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案60248
2024年《善良》教案-(目录版)
《善良》教案-(目录版)《善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学会用善良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他人。
(3)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善良的力量。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善良经历。
(3)引导学生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善良的品质,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3)激发学生对善良行为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学会用善良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他人。
(3)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如何激发学生对善良行为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善良?(2)学生分享自己对善良的理解。
2.讲解善良的含义(1)教师讲解善良的含义:善良是指心地纯洁,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2)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善良行为。
3.善良的力量(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善良影响他人的故事。
(2)学生讨论:善良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4.分享善良经历(1)学生分组,每组分享一个自己的善良经历。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5.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2)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传播正能量等。
6.善良的价值(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价值体现在哪里?(2)学生讨论并总结:善良的价值在于传承美德、弘扬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等。
7.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善良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善良行为,制定行动计划。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善良经历。
2024年《善良》教案(目录版
2024年《善良》教案(目录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善良》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善良的定义、善良的重要性、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关联、培养善良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培养善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善良,将善良品质内化为自身行为。
教学重点:善良的定义、善良的重要性、培养善良品质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善良事例素材、板书设计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善良》章节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善良事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善良的定义,阐述善良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关联。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场景中展现善良品质。
5.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与善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善良》2. 内容:善良的定义善良的重要性培养善良品质的方法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关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列举三个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的实例,并说明善良在这些例子中的作用。
(3)思考如何将善良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答案:(1)善良是指心地纯洁,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品质。
(2)实例:帮助老人过马路、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关心同学的健康等。
善良在这些例子中的作用: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关爱家人、朋友、同学做起,将善良品质融入日常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善良》王蒙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王蒙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善良,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欣赏精彩语句。
3. 通过对善良的思考,培养学生向善的心态。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论证法。
2. 深入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文章的逻辑思路。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善良?善良有什么意义?2. 提问: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善良的人和事?你是如何看待善良的?二、作者介绍1. 介绍王蒙的生平及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提问:王蒙在作品中如何表达对善良的理解?三、文本分析1. 梳理文章脉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表明观点。
2. 分析文章中的对比论证法,如善良与凶恶的对比、善良与愚蠢的对比等。
3.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等,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提到的善良与愚蠢、善良与凶恶的对比,你对这些观点有何看法?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中心观点和论证结构。
2. 提问:你认为文章中的善良有何意义?二、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践行善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做到与人为善?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文章的中心观点和论证结构,强调善良的意义。
2. 拓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善良,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中心观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章论证结构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4. 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善良的情况。
第2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王蒙的《善良》,了解作者对善良的深刻理解和阐述。
2024年《善良》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2024年《善良》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二必修教材《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善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七节“善良的力量”,详细内容为:善良的含义、善良的重要性、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善良、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善良,提升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善良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善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教学重点:善良的含义、善良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善良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讲授新课:(1)善良的含义:教师讲解善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内涵。
(2)善良的重要性:分析善良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的作用。
(3)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善良:分享一些践行善良的实例,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
(4)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处理:讲解善良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教授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善良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善良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善良的含义2. 善良的重要性3. 践行善良的方法4. 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亲身经历的善良行为,分析它们给你带来的影响。
2. 答案:(1)答案示例:善良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等方面。
我认为善良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2)答案示例:①帮助一位老人过马路;②给流浪狗喂食;③安慰一位受伤的同学。
这些善良行为让我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也使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善良》教案范文
《善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善良的定义与内涵2. 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3. 培养善良品质的方法与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善良的理解和体会。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善良的表现和意义。
3. 实践指导法:教师提出实践任务,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善良,并分享实践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善良的定义与内涵:教师详细讲解善良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3. 分析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教师举例说明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
4. 讨论培养善良品质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善良品质。
5. 分享实践经验: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在生活中实践善良的经验,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讨论环节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善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善良教育读本》或其他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善良行为的真实案例或故事。
3. 视频资源:寻找与善良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善良行为展示会”:让学生准备一些体现善良行为的实际例子,通过展览或表演的形式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开展“善良实践周”活动:鼓励学生在一个月内每天至少做一件善良的事情,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善良》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文章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文章《善良》,使学生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善良》2.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
2.3 教学难点文章的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善良品质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解释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
3.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讨论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善良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善良的定义和价值,引起学生对善良的兴趣和关注。
4.2 讲解教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解释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
4.3 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讨论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4 情境体验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善良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关于善良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善良的理解和认识。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善良的故事或文章,如《雷锋的故事》、《爱的教育》等,以丰富学生对善良主题的理解。
6.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让学生将善良的品质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自评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7.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看法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求,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善良》教案(通用6篇)
•••••••••••••••••《善良》教案(通用6篇)《善良》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善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善良》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品德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
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能力: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善良过时了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坚守善良,幸福之花将处处开放。
’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划为右派,然后被‘自我流放’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
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的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他就是王蒙。
”二、王蒙及其作品的介绍三、整体感知1、学生阅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
2、字词积累:①字音:不足恃(shì)滥(làn)恶圭(guī)臬(niè)稚(zhì)弱②字形:恃才傲物对峙凄厉励精图治弘扬一泓深潭参透渗透迷彩服兴高采烈负隅抵抗喁喁私语3、理清文章思路:(请学生归纳,教师点拨)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探究,分析理解(学生思考,举手发言)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明确: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这样不仅能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突兀,有说服力,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与善良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懂得关爱他人。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善良的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题《善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展现善良品质,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练习或者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或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
《善良》教案范文
《善良》教案范文教案:《善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善良》。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明的善良行为,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善良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难点: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善良的意义。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解善良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设计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善良。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例题讲解,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体现善良,如何关爱他人。
六、板书设计善良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善良”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答案:善良是一种美德,它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宽容他人来体现善良。
善良不仅能让他人感受到温暖,也能让自己收获快乐。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
2. 作业题目:列举三个自己在生活中体现善良的行为。
答案:1. 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2. 关心老人和弱势群体。
3. 宽容他人的错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善良的意义,并能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善良》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善良行为和善良品质。
3. 讨论善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阅读课文《善良》: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善良行为和善良品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善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善良的行为和品质。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反思分享法: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成长。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工具五、教学资源1. 课文《善良》文本。
2. 与善良相关的故事或案例。
3. 词汇卡片:准备一些与善良相关的词汇,如“关爱”、“乐于助人”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词汇教学。
六、教学工具1.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相关信息。
2. 词汇卡片:用于教学过程中进行词汇教学。
3. 白板笔和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4.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善良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善良含义的理解。
2.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等。
3. 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达能力和观点明确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对课堂的进度和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采用其他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善良》王蒙教案(多应用)
《善良》王蒙教案(多应用)《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善良》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文本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课文《善良》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作者王蒙的观点和态度。
3.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善良》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文本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善良。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课文《善良》、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3.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蒙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善良》,思考善良的含义。
2.阅读课文(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析课文(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教师总结,强调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教育(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善良事迹。
(2)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善良。
(3)教师总结,强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撰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3.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学生对善良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有所提高?5.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善良的含义和价值,树立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中践行善良。
《善良》教案(通用
《善良》教案(通用教案:《善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五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一课时“善良”。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并能够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展现出善良品质,学会关爱他人。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3.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实践环节(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善良的行为。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善良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善良的含义,并学会关爱他人。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关于善良的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学生对善良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宽容待人真诚友好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展现善良品质,并制定一个实施计划。
答案示例:我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宽容对待他人的错误,真诚友好地与他们相处。
2. 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善良行为,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有一次,我在学校门口遇到了一个摔倒的小朋友,他受伤了,我很关心他,帮他擦伤口,送他回家。
我觉得自己展现了善良品质,感到很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善良的含义,并学会了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情况,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展现善良品质。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一篇关于善良的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善良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用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用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1.3.2 难点: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1.4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5 教学准备课文《善良》、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分享自己身边的善良之事。
1.6.2 课文阅读:让学生默读课文《善良》,理解课文内容。
1.6.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善良的理解和感悟。
1.6.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善良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用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1.6.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善良行为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善良的含义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善良的含义。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善良的理解能力。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善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2.2 教学重难点2.2.1 重点:理解善良的含义。
2.2.2 难点:激发学生的善良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2.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4 教学准备课文《善良》、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5 教学过程2.5.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
2.5.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善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善良的含义。
2024年《善良》教案(通用
2024年《善良》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教材《善良》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善良的定义、善良的意义、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培养善良的品质、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善良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增强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善良的力量,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
重点:善良的定义、善良的意义、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善良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善良的定义。
3. 知识讲解:(1)讲解善良的定义。
(2)阐述善良的意义。
(3)分析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4)讲解如何培养善良的品质。
(5)阐述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关于善良的例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布置几道关于善良的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实践情景引入:(1)创设一个关于善良的情景。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情景中表现出善良的品质。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善良的定义2. 善良的意义3. 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4. 如何培养善良的品质5. 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教材,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善良。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阐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现出善良的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新闻,了解善良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进一步提高道德素养。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读《善良》一文,使学生了解善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善良的情感;2. 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文中描述的善良事例,培养学生的善良情感;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善良的含义及其对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纸笔;2. 学生准备:学生订正的作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善良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和讨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善良的事例?请说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我见过一个孩子帮助老奶奶过马路。
”学生:“我看到一个人从河里救起一个小狗。
”学生:“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捡垃圾。
”教师:“很好,善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我们既可以成为善良的受益者,也可以成为善良的传播者。
”2. 阅读文章(15分钟)教师出示文章《善良》,学生跟读文章。
教师:“请你们认真阅读《善良》,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2. 你能从文章中找到几个实例,描述一下。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意义和影响,并进行学生话筒式发言。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站起来,和你们组员一起讨论以下问题:1. 你们对善良有什么理解?2. 你们觉得善良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善良是指对他人友善、宽容、体谅和帮助。
”学生:“善良可以改善人们的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学生:“善良可以让自己和他人更加幸福和快乐。
”教师:“很好,你们的观点都很有道理。
”4. 小组展示(10分钟)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和发言。
教师:“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代表:“我们小组认为善良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人和人之间更加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代表:“我们小组认为善良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世界,让世界更加美好。
《善良》教案3篇(全文完整)
《善良》教案3篇(全文完整)《善良》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社会性的、道德两难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学会道德判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3、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思想主见和多元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我们在人行天桥上看到折肢断腿的儿童,繁华街头的“失学少年”,毫无疑问地,我们内心的善良被深深地触动着。
然而,如果说当年“*母亲案”胡曼莉借抚孤之名,行敛财之实让我们愤怒的话,西安福利彩票诈骗案却让我们出离了愤怒。
不断推陈出新的欺骗花样,有时对我们的良心的确是一种煎熬和考验,我们的善良被人以最大的恶意利用了,我们的善良在一点点地萎缩,不知最终会不会几近于无?善与不善,给与不给,这真是一个问题。
(材料编自《*青年》2004年24期)请以“善良”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善良,成就你的蕙质良心(“文心杯“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南灵宝五高苏胜华“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
”是的,世界很美,不仅是因为有春的烟波画船,有夏的朝云暮卷!,有秋的云霞绚烂,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为有善良的滋润,有关爱的呵护,有理解的支撑,有祝福的陪伴。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
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
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
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精华。
人之初,性本善。
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
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
《善良》教学设想 教案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善良的定义与内涵2. 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3. 善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善良品质的方法和途径5. 实践善良,提升自身品质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善良的理解和体会。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善良的行为及其意义。
3.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实践善良行为。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善良的定义、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3. 分析:讨论善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4. 实践: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善良的行为。
5. 总结:讲解培养善良品质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善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实践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行为改变:关注学生在课堂外是否能够将所学善良行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评价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六、教学活动:1. 善良行为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善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2. 善良主题演讲:组织学生进行善良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和看法。
3. 善良海报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关于善良的海报,通过创意表达来宣传善良的重要性。
七、教学资源:1. 善良故事集:收集各种关于善良的寓言故事、真实案例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2. 善良行为手册:编写一本指导学生如何实践善良行为的手册,提供实际操作的建议和策略。
3. 善良海报素材:提供一些与善良相关的图片、名言等素材,供学生设计海报时使用。
《善良》教案(通用
《善良》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美好生活的基石。
2. 培养学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善良品质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善良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素材、随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善良的含义,阐述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几个现实生活中关于善良的案例,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加深对善良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善良,互相分享心得体会。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关于善良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善良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善良》2. 内容:善良的含义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如何做到善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善良的认识。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善良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会发现善良,传播善良。
同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善良行动”等,将善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善良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善良,互相分享心得体会。
3. 作业设计: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学生对善良的认识。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善良的理解程度,以及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善良》王蒙_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学常识,了解王蒙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 学习对比论证法的运用,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 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论证的严密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善良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
2. 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三、教学难点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善良。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你认为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善良这一话题。
二、作者介绍1. 介绍王蒙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简述王蒙的善良哲学。
三、文本分析1. 梳理文章脉络:导入善良话题→批驳对善良的错误理解→善良的力量与凶恶对比→善良的本质→呼唤善良。
2. 重点分析:- 分析第三、四段写作技巧,理解作者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 分析作者在第三、四段连用五个问句的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练习1. 仿写排比句,加深对排比手法的理解。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提问:善良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二、拓展延伸1. 介绍与善良相关的名言警句、故事等,丰富学生对善良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善良融入到生活中?三、总结提升1. 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强调善良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善良,传递正能量。
四、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谈谈自己对善良的理解。
2.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体现善良的瞬间。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对比论证法、文本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蒙的《善良》一文。
《善良》教学设想 教案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想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善良的定义与意义1.1 善良的定义1.2 善良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1.3 善良与道德、法律的关系第二章:善良品质的培养与塑造2.1 家庭环境对善良品质的影响2.2 学校教育在善良品质培养中的作用2.3 社会实践活动与善良品质的塑造第三章:善良行为的表现与辨别3.1 善良行为的常见表现3.2 善良行为与非善良行为的辨别3.3 善良行为在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第四章:善良心地的培养与修炼4.1 善良心地的重要性和价值4.2 培养善良心地的方法与途径4.3 善良心地在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中的体现第五章:善良在他国文化中的体现5.1 善良在西方文化中的体现5.2 善良在东方文化中的体现5.3 善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文关怀第六章:善良与心理健康的关联6.1 善良对个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6.2 善良行为在心理困境中的自我疗愈作用6.3 培养善良心态,提升心理素质第七章:善良的社会价值与作用7.1 善良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7.2 善良行为在危机时刻的社会支持作用7.3 善良价值观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善良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8.1 善良教育在德育体系中的重要性8.2 善良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创新8.3 善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第九章:善良行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价值与意义9.1 童年时期善良行为的培养与影响9.2 青少年时期善良行为的塑造与坚持9.3 中老年时期善良行为的价值与反思第十章:善良行为的实践与案例分享10.1 国内善良行为典型案例分析10.2 国际善良行为典型案例分享10.3 个人善良行为实践经验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善良的定义与意义(第一章)难点:理解善良的深层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补充说明:可通过引入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识框架。
重点环节二:善良品质的培养与塑造(第二章)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和塑造善良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良》教学设计
赵秋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二、解题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王蒙,男,中国当代着名作家,祖籍河北南皮龙堂村,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
1948年10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文学》主编。
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王蒙从1953年开始创作至今,一直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因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起广泛关注,毛泽东曾多次提及并给予好的评价。
已发表文学作品近1000万字。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青狐》等8部,中篇小说《蝴蝶》、《布礼》、《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等20余部,短篇小说《春之声》、《坚硬的稀粥》等近百篇,旧诗集1部,新诗集2部,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等10部,散文集《王蒙散文》等10部,古典文学研究着作《红楼启示录》、《双飞翼》等3部,《王蒙文集》
10卷,《王蒙文存》23卷等。
他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翻译、《红楼梦》研究、李商隐研究等方面的实绩享誉海内外,《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引起轰动。
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泰、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拉伯、印地、希伯来(以色列)、瑞典、挪威、荷兰、越南、韩、拉脱维亚、哈萨克、维吾尔等二十余种文字,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并多次获奖。
1987年获日本创作学会和平与文化奖和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特别奖。
1989年被聘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
2004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委员会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在国内评比的文学奖项中,1978年至1980年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至1982年连续获得全国第一届和第二届中篇小说奖,两次获得《小说月报》全国百花奖,以及《北京文学》奖、《上海文学》奖、《人民日报》风华杯杂文奖、《人民日报》燕舞杯散文奖、《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全国第三届报告文学奖,全国传奇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近20项全国文学大奖,并多次在剑桥大学等世界多所名校讲学。
2003年9月,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召开了"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王蒙文学在国内外的影响。
(2)背景:经历了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
在过分强调斗争的年代,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
王蒙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2、文体。
明确:这是一篇随笔。
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
采用第一人称,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语言朴实无华。
3、回顾旧知:
⑴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
⑵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⑶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提炼作者观点:一是分析题目法,二是找中心句法,三是归纳综合法。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从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来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或通过搜寻关键词句,如关联词、过渡句等来把握文章的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全文结构
四、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
(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
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
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
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
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
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
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六、课堂讨论
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七、拓展练习
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灯塔”为喻体,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2.以“善良”为陈述对象,依照上面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
八、课后延伸
1.向学生推荐阅读王蒙的新着《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2.当面临人生的两难困境时,我们如何选择除了为善与不为善之外,我们又面临哪些道德上的困境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两难困境,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