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 (2007年修订)》

合集下载

华师[2013]73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的通知

华师[2013]73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的通知

华师〔2013〕73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的通知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现将《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二○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1—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按照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改革需求,需对各类科研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与认定,以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以质量为导向,鼓励我校教师多出高水平的成果,提高我校科研的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科技类和社科类两大部分,科研业绩分为T、A、B三个级别。

第一部分科技类一、科研业绩评价标准(见下表)—2—二、学校科研业绩奖励范围(一)学术论文类—3—1.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2.在《Nature》系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3.SCI收录且影响因子10.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影响因子8.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4.其他SCI收录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二)学术著作类1.国际重要机构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2.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3.教育部统编高校教材。

(三)授权专利成果类1.通过PCT途径进入其他国家并获得授权专利。

2.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四)获奖成果类1.国家科学技术奖。

2.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五)科研项目类—4—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含)纵向项目、单笔实到经费500万元以上(含)的项目。

华南师范大学办公室

华南师范大学办公室

华师〔2007〕116号关于颁发2005—2006学年度自强奖学金的通知各院系、各有关单位:根据《华南师范大学自强奖学金评选办法》(华师〔2007〕65号),在各院系推荐的基础上,经学校评审工作小组评选、学校公示,决定给予韩冰华等100位学生颁发自强一等奖学金,郑乾兴等200位学生颁发自强二等奖学金。

希望以上同学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

附件:华南师范大学2005—2006学年度自强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华南师范大学二OO七年九月二十九日—1—华南师范大学办公室 2007年9月29日印发华南师范大学2005—2006学年度自强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序号 学院专业 学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师范生 获奖 等级 获奖 金额 1 地理科学 20042601020 陈骏简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 地理科学 20042601081 韩冰华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3 地理科学 20042601087 李宝锋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4 地理信息系统 20042602018 余卫鸿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42603001 严丽媛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0042603014 邝艳芳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7 地理科学 20052601110 姚水连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8 地理科学 20052601224 肖宏华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9 地理信息系统 20052602406 黄宇红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0 地理信息系统 20052602427 赵玉笑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0052603304 潘贵煌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2 地理科学 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52603363 江嘉丽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3 法学 20041201018 吴贵华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4 法学 20041201026 张 婷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5 法学 20041201037 唐 艳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6 法学 20041201058 林钟汉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7 法学 20051201112 蔡春容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8 法学 20051201207 彭静雯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9 法学 20051201215 廖小玲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0 法学院 法学 20051201337 裴衍利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1 管理科学 20041301036 林梅珠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2 管理科学 20041301039 翁伟浩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3 管理科学 20041301048 许燕儿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4 公共事业管理 20041302038 黎燕爱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5 管理科学 20051301103 黄治斌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6 公共事业管理 20051302313 许燕凤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7 公共事业管理 20051302340 郑恒扬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8 行政管理 20051303213 邓碧容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9 公共管理 学院 行政管理 20051303220 严燕亮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30 化学 20040004007 黄新敏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31 化学 20042401033 陈浩月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32化学与环境学院 化学20042401073黄东晓女汉族是二等100033 化学 20042401074 林娜慧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34 化学 20042401092 唐晓霞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35 环境科学 20042402007 李仕芳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36 环境科学 20042402094 张海波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37 材料化学 20042403028 陈炳祥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38 材料化学 20042403047 林秋霞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39 化学 20052401124 张 齐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40 化学 20052401216 李培河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41 化学 20052401301 茹业娴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42 化学 20052401327 陈锡添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43 环境科学 20052402535 李嘉慧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44 材料化学20052403429 邓小琴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45 材料化学 20052403441 彭展恩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46 环境工程 20052404704 刘少玉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47 化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 20052404828 钟小凤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4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42101013 陈团亮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4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42101030 冯伟强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5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42101039 陈织珊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5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42101072 顾建娜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5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20042102011 陈灿伟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5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20042102018 赖建评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5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20042102065 林 裕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55 软件工程 20042104050 邱雪生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56 软件工程20042104051 雷曾荣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57 网络工程 20042105002 邝朝剑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58 网络工程 20042105008 陈君珊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5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52101122 谢伟菊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6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52101208 莫秋妹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6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52101220 李金平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6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20052102311 涂景丁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6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52102342 李 威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6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20052102404 赖辉辉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6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20052102424 邱名州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66 软件工程 20052104632 李美梅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67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20052105511 谢伟权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68教育科学 学前教育20040503012邓辉琴女汉族是二等100069 学前教育 20040503017 潘 莹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70 教育学(数学教育) 20040505004 方静蓉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71 教育学(数学教育) 20040505006 曾碧金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72 教育学(数学教育)20040505028 曾苑霞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73 心理学 20042901002 梁少平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74 心理学 20042901011 魏楚珊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75 心理学 20042901065 林小丹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76 学前教育 20050503204 黄惠津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77 教育学(语文教育)20050504129 梁焯君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78 心理学 20052901320 林苑驯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79 心理学 20052901339 陈明贵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80 心理学 20052901349 柯贵幸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81 应用心理学 20052903402 张文婷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82 学院 应用心理学 20052903446 陈汉颖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83 教育技术学 20042801011 郑志华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84 教育技术学 20042801022 王洁娜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85 教育技术学20042801079 张 蕾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86 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网络)20042802023 陈志华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87 教育技术学20042802050 赖冬梅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88 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网络)20042802056 黎 娜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89 摄影 20042804017 钟百迪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90 摄影 20042804034 彭志惠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91 教育信息 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20 吴清泉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92 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45 陈旭龙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93 教育技术学20052801157 郭映旋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94 教育技术学20052801175 贾丽敏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95 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网络)20052802212 李纪钢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96 摄影 20052804404 叶志文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97 教育信息 技术学院 摄影20052804408 陈 恩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98 经济学(非师) 20040702007 何小丽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99 经济学(非师)20040702016 何灿华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00 金融学 20040702065 冯玉芹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01 人力资源管理 20040703003 庄 婵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02 人力资源管理 20040703024 林雨浩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03 人力资源管理20040703069 符华金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04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20040705066马文倩女汉族否一等2000105 会计学 20040707032 黎建玲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06 会计学 20040707040 钟 燕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07 电子商务 20040708043 蔡丽萍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08 电子商务 20040708049 高良础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09 电子商务 20040708077 胡艳梅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10 物流管理 20040709030 沈叶堂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11 物流管理 20040709043 黄卫斌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12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40710005 张淑萍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13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40710015 曹淑英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1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非师)20040802059 蔡月球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1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非师)20040802062 梁志铭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16 经济学 20050701107 周晓华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17 经济学 20050701132 陈瑞春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18 人力资源管理 20050703746 吴锋强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19 人力资源管理 20050703846 游 运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20 人力资源管理 20050703850 蒲丹松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21 金融学 20050705317 黎明辉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22 金融学 20050705318 温雪瑜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23 会计学 20050707628 谢燕文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24 会计学 20050707654 郑雪清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25 电子商务 20050708515 廖全正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26 电子商务 20050708518 吴庆红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27 电子商务 20050708538 周世文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28 物流管理 20050709904 李家影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29 物流管理 20050709910 梁秀萍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30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50710232 潘云香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3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50710246 吴炯昊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3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非师)20050802120 杨文凤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3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非师)20050802212 吴滨池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34 历史学 20040401049 王军海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35 历史学 20040401067 秦美玲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36 历史学 20050101438 李 婷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37 历史学 20050401118 林雪贞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38历史文化 学院历史学 20050401229 张彩莲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39 旅游管理 20041101020 刘燕婷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40旅游管理系 旅游管理20041101023吴桂凤女汉族否二等1000141 旅游管理 20041101034 欧阳志巧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42 旅游管理20051101101 胡靖贤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43 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20051102203 李 欢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44 美术学 20040901021 植桂平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45 美术学 20040901026 李桂芳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46 美术学 20040901057 梁浩艺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47 摄影(商业摄影)20040902008 崔国平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48 艺术设计 20040902023 梁妙虹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49艺术设计 20040902051 张永伟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50 工业设计 20040903024 林晓芳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51 美术学 20050901135 丁 瑞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52 美术学 20050901207 陈小武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53 艺术设计 20050902306 周锦如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54 艺术设计 20050902429 李相国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55 工业设计 20050903530 杨伟坤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56 美术学院 摄影(商业摄影)20050904628 马春亮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57 生物科学 20042501010 吴金凤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58 生物科学 20042501018 蔡晓裕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59 生物科学 20042501088 崔世丽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60 生物工程 20042502030 蓝昭军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61 生物工程 20042502050 陈城超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62 生物技术 20042503001 李伟芳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63 生物技术 20042503036 詹莲香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64 生物技术 20050004119 徐庞连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65 生物科学 20052501110 黄带玲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66 生物科学 20052501324 钟春梅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67 生物科学 20052501328 张炜芳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68 生物工程 20052502625 刘 莎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69生命科学 学院生物技术 20052503429 林祥庆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70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0003014 黄汉清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7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2104073 袁 艳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72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2201038 陈 苑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73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2201096 余升豪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74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2201113 余小兰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75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2201141 蔡斯桂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76数学科学 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20042201165陈柳妃女汉族是二等1000177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2201182 李 妍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78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20042203014 张晓森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79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20042203058 符海漫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80 统计学 20042204004 秦丽娜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81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42205010 陈友川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82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2401003 黄婉萍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83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50004102 陈基耿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84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52201112 钟国城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85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52201123 丘红萍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86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52201132 赖晓丹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87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52201226 黎海燕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88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52201241 卢家华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89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52201333 李 璇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90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20052203519 谭志斌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91 数学科学 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20052801178 黄婷婷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92 体育教育 20042701064 洪 丽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93 体育教育 20042701110 范 文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94 体育教育 20042701122 杨 琴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95 社会体育 20042703056 王娟春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196 社会体育 20042703060 余 跃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197 体育教育 20052701103 梁 飞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198 体育教育 20052701207 谢锦桐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199 体育教育 20052701307 莫小霞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00 体育教育 20052701402 梁琳琳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01 社会体育 20052703501 梁淑环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02 社会体育 20052703510 刘伟雄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03 社会体育 20052703520 黎东升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04体育科学 学院 社会体育 20052703626 杨 阳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05 英语 20040201015 郑亮真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06 英语 20040201017 饶 幸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07 英语 20040201024 郑海燕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08 英语 20040201026 刘喜钦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09 英语 20040201062 许 静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10 英语 20040201096 黄少芳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11 英语 20050201504 何焕玲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12外国语言 文化学院 英语20050201519周凤研女汉族是二等1000213 英语 20050201601 陈春香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14 英语(外事翻译) 20050202102 潘 斌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15 英语(外事翻译)20050202110 黄小春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16 日语 20050203705 冯媚娟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17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009 刘 勇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18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034 莫兴新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19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051 陈燕华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20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070 冯尚友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21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080 倪宏芬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22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105 刘灵丹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23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117 吴晓妹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24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140 郭林燕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25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201 马兴何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26 汉语言文学 20040101215 姚 晨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27 编辑出版学 20040102048 陈 坤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28 汉语言(非师) 20040103019 郭晓玲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29 汉语言(非师) 20040103020 刘颖芳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30 汉语言文学 20050002115 林泽丰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31 汉语言文学 20050101307 郭 飞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32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20050101318 汤美娴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33 汉语言文学 20050101327 黄月圆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34 汉语言文学 20050101427 誉美颜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35 汉语言文学 20050101507 戴娜娣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36 汉语言文学 20050101523 钟巧萍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37 汉语言文学 20050101535 苏安娜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38 汉语言文学 20050101537 张朋毅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39 编辑出版学 20050102840 朱玲莹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40文学院 汉语言(非师)20050103720 黄 升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41 物理学 20042301003 朱燕琴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42 物理学 20042301011 李 玲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43 物理学 20042301029 邱雪梅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44 物理学 20042301075 陈 玲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4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042302030 张晴朗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4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20042303012 张兴绍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4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20042303046 李海锋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48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20042304025郑炎生男汉族否一等2000249 材料物理 20042304054 吴海明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50 科学教育 20042305019 陈丽玲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51 科学教育 20042305070 周晓燕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52 通信工程 20043101021 梁海秀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53 通信工程 20043101060 黄小宇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54 物理学 20052301150 陈燕妮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55 物理学 20052301201 洪红妹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56 物理学 20052301222 朱燕铃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57 物理学 20052301227 何日光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58 物理学 20052301235 陈良锐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59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052302401 练俊灏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6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20052303521 梁爱民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6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20052303522 庄 波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62 物理学 20052304822 王 雷 男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63 科学教育 20052305340 白继敏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64 科学教育 20052305378 黄秀明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65 通信工程 20053101616 麦少玉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66 通信工程 20053101625 林雪君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67 通信工程 20053101658 沈少冰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68 通信工程 20053101734 沈洪锐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69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0042402090 何亮明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70 信息工程 20043201006 黄振强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71 信息工程 20043201041 吕金钟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7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0043202023 李锦俊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73 信息工程 20053201205 周德涛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74 信息工程 20053201206 许毅钦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75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20053202202 汤淑芬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76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0053202257 陈文杰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77音乐学 20041001022 陈晓燕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78 音乐学 20041001037 胡振华 男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79音乐学院 音乐学 20041001043 陈宇婷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80 舞蹈学 20041003004 陈文琳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81 音乐学 20051001110 蔡 纯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82 音乐学 20051001213 冼小红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83 音乐学 20051001222 劳小洛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84音乐学院 舞蹈学20051003301刘文思女汉族是一等2000285 音乐表演 20051004501 马嘉杰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86 音乐表演 20051004513 李晓莉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87 思想政治教育 20040301019 潘嘉玲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88 思想政治教育 20040301067 张海阳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89 思想政治教育 20040301094 柳 丹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90 政治学与行政学(非师) 20040603005 易宗文 男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91政治学与行政学(非师) 20040603055 蔡银旋 女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92 政治学与行政学(非师)20040603083 侯宝玲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93 思想政治教育 20050301111 黄丽旋 女 汉族 是 一等 2000 294 思想政治教育 20050301113 韩丽容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95 思想政治教育 20050301215 卢吉如 女 汉族 是 二等 1000 296 政治学与行政学(非师) 20050603313 孟凯旋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97 政治学与行政学(非师) 20050603315 徐育红 女 汉族 否 二等 1000 298 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非师) 20050603422 强 伟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299 软件工程(软件学院) 20052001119 江金生 男 汉族 否 一等 2000 300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软件学院)20052001122谭永山男汉族否二等1000。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奖评奖规定(第三次修订)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奖评奖规定(第三次修订)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奖评奖规定(第三次修订)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奖评奖规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奖(以下简称创新奖)评奖规定,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提高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水平,对《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奖评奖规定(第二次修订)》(华师…2010?124号)进行修订。

第二条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

评奖的对象为在上一年度,即在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取得优秀成果或显著成绩的全日制本科学生。

第三条创新奖分为论文、竞赛、技术成果三类,以项目进行申报,采取由个人或项目负责人(我校全日制在读学生排名最靠前者)申报、学院初审、学校审核及评定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创新奖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课程中文名为《创新实践》,英文名为《Innovation Practice》。

获得创新奖的项目成员可获得相应的成绩和创新学分。

第五条创新奖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五个档次。

其中:特等奖奖金每项3000元,项目成员每人2个学分、计成绩95分;一等奖奖金每项2000元,项目成员每人2个学分、计成绩93分;二等奖奖金每项1200元,项目成员每人2个学分、计成绩91分;三等奖奖金每项800元,项目成员每人2个学分、计成绩90分;优秀奖奖金每项300元,无学分和成绩。

第六条创新奖所需奖金每年由学校预算,学生工作部(处)审批,财务处发放。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七条学校设立学生创新奖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学校主管领导和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评审委员会是每年创新奖评奖的唯一评定机构,具有评定和撤销的职权。

第八条评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一)审核、认定项目申报者的成果;(二)组织召开评审会议;(三)评定、撤销创新奖获奖项目;(四)对超出本规定或有异议的事项进行解释说明。

第九条在学校学生创新奖评审委员会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处)具体负责创新奖评奖工作的组织实施。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及建议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及建议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及建议姜帆;黄孚【摘要】科研成果的评价是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中的关键一点.本文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成果评价中的标准及导向、评价主体及评价程序和方法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国内外的情况,针对现行的落实分类评价、倡导质量优先、借助第三方机构等做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相关的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两步评价举措建议以及建立稳定支持机制下淡化管理评价的思考.【期刊名称】《研究与发展管理》【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6页(P126-131)【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科研管理;两步评价【作者】姜帆;黄孚【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1科研评价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杠杆之一,是实现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学术成果作为科研评价的核心,其评价对于科研项目等资源的分配、学术研究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导和定向功能.自《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正式颁布以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内容复杂、成果多样、价值实现滞后等特性,其成果评价现阶段仍存在不少争议.清醒地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问题并积极地进行思考研究,是现阶段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对于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学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具体评价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简单化评价的“懒政”倾向,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形式差异性及学科差异性缺乏足够重视.且不论其具体学科的多样化及差异性,仅从研究类型上比较,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也各有侧重,一个注重学术与创新、文明发展,一个注重应时献策、解决现实问题,这两种成果显然无法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比较;此外,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在形式上有著作、论文集和研究报告等,目前除了学术论文借鉴自然科学采用数据库的量化评价方式以外,其余成果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简单化的评价标准日益显得不合时宜.不同的评价取向基于不同的初衷和前提,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目标和结果.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中,通常存在两种取向:以学术价值为主导和以对学科发展的学术贡献为主导.由于科研项目、经费等资源的配置掌握在行政机构中,现实情况中资源配置方(多为政府等行政机构)往往掌握着评价的最终话语权和决定权,从项目申报指南的发布、评审规则的制定、评审的程序到评审专家的遴选等各个环节都有行政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导,很容易使学术评价活动带上了强烈的行政色彩,容易使得评价出现主要服务于科研管理便利的需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术价值需求的倾向,从而出现个别为了争夺职称晋升、奖励称号、业绩待遇等资源而将知识创造过程功利化、学术行政化等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现象[1].为了保障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活动公平公正地开展,选择兼具公信力及鉴别力的评价主体就尤为重要.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实施者,如对评价对象发表评价意见的个人、团体及媒体等[2].作为评价主体要求需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语言、方法以及经典文献,以保证有能力对学术成果做出较公允的判断,显然政府等行政机构由于编制等限制,难以提供满足这方面专业化要求的人员.在“行政主导式”评价体制下,行政机构作为科研项目管理方往往成为实质上的评价主体,即使是由行政机构组织或委托的专家组来进行评价,也难以避免行政评价影响或干预学术评价的问题.由政府主导的同行评议存在如下争议.①遴选制度不科学,往往都是项目需要评价时临时组织一批专家,缺乏科学合理的遴选规范,而依赖信息系统的随机遴选容易出现行政人员或外行专家所占比例过多的情况,难以保证真正做到较合适的小同行评议;此外,同一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专家和结题评审专家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常常由重复的人员担任.②专家评价的公信力有争议.现有同行评议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匿名评审制度和健全的回避制度,由于专家多数具有单位属性,在评审时往往会较多地考虑单位及个人利益,而中国的人情社会也使专家在评审时会考虑私人因素[3-4],一些由政府主导的各种优秀成果评选也不可避免地陷入这种僵局,使人质疑评选结果的公平性.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然而现有的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方法基本上都是“一次性”评价,在项目结题时即要求对成果做出质量、价值判断;相反,在评职称等情况下,却又常见要求评价申请者近几年产出的成果,这就忽略了成果评价中的时间判断,使得对成果的评价存在时间上的不合理性.首先,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和自然、社会现象,本身具有多样性,是独特的和不可复归的[5].其研究成果是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这意味着成果更需要接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其次,学者们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具有主观性,与自然科学的创新多是共识性的创新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创新在开始阶段常常凸显异类,难以被认可,但并不说明这种“非共识性”成果就不具备价值,今天被看来是错误的思想,也许明天就会成为主流的思潮,因此时间是判断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价值的重要参数之一[3].现有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方法一个很重要的定量指标就是参照自然科学的被引用次数.通过对一定时期内(通常1~2年)学术成果的被引用次数的比较,来评价该成果的价值大小.黄慕萱汇总了15例西方学者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参考文献时间分布的统计文章,结果表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比自然科学成果更常参考10年或10年以上的出版文献[6],说明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往往不会在一两年的短时间内产生较大影响力,其价值难以很快凸显,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不宜以短期间的被引用次数作为评价指标,否则就患上了“近视症”[3].尽管目前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是否需要进行评价、是否应当模仿自然科学引入定量化评价的体系和方法仍然纷争不休[7-8],然而从人文社科管理的角度,即便是在国家近年持续增加科研投入的大背景下,面对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科研项目、经费等资源的稀缺问题仍然不容乐观,项目管理及资源分配的考虑从本质上要求对其进行评价,以此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决策参考.近年来,针对人文社科评价中的标准与导向、主客体及程序与方法的问题,部分高校出台了新的办法措施进行尝试和改进,尽管不能完全解决成果评价的种种弊端,但对我国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受自然科学以SCI、EI等数据库为主要评估依据的影响,国内不少地方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标准方面也开始移植了SSCI和A&HCI数据库的定量化评估,重论文数量、重影响因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量低水平成果重复出现,造成了“有成果但无思想”的局面.而且在早年“与国际接轨”及近年“中国学术国际化”的呼声下[9],以及鉴于理工类的经验教训引起部分学者担忧中国人文社科在国际上患“失语症”的焦虑[10],人文社科学术界在不少地区已经产生了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苗头,在唯恐人后的学术国际化热潮中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类学科的差异性,以及人文学科特有的本土性,导致在评价标准的制订方面出现过度“西化”以及单一化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是一座大森林,在大学科角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具有较大差异,再细化到具体学科,文、史、哲、经、政、法、社、教育、管理等学科各自独具一格,试图用一柄匠尺度量整个森林势必会损害整个大学科生态系统.过度依赖外方数据库则不利于本土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在微观层面的项目、成果评价中,科研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不同学科而有所调整,在目前暂时没有取代定量化或半定量化评价方法的情况下,落实分类评价,建立适应不同学科、不同成果的评价标准,倡导质量优先、鼓励学术创新是弥补现有定量化、半定量化评价方法不足的主要办法.中山大学于2014年召开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讨论修订了《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原则(试行)》(以下简称《原则》),为方便人文社科成果(论文类)的定量评价,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特点,将人文社科分为23个类别,按照类别筛选境内外的期刊为“一类重要期刊”(分一A、一B重要期刊)和“重要核心期刊”两个级别.尽管也部分地移植了CSSCI、SCI、SSCI和A&HCI数据库的分区标准,但并没有盲目采用,而是根据学校学科发展需求特点有所筛选调整.学校将标准制订的部分决定权下放至院系,如《原则》中的“一A重要期刊”类别,对于A&HCI数据库收录的部分,其认定原则为由各院系学术委员会提出推荐名单,提交学校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审议后通过,这就有利于各学科根据各自发展特点制订合适的评价标准.尽管这仍然未能完全解决“以学术期刊的质量来评判学术论文质量”的缺陷,但在高校科研管理力量捉襟见肘的现状下,仍不失为值得鼓励的改进措施.鉴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不同,部分高校在强化应用对策研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探索,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2014年中山大学颁布了《中山大学关于加强决策研究的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决策研究成果与决策研究活动的评价标准,并将决策研究成果纳入科研评价体系中,建立了与论文类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相对应的决策研究成果评价体系,从制度上进一步探索了针对成果进行分类评价的落实.广东省内多所其他高校也制定出台了决策咨询成果的评价办法,通过制定不同层级的标准对成果进行分类,如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暨南大学应用类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试行)》,该办法中除了按照成果被批示或采纳的级别来划分类别外,还可按照应用类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认定其等级,比如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成果被认定为A1级,这与获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以上领导批示或被全国性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制定采纳的成果所认定的级别相同.在职称评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引入“学术代表作制度”,着力建设以成果质量和学术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学术代表作制度是指在高级职称评审或其他学术评价中实行的以个人代表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学术评价制度[11].较早实行该制度的是复旦大学,为解决少数不符合刚性数量要求但又确实优秀的文科教师的晋升问题,复旦大学在个别院系试点后逐步推广到全校范围,在2012年制定新的《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实施办法》,正式推行“学术代表作”制度,促进学校学术事业健康发展.复旦大学实施学术代表作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一些具体措施值得其他高校借鉴:①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学术评估作用,在办法中仅对申请人业绩条件作原则性规定,而将每个学科的具体评价标准授权给各个院系,这就使院系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拔出最合适的优秀人才;②严谨的同行评议制度,学校对申请人代表作实行严格的“小同行”评审,精心挑选外审专家并严格保密,建立同行专家数据库并动态更新;③健全的回避制度,既可以回避申请人提出的可能与自己观点不同或利益冲突的专家,学校又会避免与申请人有关联者参与评审,从而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中山大学也于2015年1月出台了《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淡化了对成果数量的要求,以“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为突破口,强调质量,倡导创新.此外,中山大学还出台了《关于在校从事教学科研青年杰出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专用办法》,对于符合条件的青年杰出人才,可不受聘任年限和现聘职务的限制,允许破格申报相应职务,建立起青年杰出人才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绿色通道”.华南理工大学也出台了《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破格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2015年修订)》等类似的办法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作为现行评价主体的行政机构,行政评价影响学术评价的弊病以及评价程序存在的不足不容忽视,为减少行政力量的干预,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较为成熟的经验[12].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通常不是项目评估、成果验收的直接组织者,而是资助或者出资者,评估组织一般由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实施,从而保证项目管理的科学合理[13].国内方面,第三方机构评价目前主要在一些科技项目评审上有所采用.2015年12月,经科技部有关部门批准,我国首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正式成立,开展科技成果的技术、效益、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对我国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14].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实施也进行了管理改革,科技部将申报受理、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等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15].在人文社科方面,尽管近些年国家、部委、地方行政部门均出台了相应文件进行引导,如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相应研究成果受益者参与的评价机制;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工作,适合由学会承担的,可整体或部分交由学会承担”;2015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到要加快建立高校自我评价与用户、市场、专家等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形成开放、透明的评价环境,然而在实际操作上仍主要停留在政策引导的层面,具体实践应用仍迟迟未能迈开步伐,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第三方评价目前仍存在较多困难,主要难点在于第三方机构资质的认定及监管,即评价者的再评价问题,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及公信力的问题.只要存在评审评估行为,就难以杜绝权力寻租现象,第三方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将政府承担的寻租风险转移至第三方机构,因此现行的第三方机构多为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依然需要借助官方背景为其公信力站台,并未从根源上解决行政干预和权力寻租的问题.如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开招标的项目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进行,但后者实是北京市科委直属的事业单位;广东省科技厅的招标代理单位是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虽然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省级科技评估机构之一,但其也是直属于广东省科技厅的科研事业单位,依旧是红顶机构. 目前我国各类专业学会、协会数以百计,这些学术团队组织汇集了大部分学术中坚,是现成的各种大同行、小同行组织,这些组织不少处于体制外,受行政力量影响较小,是理想的第三方评审机构雏形.倘若能引导这些组织建立起合适的小同行专家库以及从中选择评审专家的科学的遴选机制,使之成为能提供第三方科研评价的服务单位,这对于解决现有评价体系中行政机构专业性有限、评审专家遴选不合理、评审专家受人情或行政干预影响等问题是大有助益的.这些学术团队在建立同行专家库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在遴选机制的建立方面,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原则性建议[2,8,16],如立项评审专家和结题评审专家不得重复,选取专家要注意回避可能受人情、单位等影响的方面等,这些对于现有的信息技术来说并非是主要的困难所在.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引导以行业学会等非营利学术团体逐渐承担本领域的第三方评估职能,并引导其监管单位如中国科协、社科院等事业单位为再评价主体,建立起对第三方科研评价单位的再评价体系,以此更好地规范、引导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特别是在简政放权、精兵简政的大环境下,政府行政机构应尽快转变工作思路,在较为成熟、有条件的领域逐步采用向这些第三方科研评价单位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其评价结果作为科研项目等的主要参考,既可减轻工作负担,节省部分编制等行政资源,又可以避免角色错位,尽可能减少行政对学术的影响.人文社科的项目管理需求与其成果价值滞后体现的矛盾是科研评价的主要难题之一,从规范管理等角度考虑,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约定时限到期一次性评价的管理方式与人文社科成果价值体现的滞后性存在不小的矛盾,而往往越是重大的项目,其成果越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检验.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结合各地科技计划信用的建设,如《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科技计划信用的管理办法(试行)》(粤科监审字〔2014〕118号),本文建议可探索采取两步评价的办法来协调此中矛盾:①在人文社科项目结题时,先对项目的经费等运行部分进行审计等工作,主要满足项目管理尤其是经费管控的需求,同时对项目成果进行形式审查后留存,待三年或五年或若干年后再对项目成果进行学术价值评价;②将项目成果的评价结果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科技计划信用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激励项目承担单位在延后评价的制度下重视高质量地完成科研项目.采取两步评价的办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初期推行时会增加一定的操作复杂度,然而长远来看,将成果延后几年再评价,可以空出一定的时间由学术界自然对成果进行审视与评判,较好地观察成果引起效应和反响,有助于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同时辅以诸如结合科技计划信用评价等相应激励制度,有望保证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这方面的难点在于对两步评价规则的详细制订及操作,如对于延后评价时间的科学确定等,对科研管理部门也有较高的要求,于此权当抛砖引玉之见.随着国家在教育、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从2007年的2135.7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6184.9亿元[17],大力的投入为科学研究实现长期稳定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财政部、教育部自2008年起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央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福建省于2013年印发了《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与资金管理办法》,河南省于2013年制定了《省属科研院所基本科研费制度试点方案》,用于支持省属科研院所的在岗青年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基础性和前沿性科学研究工作.本文认为,在国家日益重视加强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环境下,对于拟稳定支持的领域,管理部门应考虑侧重于立项前遴选,淡化立项后的管理评价,如中央高校可充分自主拿出一部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设立若干项稳定长周期支持的人文社科项目(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长期支持),可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立人文社科领域的专门委员会负责领域方向的筛选;在评选项目承担负责团队时,可邀请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知名学者来承担评选工作,侧重立项前评价,挑选出具备研究基础和潜力的项目负责团队,淡化项目结题成果的形式要求,同时可以适当约束项目负责团队的牵头人员在项目研究期内申请其余项目的数量,减轻其聘期考核的指标要求,以保障项目牵头人能在较长周期内潜心治学;项目立项后给予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弱化成果考核概念,延长检查周期;项目结项后,将课题组成果予以公示或发表,借助学术界予以自然评价,淡化乃至取消结题的管理评价.管理部门应对立项前认真遴选的负责团队抱有信心,并允许探索的失败,此举有利于营造宽松、安静、长期稳定的科研环境,鼓励有志学者在重大领域稳坐冷板凳研究,虽不求成果,而成果将自现矣.。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科研业绩评价、考核和奖励办法.doc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科研业绩评价、考核和奖励办法.doc

⼴东第⼆师范学院教师科研业绩评价、考核和奖励办法.doc⼴东第⼆师范学院教师科研业绩评价、考核和奖励办法第⼀章总则第⼀条为进⼀步推动我院科研⼯作,充分调动⼴⼤教职员⼯的科研积极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借鉴⾼校科研管理的通⾏做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条科研⼯作管理以促进学校转型发展为出发点,实现科研管理的客观、公平性、公正,促进⿎励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

第三条本办法由科研业绩评价、科研业绩考核和科研业绩奖励三部分构成。

科研业绩评价是基础,科研业绩考核和科研业绩奖励是⼿段。

第四条本办法适⽤于我校在岗的专任教师、教辅岗位⼈员和双肩挑⼈员。

第五条学校学术委员会是科研业绩评价、考核和奖励的审定机构,负责重⼤问题的解释、异议处理和审核确认,科研与发展规划处⾏使管理部门职责。

第⼆章科研业绩评价第六条接受认定的科研成果,必须以“⼴东第⼆师范学院”或“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署名,且⽆知识产权争议。

第七条科研业绩由科研项⽬、论⽂、著作和教材、知识产权及知库成果、艺术及产品成果、科研成果奖等六种类型构成。

第⼋条科研业绩评价由科研积分表⽰。

根据贡献度将各得类型的科研业绩区分为若⼲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积分。

由此形成评价对象总科研积分。

见附表1。

第九条由多⼈完成各类科研业绩,在附表1说明中未明确处理办法的,上述条款未确处理原则的,根据附表2进⾏在合作成员之间分配科研积分。

第⼗条科研⼯作量按⾃然年统计。

成果完成⼈于每年1⽉20⽇前按要求录⼊科研管理系统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漏报或缺少证明材料不予统计。

科研与发展规划处计算个⼈积分并公⽰。

第三章科研业绩考核第⼗⼀条科研业绩考核是专业技术岗位教师⼯作业绩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

科研业绩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第⼗⼆条科研业绩年度考核由所在部门(学院、系、处等)负责,部门根据当年科研积分对专业技术⼈员科研⼯作进⾏评价,并作为年度考核结果的依据。

南阳师院各学院绩效考核方案

南阳师院各学院绩效考核方案

南阳师院各学院绩效考核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深化各学院综合改革,调动各学院办学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推动学校转型升级发展,学校决定对各学院年度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具体方案如下:一、考核对象全校各教学学院(部)。

二、考核原则坚持实绩考核与发展成效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兼顾一般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激励各学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夯实学校办学基础。

三、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党建工作、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和一票否决等项目。

四、考核程序(一)各学院自评。

各学院依据《南阳师院各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对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撰写自评报告。

(二)党建工作。

由党委组织部牵头,依据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同时,在全校开展“民主双评”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考评。

(三)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

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依据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四)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

由科研处依据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五)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

由人事处依据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六)招生就业。

由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依据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七)学生管理。

由学生处、团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依据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八)集中述职评议。

在各职能部门进行分项考核的同时,学校于年底召开专门的集中述职考评汇报会议,由各学院主要行政负责人汇报本单位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等与会人员进行集中评议。

(九)一票否决项目。

由纪委监察处、保卫部(处)、保密办公室、计生办等根据实际情况评定。

(十)学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学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情况,提出相关考核等级建议。

(十一)党委会议审定。

(十二)公示。

公示考核结果,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2007年修订)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2007年修订)

第一层次:3T 第二层次:1T 第三层次:1A
获奖成果 科研项目
国家级奖项
国家级项目及有重 大影响的项目
省部级奖项
省部级项目及有 较大影响的项目
广州市、省厅局级 及其他重要奖项
广州市级、省厅局 级项目及较有影响 的项目
第一层次: 50 T~200T
第二层次: 1T~15T
第三层次: 1T~5T
第一层次: 2T~20T
4
学学报(中、英文版)》、《运筹学学报》、《光学学报》、《力学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理学报(中文版)》、《海洋与湖沼》、《动物学 报》(含《动物分类学报》)、《遗传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微生物学报》 (含《菌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Neurosience Bulletin》(《神经科学 通报》)、《生理学报》、《药学学报》、《营养学报》、《病毒学报》、《土壤学报》、 《林业科学》、《水产学报》、《园艺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 《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 究与发展》、《材料研究学报》、《半导体学报》、《中国激光》、《光电子•激光》、 《生物工程学报》、《遥感学报》、《分析实验室》、《应用化学》、《通信学报》、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自然科学进展》上的学 术期刊论文,作为 A 级论文。
华师〔2007〕117 号
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 (2007 年修订)》的通知
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 现将《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2007 年修
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 二OO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华南师范大学办公室

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实绩奖励文科实施细则

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实绩奖励文科实施细则

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实绩奖励文科实施细则(修订)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3-09-13 浏览次数: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实绩奖励文科实施细则(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激励教师多承接重大科研项目,多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特此修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凡我校教师(含退休教师)以华东师范大学名义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发表重要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均属于本奖励范围。

第二章申报时间和办法第三条文科科研实绩奖励具体由社科处组织实施,各院、系、所负责本单位的申报工作。

科研实绩奖励的申报工作与每年社科年报统计同步进行,以科研统计结果为准,逾期一律不予受理。

第四条符合奖励条例者,在填报社科年报统计表的同时,将可资证明的有关材料,如科研项目立项批准书和结项书、出版发表被采纳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采纳证明等原件、获奖证书等,送交所在院、系、所。

第五条各院、系、所整理审核本单位有关材料后,交至社科处。

第六条社科处负责核实后,汇总、测算,将当年的奖励名单及额度行文报主管校长审批。

第三章奖励范围第七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各类省部级社科项目。

第八条结项成果被评为优秀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各类省部级社科重大项目。

第九条出版发表的重要学术成果、被厅局级以上政府部门或大中型企业采纳的研究咨询报告。

第十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第四章奖励标准第十一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各类省部级社科项目奖励标准如下:类别金额(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000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6000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000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3000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80000其他省部级社科重大项目30000省部级社科一般项目4000第十二条结项优秀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各类省部级社科重大项目的奖励标准如下:类别金额(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优秀5 000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项成果优秀3 000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优秀2 000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项成果优秀2 0000省部级社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优秀20000第十三条各类科研成果奖励标准如下:成果类别奖金(元)《中国社会科学》论文10000A&HCI检索论文10000SSCI检索论文8000各一级学科权威期刊论文(目录见附件)5000《新华文摘》转载论文500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30005%推优学术著作3000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的研究报告(附省部级采纳证明)5000厅局级和大中型企业采纳的研究报告(附采纳证明)500CSSCI论文500第十四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的奖励标准如下:奖励类别奖金(元)国家级特等奖100000国家级一等奖5 0000国家级二等奖4 0000国家级三等奖3 0000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50000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0000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0000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0其他省部级特等奖40000其他省部级一等奖30000其他省部级二等奖20000其他省部级三等奖10000第五章奖励方式第十五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除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以外的省部级社科重大项目的奖励,按项目进展情况发放:按时开题发放20%,中期按时举行四次学术沙龙发放40%,按时结项发放10%,结项预评审用于专家评审费10%,通过结项发放20%,结项优秀发放追加奖励。

2015春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库(5)及满分答案

2015春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库(5)及满分答案

2015春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库(5)及满分答案简述激励机制设计的工作程序标准答案:1.选择适用的激励理论和激励模式;2.调查研究并确定组织的激励需求因素;3.设计与激励需求因素相符的资源配置并加以整合;4.实施激励方案并加以监控;5.激励效果评价与反馈。

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包含哪些主要内容?标准答案:从广义来看,人力资源规划包含的内容有组织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组织变革与发展规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革与调整规划;组织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组织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及其平衡规划;组织劳动生产率发展规划;组织人力资源调配晋升规划;组织员工绩效考评与激励规划;组织员工培育及职业发展规划;组织薪酬制度变革及调整规划;组织定岗及定员规划等。

简述薪酬设计的步骤与内容标准答案:1.岗位工作评价;2.市场薪资调查;3.绘制工资等级表;4.薪酬水平比较与确定;5.工资差距的处理。

薪酬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标准答案:1.竞争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业绩导向原则;5.充分差距原则;6.人性化原则;7.动态性原则。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发展趋向表现在哪些方面?标准答案:1.强调建立经济——文化型愿景;2.强调建立学习——创新型组织;3.强调数字——人性化管理模式;4.强调目标管理——分权体系;5.强调建立传播——诚信——成功体系。

简述组织寿命曲线的主要内容。

标准答案:美国学者卡兹提出组织寿命曲线。

这是关于组织寿命长短与组织工作成果的关系曲线。

卡兹认为,组织寿命长短受制于组织内信息沟通水平和组织获得的成果。

组织内的员工客观存在着性格、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差异,需要通过沟通、协调才能获得期望的工作成果。

卡兹用组织寿命曲线形象地表述了组织这一成长、成熟和衰退的全过程。

组织寿命的三个不同时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需要的沟通、协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激励机制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标准答案:1.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体目标相结合的原则;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3.公平公正的原则;4.实效性原则。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条例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条例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条例(修订)第一条为了加强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适应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我校自行选聘硕士生指导教师,实行硕士生指导教师岗位制。

硕士生指导教师的资格遴选工作由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组织进行。

第三条在遴选硕士生指导教师工作中必须贯彻以下原则:(一)坚持标准,公正合理,按需设岗。

(二)有利于本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有利于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成长,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

第四条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资格者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二)近年来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属于所申报的学科专业,具有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年龄不超过57岁(新增硕士点的主要方向带头人年龄可适当放宽)。

1960年1月1日后出生者一般应有硕士学位。

(三)能讲授一至二门硕士研究生课程;有明确稳定的科研方向,有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能力。

(四)近3年内有一定价值的在研项目和可用于培养硕士生所必要的科研经费。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申报者专业学科的具体情况制定该项的具体实施细则。

(五)近5年内有较高水平论文、作品以及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学校认定的A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2、在B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

3、美术、音乐、体育等术科类:面向社会举行一场个人音乐会(独唱、独奏或指挥);或提交高水平的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的艺术作品3件(须公开发表,或参加省级以上的展览会)。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术科类申请者均须在B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出版著作1部。

以上学术期刊分类层次按《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07年修订)中所列。

以上所有论文、作品的作者必须为第一作者。

第五条硕士生导师遴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一般在下半年。

华南师范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

华南师范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

华南师范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备案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岗位聘用制度,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建设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广东省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一)分类评审结合学科与队伍建设需要,明确不同类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科学评价坚持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强化同行评价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三)规范程序严格执行评审程序,合理划分评审权限,加强评审过程监督,提高评审工作效率。

(四)系统推进坚持与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二章评审范围与权限第三条适用范围(一)与学校建立了聘用关系的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二)在学校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满1年,符合申报条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经批准离岗创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照本办法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四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限列入本办法评审的专业技术职务包括教师系列、研究系列、实验技术、卫生技术、工程技术、经济专业、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统计专业、出版专业、图书资料专业和档案专业。

(一)教师系列、研究系列、实验系列和图书资料专业由学校评委会受理评审。

(二)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技术、工程技术、经济专业、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统计专业、编辑出版专业和档案专业等由学校委托校外其他评委会评审。

第三章评审指标第五条学校每年根据各二级单位高级职务岗位情况,统筹考虑各二级单位上报的评审计划以及队伍建设需要设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指标。

第六条学校根据队伍建设发展需要,设定专项评审指标用于当年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设定少量高级职务评审指标用于当年度无评审指标的教学科研单位申报人员进行竞争性评审;设定专项评审指标用于需委托其他评委会评审的人选推荐。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

华师〔2013〕73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 年修订)的通知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现将《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 年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二○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 年修订)按照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改革需求,需对各类科研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与认定,以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以质量为导向,鼓励我校教师多出高水平的成果,提高我校科研的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科技类和社科类两大部分,科研业绩分为T、A、B三个级别。

第一部分科技类一、科研业绩评价标准(见下表)二、学校科研业绩奖励范围(一)学术论文类1.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2.在《Nature》系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3.SCI收录且影响因子10.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影响因子8.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4.其他SCI收录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二)学术著作类1.国际重要机构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2.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3.教育部统编高校教材。

(三)授权专利成果类1.通过PCT途径进入其他国家并获得授权专利。

2.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四)获奖成果类1.国家科学技术奖。

2.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五)科研项目类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973 计划”项目、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经费 1000 万元以上(含)纵向项目、单笔实到经费500万元以上(含)的项目。

华南师范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模板】

华南师范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模板】

**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
暂行规定
为规范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大学博(硕)士学籍管理条例》和《**大学博(硕)士培养方案的规定》的有关要求,现对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有关事宜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申请提前毕业的基本条件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良好,在校期间没有受过警告及以上处分。

2、按培养方案修完所有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

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含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含75分)。

3、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工作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本专业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署名单位为**大学)。

4、申请时必须缴清学校规定需要缴纳的费用,否则不予受理。

二、申请提前毕业的程序
1、每年3月份、9月份,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须填写《**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填写后交导师签署意见后,报所在培养单位初审。

2、由培养单位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后,连同申请者学习成绩单和发表论文原件,报研究生院审核。

3、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后,通知培养单位组织申请提前毕业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送校外评审。

评审通过者才准予进行毕业(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答辩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其他
1、核心期刊以《**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为准,各培养单位可制定不低于此规定的科研成果要求,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2、本规定从2011级硕士研究生起实施,解释权归**大学研究生院。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 2012 年修订)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 2012 年修订)

华师〔2013〕73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的通知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现将《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二○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1—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按照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改革需求,需对各类科研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与认定,以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以质量为导向,鼓励我校教师多出高水平的成果,提高我校科研的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科技类和社科类两大部分,科研业绩分为T、A、B三个级别。

第一部分科技类一、科研业绩评价标准(见下表)—2—二、学校科研业绩奖励范围(一)学术论文类—3—1.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2.在《Nature》系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3.SCI收录且影响因子10.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影响因子8.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4.其他SCI收录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二)学术著作类1.国际重要机构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2.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3.教育部统编高校教材。

(三)授权专利成果类1.通过PCT途径进入其他国家并获得授权专利。

2.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四)获奖成果类1.国家科学技术奖。

2.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五)科研项目类—4—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含)纵向项目、单笔实到经费500万元以上(含)的项目。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表(含填表范例)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表(含填表范例)
导师签名:手签名(黑色)2017年10月16日
院系意见
经审核,并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评定该同学获得学业奖学金等奖。现报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定。
1、本栏目中的奖学金等级请留空,不要填写;
2、落款时间按照审批表中列出的,不要修改。
主管领导签章:公章:2017年10月24日
校级意见
本学年度学位课及选修课成绩


必修课在前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选修课在后
课程名称
必/选修课
范例
必修
必修
选修


范例
80
优秀
80
科研成果
(此栏仅填写论文与课题)
序号
论文/课题名称
署名次序
刊物名称、等级、时间
范例1
论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第一作者
《科学社会主义》(CSSCI/A),2017年3月
范例2
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马克思主义现代解读
注:学业奖学金时间范围(本学年度):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
1、上述个人信息按照模板填写;导师只写姓名,不写职称;专业写全称,不要简称;政治面貌中填写: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群众;
2、个人总结要求客观、全面,字数不限,不够写请缩小字号,不能改变表格的格式;
3、落款时间统一按照此表中列出的填写;
经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议,现批准该同学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奖。
公章:年月日
说明:1.“本学年度学必如实填报,如发现虚假,取消参评资格;
3.申请表A4双面打印,不要更改表格样式。
4、下列学业成绩写本学年度所修的有关必修和选修课程,2017级新生暂无需填写;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

华师〔2013〕73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的通知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现将《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二○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1—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年修订)按照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改革需求,需对各类科研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与认定,以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以质量为导向,鼓励我校教师多出高水平的成果,提高我校科研的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科技类和社科类两大部分,科研业绩分为T、A、B三个级别。

第一部分科技类一、科研业绩评价标准(见下表)—2—二、学校科研业绩奖励范围(一)学术论文类—3—1.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2.在《Nature》系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3.SCI收录且影响因子10.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影响因子8.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4.其他SCI收录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二)学术著作类1.国际重要机构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2.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3.教育部统编高校教材。

(三)授权专利成果类1.通过PCT途径进入其他国家并获得授权专利。

2.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四)获奖成果类1.国家科学技术奖。

2.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五)科研项目类—4—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含)纵向项目、单笔实到经费500万元以上(含)的项目。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
第3页共8页
(一)学风道德分值计算依据。学风道德满分为10分,得分计算采取扣分制度,开学注 册、上课、重要会议活动等无故缺席一次扣一分,其它违规违纪行为视情节由评委会酌情扣 分,扣完为止。
(二)课业成绩以申请人所修课程平均分为计算依据。公式为:平均分=(课程1成绩+ 课程2成绩+.........)/对应课程的总科目数。某生的课业成绩得分=(某生所修课的平均 分/所有申请人中所修课的最高平均分)×100×30%。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 [2013]219 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 财教[2014]239 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华师[2014]141 号)、《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 年修订)》(华师[2013]73 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公开、公平、有序进行,特制 定本细则。
的新生
二等
0.6 万元
其余硕士生
注: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总成绩排名前 5%的新生,指第一志愿报生,5%里不含“985”、“211”高校毕业生。
(二)二、三年级学业奖学金的奖励标准和比例
类别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奖励标准(年) 1.0 万元 0.8 万元 0.6 万元
(三)科研成果得分以学术论文、专著、主持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奖励分数为计算依据。 提交的科研支撑材料必须是评审年度前一学年的成果,且以“华南师范大学”或“华南师范 大学法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计算公式为:某生的科研成果得分=(某生的论文、专著、 课题及学术奖励分数/所有申请人中论文、专著、课题及学术奖励分数的最高分)×100×40%。

华南师范大学 度07届毕业班奖学金获奖名单【VIP专享】

华南师范大学 度07届毕业班奖学金获奖名单【VIP专享】

华南师范大学2006-2007学年度07届毕业班奖学金获奖名单一、2003级(共874人)1、优秀学生标兵:(共76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黄俊毅、李奕鑫、潘瑜文学院:李泽娜、李康寿、刘喜璇、罗灼、余凯玲、陈占炬音乐学院:陆成、刘爱春、汪焕平经济与管理学院:陈琳琳、连洪泉、吴婉婷、肖洁、区柏均、简丽思、李熙法学院:袁素芬、周雪霏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卓华兰、韦志滨、曾彩剑、林卓玲公共管理学院:何敏仪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朱映彬、张俊莲、张凤春、刘伟平、梁翠芬、张廷贤、方少鹏历史文化学院:晏宇、杜宝芹政治与行政学院:吴武、王桂芳、曾云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王巍巍、蔡超懿、张杏娟、吴小莉教育科学学院:杨晓映、李董平、李芷若、陈薇、彭少娟数学科学学院:王晋勋、林海文、黄宇飞、陈铿羽、梁超华、陈建君生命科学学院:范圆、唐凤灶、杨鑫华、邱扬地理科学学院:陈冰、许敏琳、陈南雁美术学院:许敏、刘家盛计算机学院:董学敏、徐徐、沈楚炎、林智源、莫云飞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郑躬焕、刘镇强、刘艳君、粱奥颖旅游管理系:陈兰体育科学学院:赖福安、余庆宝、潘俊健、徐伟波软件学院(专):廖剑彬、马哓吟、吕石清、梁燕金、黄显能、郑锡元2、优秀学生:(共248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宋创兴、曹伟文、徐志鹏、梁达、吴高峰、林显仕、王有斌、杨冬玲文学院:赖桂媛、梁耀文、潘烈、陈彩华、陈烁烁、郑坚纯、林燕飞、郭金萍、陈洁珊、陈玉珊、章丽丽、王菲菲、王文静、何桂霞、梁仍福、陈小晖、黄洁丽、周雪梅、任仲儒音乐学院:倪姝囡、熊蕊、姜梦、贺静、刘洪利、方芳、朱晓静、董碧琪、彭欣经济与管理学院:周晓兰、陈洁銮、张济祺、杨倩敏、陆碧珊、罗远航、刘俊芳、李桂月、王超菊、王娃宜、植宝、林师萍、杜维、罗丽珊、柯萍、蔡炉标、陈佳佳、洪筱林、曹超、杨晓琴、陈宝卿、刘启裕、钟海燕、孙琳玉、陈慧盈法学院:孙楹、纪燕如、袁国俊、钟琳琳、李振娣、林婷、郑军健、李俊敏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邱元生、关菊英、黄泽鑫、蔡伊丹、刘潮滨、郭惠乡、郑晋欣、陈妙金、蔡伟銮、林斌昌、梁晓亮、杜娟、王巧梅、邝炜婷公共管理学院:卢拓妍、苏少洁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邝素馨、刘永香、曾映菲、李圳、陈小燕、谭小炜、王艇、黄晓东、陆钊锋、吴国光、何法清、康灿荣、魏金标、廖列威、杨辉、袁广宇、郑金霞、谢汝健、崔永明、陈瑞玲、张学进、廖金印、莫杰敏、吴卓铭历史文化学院:黄叶坤、詹瑾妮、邹进辉、梁明、陈琳芳、彭世球、卢烁铭、冯金怀政治与行政学院:伍彩志、翟海英、周剑、赵汝梅、余铭、郑利雄、何少群、郑宇云、罗惠媛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周健瑛、李燕玲、黄义萍、张剑平、郑舜芝、肖媛媛、颜倩雯、胡雅婕、关晓阳、李玉如、陈漾教育科学学院:张凡、吴秀玲、史磊、黎小霞、吴小姗、周碧蕾、邓志洲、古兴裕、李小燕、潘琦、罗华璐、梁怡、劳明芝、谢丽丽、吴宝婵、沈雪娟数学科学学院:韦汉春、李志斌、梁逸、彭砚、詹景星、李佳盈、许慕佳、欧烽宁、连坤雄、陈平平、黄宋贤、曾莹、林琪、郑晓丹、赵显贵、冯飞燕、黄金锐、陈端平、梁慧清、梁升泉、何洁莹生命科学学院:邱建萍、刘均钰、丁晓丹、黄叶可、黄潇燕、高飞燕、苏丽娟、麦其鹏、陆永新、何丽文、梁春辉、张嘉贇、熊世珍地理科学学院:戴远霞、徐玉娟、柯燕、吕燕妹、甘国杰、吴振梅、黄惠玲、程子华、谭玉珊、邓明兰、李健财、吴驰美术学院:金静、黄晓蕾、李锦伦、陈寒松、黄羡、李斌静、陈莹珠计算机学院:陈泽成、黄伟萍、王碧珊、郑晓珊、陈少霞、侯林英、张鸿生、邱建锋、何文广、蔡海江、何柱豪、黎宇翔、马子鹏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赖玉斌、曾秋香、陈宝琪、刘紫婷、邱晓帆、陈倩欣、林文婕、黄淑岚旅游管理系:赖正均、邓丽姬、李苹苹、谭琳、张东萍体育科学学院:武标、沈荣彬、陈建科、李志豪、麦志强、郭树荣、汤允毅、戴志钊、郑晓霞、林晓繁、徐婷、石惠欢、林嘉胜、曾学良、刘棋键国防生:杨赞软件学院(专):吴美霞、刘明博、何丽庄、朱小玲、莫佩兰、陈清比、余晓娜、陈旭帆、谢丽纯、罗佩珊、林秀美、周保城、黄斯林、李树霞、戴志洪、欧柏健、林元鑫、林坚伟、廖建棠3、优秀学生干部:(共99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李红燕、温育贞、苏苗苗、吴祖恒文学院:郭燕青、叶结英、王秀丽、李平、黄燕、陈少香、李盐国、耿晓雷、杨彩梅、张东海音乐学院:彭媛芳、崔莉莉经济与管理学院:汤中文、戴观慧、李艳莉、郑芬芳、李锋、谢化育、罗燕彪、任龙生、陈雪飞法学院:叶俐彤、梁建玲、杨诗琴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邢丽丹、黄秋鑫、欧荣玲、陈辅华公共管理学院:江国豪、赖静珠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梁欢、洪文琪、蚁秋芸、麦俭富、梁武、赖伟娟、陈文文、李应峰、陈佳滨政治与行政学院:潘绮华、何玉转、彭华、陈少萍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麦艳文、郑旭彬、徐夏嘉、林蕾、陈贤桦、陈东莹、陈晓珣、何蔼玲教育科学学院:陈欢、梁裕健、杨明、詹丽娜、陈银燕数学科学学院:黄烨钦、黄智慧、蔡玲玲、许晓英、周锦昌、黎宇烁、陈龙相、丘南海生命科学学院:曾少纯、陈芬、陈晶、练志文、邓惠敏地理科学学院:纪燕璇美术学院:罗为邦、甄晓武、邵铭恩计算机学院:罗少娜、李中英、杨桂枝、张亚勇、廖静威、陈华方、欧鉴文、傅永裕、唐封云、洪宏能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马祖苑、李亮、黄燕娜、冯倩妮、李凌云、曹斯旅游管理系:郑伟星体育科学学院:梁谋、郑如雄、陈谋、朱小侃、赵云峰软件学院(专):胡丽红、陈婉琪、蔡晓斌、吴根丁、庞俊、沈志敏、许振国、蔡旭基、毕敏华、林立荣、丁龙新4、学习积极分子:(共164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郭蔷、桂晖、阮敏营、蔡海琼文学院:蔡沐瑶、廖燕君、陈静云、谢圣婷、苏宝琴、陈贤笑、周冠雄、谢丽华林少玲、董英、柯林海、梁坤婷音乐学院:李霞、刘帆影、布锦凤、程翔经济与管理学院:左乃键、黄晓韵、邵燕芳、贺远、陈秀逸、杨奕群、黄冰、谢汶君、陈黛秀、梁焕芯、刘燕卿、杜冬莹、张丹丹、黄燕婷、胡海燕、田仁达、张春萍、陈少慧、杨明媚、陈璐莹、温晓仪、严潇潇、黄雪香、梁瑞娴、邓敢声、洪夏璇法学院:郑丹妮、杨前晖、萧贺诗、萧文彬、柳叶、江洁、冯昭颖、罗婓斐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许弼秦、李少红、黎仕秋、李丽君、魏烟花、叶旭霞、程仁武公共管理学院:傅均媚、莫庆焕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陈妙娜、古翠容、梁杰宁、丁宇、梁艺、陈宾、陈湧陈思佳、吕进城、黄志军、陈日繁、唐少娴、、廖伟吟历史文化学院:王佩娜、王晓敏、周洁珊政治与行政学院:黄婉玲、杨丽珊、陈晓莹、陈锐城、付琳、钟飞燕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张燕、刁艺姗、沈莹莹、吴浚彦、许燕纳、杨可立、陈曼玲教育科学学院:卢嘉贤、陈莹莹、丁文燕、曾小兰、胡君盛、钟少如、梁丽君、林少兰、李清岚数学科学学院:陈笑弟、李媛媛、李家莹、邹庆榕、张剑飞、林晓君、陈文君、王红燕、刘红敏、莫秋慧、洪金玺、李丹文、周金华、冷松、赵颖、游泽佳、林昱靖、董均柱、李信荣、曾开华生命科学学院:何惠玲、潘灶连、张荷花、陈晓娜、徐杰、周文灵、刘会桐、张东怡、黄玉芬地理科学学院:周瑛智、洪广荣、黄宏德、李德欣美术学院:张雪丽、刘更聪、张靖计算机学院:周小艳、王晓丹、林琼、官海燕、丘文峰、管斌、陈朝潮、邱泽贤、秦嘉欣、潘伟毅、梁欢玲、张上仪、王华纪、蔺鹤鹏、陈亮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林德丰、何云、黄鑫城、林韶生、梁江涛、黄冉旅游管理系:谢辉体育科学学院:肖婷文、杨桔新、张大龙、陈田妹国防生:罗奋翮软件学院(专):陈洪葵、李正海、潘洁华、谢川、吴亚强、陈加柱、李红珠、贺为国、黄潮权、谢镇生、梁龙隆、吴志聪、许海航、钱嘉宝、曾聘婷、林耀庆、李锦爱5、科研积极分子:(共55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翁省辉、何文奇、曾祥容、李志焕文学院:谢宜伶、黄娟艳音乐学院:郑韵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黄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黄劼、周正元、陆伟斌、李紫罗公共管理学院:蔡梓丰、李志锋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尹凤婷、刘文周、吕锡钊、邱迅超、车剑青历史文化学院:郑妙娟、赖军佐政治与行政学院:罗艳莉、李惠仪、吴晓璇、林敏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晓霞教育科学学院:林慧聪、叶秀枝、周柳梅、余苗梓、徐冬冬、冯淑仪、钟智慧、林桢数学科学学院:钟志威、庄木沛、张承伟、李佩瑶生命科学学院:伍静莲、黄奕华、陈嘉欣、欧敏雅、陈文晓地理科学学院:陈漫遥美术学院:孙赛甲、吕明、黄燕燕计算机学院:梁盛、黄剑君、黄彬斌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苏桂敏旅游管理系:伍月浓体育科学学院:祝启华、刁吉丽、潘迪软件学院(专):罗池、吴桂堂6、社会工作积极分子:(共101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魏孝锡、孟姝文学院:吴坚、廖雪莹、陈毅燕、吴蔚蓝、黎进娣、梁志研、郭晓燕、蔡丽平、黄碧群、黄尉君、郭文慧音乐学院:潘家谕、罗洁、柯瑾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忠平、郑喜昭、梁丹丹、梁树坤、谢达真、叶炽高、王宁基法学院:邹水平、肖全先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叶剑花、古淑芬、崔燕薇、杨文毅、潘燕锋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刘勇飞、罗煜、陈细芸、陈娟、何秋燕、陈洁、唐秀文、高志刚、黄健泉、刘远欢、叶乔辉、方建平、黄锦伟、谢建东历史文化学院:张淑娟、屈莉莉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郑紫蓉、魏培琳、陈静纯、郭曼、彭冬梅、林燕、林岱林书舟、卢均准、黄惠芬教育科学学院:黄莉莉、陈旭莲、施玉青、李苑萍、李艳艳、周惠颜、李静数学科学学院:陈英芝、谢洁丹、陈纯、陈贤慧、梁文婷、肖德媛、张俊军生命科学学院:范洪超、林育鑫、陆小莹、甘国科地理科学学院:黄继荣、黄爱静、李少波美术学院:梁燕儿、王凯、何运贞计算机学院:梁杰、杨瑞锋、梁世杰、吴楚亮、林彬、刘明坤、王锡涛、王东晓、李誉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陆泽娜、吴凯萍、郭海霞、高惠玲、刘达钊、徐毅体育科学学院:周荣旺、温才铭、龚国豪、谭友兴国防生:林海恒软件学院(专):韦丽娜、苏佩娜、丁伟亮、苏旭飘、严悦、杨文帆、郑敏丰、刘敬彪7、文娱活动积极分子:(共16人)音乐学院:洪小琪、吴洁媛经济与管理学院:吴佩华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凌桂涛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仇明辉、刘晓明历史文化学院:贡秋拉姆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冯国威数学科学学院:才旦卓玛地理科学学院:刘莉、美术学院:李夏瑜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林慧兰体育科学学院:江丽清、邓丽梅、吴静、何杰辉软件学院(专):杨金平8、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共42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方文威、陈子胥、谢紫纯文学院:梁展铭、黄慧翀、何淑娟、冯婉文、陈子恺、郭锦润音乐学院:刘琳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坤茹法学院:邓嘉然、王一清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林素、简云娟、陈国海、林海涛公共管理学院:罗嘉恩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吴泳波、李珊、黄桂东历史文化学院:何彭绍政治与行政学院:林菲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王巍数学科学学院:许泽然、杨伟生生命科学学院:黄伟进、潘津珍、马燕飞、徐翔飞、张俊地理科学学院:何文靖、徐剑勇、邓光柱计算机学院:朱伯东、朱艺玲、任敏丽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黄晓慧旅游管理系:张影莎体育科学学院:江焕伟、胡琼惠、何燕、庄惠民软件学院(专):莫礼枢、杨玉英、罗敬华、冯晓嫦、吴宇娜、叶奕、胡樟兰9、社团活动积极分子:(共23人)文学院:吴敏聪、林楚涛、陈志昌、何弘钲、张恒、陈连子经济与管理学院:李佳芸、陈燃花、黎镕斌、柯少华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杨妹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邓兴勇政治与行政学院:唐奇宾数学科学学院:张伟倍地理科学学院:陈思燕美术学院:张伟东计算机学院:陈其龙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马斯媛旅游管理系:刘锦轩体育科学学院:付爱锦、李文通、黄进委、罗川方软件学院(专):陈伟达10、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共50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梁玉华、戚俐俐文学院:李可如音乐学院:甘凤琰、彭海峰、邹莎莎经济与管理学院:杨金梅、谭少霞、周丽雯、黄清苑、梁劲南法学院:张倩、陈素婷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罗汉坤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吕智坚、林惠迎、叶雄强、王嘉耀、蔡咏强历史文化学院:区小玲、赖香政治与行政学院:黄红华、李超泰、王淑霞、劳妙云、江忠志、赖桂梅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钟斯仪、梁靖华、麦健萍数学科学学院:李珺、陈丽贵、刘慈华地理科学学院:王雯、程育璇、孙彩歌美术学院:刘薇、杨彩霞、冯少娴计算机学院:冯城修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刘春华、黄澄锋、孔惠玲旅游管理系:黄志启、詹浩淼、周春华体育科学学院:曹家凌、吴泳冬、陈培旭、黄夏玲软件学院(专):邓汉钧、周钦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级:20 分 A 级:10 分 B 级:5 分 论文得分=级别 分(或加权级别
录的学术期刊论 文;《中国社会科
论文;被 EI 收录的学 术期刊论文
2、社科类:在 CSSCI 学 术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
分)
学》刊载的论文; 2、社科类:各学科确
各一级学科补充的若干
SCI、SSCI 收录 论文级别分按
5
定一览表》)。 2.计分方法 论文得分=级别分(或加权级别分) 级别分:T 级为 20,A 级为 10,B 级为 5 论文被 SSCI 收录时,按照影响因子进行加权: 0<影响因子 IF<0.5 时,论文加权级别分为 1T; 0.5≤影响因子 IF<1 时,论文加权级别分为 1.5T; 1≤影响因子 IF<1.5 时,论文加权级别分为 2T; …… 依此类推。 3.计分补充规定: (1)《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学术论文,级别分为 2T。 (2)被 ISSHP 收录的论文如果发表刊物未达到 A 级,作为 A 级论文。 (3)发表在 SSCI、A&HCI 收录源期刊但未被收录,作为 A 级论文;
4
学学报(中、英文版)》、《运筹学学报》、《光学学报》、《力学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理学报(中文版)》、《海洋与湖沼》、《动物学 报》(含《动物分类学报》)、《遗传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微生物学报》 (含《菌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Neurosience Bulletin》(《神经科学 通报》)、《生理学报》、《药学学报》、《营养学报》、《病毒学报》、《土壤学报》、 《林业科学》、《水产学报》、《园艺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 《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 究与发展》、《材料研究学报》、《半导体学报》、《中国激光》、《光电子•激光》、 《生物工程学报》、《遥感学报》、《分析实验室》、《应用化学》、《通信学报》、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自然科学进展》上的学 术期刊论文,作为 A 级论文。
(5)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类创作成果与比赛、表演等计分方法详 见附件 2(即《华南师范大学创作类成果界定一览表》)。
二、学术著作的评价及计分方法 (一)评定标准 T 级:
6
1.国际重要机构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2.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3.教育部统编高校教材 4.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专著 5.广东省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专著 A 级: 1.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编著、高校教材、译著、个人论文集、工具书、 科普著作 2.国内出版社出版的专著 3.经广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准的广东省高校重点教材 B 级: 1.国内出版社出版的编著、高校教材、译著、工具书、科普著作 2.国内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论文集 (二)计分方法 著作得分=级别分+字数分 级别分:T 级为 20,A 级为 10,B 级为 5 字数分:30 万字之内,每万字 0.5 分;字数超过 30 万字的部分,每万 字 0.3 分 (三)计分补充规定 (1)权威出版社专指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 (2)多人合作的著作,级别分由封面或扉页上署名的作者按计分通则 2 进行分配。字数分由实际撰写人按承担字数分配。 三、专利成果的评价及计分方法 (一)评定标准 T 级:国际专利、国家发明专利 A 级: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B 级: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的学术期刊论文;被 EI 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 B 级:被进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刊载的学术期
刊论文 以上被收录论文的原始论文必须为全文。 2.计分方法 论文得分=级别分(或加权级别分) 级别分:T 级为 20,A 级为 10,B 级为 5 论文被 SCI 收录时,按照影响因子进行加权: 0<影响因子 IF<1 时,论文加权级别分为 1T; 1≤影响因子 IF<1.5 时,论文加权级别分为 1.5T; 1.5≤影响因子 IF<2 时,论文加权级别分为 2T; …… 依此类推。 3.计分补充规定 (1)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被 SCI 收录, 论文级别分分别按 1.5T 、1.2T 计算。 (2)发表在《计算数学(中文版)》、《数学学报(中文版)》、《应用数
省部级以及广州市 科技主管部门组织 的函审鉴定
第一层次:6T 第二层次:2T~4T 第三层次:1T
社科立项 成果鉴定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成果正式 鉴定为“优秀”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成果正式 鉴定为“良好”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成果正 式鉴定为“优秀”
第一层次:1T 第二层次:1A 第三层次:1B
时可认定通讯作者为第一作者,其他排名次序不变,按照这个新的顺序进
行各人的业绩计算。教师之间的合作,如果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非同一教
师,计算业绩时可认定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必须明确注明)为第二作者,
3
其他排名次序顺延,按照这个新的顺序进行各人的业绩计算。 社科类: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合作发表的论文,如果研究生作为第一作
第二层次: 1T~3T
第三层次: 1A~1T
项目得分=级别分 +经费分
业绩评价与分数计分通则 计分通则 1:以华南师范大学为第二及其以后署名单位获得的 T 级以下 (不含 T 级。下同)的成果或业绩,一律不计算。以华南师范大学为第二 署名单位获得的 T 级成果与业绩(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专利成果除外),
1
2人
5/8 3/8
3人
5/10 3/10 2/10
4人
5/11 3/11 2/11 1/11
5人
5/12 3/12 2/12 1/12 1/12
6人
5/13 3/13 2/13 1/13 1/13 1/13
7人
5/14 3/14 2/14 1/14 1/14 1/14 1/14
8人
5/15 3/15 2/15 1/15 1/15 1/15 1/15 1/15
1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 (2007 年修订)
为了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各类科研工作的业绩进行合理
的评价与认定,以利于引导教师争取各类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高我校科
研的整体实力,为从事各种科研工作的教师提供发展空间,特制定本方案。
纳入评价的科研成果与业绩必须署名华南师范大学,共包括 9 种类型, 即学术论文类、学术著作类、专利成果类、科技鉴定成果类、社科立项成 果鉴定类、科技应用成果类、软科学成果类、获奖成果类、科研项目类。
各 学 科 确 定 的 定的若干个国内权威 个下属二级学科重要期
照影响因子进
1~2 个国内顶级 刊物发表的论文
刊上发表的论文
行加权
刊物发表的论文
学术著作
国际或国家出版 基金资助出版的 学术著作;教育部 统编高校教材;权 威出版社出版的 学术专著;广东省 出版基金资助出 版的专著
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编
T 级:20 分
各类成果或业绩均按照一定的标准定为 T、A、B 三个级别,并且制定出评 分方法。各类成果与业绩及其评价规则如下表:
பைடு நூலகம்
表 1 各类科研成果评价一览表
类别
T 级成果
A 级成果
B 级成果
计分方法
学术论文
1、理工类:被 SCI 收录的学术期刊 论文 2、社科类:被 SSCI、A&HCI 收
1、理工类:被进入 SCI 1、理工类:被进入中国 及 SCI 扩展库(SCI-E) 科 学 引 文 数 据 库 的 期 刊 刊 载 但 未 被 (CSCD)核心库期刊刊 SCI 收录的学术期刊 载的学术期刊论文
著、高校教材、译著、
A 级:10 分
个人论文集、工具书、 国内出版社出版的编著、 B 级:5 分
科普著作;国内出版 高校教材、译著、工具书、 著作得分=级别
社出版的专著;经广 科普著作;国内出版社出 分+字数分(字
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准 版的个人论文集
数 30 万之内 0.5 分
的广东省高校重点教
/万字。字数超过 30
2
按应得分数的 40%计算。作为第三及其以后署名单位获得的业绩,按应得
分数的 20%计算。
计分通则 2:合作获得的成果与业绩(科研项目除外),可按下表计算
每个人的业绩分数
成果或业绩
成果或业绩完成人的排名次序
完成人数
第 1 第 2 第 3 第 4 第 5 第 6 第 7 第 8 第 9 第 10
1人
第一层次:3T 第二层次:1T 第三层次:1A
获奖成果 科研项目
国家级奖项
国家级项目及有重 大影响的项目
省部级奖项
省部级项目及有 较大影响的项目
广州市、省厅局级 及其他重要奖项
广州市级、省厅局 级项目及较有影响 的项目
第一层次: 50 T~200T
第二层次: 1T~15T
第三层次: 1T~5T
第一层次: 2T~20T
计算个人的业绩分数时,也按照本通则)。
科研项目的业绩分数分配方式是:项目主持人占 70%,其余 30%由项 目申报表上的人员(本校教师)平均分配。(项目业绩分数的分配方式也可
以由项目组商定,但如果内部意见不一致,仍应按照本通则;学校统一计
算个人的业绩分数时,也按照本通则)。
计分通则 3:理工类: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合作发表的论文,如果研究生 作为第一作者、指导教师为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必须明确注明),计算业绩
科技应用 成果(获新 国家级新产品批文 产品批文)
省部级以及广州市 或全国行业新产品 批文
省厅级、省局级或 地级市新产品批文
第一层次:6T 第二层次:4T 第三层次:2T
软科学成 果(含咨询
报告)
国家级机构及国家 各部委采纳
省级机构及省厅 局、广州市党政机 构采纳
地级市机构、县级 党政机构、广州市 局级机构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