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修改
一、原设计方案概述原设计方案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以“趣味教学,激发兴趣”为原则,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新课: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 学习生字: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字。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蝌蚪、青蛙妈妈、鲤鱼妈妈等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6. 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修改方案1. 调整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从“激发兴趣”调整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 优化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兴趣。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感受课文情感。
(3)学习生字:采用生字卡片、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活动,如绘画、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3. 丰富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动物图片等,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4. 加强师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
(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方案1. 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感受课文情感。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丁从庆)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一、第一章: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1. 教学设计的定义2.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3. 教学设计的类型4.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5.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二、第二章: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1. 教学设计的过程2. 教学分析3. 教学目标设计4. 教学策略设计5. 教学评价设计三、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1. 教学设计创新的必要性2. 教学设计创新的方法与途径3. 教学设计实践的注意事项4. 教学设计实践案例分析5. 教学设计实践的反思与总结四、第四章:教学设计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1. 语文教学设计2. 数学教学设计3. 英语教学设计4. 科学教学设计5. 社会科学教学设计五、第五章:教学设计的评估与改进1. 教学设计评估的意义与目的2. 教学设计评估的方法与工具3. 教学设计评估的注意事项4. 教学设计改进的策略与方法5. 教学设计改进的实践与案例分析六、第六章:教学设计中学生的需求分析1. 学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2. 学生需求分析的方法3. 学生需求分析的案例分析4. 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教学设计调整5. 学生需求分析的实践与反思七、第七章: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1. 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2. 常用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工具3. 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4. 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案例分析5. 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反思八、第八章:教学设计中的差异化与个性化1. 差异化与个性化教学的意义2. 差异化与个性化教学的设计策略3. 差异化与个性化教学的案例分析4. 教学设计中的差异化与个性化实践5. 教学设计中的差异化与个性化反思与改进九、第九章:教学设计中的小组合作与协作1. 小组合作与协作的重要性2. 小组合作与协作的教学设计策略3. 小组合作与协作的案例分析4. 教学设计中的小组合作与协作实践5. 教学设计中的小组合作与协作反思与改进十、第十章:教学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1. 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的特点与挑战2. 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3. 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4. 教学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5. 教学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改进与未来发展十一、第十一章:教学设计中的跨学科整合1. 跨学科整合的概念与意义2. 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策略3. 跨学科整合的案例分析4. 教学设计中的跨学科整合实践5. 教学设计中的跨学科整合反思与改进十二、第十二章:教学设计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1. 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策略3.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案例分析4. 教学设计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5. 教学设计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反思与改进十三、第十三章: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激发1.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2. 激发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教学设计策略3.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激发的案例分析4. 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激发实践5. 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激发反思与改进十四、第十四章:教学设计中的道德与伦理教育1. 道德与伦理教育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2. 融入道德与伦理教育的教学设计策略3. 道德与伦理教育的案例分析4. 教学设计中的道德与伦理教育实践5. 教学设计中的道德与伦理教育反思与改进十五、第十五章:教学设计的未来趋势与发展1. 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2. 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技术与工具3. 教学设计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4. 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实践案例5. 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创新与实践、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估与改进、学生需求分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差异化与个性化、小组合作与协作、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跨学科整合、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激发、道德与伦理教育以及未来趋势与发展。
六上第2课《丁香结》教学设计修改后
六年级上册双线结构解读第一单元:走近大自然一、人文主题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大自然,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安排了四篇意蕴深厚的文章。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给我们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让我们背起行囊出发,走近自然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二、语文要素解读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本单元课文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并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将课文内容和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
三、教学设计2 《丁香结》教学设计济南市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张迎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4篇课文。
本单元教材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想象的天马行空奇特瑰丽。
以此为触发点,我们也将轻轻扭开想象的开关,学会将奇特的想象诉诸笔端,去构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从多方面描写事物的方法,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并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材在四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的相关栏目中都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
在此之前,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出现了两次: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到三年级第一单元的“边读边想象画面”到第五单元的“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再到四年级第一单元的“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再到六年级的“掌握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再到“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些”的编排思路,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本课是一篇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鲜润妩媚的形象,并由古人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联想到了丁香结的来历,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就是“结”,得到了生命需要“结”的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酒脱。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反思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反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修改后教学设计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的全新解读文本解读一、从课文内容上看文内容上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小男孩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当时的巴迪对于母亲的赞扬感到扬扬得意、兴奋不已。
面对父亲的严厉批评则十分伤心,无法理解。
第二部分写了成年后的巴迪成了一位成功的作家,他懂得了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批评与警告则时刻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他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感受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二、从表现手法上看从表现手法上看课文对人物进行了笔墨较多的细节描写,包含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中包含着人物的心情、态度,读者可借此揣摩人物的感受、心理活动。
细节描写蕴含的感情有时很明显。
比如“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等几处细节描写中我们能很明显很具体地感受到母亲鼓励的爱。
细节描写蕴含的感情有时很隐蔽。
比如“看了几个小时”“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岁。
”这些地方我们需要细细品味“不是毫无希望”、“批语”等词语背后的情感,才能体会到其间隐藏着的父亲严厉的深沉的爱。
三、从人文价值上看从人文价值上看课文结尾提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让我们明白了父母无论怎样说,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源于对我们的爱,舐犊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乐观的面对不同的评价与声音,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道理上前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内容)学生能够运用(技能或方法)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活动)的方式,培养(能力或方法)学生能够经历(学习过程),提高(能力或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学生能够形成(情感态度或价值观)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概述简要介绍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内容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2.3 教学资源与工具列出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与工具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介绍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探究法、小组合作等3.2 教学手段介绍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验、小组讨论等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4.2 新课呈现设计新课呈现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4.3 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环节,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实践4.4 总结与反馈设计总结与反馈环节,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设计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5.2 评价方式介绍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策略概述简要介绍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差异化教学等。
6.2 教学策略的应用详细说明教学策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例如: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手段或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呈现环节中,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具体的学习资源或方法)。
第七章:学生学习支持7.1 学习支持概述简要介绍本节课为学生提供的各类学习支持,如辅导、指导、资源等。
7.2 学习支持的具体措施详细说明学习支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导入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资源或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背景或基础知识)。
在新课呈现环节中,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或建议),引导他们(掌握新知识或技能)。
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一、背景分析原教学设计方案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对原教学设计方案的修改建议。
二、修改目标1. 优化课程内容,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修改内容1. 课程内容调整- 原方案问题:原教学方案中,部分课程内容安排过于集中,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且缺乏实践环节。
- 修改建议:- 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包含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
- 增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改进- 原方案问题:原教学方案过于依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
- 修改建议:-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讨论、实践和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 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原方案问题:原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仅以考试成绩为主,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 修改建议:-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课题研究等。
-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 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资源。
2. 中期实施: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后期总结:收集学生反馈,分析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方案修改,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修改后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
修改后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以及反思教学内容: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材第21页的内容及第22页练习六的第5~9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究、发现、归纳减法的运算性质,提高学生理性思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会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提高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应用减法的性质,灵活、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李叔叔也喜欢看,李叔叔读的这本书共234页,他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师:给出一共的页数和两天分别读的页数求剩下的页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生1:减法。
生2:不对,减法中的连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减法的运算性质。
(板书:减法的运算性质)【设计意图:直接给出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减法的运算性质】二、自主探究1.师:通过读题,你了解到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1:已知这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看了34页。
生2: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下多少页没看?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只列出算式)小组交流,汇报。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解题方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第一天看的66页,再减去第二天看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列式为234-66-34。
生2:我们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里面减去两天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列式为234-(66+34)。
生3:我们的方法和第一组差不多,只是先减去第二天看的34页,再减去第一天看的66页,列式为234-34-66。
[板书:234-66-34 234-(66+34) 234-34-66]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请拿出练习本,从这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教学设计(已修改的教案)丽萍
教学设计(丽萍)第一章:教学理论基础1.1 教学概述1.1.1 教学的定义1.1.2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1.1.3 教学的意义1.2 教学理论发展1.2.1 传统教学理论1.2.2 现代教学理论1.2.3 我国教学理论现状与展望1.3 教学原则与方法1.3.1 教学原则1.3.2 教学方法1.3.3 教学策略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教材2.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1.1 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2.1.2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2.1.3 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理2.2 教材的特点与选用2.2.1 教材的特点2.2.2 教材的选用原则2.2.3 教材的评价与使用2.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3.1 课程资源的种类与特点2.3.2 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2.3.3 课程资源的使用方法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实施3.1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3.1.1 备课3.1.2 上课3.1.3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3.1.4 教学评价3.2 教学活动的设计3.2.1 教学活动的类型3.2.2 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3.2.3 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3.3 教学实施的策略与方法3.3.1 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3.3.2 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3.3.3 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第四章:学生发展与评价4.1 学生的特点与发展需求4.1.1 学生的特点4.1.2 学生的发展需求4.1.3 学生评价的意义4.2 学生评价的方法与技术4.2.1 学生评价的方法4.2.2 学生评价的技术4.2.3 学生评价的实施步骤4.3 学生评价的注意事项4.3.1 学生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4.3.2 学生评价的全面性与发展性4.3.3 学生评价的激励性与指导性第五章: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研究5.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5.1.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5.1.2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5.1.3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5.2 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5.2.1 教学研究的类型5.2.2 教学研究的方法5.2.3 教学研究的实施步骤5.3 教学研究的注意事项5.3.1 教学研究的严谨性与创新性5.3.2 教学研究的实践性与理论性5.3.3 教学研究的结果评价与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修改于完善
一、教学设计方案背景教学设计方案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方案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修改与完善。
二、教学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1. 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描述不够具体,难以指导教学实践。
2. 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匹配,或者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复杂,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价不全面:教学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5.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三、教学设计方案修改与完善措施1. 明确教学目标:在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可评价。
2.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使其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同时注意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适度。
3. 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全面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
5.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分展开。
6. 加强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
四、教学设计方案修改与完善案例分析以一节数学课为例,原教学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不全面。
以下是修改与完善后的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修改)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讨论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背景和意义:介绍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指出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并提前做好解释和引导。
3.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互动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问题或实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通过示范或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并能够模仿和应用。
3. 实践与练习:提供相关的练习题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通过小组讨论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作业与测试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测验进行评分和反馈。
分析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 课程拓展: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或项目制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课程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实际案例或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和参考书,作为学习的主要资源。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修改后)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复习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后,先让学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比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猜一猜、尝一尝来进一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始至终沉浸在游戏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学习了并且掌握了比的化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联系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进行化简。通过学生反馈,发现学生很容易掌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分数比,小数比的化简方法还是掌握的不够熟练,应该针对这一部分知识加以练习。有的同学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发现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有的同学化简比时不能化到最简比,应让学生明确当比的前项和后项互质(并且不能为小数和分数时),这个比才是最简比。
难点:能用比或化简比的Fra bibliotek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与手段:
通过动手配制蜂蜜水的过程感知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再通过先猜一猜,再算一算(化简比)到尝一尝体会到40 :360和2:18是相等的,是同一个比的不同表现形式。再结合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来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化简方法。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比的化简
姓名
邵统天
学科
数学
学校
泗县屏山镇徐贺小学
年级
六年级
(以下内容、形式供参考,学校可自行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学会化简比。
13分钟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修改)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学术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工具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程内容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大纲。
分析每个学习单元的主题和知识点。
2.2 教学资源介绍使用的教材、辅助材料和参考文献。
说明可用的现代技术工具和资源。
2.3 教学方法介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
说明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和互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准备教学材料和资源。
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预习要求。
3.2 课堂活动设计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
安排学生展示和互动环节。
3.3 课后跟进布置作业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提供课后辅导和答疑机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章: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式说明采用的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口头报告等。
解释评估标准和评分方法。
4.2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进展的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改进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教学日程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学习单元的课时和进度安排。
安排考试和假期时间。
5.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确保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直接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6.2 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如PPT、视频、实物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利用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演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英语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Introduction:The aim of this teaching design is to develop students' editing skillsin English, which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identify and correct grammatical errors, improve sentence structure, and enhance overall writing quality. The teaching design incorporates various strategies and activities to ensure an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Objective: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1. Identify common grammatical errors in written English.2. Apply editing techniques to improve sentence structure and clarity.3. Enhance overall writing quality through effective proofreading.4.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o evaluate and refine written work.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1. Lectures: The instructor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key editing concepts, rules, and techniques.2. Demonstrations: The instructor will demonstrate editing techniques on sample texts, allowing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process.3. Group Work: Students will engage in collaborative editing activities, working together to identify and correct errors in each other's writing.4. Peer Review: Students will exchange their written work for peer review, providing constructive feedback and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5. Individual Practice: Students will complete editing exercises and assignments to apply the techniques learned in class.6. Online Resources: The instructor will provide links to online grammar resources, editing tools, and helpful tutorials for students to access outside of class.Lesson Structure:Week 1: Introduction to Editing- 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 of editing in English writing.- Overview of common grammatical errors and their impact on writing quality.- Editing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Week 2: Grammar Review- Review of basic grammar rules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dverbs, sentence structure).- Practice exercises to reinforce grammar knowledge.Week 3: Sentence Structure and Clarity- Identifying and correcting sentence fragments, run-on sentences, and comma splices.-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sentence structure and clarity.Week 4: Proofreading Techniques- Introduction to proofread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reading aloud, skimming, and highlighting.- Practice exercises to develop proofreading skills.Week 5: Collaborative Editing- Group activity: Students will work in pairs or small groups to edit each other's writing.- Peer review and feedback session.Week 6: Online Resources and Tools- Introduction to online grammar resources, editing tools, and tutorials.- Students will practice using these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ir editing skills.Week 7: Editing Assignments and Individual Practice- Students will complete editing assignments, applying the techniques learned in class.- Individual practice exercises to reinforce editing skills.Week 8: Final Review and Assessment- Review of key edit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Final assessment: Students will edit a sample text and submit their revised version for grading.Assessment:1. Participation in class activities and discussions.2. Completion of editing exercises and assignments.3. Peer review and feedback.4. Final assessment (editing a sample text and submitting the revised version).Conclusion:This English editing teaching design aim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become effective editors. By incorporat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ctivities, the course will ensure an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Through continuous practice and feedback, students will develop their editing skills and become more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high-quality written work.。
统计与可能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四)应用拓展,发挥主体创造性(采撷生活的浪花)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刚才我们摸乒乓球,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6来表示,那么这些知识在数学上都叫做概率。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比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航天发射等等都应用了概率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采撷生活的浪花。
(3)汇总各组的试验情况即全班的结果,再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当数据增大时,这个结果更加接近。
(三)思维拓Biblioteka ,强化数学概念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很快就发现了等可能性的奥秘,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智慧宝盒,里面是乒乓球,一种是黄色的,一种是白色的,如果我从里面随意摸出一个乒乓球,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1、阿凡提的故事
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讲《聪明的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在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眼看到了年底,阿凡提找巴依老爷去讨要工钱。巴依老爷可不想付给阿凡提工资。于是,眼珠子一转,对阿凡提说:“恩,糟糕的阿凡提,我这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付工资”,另一张写着“不付工资”,你抽到哪一张就按哪一张上的办,你可是有一半的机会哟!大家想一想,如果阿凡提抽纸条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备课老师
张景云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说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修改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成为评价其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方案以《平面几何》为例,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二、原教学设计方案分析1. 教学目标不明确:原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原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层次性,部分知识点讲解过细,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
3. 教学方法单一:原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讲授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方式单一:原教学设计方案中,评价方式仅限于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未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方案1.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了解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证明等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确保教学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3. 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4. 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作业、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具体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面几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3. 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综合应用: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修改后优秀教学设计示例2
修改后优秀教学设计示例2一、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三大教学观,本节课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学生发现问题要导,思路受阻要导,缺乏创新能力要导,总之要改“灌”为“导”。
故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留给学生一些观察、想象、假设、验证的空间,指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发现新知;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所以课前准备了导学提纲,以使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可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目标本节课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途径。
之所以选择此教学途径,是因为本人认为英语的社会性是运用,英语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定位为感受学习英语的价值,提高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以人际交往实践为情景、为突破口、为宗旨,培养语感,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发展交际策略,应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六.教学资源我校采用了网络教学设备,每间教室都有投影仪及多媒体演示设备,可以演示已制作完备的课件,本节主要利用了这种直观演示功能。
课件设计主要PowerPoint这种操作方式。
旁边有黑板可以进行板书,让学生借助图片,中英文提示能更顺畅地理解任务。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课布置导学题纲,以使学生课前预课前预为不同水前准备二、创设情景,以旧探新三、新课讲解1抓住本质习做到心中有数,为不同水平学生上课听课和参与课堂讨论做铺垫,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媒题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线与面间的距离、面到面的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来求解,引入新课板书:点到面的距离问:(1)什么叫点到面的距离?(2)关键是找什么?(找垂足)引起学生对点面距离的求法进行思考。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修改)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掌握……(2)学生能够运用……(3)学生能够理解……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的方法来提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利用……工具来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培养……的态度。
(2)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重点内容:(1)……(2)……2. 难点内容:(1)……(2)……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2)引导学生回顾……的知识点。
2. 讲解:(1)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2)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3. 互动:(1)开展……的课堂活动。
(2)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解答。
4. 练习:(1)布置……的课后作业。
(2)引导学生进行……的实践操作。
5. 总结:(1)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2)强调……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具:(1)……(2)……2. 教学素材:(1)……(2)……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2. 教师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3. 课堂观察:(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
六、教学策略1. 授课方式:(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辅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2)运用在线教学平台,拓展学习资源。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1)座位安排:采用圆桌式或小组合作式布局。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2. 学习氛围:(1)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 课外活动:(1)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参加……的竞赛或展览。
《草原》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原》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难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播放PPT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上课伊始教师用歌曲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草原,自然导入新课,为课文的教学铺垫了基石。
)2.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出示学生收集的草原图片:多媒体出示教师相机补充图片:草原风景图3.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百度视频】草原风光二、新授:(一)、范读课文(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出示PPT课件【百度视频】情景朗读《草原》【(一)、讲授第一自然段:1、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这美丽的草原,去领略一下她的无限魅力吧!《草原》课文诵读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把听课文范读换成学生自由读,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
(二)、多元互动,品析感悟。
(一)感悟草原自然美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学设计方案的修改
一、背景本教学设计方案是为初中数学课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而设计的。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平行四边形性质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现将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如下修改。
二、修改说明1. 修改教学目标原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修改后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修改教学内容原教学内容: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举例说明性质的应用。
修改后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讲解:结合图形,详细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3)练习:设计一系列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性质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三角形的相似、全等等。
3. 修改教学方法原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练习。
修改后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修改教学评价原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练习成绩为主,辅以课堂表现。
修改后教学评价:(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参与度、合作探究能力等。
(2)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总结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修改,旨在提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实例、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修改后《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用“……也许……也许……也许……”说一句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阅读名作的乐趣,激发想象的兴趣,培养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四、教材分析《天窗》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天窗》是第六单元“名著之旅”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斑斓而奇妙的文学世界,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拓展文学视野。
五、教学方法1、教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指导朗读法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2、学法主要通过展开想象、品词品句、朗读感悟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体验。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期待神奇。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时候吗?晚上,突然停电了,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是啊,当周围漆黑一片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到孤独,也许会感到苦闷,也许还会觉得害怕,都想看看有光亮的地方!有位小朋友,当他的周围也是黑洞洞时,你们知道他有着怎样的感受,又做了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的著名散文《天窗》吧!(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孩子们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孩子们通过回忆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明白,相同的做法是把散的小棒凑成十根捆成一捆,从而引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算理
教学设计方案
洛阳地区嵩县何村乡
课题名称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科目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学时间
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系统学习加法的开始。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基础。
学生汇报完算法后,我顺其自然的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教学活动4
教学活动5
教学活动6
4.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在教学例题2时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24+9,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这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将重点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在黑板上用流程图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们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能力目标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何村乡罗庄小学
2011-11-12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方法一:先拿出27根小棒,再摆出9根。然后从9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凑成十根捆成一捆。先算27加3得30,再算30加6得36。
方法二:先拿出27根小棒,再摆出9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凑成十根捆成一捆。先算9加1得10,再算26加10得36。
教学活动3
3.展示算法
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7+9的计算过程,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27+9怎么得出36的?我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学生可能会说:
27+9可以先算27加3得30,再算30加6得36。还可以先算9加1得10,再算26加10得36。还可以先算7加9得16,再算20加16得36。
(四)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孩子们第一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5.精心设练,乐中求新。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设计了以下练习:
想一想,算一算
45+6=
想:先算()加()得()
再算()加()得()
7+63=
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小棒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到同学们这么能干,派了米奇和米妮来看你们呢!看他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能从图上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可能会提出这三个问题:
米奇和米妮一共带了多少颗开心果?
米奇的开心果比米妮的开心果多几颗?
米妮的开心果比米奇的开心果少几颗?
今天这一节杨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来解决“米奇和米妮一共带了多少颗开心果?这个问题。
教学活动2
2.摆小棒。
我首先向孩子们提问:27+9该怎样计算呢?会算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怎么计算27+9的,不会算的小朋友请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
想:先算()加()得()
再算()加()得()
74+9=
想:先算()加()得()
再算()加()得()
[让学生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6、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以谈收获的谈话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