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处理观察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发布时间:2021-04-02T13:55:09.8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2期作者:李静[导读]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李静(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二门诊放射科;四川自贡643200)CT增强扫描是通过含碘造影和显影的技术手段,可以准确区分开发生病变的区域和健康的区域,提高疾病的检查率。
对比剂碘海醇的粘度非常大,而且渗透压也很高,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还要注意控制注射的速度。
对比剂注射后,很容易发生外渗的问题,会使病人的检查增加一些痛苦,严重的病人可能皮肤发生坏死等。
所以在CT增强扫描中,要加强对做好对比剂外渗的预防与护理工作。
一、如何预防对比剂外渗1、正确选择血管:注射对比剂时,要选择病人较粗的血管,而且还要具备较好的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注射,一般都会选择肘正中位置的静脉或是桡静脉做穿刺注射点;不可选择关节处、静脉瓣以及筋脉分割等处做穿刺。
穿刺位置的选择要由近心端朝远心端。
避开乳腺癌病人患侧肢体进行穿刺注射,严格杜绝在PICC穿刺处进行注射对比剂。
2、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比剂的注射,多会选择Nee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这种留置针的软化功能非常好,而且还可以在病人血管中维持漂浮,而且弹性与韧性都是比较好的,对血管造成的刺激影响非常小,最主要它会随血管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会伤害血管。
注意对病人的冠脉和胸腹部做CT增强扫描时,要将双臂举过头顶,避免因手臂影响了留置针,大大减少对比剂外渗的可能性。
3、做好穿刺位置的固定:穿刺完成好要固定好针头软管,再固定好针翼。
高压注射器要要放在穿刺一侧肢体旁,避免在扫描过程中发生牵拉等。
螺旋管要夹在病人手指中间,对冠脉和胸腹部做CT增强扫描时上臂要向上伸直开。
4、如何检查血管是否发生损伤:使用筋脉推注,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对比剂外渗。
主要方法是:穿刺成功完成后,使用高压推注器注射10毫升的0.9%生理盐水。
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预防及护理观察
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预防及护理观察关键词: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预防护理观察前言:随着我国的多排CT的迅速发展,医院的CT增强技术成为影像检测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增强检查过程当中,由于需要作用CTA技术开展,虽然这种技术取代了静脉留置针,但是对比剂的使用浓度、使用量会使速度和压力增加,如果患者本身的血管条件较差、配合力度不够、穿刺针选择不当等多种原因,使得对比剂渗漏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引起患者疼痛存在安全隐患,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对比剂的渗漏成为CT增强检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1]。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科2020年1-12月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2040例,其中有11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渗漏情况,发生率为0. 091% ,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为65岁,65岁以上有7例。
2.CT增强检查方法:本次采取的是美国CE LingSpeed 64排VCT,高压注射器为德国Ulrich 医药公司生产自动高压注射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是使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 B-D公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管检测选择不同的使用型号。
3.评价方法:通过安排专人记录每一位患者出现渗漏的情况,针对11粒渗漏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且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结果通过对比11位患者的渗漏量以及消退时间(见表1),对于渗漏量小的患者,可以延长按压时间,对患者冷敷可以消退症状。
渗漏量在30~50ml之间的患者,可以采用50%硫酸镁来进行冷湿敷,从而使得肿胀情况消退;然而针对于超过50ml的患者,那么在24h之内可以进行50%硫酸镁来进行冷湿敷,24h之后就要采用热湿敷,在这个过程可以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使得肿胀消退。
表1 11例患者发生的渗漏量和消退的时间对比渗漏量(ML)例数消退时间(h)<30518~2030-50520~24>50324~48三.原因分析1.与患者相关的因素:相对于患者配合能力较低的患者,在穿刺之后体位放置不当,那么,针头部分容易刺破血管或者是滑脱,最严重的穿刺血管情况不良,比如说针对糖尿病化疗、高龄放疗等情况,会使血管的弹性硬化,呈现条索状,因此,不能承受高压注射的方式。
碘海醇外渗处理方法
碘海醇外渗处理方法
首先,处理碘海醇外渗的方法取决于外渗的规模和地点。
如果是小规模的外渗,可以使用吸收剂(如粉末状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将碘海醇吸收,然后用吸尘器或扫帚清理。
另外,可以使用漏油垫或吸油棉来吸收碘海醇。
对于大规模的碘海醇外渗,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如环保部门或消防部门,以便他们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在外渗地点周围设置警戒线,防止他人靠近,并确保通风良好,以防止碘海醇蒸气的扩散。
另外,在处理碘海醇外渗时,应该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护目镜和化学防护手套,以免接触到碘海醇造成伤害。
处理完外渗后,应妥善处置废弃物,并确保外渗地点彻底清洁,以防止二次污染。
总的来说,处理碘海醇外渗需要及时、安全地清理外渗物,并采取措施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外渗处理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案
C 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案【摘要】目的:以案例为依据分析CT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应对方案。
方法:选取2022.01-2022.12在本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患者碘对比剂外渗原因,并研究科学的应对方案。
结果:本次研究所选案例中全部患者在优微显产生渗透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及肿胀现象,并伴随一定痛感,其中外渗量在10ml以下的患者有13例,通过护理,疼痛、肿胀表现于1d内消失,淤血于2d内逐渐消除,外渗量在20ml以上的患者有5例,通过护理,疼痛、肿胀在2d-3d内逐渐消除,淤血在7d内散开,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原因主要有注射渗透压、注射速度、患者基础病情、注射血管粗细等,医护人员需努力提升自穿刺技术及护理能力,从而减少碘对比剂渗漏现象发生。
【关键词】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外渗;原因;应对方案随CT技术的发展,CT增强技术已逐渐发展为当下临床重要的检查手段,在增强检查中,受CTA技术影响,虽然静脉留置针已经将强化头皮针予以替代,但因对比剂浓度、使用量、压力等方面的提升,再加之患者自身依从性低、血管条件差、护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使得对比剂渗漏现象依然存在,造成患者痛苦、医疗风险增加,易引发医疗纠纷现象,鉴于此,积极探究对比剂渗漏应对措施十分必要[1]。
本研究对碘对比剂外渗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的应对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01-2022.12在本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2例,年龄5-85(44.39±4.65)岁。
1.2方法1.2.1CT增强检查方法利用X线断层扫描仪SiemensDriveCT相关配套设备,以患者血管状况、检查要求等为依据选用适合型号的留置针(成人通常为18G~20G)。
利用静脉团注法,均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量:①儿童:1.5-2.0mL/kg;②成人:l-1.5mL/kg,注射速度:①儿童:0.8-2.0mL/s;②成人:3.0-3.5mL/s;头颅CTA:4.0-4.5mL/s;冠脉CTA:5.0-6.0mL/s。
1例碘海醇外渗的处理及护理体会
1例碘海醇外渗的处理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10-16T10:46:27.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金凤蒋玉梅[导读] 我院CT才起步,对碘海醇外渗没有处理经验。
陈金凤蒋玉梅(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淮安 223002)【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299-01 碘海醇: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是一种含有三个碘原子的非离子水溶性造影剂,碘含量为46.4%。
其药理作用为x光及CT 检查常用的造影剂,可供血管内椎管内和体腔内使用,CT扫描影像有增强效应。
资料患者女 47岁拟“葡萄胎”收入住院,住院第三日,考虑患者胸片结果有异常,追问患者否认近期有咳嗽或肺结核病使,故不能排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肺部转移可能,所以行肺部CT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在做CT增强扫描时,碘海醇外渗导致患者右手指到肘部严重肿胀,手指活动显著受限。
处理立即用50%硫酸镁外敷。
3小时后患者手背肿胀更明显,手背出现了三个水泡直径为2×3cm左右,立即电话汇报护理部,请求院输液组会诊,协助诊治护理,使其尽快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请外科主任会诊,在无菌操作下予手背穿刺放液及0.25%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后,喜疗妥外涂并予持续性冰敷6小时,每隔15分钟更换冰袋位置以防冻伤,右上肢抬高以减轻水肿,6小时后患者手指到肘部肿胀仍严重,较左臂增粗约1/3,无好转,晚班医生予停硫酸镁改95%酒精外敷,手背水泡的放液针眼处碘伏消毒后涂上京万红,10小时后仍未见水肿消退,决定停酒精外敷,继续用50%硫酸镁外敷,同时一直派特护保持纱布潮湿,经过44小时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肢肿胀明显消退,再经过两天的精心护理,喜疗妥外涂整个手臂,右臂恢复如前,只剩手背水泡处留有痕迹。
护理体会1、CT室予碘海醇造影时静注速度太快,仅10秒推完。
2、此患者静脉血管较脆。
高压碘海醇外渗原因分析及处理
高压碘海醇外渗原因分析及处理碘海醇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是一种含有三个碘原子的非离子水溶性造影剂,其药理作用为x光及CT检查常用的造影剂,可供血管内椎管内和体腔内使用,CT扫描影像有增强效应.但是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人体静脉造影剂注射,但部分病人静脉差,加之静脉快速,很容易导致药物外渗,一旦漏于血管外则会引起组织强烈刺激及坏死。
普外科近阶段曾发现6例碘海醇注射后外渗至上肢肿胀明显,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基本上在3天内肿胀消退,没有出现明显疼痛及坏死现象。
现将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立即停止注射并拔针,拔针前尽量回抽外渗液,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
(2)造影剂外渗时由CT室人员告知病房护士,立即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5mg湿敷,外用保鲜膜包裹,干燥后随时更换,也可使用土豆片加地塞米松外敷,直至腫胀消退,一般需要2-3天。
(3)嘱其抬高患肢和局部冷敷的方法,促进局部静脉回流,有利于外渗造影剂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渗出。
(4)做好心理护理,药物外渗后一般病人存在肢体疼痛感觉,加上局部肿胀范围较广,病人多存在紧张焦虑心理,护士一定要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紧张心理,也能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原因分析:1. 患者因素:1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功能减退,尤其是女性,局部组织容易失控,血管脆性强,通透性增加,导致注射针头移位,加上痛感降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都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2.无法沟通患者:包括被麻醉或昏迷的患者3.重症患者:休克、各种脏器衰竭、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外渗4.慢性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由于长期用药加上糖脂代谢障碍,血管硬化,或全身淤血,血流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2. 药物因素:曾接受过刺激性的药物如放化疗,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容易导致血管脆性增加而导致药物外渗。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措施近几天,科室的一位年轻同事因为造影剂渗漏问题挨了患者的一顿骂,并且这件事还差点闹到医务处。
其实这类事件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即便遇到也无需过分紧张。
鉴于患者对于这类问题缺少正确的了解,因此笔者针对造影剂渗漏的具体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将其分享给需要的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矛盾或冲突。
一、造影剂泄漏的原因第一,患者主观因素。
在检查诊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为缺乏专业的CT检查常识,以及对疾病的恐惧担忧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出现肢体抗拒等不配合治疗的行为。
第二,患者自身血管条件。
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血管硬化、变细的情况;肥胖患者还会因为体重原因导致血管不易显露;晚期癌症患者经过多次的化疗治疗后其血管弹性会逐渐变差,且变得越来越狭窄,这些都会增加造影剂泄漏的风险。
第三,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个别医护人员缺少责任心,诊疗前观察不仔细,再加上技术和经验问题,导致其在穿刺熟练度以及对血管的判断上不够精准,且穿刺后没有及时检查针头固定胶布是否牢固。
二、预防造影剂泄漏的有效措施第一,做好患者穿刺诊疗前的告知工作。
正式穿刺前,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造影剂的安全性,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要及时引导患者及家属了解造影剂过敏症状与泄漏之间的本质区别,并说明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将药物注射过快可能导致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轻微恶心等负面症状告知到患者,让患者保持平静放松的心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造影剂注射工作。
当患者注射位置出现疼痛或者针头上方出现轻微肿胀时,要提醒患者及时告知到医护人员,方便其加以处理。
第二,穿刺前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准确评估,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状况、配合依从度。
静脉炎、严重缺血性疾病、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是造影剂泄漏的高危人群,面对这些患者群体医护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于肿瘤或长期接受化疗的病人,因其血管弹性较差,且具有一定的脆性,如果穿刺不慎很容易刺破血管,因此需要加强防范。
造影剂外渗惨不忍睹,2招护理秘诀、4大处理方法帮大忙
造影剂外渗惨不忍睹,2招护理秘诀、4大处理方法帮大忙在 CT 增强检查过程中,造影剂(碘海醇)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以 3.0~4.0 ml/s 即 3600 滴/min 的速率进行静脉注射。
如此注射对血管壁冲击力大,造影剂极易外渗,可导致局部组织粘连甚至坏死,甚至可能造成关节功能障碍或被迫截肢。
每当发生造影剂外渗时,临床护士就会十分担心。
为了帮助临床护士了解造影剂外渗的处理流程,特整理本文。
案例一这个是造影剂外渗吗?案例由@遇热***于 2019-03-29 分享于丁香园心血管论坛:基本资料:患者,66 岁,女性,PCI 术后,右前臂肿胀明显,予以硫酸镁湿敷(患者自诉湿敷时疼痛剧烈),加压包扎后疼痛加剧。
可见右前臂多处散在水疱,最大约3×4 cm,术中情况不详(手术记录还没出来,后面会补充)。
但是右桡动脉穿刺不成功,改为右股动脉,术后三小时查ACT:280s。
想请教这个是造影剂外渗还是过敏呢?以及处理方法,谢谢!(图片来源:丁香园心血管论坛)站友回复:右侧桡动脉穿刺未成功,考虑加压过度导致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典型的缺血坏死,动脉远端出现水泡,发黑。
建议:及时减压,解痉,扩血管处理。
知识链接:筋膜间隙综合征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
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使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文献报道,造影剂外渗也可并发筋膜间隙综合征。
案例二碘海醇外渗,手肿怎么办?该求助帖来自于中国危重症护理交流群。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74 岁,右腹股沟疝。
求助内容:推碘海醇时发生外渗,手肿了,求助解决办法。
(图片来源:中国危重症护理交流群)看了群友回复的方法,有建议如意金黄散外敷的,也有土豆片外敷、硫酸镁外敷等方法。
(图片来源:中国危重症护理交流群)据笔者所知,这些方法具体操作时还要因人而异,因为外渗的部位、严重程度不尽相同,其预后也不一样。
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致药物外渗
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的处理( l )轻度外渗:多数损伤轻微,无需处理。
但要嘱咐患者注意观察,如外渗加重,应及时就诊。
对个别疼痛明显者,局部给予普通冷湿敷。
( 2 )中、重度外渗:这可能造成外渗局部组织肿胀、皮肤溃疡、软组织坏死和间隔综合征。
对于中、重度外渗患者的处理:①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②早期使用50 %硫酸镁保湿冷敷,24h后改硫酸镁保湿热敷;或者用黏多糖软膏等外敷;或者用0.05 %的地塞米松局部湿敷。
③对比剂外渗严重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 5 mg/次,3 次/d ,连用3d 。
④必要时,咨询临床医师用药。
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致药物外渗1例护理【摘要】目的:根据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外渗后致局部组织损伤的特点寻找理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对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期间意外出现外渗病人予以50%硫酸镁局部湿敷并抬高患肢及冷敷。
结果:病人于当日病情缓解,疼痛减弱、水肿明显减轻,未发生无菌性炎症或组织坏死,并于3日后痊愈。
结论:硫酸镁局部湿敷是一种治疗碘海醇注射液外渗的有效方法,配合患肢抬高及冷敷能在短时间内促使组织水肿消退,避免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注射药物外漏局部护理CT增强扫描是用数控注射器通过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后,按所需要的时间再行扫描。
增强扫描利用了病变组织与相邻正常组织间的吸收差别,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变,增强检查不仅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而且对定性诊断颇有帮助[1,2]。
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如果注射速度太慢,对比剂可能已经经静脉系统流出,这样所获得的CT值不能真正反映组织灌注量的情况,所以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人体静脉造影剂注射,但静脉快速注射药物,特别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一旦漏于血管外则会引起组织强烈刺激及坏死,甚至造成关节功能障碍或被迫截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我们对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后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的患者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敷同时配合抬高患肢及局部冷敷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碘海醇外渗处理方法
碘海醇外渗处理方法碘海醇(Iohexol)是一种用于影像学检查的造影剂,常用于CT、导管造影等检查。
在使用碘海醇时,有时会出现外渗现象,特别是在静脉注射时。
外渗不仅影响了造影剂的有效性,还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碘海醇外渗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外渗的措施。
我们需要了解碘海醇外渗的原因。
造影剂注射时,外渗是由于血管壁的损伤或者注射过快引起的。
在使用碘海醇时,常见的外渗表现包括皮肤发红、局部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一旦发现有外渗情况,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针对碘海醇外渗的处理方法,首先需要将外渗区域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帮助排出多余的造影剂,并保持局部清洁。
对于外渗造成的局部皮肤刺激,可以使用冰敷或者局部外用药物进行缓解。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除了处理外渗的方法,预防外渗同样重要。
在注射碘海醇前,医务人员需要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史和过敏情况,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造影剂的注射。
在注射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和速度,尽可能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减少外渗的可能性。
注射后应嘱咐患者保持注射部位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有助于减少外渗的发生。
对于患者特殊情况,如肾功能不全、孕妇、哺乳期妇女等,注射碘海醇需要格外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于儿童等特殊群体,用药更要小心谨慎,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在对碘海醇外渗的处理和预防中,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和护理水平。
患者本人也应当了解碘海醇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何自我观察和处理外渗情况,以及在注射前后的注意事项。
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避免碘海醇外渗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对于碘海醇的外渗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外渗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培养医患双方的协作意识,确保碘海醇的安全有效使用。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一例大剂量碘海醇外渗的护理
一例大剂量碘海醇外渗的护理【摘要】本文总结一例大剂量碘海醇发生外渗的护理体会。
护理要点包括:外渗肢体体位摆放及肌肉等长活动指导;冰袋干冷敷、大黄与芒硝加温外敷时机选择;患侧肢体疼痛、皮肤及肿胀的观察与处理。
结果:患者外渗部位3天疼痛消失,局部冷热敷过程中皮肤完好无损伤,水泡创面痂皮脱落愈合。
结论:碘对比剂注射前做好血管评估及外渗应急预案演练,早期及时处理碘对比剂外渗对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剂量碘海醇;外渗;护理碘海醇(又称对比剂)静脉注射常用于图像增强,在疾病的诊断、鉴别、定量、定位以及肿瘤术前分期、术后复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现报道1例使用碘海醇高压静脉注射出现大剂量外渗造成前臂及手背严重水肿,手背多处大小不等水泡,通过及时对症处理,水肿消退的案例、皮肤愈合的案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体重61.5kg,因“卵巢癌术后第一次化疗、咳嗽一周”入院,病程中无发热、呼吸困难,无阴道流血。
2018年3月26日再次入院检查,09:20行CT 上、中、下腹部增强扫描检查,选择注射部位为左手背部,预注射20ml生理盐水时,患者诉左手穿刺点疼痛,护士回到患者旁,检查留置针处皮肤,未发现肿胀,回操作台继续操作,在高压注射造影剂50ml时患者主诉疼痛加剧,停止注射发现以穿刺点为中心肿胀约1*2cm,立即停止注射拔除留置针按压约2分钟,告诉患者药物外渗(未予其他处理)。
10:20患者返回病房后,诉左手疼痛较前加重,NRS评分5分,左手背肿面积2*3cm,手指活动受限,此时测得左前臂肘下5cm臂围24cm,左腕部17cm,左手围20cm,皮肤颜色正常,肢端血供尚可及测皮温34℃(皮温检测仪),立即汇报医生抬高患肢,多饮水(24h约2500ml)给予冰袋毛巾包裹干冷敷;于14:30患者诉前臂疼痛发胀感加重,肢端血供尚可及测冷敷部位皮温31℃,左前臂肘下5cm测臂围24.5cm(较前一次增加0.5cm),左腕部17cm,左手围21cm(较前一次增加1cm),继续抬高患肢,给予冰袋每2h冷敷一次,做抓拳锻炼;于17:30时检查见整个前臂肿胀,皮肤发红,手指不能弯曲,注射处可见瘀青,手背多处出现散在小水泡数10个大小不等(大约3×5mm,小约1×1mm,)桡动脉搏动可及,肢端血供尚可,冰敷部位测皮温31℃,左腕部18cm(较前一次增加1cm),左手围24.5cm(较前一次增加3.5cm)疼痛加重NRS评分10分,左前臂肘下5cm测量臂围27cm(较前一次增加2.5cm),汇报医生请烧伤科会诊:建议继续抬高患肢,予冰袋持续性间断冷敷,按浅Ⅱ度烧伤创面护理(大水泡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液体);00:30左前臂肘下5cm测量臂围27cm,左腕部18cm,左手围24.5cm,疼痛较前减轻NRS评分8分,手背水泡较前大(大约7×9mm,小于2×3mm),抽出7.8ml液体,为淡黄色;03-27 ,08:30检查见整个前臂肿胀,透亮,指不能弯曲,左侧手掌部皮肤发白,桡动脉搏动可及,患者疼痛NRS6分,左前臂肘下5cm测量臂围27.5cm(较前一次增加0.5cm),左腕部18cm,左手围24.5cm,抽出4.6ml液体,为淡黄色;继续给予冰袋间断冷敷,冰敷部位测皮温30℃,抬高患肢抓拳,多饮水(24小时2500ml);14:30测左前臂肘下5cm臂围27.5cm,左腕部18cm,左手围23cm (较前一次减少0.5cm),NRS评分4分;18:30检查见上前臂肿胀有所消退,左前臂肘下5cm测量臂围27cm(较前一次减少0.5cm),左腕部18cm,左手围23cm,NRS4分,左手指肿胀减轻,手掌部转红润,手指能背伸,但手背肿胀未消退。
碘海醇外渗的处理
碘海醇渗漏的处理紫色的简药物外渗的原因:①由于穿刺不当,造成血管壁损伤或穿透血管,针头固定欠佳。
②患者系老年女性,长期输液致血管脆性强,通透性增加。
③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流速快,冲击力强。
外渗性损伤的机制:碘海醇造影剂属高渗性溶液,一旦进入皮下间隙后能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可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当药物进入细胞时也将水同时带入细胞,又使细胞因机械性膨胀破裂死亡。
临床表现:早期损伤的前臂肿胀,剧痛,颜色无改变,进而发展到整个手臂均肿胀且出现青紫色,压之不褪色,皮温低,质感硬。
药物处理:①50%硫酸镁湿敷。
硫酸镁属盐,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而50%硫酸镁溶液对组织液而言则相应地为高渗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由于高渗透压平衡原理,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起到局部治疗作用,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方法简便易行。
②或者用 0.05 %的地塞米松局部湿敷。
③对比剂外渗严重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 5 mg/次, 3 次/d ,连用 3d 。
非药物处理:①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②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可用冰袋冷敷药物外渗处皮肤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
③严密观察。
由于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流速快,达2~3ml/秒,对血管冲击力强,易造成造影剂渗漏皮下形成大面积软组织肿胀损伤,操作者在血管的选择上,首先尽量不要选择关节屈曲部位的血管,且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其次应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我们通常选择靠近高压注射器一侧的上肢弹性较好的血管。
如血管不充盈,系好止血带后嘱患者握紧拳头再松开,反复几次,这样更容易看清血管,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针头,进针要深,确定注射针头在快速回流良好的静脉内后,牢固固定针头,并试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数毫升(如试注射的为碘对比剂,最多只试注射3ml),确定无漏渗迹象后仔细检查管道并正确连接。
碘海醇外渗后处理流程
碘海醇外渗后处理流程
碘海醇(Iohexol)是一种碘造影剂,通常用于医学影像学中的X射线和CT 扫描。
外渗是指碘海醇注射后从血管系统外渗到周围组织的情况。
处理外渗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早期观察和诊断:当患者注射碘海醇后,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发现有外渗的迹象,应该及时进行诊断。
这可能包括疼痛、肿胀、红肿等症状。
2.停止碘海醇注射:一旦发现外渗,医务人员应该立即停止碘海醇的注射,以阻止进一步的外渗发生。
3.冰敷:冰敷可以帮助减轻外渗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医务人员可能会在外渗部位放置冰袋,有助于收缩血管和减缓药物的扩散。
4.局部按摩:轻柔的局部按摩有助于促使碘海醇重新进入血管系统。
医务人员可能会进行轻微的按摩,以促进药物的重新吸收。
5.观察和监测:外渗后,患者需要持续观察和监测。
医务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确保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6.症状处理:如果患者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医务人员可能会采取适当的药物或治疗来缓解症状。
7.记录和报告:医务人员应该详细记录外渗的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症状、处理过程等,并及时向医疗团队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外渗的处理可能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处理过程中,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反应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碘对比剂在CT增强检查时渗漏的预防与处理
碘对比剂在CT增强检查时渗漏的预防与处理摘要】目的:分析碘对比剂在CT增强检查时渗漏的预防和处理方式。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共行1230次CT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碘海醇注射液,注射总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检查要求进行控制,大致范围在45~80ml毫升左右。
结果:在所有的患者当中,因为可干预因素出现碘对比剂渗漏的患者只有2例,占总扫描人数的0.16%。
结论:碘对比剂的使用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出现渗漏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损伤。
【关键词】碘对比剂;CT增强检查;渗漏【中图分类号】R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106-01CT增强扫描是利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进行检查的方法,扫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以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从而判断肿瘤分期的准确性,决定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切除手术[1]。
CT增强扫描在很多疾病诊断中都使用过,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因为患者自身的因素,还有技师和护士的因素,在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比剂渗漏的情况[2]。
因此本文对碘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检查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共行1230次CT增强扫描,其中女性行580例次,男性行650例次;年龄为42~66岁,平均年龄为(56.3±5.7)岁;体重为45~73千克,平均体重为(61.4±6.7)千克。
1.2 方法扫描仪为双排高压针筒,一次性静脉留置针,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
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自愿签署了检查知情同意书,检查过程中的给药量按照每千克1.2毫升进行计算,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和检查部位来决定给药速度,一般是每秒2.5毫升到5.0毫升,碘海醇的总剂量为45ml~80ml。
碘海醇外渗护理
碘海醇外渗护理发表时间:2018-05-10T11:13:16.7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作者:杨玲玲1 严仁辉2[导读] 护理人员要采取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观察沟通护理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促进患者碘海醇外渗状况的缓解与治疗。
(1兴化市人民医院;2泰州市兴化市新区分院肿瘤医院;江苏兴化225700)摘要:碘海醇的物化性质使其能够作为造影剂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造影类别和所采用技术的不同,碘海醇造影剂的注射剂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临床CT造影诊断、血管造影中碘海醇均具有较好的造影效果,其毒性小、造影密度低以及耐受性好等优势使其在现代医学造影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对碘海醇外渗的临床表现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碘海醇外渗护理措施。
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效规避和改善碘海醇外渗状况,促进碘海醇在造影诊断中优势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碘海醇;外渗原因;护理措施前言:碘海醇作为造影剂应用于CT等诊断建检查中,能够通过区别正常组织细胞与病变组织的吸收差别使病变得到清晰的显示,进而实现疾病诊断和确诊的目的。
在造影检查中造影剂注射速度过慢会导致造影剂经由静脉系统流出,而静脉注射速度过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造影剂外渗的状况,在碘海醇注射后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并对外渗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补救是十分必要的。
1碘海醇外渗表现及原因分析顾宝红在研究中指出碘海醇外渗会导致患者出现前臂肿胀、灼烧刺痛等症状,随着外渗的发展出现手臂整体肿胀以及皮肤瘀斑和苍白现象,并逐渐出现皮肤温度降低、质感坚硬等状况,严重时会出现局部组织黏连以及溃疡坏死的症状。
研究中指出造成碘海醇外渗的原因是较为多样的,患者身体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护理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造成碘海醇外渗。
首先,当患者的年龄较大时,其多项生理机能减退,会出现身体组织松弛以及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等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碘海醇注射中出现针头移位的几率增加,进而导致碘海醇外渗。
1例碘佛醇造影剂渗漏治疗及护理
1例碘佛醇造影剂渗漏治疗及护理2013年11月我院发生1例碘佛醇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造成患者右前臂重度水肿,局部皮肤出现大量水泡,给予50%硫酸镁湿敷,并抬高患肢,效果不理想,请外科专家会诊后10d给予局部切开减压并引流,11d患者完全康复出院。
笔者提出在治疗中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相关检查前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结论: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CT增强扫描;碘伏醇渗漏;治疗;护理行CT增强扫描检查时,必须经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
碘伏醇是一种非离子造影剂,在临床在应用比较广泛,它主要是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密度对比。
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通常CT增强扫描时,使用碘剂量大,高压注射速度快(3~5ml/S),压力大,造影剂浓度和粘度非常高,易引起注射部位的血管破裂,导致造影剂渗漏,造成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导致医患纠纷。
如果治疗处理不当,也会引起不良的后果,现就治疗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5d,畏寒发热10h。
体检:T40.3℃,P116次/分,R26次/分,BP130/80mmHg,精神差,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稍粗,右肾区压痛(﹢),叩击痛(﹢),双下肢不肿。
血常规(-),尿常规:WBC0-2Hp,BCD(±)。
B超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
临床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并泌尿系感染。
入院后给予补液、抗感染对症处理后5天体温正常,遂行CTU 以明确是否存在输尿管结石。
采用静脉注射,在行CTU时发生疼痛,重度肿胀,局部皮肤出现大量水泡,给予50%硫酸镁湿敷,嘱患者抬高该上肢,并给予抗感染,增加营养对症处理数天,但局部皮肤仍出现红肿、包块,最后进行右前臂包块切开减压并引流,给予心理、皮肤护理,预防感染,11d后患者康复出院。
2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患者对该检查有恐怖感,检查前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目的,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当造影剂发生渗漏时,局部造成肿胀、疼痛、麻木感。
碘海醇外漏的处理及流程
碘海醇外漏的处理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碘海醇是一种常用的对比剂,用于X射线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处理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处理方法。
方法:将我院
2011年6月-2014年8月接收CT扫描患者400例作为对象,均于CT扫描中借助
高压注射液器增强,分析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400例患者CT增
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10例,占比2.5%,其中,中等渗漏者7例,重度渗漏
者3例,均于针对性措施后处理。
结论:临床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海醇注射前
期需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渗漏现象后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以减少患
者疼痛度。
关键词:CT增强;碘海醇;渗漏
目前,CT检查方法成为临床常用手段,取得显著效果。
CT增强扫描可进一
步观察患者病变情况,通过相应造影剂的使用可发现漏检病灶,为病变的鉴别、
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
为了确保该增强扫描的顺利实施,除做好准备工作外,还
需做好造影剂渗漏预防措施,以提高整体效果。
对此,本文将我院CT增强扫描
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旨在探讨其碘海醇渗漏的处理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8月接收CT扫描患者400例作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0例,女性患者170例,年龄段25-80岁,平均(50.3±1.3)岁;扫描部位:100例头部扫描者,230例腹部扫描者,70例盆腔扫描者。
400
例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可评定(P>0.05)。
1.2方法临床CT增强扫描患者均借助多排螺旋CT设备,药物注射选用高压
注射器,注射药物为碘海醇。
碘海醇为非离子型比对剂,对血管、神经组织产生
毒性较少,稳定性高,可大剂量使用;临床碘海醇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体重、
疾病病情确定剂量,一般按照每千克1.5-2.0ml剂量给药,注射期间将速度维持在每秒2.5-4.0ml之间,时间在40秒以内。
扫描时根据病灶、扫描部位等确定是否
需延迟动脉、静脉期的扫描。
头颅注射30秒、腹部注射20秒、盆腔注射40秒
内行增强扫描效果更佳。
对于肝脏部位扫描患者来说,可选用延迟扫描法,这样
可更好地观察病灶情况。
一般来说,CT增强扫描前期需叮嘱患者脱外套,保证穿
刺部位完全暴露,方便观察;头部扫描患者需将双手放于胸前,体部扫描患者需
将双手放于头顶,未穿刺手支撑穿刺一侧肢体。
上腹部患者扫描前期需饮用温水,以彻底充盈胃部;下腹部、盆腔扫描患者前期行直肠灌入处理,上述准备工作旨
在让操作医师更加清楚的分辨病症,进而提高疾病诊断率。
当然,此准备工作操
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加强穿刺针的保护,禁止出现穿刺针移位现象。
1.3评定项目 CT增强扫描结束后统计其碘海醇渗漏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
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行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4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过程均顺利,扫描图像清晰,疾病诊
断明确;扫描期间出现碘海醇渗漏10例,占比2.5%,其中,中等渗漏者7例,
范围在5.0cm以内;重度渗漏者3例,范围在5.0-10.0cm之间;碘海醇渗漏患者
经基础性处理后,中等渗漏者3天内治愈,重度渗漏者5天治愈,均为出现临床
并发症。
3讨论
3.1碘海醇渗漏原因①患者因素。
患者血糖弹性差、精神过于紧张,血管过
度收缩;老年患者皮肤过于松弛,加大穿刺困难度;②医护人员因素。
血管选择不当,工作责任心不强,观察不认真,药物注射速度不合理;③高压注射器连接不当,导致穿刺针移位。
本组400例患者出现10例碘海醇渗漏现象,对症处理后均治愈。
3.2碘海醇渗漏后处理①物理疗法。
临床CT增强扫描碘海醇注射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漏现象,应立即将穿刺针拔出,并按摩其渗漏部位,这样可排出部分造影剂。
若患者肿胀部位范围较大,可将注射器刺入明显肿胀部位,向外抽吸造影剂,待抽吸结束后借助碘伏消毒处理,随后用无菌纱布包扎、覆盖,预防继发性感染[2]。
同时,还可行冷敷处理,以收缩局部血管,减轻水肿症状,减少药物扩散范围,还可控制细胞活动性能,减轻临床疼痛度;②药物疗法。
临床碘海醇渗漏后,医护人员需根据其渗漏程度对症处理,如:针对轻度、中度碘海醇渗漏患者来说,可借助硫酸镁湿敷处理,可加快肿胀部位消退速度。
资料显示,经由湿敷处理后大多数患者可于24小时内消退[3];而针对重度渗漏患者来说,亦可使用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炎。
并且,还需使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类药物外敷,以预防过敏,加快血管内皮修复进度,减少渗出液体总量,在促进消肿的同时,减轻疼痛度;③心理疏导。
一般来说,碘海醇渗漏后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担心影响扫描结果,不利于疾病治疗;担心造影剂的流出会损伤自身皮肤,给后续操作带来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于操作过程中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该药物的临床效果、作用,消除患者顾虑;告知患者会尽快为其安排再次检查时间,并短时间内得出准确的检查报告,便于舒缓患者不良心理,促使其调整最佳状态接受临床后续治疗[4]。
此外,还需及时和患者负责医师取得联系,告知医师密切观察患者渗漏部位,做好相关随访工作。
综上,临床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海醇注射前期需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渗漏现象后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如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案,以消除患者顾虑,舒缓负性情绪,及时对症处理,从而减少患者疼痛度。
加强观察力度,进而从根本上预防皮肤坏死、肿胀等病症,提高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一筠.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全科医
学,2012,10(7):1159-1160.
[2]柳玉华,繆丹,肖秋伊.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
理,2009,7(36):3308-3310.
[3]郑朝晖,赵丽.17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J].内科,2010,5(2):215-216.
[4]樊小芳.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护理体会[J].微创医
学,2014,9(5):65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