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1.地板辐射式采暖简介1.1原理低温辐射地板采暖是通过埋设于地板下的加热管——铝塑复合管或导电管,把地板加热到表面温度18至32摄氏度,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而达到采暖效果。

同时它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

1.2优点(1)地面温度均匀,室温自下而上逐渐递减,舒适度高;(2)空气对流减弱,有较好的空气洁净度;(3)与其他采暖方式相比,较为节能,节能幅度约为10%至20%;(4)有利于屋内装修,增加2%至3%的室内使用面积;(5)有利于隔声和降低楼板撞击声。

1.3缺点(1)对层高有8厘米左右的占用;(2)地面二次装修时,易损坏地下管线;(3)铺设木地板则有干裂的麻烦,最好选用地砖或复合地板;(4)设定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大大降低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5)由于防水需要,卫生间不便铺设,还要借助于电暖气。

1.4运行费用:一个采暖季节每平方米大约需要14元(18℃情况下)2.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2.1设计依据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2设计原始资料本工程为哈尔滨市某别墅供暖设计,共3层。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外墙:490㎜空心砖墙双面抹灰,传热系数K=0.96W/㎡℃外窗:双层塑料窗,对开窗,上亮宽同窗,高500mm,高900mm,传热系数K=2.4 W/㎡℃外门:双层木门,传热系数K=2.33 W/㎡℃屋面:200㎜加气混凝土,传热系数K=0.96 W/㎡℃楼面:钢筋混凝土地面,传热系数K=1.1 W/㎡℃地面:非保温地面层高: 3.8m2.3采暖设计参数2.3.1室外设计参数采暖设计室外计算温度:-26℃室外计算风速3.8m/s2.3.2室内设计参数室内计算温度:16℃2.3.3设计指标建筑面积383㎡采暖热负荷97387W单位面积平均热负荷84.8W3.采暖设计3.1采暖热媒采暖热媒为低温水供水温度:45℃回水温度:35℃3.2采暖系统本设计为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盘管的布置形式采用双回形布置,采用这种布管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分布比较均匀。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学号041412140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课程名称供热工程指导教师王靖李奉翠虞婷婷付浩卡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2015年5月目录第1 章设计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题目 (2)1.2 设计任务及要求 (2)1.3 设计原始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采暖负荷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 (4)2.3围护结构朝向修正耗热量的计算 (5)2.4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 (5)2.5冷风侵入耗热量的计算 (6)2.6 热负荷计算举例 (6)第3章采暖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3.1集中供热 (7)3.2采暖系统形式选择 (7)3.3 分户采暖 (8)3.4 采暖末端方式的选择与计算 (8)第4章机械循环单管跨越式分户采暖水力计算 (10)4.1 室内平面图及水力计算 (10)4.2 一单元一层用户水力计算 (10)4.3 三单元三层用户水力计算 (12)4.4 单元立管与水平干管水力计算 (14)4.5 不平衡率的计算 (15)第5章设计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 (9)第一章设计概况1.1设计题目北京市京郊大院采暖工程设计1.2设计任务及要求1.2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包括一层到三层采暖计算1.22设计要求1、采暖设计计算内容(1)建筑围护结构耗热量的计算确定外墙、屋顶、门、窗、地面等的传热系数;列表计算各房间的基本耗热量,附加耗热量,进而求出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该建筑物的热指标(2)采暖系统方案确定(3)采暖系统设备选择及计算(4)采暖系统进行水力计算2、散热器计算(1)散热器的选择及计算3、设计图纸绘制及基本要求(1)采暖平面图1:50或1:100(2)采暖系统图(按比例绘制,但出图时不需要比例也不标注比例)(3)散热器设备布置平面图1:50或1:100(4)采暖管路布置平面图1:50或1:100(5)图纸目录、设计施工说明、设备材料表等。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内容: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供热原理、热负荷计算、热力循环等方面的内容。

2. 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热源选择、管道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3. 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系统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4.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故障排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步骤: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相关课堂教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3.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安装调试: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5. 经验总结: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设计任务,总结经验并进行报告。

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编写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等。

2. 设计成果: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工作,取得可行的设计成果。

3. 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备注:该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为参考,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宗旨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主干专业课《供热工程》后进行的,是对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运用。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民用建筑供暖系统的设计能力,课程设计时间较短,因此本次设计对象为公共建筑,暂不考虑热商品化后计量的措施。

二、设计基本要求1.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包括目录、正文、设计计算、小结、参考文献在内,总字数不应少于4000汉字。

内容应包括:(1)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2)设计方案的确定:包括:系统形式及其优缺点、热媒参数的确定及其连接方式、供暖调节方案等;(3)管材和设备的选用;(4)保温及施工安装等技术的要求说明;(5)设计新技术及新设备的选用;(6)设计综合指数:面积热指标、体积热指标、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等。

2.设计计算书(1)建筑热负荷的计算;(2)散热器的选择计算或地埋管的选择计算;(3)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4)其他设备的选择计算。

3.图样(1)设计施工说明及图纸目录、图例、设备表等;(2)采暖平面图:首层、标准层、顶层;(3)采暖系统图。

三、设备选择视采暖形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设备。

包括:散热器的选择、膨胀水箱选择、补偿器选择、阀门及热量表装置的选择、分集水器的选择、地埋管的选择等。

四、主要参考资料(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 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DBJ101-602-2004 (4)《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G01-605-2000(6)《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 142-2012(7)华北标办《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91SB系列2005(8)贺平主编《供热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陆耀庆主编《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杨昌智主编《暖通空调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邵宗义主编《民用建筑暖通及给排水设计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12)李岱森主编《简明供暖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邵宗义主编《建筑供热采暖设计图集》机械工业出版社(14)邵宗义主编《冷热源与室外管线工程设计图集》机械工业出版社五、工作进度安排设计共2周,其中(1)熟悉建筑平面图 0.5天(2)负荷计算 2天(3)散热器计算选型 2天(4)散热器布置 1天(5)水力计算 2天(6)图纸绘制 3天(7)整理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1.5天。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课程设计目的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供热系统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热系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可靠、经济、实用的供热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规定条件和技术标准,其中包括:2.1. 设计范围供热系统设计应覆盖以下部分:•热源:锅炉、热水锅炉、热水炉等•热网:管道、泵、热交换器、调节阀等•热用户:暖通设备、热水器等2.2. 设计要求•热负荷估算:根据设计规范及现场情况,合理估算设计地区各种不同类型建筑、房间和设备的热负荷并确定供热总负荷。

•管道设计:设计合理的管道系统,并在保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造价。

•热源设计:满足负荷的需求,同时考虑各种条件下的安全、可靠、节能等问题,并选用合适的锅炉类型。

•热用户设计:根据热负荷确定使用的暖通设备和热水器的数量和规格,并采取合适的调节方法。

2.3. 设计任务•进行供热系统整体设计和技术方案的确定、修改与优化。

•编制供热系统设计图纸、资料和技术规范。

•具体分别负责各个部分(热源、热网、热用户)的设计和计算,并提出可靠、经济、实用、节能的技术方案。

3. 课程设计流程课程设计流程如下:1.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规范,了解供热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流程。

2.实地调查供热区域的情况,包括建筑物类型、面积、使用情况等,了解供热系统的实际需求。

3.进行供热负荷估算,确定供热总负荷。

4.根据供热总负荷,进行管道设计,设计管道路线和管道规格。

5.根据供热总负荷和管道设计,进行热源和热用户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器材。

6.编制供热系统的设计图纸、资料和技术规范,并进行评审和修改。

7.进行供热系统的施工和调试,验收总结。

4.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如下:1.设计完整度:包括行业规则的符合情况、流程图的清晰度等。

2.设计合理性:包括热负荷的估算、管道系统的合理性、热源和热用户的合理性等。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编号: 采暖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三层办公楼采暖设计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 卢振斌学号: 0121006230111 指导教师:文远高2012年12 月30 日目录摘要 (3)引言 (3)1 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 (4)2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7)2。

1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7)2。

2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11)3 供暖系统散热器的选择 (16)3.1 散热器的选择原则 (16)3.2 散热器的计算 (17)3。

3 散热器的布置 (18)4 系统选择、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9)4.1 系统选择 (19)4.2 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9)5 水力计算以及附件选择 (19)5.1 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19)5。

2 水力计算 (21)5。

3 供暖系统的附件选择 (25)6 结论 (2)参考文献 (27)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安全性高等因素越发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供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个建筑物或房间可能有各种得热和散失热量的途径.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

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要求,对工程建筑进行供热采暖设计是更好的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的重要前提。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以热水为热媒的建筑物集中供热系统。

本文首先根据基本设计资料计算了某办公大楼的热负荷,然后根据热负荷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条件,提出了供暖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布置了供暖管网系统,绘制出了该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还对该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选择管径和流速,使管网系统较好地符合了水力平衡要求。

最后还计算了散热器的片数,并布置了散热器。

关键词:环保节能;供热设计;负荷计算Abstract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ing,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higher factors by more people’s attention。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供热系统组成与原理
热源
提供热能的设备或装置,如锅炉、热交换器 等。
热用户
使用热能的设备或场所,如散热器、地暖等 。
热网
将热能输送到用户的管道网络,包括主管道 、支管道和连接管道。
控制系统
对供热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包括温 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热力设备类型及特点
锅炉
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 ,使水加热成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根据燃料类型可分为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条件和供热 需求,设计一套合理、高效的供热系统 。
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采用先进的供热 技术和设备。
优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供热工程将与多学科进行交 叉融合,如建筑学、环境科 学、材料科学等,需要学生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 合能力。
THANK YOU
02
调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便后续 分析和处理。
03
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验收,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 。
04
验收标准包括设备性能、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如有不合格项 ,应及时整改并重新验收。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本次课程设计成果总结
01
完成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的任 务书和指导书,为课程设计提 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04
供热系统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与比较选择
01
根据供热需求和场地条件,构思多种供热系统方案,

《供热工程》课程-课程设计1(任务书+指导书)(20036142-3班)

《供热工程》课程-课程设计1(任务书+指导书)(20036142-3班)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采暖工程;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学完《供热工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是实践性技能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的方法,了解设计流程,熟悉设计手册、图集、设计规范、设备样本的使用方法,通过对系统的设计进一步了解供热工程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热负荷计算、水力计算、散热器计算、系统选择的具体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时间:从2007年1月22日至2007年1月28日,共1周。

四、指导教师:五、设计原始资料:1. 建筑地点:哈尔滨、佳木斯、长春、呼和浩特、喀什、北京、青岛、济南、西安等地。

2. 室外气象资料:1自查。

3. 室内计算温度:自查。

4. 土建资料:建筑物各层平面图、剖面图。

5. 水文地质资料:(1)砂质粘土;(2)地下水位:很深。

6. 热源:热媒由集中锅炉房供给,一般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建筑物入口处供回水压差10mH2O。

六、设计要求(一)说明书:1. 对每一项具体任务要依次写出说明;2. 详细叙述所选择的方案理由;3. 应有工程总概述,对设计方案作定性经济技术比较;4. 说明书内容要密切结合自己的设计实际;5. 说明具体、层次清楚,理由充分,论点明确;6. 叙述简要,书写工整,不得徒手绘制草图;7. 各种符号均要注有文字说明。

(二)计算书:1. 对每一项都要写出计算公式;2. 引用数据要有依据;3. 计算图表应与使用条件一致;4. 计算书步骤要求层次清楚;25. 计算结果应列出表格;6. 计算要举例说明。

(三)图纸绘制:1. 本设计图纸要求:达到初设图设计深度。

(执行新规范、新标准)(采用新技术如分户热计量、温度控制措施等);2. 单项采暖设计应完成图纸:各层平面图、系统轴测图及部分节点、大样图;3.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应完成图纸:平面布置图、纵断面图、横断面、水压图及部分节点、大样图;4. 要求图面布置匀称、比例合适、线条清晰、干净,数字、文字均要求工程字;5. 图面要有统一的图例,简要的设计施工说明、主要材料表及图纸目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供热工程
课程设计授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指导方式:集体辅导
课程设计时间:2周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通风工程课程中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供热工程》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一次计算和设计的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查手册和设计等能力为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1、复习和巩固已学的供热工程知识,并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设计能力;
2、进一步熟悉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重点是熟练掌握热力管网系统的设计、计算;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提出方案、设计计算、制图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设计,让学生了解热力管网设计的基本内容、程序和原则,掌握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同时,通过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1.掌握计算热负荷概算的方法,学会查有关资料的方法
2.能够合理的布置热力管网
3.掌握管道水力计算的方法和主要设备的选择方法
4.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制的要求、绘制通风平面图和系统图。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计算的详细内容如下:
1. 该工程的基本概况及原始资料
在设计前,首先应对热源的基本概况和主要的原始资料进行了解,按设计规范进
行设计。

⑴阐明热网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的供热情况,相应的供热负荷的变化情况;
供热系统的连接方式。

⑵阐明当地主要设计气象参数:包括空调室外冬、夏季计算干球温度;室外夏季
计算湿球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冬夏季)及冬季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供暖期日平均温度,室外温度延续时间最大冻土层厚度;冬、夏季大气压力及海拔高度等。

2. 设计方案的确定
⑴采暖系统所需热媒参数
根据供热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供热系统与热用户之间的连接形式、考虑发展规划,确定热媒参数和敷设方式。

⑵采暖系统与外网的连接方式
热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由于各用户用热方式不同和用热性质等因素,确定供热的连接方式,并且确定热网的运行方式。

⑶调节方式等以及管道的敷设方式
根据用热情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调节方式,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和土壤的腐蚀性确定管道的敷设方式。

3.热负荷计算;
根据各处建筑物的供热形式,确定采用具体的指标法,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负荷计算,最终对热负荷汇总,方便进行水力计算。

4.供热系统的水力计算
根据热负荷情况进行水力计算,对于在建的建筑负荷,进行支线计算时采用100%负荷计算,进行热力主干线的负荷计算时采用50%负荷进行水力计算。

根据水力计算情况确定管径和管道流速。

5.主干线的水力计算结果和水压图
根据水力计算的结果绘制水压图,在确定定压点时确保用户的压力不超过设备承受压力,不使用户中的介质倒空和汽化。

画水压图所用的曲线采用圆滑的曲线。

6.管道的补偿计算
对管道进行补偿计算,选取合理的补偿方式,并对补偿的能力进行验算,确保合理。

7.管道的保温计算
对各管道保温进行计算,选取经济保温法对各种管径的管道进行保温计算,选取经济合理的保温层厚度。

8. 设计计算过程及结果
对供热负荷进行计算,根据热网敷设的方式,进行水力计算,确定各处管道的管径,确定补偿方式,以及根据水力计算绘制水压图,根据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对管道进行保温计算。

9.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⑴.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应采用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内容有目录、必要的负荷计算和水力计算过程;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应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比较(如设计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等)说明;参考资料应列出。

要求设计说明书文理通顺、书写工整、叙述清晰、内容完整、论据正确。

⑵.绘制3~4张折合2#图纸,图纸应包括热网平面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及施工说明等,符合有关制图规范。

设计期间,应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制度。

在规定时间及地点,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四、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其中:计算部分、绘图部分、设计说明书:占70%,课程设计阶段学习态度(考勤)
占30%。

对每个学生的设计都要严格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1、优秀:设计计算正确、方案选择合理、工作量饱满、书写工整、图面整洁且完全符合制图规范、结构分析设计合理、计算结果准确、善于独立思考,并有独到之处,允许有微小的毛病和不足存在。

2、良好:设计计算正确,方案选择合理,书写工整,图面整洁且完全符合制图规范,工作量饱满,设计计算正确,方案分析设计合理,计算结果较准确,在计算与制图方面留存一定不足,但不是主要问题。

3、中:设计计算基本正确,方案选择基本合理,但存在某些缺点,图面质量一般,工作量达到要求,基本符合制图规范,计算结果基本准确,设计方面留存某些问题。

4、及格:设计计算基本正确,方案选择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问题,图面质量一般,基本符合制图规范,工作量达到要求,计算结果基本准确,设计方面留存某些问题。

5、不及格:设计计算和方案选择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图面质量较差,不符和
制图规范,计算结果准确性不够,没完成所要求的工作量,没有达到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六、设计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2 中国计划出版社
2、《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国计划出版社
3、《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中国计划出版社
4、《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78-9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5、李德英《供热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李岱森《简明供热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邵宗义《新编供热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定人:刘光军职称:副教授制定时间:2010年07月01日
修订人:张维亚职称:副教授修订时间:2013年01月03日
审定人:牛永胜职称:副教授审定时间:2013年01月05日
审批人:张丽华职称:教授审批时间:2013年01月0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