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案
高一语文《善良》教案
![高一语文《善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bfe4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9.png)
高一语文《善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善良的定义和重要性。
2.了解善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善良。
二、教学重点1.善良的含义。
2.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3.善良的体现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2.善良的体现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报告教学法:通过收集善良的报道、新闻,让学生了解善良是如何体现的,以及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让学生了解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3.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班级和学生,感知善良实践的形态和体验。
五、课堂内容1. 热身活动教师将“善良”进行简单的定义:指一个人内心温暖、有爱心、具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善良的图片,唤起学生们的善良感觉。
2. 教学知识点引入1.讲解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输入讲稿,说明善良不仅体现于外表和语言,更体现于内心和行动,极具深度和广度。
2.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举例子、讲述一些有关善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善良的力量和温暖。
3. 教学互动在教学互动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小视频、听读感人的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及感受善良的力量和影响。
4. 分组讨论老师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发表对善良的定义、善良的好处、落实善良的方法等。
并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互相交流讨论。
5. 课堂作业老师可以在教学结束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善良,然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善良行为,并对他人做出的善良行为进行表扬,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发扬善良。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落实善良的体现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内心的“善良感受”,达到提高温暖情感和人际友好的效果。
2.在课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组和兴趣爱好制定课程,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还要加强教师对于善良概念的说明,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善良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善良的落实和推动。
《善良》教案(全文完整)
![《善良》教案(全文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431049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5.png)
《善良》教案(全文完整)教案:《善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善良》。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体会善良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体现善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体现善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关于善良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善良的重要性。
如:展示一个小朋友帮助老人过马路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善良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善良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善良。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善良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善良。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篇关于善良的例文,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善良的含义。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善良——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善良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0bcd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b.png)
《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王蒙所著《善良》一文,位于教材第十二章“人性之光”第三节。
内容详细阐述了善良的含义、表现以及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善良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善良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善良的表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深入理解善良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新课导入:展示课文,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思考善良的含义。
3.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b.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善良的含义及表现。
c. 结合课文,讨论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善良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善良。
5. 随堂练习: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讨论善良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六、板书设计1. 《善良》2. 内容:a. 善良的含义b. 善良的表现c. 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善良事迹,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深入理解善良的含义。
3. 作业设计:关于善良的作文。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通过讲述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善良的力量。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关于善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善良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善良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e0c1b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3.png)
《善良》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中文绘本《善良》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态度;2.通过阅读和识字,提高学生的中文阅读能力和词汇量;3.培养学生关注他人情感和关心他人困难的品质;4.通过绘本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5.激发学生关于善良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善良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所选教材是《善良》这本中文绘本。
该绘本讲述了一个灰色大狼,因为不准人们在他所在的树林里打猎而吸引了小动物们的注意,他们想方设法来感谢这位善良的狼所做的一切。
绘本内容简单明了,通过善良的行为展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关系,传递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和我们各自承担的责任。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份简介幅面的绘本《善良》,学生准备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
2.活动一:导入教师出示绘本《善良》的封面,让学生看题目、插图和中英文作者介绍,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推测故事情节和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每位小组推选一位代表介绍自己的看法。
3.活动二:读绘本教师先朗读绘本的第一页,然后让每位学生轮流读一页绘本,带领全班一起朗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中文阅读能力。
读完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全文,然后找出并记录下三个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感动的情节,并简要描述一下这些情节的发生经过。
教师从绘本中选取几个关键词和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表达。
如以下问题:(1)灰色大狼为什么会拒绝其他人进入他的领地?(2)为何小动物们要感谢狼的善良?(3)你觉得狼的善良行为有什么意义和启示?(4)通过阅读绘本,你学到了哪些关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知识?(5)你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关注和帮助他人?5.活动四:思考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分享给同桌或班级,启发彼此思考善良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每位学生有5分钟的时间向同桌或班级分享自己的主题思考,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活动五:写作练习教师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阅读经验和思考体验,写一篇100字的短文。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93852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b.png)
《善良》王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善良》这篇文章,深入思考善良的本质和表现。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体现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善良》的内容概述,包括善良的定义、善良的表现和善良的意义。
2. 分析文章中王蒙对善良的解读,以及他通过个人经历传达的善良价值观。
3. 讨论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和意义。
2. 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个人对善良的理解和经历。
3.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来思考如何体现善良。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
2. 阅读文章:《善良》王蒙,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3. 讨论文章:提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善良的本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个人对善良的理解和经历。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体现善良。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善良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观察学生如何将善良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六、教学拓展1. 补充阅读:提供一些与善良主题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善良表现。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些善良行为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善良的重要性。
3. 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让学生将善良付诸实践。
3. 强调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体现善良。
八、作业布置2.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一项善良行为,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f196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9.png)
《善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和理解《善良》这篇散文的内容,了解作者对于善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道德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要,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表达《善良》这篇散文的主旨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教学准备:1. 散文《善良》的课文2. 课堂PPT3. 学生作品展示板4. 答题纸、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感人的励志视频,或者讲述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对“善良”这一概念进行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善良的渴望。
然后导入教学内容,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善良》。
阅读散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善良》这篇散文,让学生在心里默读一遍,然后大声朗读一遍,教师边听边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
理解内容(15分钟):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理解散文的内容和作者的目的,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什么是善良?作者如何表达对善良的理解?2.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例子来阐释善良的内涵?3. 你怎么理解文中的“善良之心”、“善良之行”、“善良之语”?讨论交流(10分钟):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在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善良这一概念的理解。
写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写一篇短文。
可以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也可以是对身边一个善良的人的描述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表达,加深对“善良”这一概念的理解。
展示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师在旁点评每个学生的作品,并适当引导和鼓励学生。
然后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善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善良的人。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善良的人,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ebe9a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b.png)
《善良》教案教案:《善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善良》。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并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关于善良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善良的重要性。
随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善良的理解。
2. 课文阅读(10分钟)3. 内容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何会被赞扬为善良的人。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善良的含义,并学会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设计一道关于善良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困难,你会如何帮助他们?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6. 小组分享(5分钟)各小组轮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7.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善良”,并简要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身边的善良之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答案: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关于善良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善良之人,以及他们给自己带来的正能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并学会关爱他人。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善良是一种抽象的品质,难以用具体的概念来解释。
2024年《善良》王蒙教案(多应用)
![2024年《善良》王蒙教案(多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8835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8.png)
《善良》王蒙教案(多应用)《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善良》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文本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课文《善良》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作者王蒙的观点和态度。
3.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善良》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文本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善良。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课文《善良》、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3.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蒙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善良》,思考善良的含义。
2.阅读课文(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析课文(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教师总结,强调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教育(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善良事迹。
(2)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善良。
(3)教师总结,强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撰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3.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学生对善良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有所提高?5.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善良的含义和价值,树立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中践行善良。
2024年《善良》王蒙教学教案
![2024年《善良》王蒙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7eb2c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d.png)
2024年《善良》王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关爱他人,传递善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感悟善良的力量。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遇到的善良行为,激发学生对善良的认识。
2.简要介绍作者王蒙及其作品《善良》。
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
2.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三、深入解读1.分析文章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善良的品质。
2.探讨文章中善良与邪恶的对比,突出善良的力量。
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如对比、讽刺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善良的理解。
2.引导学生谈论善良在生活中的体现。
二、合作探究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探讨其作用。
2.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善良的内涵。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改编《善良》的结尾,突出善良的力量。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善良的理解。
2.引导学生谈论善良在生活中的体现。
二、写作指导1.分析作文要求,明确写作目标。
2.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善良的品质。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当堂写作,完成关于善良的作文。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写作中的问题。
四、作文评讲1.选取优秀作文进行评讲,分析其写作优点。
2.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善良的理解。
2.引导学生谈论善良在生活中的体现。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43c6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6.png)
《善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学会用善良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他人。
(3)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善良的力量。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善良经历。
(3)引导学生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善良的品质,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3)激发学生对善良行为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学会用善良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他人。
(3)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如何激发学生对善良行为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善良?(2)学生分享自己对善良的理解。
2.讲解善良的含义(1)教师讲解善良的含义:善良是指心地纯洁,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2)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善良行为。
3.善良的力量(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善良影响他人的故事。
(2)学生讨论:善良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4.分享善良经历(1)学生分组,每组分享一个自己的善良经历。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5.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2)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传播正能量等。
6.善良的价值(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价值体现在哪里?(2)学生讨论并总结:善良的价值在于传承美德、弘扬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等。
7.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善良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善良行为,制定行动计划。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善良经历。
《善良》教案(通用
![《善良》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d3479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7.png)
《善良》教案(通用教案:《善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五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一课时“善良”。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并能够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展现出善良品质,学会关爱他人。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3.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实践环节(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善良的行为。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善良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善良的含义,并学会关爱他人。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关于善良的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学生对善良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宽容待人真诚友好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展现善良品质,并制定一个实施计划。
答案示例:我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宽容对待他人的错误,真诚友好地与他们相处。
2. 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善良行为,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有一次,我在学校门口遇到了一个摔倒的小朋友,他受伤了,我很关心他,帮他擦伤口,送他回家。
我觉得自己展现了善良品质,感到很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善良的含义,并学会了在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情况,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展现善良品质。
《善良》教案范文
![《善良》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f0173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f.png)
《善良》教案《善良》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善良》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善良》教案1一、学习目标1 、了解王蒙及其善良哲学,引发学生有意识地对善良进行思考。
2 、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结构,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中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二、学习重点: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结构,培养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习步骤:(一)导入:广州街头一个乞丐为四川灾民捐款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意义经历了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
在过分强调斗争的年代,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
王蒙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三)文本分析1 、梳理文章脉络:导入善良话题批驳对善良的错误理解善良的力量与凶恶对比善良的本质呼唤善良。
2 、重点分析(1)分析第三、四段写作技巧。
作者重在批驳那些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以及由此产生的错误看法。
作者为了达到目的,不断提出疑问,层层展开进行反驳,充分揭露了持错误观点者想法的荒谬,特别是反问句的使用,使文章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分析作者在第三、四段连用五个问句的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作用。
(4)找出课文中“善良”与“凶恶”的对比并谈一谈对比在论证中的作用。
四、课后拓展:谈谈有没有因为善良而被欺骗的时候,请大家说说对善良的看法。
五、推荐阅读:王蒙《我的处世哲学》《善良》教案2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善良的作用与内涵,做一个善良的人。
3、理解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过程【预习】1、阅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阅读时,要想一想作者的话对不对,有没有道理。
做批注2、朗读课文一、理清文章思路(一)方法: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的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
《善良》教案全
![《善良》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db554e7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0.png)
《善良》教案全教案:《善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在一起”,主题为“善良”。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善良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 学会关爱他人,体现善良品质;3.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概念,认识到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善良品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善良的图片,如帮助他人、关爱动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善良?善良的重要性在哪里?”2. 教材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善良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以故事形式讲解善良的行为,如帮助他人、宽容待人、关爱动物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3. 实例分析(10分钟)播放一些关于善良行为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进行分析,讨论这些行为为何被称为善良,以及善良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善良品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每组提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方案,如帮助同学、关心弱势群体等。
5. 实践演练(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演练,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善良行为,如帮助他人、关爱动物等。
通过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善良品质。
六、板书设计善良——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宽容待人、关爱动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举例说明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善良品质。
答案:例如: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关爱动物等。
2.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行动计划。
2024年《善良》教案(通用
![2024年《善良》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d7b6d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2.png)
2024年《善良》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教材《善良》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善良的定义、善良的意义、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培养善良的品质、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善良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增强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善良的力量,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
重点:善良的定义、善良的意义、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善良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善良的定义。
3. 知识讲解:(1)讲解善良的定义。
(2)阐述善良的意义。
(3)分析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4)讲解如何培养善良的品质。
(5)阐述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关于善良的例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布置几道关于善良的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实践情景引入:(1)创设一个关于善良的情景。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情景中表现出善良的品质。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善良的定义2. 善良的意义3. 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4. 如何培养善良的品质5. 善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教材,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善良。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阐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现出善良的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新闻,了解善良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进一步提高道德素养。
《善良》教案完美版pdf
![《善良》教案完美版pdf](https://img.taocdn.com/s3/m/e3752d5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c.png)
《善良》教案完美版pdf教案:《善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善良》。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明的善良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善良。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中的例子,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实践善良。
2. 重点:通过文章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善良的重要性。
3.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例子,解释善良的含义,并解释为什么善良是一种美德。
4. 练习: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对善良的理解。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实践善良的经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六、板书设计善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美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在生活中实践善良的经历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等。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尝试实践善良,例如帮助家人做家务,关爱身边的人等,并将自己的经历与同学分享,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选择教材章节和内容时,需要重点关注文章中小明的善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价值观。
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和实践善良的关键。
同时,要关注文章中对于善良的描述和表达,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善良的力量。
《善良》教案3篇(全文完整)
![《善良》教案3篇(全文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2329864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8.png)
《善良》教案3篇(全文完整)《善良》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社会性的、道德两难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学会道德判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3、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思想主见和多元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我们在人行天桥上看到折肢断腿的儿童,繁华街头的“失学少年”,毫无疑问地,我们内心的善良被深深地触动着。
然而,如果说当年“*母亲案”胡曼莉借抚孤之名,行敛财之实让我们愤怒的话,西安福利彩票诈骗案却让我们出离了愤怒。
不断推陈出新的欺骗花样,有时对我们的良心的确是一种煎熬和考验,我们的善良被人以最大的恶意利用了,我们的善良在一点点地萎缩,不知最终会不会几近于无?善与不善,给与不给,这真是一个问题。
(材料编自《*青年》2004年24期)请以“善良”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善良,成就你的蕙质良心(“文心杯“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南灵宝五高苏胜华“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
”是的,世界很美,不仅是因为有春的烟波画船,有夏的朝云暮卷!,有秋的云霞绚烂,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为有善良的滋润,有关爱的呵护,有理解的支撑,有祝福的陪伴。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
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
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
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精华。
人之初,性本善。
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
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e9d38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7.png)
《善良》教案教案:《善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二章“我们可以这样帮助他人”,第三节“善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善良的品质,并鼓励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善良的图片,如帮助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善良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善良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表现。
通过举例说明善良的行为,如帮助他人、宽容待人、关爱弱势群体等,让学生认识到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提供几个关于善良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是如何表现出善良的品质,并从中得到启示。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善良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对善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善良:含义: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表现表现:帮助他人、宽容待人、关爱弱势群体等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
答案:善良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宽容待人,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
2. 请举例说明你曾经表现出的善良行为,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善良的含义,认识到了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善良的理解较为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3.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e42a9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7.png)
《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王蒙的《善良》,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善良》的内容简介。
2. 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善良品质的表现。
3. 讨论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善良》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主人公的善良品质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善良的力量,关爱他人。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善良的美好。
2. 如何让学生将善良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善良品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将善良品质付诸实践,关爱他人。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蒙及其作品《善良》,引发学生对善良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善良氛围。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善良品质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善良的力量。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善良》的故事情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善良的短文,阐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善良。
八、课程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是否能将善良品质付诸实践。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善良的理解和践行情况,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十、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王蒙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善良的主题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将善良品质付诸实践。
《善良》教案(通用
![《善良》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660a89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0.png)
《善良》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美好生活的基石。
2. 培养学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善良品质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善良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素材、随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善良的含义,阐述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几个现实生活中关于善良的案例,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加深对善良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善良,互相分享心得体会。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关于善良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善良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善良》2. 内容:善良的含义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如何做到善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善良的认识。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善良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会发现善良,传播善良。
同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善良行动”等,将善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善良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善良,互相分享心得体会。
3. 作业设计: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学生对善良的认识。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善良的理解程度,以及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善良》教案全
![《善良》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5801448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a.png)
《善良》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八章《共筑美好精神家园》第三节《善良》,内容主要包括:善良的含义与表现,善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和传递善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善良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内涵,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善良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爱他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点,引出善良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善良的含义与表现,让学生了解善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a. 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善良的含义。
b. 举例说明善良的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善良的积极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善良事迹,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培养和传递善良,引导学生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善良的含义与表现2. 善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3. 培养和传递善良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善良的认识,以及如何将善良融入日常生活。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阐述善良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善良的内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善良事迹,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同时,推荐一些关于善良的书籍和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善良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内涵,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善良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研读文句,理解作者深刻,独到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拓深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2.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研读文句,领会作者观点。
诉说自己的善良观。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排演短举《善良归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3、作者简介:王蒙:当代作家。
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
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等,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
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
当时王蒙也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为右派,可以说是劫后余生。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4、梳理全文结构
5、作者在文中说了很多对善与恶的理解的话,你最认同的是那一句(或一段)?并想一想现实中有没有例子可以说明作者的观点。
结合教师所给例子阐述你对善良的看法。
由学生自己讲述,然后教师做小结并举例。
(重点环节)
6、总结:
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本性善良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各种不良事物的影响,让我们变得复杂,变得有点“邪恶”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善良的思想来纠正我们的行为,改掉我们的不足,让我们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爱心、能关心他人的人。
让我们在《善良的人》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节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7、练习
8、作业:
介绍一个关于善与恶的故事,并就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