物性神经概念
03 机能作用
02 医学分类
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Division)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 的骶部。它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再由此发出节后纤维,至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 经节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机能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图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一般讲,人们把交感神经 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当人们挣扎、搏斗、恐惧和愤怒时,交感神经马上发生作用,它加速心脏的跳动; 下令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使肌肉得以利用;暂时减缓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动,从而动员全身力量以应付危急。 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副交感神经简介
副交感神经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1拼音fù jiāo gǎn shén jīng2英文参考parasympathetic3注解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
分为脑部和骶部。
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第2~4骶节相当于脊髓侧角的部位。
副交感神经节有器官旁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等)脑干的内脏运动核发出的节前纤维随同脑神经离开脑,至副交感神经节更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它们的分布如下:①起自中脑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缩瞳核)的节前纤维随动眼神经行走,然后进入位于视神经外侧的副交感神经节(睫状神经节),在节内更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至眼球的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②起自脑桥和延髓上部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分别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行走,至器官附近的副交感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更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至泪腺、鼻腔、口腔粘膜腺体和舌下腺、颌下腺等。
③起自延髓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自迷走神经背核,组成迷走神经的主要成分,分布至心脏、气管、肺、肝、胰、食管、小肠和横结肠左曲以上的大肠,并在这些器官壁内或附近的副交感神经节内更换神经元。
其节后纤维支配上述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④起自脊髓骶部的副交感节前纤维随骶2~4脊神经出中枢,然后离开骶神经形成盆内脏神经,加入盆丛,并随该丛的分支至器官旁或器官壁内副交感神经节更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横结肠左曲以下的大肠、盆腔内各器官及生殖器官的平滑肌和腺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对应。
它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作用机制。
功能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恢复机体的能量储备。
它的活动常常与放松、休息和恢复活力的状态有关。
在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消化功能增强,血压下降,肌肉放松,瞳孔收缩等。
结构副交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在机体的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传递相应的信号。
外周神经系统则是将这些信号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其产生相应的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纤维是迷走神经,又称为第十对脑神经。
它从头部和胸腹部的脑干发出,分布到心脏、胃肠道和呼吸道等器官。
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这一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从而调节相应器官的功能。
作用机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复杂而精密。
当人体处于紧张、应激或危险情境下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
而在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时,这些生理反应则会被抑制。
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活动来控制心率。
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能使心率减慢。
另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使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也对消化功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增加胃酸的分泌和胆汁的排放,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使瞳孔收缩,帮助眼睛在近距离看物体时聚焦。
总结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人体的内部平衡和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控制心率、血压、消化功能等,调节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了解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促进人体健康的维护和恢复。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解剖与调节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解剖与调节副交感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维持身体内平衡、调节器官功能和应对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它在身体内的调节作用。
一、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结构:1.脑干(Brainstem):脑干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起源,它包括延髓、桥脑和中脑。
脑干内有大量的副交感神经核团,负责向下分布各个器官。
2.迷走神经(Vagus Nerve):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之一,它起源于延髓,并向下分布至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心脏、肺部、胃肠道等。
通过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系统能够对这些器官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
3.骶髓(Sacral Spinal Cord):骶髓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下部起源,它位于脊髓的骶部,与迷走神经一同向下分布至骨盆、生殖器官等部位。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副交感神经系统在调节身体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心血管系统调节:副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对心脏产生调节作用。
迷走神经传入心脏的冲动能够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并促进心脏节律的稳定。
同时,副交感神经对血管的舒张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
2.消化系统调节:副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对消化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它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胃液分泌,并调节肠道的吸收和排泄功能,维持胃肠系统的正常运转。
3.呼吸系统调节:副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对呼吸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它能够减慢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并促进肺泡的扩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4.代谢调节:副交感神经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
它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并通过影响脂肪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
5.抗压调节: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应对压力方面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通过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能够减轻人体对压力的敏感度,提高身体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PPT演示课件
收缩 松弛
受体激动时效应
1 受体:全身血管收缩(主要是皮 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生理效应
1-R
心脏
兴奋
-R
血管(骨骼肌、冠状)
2-R 支气管
舒张
糖原分解和异生
扩张
受体激动时表现
1受体:心脏兴奋,四正。
(心率↑ 传导↑ 心收缩力↑ 心输出量↑)
M
ACh
Ach ACh
M
N
胆碱 乙酸
ACh E
乙酰胆碱释放
ACh
乙酰辅酶A 胆碱
量子释放
M
ACh
Ach ACh
M
N
胆碱 乙酸
ACh E
乙酰胆碱代谢
ACh
乙酰辅酶A 胆碱
M
ACh
Ach ACh
M
N
胆碱 乙酸
ACh E
VMA MHPG
去甲肾上腺素合成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NA
MAO NA
NA
α
NA
NA β
α
NA
NMN
VMA
COMT
MAO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VMA MHPG
MAO
α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NA
NA NA
NA
NA β
α
NA
NMN
VMA
COMT
MAO
VMA MHPG
去甲肾上腺素代谢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NA
MAO NA
NA
α
NA
NA β
α
NA
NMN
VMA
COMT
MAO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
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
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
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
刺激副交感神经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
中文名副交感神经外文名Parasympathetic nerves所属植物性神经分类脑部和骶部位置脑干内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作用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刺激反应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更多一、副交感神经在心脏调节中的作用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即迷走神经。
当迷走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神经末稍释放乙酰胆碱,这类递质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导致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传导减慢(负性变传导性作用)等抑制性效应。
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产生抑制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明显提高细胞膜上K通道的通透性,促进K的外向流动,而后者作用于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具体机制包括:(1)静息状态下细胞内K的外向流动增加,将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结果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增加,心肌兴奋性下降;(2)在窦房结细胞复极相的K外流增加将使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增大;舒张期K通透性的增加使IK衰减变慢,结果自律性下降;(3)复极过程中细胞内K外流增加使复极加速,结果动作电位时间缩短,不应期也相应缩短。
除上述作用外,近年的研究还发现,当刺激左侧迷走神经时,房室连接区慢反应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降低,结果对兴奋的传导性降低。
这与乙酰胆碱抑制这些细胞的Ca通道,减少Ca内流有关。
乙酰胆碱通过下列作用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1)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延长其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减慢激动在窦房结内的传导速度,可形成窦性心动过缓;(2)缩短心房肌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加速激动在心房内的传导速度;(3)抑制房结区和结区,使房室传导延缓或中断。
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是依赖需要和希望,在处于“无望”心理冲突时,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强,产生溃疡病。
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应激,当恐惧、紧张、焦虑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功能时,则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产生高血压、甲亢和偏头痛等心身疾病
或逃或战反应:面临危险时产生愤怒或恐惧,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变化:交感一肾上腺活化,副交感一胰岛抑制,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活化,脑内网状结构系统活化一注意力警觉提高。
思则志气凝定 ,而虑则运动展转 ,久之伤肝 ,肝血不足,则善恐矣。
“内忘思虑,外息境缘,研究性命之原,”放弃“我执” ,最终“不为生死所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气功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来调整心身功能以防治疾病的自我锻炼方法,有动、静之分。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分别负责调节机体在应激状态和平静状态下的生理功能。
交感神经是机体应激响应的主要调节系统。
当我们面临危险或压力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应激反应。
此外,交感神经还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提高身体的应激耐力和反应能力。
交感神经还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减少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使得血流优先分配到肌肉和大脑等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副交感神经则起到平衡作用,使机体恢复到安静和平衡状态。
当应激因素解除或消失时,副交感神经被激活,使心率降低、血压下降、血糖降低等,使机体达到平静和放松状态。
副交感神经还能刺激胃肠道分泌和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副交感神经还能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作用,通过平衡调节机制使机体在应激和平静状态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调节有助于维持机体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调时,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人体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这两个系统在人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本文就来谈谈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1. 交感神经系统的基本作用交感神经系统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控制身体的应激反应,例如当人面临危险或者需要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时,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导致身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呼吸加速、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而做出的反应。
2.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基本作用副交感神经系统也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控制身体的平衡和恢复,例如当人身体需要休息和放松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
此时,身体的呼吸和心跳就会放缓,血压降低,肌肉放松,身体进入一种较为平静的状态。
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可以使身体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当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抑制,这意味着身体将会进入一个充满活力和冲动的状态;相反,当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抑制,此时身体将会进入一个放松和休息的状态。
正是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存在,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适应自己的身体状态。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需要活力和冲动时,可以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增加身体的功能;而当想要休息和放松时,可以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来帮助身体恢复。
4.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应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在医疗上的应用。
例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衡就成为了一个致病因素。
因此,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失衡,寻找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此外,人们还发现这种相互作用与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总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副交感神经增强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副交感神经增强是怎么回事
导语:副交感神经过分增强对身体有很大的害处,这是因为一旦这种副交感神经增强之后,我们的身体往往处于一个比较亢奋的状态,并且随之短时间内体
副交感神经过分增强对身体有很大的害处,这是因为一旦这种副交感神经增强之后,我们的身体往往处于一个比较亢奋的状态,并且随之短时间内体能被过度消耗,从而身体进入到疲惫不堪的境地,使得我们不管是体能还是大脑功能都显著下降,身体十分疲惫。
下面就来介绍为什么副交感神经会被增强。
副交感神经紧张性亢进是植物神经紊乱的一种,主要症状就是心动徐缓,外周血管紧张性下降,血压降低,贫血,肠蠕动增强,腺体分泌过多,瞳孔收缩,低血糖等等。
从您的表现来看,不是很明确,但是也可以归到植物神经紊乱。
指导意见:调理的方法包括用药,比如谷维素,维生素B1,植物神调胶囊、百忧解胶囊。
每天坚持用干布摩擦身体以增强体质。
饮食中,要注意营养平衡,进食时间要有规律,不要吃得过饱,不要过分摄取水分。
要有适度的睡眠时间。
不适或过度均不好。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适度的运动。
由于情绪所造成的,指导意见:这个情况的话,有可能是因为您的情绪比较低落的,所以影响到了您的这个心脏的功能的,所以才是会出现这个心跳变慢的,所以的话,脉搏也是会变缓慢的,您还是可以在心情郁闷,焦虑的时候的话,做一些运动来缓解的,也是可以使心情变得更加开朗的,
其实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我们的副交感神经增强,比如说性格内向,或者孤僻,亦或者是情绪经常不稳定以及有人格缺陷的人,这些人对外界刺激的耐受能力很差,轻微的刺激就能导致副交感神经增强。
还。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PPT课件
1
神经调节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反射的概念、种类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躯体运动中枢 语言中枢 内脏运动中枢 植物性神经的调节
2
神经调节
指人和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的 反活射动,对生 命活动进行调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A.灯光对甲狗来说是无关刺激
B.灯光对乙狗来说是非条件刺激
C.灯光对甲狗来说是条件刺激
D.灯光对乙狗来说是条件刺激
33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 通过突触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 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 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 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导
(铃声)
多次 结合
无关刺激变 成条件刺激
条件反 射建立
5
3、反射弧:
⑴概念: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 ⑵结构:如图
⑶特点:
背根
①完整性:
五部分缺一不可
腹根
②单向性(方向性):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不能反过来传导
6
4、兴奋的传导: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出去。 ⑴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兴奋的实质是产生局部电流——神经元未兴奋时, 细胞膜上的电位为外正内负称为静息状态。 神经元受刺激时,细胞膜上电位反转,变成内正外负, 该电位与相邻静息电位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形成局部 电流由神经纤维传导出去
7
⑵在细胞间的传递: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简介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
脑部的中枢位于脑于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
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其中位于颅部的器官旁节较大,肉眼可见。
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
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
刺激副交感神经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
[1]作用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
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其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
这被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神经失调症。
症状例如: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增强和持续时,循环系统的机能亢进,便出现了心悸、憋气、血压升高的症状。
相反,由于交感神经的功能减弱时,便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
当副交感神经的紧张长时间持续时,便会出现身体倦怠,站立时头晕目眩,容易疲劳等症状。
因为植物神经是贯通全身的,因此植物神经的症状也是遍及全身的,除去象前述的那些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畏寒、低血压、呕吐、便秘、腹泻、失眠、肥胖、消瘦、肩周炎、目眩、手脚发痛、胸部有压迫感等症状。
副交感神经
Systematic anatomy-nervous system副交感神经2015.8Systematic anatomy -nervous system•低级中枢–脑干的4对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S 2~S 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sacral parasympathetic nucleus •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位于器官的周围或器官的壁内–器官旁节:•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器官内节耳神经节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动眼神经面神经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舌咽神经Systematic anatomy -nervous systemSystematic anatomy -nervous system骶部•节前纤维随S 2~S 4骶神经前根出骶前孔•而后分出组成盆内脏神经加入盆丛,随之在盆腔脏器附近或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换元盆内脏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分布到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腔脏器Systematic anatomy -nervous system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sympathetic andparasympathetic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脊髓T1‾L3节段灰质侧角脑干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部的骶副交感核周围部神经节椎旁节、椎前节器官旁节、器官内节节前纤维短长节后纤维长短节前神经元: 节后神经元一个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许多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一个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广,分布于全身血管及胸、腹、盆腔脏器的平滑肌、心肌、腺体及竖毛肌和瞳孔开大肌分布于胸、腹、盆腔脏器的平滑肌、心肌、腺体(肾上腺髓质除外)及瞳孔括约肌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Systematic anatomy-nervous systemSystematic anatomy -nervous system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应急状态(耗能)恢复体力,储存能量对瞳孔的作用瞳孔散大瞳孔缩小心脏收缩力增强收缩力减弱心率加快减慢血压升高降低支气管扩张收缩Systematic anatomy-nervous system谢谢!。
副交感神经
下颌下神经节 颏神经
三叉神经(外侧面)
嗅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经
翼腭神经节
上颌神经
面神经 鼓索
耳神经节
三叉神经(外侧面)
4.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 胸、腰部 颅、骶部
神经节位置 椎旁神经节、 器官旁节、 椎前神经节 器官内节
分布范围
广泛
范围小
作用
作用比较:
心脏 瞳孔 支气管
结肠左曲以下 消化管及盆腔 器官
外直肌 展神经
动眼神经 眼神经 滑车神经
提上睑肌 上直肌 下斜肌
三叉神经节 上颌神经 翼腭神经节 睫状神经节
眶下神经 睫状短神经
眶及眶内容(外侧面)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下颌神经 面神经 鼓索
下牙槽神经 舌神经
舌下神经
上颌神经 眼神经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鼻睫神经 睫状神经节 眶下神经 翼腭神经节
交感神经 心跳加快、 血压上升
散大
平滑肌松弛, 口径加大
副交感神经 心跳减缓、 血压下降
缩小
平滑肌收缩、 口径缩窄
胃肠
蠕动减慢
蠕动增强
膀胱
逼尿肌松弛、尿道 逼尿肌收缩、尿道 括约肌收缩(贮尿) 括约肌松弛(排尿)
本节重点:
★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 ★副交感神经节名称 ★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器官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
1.低级中枢
颅部: 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 上泌涎核(位于脑桥) 下泌涎核(位于延髓) 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
骶部: S2~4 骶副交感核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PPT课件
.
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 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 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 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 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 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 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 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 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 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 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 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
7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 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 髓的骶部。
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 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 达交感干神经节。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 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 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 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 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 官和腺体。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 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 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 纤维短。
.
9
两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相对,同 为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 迷走神经是12对脑神经的一对。 但是副交感神经有通过迷走神 经传导。对于心脏经常提及交 感和迷走两个相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以及周围分布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植物神经的概念
(2)掌握副交感神经的定义和功能,以及低级中枢,
(2)掌握颅部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走行
(3)掌握骶部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走行
(4)熟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区别
(5)了解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治疗
二: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在植物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三:副交感神经的定义和主要功能以及副交感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其低级中枢位于脑部和骶部。
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内。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副交感的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其中位于颅部
的器官旁节较大,肉眼可见
,主要包括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
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
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
四:颅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纤维行于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1)随动眼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随面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①一部分节前纤维至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泪
腺、鼻腔、口腔以及腭粘膜的腺体。
②另一部分节前纤维,至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
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3)随舌咽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耳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经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
(4)随迷走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胸、腹腔脏器附近或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等除外)
四:骶部副交感神经:
骶部副交感节前纤维起自S2~4节段中间带的副交感核,随骶神经前根、前支出骶前孔至盆腔,然后离开骶神经前支,组成盆内脏神经参加盆丛,随盆丛分支到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在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支配这些器官的平滑
肌和腺体
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
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
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
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
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
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
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
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治疗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其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
这被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神经失调症。
1 主要症状:①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
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
②情绪症状表现为烦躁、焦虑、情绪不稳、多虑、多疑、多怒、紧张
恐惧、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等情绪症状。
③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梦多、容易疲劳、精神不振、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等症状。
④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等。
⑤内脏功能紊乱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
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征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
⑥植物神经紊乱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没有食欲,进食无味,
腹胀,恶心,打嗝,烧心,胸闷气短,喜长叹气,喉部梗噎,咽喉不利,
有的患者表现头痛,头昏,头憋胀,沉闷,头部有紧缩感重压感,头晕麻木,两眼憋胀,干涩,视物模糊,面部四肢憋难受,脖子后背发紧发沉,
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症状。
⑦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以自觉症状为主,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结果往往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上述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常被认为是精神病,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胃肠病而进行治疗,往往疗效不高或无效,其实这些症状都与植物神经紊乱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而且久治不愈时,你可以考虑调治一下植物神经,很快症状即可消失。
2常用的检查方法:卧立试验:平卧位计数1分钟脉搏,然后起立后再
计1分钟脉搏。
由卧位到立位脉搏增加10~20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由卧位到立位若减少10~20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3治疗:(1)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情绪压抑、过度疲劳是患植物性神经紊乱的主要病因,因此,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性格内向的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植物性神经紊乱。
(2)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及时进行心理疏泄也是非常重要的(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吃饭要规律,一定要吃早餐,不可暴饮暴食;饮酒要适量,不可贪杯;早睡早起,时间要有规律;晚上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不要一坐就是数小时,在看电视过程中,要多做些活动。
看完电视要洗脸。
早晨不要睡懒觉,要尽量早起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