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的语文教案中班下册
善良的语文教案中班下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下册语文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语法知识等。
2. 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下册语文教材的重点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法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生字词学习。
针对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生字词,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语法知识学习。
通过系统的语法知识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价值观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善良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善良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爱心、宽容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五、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任务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
2. 合作学习法。
通过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
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课文、生字词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点。
3. 练习。
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文的复述、词语的拼写和语法知识的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善良》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善良》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善良》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掌握识别文学作品中的出场人物、故事情节等基本元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中的善良与美好。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意义。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中的善良与美好。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教材《中学语文》。
3.文学作品《善良》的课文、课文音频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题目:你认为什么是善良?请用一句话进行描述。
请学生回答并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回答的内容,并与学生们进行讨论。
Step 2 阅读与理解(25分钟)1.教师播放《善良》的课文音频,带领学生们跟随课文音频读一遍课文。
2.教师提问:在文中,“小明”的表现有哪些?请你们细读文中关于小明的描写,并从中找出相关的点。
请学生回答并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逐条提问,整理学生的回答,并与学生们一起总结小明的善良之处。
Step 3 情感体验与交流(2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父亲摔倒时,小明的表情,以及小明在夜里端水送给父亲的画面。
Step 4 创作分享(2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以《善良》为题,进行创作。
2.学生们可以选择写一篇作文,也可以进行绘画、音乐、手工等方式的创作。
3.学生们进行创作后,请他们轮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Step 5 反思与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善良》,你学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并进行交流,并由教师进行总结。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以“善良”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描述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善良的事情,以及你的感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描述,体现善良与美好。
二年级语文《善良》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善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善良的作用与内涵,做一个善良的人。
3.理解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过程【预习】1.阅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阅读时,要想一想作者的话对不对,有没有道理。
做批注2.朗读课文一、理清文章思路(一)方法: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的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
第1段:第一句。
第2段:“善良即愚蠢”第3段:“以对付毒蛇和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是错误的。
第4段:“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也是错误的。
第5段:第一句。
第6段:第一句。
第7段:第一句。
第8段:凶恶与善良的对比。
第9段:善良的内涵。
第10段:第一句。
第11段:凶恶与善良的对比。
第12段:第一句。
第一部分(1-4):驳斥人们对有关善良的错误看法:“善良早就过时了”;“善良即愚蠢”。
(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强调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二)本文论证的特色: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二、理解善良的内涵1.作者在文章第二部分阐述了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认为善良有哪些作用?你认为善良还有哪些作用?“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玩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第6段:善良对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
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
她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
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第7段:善良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
)3.第6、7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懂得关爱他人。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善良的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题《善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展现善良品质,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练习或者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或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
《善良》教学设想 教案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是一种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善良的定义与内涵2. 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3. 善良的重要性与价值4. 培养善良品质的方法与途径5. 善良与道德、法律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善良的含义、表现及意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善良的行为和价值。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善良行为带来的正面影响。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善良品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善良行为案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善良的定义、内涵和价值,让学生明确善良的重要性。
3. 讨论:组织学生就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
4. 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实践善良行为。
5.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善良行为的要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善良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参与度等评估。
2. 学生善良行为的实践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
4. 学生对善良价值的认同:通过课堂讨论、心得体会等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善良行为的真实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2. 视频资源:寻找与善良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善良行为。
3. 道具物品:准备一些道具,如爱心贴纸、善良行为卡片等,用于激励和奖励学生的善良行为。
4. 评价表单:制定善良行为评价表,用于记录和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七、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悦。
2. 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整理和准备教学案例、视频、道具等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案课题名称善良科目语文教学对象技校学生课时2课时教师一、学习者特征分析该班为“3+2”班,根据选拔考考纲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分析的能力。
技校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已经有了一定的模型,但限于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量的匮乏等原因,多数学生对历史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所呈现的价值观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对善良的含义理解也不够准确。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发现部分学生身上体现出利己主义思想和对生活懈怠的心理,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集体和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分析、整合资料和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三、教学目标1、充分挖掘善良的内涵,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抒发真情实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恰当地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整合资源的能力。
4、学习感悟生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视频、音频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课堂上把准备好的资料发给学生,避免学生无从入手的情况;分组讨论时,给每组学生提供了笔记本电脑,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探究的自主性和实效性。
五、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播放由《桃花源记》改编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回顾《桃花源记》中所营造的和谐、的生活环境,营造和谐、团结、友善的生活情景导入本文主题。
学生观看动画片,回顾《桃花源记》内容,回顾课文主题在轻松的环境中引入新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回顾文章主题——王蒙心中的桃花源1.教师带领同学们回顾文章主题明确: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国人终归会越来越善良2.(1)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第七段,回答:作者心中的善良的含义是什么?在他的心中善良的力量体现在那些方面?明确:①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善良主题班会教学目标设计
善良主题班会教学目标设计
《善良的力量》主题班会教学目标设计
一、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善良情感,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知识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善良,善良的表现形式以及善良的力量。
2. 让学生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并学会用善良的态度面对他人和生活。
三、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2. 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他们愿意为他人着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宽容之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实施方法
1. 通过案例教学、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善良的力量。
2. 鼓励学生进行互助行为,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身边的人,并展开相关讨论和分享。
3. 设立“善良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做出善良行为,
增强学生对善良行为的认同感。
六、评价方式
1.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班级参与情况。
2. 通过学生讨论和分享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善良的理解和认识。
3. 组织学生参与班级善良行为评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公益活动。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将对善良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表现出善良的品质,为班级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善良》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2、理解作者对“善良”的深刻、独到、精辟的见解,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灵去对待他人,对待世界。
3、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研读文句,领会作者观点。
诉说自己的善良观。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
也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
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诠释“善良”的。
二、作者简介:王蒙:当代作家。
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
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等,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
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善良》分课时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善良》教学设计二〇一五年七月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王蒙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理清作者思路。
2、过程与方法:研读课文,分析本文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欣赏本文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特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微课视频,探究“善”、“恶”与“冷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观点,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对“善良”的认识,在生活中秉持善心待人处事。
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观点,欣赏文章语言特点。
2、提高对“善良”的认识,在生活中秉持善心待人处事。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观点。
2、提高对“善良”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工具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及配套的《语文指导与训练》、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设备、网络终端、微信、微课等。
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善良”与“凶恶”的几幅图片,引出对“善良”的看法,导入新课。
(二)展示课时教学目标:这篇课文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王蒙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
(2)积累文中出现的下列词语:不足恃(shì)滥(làn)恶圭(guī)臬(niè)稚(zhì)弱弘扬超拔参透以逸待劳四面楚歌凄厉惶(huáng)惶(3)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善良”的基本看法,理清作者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课文论证结构。
(2)分析文中对比论证的特点,学习其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观点,认识“善良”对个人和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认识作者:提问:同学们对作者的情况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课件展示王蒙及其创作情况。
(四)范读课文,熟悉字词:播放课件,要求学生听录音、看课文,熟悉重点字词读音与含义,随即进行检测。
《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中“善良”的含义,把握作者的观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善良的价值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善良品质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善良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掌握文中的论证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2、教学难点对“善良”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章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善良的表现和意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善良行为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善良的故事)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蒙的《善良》,去探寻善良的真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善良的看法是什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重点分析文中的对比论证,如善良与凶恶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价值。
4、联系实际,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善良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善良事例,分享对善良的感受和体会。
5、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善良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善良的人。
6、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善良”的短文,谈谈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和感悟。
推荐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爱的教育》等,进一步深化对善良的认识。
《善良》分课时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善良》教学设计【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王蒙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理清作者思路。
2、过程与方法:研读课文,分析本文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欣赏本文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特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微课视频,探究“善”、“恶”与“冷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观点,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对“善良”的认识,在生活中秉持善心待人处事。
|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观点,欣赏文章语言特点。
2、提高对“善良”的认识,在生活中秉持善心待人处事。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观点。
2、提高对“善良”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工具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及配套的《语文指导与训练》、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设备、网络终端、微信、微课等。
六、教学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善良”与“凶恶”的几幅图片,引出对“善良”的看法,导入新课。
!(二)展示课时教学目标:这篇课文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王蒙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
(2)积累文中出现的下列词语:不足恃(shì)滥(làn)恶圭(guī)臬(niè)稚(zhì)弱弘扬超拔参透以逸待劳四面楚歌凄厉惶(huáng)惶(3)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善良”的基本看法,理清作者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课文论证结构。
(2)分析文中对比论证的特点,学习其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观点,认识“善良”对个人和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认识作者:提问:同学们对作者的情况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课件展示王蒙及其创作情况。
$(四)范读课文,熟悉字词:播放课件,要求学生听录音、看课文,熟悉重点字词读音与含义,随即进行检测。
《善良》教学设计【精华7篇】
《善良》教学设计【精华7篇】《善良》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主,渗透人文性。
《穷人》一文设计,我着眼于学生发展,讲求实效,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再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从中进行表达方法训练,进而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此达到简单教语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穷人“穷”的特点,感受穷人的善良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矛盾内心),写与人物相关的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
【教学准备】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认真读课文(不少于三遍)。
【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自学了字、词,请自由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并各组一、两个词,不好写的字可动手写写;再读读课文中自己勾画的新词。
2、导入新课:齐读题目两遍,我们可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出了人的什么特点?(板书课题,给“穷”字加点)写了哪几个穷人?(相机板书:桑娜一家、桑娜、渔夫、西蒙。
)学法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学课文要看题目,要多思考题目。
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知很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二、走进文本──课文写了什么1、读文勾画。
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穷人的一些什么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还可在一些句段处写旁注。
点学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汇报板书。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关键词句:⑴学情预设:①桑娜一家贫穷、艰难,但桑娜勤劳、能干。
②桑娜担心丈夫、关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里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③渔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说总能熬过去。
⑵教学策略:学生说说自己理解,并读读相关语段:①学生一起赏读第一自然段。
《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计《善良》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传、掉、星、助、灭、赶、别、所”8个字。
能力目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男孩的善良,懂得应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二、教学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体会男孩的善良。
四、教具准备录音、生字卡片、幻灯五、教学时数两课时一、质疑激趣,导入全文。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如:“善良”是什么意思?这个“善良的孩子”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善良的孩子”)3、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汇报沟通: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句子:“有个男孩,他有许多愿望。
”引导学生思考:“愿望”是什么?想想:小男孩会有什么愿望?(小男孩会有什么愿望,学生可以随意想像,只要合理就行)2、再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小男孩与妈妈的对话,练习朗读,加以理解体会。
1)思考: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小组讨论沟通。
2)指导朗读,着重指导读问句,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师生分角色读,激发学生爱好。
3、自读课文第6—————10自然段,以小组的形式找出小男孩与星星的对话。
学生相互沟通:从它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1)练习朗读小男孩与星星的对话,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词句的体会。
思考:句子中“赶紧”去掉后,意思会有什么不同?你可以换一个词吗?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赶紧”是马上的意思,表现了男孩的毫不犹豫,“快”表现了男孩害怕星星熄灭的急切心理,这两个词用在这里充分表现了男孩的善良)练习用“赶紧”说话。
指导朗读。
2)拓展想象:星星知道自己可以回到天空,它会有什么表现?(加上表情或动作加以理解)飞回到天空后,它会对伙伴们说些什么?3)引导学生扣住课题,体会关键词“善良”(心肠好,关怀别人)。
语文教案《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一篇关于善良的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善良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用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用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1.3.2 难点: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1.4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5 教学准备课文《善良》、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分享自己身边的善良之事。
1.6.2 课文阅读:让学生默读课文《善良》,理解课文内容。
1.6.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善良的理解和感悟。
1.6.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善良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用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1.6.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善良行为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善良的含义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善良的含义。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善良的理解能力。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善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2.2 教学重难点2.2.1 重点:理解善良的含义。
2.2.2 难点:激发学生的善良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2.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4 教学准备课文《善良》、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5 教学过程2.5.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含义。
2.5.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善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善良的含义。
善良教案
善良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一)新闻导入:新闻一的哥送产妇闯红灯面临处罚12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北京新月联合汽车公司出租车司机高海军开着空车在陶然亭桥附近,当路过东庄小区时,看见一名年轻男子很着急地向他招手。
男子身边的女子穿紫色睡衣,肚子挺得很高。
原来,该男子的妻子马上要生产了,急着去医院。
高海军载着两人直奔附近的右安门医院,到了却得知没有产房。
高海军又载着两人迅速赶往友谊医院。
孕妇在车上不停喊疼,越喊声越大。
高海军非常着急。
一路上,他连闯了几次红灯。
目前,他面临着交通处罚。
新闻二3名中学生扶摔倒老人被讹10万元江西上饶某中学三位学生称:他们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他们赶紧上前扶起,结果老太太竟对他们说要10万元住院。
他们没想到老太太不但不感激,反而指责他们把拐杖踢倒,才导致自己会摔跤。
老奶奶说要买药,后面又改口要50元钱,100元、2000元、5000元,最后干脆说要100000元住院用!老太太坚持抓住学生不放,后来3名学生只好选择报警,还好事发地刚好有个探头,把事情全过程记录了下来,才把这个纠纷化解了。
新闻三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小英雄林浩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
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
“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
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
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
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
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 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
《善良》教学设计广州市育才中学陈朝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善良的思考和认识,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一切。
(三)过程与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2、学生论证思维的训练。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阅读两则故事: 1、农夫与蛇的故事。
2、一场暴风雨过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一个海滩上,一位小男孩每捡一条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厌其烦地捡着。
一位恰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一天也捡不了几条。
”小男孩一边捡着一边道:“起码我捡到的鱼,它们得到了新的生命。
”思考问题:你如何看待农夫和男孩的行为?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明确:农夫因善良而送了性命,男孩因善良却救了许多小鱼的性命。
那么善良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善良呢?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王蒙,河北南皮人,当代作家、文化活动家,曾任我国文化部部长。
1934年 10 月生于北平, 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 19 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 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 50 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
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是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二)整体感知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1、根据要求提取段落的主要信息,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
2、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如何 ?明确:小结:作者先针对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进行反驳,这是“破”。
然后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善良的价值力量和内涵特点,这是“立”。
最后强调“我喜欢善良”的观点。
文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观点鲜明。
的确,我们需要善良。
老子:“善,人之宝也。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教学设计《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 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 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空间。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善良》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文章以清晰的逻辑线索展开,从对善良的赞美、对善良的质疑、到对善良的坚 持和呼唤,层层深入,构成完整的论述体系。
案例分析法在深入理解中作用
选择典型案例
选择与《善良》主题相关的典型 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
引导学生从案例的背景、问题、解 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他们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与理论相结合
将案例分析的结果与《善良》中的 理论观点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 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多媒体辅助手段提升效果
制作课件
制作精美的课件,将《善良》中 的重要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
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播放视频
选择与《善良》主题相关的优质 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
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 《善良》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拓
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0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学习《善良》一文,激发学生对善良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 养。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要求
01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 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文学善良的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案-文学中的善良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善良概念和内涵;
2.能够分析文学作品中善良体现方式和作用;
3.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体现善良的性格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善良概念和内涵;
2.分析善良的体现方式和作用;
3.体现善良的性格品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下列问题:我们家乡来了一位新邻居,请问你们应该怎么做?课堂上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和做法,总结出“善待他人,和谐相处”的主旨。
2.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善良
(1)讲解善良的概念和内涵
老师通过图片、例子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善良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培养其感悟善良的情感。
(2)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善良
老师通过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善良的体现方式和作用,如《小王子》、《绿野仙踪》、《红楼梦》等等,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善良思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体现善良的性格品质
(1)课堂讨论
老师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善良的性格品质和表现方式,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2)生活实践
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社会实践中的善良,体验广大公民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善良奉献的情感。
四、教学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善良的内涵,分析了文学作品中善良的体现方式和作用,以及如何体现善良的性格品质,使学生深入了解善良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的意识和行动,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心灵的高质量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善良的看法。
2.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善良进行思考。
2.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培育善性,提倡善行。
[教学重点]
1.理解善良,提高对善良的认识。
[教学难点]
1.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
1.粤教版在第四学段(必修四)开始学习议论文,本课是一篇随笔,作者论述较多,而举例较少,不是很典范的议论文;文章比较突出的是,作者对善良进行了独到的阐述,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所以,本课学习主要借鉴其思想、语言和对比论证,思路虽然是文章的难点,但我们不作渲染。
2.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先让学生对文章中思想深刻的句子进行理解,进而结合自己的体验提升对善良的认识,最后朗读古今中外的格言,完成对善良的全面认识。
3.对比论证是本课突出的特点,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借鉴。
所以,我们对课文的对比论证进行了充分分析,便于学生借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2006年11月,南京男子彭宇将倒地的老太太扶起并协助送往医院,查出严重问题后,老太太说正是彭宇撞倒了她,并将他告上法庭。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在双方均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常人逻辑”并通过“自由心证”作出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赔偿45876元。
同学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善心有时会像彭宇一样得到恶报。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事情呢?我们还需要善良吗?请大家看著名作家王蒙在《善良》这一课中是如何回答的吧。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自读课文
(二)文体、背景简介
(三)检查字词
字音:不足恃(shì)滥(làn)恶圭(g uī)臬(niè)稚(zhì)弱弘hóng扬
词义:不足恃(不可依赖)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以逸代劳(以闲逸代替劳累)超拔(超凡拔萃)参透(探究并深切领会)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滥恶(滥用恶行)
(四)理清思路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提出话题)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得出结论)三、解读课文,感悟善良
(一)赏析语言,理解善良——王蒙理解的善良
1.发现思想深刻的句子,尝试理解这些句子。
本文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思想深刻,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
(1)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
(2)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
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
(3)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
(4)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平安,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一种文化,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5)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使善良的,而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句子。
同学们谈的很好,这些句子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有的句子不易理解,你们有不理解的句子吗?请找出来,我们共同讨论解决。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明确:
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她属于人”;因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说“她属于……”
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有否作进一步的阐述?明确:
第十、十一段进行了阐述: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怎么理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不再天真无邪,却又未能参透人生与世界,并且滥用权力的人会成为最不善良的人。
3.朗读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参见课件)
(二)回忆经历,感悟善良——我理解的善良
教师引导:你有过善良的言行吗?你付出过善良吗?请谈谈你的经历和感受。
你的善良曾经被人误解过、利用过、报复过吗?那么,你是怎么处理的?你是怎么看待善良的?
学生回答。
注意引导学生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三)、展示格言,认识善良——古今中外名人理解的善良
朗读格言:
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晋·陈寿
2.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
3.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贞观政要》唐·吴兢
4.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
——《拟进士对御试策》宋·苏轼
5.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幼学琼林》清·程允升
6.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治家格言》明·朱柏庐
7. 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
——(法)罗曼.罗兰
8. 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
——(英)萧伯纳
9. 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美)马克.吐温
10. 做一个善良的人,为群众去谋幸福。
——(苏联)高尔基
四、学习论证,掌握对比
(一)找出对比段落,朗读。
(二)分析对比论证,填写下表。
七、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王蒙关于善良的许多精辟见解,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善良得到恶报的例子,但善良的事却还是层出不穷。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
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