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外建筑景观改造案例
国外建筑景观改造案例国外建筑景观改造案例:1. The High Line(纽约,美国):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了一个长约2.3公里的公园,悬挂花园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成为了纽约市的标志性景点。
2. Gardens by the Bay(新加坡):通过建造巨型玻璃温室和超过18个垂直花园,将一片废弃的土地改造成了一个独特的园林景观,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3. The High Line Park(伦敦,英国):将废弃的火车轨道改造成了一个公园,保留了部分原有的铁路结构,结合了自然景观和艺术装置,成为了伦敦东部的一个亮点。
4. The Lurie Garden(芝加哥,美国):将城市公园的废弃区域改造成了一个全年开放的花园,通过精心设计的植物布局和景观元素,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放松和欣赏自然的场所。
5. The Goods Line(悉尼,澳大利亚):将废弃的铁路改造成了一个城市公园,通过步行道、自行车道和休闲区域连接了不同的城市区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便捷和宜人的交通方式。
6. The High Bridge(纽约,美国):将废弃的铁路桥改造成了一个行人和自行车通道,连接了曼哈顿和布朗克斯两个区域,成为了市民健身和休闲的场所。
7. The Cheonggyecheon Stream(首尔,韩国):将城市中心的混凝土河道改造成了一个人工溪流,通过绿化和景观元素的增加,提供了一个宜人的休闲和散步场所。
8. The High Trestle Trail Bridge(艾奥瓦州,美国):将废弃的铁路桥改造成了一个步行和自行车桥梁,通过独特的灯光装置和景观设计,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夜间体验。
9. The Brooklyn Bridge Park(纽约,美国):将废弃的工业用地改造成了一个海滨公园,通过建造广场、码头和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10. The Vancouver Convention Centre(温哥华,加拿大):将废弃的港口码头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会议中心,通过绿色屋顶和环保设计,成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示范。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在国内外存在许多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在处理废弃地时的不同策略和设计理念。
下面我将对比国内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国内案例选取的是中国上海的“炉博公园”项目。
该项目废弃地位于上海杨浦区,原为一座废弃的火力发电厂,规模庞大、工业遗存丰富。
设计者在保留原有厂房的基础上,将整个发电厂改造成为一个城市公园,保留了原有厂房的工业特色,并融入了景观、休闲、体育等多种功能。
公园内设置了广场、绿道、游乐区等休闲设施,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方式。
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植被的引入、雨水的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
而国外案例选取的是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项目。
该项目废弃地为一条长约2.3公里的铁路高架桥,被废弃多年后遭到拆除的命运。
然而,经过设计者的创新之举,这个废弃地成功转型为一个城市公园。
设计者保留了原有铁轨、公路、砖墙等一些标志性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公园设计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公园内设置了步行道、植被、休闲区等,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
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区域的形象,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并成为美国城市更新的样板案例。
通过对比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首先,国内外设计者都倾向于将废弃地转化为公园,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其次,两个案例都注重保留废弃地的原有特色元素,充分利用废弃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国内案例更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设计提高公园的环境质量。
而国外案例则更注重创新和改造,将原有废弃地转化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综上所述,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表明不同地区在处理废弃地时存在一些共同的设计理念和策略,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典型案例不仅在城市更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闲置土地盘活经典案例
闲置土地盘活经典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闲置,这些土地大多数处于荒芜状态,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
如何盘活这些闲置土地,成为了摆在城市管理者和投资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介绍10个经典的闲置土地盘活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启示和借鉴。
1. 伦敦东区奥运村伦敦东区奥运村曾经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要场馆,赛后这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闲置土地。
为了盘活这片土地,当地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将部分场馆改建成公寓和商业用途,同时建设了新的社区和公园,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和游客。
2. 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曼哈顿高线公园原本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线,经过几年的改造和重建,现在成为了一条全长 2.3英里的城市公园。
这条公园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3.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曾经是一条废弃的码头,经过多年的改造和升级,现在成为了上海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里拥有许多高档酒店、商场和餐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务人士前来消费。
4. 濮阳市中原世纪城濮阳市中原世纪城是一处废弃的工业用地,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现在成为了一处集购物、娱乐、餐饮和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这里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5.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原本是一处废弃的电子厂,经过多年的改造和升级,现在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艺术文化区。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画廊、工作室和文化机构,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6. 广州琶洲新城广州琶洲新城是一处废弃的码头区,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现在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体。
这里拥有许多高档酒店、商场和娱乐场所,还是广交会的主要场馆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商务人士前来参展和交流。
7. 南京长江新城南京长江新城是一处废弃的工业用地,经过多年的改造和升级,现在成为了一个集商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城市更新拆除重建的国外案例
城市更新拆除重建的国外案例国外的城市更新拆除重建案例众多,下面将列举10个不同国家的具体案例。
1. 纽约,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项目是城市更新的典范。
该项目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了一个线性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高线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善了该地区的环境质量,还促进了周边房地产的发展。
2. 伦敦,英国伦敦东区奥运村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遗产项目,将原本废弃的工业用地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区。
奥运村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住房,还配备了公园、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环境。
3. 柏林,德国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广场重建项目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更新工程。
该项目修复了二战期间被摧毁的建筑,还修建了一座新的文化中心,成为了柏林市的新地标。
波茨坦广场的成功重建为柏林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和商业机会。
4. 巴塞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奥林匹克村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遗产项目。
该项目将原本废弃的港口区域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区和公园。
奥林匹克村的建成不仅改善了该地区的居住条件,还提升了巴塞罗那的国际形象。
5. 多伦多,加拿大多伦多的金融区重建项目将原本老旧的工业区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中心。
重建后的金融区拥有高楼大厦、购物中心、餐饮娱乐等设施,成为了多伦多的商业中心和旅游景点。
6. 悉尼,澳大利亚悉尼港区重建项目将原本废弃的港口区域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
重建后的港区拥有高楼大厦、购物中心、餐饮娱乐等设施,成为了悉尼的商业中心和旅游景点。
7. 上海,中国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城市更新的典范。
该区域在1990年代开始规划和建设,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金融区。
浦东新区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形象,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8. 东京,日本东京银座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区,经过多次的城市更新,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购物和娱乐中心。
银座地区的更新项目不仅改善了该地区的商业环境,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建筑遗产改造案例
建筑遗产改造案例1. 君士坦丁堡地下水道(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地下水道是古罗马时期修建的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地下水道系统之一。
近年来,土耳其政府对其进行了改造,将其改造成了一个时尚的地下商业中心,引入了各种商店、餐厅和娱乐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
2.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法国)卢浮宫是法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历史悠久,收藏了大量艺术品。
为了增加博物馆的入口和通风系统,设计师伊万·垂涅将其大街一侧的庭院中心改建成了一座巨大的玻璃金字塔。
这个改造案例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最终被公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改造,它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功能,还成为了巴黎的一道标志性景观。
3.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文化场所。
近年来,悉尼歌剧院进行了一次庞大的改造,以提高其音响和舞台技术设施,并增加了额外的剧院和多功能空间,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演出和活动。
这个改造案例使得悉尼歌剧院成为了现代化的演艺场所,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艺术家。
4. 纽约高线公园(美国)纽约高线公园是一条在纽约市曼哈顿西部铁路架空道路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城市公园。
改造过程中,铁轨被拆除,原有的铁路桥梁和结构物则被保留下来,并加入了绿地、步行道和休息区等设施。
这个改造案例将废弃的铁路空间转变为城市绿地,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和社区发展带来了活力。
5. 上海外滩(中国)上海外滩是上海最著名的风景线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建筑和江边景观而闻名。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对外滩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恢复和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这个改造案例使得外滩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
国外旧城景观更新案例
国外旧城景观更新案例
在国外,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更新旧城景观的挑战。
这些城市为了保留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要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改造。
以下是一些国外旧城景观更新案例。
1. 瑞士苏黎世老城
苏黎世老城的更新工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旨在保留城市历史的同时,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和生活质量。
更新工程主要包括清除城市内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以及城市环境的恶劣等。
通过这些改造,老城区的街道更加通畅,绿化更加丰富,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2. 意大利威尼斯古城
威尼斯是意大利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但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城市建筑物和设施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遗产,威尼斯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更新工程,包括更新城市基础设施、恢复历史建筑、改善环境等。
这些改造使得威尼斯更加美丽,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3. 法国巴黎马拉凯区
巴黎马拉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但是由于城市管理和发展的原因,这里的环境和设施已经变得陈旧和不适应现代化需求。
为了提高马拉凯区的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法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更新工程,包括更新城市基础设施、改善街道、绿化等。
这些改造使得马拉凯区的城市形象更加美丽,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和游客前来。
以上是一些国外旧城景观更新案例,这些城市通过更新工程保留了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适应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废弃地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地改造经典案例废弃地改造是一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可以将废弃的土地、建筑物等资源重新利用,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
下面是10个经典的废弃地改造案例。
1. 伦敦奥运村伦敦奥运村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场馆,比赛结束后,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区。
这个住宅区有超过2万个住宅单位,包括公寓、别墅和联排别墅等,还有商店、餐厅、公园和运动场等设施。
2. 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是一条长约2.3公里的公园,建在一条废弃的铁路线上。
这个公园有绿化带、步行道、自行车道、休息区和艺术装置等,成为了纽约市的一个新地标。
3.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的一个著名景点,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码头区。
经过改造,这里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区,有高档餐厅、酒吧、咖啡馆和商店等。
4. 柏林墙柏林墙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现在已经被拆除。
墙上的一段被保留下来,成为了一个艺术装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5. 巴黎拉丁区巴黎拉丁区是巴黎市中心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区域,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
经过改造,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区,有艺术画廊、音乐厅、剧院和餐厅等。
6. 东京银座东京银座是东京市中心的一个商业区,曾经是一个废弃的河滨区。
经过改造,这里成为了一个高档的购物区,有世界著名的品牌店和高级餐厅等。
7. 悉尼港区悉尼港区是悉尼市中心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区域,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码头区。
经过改造,这里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区,有高档餐厅、酒吧、咖啡馆和商店等。
8. 荷兰鹿特丹荷兰鹿特丹是荷兰的一个城市,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
经过改造,这里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区,有艺术画廊、音乐厅、剧院和餐厅等。
9. 洛杉矶艺术区洛杉矶艺术区是洛杉矶市中心的一个艺术区,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
经过改造,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区域,有艺术画廊、工作室和艺术装置等。
10.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是北京市中心的一个艺术区,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是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废弃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丰富城市文化,并有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比较国内外两个典型的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案例。
国内案例:上海外滩滨江公园上海外滩滨江公园是经过上海市政府组织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得出的设计方案。
在此之前,这一片区域是城市的废弃地,被用作停车场和简陋的草坪。
设计团队通过对外滩滨江公园的规划设计,成功将废弃地打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感的城市公园。
首先,设计团队充分利用了滨江位置的优势,通过营造步道、景观平台和露天广场等方式打造了开放的空间,提供了景观观赏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设计团队尊重了上海外滩的历史文化,通过修复和保护原有建筑,让公园与周边的历史建筑相得益彰,丰富了外滩的文化内涵。
最后,设计团队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使用了可再生材料和生态种植,提高了公园的可持续性,并且进行了有效的水景处理,进一步改善了周边的水环境。
这一设计案例成功地将废弃地转变为了对市民和游客都有吸引力的景点,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加了城市文化元素,并且成为上海市民生活中的重要场所。
国外案例: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是将一段弃用的高架铁路改造为城市公园的典型案例。
原来的高架铁路废弃了多年,十分荒芜,并且严重影响了周边的城市景观和升值潜力。
设计团队将这条高架铁路改建成了一条线性的公园,植被丰富,道路宽敞,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
公园中设置了花坛、游乐设施、露台和户外展览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设计团队也注重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使用了可再生材料,采取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提高了能源效率。
纽约高线公园的改造成功地使这一废弃的地区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了纽约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并且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废弃地的改造中,都注重了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工业景观再生案例
工业景观再生案例工业景观再生是指对废弃、破旧的工业场所或工业遗址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以实现景观的更新和再生。
工业景观再生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还可以提供新的空间和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十个工业景观再生案例。
1.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著名的工业景观再生项目之一。
原为50多年前的北汽厂区,经过改造和再利用,如今成为一个集艺术、设计、创意产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艺术区。
通过保留原有的工业建筑和装饰元素,798艺术区成功地将传统工业景观转变为具有现代艺术氛围的创意空间。
2. 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是纽约市曼哈顿西区一条受到赞誉的公共景观空间。
原为废弃的高架铁路线,经过工业景观再生,如今成为一个长达1.45英里的公园。
公园保留了原有的铁路轨道和铁路桥梁等工业元素,融入了绿化景观、休闲设施和艺术装置,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3. 英国皮特里河岸公园英国皮特里河岸公园是伦敦东部一处工业景观再生项目。
原为煤气厂和工业码头,经过改造和再利用,如今成为一个拥有公园、剧院、美术馆等多种功能的文化创意区。
公园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和码头设施,结合了当代艺术和自然景观,成为一个融合了历史和现代的城市空间。
4. 德国鲁尔区德国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景观再生区之一。
原为德国的重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和再利用,如今成为一个兼具工业、商业和文化功能的地区。
鲁尔区保留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和工业建筑,通过改造和再利用,成功地将工业景观转变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地区。
5. 日本岩手山铜矿遗址公园日本岩手山铜矿遗址公园是一处工业景观再生的成功案例。
原为一个废弃的铜矿遗址,经过改造和再利用,如今成为一个集历史遗址保护、旅游观光和自然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公园。
公园保留了原有的矿井和设施,通过展览和解说,向游客展示了铜矿的历史和工业文化。
6. 澳大利亚皮埃尔公园澳大利亚皮埃尔公园是悉尼港一处工业景观再生项目。
原为一个煤气厂和工业码头,经过改造和再利用,如今成为一个集文化、艺术、娱乐和商业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国外旧城景观更新案例
国外旧城景观更新案例1. 佛罗伦萨,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也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在佛罗伦萨的旧城区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但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衰败。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些历史遗产,佛罗伦萨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景观更新工程。
他们修复了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屋顶,同时完善了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
通过这些更新工程,佛罗伦萨旧城区的景观得到了保护和恢复,成为了一个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2. 马德里,西班牙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马德里的旧城区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狭窄的街道,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建筑面临着严重的老化和衰败。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些历史建筑,马德里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景观更新工程。
他们修复了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屋顶,同时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
通过这些更新工程,马德里旧城区的景观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吸引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3. 布鲁日,比利时布鲁日是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一座历史城市,也是欧洲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然而,由于布鲁日历史悠久的建筑和狭窄的街道,旧城区面临着严重的老化和衰败。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些历史建筑,布鲁日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景观更新工程。
他们修复了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屋顶,同时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
通过这些更新工程,布鲁日旧城区焕然一新,成为了比利时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4. 阿姆斯特丹,荷兰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阿姆斯特丹的旧城区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运河,但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建筑和运河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衰败。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些历史建筑和运河,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景观更新工程。
他们修复了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屋顶,同时清理了运河水域,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
通过这些更新工程,阿姆斯特丹旧城区的景观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吸引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5. 爱丁堡,苏格兰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和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城市。
废弃村落景观再生设计——以嵊山岛后头湾村为例
摘要摘要废弃村落是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以及快速城市化的产物,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聚落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特定人群的乡村生活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因此废弃村落景观的保护再生设计成为学科重要的景观设计类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嵊山岛后头湾村是浙江省嵊泗县嵊山岛上的一个废弃渔村,地理区位特殊,聚落文化有特色,承载着几代渔民的渔家生活记忆和独特的渔文化,自从村落废弃以来在当地气候和自然演变的情况下,大量的构筑物成为自然植被生长的载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引起了学者和业界对于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新的思考,因此基于废弃背景下后头湾村村落景观的再生设计对于丰富景观设计学科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作为废弃村落的典型代表,其景观再生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与示范意义。
基于嵊山岛后头湾村景观再生设计的目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现场踏勘、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论述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了国内外废弃景观再生的发展动态,明确了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确定了技术路线,对比解析了山东日照凤凰措、山东坊茨小镇、蒋山渔村更新实践、犬岛艺术之家项目、拉默岛民防堡垒改造等国内外典型案例的特色与借鉴。
基于后头湾村现场踏勘调研,进行设计场地的内外环境分析,即基于地理区位、渔村交通、岛屿与渔家文化、资源、周边环境以及气候等内容的外环境分析;基于场地内部地形地貌、构筑物、内部道路系统、植被以及设施等内容的内环境分析。
探讨了相关问题,明确了包含规范、标准以及再生设计要求的设计依据、目标与定位,确定了聚落文化传承、适度干扰、成本控制、参与体验、人与自然共管共享等五大原则;基于前期分析,提出了“自然接管世界中的渔村聚落遗迹文化公园”的设计理念,即在自然主宰世界背景下的人类聚落遗迹,主要体现像人类看待自然界一样以自然界的视角再反观人类;基于理念和目标进行总体景观再生空间布局,塑造了入口区、艺术改造区、景观保护区、综合娱乐服务区4个功能区,对竖向、植被、交通、灯光照明、设施、视觉与导向等子系统进行总体再生规划,以总体布局为指导,基于位置、规模、空间体I摘要量、边界、内部道路以及区间关系等内容对各功能区进行了详细设计;从材料、体量、色彩等层面进行了基于建筑小品与铺装、植物、地形等景观设计要素的详细设计;基于文脉传承、参与体验、保护与再生等层面进行特色设计。
国外再生公园案例
国外再生公园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前身。
这个公园以前可不得了,它原来是纽约一条废弃的铁路货运专线,就那么闲置着,在城市里像个大伤疤似的。
铁轨生锈,周围杂草丛生,反正就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2. 再生之路。
后来呢,有一群超有创意的人就想啊,为啥不把这个废弃的地方变成个超棒的公园呢?于是他们就开始动手改造。
他们保留了原来铁路的很多元素,像那些铁轨啊,枕木啊,都还在公园里呢。
在铁轨之间种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的地方还弄了些小水池。
现在这个高线公园可热闹了。
它成了纽约的一个超级景点,人们可以在上面散步、跑步、遛狗。
从公园还能看到纽约市的高楼大厦,那种新旧结合的感觉超棒。
游客们走在上面,就像走在一个悬浮在城市半空的绿色走廊里,一边是城市的繁华街景,一边是精心设计的绿色景观。
3. 影响力。
高线公园的成功可不仅仅是它自己变漂亮了。
它还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发展呢。
以前那些没什么人气的地方,因为这个公园,开了好多新的商店、餐厅和咖啡馆。
房价也跟着涨了不少,就像给周围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整个社区都活起来了。
二、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1. 前身。
这个地方以前是个超级大的钢铁厂,那场面,全是巨大的高炉、厂房和铁轨。
后来钢铁业不行了,这地儿就被废弃了。
到处都是生锈的钢铁架子,还有一些工业废料,看起来特别破败。
2. 再生之路。
德国的设计师们可有想法了。
他们把那些大高炉保留下来,然后在高炉里面弄了些特别的东西。
比如说,有的高炉被改造成了攀爬架,年轻人可以在里面爬上爬下,就像在探索一个钢铁城堡一样。
那些旧厂房也没闲着,有的被改造成了艺术展览厅,在里面展示各种各样的现代艺术作品。
外面的铁轨呢,被用来做小火车的轨道,游客可以坐着小火车游览整个公园。
公园里面还种了很多树和花草,在那些钢铁结构的映衬下,有一种很奇特的美,就像是大自然在慢慢地收复这个曾经的工业废墟。
工业遗址改造十大经典案例
工业遗址改造十大经典案例工业遗址改造是指将废弃的工业建筑或者工业遗址进行改造再利用,以实现城市更新和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被公认为十大经典工业遗址改造案例:1.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London),这座美术馆原是一座发电厂,通过改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现代艺术馆,成为了伦敦的地标性建筑。
2. 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 New York),这条公园原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经过改造成为了一条悬空花园,成为了纽约市的热门旅游景点。
3.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NAC, Barcelona),这座博物馆原是一座国家宫殿,通过改造成为了收藏了大量加泰罗尼亚艺术作品的博物馆。
4. 上海1933老场坊(1933 Old Millfun, Shanghai),这座建筑原是一家肉联厂,经过改造成为了集文化创意、商业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5. 柏林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 Berlin),这片区域曾是一片废弃的工业遗址,经过改造成为了柏林市中心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6. 曼彻斯特博物馆城(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Manchester),这座博物馆改造自一座废弃的火车站和工厂,展示了曼彻斯特的工业历史和科技发展。
7. 巴黎拉维利特艺术中心(La Villette, Paris),这个文化公园是在一个废弃的屠宰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为了巴黎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8. 荷兰埃因霍温博物馆(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这座博物馆原是一座主教宫,后来改造成为了收藏梵高作品的博物馆。
9. 芝加哥米尔顿·杜尚社区艺术中心(Milton D. Dam Community Arts Center, Chicago),这个艺术中心是在一个废弃的公共学校建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当地社区提供了艺术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国内外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国内外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国内外那些超厉害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咱先说国内的,你知道北京的 798 艺术区不?那以前可是老工厂啊,满满的工业气息。
但现在呢,摇身一变,成了艺术的天堂!各种画廊、艺术工作室、创意店铺在那扎堆,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
走在里面,你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每个角落跳跃,这更新得多棒啊!这不就像一个灰姑娘变成了美丽的公主吗?
还有上海的田子坊,以前就是个普通的弄堂。
但经过更新后,哇塞,简直太有味道了!充满了老上海的风情和各种新奇的创意小店。
在那狭窄的弄堂里穿梭,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人忍不住惊叹啊!它就像一颗被打磨得闪闪发光的宝石。
再看看国外的,德国鲁尔区那可是大名鼎鼎啊!以前以煤矿和钢铁工业为主,污染严重得很呢。
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造更新,现在变成了文化和旅游胜地。
那些废弃的工厂变成了博物馆、艺术中心,这变化简直让人嗔目结舌!这不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吗?
再说说纽约的高线公园,它原本是一条废弃的铁轨呢。
但人们就是这么有创意,把它变成了一个超级赞的空中公园。
人们在上面散步、休闲、欣赏城市风景,多惬意啊!这难道不是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吗?
这些城市更新案例真的太让人佩服了!它们让城市变得更加有魅力,更加有活力。
城市更新不就是这样吗,让旧的东西焕发出新的光彩,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我们的城市需要这样的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大家难道不这么觉得吗?。
废弃地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地改造经典案例
城市中的废弃地产生很多问题,占据空间、污染环境、带来不安
全等等。
然而,这些废弃地通过改造,可以变成城市中的宝贵资源,
为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废弃地改造案例。
1. 东京铁道博物馆
东京铁道博物馆位于东京都足立区,是一座以展示铁道文化为主题的
博物馆。
这个建筑物原本是一个已经废弃的旧火车站,通过改造后变
成了一个拥有多个展览厅、电影剧场和火车模型展示的现代化博物馆,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2. 上海外滩18号
上海外滩18号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建筑,曾经是英国殖民时期的法租界
公署。
在改造之前,这座建筑已经被废弃了很久,经历了多次风雨侵
袭和战争的摧残。
通过专业的修复和重建,上海外滩18号成为了一座
豪华的酒店,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3. 纽约高线公园
纽约高线公园位于曾经废弃的高架铁路线路上,是一座以自然、文化
和历史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这个公园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绿色休
闲空间,同时保留了一些历史遗迹和艺术装置。
高线公园成为了纽约
城市中独特的景观,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
废弃地改造可以让城市中的废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为城市
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废弃地的
改造潜力和城市规划的创新性。
棕地景观改造案例
盘点国外六大经典棕地景观改造摘要:欧美国家工业化更早,也受到城市“棕色地块”的困扰,比我们更早地走上了“棕地”治理之路。
通过政府的关注、有力的法律和先进的治理方案,曾经不敢靠近的“棕地”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城市公园。
羡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多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毕竟中国的“棕地”问题已经慢慢开始浮现。
1、大型钢铁厂转型——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极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从欧洲最大的钢铁生产厂之一转变为集生态和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大众性休闲公园。
由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设计完成。
项目的前身是杜伊斯堡城北的梅德里西冶炼厂,位于德国重工业生产基地鲁尔区,1902年建成,80年代中期冶炼高炉停止生产。
项目在尽量保留原有工业设施、植被,甚至荒草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功能,创造出了独特的景观,外面看来还是大型的钢结构高架、管道、烟囱等,内部却完全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娱乐设施,集公众休闲、娱乐、教育文化为一体的大众性公园。
最大限度地利用工厂的原有"废料",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
2、废弃空军基地转型——加拿大当斯维尔公园当斯维尔公园项目可以作为说明工程是一种创造社会的文化景观的最好例证,共231.5公顷,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的西北部和大多伦多的几何中心区域。
该基地建于20世纪40年代,先是加拿大的哈维兰机场,后又作为当斯维尔空军基地,1996年停业。
对基地长期的大规模使用,使其自然系统严重退化。
项目主要针对更新土壤,建设公园道路循环系统,并改造原有的工业建筑和军事建筑,成为"文化校园"设施。
当斯维尔公园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集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等为一体的可持续性公园,同时还是青少年和儿童很有价值的教育创新基地,以满足社会与自然的双重需要,而且也将是世界级的大公园之一。
3、巨型垃圾填埋场转型——美国弗莱士河公园这几乎是世界上都较为关注的一项工程,预计全部工程需30年。
1948年,美国启用弗莱士河作为垃圾填埋场,在后来的50多年里,这里一直是纽约最主要的固体生活垃圾填埋场,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著名景观更新案例
著名景观更新案例
著名景观更新案例包括:
1. 纽约高线公园:这个项目将一个原本的废弃铁路线转变为一个受欢迎的城市公园,为纽约市带来了新的活力。
2. 悉尼皇家植物园:这个项目将一个原本的废弃采石场转变为一个受欢迎的城市公园,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并成为悉尼市的一个重要景点。
3. 伦敦金丝雀码头:这个项目将一个原本的废弃码头区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和居住区,增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4.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这个项目将一个原本的废弃机场转变为一个受欢迎的城市公园,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并成为巴黎市的一个重要景点。
5.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这个项目将一个原本的废弃港口区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公园,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和旅游业的发展。
这些案例都证明了景观更新和改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和价值。
案例:10个乡村旧仓库的设计改造
案例:10个乡村旧仓库的设计改造摘要国被遗弃的老建筑,在毁灭边缘重获新生,设计师们天才的设计,将新元素带进旧谷仓,兼容着老建筑的DNA,尊重历史、尊重地域,新旧结合的设计,别具风味。
01 一处马厩的改造Ábaton Arquitectura▼这处马厩位于西班牙的某处乡下,已荒废多年,马厩远离城市,而且位于高山之上,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网,但是这一切没有阻止设计师的改造欲望,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这处年久失修的马厩,改造成了一处舒适的奢宅。
02红色谷仓Thomas Kröger▼这座谷仓被改造成了一处公寓,设计团队保留原有的结构和谷仓的乡村元素,选择了木材和白漆的完美组合,原有的木梁和红砖结构成了这座谷仓最大的特点。
03高山谷仓公寓OFIS ARHITEKTI▼设计将破旧的牲口谷仓改造成度假小屋,名为Alpine Barn Apartment(高山谷仓公寓),改造后的谷仓,分为上下层,为客人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憩之所。
04私人住宅Found Associate▼这个私人住宅位于英格兰·科茨沃尔德,由一处老农场改造而来,房子四周是近乎完美的景观,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的草地和湖。
简洁的室内设计与粗犷的建筑外观形成对比,外观自然迷人,室内明亮舒适。
05Ochre BarnCarl Turner Architects▼这是一个集合多功能的改造案例,是私人住宅也是一处工作室,谷仓改动较大,仅保留了原来的木结构和局部的墙体,原来斑驳的红砖墙被保留下来,成为了室内的一处装饰。
06Jonas谷仓A2F Architects▼这间房子可以称为屋中屋,是因为在一个旧谷仓内修建了一个新的房屋。
老式的石头房屋被保留下来,而在内部重新搭建了一个木质的房屋,木头和石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让室内的木头屋更加温馨。
07Ranco Chile谷仓房子Estudio Valdes Arquitectos▼这是一栋位于智利的谷仓,在2010年的地震中几乎被完全摧毁,随后谷仓的主人将其售卖给了一家设计工作室,在设计师的手中这么谷仓又获得新生,图片中的门和屋顶的框架都是从地震废墟中回收再利用。
迪拜城市景观生态修复之道——对比纽约高线公园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迪拜城市景观生态修复之道—对比组约高线公园◎沈雪摘要:纽约高线公园作为城市废弃设施再利用的经典案例,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 一种别出心裁的思路。
而作为同被称为高线公园的迪拜城 市农业公园,则是借鉴其设计思路完成的另一件可堪经典的作品。
在改造城市原有主干道的基础上,创新将道路放入地下隧道,将农业产业置 于路面,既完善优化了城市交通系统,也增加了绿化面积,同时种植的农业作物也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了一定食物来源。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改造;生态修复;农业置入一、迪拜高线公园的景观生态修复之道迪拜是一个地处沙漠边缘的城市,因其石油资源的丰富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但生态环境的恶劣时刻威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由于城市可建设面积小,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民拥有的 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少。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争取更多的绿化,成为这 座沙漠之城需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应对实用性公共空间与可持续的户外活动场所匮乏问题,总部位于多伦多及迪拜的建筑事务所Machou Architects Group受到迪拜政府委托,着手设计世界上最长的都市农业公园。
该项目尝试重塑迪拜的交通枢纽谢赫扎伊德大道。
将城市与外界连接最主要的高速公路改造成生态谷地(eco-valley)。
(一) 项目方案分析谢赫扎伊德大道作为迪拜城市的主干道,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 逐渐形成了一条拥有12车道的超宽车道。
庞大的体量人为割裂了这 座不断发展的城市。
为彻底解决由于城市割裂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设计团队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方案:通过将高速 埋入地下,将此前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转变成25公里长,350公顷大 小的都市农业场地作为公共空间,从而达到在推动社会资本发展的同时,也可不断产生"可持续的"经济效应。
(二) 主要设计思路(1)农业-餐桌模式。
公园中农业占地面积达到了 80%以上,且 包括多种类型的可控室内环境,以及露天椰枣树林场。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与思考黄喜楚广西大学土木工程系09城市规划班[摘要]通过对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天津桥园公园与伦敦湿地中心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了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废弃地;对比分析;景观生态设计1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1.1背景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海滨街道东部,东濒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南起塘后路,北至宝杨路,呈南北狭长地貌,占地面积40公顷。
该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受季风环流分配并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
台风季节最大风力9级,属非正规浅海潮,每日2次涨落。
现场北部为大型露天停车场;中部是由70年代钢渣回填堆积而成,目前是作为铁砂采砂场,对长江和黄浦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污染,土壤亦不适宜直接绿化施工,需要改良处理。
西南部为天然滩涂。
东南为部队原有营房、靶场、仓库等用地。
原基地襟江带海,青山相依,公园拥有黄浦江、长江、滩涂、炮台山、长兴岛等众多的天然景观元素可资利用。
1.2历史沿革雏形:曾是长江出海口冲击形成的平原。
近代:西南角为著名的吴淞口,是上海市的“水上门户”因借地形建成水师炮台,得名炮台湾。
现代:成为钢铁厂钢渣回填滩涂的场所。
1.3景观生态设计1.3.1景观策略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的建设,在于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基地地形、地貌的改造再利用,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归,以及悠久地域文化所带给后人的精神启示。
本案突出展现生态改造及文化重建的两大特色。
生态改造:尊重地貌、因地制宜取材造景,体现科学的生态发展观。
文化重建:历史特色军事文化的重建,唤起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追忆,并增加人们的国防意识,形成上海的一个具有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来维护、热爱宝山炮台湾这片具有文化内涵的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与思考黄喜楚广西大学土木工程系09城市规划班[摘要]通过对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天津桥园公园与伦敦湿地中心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了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废弃地;对比分析;景观生态设计1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1.1背景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海滨街道东部,东濒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南起塘后路,北至宝杨路,呈南北狭长地貌,占地面积40公顷。
该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受季风环流分配并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
台风季节最大风力9级,属非正规浅海潮,每日2次涨落。
现场北部为大型露天停车场;中部是由70年代钢渣回填堆积而成,目前是作为铁砂采砂场,对长江和黄浦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污染,土壤亦不适宜直接绿化施工,需要改良处理。
西南部为天然滩涂。
东南为部队原有营房、靶场、仓库等用地。
原基地襟江带海,青山相依,公园拥有黄浦江、长江、滩涂、炮台山、长兴岛等众多的天然景观元素可资利用。
1.2历史沿革雏形:曾是长江出海口冲击形成的平原。
近代:西南角为著名的吴淞口,是上海市的“水上门户”因借地形建成水师炮台,得名炮台湾。
现代:成为钢铁厂钢渣回填滩涂的场所。
1.3景观生态设计1.3.1景观策略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的建设,在于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基地地形、地貌的改造再利用,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归,以及悠久地域文化所带给后人的精神启示。
本案突出展现生态改造及文化重建的两大特色。
生态改造:尊重地貌、因地制宜取材造景,体现科学的生态发展观。
文化重建:历史特色军事文化的重建,唤起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追忆,并增加人们的国防意识,形成上海的一个具有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来维护、热爱宝山炮台湾这片具有文化内涵的土地。
1.3.2规划目标突出自然,创造有生命力、具有时代感、反映场地历史,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国防教育要求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型公园。
建设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区,是上海市宝山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节点。
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她的建成是构建宝山区“一环五园”区域绿化网络,完善城市绿化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
1.3.3设计理念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
1.3.4技术手段建议(1)废渣造景,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合理平衡土方,营造梯田、峡谷、山丘、湿地、岛屿等多样的园林竖向空间。
(2)突破防汛堤的传统概念,规划滨水景观道。
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突破常规防汛墙的设计手法,将其位置后移,形成堤内、堤外两种地貌景观,堤内——森林,堤外——湿地。
(3)湿地再造,改良滩涂,恢复生态。
营建野群自然、功能健康、结构稳定、持续发展的滨江流水湿地植物群落。
(4)利用科技创新技术生态改造。
融合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逐步改良土壤,引入植物设计的时效观念,低成本营造生态景观。
(5)借山引景,充分利用自然元素。
因借炮台山良好的植被条件,将其引入公园景观序列。
(6)文脉的延续,军事文化特色主体的营造。
将历史文化内涵与科普、军事、教育融为一体,形成特色公园,一个国防教育基地。
(7)矿渣筑路,材料的利用、再生。
利用矿渣结合沥青作为铺地材料,实现材料的利用与再生。
(8)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以园养园,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把原有地面4万平方米停车场改造为地下两层车库,留出地面营造绿色空间。
实现生态与文化重建的两个特色,创造双重含义的景观,形成一个具有宝山地区特色森林湿地军事公园。
总体布局——在自然地貌中展示军事主题充分尊重原有地貌,形成两大轴线:实轴:自然景观序列虚轴:军事活动序列双线交织,互为图底,创造出与山水共生、以湿地森林景观的充满自然野趣及特殊地貌的公园。
园内各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题,强化军事文化的感染力。
提供绿化休闲、文娱游乐、科普教育等服务。
广场、建筑,园路、小品等人工设施融入大的自然景观背景中,展现地方特色,师法自然。
1.3.5专项技术分析(1)竖向地形建议:依托现有地形条件,规划现场地形沿炮台山麓向江岸方向逐渐降低,防汛堤在满足工程防护要求的基础上融合到景观空间之中,就地平衡钢渣。
考虑到滨江一带受江潮的影响,其最低高程超过平均高潮位,以保证景观的长期效果。
(2)岸线设计建议:挡土墙及驳岸的自然处理。
(3)夜景照明建议:遵循绿色、节能照明的生态原则。
公园内采用部分太阳能灯具,具有环保、安全、节能、方便等优点。
一次投入,长年受益,将成为装饰照明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部分电能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由风力发电机提供,体现环保的生态友好理念。
水处理建议对绿地内的所有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绿化区的雨水和道路雨水采用透水管集水,排入水体或湿地中。
地坪广场雨水采用明沟排水。
经简单物理处理后排入湿地,对雨水进行拦截、过滤、吸附等处理,然后再进入水体,这样,既避免了地面径流的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又使水体得到了补充。
并用于绿化灌溉,冲洗地坪、汽车和作为景观用水而就地消化。
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采用太阳能集热技术来满足热水供应,以节约能源。
选用高效率、低噪音水泵,节约能源并采用防止噪声传递的措施。
2天津桥园公园1.1背景桥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河东区是天津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天津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占地40平方公里,人口63万。
公园场地南临盘山道,东以天山路为界,西北朝向卫国道立交桥呈扇形展开,占地22公顷。
东南两侧为城市干道,是公园与城市的活跃交界面,周边社区人口近30万。
原为打靶场,北侧尚有一土堤;场地低洼,有鱼塘若干;地面建筑物已被拆除,残留杨、柳树若干。
天津市政府决定在此辟建公园,于2006年春开工兴建,2008年5月完工。
项目被作为天津市城市环境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希望通过公园建设为周围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空间,并要求有一个桥文化博物馆和至少1000平米的商业面积;同时,由于地处天津市的重要门户,公园应有自己的特色,期望成为天津市的一大特色公园。
如今这里已成附近30万居民休闲游憩、晨练健身之所。
1.2历史沿革雏形:天津的中心城区之一。
近代:卫国道立交桥边的一个大型绿地,故名桥园。
现代:城郊打靶场,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这里变成了垃圾场和雨水排放处。
1.3景观生态设计1.3.1设计概念基于以上的功能要求、地域及场地特征,提出桥园设计有以下两个概念:(1)“城市-自然”谱系:公园整体结构上以东南角的扇心为原点,以东、南两侧临街界面为两舷,分别平行向西、北分层推进,功能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形成一个“城市-自然”递变的谱系,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2)取样天津:在景观元素构成和材料上,设计采用了取样的方式来放映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
取样对象包括从植物群落和植物材料,到工业材料,并使公园提供完整而丰富的景观体验。
1.3.2景观构成(1)城市林带:临街一侧为林荫带,密植适宜于本地生长的杨树林,形成城市林带,划出一条鲜明的城市边缘线,并将城市步行道置于林中,提升城市意象、改善城市体验,并使公园有一个鲜明的缓冲带,将城市道路上的噪音隔离和吸收,营造一个城市中的桃花源。
(2)高台-沉床园带:城市林带之内有规律地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庭院。
台地高达五米,其上为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台地给平原上的城市和绿地一种新的体验,每个台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幼苗,形成浓密的绿块,也即取样天津乡土树种,同时表明对社会上盛行的大树移植之风的反对立场,告诉人们幼苗也是很美的;每一幼苗绿块之中为一宜人尺度的小广场和荫棚,各具特色;台地的边坡由金矿、铁矿、铜矿等各种矿石铺成,是对天津作为工业和港口城市的反应,也即取样天津工业材料。
在每两个台地之间是一个20X10米见方的下沉式小花园,依地势布置台阶可以席坐,是大尺度的环境中的一个个亲人空间。
沉床园设计精细,以乡土禾草植物为主,也即取样天津乡土野草。
除高台和下沉庭院以外,是树荫下的城市广场区域,以硬质地面为主。
高台和连廊构成了一个个窗景,让公园的绿色流露到城市,也给造访者营造了一个个诱人的豁口。
(3)湿地-湖泊带:包括带状湖泊和两侧的湿地。
外围为临湖亲水带,由顺地势跌落的栈桥构成,丰富的水际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在内侧(湖的西、北侧)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
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其中,并穿连多个木平台和荫棚。
两个滨水湿地都是湿地植物的科普走廊,也即取样天津湿地植物。
(4)疏林草地-高台带:本区域与湖对岸的高台-沉床园带遥相呼应,但在元素构成上则更自然化了:基底是开放的草地,林子是自然式的疏林,台地不再是一个方向整齐排列的绿块阵,而有不同的朝向,规则中又有自由,边坡处理也是用草而非矿石。
(5)群落取样区:从空间位置和面积上来说,这是公园的核心区域。
由林网围合成一个个泡状空间(可称为样泡),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标高,海拔高差变化以10cm为单位,因而会有不同的水分和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适宜于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
初始的群落在天津地域内挖取同样海拔和水分条件的地块,连同土壤和植被,完整移植到公园的样泡内。
取样过程本身要求有环保意识,即采用小斑块或窄条带的取样,以保证不破坏原生境的自我恢复能力。
每个样泡内都有一个平台,伸入群落内部,使人有贴近群落观赏的机会。
林网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在交叉部位种以其他乡土树种。
林网内是自然的游步道,粗沙铺地。
(6)西、北边缘隔离带:公园西-北侧濒临立交桥,噪音和视觉干扰都比较大,而且远离社区居民,故结合地形设计绿化隔离带,并于原有的靶场地形相结合,为公园做了一个弧状绿屏。
(7)一条对角线,三个节点:这条对角线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它是城市街道的视觉延伸;第二,它与已经建成的立交桥广场以及其中的一个高塔形成对景;第三,它是公园主要入口的延伸。
这条轴线横跨上述城市-自然的多个带谱,串联三个节点,包括入口广场,桥博物馆和一个户外剧场。
(8)一组服务设施:在公园的西南角,是一组服务性建筑,它们以水为明堂,半围合布局,互相之间以廊道、栈桥相联系。
建筑两层为主,轻盈而亲切,飘浮于水面和湿地之上,主要提供餐饮、茶吧、酒吧、书吧等服务。
天津桥园公园日前获得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
天津桥园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被称为“适应的调色板——再生景观设计”。
这一项目将垃圾遍地、臭水横流的昔日打靶场,应用生态原理,用节约城市建设理念和手段,营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野趣的城市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