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资源型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些城市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如煤炭、石油、铁矿等,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2. 经济增长乏力:随着资源的枯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3.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面对上述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转型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转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转型,资源型城市可以发展新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可以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3. 改善生态环境:转型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与策略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路径和策略。
具体的转型路径和策略包括: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接续产业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2. 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 生态环保优先:在转型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城 市 目兀 贸金 实 现 利税 8 . O 8 . 2 3 . 4 7O . 臼兀 固 定资 产 日兀 崮足 贤 严 原值 实 现利 税 原 值 宴 现 增 加 值 1. 05 3 . 1 4 85 . 2. 98 33 - 2 . 04 80 1 2. 82
煤炭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资源产业结构为 主体 , 属于典型的线 性经济 , 它是建立在对煤炭 资源大量 开采和消耗基础上 的, 于 属 典型的“ 高投人 , 高消耗 , 高污染 ” 的传统 发展模式 。经过 2 O多年 大规模 、 高强 度 、 面积的煤炭开采 , 大 各类 高耗能 工业 的迅速发 展 , 山西煤 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急剧恶化 , 使 生态环境失衡 , 阻 严重 碍了经济 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 , 山西 因资源开采 已造成 130k 0 m 的采 空 区 , 表 塌 陷 面积 达 7 2k 2 下水 系 地 1 m 。地 遭到重破坏 , 造成水资源严重短 缺 , 当一部分矿工家属生活用 相 水 常 年靠 矿 井 排 出的 废水 维持 。 下 水 水 质 不 同程 度 地 受 到多 种 地 有害离子 的污染 , 矿化度 , 总硬度大幅度提高 , 有些有害物质甚 至 严 重 超标 达 2 倍 。煤 炭 资 源 开采 , 生 的废 气 、 尘 以及 煤堆 自 6 产 粉 燃和燃煤锅炉烟尘 , 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 据统计 , 能源基地 建设 2 O年来 , 全省累计排放烟尘 1 4 3万 tS : 6 2万 t 7 、O 1 3 。以太 原市为代表 的 1 个地 、 1 市政府所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 明, 太原 、 同、 大 阳泉 、 临汾 、 州、 中、 忻 晋 离石 、 长治 、 晋城等 9个城市 为严重污染水平 , 朔州 、 运城等城市为重污染水平 , 全部城市二氧 化硫污染均超过 国家三级标准 。
浅谈煤炭型资源城市转型的选择
需 而 通 过政 策 、 金 、 才 、 术 、 场等 多方 面支 持 , 资 人 技 市 引 工 业 是 高 耗 能 产 业 , 要 大 量 的 电 力 资 源 配 套 , 电 力 入 适 合 于 当 地 实 际 情 况 和 经 济 发 展 需 要 的 新 型 产 业 并 工 业 有 需 要 足 够 的 煤 炭 资 源 , 过 适 当 的形 式 实 行 煤 一 通
( ) 伸 和扩展 煤 炭 资源产 业链 二 延
( ) 一 1. 产 业 链 一 煤 4 . 5 ̄ -
煤 炭资 源 的能源化 工生 产综合 代谢 模 型 中 , 的化 煤
煤 炭 采 掘 业 和加 工 业 属 于 工 业 经 济 产 业 链 的上 游 , 以 工 生 产 主 要 是 利 用 其 丰 富 的 物 质 组 成 和 较 好 的 化 学 活 煤 炭 为 原 材 料 向下 游 延 伸 和 相 关 产 业 扩 展 , 种 模 式 适 用 性 , 行 化 学 反 应 , 成 合 成 氨 、 醇 等 众 多 产 品 。 目前 这 进 生 甲
一
的 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过 度 依 赖 煤 炭 业 ,一 旦 资 源 不 足 ,
3可 持 续 发 展 成 为 共 识 . 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目前 所 遇 到 的 这 些 问 题 是 长 期 积
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问题 便 会 凸显 出来 , 源 枯 竭 可 能 造 成 资
、
煤炭 资源 型城 市发展 现状
( )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的 含 义 一 煤
城 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是 因 煤 炭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而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往 往 难 以 带 动 整 个 地 区 经 济 的 发 展 , 市 的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 p.2 0 ) A r 08
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产 业 转 型 研 究
.
周 文娟 , 建 平 张
太原 002 ) 3 0 4
( 太原理工大 学, 山西
[ 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随 着可 持 续 发 展 日益 受到 广 泛 关 注 ,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正 面 临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机 遇 和 挑 战 。 目前 产 业 煤
长 的 质 量 和 效 益 为 中心 , 大 就 业 渠 道 , 决好 矿 区 的 生 活 和 就 业 问题 , 时要 进 行 体 制 创 新 和 观 念 创 新 , 现 产 扩 解 同 实 业 转 型 和 可持 续 发 展 。 [ 键 词 ]煤 炭 资 源 型 ; 市 ; 业 转 型 ; 导 产 业 关 城 产 主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4期 (0 8年 4月) 20
山西 高等 学校 社会 科 学 学报
S I CI NC O OC AL S E ESJ URNAL OF COL GE HAN UE S OF S XI
VO . 0 No. 12 4
明 , 型企 业 在一个 地 区单纯 存在 不仅 不合 理 , 很 大 也
难持续 。资源 型城 市 以资源 开发 为主体 的产业 结 构
( ) 炭 资源型 城 市产业 结构 的特 征 一 煤
1产业 结构 单 一 , 次 低 。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产 、 序 业结构 中 , 第一 产业 是 主体 , 资源开 采业 及 原材 料初 加工业 成 为产业 体 系 的 主导 产 业 , 而 形 成 较 为 单 从
低。资源型产业中大量资产具有较高的专用性 , 难
以转作他 用 , 因而 资 源 型 产业 结 构 一 旦 形 成 便 具 有 很 强 的刚性 , 这种 刚 性 严重 束 缚 了城 市 产 业 结 构 的 转 换能力 。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长期以来,七台河市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开采和加工产业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家对资源型产业的调整和转型,七台河市的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转型期。
1.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明显七台河市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煤化工等领域,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和整合,这些传统产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使得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市场需求逐渐下降,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2.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在传统产业的主导下,七台河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城市规模小,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内外发展不协调。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长期以来,七台河市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煤矸石堆积,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水资源污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针对以上的困境和问题,七台河市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
下面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加快新型产业发展,多元化七台河市在推动新型产业发展上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加快新型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2.规划城市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七台河市需制定完善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推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通过加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内外的发展协调,促进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
3.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七台河市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负荷,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资源型城市通常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而形成,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枯竭,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其现状及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和路径。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及挑战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主要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开发而形成。
这些城市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和挑战。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亟需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这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与策略(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资源型城市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措施,逐步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附加值。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型城市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功能,提高生态承载力。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三)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资源型城市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城市之一。
由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七台河市曾经是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但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煤炭产业逐渐式微,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出发,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困境分析1. 资源枯竭:七台河市多年来依赖煤炭资源支撑经济发展,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进入末期,随着采空区的增加,资源的采集和利用面临巨大困难。
2. 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使得七台河市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缺少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3. 环境污染问题:长期以来,七台河市在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4. 就业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将会导致大量的煤矿工人失业,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过渡期,这将给当地就业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
5. 经济困难:随着煤炭产业的式微,七台河市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出现了一系列资金难题。
二、对策建议1. 多元化发展产业:七台河市需要尽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可以发展新能源、高端制造业、旅游业等多个方面,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降低经济风险。
2. 加强环保治理:七台河市要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和力度,减少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环保治理的可持续性和效益。
3. 转岗培训和再就业:采取有效措施,对因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失业的煤矿工人进行转岗培训,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减少经济困难。
4. 政策支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转型期间的资金缺口提供补贴和支持。
加大对转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帮助其度过难关。
5. 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问题突出等挑战。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1. 应对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的主要产业为资源开采,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开采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通过转型,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促进社会和谐:资源型城市往往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就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转型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状及问题1. 转型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困境,转型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2. 存在问题:(1) 产业升级困难: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2) 资金短缺: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资源型城市往往财力有限。
(3) 人才流失:由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4) 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开采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亟待解决。
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扶持力度,如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
2. 促进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3. 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人才,为城市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
煤 炭 资源 型 城 市经 济转 型研 究
黄敬 华
( 鸭 山 市 妇 幼 医 院 黑龙 江 双 鸭 山 1 5 O 双 l 0) 5
[ 摘 要]煤炭 资源型 城市 在快速 发展 的 同时 ,普遍 存在着 严重 的经济 问题 和社会 问题 。在现 代化建 设过程 中 ,应 尽 早转 变单 一的经济 结 构 ,实现 经 济 转 型 , 才 能 更 好 地 促进 经济 、社 会 持 续 稳 定 的 发展 。 [ 关键词] 煤炭 资源 型城市 经济转 型 中图分类号 :F 0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0 - 4 2 0 ) a 一 2 5 0 9 91 x(0 9 1 ) 0 9 - 1 0 9(
煤炭 资 源 型 城 市经 济 转 型 是 落 实 科 学发 展 观 实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必 然 选 择 煤炭 资源型城市是 因煤炭 开采 而形成 ,煤矿 产业 占城 市经济主导 地位 ,矿 区 人 口 占城 市 人 口 1 3以上 的 国家 行 政 管 辖 县 级 以上 的 城 市 。 / 从产业 结构看,煤炭 资源 型城市 长期依赖煤 业产业 ,并 以资源 开 采 和初 加工业为主 ,一两种矿 业产业 占矿 业城市 工业 产值 的相 当大 比 重 ,许 多城市没有形成 比较完 善的工业 体系 ,没 有在资源开发 的鼎盛 时期规划 、构建维持城 市可持 续发展 的产业 集群 。城 市化并没有 推动 工业化 的升级,产业链 短,资源 开发与城 市形成 了 “ 一兴俱兴 、一 衰 俱衰 ”的因果关系。与产业 结构 单一相伴随 的是就业结构呈单一性。阜 新矿业人数 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 2 .% 9 9 ,鸡西为 3 .% 8 4 ,鹤岗为4 . % 3 3 ,七 台河 为 5 .1 从 所 有 制 结 构 看 , 国 有 经 济 占 相 当 大 比 重 。 O %。 由于历史和体 制的原因 ,煤炭 资源型城 市政府和城 中矿 业企业之 间的关系没有完 全理顺 。对于城市政 府而言 ,作为煤炭 工业 基地 ,既 承担一般城 市经 济社会 的综合服务 职能,又承 担发展工业 的产业支柱 功 能 ;对 于 矿 业 企 业 而 言 , 既 要 抓 生 产 经 营 ,又 要 办 社 会 , 履 行 生 产 和社会服务 的双 重职能 。这就 派生 出两个履行城 市功能 的主 体 ,导致 市政重复建 设,效益低 下,运行 不畅 。 = 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经 济 转 型 面 临 的 主要 问 题 1、 煤 炭 资 源 枯 竭 的 问 题 矿 产 资源 为 非可 再生 资源 ,随着 矿 业 的持续 发展 ,资源 必将 面 临枯竭。煤炭资源 型城 市在经 历多年大规 模开采后 ,大都面 临着 资源 枯竭 的问题 ,其中约有 l 3的矿 业城 市拥 有的可供 开发的后备矿产 资 / 源 已 经 不 多 ,或 者 很 快 就 要 开 采 完 了 .如 黑 龙 江 省 鹤 岗 、 鸡 西 、 双 鸭 山、七台河 4大煤炭生产基地现 已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关井的局面。 2、 煤 炭 产 业 转 型 困 难 的 问 题 煤炭 资源 型城 市是 因矿 业开 发而 兴建 或发 展起 来 的城市 ,矿 业 在 城 市 产业 结 构 中 占据 主 导 地 位 。 第 二 产 业 中 的 采 掘 业 与 配 套 产 业 作 为主 导产业 形成了紧密 的产业链 ,产业关联度 大 ,配套产 业的依 附性 强 ,整 个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对 资 源 具 有 高 度 的依 赖 性 ,城 市 产 业 结 构 难 以 对 资 源 性 产 业 的 衰 退 产 生 缓 冲 作 用 ,产 业 转 型 的基 础 薄 弱 ,一 、二 、三 产 业 协 调 发 展 的 格 局 尚未 形 成 。 如 2 0 0 2年 的 工 业 增 加 值 中 ,鹤 岗 、鸡 西、七 台河 、双鸭 山四个煤城 非煤产 业只 占 3 . 0 2 5 %。一旦资源枯竭 , 就会对城 市发展产生严 重影 响。 3、 煤 炭 企 业 人 员 转 型 难 的 问 题 煤 炭 资 源 型 城 市 产 业 转 型 最 大 的 难 点 是 人 员 “ 型 ” 这 是 因 转 。 为矿业 产业 大多数 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 ,技 能单一,适应 能力差,转 移到其他行业就业 的难度大 。在煤炭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过程 中, 由 于 下 岗 失业 人 员 多 , 相 当 一 部 分 职 工生 活 困难 。 如 黑 龙 江 鸡 西 、鹤 岗 、 双 鸭 山、 七 台河 四 大 煤 城 则 达 到 3 O万 人 。 因 此 ,矿 业 城 市 安 置就 业 、 维 护 稳 定 的 压 力 日益 增 大 。 4、 煤 炭 产 业 转 型 科 技 支 撑 力 度 不 够 从科 技投 入看 ,煤 炭资源 型 城 市 由于地方 财力 有 限 ,普 遍存 在 科 技 经费 投入 不足 的 现象 ,地 区科 技 创新 能力较 低 。 从人 才资源 看 ,大 部分矿 业 城市 不仅 人才 总量 不足 ,而且 普遍 存在 结构性人 才短缺现 象 现有各 类科 技人 员大都集 中在矿 业方面 , 而新 兴产业和 高新技术 产业 人才储 备严 重不足 各类 经营 管理人才 、 企 业家、善经营 、懂 技术 的复 合人才更 是缺乏 。矿业 企业 的职 工素质 般不高,大多来 自周边农村 ,受教育水平低 ,技能单一,转型难度较大。 从科技基础设施 看,煤炭 资源 型城市 高等教育机构 不多,各种科 技设施严重 不足,各类 中介机构不 发育 ,难 以 自主培养适 应产业转型 所急需 的大批 高层 次人才 :由于煤炭 资源型城 市工作 、生活环境 明显 劣于发达地 区 ,不仅难 以引进 人才 ,而且有本 地人才 大量外流 。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的一个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支撑,曾经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环保政策的实施,七台河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困境。
为了转型升级,七台河市必须面对困境并寻求有效对策。
一、困境分析1.资源枯竭目前,七台河市的煤炭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趋势。
过度开采导致煤炭资源储量锐减,市场需求下降,一度是市场供应过剩状态。
而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对煤炭产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2.产业结构单一七台河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依赖煤炭产业,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一旦煤炭产业受到冲击,整个城市的经济运行会受到重大影响。
3.环境污染严重煤炭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煤尘、废水排放,导致了当地水土受到严重破坏,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上种种困境表明,七台河市亟需转型升级,以应对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针对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七台河市需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水平。
2.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七台河市必须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可以通过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改善环境质量。
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推动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的绿色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拓宽资源利用渠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面对资源枯竭的现状,七台河市需要拓宽资源利用渠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可以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二、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我国资源型城市主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这些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
资源枯竭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使得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而生态环境恶化则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面对上述挑战,资源型城市必须进行转型。
转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枯竭导致的经济衰退;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1. 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
应逐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发展多元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体而言,可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接替产业和新兴产业。
同时,还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2. 生态治理生态治理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环节。
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具体而言,可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污染排放;加强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3.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保障。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支持。
具体而言,可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产业升级和生态治理;实施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参与转型;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五、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已经开始了成功的转型实践。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严峻挑战。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以及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和建议。
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多以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这些资源型城市在过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巨大压力。
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城市的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
此外,长期以来的资源开采活动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面对上述挑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转型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使城市经济更加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
其次,转型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最后,转型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更加多元化。
2. 生态环保: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技能水平,同时吸引外部人才来支持城市的转型和发展。
4.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5. 区域合作: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经验,共同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五、实施路径与案例分析以某资源型城市为例,该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其次,加强生态环保,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治理和绿化建设。
浅谈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
浅谈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摘要:山西被设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简称转型综改试验区)。
这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对于山西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山西省要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千方百计地破解“自愿诅咒”,迈出转型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
关键词:转型跨越发展转型综改试验区替代产业资源枯竭1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山西是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之一。
建国以来,累计输出煤炭70多亿t,在占全国1/60的国土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1/4的煤炭、3/4的焦炭、1/17的火电。
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性城市。
山西省境内约有11座资源性城市,119个县(市、区)中有85个产煤。
发展因煤而兴,许多问题也因煤而生。
1.1 资源枯竭在“十五”期间,由于山西部分重点煤矿出现衰老造成矿井关闭,其衰减生产能力达1600万t,根据预测,在“十五”以后的十五年内,山西省还将有更多的矿区出现资源枯竭。
其中包括近1/3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其减少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亿t。
1.2 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粗放山西第一产业效率偏低,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份额相对不足。
2010年山西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2%、56.8%、37.0%。
2010年山西第二产业比重(56.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6.8%)10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增长波动较大。
大量资金、技术沉淀于煤焦冶电等资源型产业,形成“一煤独大”和“傻大黑粗”的畸形经济结构,对外省市场需求形成过度依赖,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乡镇煤矿的资源回采率仅为10%~20%,每挖1吨煤要消耗5~20t资源,产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产业结构初级化突出,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这种产业初级化的现象导致了山西省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末端,产业竞争力薄弱。
浅谈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
霍州市 高平市
平鲁 区 左云县 阳城县 宁武县
县级 市 县级 市
县级 县城 县城 县城
中年 中年
中年 中年 中年 中年
煤炭 煤炭
煤炭 煤炭 煤炭 煤 炭
1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11 各煤矿 由于长期开发 , . 大部分面临资源枯竭 资料显示 , “ 在 十五” 间, 期 由于 山西部分重 点煤 矿出现衰老 造成矿井关闭 , 其衰减生产能力达 1 0 0万 t 6 。而据预测 , “ 在 十 五” 以后的 1 5年内 , 山西省还将有更多 的矿区 出现资源枯竭。其 中包括近 l , 3的地方 国有矿井 资源枯竭 , 其减少 的生产能力将达 1 t 大 同和阳泉 , 亿 。 有数字显示 , 同煤集 团本部 的 1 个 主产矿井 5 中, 4个 已经关 闭 , 有 两个 正在实施关 闭破产 ; 而位 于 阳泉 市境 内的盂县煤矿 的“ 服役” 限最多为 1 、 区煤矿 不到 1 , 年 6年 郊 0年 平定煤矿稍好 , 剩余“ 服役 ” 限为 3 年 。 年 0 1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 生产方式粗放 产业结构是一个 国家和地 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竞 争力 强 弱的反映。从行业构成来看, 指国民经 济中各产 业之间和各 它是 产业 内部的数量 比例关系及构成状 态。人均 G P是 反映生产力 D 发展水平 的综合质量指标 ,我们 引入美 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库 兹 涅茨所 研究 的产业结 构变化 理论 ,用 国 际上流行 的按 人 均 G P水平分组方法 ,分析山西省产业 结构 现阶段应达到 的水 平 D 和 问题 所 在 。 表1 显示 , 一个国家或者地 区在人均 G P达到一定水平时 , D 三次产业的比重也将 随之达到一个相应协调 的水平 。2 0 山 06年
《2024年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范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日益凸显。
乌海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其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对于该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乌海市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对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进行研究。
二、乌海市经济现状及挑战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因煤炭资源丰富而一度繁荣。
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乌海市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乌海市亟需进行经济转型。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系统动力学是一种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深入分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
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揭示经济转型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四、乌海市经济转型的系统动力学分析4.1 构建乌海市经济转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本研究以乌海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等在内的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
模型中包含了产业结构、人口、资源、环境、政策等关键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4.2 分析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动态过程通过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动态过程。
在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乌海市的经济转型产生影响。
4.3 揭示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其中,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是推动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关键。
五、乌海市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建议5.1 路径选择根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乌海市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产业;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初探——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初探——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一般是从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煤炭经济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
城市空间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将会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发生空间格局演化及空间功能转变等现象。
本研究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揭示现状城市空间布局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重构区域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保障生态安全、产城融合发展四条主要空间规划对策,以期为同类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空间规划;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for The Economics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Based City:Taking Lu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Jiapeng Hu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Y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200092.Abstract: The economics transition of coal resources city is commonly from regarding coal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to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ersified industries. Urban space is an importantcarrier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whe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atial pattern and spatial function would be induced by the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case. By analyzing the phase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urrent urban spatial layout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revealed. And then, four main planning strategies, which is restructuring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persified industrial system, ensuring ecological security, convergently developing of industry and city,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type of cities.Keywords: coal resource-based city;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patial planning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引言煤炭资源型城市是矿产资源型城市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因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在一段时期内煤炭产业在整个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地位[1]。
浅析十二五规划下煤炭资源城市转型
其 次 ,产 ̄ f 构 的转 型 还 应使 各 类 生 I4 k 产 要 素 从 占主 导 地 位 的 资 源 型产 业 转 移 到 新 兴 产 业 。 _以 是 合适 的 与原 有 产 业 完 全 u 丁 无 关 的 新兴 主 导产 业 ,从 而 彻 底 改 变 资源 型 城 市 对 原 有 资 源 优 势 的依 赖 ,带 动建 立 新 的城市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 也可 以是 与 原 有 资 源 型 产 业 是 相 关产 业 。这 时 资源 型 城 市 的 产 业 结 构 的转 型 与 优 化就 是 向产 业 基 础 技 术 相 通 或 具 有 一 定 地方 优势 的产 业 领 域 拓 展 ,使 生 产要 素 实 现在 产业 间 的横 向转 移 。新 兴 产 业 也 可 以是 替 代 产 业 。这 时 资 源 型 城 市的 产 业 结 构 的转 型 与 优 化 就 是 在 原有 产 业 链 的基 础 上 ,增 加产 品 的 加 工 深 度 ,提 高资 源 的 附 加 价 值 ,实 现产 业 链 条 的 延伸 。 最 后 ,凋整 经 济 结 构 、产 业 结 构应 与 发 展 高 新 技 术 同步 进 行 ,调整 原 有 的经 济 结 构 、产业结 构 已到 r刻 不容缓 的 时候 了 。发 展 高 新 技 术 、增 7 产 品高 科 技 含 量 』 口 及 其 附 加 值 , 使 新 兴 产 业 出 现 、传 统 产 能 业 优 化 , 根 本 j 改 变 煤 炭 城 市 的 经 济 结 从 - 构、 产业 结 构 的现 状 。 者 的 联 动 效 应 , 二 必 能 J速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为 此 要 在 加 大 经 济 J 口 结 构 整 力 度 的 同 时 , 化 对 高 新 技 术 的 强 扶 持 政 策 , 加 投 入 , 步 建 立 高 科 技 基 增 逐 金 、技 术创 新 投 资公 司 、高 新 产 业 投 资 服 务有限 公司等风 险投 资体系 , 强对发展 加 高 新 技 术 的 领 导 和 管理 。有 关 部 门 应 实 行 推 进高新技 术产业化 的 目标责任制 , 年终 进 行 考 核 , 考 核 结 果 作 为 评 价 工 作 业 绩 将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
《经济师》2019年第9期摘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0世纪50到70年代,主要研究煤炭城市的选址布局和建设分类;80到90年代中后期,集中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治理的研究;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探讨经济转型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关注于生态文明与城市创新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9)09-014-032013年国务院颁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确立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四种类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国外源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末产业转型实践基本完成。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在80年代末出现衰退时,开始有学者对转型问题进行关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凸显,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持续发展引起学者规模性的关注,尤其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研究。
我国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到7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大量开采煤炭形成大中小型矿区,煤矿城市兴起。
国内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较少,主要是对煤矿的类别和储量进行分类统计1〇。
第二阶段:20世纪80到90年代中后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主要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市场化下的资源型城市大范围的衰退现象,探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促进资源型城市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进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鼎盛时期,煤炭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热点。
煤炭城市转型方面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经济转型模式、空间结构重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方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研究文章标题: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研究摘要:通过对我国煤炭城市基本特征以及城市转型难点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煤炭城市转型的战略思路。
制定关于我国煤炭城市转型的战略规划是实施我国煤炭城市转型战略的前提,我国煤炭城市的总体特征决定了转型的方向是向综合性城市发展。
煤炭城市转型的难点决定了战略实施的重点:矿区与城区联动发展、发展接续产业、吸引投资和治理环境是我国煤炭城市转型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煤炭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煤炭城市通常是指通过采掘煤炭资源而形成或发展起来,且煤炭工业尤其是煤炭采选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相当比重的城市,煤炭产业的增加值占城市GDP的10以上,煤炭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以上,统称为煤炭城市。
依此标准,全国现有煤炭城市69座。
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河南(10座)、山西(9座)、山东(10座)、辽宁(5座)、内蒙古自治区(3座)等地。
煤炭城市是资源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弊端日益凸现,困难重重,有些甚至由于资源日渐枯竭而面临衰亡,并导致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危机状态。
近年来,我国煤炭城市经济发展不仅滞后于一般性城市,在整体上也滞后于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
如何通过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煤炭城市当前及未来始终要面临的严峻任务。
1我国煤炭城市的基本特点1.1煤炭城市区位分布的不利性其一,我国煤炭城市分布地区与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
我国煤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以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为主,而且地势比较陡,多集中在山区,降水少,且集中,容易爆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当前煤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其二,我国煤炭城市分布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具有很大的重叠性,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负担重,加大了持续发展的难度。
即使在东部发达省份也多位于省内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象江苏的徐州,福建的龙岩、邵武,山东的枣庄、兖州等。
煤炭城市因煤而建,都远离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诸多矿区分散在百里不毛的荒野和山村,交通、信息不畅,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缺乏。
1.2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高度依赖第一,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煤炭产业。
我国煤炭城市除少数几个在原有城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依煤而建,依矿而兴,产业结构单一,煤炭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加工工业比重小,且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产品的加工程度相对较低,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
以铜川市为例,在全市工业中以煤炭及与其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比如建材、陶瓷、铝冶炼、耐火材料所占比重很大,现有工业品中以资源为直接开采对象的就占近50,其中原煤开采和建材业比重达到35。
正因为如此,煤炭城市政府财政收入主要靠煤炭资源开发来创造,城市建设靠煤炭企业发展来拉动。
煤炭产业作为煤炭城市的主导产业,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甚至控制着整个城市经济的运行,对城市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城企功能混同,社会发展高度依赖煤炭企业。
由于我国煤炭城市多兴起于计划经济时期,煤炭城市一开始就依附于煤炭企业,所以城市功能与企业功能混同。
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必然造成城市功能的单一性,城市劳动力绝大部分就业在一个或几个煤炭企业里。
久而久之,便在煤炭城市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城市功能主体,即以市政地方社会经济为主体的功能圈和以矿区社会经济运行为主体的功能圈,大企业小市政,既加重了企业负担,又弱化了城市服务功能。
城市对外联系以煤炭为运转轴心,功能也比较单一。
随着煤炭产出量的减少,城市功能逐渐萎缩,生命力就会日趋弱化。
城企功能混同的另一个表现是城市管理的城企混同。
以企业的方式管理城市,以城市的管理方式管理企业相互冲突。
这突出的表现在很多煤矿企业与城市政府之间领导的交流,很多企业领导调任城市部门领导,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城市,同时部分城市管理者管理企业,用管理城市社会的方式管理企业,不适应城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与城市发展存在诸多的矛盾。
1.3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煤炭城市发展的阶段性是受煤炭资源开发的阶段性决定的。
煤炭产业的生命周期严格地受煤炭资源储量的限制,随着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量的日渐减少,开采成本的不断上升,煤炭产业必然经历一个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一旦煤炭资源枯竭,煤矿就会因失去生长点而终止生命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第2页。
其发展轨迹按煤炭资源的消耗程度大致分为开发建设达产期(从开发建设到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资源量尚多)→成熟稳产期(在设计生产能力上处于稳定生产阶段)→衰退期(产出处于设计生产能力,产量不断减少,资源量尚有,但少)→关闭期(不产出,资源枯竭)等四个不同的阶段。
根据煤炭产业发展的阶段可以把我国煤炭城市分为成长阶段(幼年)、稳步发展阶段(中年)和衰退阶段(老年)三个阶段(如图1A)。
在我国成长型煤炭城市有6座,占8.7;成熟型煤炭城市有49座,占总数的71;枯竭型煤炭城市有14座,占总数的20.3。
煤炭城市发展的阶段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有别于煤炭产业。
在煤炭产业由盛转衰的时候,如果能够适时进行结构调整,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煤炭城市的发展阶段就可能变成成长阶段、稳步发展阶段、过渡阶段和再生阶段等四个阶段,接着进入下一周期的发展(如图1B)。
1.4城市结构分散煤矿的开发能够引起城镇的发生与发展,但由于各个煤矿的建设规模与总体布局、煤矿所在地的地理条件与经济基础以及距原有城市的远近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因而有的城市发展是围绕一个矿区兴起的,有的则是在几个相距比较远的矿区组成的,城市布局比较分散,而后一种类型在我国较为普遍[4、6]。
这类城市城区之间相互联系不便,管理不便,基础设施投资分散,无法发挥规模效益。
以石嘴山为例,是由三个相距达30公里以上的市区组成。
由于市区分散,不仅给管理带来不便,各区公共设施和社会设施各自独立,而且造成重复建设,规模效益无法发挥,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近年来,由于大武口区和石炭井区煤炭资源的枯竭,财政困难,社会设施更新缓慢,严重影响矿工和市民的生活,而最大的区石嘴山区由于相距太远,为政府统筹规划发展接续产业带来很大的限制。
人口规模是支撑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由于城区分散,人口不能集中,发展第三产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城市的顺利转型。
很多煤炭城市表面上人口已经达到大城市,甚至是特大城市规模,然而由于市区分散,互相之间联系少,仅仅是几个小城市的松散组合而已。
1.5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在一些煤炭城市,随着大规模开采,造成大面积地表塌陷。
根据计算,每开采万吨原煤将塌陷土地6000m2,塌陷区面积约为开采面积的1.2倍,最大下沉值为煤层采出厚度的70—80,照此推算,我国的采煤沉陷区面积还将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
目前,我国采煤沉陷区面积已达1000km2,塌陷不仅对建筑、道路、植被、耕地及地下水系造成破坏,严重影响矿区的生态环境,并引发当地人口搬迁等诸多后患问题。
另一方面形成众多的煤矸石山,还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
我国煤矸石的历年堆存量达34×1011kg,形成矸石山1500余座,占地5×107公顷,目前仍以每年1.5—2×1011kg的速度递增,煤矸石的利用率仅为10。
煤矸石长期堆存于地表不仅大量占用耕地,堵塞河道,破坏生态平衡,还排放大量粉尘、SO2、CO、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热辐射,严重污染水源、大气和土壤。
2我国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难点我国煤炭城市转型是从煤炭产业最先开始,随着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量的逐年减少,煤炭企业严重亏损,经济效益下滑,对转型开始有了初步认识。
从1993年起,为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国家对煤炭企业采用了贴息贷款的扶持政策,每年拿出20—30亿元的贴息贷款,作为扶持煤炭产业发展多种经营的启动资金,用于煤炭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
经过几年的实践,有些城市政府开始意识到,城市和矿区必须联合起来实现全面的转型,才能使城市免遭“矿竭城亡”的厄运。
此时,正值国家把煤炭企业逐步下放到地方,使矿区所在城市按照整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规划城市转型成为可能,许多煤炭城市把矿区转型纳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中,与城市的转型统筹来考虑。
但是,到目前为止,成功实现转型的城市很少,究其原因,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条。
2.1产业项目难选无论什么样性质的城市其成功转型的必要前提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关键是能够找准适合该城市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城市发展。
目前,煤炭城市转型面临着全国买方市场形成、一般性产品全面过剩的局面,选择符合当地优势的项目比较困难。
如果项目选择不符合当地优势,不仅产品市场销售不畅,企业亏损,而且还会浪费本来就比较稀缺的资金,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风险。
例如,在1993—1997年间,辽宁省煤炭局争取到11.3亿元贴息贷款发展多种经营,先后上了177个项目,但运行至今,已有75个关停破产,33个亏损经营,余下的69个项目只能作到也在苦苦挣扎之中。
2.2资金短缺煤炭城市转型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一要对煤炭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二要投资新项目,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救助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职工;四要进行环境的治理和修复。
煤炭城市所依赖的煤炭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投资大效益低,对城市经济带动力小,政府财政困难。
20xx年,阜新市人口占辽宁全省的4.6,国内生产总值只占 1.6。
多年来,阜新财政一直靠上级补助维持运转,全口径财政收入仅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6。
双鸭山市20xx年地方财政收入仅2.6亿元,人均只有173元,仅为全省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26.5,这种财政保“吃饭”勉强度日,根本无力对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资金短缺是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
2.3群众生活贫困,失业严重经济发展滞后,矿区减员增效的推行,下岗和失业职工急剧增加,煤炭城市群众生活水平下降。
同其他城市比,煤炭城市职工收入偏低,贫困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
阜新目前全市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特困人口占市区人口的比例高于20%。
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每月也很难达到低保的标准。
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目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数量达到近30万人。
另一个关系群众生活的主要问题是矿区职工转移和再就业,这是煤炭城市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极特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