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道德与法律规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恋道德与法律规范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星期总第1-2学时

课程导入:看图片观一生。

课件中从恋爱到老,是人一生的婚恋时光图,随着时光的变迁,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但是,这些温馨的画面看起来之所以总是那么动人,是因为贯穿其中的主题是永恒的,那就是:爱。那对于爱情,婚姻中的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除了其本质作用外,还有哪些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呢?我们大学生又该如何培养爱的能力,在未来的人生中拥有这样的爱呢?

一、爱情与人生

(一)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这种感情最终成为稳定婚姻和家庭的基础。这是爱情的内涵,也是爱情的本质所在。

1、爱情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2)专一性和排他性

(3)强烈性(4)持久性

2、正确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1)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爱情是一种精神力量,

可以促使恋人修正自身,

实现人格再造;

(3)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二)恋爱婚姻中的道德要求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是爱情道德的核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你对你爱侣的前途、命运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你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

3.文明相亲相爱;

4.互爱、专一是前提;

5.自尊、自爱、自重是爱情道德的主要内容。

诗歌欣赏:舒婷《致橡树》,分析其中表达的两种爱情观

(三)大学生的恋爱

恋爱是爱情的起点,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相互交往过程。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除了坚持一般爱情原则外,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如何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此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爱情对学业是一种动力;第二种观点认为爱情对学业是阻力,认为弊多利少,恋爱花费时间、耗费精力、妨碍学习、不利于全面发展;第三种观点认为利弊均衡。

1、大学校园爱情的动因和特点分析

(1)生理发育成熟,恋爱的浪漫性;

(2)情感需求强烈,恋爱的自主性;

(3)从众心理驱动,恋爱的盲目性;

(4)社会环境影响,恋爱的公开性。

2、大学生恋爱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对恋爱的不良认知;

误把友谊当爱情;

错置爱情的地位;

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2)恋爱中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思考:什么样的恋爱能促进对方学业的发展?

恋爱与集体的关系;

思考:恋爱后如何处理恋人与集体的关系?

恋爱与博爱的关系。

思考:恋爱是否等于滥爱?

实际上,恋爱对学业是产生正面影响,还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大学生

本身能否摆正二者的位置。如果相爱的双方均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共同的事业与理想的追求中,相互激励,相互帮助,那么恋爱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如果双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把恋爱当作生活的惟一,就会浪费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情绪,从而荒废学业、影响事业。

(3)讲求恋爱行为的健康和文明;

(4)把握好爱情的尺度,慎重婚前性行为;

(5)尽快摆脱单相思;

(6)网恋-------像雾像云又像风

(7)正确面对失恋

A、正视失败的爱情,理智地找出原因;失恋不是人生的失败。

B 、选择适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受挫情感;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

C 、转移注意力,用其他方面的成功来补偿爱情的失败。

案例:恋爱口号变迁史

爱情啊,你姓什么

文 / 江山青年文摘绿版2007年7月·尘世走笔

审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婚恋观念与状况的变迁,不仅是对往日的纯真和美好投去一瞥,更是对我们未来无言的忧虑。

◎1950’S:先结婚后恋爱

“生活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这首诗既包含了对爱情的忠贞,又意味着对信仰的执著,恰好成为单纯而热情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的爱情信条。在家里,假如能看到一个发黄的笔记本扉页上,模糊地写着这首诗,肯定是老一辈的爱情文物。

当组织上把你分配给一个胡子拉碴的干部当“革命伴侣”的时候,你最好打消拒绝的念头,甚至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先结婚后恋爱既是组织上为你想好的出路,也是你对自己最好的安慰。

◎1960’S: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

结婚申请一般格式是这样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然后是向党组织表明自己要跟谁结婚、为什么结婚,表明结婚两人的决心……最后是“此致敬礼”。

支边、支援三线建设等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人口大迁移使许多恋人和夫妻天各一方,离婚在那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很多人从那个时候就把大量的心血耗在艰难而漫长的调动中,年复一年地把微薄的工资中的很大部分消耗在铁路上。

◎1970’S:想法简单,冲动自然,过程很美,结局很惨

上山下乡运动给整个一代青年以及他们的下一代留下的痛苦和创伤—艰苦绝望中产生的爱情简单而脆弱,当双方或其中一方的命运前途发生意想不到的转折时,爱情甚至婚姻都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巨变的后遗症甚至需要几代人才能逐渐愈合。

1975年,即使是在婚礼上,敢于当众接吻的,不是大方的城里人,而是被视为不文明不进步的农村人。男女青年在大街上公然拉手会被老年人指着脊梁骨在背后说耍流氓。而一对恋人深夜依然在街头徜徉极有可能被警察的联防队截住严密询问。

◎1980’S: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

“海陆空”—这是精明的上海姑娘为自己选择对象定出的理想标准—海是指有海外关系,陆是落的谐音,意思是最好是刚落实政策的家庭,空是指有空房子。它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女青年在择偶标准上的务实精神。“三转一响”指的是彩礼标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文革”之后,中国人到这时才敢堂堂正正把“谈恋爱”三个字在公开场合说出来,为四个现代化努力学习工作是那个年代晚婚青年们的共同理由—结婚越晚越光荣,你要终身不嫁不娶,只有家里人急,组织和政府绝对不会催你。

◎1990’S:你到底爱不爱我,爱不爱我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是一种多么矛盾的心理和社会现象的写照啊。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干能赚,但社会风气的变化使她们对失去家庭的恐惧超出了对清贫生活的恐惧。

结婚时女人披着蚊帐似的婚纱,男人一本正经穿着礼服,很多人即使不信仰基督教也选择教堂举办婚礼。

◎21世纪: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

对爱情缺乏信任感,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对家庭缺乏责任感是21世纪人们的普遍心病,权威机构公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人的婚姻质量的确令人担忧。2000年,全国结婚一年即离婚的夫妇首次突破200万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