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 说课稿

压强 说课稿
压强 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

④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金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迫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

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3)学会自主选择器材,体验探究。(4)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5)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铅笔的两端,有什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为了借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设计了一个实验,书放在气球上,问:气球的形状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引导,这个力的施力物是哪个物体,哪个是受力物,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从而给出压力概念。

并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三、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法也很多。如选择的器材第一种用海棉、肥皂;第二种用肥皂、图针、钉子。第三种用手压钉子两端。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③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的探究结论,经由老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4、压强知识的应用

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受力越大,压强越大,老师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如:砝能承受的压强6×106pa,松木是5×106pa,花岗岩(120-260)×106pa。

请学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坏物体表面(增大压强)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体表面被破坏(减小压强)的?

分析各用什么方法增大,减小压强的。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受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使人感到本节设计有一种图融的美。最后根据板书对本课时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评价课堂中学生所进行的探究

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

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气压强说课稿

《大气压强》说课稿 璞河中学杜海涛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大气压强》,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我的物理教学思想六个板块。【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运用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由“想想议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本节大气压强的学习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气体压强更为抽象,所以容易被忽视。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和运用,突破难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要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估测大气压值的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完成,并对实验进行评估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实验为基础、感性认识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有压强;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这节课我设计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实验演示:将水杯装满水后把一簿片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杯子倒过来后会发 生什么现象?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 活动1] 学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课本图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2)“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 活动2] 师生分析实验: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市第十一中物理教师xx,能参加这次物理教师说课的评比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本节的内容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第八章《压强》中的第二节内容. “压强”一章是在学生学过力的概念及力和运动、密度、浮力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有关压强现象的,本章不仅本身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是本章的第二节,学生在初步了解压力及固体压强之后进一步来研究液体的压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 2.教学目标 准确、简单、易懂、可行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压强》评课稿资料

《压强》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

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初中物理 优秀《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8。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五个方面阐述。 一、说教材 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压强即是前面学过的质量密度、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浮力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设计 1.知学情分析学情可知学生对力有初步的认识。有探究简单实验的经历,了解控制变量法。具备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薄弱。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参与实验,操作兴趣强烈。 2.通过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2) 能通过实验,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知道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改变压强,能用压强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3.依据教学目标和中考热点,确定重点是压力、压强公式及简单计算;难点是:压强概念的形成。 4说教法、学法、教具我的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学法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为主,教具有自制微课、改装的书包、气球、水桶、瓶子、烧杯、水、沙子、木块、小桌子、钩码、海棉。 三、教学流程如下:

由微课情景引入认知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学 习压强改变压强知识巩固延展 (一)微课情景引入【】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我根据教材,利用自制的微课“北极的交通工具”,来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北极的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情由景引入新课。 (二)认知压力分三步 1.初步认识。我让学生用手指压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提问:手指有感觉吗?有形变吗?学生动手实验,有感知、有兴趣,积极性高。明确压力定义后,学生练习画压力的示意图。通过投影、纠错,示范。这样训练正确画图,进行规范引导。 2.区分压力和重力。我利用水桶压气球的实验,提问:球为什么变瘪啦?学生能说出是压力的作用。再问: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容易想到的是重力。我再把气球挤压在墙上,问:这个压力怎么产生的?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随后展示示意图进一步区分。这样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逐渐深化,构建知识。 3.通过设计组合图,会进行压力的简单计算。 压力是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考虑学生的认知层次,我把压力分三步学习,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理解压力,为压强计算做好准备。 (三)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书包做了改装,让学生去体验改装的效果。【】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动”。学生通过摸摸、看看、做做,多种感官感知,从而发现问题或找到规律。

(完整版)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压力和压强_说课稿

压 力 与 压 强 说 课 稿 班级:11级物理学 姓名:史鹏军 学号:11121011015

《压力和压强》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

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压力压强说课稿

压力压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是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等因素,因此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我制定本节课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简单计算及应用.(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本节课主要通过利用身边器材, 二、说教法学法: 初三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压强的知识和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压力虽然在生活中有感性认识,但认识可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还不是很熟悉,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这需要老师及时地作适当地引导。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对人”和“对物”的感受导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 说课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2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2篇 反思一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压强》的复习课。《压强》这一章共有压力压强、液体压强和流体压强三部分组成。对于初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情况,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知识兼顾全面复习,始终以压强的概念贯穿整节课,以之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开展课堂讨论,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重视课堂反馈,用以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在这节复习课中: 1.成功运用了多媒体,有效的进行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在这节复习课中,我将平时的powerpoint演示课件改成prontpage的网络课件,让学生以上网的形式在网上自由浏览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是复习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复习自己薄弱的部分,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演示时间,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整个复习的知识网络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间充裕的学生还可以点击浏览相关的知识链接,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压强知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有效利用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2.设计与生产生活有关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从实践中复习巩固本节的重点知识 在复习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过程中,我选用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例如,锋利的刀口、铁轨铺枕木、骆驼的脚掌比较大等等实例,以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道理,

自然而然的知晓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3.寻求实际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 在复习到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在网上搜寻并截取了一段关于龙卷风的视频,让学生亲眼见识到了龙卷风的威力。让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这是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链接到飞机的外型与升力的关系。 4.设计有答案提示的反馈练习 在本节课最后,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些习题都是当学生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后会给出详细的分析是对还是错,完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己把握复习的深度。 在这节复习课中,学生充分体会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能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网络教学中考虑到知识应用和链接的问题,却忽视了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互相结合,使学生课堂更加有效而丰富多彩。 反思二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

中考复习压强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 中考复习《压强》说课稿 平罗回中 杨婷婷 2018年3月30日

《压强》说课稿 平罗回中杨婷婷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八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及教学策略做一阐述。 一、课标对本章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例如:估计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四块知识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 三、学情分析: 通过八年级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章的基本知识点有所了解,会通过压强公式计算压强大小,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也能粗略表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对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及其应用也有所认识,也知道流体的压强还与流速有关。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很好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简单探究实验,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观看视频、观察现象、操作实验、列举事例甚过于听老师枯燥的讲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学生普遍存在懒于动手,不善表达的问题。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深刻,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到位,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不注重知识应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还较弱,这些也正是考试拿不到高分的症结所在,需要老师引导启发、监督记忆、指出问题、纠正习惯。 四、教学策略: 本课以回顾旧知识,解决学生疑惑及易错点、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目的。凸显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通过少讲多练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本节课遵循的原则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当堂默写,中考的重点热点多练,学生易错的点强调且必须当堂消化吸收。 五、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应用媒体播放视频、图片,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1)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版《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二节内容,《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的观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 2.演示器材: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一个、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U型管压强计一套、烧杯、水、2个塑料瓶、水槽、红色盐水。 3.学生实验器材: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U型管压强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这堂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演示实验,探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有压强、液体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1、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内凹陷。 2、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侧壁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3、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瓶底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三)、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人教版物理八下9.1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 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意图三个方面谈谈本节教学的构思。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主要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力的初步知识和受力分析能力,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实验探究积极性高,抽象思维不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比较弱。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2、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3、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主要反映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要点) (一)设计思路和理念 本节设计总体思路: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压强课题,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法和学法1、教法: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意图(包括教学媒体和板书的使用步骤及其理由)

初中物理说课稿(压强)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普定县鸡场中学李树平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和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想想议议”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生活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