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网络规划原则

网络规划原则

3、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
采用最新的各种容错技术,使网络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系统对各级网络有监测和管理能力。采用划分虚拟网段、子网隔离、“防火墙”等安全控制措施。主设备能进行在线修复、更换和扩充。主设备专线 UPS供电。楼内供电线路有良好的地线。网络通讯线路在楼外一律采用光缆。电力线路应有防雷电措施。
ANSI EIA/TIA-568A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ANSI EIA/TIA-569A商务建筑通道标准
ANSI EIA/TIA-606 商务建筑布线系统文档建立标准
EIA/TIA TSB-67 商务建筑布线系统测试标准
网络管理标准:
符合IETF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4、经济性与可扩充性原则
在达到总设计目标的前提下,争取高的性能/价格比。网络应有良好的可扩充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增加新的任务、扩充新的能力,系统应能方便升级且能最大的限度保护现有的投资。
5、各类常用标准
网络设计和网络设备符合以下标准:
IEEE 802.3 10Base-T 网络标准
IEEE 802.3 100Base-T 快速以太网标准(包括三种传输介质指标100BaseTX、100BaseT4、100BaseFX)
IEEE 802.3x 1000Base-T 千兆以太网标准
LAN Emulation V1.0 局域网仿真标准
MPOA标准
CCITT 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络标准
网络建设规划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1、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
采用的技术应是业界先进的,选用的设备和软件应是国内外著名厂商的主流、先进的产品,但又不盲目追求高、洋、全。适应投资能力,既先进实用。能满足性能要求,易于操作、管理和维护。易于学习、掌握和应用。人机界面友好,应用环境良好。

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理手段。

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系统结构,以利于功能扩充和技术升级。

能够与外界进行广域网的连接,提供、享用各种信息服务(与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相连,与国内外著名站点相连)。

具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能够与原有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和应用系统平滑地连接,调用原有各种计算机系统的信息。

为了实现上面几点,必须对大学教育本身有相当了解,并能够充分利用校园网,扩充各种网络应用,如多媒体课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图书检索系统等,使其为各学科的教学和实验服务。

三、网络规划方案(一)校园网的设计原则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计思想,运用先进的集成技术路线,以先进、实用、开放、安全、使用方便和易于操作为原则,突出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尽快投入使用,发挥较好的效能。

本系统在软件配置和硬件设备,整个系统设计上依照以下原则确定:1.先进性与现实性作为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一部分,学院的核心计算机网络,学院校园网网络系统处理的信息量将会十分庞大,要求计算机网络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而且随着教学科研任务工作的迅速系统面临的任务也愈来愈艰巨。

所以,我们设计的网络在技术上必须体现高度的先进性。

技术上的先进性将保证处理数据的高效率,保证系统工作的灵活性,保证网络的可靠性,也使系统的扩展和维护变得简单。

我们将在网络构架、硬件设备、传输速率、协议选择、安全控制和虚拟网划分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学院校园网网络系统的先进性。

在考虑系统先进性的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实效、兼顾现实,建设不仅先进而且合适的系统,在系统建设中坚持“边实施,边发展,高起点,早收益”的原则。

由于学院大部分还处于规划阶段或基础建设阶段,因此我们建议实施分期建设的方法,先根据目前的需要建设第一期工程,但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可扩展空间。

2.系统与软件的可靠性在学院校园网网络系统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外界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突变时,怎样使系统保持正常工作,或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是学院校园网网络系统所必须考虑的。

第二章网络学习环境

第二章网络学习环境

• 2.认为学习环境是静态的概念
事实上,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学 习环境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共存共生的
学习环境和动态的学习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只有把学习环境放到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去考 察,才能设计出有效地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 也才能把握学习环境的本质。
2.1.2
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社会网络
首先,图中的实线表示条件层中学习资源、学习工 具、学习支持和社会网络这四个要素,围绕学习 者特定学习需求的满足聚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 活动层的展开。 虚线箭头代表学习者因素与条件层之间的关系,即 学习者的个人特质应当反映在条件层的各要素中, 以实现灵活性的支撑作用。
4对映射关系:
①学习资源 学习准备
5.分析并评述具体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方案
2.1网络学习环境概述
2.1.1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
一、学习环境的三种观点:
1.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 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 2.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 3.与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抽象的包括学习概念、学习 理论等,具体的包括信息、媒体还有人的因素(社会、 教师、学习伙伴)等。
②认知特征:直接影响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 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 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风格是指在学习情境中个体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的处理方式和倾向,包括感觉通道良好、认知 方式、社会性环境偏好等。
③学习准备 指学习者在进入网络学习环境之前的准备状态, 包括已有知识、经验背景和态度三个方面。 已有知识既包括学习这已经具有的与学习领域 直接相关的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认知与元认知策 略应用水平,也涉及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环境中 各项操作的熟悉程度。 经验背景指学习者所经历的与学习领域相关的 实践和在其中形成的情感和认识。 态度则体现为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环境及其学 习过程的认同程度。

《三维动画制作》网络课程交互环境设计与制作

《三维动画制作》网络课程交互环境设计与制作


师生之 间 、 学生之 间的情感 、 思想 、 信 息交流 的重要性 日 益 被 教 育 工 作者 重 视 , 并 在设 计课 程 中加 以 注意 。 由 于 师生 处 于 时 空 分 离 状 态 ,只 能 借 助 网 上 同 步 或 异 步 交 流 工具 缩 短 距 离, 使 交 流更 顺 畅 更 及 时 。 ( 三) 教 师 控 制 与 学 习者控 制相 结合 的原 则 。 《 三维 动 画制 作 》 网络 课 程 在 设 计 时 应 赋予 学 习 主体 尽 可 能 多 的控 制 机 会 .学 习者 可 根 据 不 同需 要 和 学 习 习 惯 选 择 学 习内容 , 决定 学习顺序 , 从 而 自行 控 制 学 习 时 间 和 步 调 , 并 控 制 内容 间的 自 由跳 转 。教 师可 以根 据 反 馈情 况 对 学 习 者 提 出 的 意见 和常 遇 见 的 问题 集 中解 释 说 明 .使 课 程 更 好 地 帮 助 学 习 者完 成 知 识 的建 构 。 三、 《 三维 动 画制 作 》 网 络课 程交 互环 境 设 计 与 制 作 《 三维动画制作》 网 络 课 程 中 交 互 环 境 设 计 涵 盖 了操 作 界 面、 导航系统 、 课 程内容的设计 , 看 似 独 立 的几 部分 , 内部 却 存 在 密 切 的联 系 , 只有通过综合考 虑 、 合 理设计 , 才 能 构 建 一 个 适宜的交互环境 . 体 现 教 学 的 交 互性 。
得 到 充 分 体现
互 等 ,人 机 交 互 的 方 法 和 手 段 是 灵 活 多 变 的 ,可 创 造 性 非 常 强, 它 的质 量 和 设 计 者 的 创 意 与 技 术 功底 密不 可 分 。 二、 《 三 维 动 画 制 作》 网络 课 程 交 互 环境 设 计 遵 循 的原 则 为 了给 学 习 者 营 造 一 个 灵 活 、 适宜的交互学习环境 。 强 化 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效果 , 《 三 维 动 画制 作 》 网络 课 程 在 进 行 交 互 环 境 设 计 时 应 遵循 以下 原则 :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向 强 调 认 知 的 意 义 的 社 会 性 本 质 ” J并 转 向 “ 调 互 动 的 交 互 “, 强
0 引言
历 史上 人们 对学 习 的探 讨 源远流 长 , 近代 主要局 限在 心理 学 领域 。如 2 世 纪初 出现的行 为 主义 、 O世 纪 6 代认 知主 0 2 O年
义 以及 2 0世纪 8 0年代 的建 构主 义 。 2 世 纪 9 代后 期 , 自 0 0年 学
方 法 , ae和 Weg r 19 ) 出 了实践 共 同体 ( o Lv n e( 9 1 提 cmmu i f nt o y
的 自然 过程 是我 们工 作和 生活 中必 不可少 的活动 , 附加 性学 习 模 式 与情 境 学 习理 论 中情 调 的知 识 情境 性 的 核心 理 念基 本 一
高 的 自我导 向要 求 。 外 , 另 附加 性 学习是 持续 的 , 为一 个持 续 作
种作 为共 同体成员 的身份 , 为智识 化 的有 技能 的人 , 成 这两者
的后 者 , 其塑 造并 赋予 意义”( a e 1 9 ) 对 L v , 9 3 …。基 于人类 学 的
是 同一过 程 的组 成 部分 。在 这一 过程 中 , 者激 发 了其所 包含 前
广 泛使用 的 “ 清华 教育在 线” “ 、 毕博( lcb ad) 、卓 越课程 中 bak or ” “
心 ” 主流 软件 平 台为基 础构建 的网络学 习环 境 中都包 含 了这 等 样 的模 块 。 这样 的 网络学 习环境 使学 习 者在传 统 面授学 习方 式
Bo rwn等人 (18 ) 为 : 99 认 知识 是情 境性 的 , 要受 到知识 所使 它
资源使用 率 , 解决信 息化教 学中教学 资源 缺乏 的瓶 颈 , 促进 高等

试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试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的构建 。其基本的特征在于 :1提供 真实 和逼真的 ()
可 以是相互作用 的结果 。学 习包括 四个要 素 : 学习 资源 、 学习兴趣 、 构及 其对结构的完美陈述和学习 结 规律 。兴趣是 提高学 习者注 意力 , 使学 习者专 心致 志地 获取 知识 的基础 ; 结构 是引导 学生 获取信 息的
的社会条件与 自然 条件 之和 。针 对具体 事物 , 环境 意味着事物在特定 活动 中赖 以存 在和 发展 的条件 。 学习环境是独立 于学 习者之外 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实在 , 它是学习活动得 以实施的物质保证 ; 学 习环境 主要包 括学 习者所处 的社会环 境 、 学校 环 境和 自然环境等 。建构 主义认 为, 习环境 是学 习 学
风格 以及 目前 的认 知结构 。学习者特性 的研究在 于 建立可靠 的学生 模型 。然 而 随着学 习活 动的进 程 ,
学生模型也在变 化 中, 这就 希望有 可靠 的方法 进行 重构 , 以适应学习发展的需要 。
32教 学策 略 的设计 教 学策 略 的设 计要 以 . 学生为主体 。对 于学 习的方法 和学 习的路径提出指 导和建议 , 具体实现 由学 习者控 制。教学 目标 确定 后 , 习 目标 和学习进 度可 以由学 习者依 据 自身 的 学 特点和学习水平进 行控制 , 教学 策 略的设计 在 于提 供咨询和帮助 。 33支撑 环境 的 设计 支撑 环 境 的设 计包 括 . 信息资源的设计 、 帮助系统的设计 、 知工具 的设计 认 等 。信息资源的设计要确定与学 习领域所需 的信 息 资源的类别 以及各种信息资源所能起 的作用 。同时 对于资源的使用 , 获取资源 的方 法等 也要进 行必 要 的帮助设计 。认知工具是一种支持 、 指引 、 扩充学 习 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认知工具 的设计 是

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作者:武法提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 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其开发的蓝图,是决定其应用效果的关键所在。

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充满差异的远程学习者创设促进性(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外在支撑条件综合体,以支持学习者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为此,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应当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支持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根本设计原则。

贯彻此三条设计原则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必然是目标导向的,由此,我们提出并阐释了目标导向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原理。

针对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不同特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有不同的模式,尤其体现在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

以目标导向为方法论、以活动主线为核心设计策略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能够使网络学习环境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和特征,有效支持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网络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设计;目标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武法提(1971—),男,山东郓城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E-mail:wft@。

学习环境是和教与学活动相伴相生的,因此其历史与教育的历史一样久远。

但是,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却从来没有像当前如此备受关注过。

随着学习科学和教学设计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范式下走向统合,[1]学习环境设计在这一统合趋势下日渐受到教育技术领域、远程教育领域和学习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E-Learning 成为日益受到学习者青睐的学习方式,也为学习环境的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活力,“网络学习环境”应运而生并备受关注。

人们开发了大量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获取资源的便利,但是网络学习环境应用中却也出现了认知超载、情感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2]没有收到人们所期望的应用效果。

教案设计中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

教案设计中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

教案设计中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教案设计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及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牵涉到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案设计中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用的方法来优化教学效果。

一、学习资源的设计1. 课本与参考资料教学资源的核心是课本和参考资料。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资料。

一个好的教案设计应该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学习方式。

比如使用PPT、视频、音频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和实验器材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适当引入实践活动和实验器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4. 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引导学生搜索相关的资料、参与在线讨论等。

然而,在使用网络资源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可靠的网站和内容,以确保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准确、有用。

二、学习环境的设计1. 教室布置一个舒适、整洁、有利于学习的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展示学生的作品、精美的图片和装饰品,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温馨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2. 合理的座位安排座位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小组座位或轮换座位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

此外,座位的空间布置也需要留出足够的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3. 照明与通风良好的照明和通风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确保教室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并配备合适的照明设备。

此外,教室的通风也要得到重视,以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PBL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PBL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E d uc a io f n Re s e a r c h F r o n t i e r
Ma r c h 2015 , Vol um e 5, I s s ue 1 , PP. 7・ 12
P BL Ne t wo r k Le a r n i n g En v i r o n me n t
到法 国的 “ 多样化 途径 ”再 到 日本 的 “ 综合 学 习 ”, 已经 开展 了许多 P B L的探 索 。 国内对 于 P B L开 展 的研
究大 部分 是集 中在 上世 纪 9 0年代 ,主 要介 绍 了 国外在 该领 域 的研 究状 况 ,越 来 越 多的教 育工 作 者逐 步尝 试
统 教学 中 ,集 中授课 和 上机 辅 导 是两 个 主要 的教 学环 节 。授 课 方 式从 早期 单纯 的 “ 黑板 + 粉 笔 ”,发展 到 后 来的 “ 计 算机 + 投 影 仪 ”,又 发 展到 目前 的 “ 网络 化教 学平 台 ”,都 体 现 了教学 手段 和方 法 的 不 断变革 。现 阶 段我 国越 来 越 多 的学 生 通 过 网络 来 开 展学 习 ,对 于 网络 学 习的 研 究也 越 来越 多 ,但 是通 过 调 查 发现 ,对 于 网络 课程 的设 计 还 比较 多 的 关注 于 设 计 教 学 资源 ,停 留在 以 “ 教 ”为主 的传 统 的设 计方 法 ,而 没有 关注
合 的教 学方 式 ,所 以 P BL的 教学 理念 非常 适合 该课 程 的教 学工作 。
随着 高 校校 园 网的普 及 、 网络学 习软 件 的 日益成 熟 、网 络带 宽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 ,这 些 都为 P B L 网络 学
习 的开 展 提供 了 比较理 想 的 技术 条 件 ,互 联 网提 供 了全 新 的沟通 机 制 和 丰 富的 学 习资源 ,学 生 可 以随 时 异

提高远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提高远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提高远程学 习者 问题解决能力的 网络 学 习环境 设 计研 究
何 亚莉 , 杨 成 , 王 健 , 魏 冬2
( 1 .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 院,江苏 徐州 2 2 1 0 0 9 ; 2 .长沙理工大学 电气学院,长沙 4 1 0 0 0 1 )
【 摘 要】 伴随着信息知识时代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 提高远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受到越来越多 决 的 信 息 化 学 习 环 境 设 计 研 究 ” 成 果之


项 目编号为 C X L X 1 1 — 0 9 1 6 ; 江 苏省 高校哲 学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数 字化 时代 的大 学生 深层 学 习研 究 ” 的阶 段 性成
果, 项 目编 号 为 2 0 1 2 S J B 8 8 0 0 3 9
2 0 1 3第 7期 ( 总第 3 1 8期 )
成 人 教 育
ADUI E DUC AT I O N
No . 7 2 01 3
T o t a l No . 3 1 8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8 7 9 4 . 2 0 1 3 . 0 7 . 0 0 9
( 二) 问题解决能力
【 作者简介】 何亚莉( 1 9 8 5 一) , 女, 河南信阳人, 在读硕
士, 研 究方 向为 多媒体与 网络 教 学; 杨成 ( 1 9 6 6一) , 男, 江 苏 徐 州人 , 教授 , 研 究方向为教 育技 术基本理 论与远 程教 育研
究; 王健( 1 9 8 4一) , 男, 河 南 周 口人 , 助理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
长期 的研 究 表 明 问 题 解 决 一 般 具 有 四个 主要 特征 : 一 是 问题解 决 具 有 目的 指 向 性 。问题 解 决显 然是为了达到一定 目的而产生的 , 它 旨在求得问题 的答案 , 因此无 目标 的幻想不能称做 问题解决 。二 是问题解决具有认知性。它是在个体认 知系统 内 进行的, 没有 认 知参 与 的活 动 不 是 问题 解 决 。 三 是 问题解 决 包 括 一 系 列 心 理 运 算 。它 包 括 了 一 系列 的心理操作 , 通过选择不 同算子达到最终 的 目标。 能够 自动化完成或是只有单一操作 的活动不能构 成 问题解 决 。 四是 问题 解 决 具 有 个 人 性 。 由于 个 体之间的知识 、 思维定势、 策略、 元认知等诸 多因素 的不 同 , 不 同个体 在 解 决 同一 问题 时其 过 程 和结 果 可能会表现出大的差异。 2 因此 , 问题解 决具有较 强 的个人 色 彩 。

智慧教室施工方案设计(3篇)

智慧教室施工方案设计(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对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日益增长。

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旨在为师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智慧教室施工方案。

二、设计原则1. 教育性:智慧教室应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可持续性:智慧教室设计应考虑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智慧教室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4. 便捷性:操作简便,易于维护,降低使用成本。

5. 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智慧教室施工方案设计1. 教学环境设计(1)教室布局:教室采用矩形布局,长宽比约为1:1.5,有利于视线交流和课堂互动。

教室前方设置讲台,讲台两侧设置教师操作台,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操作。

(2)照明设计:教室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具,保证教室光照充足,减少能耗。

(3)通风与空调:教室设置新风系统,保证空气质量,同时配备中央空调,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2. 智慧教学设备(1)多媒体设备:配备高清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播放器等设备,实现多媒体教学。

(2)网络设备:教室配备高速网络接入,确保网络信号稳定,满足在线教学、远程会议等需求。

(3)智能音响系统:配备智能音响系统,实现语音识别、语音播报等功能,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教学资源库(1)课程资源:收集整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习题、视频等,方便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2)在线教育平台: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线答疑、作业批改等功能。

4. 智能化管理(1)智能门禁系统:教室配备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学生进出教室的自动化管理。

(2)智能安防系统:教室配备智能安防系统,实时监控教室安全,保障师生人身安全。

(3)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教室配备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教室环境舒适。

课程设计模板 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

课程设计模板 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

课程设计模板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课程设计篇一1 网络课程特点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

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

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融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和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其实践模式具有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复制迁移的可能。

在本节,我们将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过程予以讨论。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

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Wilson,1995),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

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支持新理念下的教学。

让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因而有关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

(三)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时,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等。

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习者 的学 习 。 :‘ ‘ 1 . 不 利于促 进 学 习者的 终身 学 习 5
1 传 统 网络 学 习环 境 现 状及 问题
传统 网络 学 习环 境 对 现代 教 育 的发 展起 到 了一定 的 促进 作 用 .但 随 着 学 习观 念 的变 化 和学 习者需 求 的提 高也 明 显暴 露 出不足 , 主要表 现 为 以下几 个维 度 :
11 不 利 于 发 挥 学 习 者 主 体 的 作 用 .
以课 程 为 中 心 的传 统 网络 学 习环 境 ,如 同 一个 个 “ 息 信
岛 ” 对学 习者 来说 不利 于集 中管 理这 些课 程 , 不利 于学 习 者 , 也 保持 学 习的连 续性 和 资源 的共享 性 . 更不 利 于学 习者 知识 和经
基于W e 20 b .的个人 学习环境 的设 计与实现
吴 玉 学
( 江师 范 学院 教 育科 学 学院 , 庆 4 8 0 ) 长 重 0 0 0
摘 要 : 分析 传 统 网络 学 习环境 现 状和 问题 的基 础 上 , 出 了个人 学 习环境 的 设计 原 则 , 根 据设 计 原 则设 在 提 并
传 统 网络学 习 环境 的最 大特点 是 以课程 为 导 向的 、 由课 程
设计 者或 教师 控制 网 络应用 的、 为教 育机 构和 教师 服务 的一 并
种学 习环 境设 计 。 与建 构主 义学 习理论 所 倡导 的 以学 习者 为 这
念提出 , 国内 众多 学者 就 致力 于研 究 P E的构 建机 制 与模 型 , L 但 到 现 在为 止 国内还 没 有一 个 软件 原 型 。笔 者 在分 析 传 统 网
能充 分发 挥各 个学 习工 具 的优 点 , 习者 完全 处 于课程 为 中心 学 的学 习群 体之 中

网络课程设计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网络课程设计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对 网络课 程设 计优 化 的 目标 、 原则 和 方 法 的探 讨 具 有 重 要 价值 和普
遍 意 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 在 网络课 程 中 的应 用 程 度 , 映 分 调 动学 习 者学 习兴 趣 和 动 机 的 反 利用 知识 推 理技 术 实现 教 了 网络 课程 的优化 程 度 。然 而 , 现 基 础 上 , 实 的情 况是 , 习者 并 不认 为在 网 学 学 内容 和策 略 的适 应 性控 制 , 引导 络 课 程 中所 应 用 的媒 体 越 多越 有 学 习者顺 利 完成 学 习任务 。
《 中国教 育信 .4 》 g t 发行 部 :y .: cl @mo . uc e d. e n
教学探索
网络课程设 计优 化 的 目标 、 原则和 方法
计  ̄ 工-- e
( 重庆教 育学院 继续教 育 学院 , 重庆 4 0 6 0 07)
摘 要: 网络课 程 设计 存在 一 些本 质性 的 东西需要 设计 者 去遵循 。本 文对 网络 课 程设 计优 化 的 目
制 的主要对 象 。如 有 的学 校 , 降 学 习 目标 , 为 有效 地 引导 学 习者 完 成 所 有 的学 习 者 。 当具 有 不 同学 习起
学 习任 务 的重 要措 施 。 目前 , 网络
文 本转 换 , 教 科 书 的内容 直 接搬 学 习 的成功 率不 高 , 某种 程 度 上 将 在
有 的学 校 将 开 展 网络 教 育 当 短 的 时 间 内获 得 尽 可 能 高 的投 资 回报 。成 本构 成要 素 中 , 件设 施 硬
够 最 大 限 度地 满 足人 们 各 种 各 样 的学 习需 求 , 这要 求 我们 必须 从 学

网络课程学习支撑环境的设计

网络课程学习支撑环境的设计
都要改 变。 互联 网络 以 其 丰 富 的 资 源和 先 进 的技 术 、 方便 快捷 的 信 息 获 取 方 式 得 到人 们 的 青 昧 , 于 网络 的 远 程 学 习将 成 为 终 身学 - 基 I的一 种 主 要 方 式 。 界 各 国也 都 开 发 网络教 学 的 课 程 , 行 网络 教 学 与 学 习的 实 践 研 究 。 世 进 网络 课 程 一 般 指 网络 课 程 是 通 过 网络 表 现 的 莱 门学 科 的教 学内容及 实施 的教 学活动的 总和 ,它包括 两个 组成部分 : 按一 定的教 学 目标 学策略组 织起 来的教 学 内容和 网络教 学支撑环境 。 教 关 键 词 :冈络 课 程 中 图分 类号 : 2 G6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9 ( 0 ) b-0 O 0 1 3 2 1 0() 1 - 1 6 75 0 7 8
我 国国 内 在 不 同 的 教 育 阶 段 都 展 开 了 网络 课 程 教学 或 学 习 , 由于 网 络 教 学 与 但 学 习 刚 刚起 步 , 以还 存 在 许 多 问题 , 要 所 主 有 :1 教 育观 念 上 网络 远 程 教 学 模 式 还 是 () 传统 的课 堂 教学 模 式 , 堂搬 家 、 案搬 家 课 教 的现 象 普 遍 存在 , 生 自主 学 习 、 究学 习 学 探 机会 较 少 , 未 发挥 网络 的优 势 。2 教 学 与 并 () 学 习 系 统 缺 乏 智 能 性 , 教学 策 略 与 教 学 在 评 价 中 , 于 不 同 的 知 识 水 平 的 学 生 和 不 对 同 的 教 学 内容 难 以 实 现 因 材 施 教 、 内 容 因 施教 3资源 的共 享性 未体 现 。 () 资源 共 享是 网 络教 学 的 优势 , 在 现 实 中 , 个 学 校 各 而 各 自独 立 , 成 低 水 平 的 重 复 建设 。 造 在 网 络 课 程 的 调 查 中 , 者 发 现 各 种 笔 网络 教 学 一学 习 平 台 林 立 , 乏 统 一 的标 缺 准 。 同的 学 校 、 不 即便 是 同 一 学校 内 部 不 同 学 科 课 程 间 , 用 不 同 的 教 学 平 台 的现 象 使 非 常 普 遍 , 且 教 学 平 台 往 往 与 学 科 内容 而 相互 绑 定 , 乏相 对 独立 性 。 不 仅在 平 台 缺 这 的开 发 制 作 和 更 新 维 护 中 , 易造 成 大 量 容 的人 力 与财 力 的 浪 费 。 是 对 教 师 掌 握 使 单 用 教 学 , 生 学 习 , 会造 成很 大 的 不 便 。 学 就 另 外 当 代的 教 学 设 计理 论 与 学 习 理 论 认为 学 习 是 学 习 者 在 一 定 的社 会 背 景 中 , 用 利 学 习资 源 或 外 界帮 助 主 动 建 构 知识 意 义 的 过程。 学生 是 学 习 的 主体 , 教 学 发计 中应 在 注 重 学 习环 境 的 设 计 。 现 有 的 教 学 平 台 而 多 是 以 支持 教 师 教 学 而 设 计 , 向学 生 学 面 习 的 平 台很 少 。 以 制 定 网 络 课 程 平 台 的 所 标准 , 开发 与 具 体 的 课程 相 对 独 立 、 一 定 有 的兼容性的面 向学生学 习平台( 络学习 网 支撑 环 境 ) 应 是 网 络 课程 开 发 制作 中的 一 ,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1. 本文概述非正式学习eLearning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研究与实践在新领域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概述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其与传统正式学习方式的区别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研究趋势,包括最新的理论框架、技术应用以及教育实践案例。

文章还将讨论非正式学习eLearning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企业培训、社区教育、在线个人兴趣学习等,以及这些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非正式学习eLearning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学习效果评估、学习者动机激发、知识共享机制等。

本文旨在提出对未来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展望,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学习体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期待非正式学习eLearning能够为学习者带来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机会,为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非正式学习强调在非教学的社会交往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共享。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建构起来的,强调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

社会建构论则进一步指出,知识是通过社会交往和互动而形成的,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本质。

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非正式学习是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习得的重要实践。

知识管理关注如何有效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组织内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难以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

非正式学习通过人际交流、观察和实践等方式,促进了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学习的泛在性和情境性: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无处不在和延续性,认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正式的教学环境中,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性原则
根据活动理论的观点,有意识的学习与外部实践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来学习,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与性原则的内涵是强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应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活动机会,鼓励学习者在参与中质疑,改变和应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促进其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社会性原则
社会性原则与学习的社会协商本质是一致的。

其含义是: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让学习者参与到多种观点的协商与解释中,有利于学习者产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增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诞生,有助于在学习者之间形成认知合力。

因此,网络学习环境应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3.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强调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知识的获得与迁移都受到许多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活动层中应当提供与知识运用场所相关的真实背景信息,以支持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迁移。

4.分布性原则
分布性原则主要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观点,一是要求条件层中各要素体现分担学习者认知负荷的作用,二是强调条件层中的各要素应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形成认知合力。

当所有要素都指向同一目标时,才能帮助学习者达到最佳的认知效果。

5.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网络学习环境应当符合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与特征,使学习过程对个体学习者而言是有弹性的,同时考虑不同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学习困难,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源,工具和支持等条件,促进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