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的问题及对策2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制度的问题及对策2篇

(一)

一、企业制度执行力不强的成因

(一)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制定企业制度是一项严谨、规范的管理活动,合理、严谨、规范、可操作是必备条件。因为制度设计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必将使其执行力大打折扣。主要体现在:

1.制度之间不兼容

制度之间的不兼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制度之间缺乏协同性。因为各部门立足自身管理需要,针对同一管控业务,各自为政出台制度。因为不同部门管控的环节和重点不同,同一业务出现不同管控流程和要求,加之制度制定后又缺乏评审,各部门制定的制度缺乏协同性,制度之间相互矛盾而无法执行;(2)制度修订不即时。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环境、管理体制和环境因素也会发生变化,如企业相对应的制度未即时修订,原来的制度还在继续运行,因为无法适合管理的新需要,这些制度只能形同虚设;(3)旧制度未即时废止。当企业出台新的制度后,部分企业未即时废止旧制度,新旧制度同时在运行,是执行新制度,还是执行旧制度,导致执行者无所适从。

2.制度中的管控界面划分不明晰

企业管理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岗位,在制度制定时必然会根据管理职责分工对管控要求实行细分,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各环节的协作方式和工作职责划分,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展开,有效执行。但部分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对制度中各阶段所涉业务的管控界面划分不明晰,谁牵头、谁配合、谁决策和谁负责都不清楚,必然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相互推诿,即使有章也不可能循。

3.制度中管理要素不齐全要确保制度有效运行,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明

确七大管理要素:做什么事;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做到什

么水准;需产生哪些记录;如何考核兑现。但部分企业在制定制度时,所涉及业务事项很全面,但七大管理要素没有涉及、不全面或描述不清,将导致在制度运行中,执行者不知如何操作,工作难以有效展开,工作效率和质量不言而喻。

4.制度与企业实际不匹配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过,适配主题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很多企业不考虑自身实际,制定的制度缺乏现实基础,主要表现在:(1)盲目照搬或引进。盲目照搬或引进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其

结果大多会因“水土不服”,在企业中难以推行。一方面是因为制度

体系必须与企业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企业文化相匹配,否则将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因为企业所处行业和生命周期不同,管理方式有不同的个性特点;(2)制定制度缺乏调查研究。很多

企业在制定制度时,相关部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深入细致的

调查研究,闭门造车,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这些没有现实基础、不切实际的制度,即使制定了,也根本无法有效执行。

(二)贯彻执行不到位

1.制度培训宣贯不到位

企业的制度发布后,不专门组织培训和宣贯,仅依靠员工的自觉学习

和自我理解,对制度的如何执行缺乏实质性了解。公司例行公事,不

评估考核学习效果,员工也就敷衍了事,最后制度沦为一纸空文。2.

制度运行监控不到位企业的制度发布后,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能够以此

操作,忽视对制度的运行监控和修正。其实并非如此,在制定制度时,制度制定者因为知识面受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涉细节都能考虑周全,其间难免存会有瑕疵或缺陷,必须通过监控制度的运行情况,即

时对制度的一致性、符合性和有效性实行修正,才能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三)监督考核不到位

很多企业在制定制度时,不涉及监督考核要素,仅仅依靠个人的自觉

性来执行制度,有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虽涉及执行考核管理要素,但

仅仅流于形式,从未兑现。长此以往,执行和不执行一个样,即使企

业的制度再健全,制定的制度再具有可操性,也不可能得以有效执行。

二、提升企业制度执行力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制度管理涉及立项研究、制定、审查、颁布、培训、实施、监控、修订和考核,也是一个PDCA闭路循环过程,管控环节多。如何增强企

业制度运行的有效性,提升其执行力,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

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成立专职机构,统一策划

因为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体系庞大,涉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各个方面,业务环节多,牵涉部门多,需成立一个专职管理部门,实

行归口管理。这样不但有利于对企业所涉业务统一实行识别、流程梳

理和体系建设规划,同时有利于组织制度审查、培训、运行监控和制

度修订,监督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做好业务识别,厘清关系

梳理业务流程时,需要对企业所涉业务实行全面识别。为尽量避免识

别的业务相互重叠,应以“产品流”(产品从设计到送交客户的流向)或“服务流”为主线,其他辅助环节根据关联关系逐级梳理,形成公

司业务逻辑关系图和管控“鱼刺图”,为制度的立项和制度制定提供

依据。

(三)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程序制度

内容详实具体,流程简洁而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明确

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是确保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为此,优化业务操

作流程,要根据工序间的逻辑关系,实行优化重组:简化非增值流程,

强化价值链要素过程管理,合并重组工作要素,并联重组工作要素。

尽可能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冗余环节,力求简单明了,尽可能将工作程

序以流程图方式表现出来,在流程图上注明具体的工作任务、涉及到

的部分、负责的部门/岗位及需实行的决策事项等。

(四)界定管理界面,明确职责

在制度制定时,要根据企业管理职责分工,对具体业务管控的职责再

细分,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各环节的协作方式和职责分工,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检查”,以保证各项管理

工作有序展开,不至于出现推诿扯皮,确保制度能有效执行。

(五)注重制度评审,抓好培训

制度编制完成后,由专职管理部门组织,所涉及业务部门参与,对制

度中的管理要素完备性及流程的合理性等实行评审,由制度编写部门

根据评审意见实行修改,修改后才能进入审批程序。待制度正式发布后,必须由人事部门组织,由制度编写部门对相关人员实行宣贯,并

考核培训效果。考核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对新员工和轮换

岗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与岗位相关制度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并将此考核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

(六)实行动态管理,即时调整

实行制度动态管理,是为了确保制度体系的一致性、符合性、有效性,进一步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存有的问题,为制度修订提供依据,也是

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专业管理部门牵头,对部门制

定的制度,通过自查、执行部门反馈和执行情况检查等方式,对制度

运行情况实行动态跟踪,对检查中发现的有章不循的,督促责任单位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其整改结果。对不适用的制度即时调

整修订,对缺失的制度即时制定,使制度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匹配。

(七)强化制度刚性,严格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