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与竞争性垄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A
Q
图1: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
4.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点上 (1)市场刚好出清,既不存在供不应求,也不存在产 品过剩,此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值。 (2)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因而消费者只需要支付最低的价格,社会福利达到最 大; (3)厂商给社会提供的是尽可能低的价格和最高的产 量,在长期中不存在经济利润,所有的厂商都运营于 平均成本最低点,是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表现。 • 同时,在完全竞争市场之下,完全满足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状态三个交换条件,交换的最优条 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通过完全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垄断竞争与竞争性垄断

自从古典经济学诞生以后,有关垄断与 竞争的问题,就被系统地纳入经济学研究 范畴。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 网络经济中,传统的垄断与竞争概念有了 新的含义。
一、 传统的竞争理论
• 完全竞争市场 • 不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
微软违反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 • • • • • • • • • • •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经过数月的调查,向微软发起反垄断(托拉斯) 诉讼。 1999年11月7日,联邦法官托马斯?杰克逊(Thomas Jackson)在一项裁决书中宣布微软 是垄断机构。 1999年12月8日,美国19州和司法部再一次起诉微软公司违背反垄断法《舍曼法》 2000年4月4日,联邦法官杰克逊判定微软违反了反垄断法,把捆绑销售作为阻碍竞争 的手段,维持微软的垄断地位。 2000年6月8日,微软被裁定一份为二。一个专营电脑操作系统,另一个则经营除去操 作系统外微软目前所经营的其它内容,包括Office系列应用软件、IE浏览器等。 2000年7月27日,微软上诉最高法庭,认为微软案不该由最高法院审理,并同时提出对 杰克逊法官审案公正性的质疑。 2000年9月27日,最高法院支持微软公司向低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2000年11月28日,微软向上诉法庭提出辩护,称从来没有违反过反垄断法。 2001年1月15日,美国司法部和19州坚持拆分微软。 2001年6月28日,上诉法庭推翻杰克逊法官的判决,由另一个法官重新审理此案。 2001年9月7日,美国司法部表示不再要求对微软进行拆分。 2001年11月1日,美国司法部和微软达成过渡性协议。
二、 网络经济下的垄断 (一 )对微软垄断案的分析
1.微软垄断案的始末 随着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因特网服务领 域成为一个新兴的十分有潜力的市场。远远落后于网 景公司和太阳微软系统公司的微软不仅在所有的操作 系统中加入了微软的Internet浏览功能,还将其IE网络 浏览器软件免费提供给电脑制造商,微软公司的浏览 器市场份额由零猛涨到36%,网景公司的市场份额则 从80%下降到62%。 司法部提出指控,认为微软公司企图垄断网络浏览器市 场,通过“蓄意和有目的的”手段压制竞争。
1.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 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情况。 2.完全竞争市场的界定 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且都为市场价格的接 受者(price taker)。 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完全无差别。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 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3)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争议: 对各种市场结构的认识存在着很大争议,有些经济学家提出了 完全不同的看法: • 垄断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和重大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 垄断竞争市场中产品一些虚假的非真实差别,也会给消费者带 来损失; • 在寡头垄断市场,如果寡头之间没有合谋,而是在市场份额方 面进行着激烈争夺,这样的均衡称为寡头竞争均衡,其结果有 利于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稳定。
3)垄断竞争市场:在垄断竞争条件下,行业内厂商 很多,各厂商的产品存在差别,各厂商的需求曲 线与成本状况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厂商可以作 为整个行业的代表性厂商。
P
D
LMC
LAC
A
B
E
MR
d (Leabharlann BaiduR)
O
F
Q
图5.5:垄断竞争下的长期市场均衡
3.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1)主张限制垄断 (1)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的存在限制了竞争, 市场难以在资源配置中正常发挥作用,垄断市场 利用资源的效率很低,存在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 使资源配置变得无效率。 (2)完全垄断下的市场价格高于厂商边际成本,厂 商从消费者身上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剥夺了消费 者剩余,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结论:主流经济学把垄断看成一种反市场的力量, 主张对垄断加以限制。根据这一认识,世界各国 政府以垄断作为政府进行规制的对象,并制定各 种反对垄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 结论 • 1.网络经济中,竞争必然导致垄断的产生,即出现 赢着通吃的结果,而垄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激烈 的竞争已不复存在 • 2.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不同于传统垄断,它是竞争性 与垄断性并存,具有可垄断性和可竞争性的双重特 性。 • 3.由于产品具有高技术含量和短生命周期的特点, 网络经济中的垄断是不稳定的。 • 4、垄断是竞争的结果,同时也是新一轮更激烈竞 争的开始。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认为: 1.自然垄断对消费者来说可能 是好事而非坏事——在新经 济中,生产任何东西的唯一 刺激动力是占有暂时的垄断权。 2.没有这种权利,高额的原始固定成本将无法收回。 3. 追求这种垄断权成了新经济的核心推动力
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观点:1.也许该受到质疑的不是垄断经济,而是反托拉 斯本身。 2.政府不应干涉通过以高性能价格比维持垄断优势的企 业。 3. 垄断激活了经济,创造了低成本、低价格、高收益 的资本运营,并为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收益。
2)肯定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但又高 于完全垄断市场。 (1)垄断竞争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 另一方面,垄断竞争下的长期均衡,在竞争的作 用下消除了超额利润,其资源利用效率显然高于 完全垄断市场。而且,垄断竞争市场的双重特性 有利于技术创新。 (2)垄断竞争市场上各种有差别的产品,满足了 人们多样化的需要,与只生产单一产品的完全竞 争市场相比,这本身就意味着社会经济福利的提 高。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形式
1)完全垄断市场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产品供给全 来自于一家厂商,该厂商对市场价格拥有最大的 或完全的控制力:减少销售量可以抬高市场价格, 增加销售量可以压低市场价格。
P
MC
AC
A D
B C
E
d (AR)
MR
O F Q
图2:完全垄断下的市场均衡
2)寡头垄断市场:界于完全垄断与垄断竞争之间的 市场结构,厂商规模巨大而数量很少,且各厂商 的行为相互影响。 厂商在做出新的决策时,除了要考虑自身的成本、 收益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其竞争对 手对该决策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反应。
3.竞争性垄断的市场效率
1)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保持了高度的竞争 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之所以是有效率的,就在于它 能保持高度的竞争。在这里,垄断既是竞争的结 果,又是进一步竞争的起点;垄断不仅无法遏制 竞争,反而会使竞争程度加剧。 2)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更有利于创新 技术进步与创新也是一项判别市场结构优劣的主要 衡量指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企业规模较 小,难以应付投资规模巨大的新兴产业里的技术 创新。反之,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具有技术创新 的优势。
2.微软垄断案提出的问题
微软垄断案引起学术界的讨论,有人支持对微软的 处罚,但大部分学者,包括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 则提出反对意见。 (1)该不该审判微软公司
(2)该不该分割微软公司
(3)该不该重新认识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在2000年4月 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上发表了题为《肢解微 软的后果》(Microsoft : What Next)一文。他 认为,微软的垄断只不过是一种稍纵即逝的资产 而已,他是“反对反对微软”的。
(二)不完全竞争市场
1.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界定 1)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是单一销售者(single seller),也就是整个市场的产量等于某单一销售者 (或厂商)的产量,因而完全垄断厂商可以控制 市场的产量和价格。 2)寡头垄断市场: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少数的卖者 面对众多的买者,少数厂商完全控制一个行业的 市场结构。 3)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存在垄断因 素又存在竞争因素,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 竞争的市场结构。
在竞争和垄断双强态势的作用下,竞争和垄断这种 二律背反的共生现象演化出一种新的市场结构— —竞争性垄断。
2.竞争性垄断的特点
1)不确定性大:高度的竞争特别是技术创新可能随时 导致这个位置被人置换。 2)控制价格的手段不同:处于竞争性垄断位置上的企 业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 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等条件。 3)技术是决定性因素:在技术不相容性定理的作用下, 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传统经济不曾有过的。在这里, 技术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4)竞争与垄断的结合:高度的竞争和垄断奇妙的结合 在一起。具有“可竞争性”和“可垄断性”双重特征。 必须通过不断提高产量和降低价格的途径来维持生存。
3、网络经济下垄断的新特点
1.垄断形成基础的技术性
当企业建立起规模和技术的双重壁垒时,以技术垄 断形态为主导的垄断地位也就确立起来。
2.垄断地位的不确定性
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垄断地位是不稳定的、暂时的, 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加快创新步伐。 3.垄断与竞争的并存性
三、竞争性垄断
1.竞争性垄断的概念 网络经济中出现了竞争和垄断同时双双被强化的态 势,即市场的开放度越高(进退无障碍),竞争 就越激烈,技术创新的速度也就越快,所形成的 行业垄断性就越强,集中度也就越高;而垄断性 越强,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反而越激烈。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格里高里·曼昆(N. Gregory Mankiw)在 《财经》周刊上发表题为《微软分拆——左鞋右鞋分开卖》 的文章。 观点:分拆计划将形成两个分别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领域 两个垄断公司的出现,进而更多地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主张:让 微软公司放开源代码、取消发明专利,促使更多 公司改善Window 操作系统,以刺激竞争、取消垄断。 认为:垄断与竞争水火不容,主张反微软垄断。
3.完全竞争下的市场长期均衡
对厂商而言,从长期来看,意味着可以根据获利亏 损情况对全部的生产要素进行调整,进而调整生 产规模,甚至可以重新进入某一存在超额利润的 行业或退出存在亏损的原行业。
所以,完全竞争将使整个行业处于既无超额利润又 无亏损的零经济利润状态 。
P
LMC
LAC
D E D(AR=MR=P)
表1: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与传统市场结构比较
市场类型 企业数量 企业间利害关 系 竞争性垄断
较少 存在 自行决定 区别定价 持续性下降 技术创新能力 进入障碍:技术 与寡头类似 信息产业
垄断竞争
很多 基本不存在 相互影响 高于边际成本定价 比较稳定 品牌 进退较易 有差异 日用工业品
价格决定
定价方式 价格变动趋势 核心竞争力 进退障碍 产品差异 行业分布
3.微软垄断案的启示
1)政府遵循的反垄断原则源于传统的竞争和垄断理论,垄 断的害处:压制竞争、阻碍创新、限制产量。 2)新的理论视野:微软的操作系统获得垄断地位是借助于 网络外部性所产生的正反馈效应才确立了其市场的主导地 位,它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不是太少,而是非常的多。 (1)微软公司的成功是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获得的成功, 而不是采用了其他违反公平竞争的手段。 (2)微软公司具有垄断力量,但没有完全排除竞争。在网 络经济下,垄断与竞争是并存的,垄断地位是不确定的。 (3)在网络经济下,规模经济理论是普遍适用的。成本结 构特点决定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尽可能的大量 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