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
救 急, 6例 因不能拔管行 V — P术 , 死亡 2例 , 而本治疗 组好转 病例 中无一 例因继 发性梗 阻 性脑积 水行 脑室 内外 引 流术 。 王文华等报道 双侧侧脑室外 引流及腰 穿逆行 冲洗治疗 全 脑 室铸 型出血 , 1 0例患者恢 复良好 3例 , 中度残疾 2例 , 重度
汤 秉洪 , 覃宗明, 杨 明彬 , 陈建 刚
【 中图分类号 】 R 6 1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2 — 7 7 7 0 ( 2 0 1 3 ) 0 5 - 0 3 0 8 - 0 2
1 . 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所有患者均 行头部 C T或 M R I 检查
5: 3 0 9.
的方法 _ 5 , 如何快 速 清 除脑 室 内和 积 血 , 恢 复脑 脊 液 的循 环, 减轻脑 功能损 害成为 临床 医学界研究 的热点 。吴德权 等
报道 Ⅲ、 Ⅳ脑室铸 型的个性化置管 治疗 , 双额 角穿刺引 流
[ 4 ] 李晓卫 , 焦保华. 脑 室出血治疗的实用性探 讨[ J ] . 中 国急救 医
变淡 , 血块逐渐溶解时 , 我们没有 选择直接拔 管 而是 阶梯 法 提高引流袋的高度逐级减少脑脊液 的引流量 , 根据高 度来 判 断脑室内压力 大小及脑脊液循环通畅程度 , 并 以此来决定 夹 管时机 。引流袋 高度越高 , 夹 管后观察 时间越长 , 在观察 期 间若出现不 良反应即刻松 管 , 并维 持原引 流袋 高度 , 再次 逐 级提高引流袋至某 一高度后再次夹管 , 直到患者无不 良反应 数 日后拔管 , 如此反复试 验性夹 管后再拔 管 , 避 免 了拔 管后 因脑室 内压力骤 然增 高 , 患者再 昏迷 亦或 是脑 切 口漏 的危 险, 同时脑 室内逐级递增 的正压 , 有利 于脑脊液循 环通 路 的 再通 以及脑脊液 的重吸收 , 减少 了梗阻性脑积水 的可能性 。 近年来 , 脑室外 引流成为抢救脑室 出血快速而行之有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搜集我院自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 26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适应范围。

结果:24例患者给予钻孔引流术,其中1例术后未好转行二次引流术改善,2例复发接受再次手术。

2例患者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其中1例因发生硬膜外血肿、血肿多数呈血块,无法保证彻底引流排出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1例因血肿包膜厚度较高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2例患者术后均成功治愈。

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共2例(7.69%),无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钻孔引流术通常为临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手段,该方法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但若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伴有硬膜外血肿及血肿包膜厚度较高等特征时,则需给予骨瓣开颅清除术以便于有效地清除病灶处的血肿。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安全性;适应范围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创伤后发生的机体硬脑膜下腔内血肿,该病常见于老年群体,患者多伴有头痛症状,甚至会存在精神障碍[1]。

临床会存在死亡病例或发生明显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

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 26 例,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自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 26 例,全部患者均需经头颅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属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男性共17例,女性共9例;患者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为(72.19±4.38)岁;伴有头外伤者共 18 例(69.23%)。

1.2 手术方法钻孔引流术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取侧卧位,保证其血肿厚度最大位点处于人体的最高点,在局部麻醉后首先在患者头部血肿厚度最高位置行3厘米的切口,止血后撑开以充分暴露颅骨,钻孔并切开硬膜和血肿外膜,适当遮盖开孔保证积液流出。

手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

手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

侧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 血 肿 机 化 )并 使 桥 静 脉 相 对 延 长 并 充 盈 , 动 范 围 大 . 定位 和合理设计 ;④机化 的血肿外膜 毛 1侧 , 移
有 尿失禁 , 2例 头 晕 头 痛 , 有 高 血 压 增 加 了血 管 的易 损 性 ,轻 微 的外 伤 容 易 细血 管 丰 富 , 脑 膜 粘 连 融 合 , 易 分 离 2例 与 不 病 史 。术 前 G S评 分 1一 5分 。 C 3l 造 成 桥 静 脉 的 出血 ,形 成 含 纤 维 素 的血 且 极 容 易 出血 ,术 中采 用 显 微 镜 可 以取
【 摘要】 目的
结果
探讨 机化 型慢性 硬膜下血肿的骨瓣开颅治疗 。 方法
分析 4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患者 的临床 资料和手术方法。
3例 直 接 骨 瓣 开 颅 治 疗 , 果 良好 。 1 因 为手 术 方 式 改 变 , 后 部 分 血 肿 残 留 , 次 手 术 治 疗 , 后 出现 硬 膜 下 积 液 , 月 后 积 液 吸 效 例 术 二 术 1个
收 。 结 论 骨 瓣 开 颅 是 治 疗 机 化 型 慢 性 硬 膜 下 血肿 的 主要 方 法 。
【 关键词】 骨瓣开颅 ; 机化 ; 慢性硬膜下盅肿
【 中豳分 类号】 1 5 . 5 1 1 + 6 1
【 献标识码 】 A 文 l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是 神 经 外 科 常 见 疾 2 结果
中央 小 叶 造 成 ( 患 者 一 侧 慢 性 硬 膜 下 该
病 . 发于老年人。 好 骨瓣 开颅 血 肿 清 除 术
l例 因 手 术 方 式 改 变 暴 露 不 充 分 , 血 肿 并 未 机 化 ) ,术 后 小 便 失 禁 症 状 缓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通过手术治疗过程及并发症,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

方法: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6例患者中,33例行单侧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1例行双侧颅骨钻孔引流术,1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对侧血肿较少,行单侧钻孔引流术,1月后对侧出血增加,行钻孔引术。

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出现并发症,1例骨瓣开颅患者术后再次出血,经保守治疗血肿吸收;1例钻孔引流患者术后1月对侧血肿增加,二次手术;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医生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操作方面要注意细节。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89-0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多见于伤后3周出现头痛、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常见于老年人。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CT诊断技术的普及,其诊断率明显提高。

正确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选取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临床病例36例,归纳治疗方法,吸取治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31例,女5例;年龄42~78岁,平均65岁,60岁以上30例,50~60岁5例,50岁以下1例。

1例入院时意识昏迷并且单侧瞳孔散大,其余患者均无意识障碍,28例患者头痛症状明显,2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单侧肢体功能障碍。

多数血肿位于额颞顶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

血肿量为60~140 ml,平均90 ml。

1.2??治疗过程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6例患者中,33例行单侧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1例行双侧颅骨钻孔引流术,1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对侧血肿较少,行单侧钻孔引流术,1月后对侧出血增加,行钻孔引流术。

其中有1例42岁男性患者,单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改行骨瓣开颅,见中央沟处有一桥静脉破裂出血,给予电凝止血。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运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慢性硬模下血肿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相应的手术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本文所选的80例患者中,76例患者运用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2例患者行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2例行颅骨小骨瓣引流术。

根据glasgow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其中74例为优良,6例为中度残疾,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4d。

结论临床医生要对老年csdh的早期诊断进行重视,在对老年csdh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为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临床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简称csdh,是指头部受到外伤超过3周后,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均可出现,但是以老年患者居多,约为颅内血肿的10%,在硬膜下血肿中约占25.0%。

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慢性硬模下血肿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相应的手术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慢性硬模下血肿患者,其中5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在37-76岁之间,平均为65.3岁。

有54例患者外伤史明确,其中30例为跌倒伤,24例为车祸伤,26例未发生明显的头部外伤。

患者的患病时间在3周-1.5年之间,平均为2.5个月。

所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在幕上,多为单侧血肿。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乏力、头痛、复视、肢体活动不利、以及智力下降等,少数患者还有一定的意识障碍。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检查,诊断标准为:在受伤3周后表现为典型的ct图像或有明确的外伤史,ct图像显示出双侧或者单侧额颞顶叶出现新月形低密度病变,部分患者表现为混杂或者高密度影;患者就诊时表现的症状与以往的出血性疾病和脑缺血无关。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研究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研究
mi m l vs eoeao r hoi sb ua hm tm ( S H) Melt Tt 5css f hoi sb ua hm t n a yi ai prtnf rnc u d r e ao a C D . i l n v i oc l to s oa 6 ae rnc u drl e a ma l i l oc o
发颅 内血肿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O 0 ) P( .5 ;入 院 1个月后 B 、入 院 6个 月后 B I I两组间比较差 异均无统
计 学意义 ( O 0 ) P> .5 。结论 软 、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 下血肿均安 全、有效 ,明豆降低 了患者死亡率 ,而软
通 道 微创 手 术 更加 安 全 。
eainfrC rncS b ua mao z o GBn H NWn rt h o u d rl o o i He tma H N i,S A n—pn g.z A GL n ,e a. Dp r etfN uo g H N o g t 1 e t n o erl y am o
p t n swe ed vd d i t w r u s a l ws G o p 1:3 a e r r ae i ot—c a n lmi i l n a ie o e a ae t i r ii e no t o g o p s f o : r u o 3 e  ̄ swee t td w t s f B e h h n e n mal i v sv p r - y
选择适当长度的再蕴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固定在医用电钻上限位进针深度驱动电钻垂直颅骨一次性钻透颅骨及硬脑膜后拔出钻芯见有酱油色血性液体流出大量园郾怨豫氯化钠溶液等量置换至引流液基本清凉或颜色明显变淡后接无菌引流瓶行封闭式持续引流引流瓶悬挂于外耳道上缘观察指标摇员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员个月及治疗后远个月时分别进行月葬则贼澡藻造指数月陨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标签:硬脑膜;血肿;外科;手术;影像学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手术疗效好。

我科于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间共手术治疗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55~81岁,平均65岁;病程为25 d至5个月,平均43 d;血肿左侧27例,右侧23例,双侧12例。

头部外伤者45例,否认头部外伤者17例。

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病史者12例。

1.2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缓慢进行性头痛、呕吐者58例,一侧肢体麻木或轻偏瘫者41例,意识障碍12例,痴呆、精神异常者12例,失语者3例,昏迷伴一侧瞳孔散大1例。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

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影,亦可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1.4 手术方法1.4.1 手术方法(1)钻孔引流沖洗术:①采用双孔法,选择前后2孔的位置宜定位在血肿的后下方和前上方,距血肿边缘约2 cm。

先钻前孔,切开硬脑膜后,立即置入10号硅胶引流管并固定。

再钻后孔,切开硬膜置入同样10号的硅胶引流管。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后,2支引流管分别另行头皮刺孔引出颅外,接无菌引流袋,前孔引流管排气,后孔引流管排液。

②采用单孔法,根据CT显示血肿所在部位,选择血肿最厚处做切口4 cm,钻孔一处,骨孔直径约1.5~2.0 cm,电灼硬脑膜,十字切开,可见酱油样液体流出,10号硅胶管置于血肿腔内,生理盐水冲洗,同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至血肿腔的各个方向,直至冲洗液清亮后,保留引流管于血肿腔中部偏前,接无菌引流袋。

1.4.2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多行马蹄形皮瓣,掀开骨瓣,可见青紫增厚的硬脑膜,先切开一小孔,缓缓排出积血,待颅内压下降后剪开硬脑膜及血肿的外膜。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与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冲洗引流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锥颅血肿冲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142例均获临床痊愈,14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8例颅内少量积气,脑脊液漏3例,4周后复发5例,精神异常2例。

结论: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中血肿冲洗要彻底,术中、术后要预防气颅的发生,降低术后血肿的复发率。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并发症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多指头部轻微外伤后3周以上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现的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1]。

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手术疗效好。

2005~2010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56例,男93例,女63例;年龄60~91岁,平均70.4岁;病程1~6个月。

病因:有轻微头部外伤史105例,无明确外伤史28例,有高血压史23例。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头痛、恶心、呕吐等慢性高颅压症状;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精神失常、记忆力减退;浅昏迷伴双侧瞳孔不等大。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出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星月形或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2]。

同时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血肿部位:额颞10例,额顶60例,额颞顶4例,额颞顶枕82例。

双侧血肿46例,单侧血肿110例。

治疗方法:①钻孔冲洗引流术,取单孔或双孔,根据头颅CT/MRI提示的血肿部位及大小在头皮上简易定位,并遵循低位引流原则。

钻双孔时,两孔间隔3~5cm。

引流时间3~5天。

术后持续低负压引流。

②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多行马蹄形皮瓣,掀开骨瓣,剪开硬脑膜及血肿的外膜,清除血肿及其内测包膜,避免损伤脑组织表面。

③微创锥颅血肿冲洗引流术,根据头颅CT/MRI提示的血肿最大层面,避开头皮血管,锥颅冲洗引流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

或 半 月 形低 密 度 区 , 可 呈 高 、 或 混 杂 最 高点 。 开 硬膜 置 人 直径 为 5 6m 的 也 等 切  ̄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慢性硬 膜下血肿多好 发于老年人 ,
密 度 , 形 成 分 隔 。其 中 男 7 可 1例 。 3 引 流管 。生 理盐 水 反 复冲洗 至 清亮 后 , 女 5 二 除 外 伤 因素 外 。 他 危 险 因 素 如 : 酒 、 其 酗 脑 凝 如 例 , 龄 1  ̄ 1( 均 6 )岁 ; 程 为 2 支 引流管 分别 接 三通 阀及无 菌 引流 袋 。 年 5 8 平 5 病 8 前 癫 痫 、 脊 液 分 流 、 血 机 制 异 常 ( 长 天~ 4个 月 , 均 6 平 l天 ; 肿 左 侧 5 血 3例 , 孔引 流管 排气 , 孔 引流 管排 液 。 后 期 口福 阿 司匹林 等 药 物 ) 。 rk mi 等 Mua a H

28 ・
浙 江创 伤 外 科 2 1 年 2月 第 l 第 1期 01 6卷
Z J H L T a ru

盟 Q

: !

诊 治分 析 ・
性 硬膜 下血 肿 手术 治疗
段 虹 宇
【 要 】 目的 摘
探讨 手 术 治 疗 慢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的近 期 疗 效 。 方 法
入 引流 管 , 理 盐 水 冲 洗 , 生 同时 调 整 引 流 彻 底 . 脑组 织 复 张欠 佳 , 留硬 膜 下 积 液 遗
管 的位 置 至血 肿 腔 的各 个 方 向 ,直 至 冲 3例 .引 流 管 移 位 入 脑 组 织 未 引 起 临床
1 资 料 与 方法
洗 液 清 亮 后 ,保 留引 流 管 于 血 肿 腔 中部 症 状 2例 , 整 引 流 管 位 置 , 管通 畅 , 调 流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附139例病例分析)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附139例病例分析)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附139例病例分析)杨国瑛;王学富;张文彬;樊保华【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methods,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rate of simple awl cranium drainage, burr holes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nd expanding skull hole drainage in treating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139 cases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n the past 10 year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rat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simple awl cranium drainage (group A,42 cases), burr holes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group B, 47cases) and expanding skull hole drainage (group C, 50 case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s B, and group C was superior to group A and B (P<0.05).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and group C was lower tha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Expanding skull hole drainag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which has advantages of good effect, fast recovery, and low recurrence rate.%目的探讨经皮锥颅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案、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对采用经皮锥颅引流术(A组,42例)、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47例)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C组,50例)进行手术治疗,对不同组别的疗效和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日常生活能力改善ADL评分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A 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述3种手术方法中,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1(032)012【总页数】3页(P2024-2026)【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锥颅引流术;钻孔引流术;扩大钻孔引流术【作者】杨国瑛;王学富;张文彬;樊保华【作者单位】236600 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6600 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6600 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6600 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是指初始受伤3周以后出现的血液及其分解产物在硬膜和大脑表面之间积聚,并引起临床症状的颅内血肿[1~3]。

6种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分析

6种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分析

6种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6种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1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用6种术式行手术治疗。

结果:硬膜下积气7例,血肿残余4例,继发性颅内出血3例,癫痫发作2例,脑脊液漏1例,余者痊愈或好转出院。

结论:钻单孔冲洗负压引流,钻孔撕膜治疗CSDH,钻孔闭式引流不冲洗三术式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上多采用;而经皮硬膜下穿刺氧气、血肿液置换术及术中腰穿注射林格氏液治疗CSDH两术式操作较复杂,临床少用;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及囊壁异常增厚或已钙化、血肿腔被纤维分隔为诸多小腔者,才改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资料与方法1995~2006年5月采用6种不同术式治疗CSDH122例。

男87例,女35例;年龄9~78岁,平均61.5岁;外伤至诊断时间1~6个月,以1~3个月为多,无其他严重并发伤。

主要症状及体征:头晕头痛102例,精神及智力障碍35例,不同程度偏瘫29例,意识障碍16例。

影像学检查:本组病人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

血肿部位:额颞顶部98例,额颞部15例, 双侧额颞顶部6例,双侧额顶部3例。

低密度67例,高密度45例,混合密度10例,出血量80~170ml。

治疗方法:122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

钻单孔冲洗负压引流53例,钻孔撕膜治疗CSDH35例,钻孔闭式引流不冲洗15例,经皮硬膜下穿刺氧气、血肿液置换术8例,术中腰穿注射林格氏液治疗CSDH5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

术后引流2~4天,拔管前均行CT复查,血肿大部分清除,中线基本复位,夹管1天无特殊病情变化即拔管,拔管时后用50ml注射器负压吸引,以吸除颅内残余空气及瘀血。

结果122例病人用上述6种方法治疗,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气7例,血肿残余4例,继发性颅内出血3例,癫痫发作2例,脑脊液漏1例, 1例术后复发,余者痊愈或好转出院。

讨论Ito等根据实验研究提出了纤溶功能亢进的学说,认为局部的纤溶功能亢进在发病中是重要的促发因素[1]。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式探讨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式探讨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式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式,为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3月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颅骨钻孔引流术组与微创穿刺硬通道引流术组,每组各28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其中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引流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微创穿刺术引流组患者要明显少于颅骨钻孔引流术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所有并发症以积气积液最为多见。

结论微创穿刺硬通道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可直达血肿部位、对患者脏器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硬通道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老年人常见病与多发病,是指患者在颅内出血后血液在硬脑膜下腔发生淤积现象达3个星期以上出现症状[1,2]。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颅内压升高。

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行手术进行治疗,但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方式也多了许多。

为了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3月我院行颅骨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硬通道引流组治疗的共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6月~2011年3月本院共收治的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4岁,其中有头部外伤史24例,无头部外伤史32例;受伤至出现症状时间:15d~3个月15例,3个月~6个月9例。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1例,糖尿病史15例,冠心病14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

结果:38例采用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1例行开颅术清除血肿切除术,1例行颅骨小骨瓣引流术。

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优良37例,中残3例,平均住院14 d。

结论:临床应重视老年CSDH 的早期诊断,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老CSDH的首选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o analyze 40 cases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patients with clinical features, lmage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Results: 38 cases with negative closed drainage burr holes, craniotomy to remove the hematoma and 1 case underwent resection of a small skull bone routine drainage. According to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good in 37 cases, moderate disability in 3 cases, average length of stay 14 d. Conclusion: CSDH clinic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for early diagnosis elderly, burr holes of negative closed drainage in treatment of CSDH is the preferred method.[Key words]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Suction drainage; Surgery; Experience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指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现的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多发于老年患者,约占颅内血肿的10.0%,在硬膜下血肿中约占25.0%[1]。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技巧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技巧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技巧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神经外科疾病,在颅骨内血肿中要占到10%,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缺乏典型症状表现等特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率逐年上升。

此种疾病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手术操作不复杂,可是,术后仍有复发的风险。

而且会加剧患者的痛苦,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慢性硬膜下血肿实施手术操作中,一定要控制手术技巧,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实施钻孔引流术中,总结手术技巧,仅供参考。

一.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的操作钻孔引流术适用于血肿液化、包膜不肥厚、未合并钙化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疾病治疗,手术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1体位。

局麻或全麻后,将患者摆放仰卧位,保持头朝向健侧,于患者的患侧肩下垫好软枕,保持患者颈部舒适状态,避免患者颈部发生扭曲。

1.2钻孔。

患者行颅CT诊断后,确定血肿部位,血量量,选择顶部钻孔引流。

一般情况下患者硬脑膜呈青紫色,而且质地厚。

对硬脑膜、血肿壁层行十字切开,可以发现有陈旧性血液溢出。

1.3置管冲洗。

操作者以吸引器吸除流出血肿,置入硅胶管到血肿腔,再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至液体颜色呈清亮状态为标准。

1.4置引流管。

术后按不同体位留置引流管。

对高位导管,置于距钻孔3-4cm,连接灭菌引流装置,最后对钻孔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引流管在头皮上固定。

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

选择一个空针,做到边吸引,边拔除,将囊腔上空气彻底排出。

二.手术操作的技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大多会有头部外伤史,有少量出血,硬膜下血肿扩大。

所以,研究人员更容易接受血肿外膜不断出血理论。

认为血肿外微血管破裂出血、纤维蛋白过度溶解,都会导致出血。

手术可以清除血肿中纤溶物质,也能帮助清除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利于恢复患者的止血机制,预防血肿复发。

钻孔引流术是治疗首选手术方式,其中有单孔引流与双孔引流,两种引流效果未见显著差异。

而且患者年龄过大、疾病复发也不会影响手术的正常操作。

当钻孔引流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张力性气颅、脑组织受损等并发症,引起硬膜外出血。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式颇多,临床上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选择治疗方式,如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本文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认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虽多,决定其治疗方式的往往是病人的入院MGS评分和影像学表现,为保证病人安全,治疗策略应采取创伤小、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慢性;钻孔术;扭钻钻孔;血肿碎吸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70-011.概述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年龄65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近3.4/10万,而65岁以上者为8/10万~58/10万。

此外,长期使用抗凝药的患者,例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其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高于未服用抗凝药的患者。

一个来自日本的研究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高峰年龄为80岁。

近几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性别比例也逐年发生变化,老年女性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20世纪70年代,女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比例只有9%,20世纪80年代为22.4%,2010年为31.6%。

男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2.非手术治疗2.1密切观察随访KIM等最近报道一项样本量较高的临床研究,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中有13例自发性消退,该学者建议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可以选择密切观察:①MGS评分0~1级的病人。

②头部CT扫描上中线移位低于5mm,血肿体积小于43ml或血肿厚度小于13mm时,可以选择密切观察随访;即入院病人每天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门诊病人每周1次进行头部CT检查,持续3周,然后每月1~2次,直到血肿接近吸收。

2.2药物治疗。

早期有学者认为减少血肿的内部压力可治愈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使用20%甘露醇渗透疗法治疗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中22例病人血肿消失或明显减少,获得完全的临床恢复。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论 著 ・ 临 臻 论 坛
C Hl NES C o M M UN l 0 o C T S £ W o
慢性硬 膜 下血 肿手 术治 疗体 会
汲 崇 良 140 2 00辽 宁 盘锦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脑 外 科
肿形成 已有 3~ 4周并 有包膜 者 , 肿可 血 呈液态或 固态 , 以前者为多 “J 。它是神 经外 科的常见病 , 占颅 内血肿 的 1 %, 约 0 占硬膜下血肿 的 2 %。其血肿形成 的机 5 制是 : 患者的脑萎缩 , 颅内压降低 , 静脉张 力增 高, 凝血机制 障碍及包膜 内层围绕血 肿处受血肿炎 性刺激新 生不 成熟 的毛细 血管继续渗 出形成血肿 , 血肿包膜外层不 断纤 维化 , 使血肿 不断扩 大 , 血肿 多为 故 不凝 固的陈旧性血 液。钻孔 冲洗 引 流术 目前认为是慢 性硬膜 下血肿 简单 、 安全 , 疗效 可靠 的方法 , 甚至是标 准治疗 方法 。 它也存 在并 发 症 , 脑 内血 肿 、 如 癫痫 、 气 颅、 硬膜外血肿术后血肿复发 、 头皮感染 。 为了减少或避免并发症 的发生 , 采取 如下
1 施秉银 , 马秀萍. 现代 甲状腺 疾病诊断与治 疗 . 安 : 西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9 8 1 1 西 陕 19 :9 —
1 8 9 .
2 潘 中允. 放射性 核素治疗 学. 北京 : 民卫 人 生 出版 社 ,0 6 7 8 . 20 :9— 1
5 中国 杜 区医师 ・ 4 医学 专业 2 1 年 第 5期 ( 2 总 第2 0 00 第1卷 3 期
史1 , 2例 无确切的外伤史 8例 ; 外伤 史 3 个月 一 5天 。单侧血肿 1 , 2 7例 双侧血 肿 3例 。有 颅高 压症 状 1 6例 , 神症 状 3 精 例, 肌力减退 6例 , 意识模糊 2例 , 大小便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纳入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接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所存在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以及对照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选择钻孔引流术以及钻孔冲洗引流术,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其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相关统计学软件计算可知,差异存在较强的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产生。

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而言,采用钻孔引流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钻孔冲洗引流术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04.020作者单位:710065,陕西西安,陕西省康复医院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surgical clinical results analysisYang Yong,Fang Bo, Liu Luofeng,Du Chunhua, Zhu QifengAbstract:Objective: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Methods: TThe study included 50 cases were hospital in March 2010 - June 2015 underthe Acceptance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The surgical approach differences that exist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drilling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drilling operation, compare its clinical effect.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its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rough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softwar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re is a strong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duce.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the use of drilling drainag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duce patient recovery time.Keywords: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minimally invasive drainage;drill drainage holes flush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多发病,常见于年龄较大的人群,通常是因为颅脑外伤而引发的[1]。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开颅血肿清除术
手术适应症:适 用于慢性硬膜下 血肿患者,尤其 是血肿较大、症 状明显者
手术方法:通过 开颅手术,直接 清除血肿
手术风险:手术 风险较高,可能 引起脑损伤、脑 水肿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术后 需要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及时处 理并发症,促进 患者康复
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
01
手术目的: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 缓解症状
0 3
饮食限制:避 免食用高脂肪、 高糖、高盐的 食物,以减少 身体负担。
0 4
其他非手术治疗方式
添加 标题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抗炎药物等
添加 标题
物理治疗:使用超声波、电磁波等物理手段进行治疗
添加 标题
饮食调整: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添加 标题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2.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药 物治疗
止血药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凝血因子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氨甲环酸、氨甲苯酸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血酶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 洛芬等,用于缓
解疼痛和炎症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 松、泼尼松等,用于减
轻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 他克莫司等,用于控制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精品ppt
11
手术过程
1、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于患侧血肿区(以顶结节为中心) 作长约3-4cm切口,切开皮肤达骨膜。
2、撑开器撑开皮肤,钝性剥离骨膜,手摇钻钻一直径约1.0cm 骨孔备用。
精品ppt
12
3、钻孔后,可见硬脑膜蓝染。双极电凝止血,十字形切开 硬脑膜即有浆红色液体涌出。
4、及时将引流管插入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 至冲洗液清亮,置引流管于血肿腔。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精品ppt
1
精品ppt
2
慢性硬膜下血肿
概念: 指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具有薄膜的血肿。
流行病学: 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 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的25%,其中双侧血肿的
发生率高达14%。 一般在1个月,文献报告有长达34年之久者。
精品ppt
精品ppt
7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
多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低密度 区,体积大、吸收慢或有再出血者,可为高、混杂或低密度 影。单侧等密度血肿应注意侧脑室、第三脑室的受压变形与 移位,以及同侧脑沟消失等间接征象。增强扫描后可显示血 肿包膜。
精品ppt
8
影像学表现
MRI检查: 在MRI上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为单侧或双侧性,钙化
3
发病原因
1.大多数病人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老年人多见。当额前 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易撕破桥静 脉;其次是静脉窦、蛛网膜颗粒或硬膜下积液受损。
2.部分病人无外伤史,可能与营养不良、维生素C缺乏、硬脑 膜出血或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其他脑血管性病变等相关。
精品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40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观察组接受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患者取平卧位,行气管插管麻醉,将血肿的最厚处作为钻孔点,行4cm左右的切口,将头皮使用乳突牵开器撑开后使用颅钻钻孔,将硬脑膜十字切开,可见大量酱油色的血性液体流出,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将10号硅胶引流管置于硬膜下。

术后经硅胶管注入尿激酶和生理盐水,夹闭2~6 h后开放。

复查头颅CT,大约术后2 d将引流管拔除。

观察组接受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根据MRI或CT诊断扫描对钻孔点进行定位,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内全麻或者局部麻醉,将血肿最厚处作为钻孔点,钻孔完成后将骨孔直径扩大为2 cm左右,将硬脑膜呈十字型切开后把血肿缓慢放出,在血肿腔内置入硅胶引流管,使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多方向冲洗,将微量降解物和积血尽量冲洗干净,直到引出液澄清为止。

使用凝胶海绵对硬脑膜口进行封填,固定引流管并夹闭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3评价指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和对比。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和χ2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0.05提示本次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而P>0.05则提示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9±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3±2.6)d,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3复发率观察组无患者复发,复发率为0.0%,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5.0%,P<0.05。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小儿和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更高,会导致小儿出现惊厥、头围增大、前囟膨隆等症状,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淡漠、痴呆、智力迟钝、定向力障碍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能够在手术中扩大骨孔,因此保证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并且便于操作,手术医生能够在直视情况下在血肿腔中插入引流管,避免将引流管插入脑组织的情况发生。

更重要的是,由于术中进行了充分的排气,在术后行通畅引流,因此有效防止了张力性气颅的形成和再次出血的出现,并促进了积液的吸收,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对复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后,手术效果佳,而且不易复发[6]。

综上所述,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的疗效更佳,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邓正海,侯颖智,孙异临,等.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策略及其包膜超微结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03):238-240.
[2]刘向阳,钱忠心,赵鸿,等.神经内窥镜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2(03):205-207.
[3]宋良鹏,葛丽丽,孙西周,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前后十二正经能量值变化的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05):842-846.
[4]沈冬青,李志强,戴新连,等.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441-1445.
[5]曹始波,徐建军,徐书源,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形成和防治[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06):373-374.
[6]蒋京功,曹德茂,武永康,等.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21(03):225-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