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讲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3ec613be23482fb5da4c2a.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1、一筐鱼连筐重54千克,卖掉一半后,连筐重29千克,这筐鱼原有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2、一桶油连桶重18千克,油用去一半后连桶重10千克,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3、图书室有书200本,分三层放置。
第一层比第二层少10本,第二层比第三层少30本,第一层放了多少本?4、便利商店有面包100个,下午卖出32个,比上午少卖出12个,晚上又卖出13个,这时商店还剩下多少个面包?5、一只小虫掉进8米深的枯井,它白天爬上2米,晚上又落下1米,那么,它几天可以爬上井沿?6、水果店今天进了苹果7筐,每筐30千克,又进了梨5筐,每筐20千克,那么苹果比梨多进了多少千克?7、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这个长方形有多少种可能的形状?8、用3、9、0、8这四个自然数,可以排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9、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二三年级各分得多少本书?10、小华和奶奶今年共64岁,奶奶的岁数是小华的7倍,奶奶和小华各多少岁?11、被除数与除数和为3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12、小红有铅笔30支,小华有铅笔15支,小华给小红几支后,小红的支数是小华的8倍?1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240,而减数是差的5倍,减数是多少?14、小明买算术本和方格本共25本,其中算术本的本数比方格本的2倍多4本,两种本各卖多少本?15、光明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16、两根绳子共400米,各剪去5米,则第一根的长度等于第二根长度的一半,原来两根绳各长多少米?17、甲有邮票80张,乙有邮票60张,要使甲的邮票张数是乙的4倍,那么乙必须给甲多少张邮票?18、一本书有360页,小华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8倍,小华读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没有读?19、某书店去年出售560万册书,今年出售量比去年的2倍少40万册,今年出售多少万册?20、体育室共有83个球,其中篮球是足球个数的2倍,足球比排球多5个,这三种球各有多少个?21、小明到市场去买水果,他买的苹果个数是梨的3倍,苹果比梨多18个,小明买苹果和梨各多少个?22、妈妈比小刚大2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年龄的3倍,小刚、妈妈今年各多少岁?23、大小两个数,如果大数将个位的0去掉,就变成了小数,大数比小数多135,求大、小数的和是多少?24、甲筐苹果的重量是乙筐苹果的3倍,如果从甲筐取出30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苹果重量就相等,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25、有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26、在一条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3米竖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杆99根,这条大道全长是多少米?27、为庆祝国庆,园林工人叔叔在一条长600米的道路两旁放置花盆,从头到尾一共放置402盆,每两个花盆之间相距多少米?28、学校在道路的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从起点到终点共栽15棵,这条道路长多少米?29、一条公路长1000米,在马路一侧每隔20米种一棵杨树,共需种多少棵?30、有一条长150米的公路,在路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5米种一棵树,共需种多少棵?31、一条公路长300米,在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有电线杆31根,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相隔几米?32、一根木材,截成3段要20分钟,如果每截一段的时间相等,那么截成9段需要多长时间?33、一张纸条截成4段用3秒,照这样计算,用18秒可以将纸条截成几段?34、把一根木头据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据成15段,需要多少时间?35、在一条马路两旁共栽1002棵松树,株距1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少米?36、在一段公路的一旁栽树95棵,两头都栽,每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段公路长多少米?37、三年级同学120人排成4路纵队,也就是4个人一排,排成了许多排,现在知道,每相邻两排之间相隔1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38、从一楼到四楼共要走48个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的台阶数相同,那么从一楼到六楼共要走多少级台阶?39、小刚从一楼到三楼需要32秒,以同样的速度往上走到六楼,还要多少秒才能到达?40、小明和小丽共有图书54本,如果小明给小丽7本,则两人的图书本数相等,他们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41、淘气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有一天放学他除了写作业外,还帮妈妈煮了饭,切好了菜。
三年级图形算式思维训练教案
![三年级图形算式思维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edd3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b.png)
三年级图形算式思维训练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图形算式思维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能够准确辨认和描述不同形状的图形。
2. 培养学生的算式思维能力,能够将图形与数学算式相联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图形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图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与数学算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探究活动:1.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如正方形,并在白板上写下相应的算式,如4 + 4 = 8。
2. 学生观察图形和算式,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如这个算式和图形有什么联系?你能用其他算式表示这个图形吗?3.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同一个图形,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
拓展活动:1. 教师出示多个图形卡片,并在白板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2. 学生根据图形和算式,完成相应的计算,并将结果写在纸上。
3. 学生相互交换纸张,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并给予反馈。
巩固活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4个正方形图形,小红有3个长方形图形,他们一共有多少个图形?”2. 学生根据问题中的图形和数量,编写相应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 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同学分享,并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答案是否相同。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图形与算式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小结,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你觉得图形算式思维训练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图形算式思维训练,如通过游戏或练习册等形式。
2. 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图形算式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5d894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9.png)
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练习题中断警告(1)声音穿过笑语和欢声,一个方法解决两个问题,这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一举两得”。
同样,我们的数学题目也可以通过思维训练,让学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培养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将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提供一些思维训练的数学练习题。
第一题:有9个苹果,小明要将它们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要分到1个苹果。
请问,最少需要几个苹果?第二题:小明的妈妈给了他10元钱,小明要买一盒48支的铅笔,每支铅笔2元。
请问,他还剩下多少钱?第三题:飞机上有16个座位,有24个人要坐飞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座位。
请问,会有几个座位是空着的?第四题:小明在书桌上写了6道数学题,他解对了其中的4道题。
请问,他解题的正确率是多少?第五题:小红一直在练习数学,她每天练习30分钟,一周练习7天。
请问,她一周一共练习了多少分钟?第六题:有一个三角形,它的底边长为6厘米,高为4厘米,请问,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第七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3米。
请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第八题:大卫有8张卡片,他想把这些卡片平均分给自己的4个朋友。
请问,每个朋友会得到几张卡片?这些练习题是通过细心设计而成的,既考察了孩子们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数学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断警告(2)希望以上的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练习题对您有所帮助,能够为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如果您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随时向我们提问。
我们非常愿意为您提供支持和指导。
祝您的教学工作顺利,学生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数学思维与解题技巧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数学思维与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89582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3.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数学思维与解题技巧数学思维与解题技巧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强化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为此,本教案计从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两个方面入手,设计了一套全面的教学方案。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1.每日思维训练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进行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围绕数学知识点,设计一些思维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题方法。
例如:(1)“整数里面除以9余6的数有哪些?”(2)“请用三条直线将以下图形分成四个部分。
”(3)“在以下计数图中,数字0出现了几次?”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敏感性和思维灵活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2.视觉化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很多概念和符号。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可以采用视觉化教学的方法,使用图形、图片、动画等辅助工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例如,在讲解足球场的周长和面积时,可以利用黑板上画一张足球场的平面图来展示。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座位位置看做足球场的四个角落,更容易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3.开展数学竞赛数学竞赛不仅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可以组织班内、校内、区内等各种规模的比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实力和思维能力。
二、解题技巧的提升1.解题流程的演练在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逐步理清解题步骤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除法时,可以先演练简单的分数除法,然后逐渐扩大范围,突破难点,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
2.探究解题思路数学解题不是机械地套公式,而是要发挥思维特长,探索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任务的目标,然后由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方法。
例如,在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时:一个数比8多,是12的一半,这个数是多少?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思路:先设这个数为x,得到方程:x-8=12/2然后由学生自己将方程化简,解出x。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6a8f0e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f.png)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第一章:逻辑思维训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逻辑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基本逻辑思维方法(比较、分类、归纳、演绎)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逻辑问题。
1.4.2 新课导入:讲解逻辑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
1.4.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基本逻辑思维方法。
1.4.4 课堂练习:给出逻辑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1.4.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拓展作业。
第二章:创新思维训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定义与特点创新思维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思维实例。
2.4.2 新课导入:讲解创新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2.4.3 方法讲解:讲解创新思维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
2.4.4 小组讨论:给出创新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
2.4.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拓展作业。
第三章:批判性思维训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质疑、分析、评价、建议)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小组辩论法:分组辩论,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实例。
3.4.2 新课导入:讲解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13d927f336c1eb91a375d8e.png)
三年级思维训练目录第一讲找规律 (2)第二讲加减巧算 (4)第三讲填数游戏 (6)第四讲有余数除法 (8)第五讲周期问题 (10)第六讲配对求和 (12)第七讲乘法速算 (14)第八讲乘除巧算 (16)第九讲应用题(一) (18)第十讲应用题(二). (20)第十一讲植树问题 (22)第十二讲重叠问题 (24)第十三讲简单枚举 (26)第十四讲等量代换 (28)期末综合练习 (30)第1 讲找规律专题分析:新课标第一网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思路导航】(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 3 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里分别应填15 和18。
(2)在数列1,2,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 1 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 2 等于第三个数,即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 增加5,所以应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 大6,应填22。
(3)在数列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3 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知道()里应分别填162 和486。
例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3)1,2,5,13,34,()(4)187,286,385,(),()【思路导航】(1)在数列中,第一个数2×3-1=5 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 5 ×3-1=14 是第三以此类推,相邻两个数,前一个数乘以 3 减1 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填应122。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楼梯问题)讲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楼梯问题)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f796be6294dd88d0d26b7c.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楼梯问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册) 第三讲上楼梯问题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每上一层楼梯需要1分钟,那么从一层上到四层需要多少分钟?如果你的答案是4分钟,那么你就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3分钟。
为什么是3分钟而不是4分钟呢?原来从一层上到四层,只要上三层楼梯,而不是四层楼梯。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类似的问题。
例1 裁缝有一段16米长的呢子,每天剪去2米,第几天剪去最后一段?分析如果呢子有2米,不需要剪;如果呢子有4米,第一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4米里有2个2米,只用1天;如果呢子有6米,第一天剪去2米,还剩4米,第二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6米里有3个2米,只用2天;如果呢子有8米,第一天剪去2米,还剩6米,第二天再剪2米,还剩4米,这样第三天即可剪去最后一段,8米里有4个2米,用3天,……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用的天数比2米的个数少1.因此,只要看16米里有几个2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解:16米中包含2米的个数:16÷2=8(个)剪去最后一段所用的天数:8-1=7(天)答:第七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
例2 一根木料在24秒内被切成了4段,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需要多少秒?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切的次数总比切的段数少1.因此,在24 秒内切了4段,实际只切了3次,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切一次所用的时间了,又由于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实际上切了4次,这样切成5段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来了。
解:切一次所用的时间:24÷(4-1)=8(秒)切5段所用的时间:8×(5-1)=32(秒)答: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要用32秒。
例3 三年级同学120人排成4路纵队,也就是4个人一排,排成了许多排,现在知道每相邻两排之间相隔1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解:因为每4人一排,所以共有:120÷4=30(排)30排中间共有29个间隔,所以队伍长:1×29=29(米)答:这支队伍长29米。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教案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222e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c.png)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2.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教学内容:一、引入通过一个趣味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一个农场里有鸡和兔子,共有35只头,94只脚,那么鸡和兔子各有几只?二、概念讲解1. 数学逻辑思维的定义和意义;2. 数学符号和运算符的基本概念;3. 推理和演绎的基本方法。
三、基础训练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逻辑题目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例如:选择填空题、判断题等。
四、逻辑推理训练1. 数列推理:给出一个数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推理下一个数;2. 图形推理: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3. 逻辑推理题:给出一组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判断结果。
五、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逻辑思维解决。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六、巩固训练通过一些综合练习和游戏,巩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数学迷宫、数独等。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3. 游戏教学法:通过一些趣味游戏,增加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兴趣。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估:布置逻辑思维训练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测验评估:进行定期的测验,检查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水平。
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数学逻辑思维训练教材;2. 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增强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理解。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同时,通过趣味的教学方法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年级数学培优教案-同步思维训练:3.2加、减巧算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培优教案-同步思维训练:3.2加、减巧算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64f6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0.png)
三年级数学培优教案同步思维训练:3.2 加、减巧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我在课堂上主要教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6~47页的“加减巧算”章节。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加减巧算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去超市买东西,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 讲解知识点:我详细讲解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的方法,并通过PPT和黑板展示例题。
3. 随堂练习:我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作业布置:我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步骤,包括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23 + 72)56 273)87 452. 答案:1)30 (凑十法)2)29 (交换加数位置)3)42 (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在课堂上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去超市买东西,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这个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对加减法有更直观的理解。
二、讲解知识点在讲解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的方法时,我详细解释了每个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9922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3.png)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教案【导引】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如观察、分类、推理等。
2.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公式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公式记忆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或黑板。
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3. 教学展示材料,如数学游戏、拼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展示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数学游戏、拼图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二、数学思维训练(25分钟)1. 创造力训练:- 提供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想象力创造多种解决方案。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2. 逻辑思维训练:- 提供一组数学图形或数字,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类的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3. 问题解决训练:- 提供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并列出解决步骤,逐步解决问题。
4. 创新思维训练:- 提供一个数学定理或公式,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和发现。
-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成果。
三、知识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巩固刚才学习内容,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答问题。
2. 练习册完成:-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数学思维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延伸与拓展】1. 鼓励学生多做数学题、数学游戏等,锻炼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推荐学生阅读数学启发性文章、名人传记等,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e33a56c52ea551810a68795.png)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三年级思维训练目录第1讲找规律专题分析: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思路导航】(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3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里分别应填15和18。
(2)在数列1,2,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2等于第三个数,即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增加5,所以应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大6,应填22。
(3)在数列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知道()里应分别填162和486。
例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3)1,2,5,13,34,()(4)187,286,385,(),()【思路导航】(1)在数列中,第一个数2×3-1=5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5×3-1=14是第三以此类推,相邻两个数,前一个数乘以3减1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填应122。
(2)在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前一个数除以2的商检2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应填12。
(3)在数列中,可以发现2×3=1+5,5×3=2+13,13×3=5+34,也就是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乘以3等于它前后相邻两数的和,因而括号里应填89。
(4)在数列中,十位上的数字8不变,百位上的数字依次增加1,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少1,且百位与个位数字和为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方程与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方程与数学思维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b1f248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4.png)
小学三年级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学领域,开始接触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概念。
在这里,我们将会讨论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解方程与数学思维训练,了解这个教案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所需要遵循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解方程与数学思维训练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项教学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这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方法。
2、掌握使用变量表示未知数,利用简单的代数方法解方程的技能。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解方程与数学思维训练,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方程的概念:教师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清楚了解方程的概念和含义,了解方程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概念。
2、方程的解:让学生了解方程的解是什么及其含义,介绍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代数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解方程方法和技巧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4、自主思考: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和拓展题目,让学生发散思维,尝试自主探究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方程与数学思维训练这一项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下:1、启发性教学法:为了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法,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和启示性的例题,让学生在探究解题方法和策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在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图形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知识点和技巧。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知识点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知识点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19f8f580eb6294dd886c37.png)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知识点全册教案思维导图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五、板书设计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课题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课型:新课时间:2018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482d8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f.png)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一、第一章:观察力训练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观察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2)观察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3)观察力训练实例。
3. 教学活动:(1)讲解观察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2)讲解观察方法与技巧。
(3)进行观察力训练实例,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讨论。
4. 练习:(1)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不同之处。
(2)观察一幅画,描述画中的细节。
二、第二章:记忆力训练1. 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运用记忆技巧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记忆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2)记忆技巧的讲解。
(3)记忆力训练实例。
3. 教学活动:(1)讲解记忆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2)讲解记忆技巧。
(3)进行记忆力训练实例,学生分组进行训练并讨论。
4. 练习:(1)运用记忆技巧,记住一首诗。
(2)记住一组词语,并能正确排列顺序。
三、第三章:逻辑思维训练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逻辑思维的定义及重要性。
(2)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3)逻辑思维训练实例。
3. 教学活动:(1)讲解逻辑思维的定义及重要性。
(2)讲解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
(3)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实例,学生分组进行训练并讨论。
4. 练习:(1)运用逻辑思维,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2)分析一个事件,找出其原因和结果。
四、第四章:创造力训练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内容:(1)创造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2)创造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3)创造力训练实例。
3. 教学活动:(1)讲解创造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2)讲解创造力培养方法和技巧。
(3)进行创造力训练实例,学生分组进行训练并讨论。
4. 练习:(1)运用想象力,创作一个故事。
(2)用一个新的方法,解决一个已知问题。
三年级思维训练教案
![三年级思维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b1f1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3.png)
三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应用不同类型的思维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思考,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认为为什么会下雨?”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答案。
二、讲解思维技巧(10分钟)1. 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思维技巧,如归纳、分类、比较、推理等。
2. 通过示例和解释,让学生理解每种思维技巧的定义和应用场景。
三、思维训练活动(2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完成一些与思维技巧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思维技巧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维技巧进行解答。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和解决思路。
3.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答和思考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答的优缺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思维技巧和应用方法。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思维技巧,例如观察周围事物、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等。
2. 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活动和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2.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评估学生对思维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238192ac281e53a5802ffa4.png)
三年级思维训练目录第一讲找规律 (2)第二讲加减巧算 (4)第三讲填数游戏 (6)第四讲有余数除法 (8)第五讲周期问题 (10)第六讲配对求和 (12)第七讲乘法速算 (14)第八讲乘除巧算 (16)第九讲应用题(一) (18)第十讲应用题(二) . (20)第十一讲植树问题 (22)第十二讲重叠问题 (24)第十三讲简单枚举 (26)第十四讲等量代换 (28)期末综合练习 (30)第 1讲找规律专题分析:新课标第一网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 54,(),()【思路导航】(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 3 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里分别应填 15 和 18。
(2)在数列 1, 2, 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 1 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 2 等于第三个数,即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 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 增加 5,所以应填 16,再下一个数应比 16 大 6,应填 22。
(3)在数列 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3 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知道()里应分别填162 和 486。
例 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 41,(),()(2)252, 124, 60,28,()(3)1,2,5,13, 34,()(4)187, 286, 385,(),()【思路导航】(1)在数列中,第一个数 2× 3-1=5 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 5× 3-1=14 是第三以此类推,相邻两个数,前一个数乘以 3 减 1 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填应 12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综合测试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综合测试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b0fa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6.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综合测试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综合测试,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这部分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空间和几何图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分数的加减法,特别是如何将不同的分数进行加减。
重点是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我会准备一些分数的模型。
同时,我会让大家带上台历,以便我们学习时间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大家看看自己的台历,然后问大家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比如:“现在是几点几分?”、“一共有多少分钟?”等。
2. 分数的加减法:我会给大家讲解分数的加减法,并举例说明。
比如,我会拿出两个分数模型,一个是1/4,另一个是1/3,然后让大家看看如何将这两个分数相加。
3. 时间的认识:我会给大家讲解时间的概念,包括小时、分钟和秒。
然后,我会让大家做一些关于时间的练习题,比如:“1小时30分钟是多少分钟?”、“5分钟是多少秒?”等。
4. 空间的认识:我会给大家讲解空间的概念,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
然后,我会让大家做一些关于空间的练习题,比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等。
5. 几何图形的认识:我会给大家讲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包括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然后,我会让大家做一些关于几何图形的练习题,比如:“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等。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包括分数的加减法、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时间的认识上还有些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思维训练全册教案练习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三年级思维训练目录第1讲找规律专题分析: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思路导航】(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3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里分别应填15和18。
(2)在数列1,2,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2等于第三个数,即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增加5,所以应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大6,应填22。
(3)在数列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知道()里应分别填162和486。
例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3)1,2,5,13,34,()(4)187,286,385,(),()【思路导航】(1)在数列中,第一个数2×3-1=5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5×3-1=14是第三以此类推,相邻两个数,前一个数乘以3减1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填应122。
(2)在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前一个数除以2的商检2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应填12。
(3)在数列中,可以发现2×3=1+5,5×3=2+13,13×3=5+34,也就是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乘以3等于它前后相邻两数的和,因而括号里应填89。
(4)在数列中,十位上的数字8不变,百位上的数字依次增加1,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少1,且百位与个位数字和为8。
因此,括号里应填484,583。
例3:按规律填数。
189×4÷3=12。
拓展训练:1、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0,4,8,(),(),()②1,3,6,10,15,(),()③48,38,29,21,(),()④3,6,12,24,(),()⑤128,64,32,(),()⑥15,10,13,10,11,10,(),(),7,10⑦1,13,2,14,3,15,(),()⑧4,7,13,25,()()⑨86,42,20,()⑩198,297,396,(),()2、下面空格里应填什么数?34 5第2讲:加减巧算专题分析:加减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做所接近的数进行简算。
凑整之后,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加上,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减去”的原则进行处理。
另外,可结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性质凑整,从而达到简算目的。
例1:你有好办法迅速计算出结果吗?(1)502+799-298-97 (2)9999+999+99+9【思路导航】先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成整十、整 百、整千数,再算“零头”,最后把两部分数合起来。
(1)502+799-298-97 (2)9999+999+99+9=500+2+800-1-300+2-100+3 =10000-1+1000-1+100-1+10-1 =(500+800-300-100)+(2-1+2+3) =10000+1000+100+10-4 =900+6 =11110-4 =906 =11106 例2:计算下面各题。
(1)487+321+113+479 (2)723-251+177 (3)872+284-272 (4)537-142-58【思路导航】通过观察后,发现后几位数互补或相等,通过加减正好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
(1)487+321+113+479 (2)723-251+177 =(487+113)+(321+479) =(723+177)-251 =600+800 =900-251 =1400 =649(3)872+284-272 (4)537-142-58 =872-272+284 =537-(142+58) =600+284 =537-200 =884 =337例3:计算下面各题。
(1)321+(279-155)(2)327-(54+72)(3)432-(154-68)【思路导航】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先去括号,再进行移位凑整计算。
(1)321+(279-155)(2)372-(54+72)(3)432-(154-68)=321+279-155 =372-72-54 =432+68-154=600-155 =300-54 =500-154=445 =246 =346拓展训练:1、计算下面各题。
①9+97+997+9997 ②8+102+888+1002③402+503-397-98 ④3999+399+392、你能迅速算出结果吗?①97+101+103+99 ②721-400+279③6998+995+97+51 ④999+98+37+63、简便计算。
①4875-(996+1875)②4276+(624-176)4、巧算。
①599+997+201-401 ②5996+999+98+895、你能用最短的时间算出结果吗?1000-81-82-84-85-19-18-17-16-15-83第3讲:填数游戏专题分析:填数时,要求我们仔细观察,确定图形中关键的位置应填几,一般是图形的顶点及中间位置。
同时,要将所填的空与所提供的数字联系起来,一般要先计算所填数字的综合与所提供数字的和之差,从而确定关键位置应填几,依次类推……例1:在下图中分别填入1-9,使两条直线上五个数的和相等,和是多少呢?【思路导航】可以把1-9中间的5填到中心的○内,剩下八个数,一大一小,搭配成和都是10的四组,这样两条直线上五个数的和都是5+10×2=25。
例2:把数字1-8分别填入下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五个数的和都等于20。
【思路导航】题目中所有8个数字的和是1+2+3+4+5+6+7+8=36,题中要是每个五边形上五个数的和等于20,那么两个五边形上数字的综合是20×2=40.两个五边形上的数字总和比8个数的和多40-36=4.多4的原因是图中中间两个圆圈的数字算了两次,即多算了一次。
1-8中只有1和3的和为4,所以先确定关键的中间两个圆圈中,一个填1,一个填3.20-(1+3)=16,16可以分成16=2+6+8,16=4+5+7.所以本题应该这样填。
例3:在图中填入2-9,使没边3个数的和等于15。
1、(1)在下图中填入2-10少呢? 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2、(1)将数字1-6填如下图的小圆(2)把5,6,7,8,9,10这六 圈内,使每个大圈上的四个数字之和都个数填入下图三角形三条边 是15。
的○内,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和是21。
3、把1-8填入下图中,使每边三4、把1-9这九个数填入下个数的和等于13。
图中,使三角形每条边上四个的和等于19。
且有一个顶点的数字为1。
5、第4 (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例1:□÷6=8……□,根据余数写出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思路导航】除数是6,根据余数比除数小,余数可以是1,2,3,4,5,根据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又已知商、除数、余数,可求出最大的被除数为6×8+5=53,最小的被除数为6×8+1=49。
列式如下: 6×8+5=53 6×8+1=49答:被除数最大是53,最小是49。
例2:算式( )÷( )=8……( )中,被除数最小是几?【思路导航】题中只告诉我们商是8,要使被除数最小,那么只要除数和余数小就行。
余数最小为1,那么除数则为2.根据这些,我们就可以求出被除数最小为:8×2+1=17。
例3:算式28÷()=()……4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思路导航】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以得知“除数×商=被除数-余数”,所以本题中商×除数=28-4=24。
这两个数可能是1和24,2和12,3和8,4和6,又因为余数为4,因此除数可以是24,12,8,6,商分别为1,2,3,4。
28÷24=1......4 28÷8=3 (4)28÷12=2......4 28÷6=4 (4)答:除数和商分别是24,1;12,2;8,3;6,4。
拓展训练:1、下面题中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1)□÷8=3……□(2)□÷4=7……□(3)□÷9=2……□2、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是几?(1)()÷()=15 (3)(2)()÷()=8 (5)(3)()÷()=12 (4)3、下面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几?(1)()÷()=4……()(2)()÷()=7……()(3)()÷()=9……()(4)()÷()=3……()4、下面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1)()÷()=6……()(2)()÷()=12……()(3)()÷()=8……()(4)()÷()=10……()(5)()÷8=()……()(被除数最大是几)5、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几?(1)22÷()=() (4)(2)65÷()=() (2)(3)37÷()=() (7)(4)48÷()=() (6)第5讲:周期问题专题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的现象,如:认得十二生肖,一年有春夏秦东四个季节,一个星期七天等等,称为简单周期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答。
在研究此类问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找出循环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结果。
例1:201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10月25日是星期几?【思路导航】我们知道,每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位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
从10月1日到10月25日经过25-1=24(天),24÷7=3(星期)……3(天),说明24天众包括3个星期还多3天,所以从10月1日开始过3个星期,最后一天还是星期一,从这最后一天起在过3天就应是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