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多元化合物薄膜电池的重要一员,由于其优越的
综合性能,已成为全球光伏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阐述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
池的特性和竞争优势;介绍了国内外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现状;
最后探讨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薄膜;铜铟镓硒;展望
近几年,世界各国加速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以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等全球危机。

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太阳能永不枯竭,正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目前,太阳能电池市场主要产品是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占市场总额的80%以上。

由于晶硅电池的高成本和生产过程的高污染,成本更低、生产过程更加环保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得到快速发展。

现阶段,有市场前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有3种,分别是非晶硅、碲化镉(CdTe)和铜铟镓硒(CuInGaSe2,一般简称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作为直接带隙化合物半导体,铜铟镓硒吸收层吸收系数高达105cm-1,转化效率是所有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已成为全球光伏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即将成为新一代有竞争力的商业化薄膜太阳能电池。

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和竞争优势
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一般要求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适中;光电转化效率比较高;材料制备过程和电池使用过程中,不存在环境污染;材料适合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且性能稳定。

经过数十年电子工业的研究发展,作为半导体材料硅的提炼、掺杂和加工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现在的商品太阳能电池主要硅基的[1]。

但是,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在保证电池一定转化效率前提下,其吸收层厚度一般要求150~300微米以上,理论极限效率为29%,按目前技术路线,提升效率的难度已经非常巨大[2]。

同时考虑到加工过程近40%的材料损耗,材料成本是硅太阳能电池的最主要构成。

另外,其材料生产过程的高温提炼、高温扩散导致其制备过程能耗高,这使其能量偿还周期长,整体成本高。

尽管经过近几年的规模化发展,市场价格得到大幅下降,其每瓦成本仍高于2美元。

如果再考虑到其制备过程的高污染,更增加了其环境治理社会成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其竞争优势。

相比较,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同时它能够以多种方式嵌入屋顶和墙壁,非常适合光电一体化建筑和大型并网电站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薄膜太阳能电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成了科技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光伏产业近期仍将以高效晶体硅电池为主。

但向薄膜
太阳能电池和各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等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向过渡已经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国际主要光伏企业已经放缓了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能的扩张,我国已经出台相应政策,抑制晶硅行业的盲目扩张。

技术比较成熟,且有发展潜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有3种,分别是非晶硅(a-Si)、碲化镉(CdTe)、铜铟硒(CuInSe2,一般简称CIS)/铜铟镓硒(CuInGaSe2,一般简称CIGS)。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单结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效率达到7%左右,但是,其光致衰减现象还一直没能解决,相同功率条件下,需要更大的安装面积和成本。

在此情况下,近年发展的微晶硅多结电池效率已经达到了10%,同时也部分克服了其衰减问题,所以,其必将在未来太阳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CdTe薄膜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可以达到16%,组件效率达到10%,缺点是Cd是重金属元素,会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

但是,它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很低,可以满足一定区域的实际利用,也会在未来光伏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多层膜结构(图51),包括金属栅状电极、减反射膜、窗口层(ZnO)、过渡层(CdS)、光吸收层(CIGS)、金属背电极(Mo)、玻璃衬底等[3]。

其中,吸收层CIGS是(化学式CuInGaSe2)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具有黄铜矿结构的化合物半导体,是薄膜电池的关键材料。

图51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层状结构
相比较其它太阳能电池,CIGS竞争优势有以下6点:①通过掺入适量Ga替代部分同族的In,通过调节Ga/(Ga+In)可以调节CIGS的禁带能隙,调整范围为1.04~1.68eV,这是一个非常宽的范围,非常适合制备最佳带隙的半导体化合物材料,这是CIGS材料相对于硅系光伏材料的最特殊优势;②CIGS材料的吸收系数高,达到105cm-1,同时还具有较大范围的太阳光谱的响应特性;③利用CdS 作为缓冲层(具有闪锌矿结构),和具有黄铜矿结构CIGS吸收层可以形成良好的晶格匹配,失配率不到2%;④在光电转化过程中,作为直接能隙半导体材料,CIGS
的厚度可以很小(约2µm),当有载流子注入时,会产生辐射复合过程,辐射过程产生的光子可以被再次吸收,即所谓的光子再循环效应;⑤CIGS系半导体可直接由其化学组成的调节得到P型或N型不同的导电形式,不必借助外加杂质,不会产生Si系太阳电池很难克服的光致衰退效应,使用寿命可以长达30年以上;⑥CIGS薄膜的制备过程具有一定的环境宽容性,使得CIGS太阳电池在选择衬底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综合比较分析,铜铟镓硒薄膜CIGS太阳能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居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之首)、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污染小、无光衰、弱光性能好的显著特点,已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重点领域。

2 CIGS电池的发展现状
2.1 CIGS国外发展现状
1976年,美国首次研究成功CIS薄膜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6.6%。

时隔6年之后,波音公司通过3元(Cu、In、Se)蒸发方法,制造出了效率超过10%的薄膜电池。

1983年,Arco Solar公司提出新的制备方法——硒化法,该项技术具有简单、廉价的特点,现在已经发展为制作CIS电池最重要的技术。

80年代后期,德国开发出了转换效率为11.1%的CIS电池,这是转换效率首次超过10%。

其稳定性好、耐空间辐射的优良特性也逐渐得到行业的重视。

90年代初,瑞典报道了效率为17.6%,面积0.4cm2的CIS太阳电池,这是当时的世界记录。

日本从1994年启动CIGS产业化项目,研发投入高达200亿日元(相当于14亿元人民币)。

到90年代末期,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将转化效率提高到了18.8%,同时开始生产发电用CIGS太阳能电池组件(40W),组件效率达到当时最高的12.1%。

到2001年,德国风险投资企业WurthSolar开始在欧洲销售60cm×120cm 的CIGS太阳能电池组件,它是制备在钠玻璃基片上的。

200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制备出亚微米级(0.74µm)CIGS太阳能电池,效率达12%~13%,更加显示出了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性价优势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3年,日本昭和壳牌石油公司开发的3459cm2组件转换效率达到了13.4%。

在2007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用三步共蒸发法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达到了19.9%,这是单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世界记录[4]。

现在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面积已经可以达到0.5平方米以上,主要有600mm×900mm和600mm×1200mm等规格。

主要由各公司不同设备条件决定。

其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52)所示:
图52 CIGS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现在CIGS组件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主要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司。

其工艺各具特色,主要采用的都是真空溅射技术,区别主要是制备CIGS 吸收层的部分工艺差别。

表43给出了主要公司生产工艺比较。

可以看出,最主流形式是溅射金属预制层后硒化工艺。

该工艺对溅射设备防腐要求低,维护简单,生产过程更容易控制。

也有采用四元化合物靶直接溅射CIGS的研究,由于设备防腐要求高,吸收层存在缺陷,溅射后仍需要热退火处理,这种方法现阶段没有表现出产业化优势。

表43 世界主要CIGS组件厂家工艺比较
企业吸收层吸收层工艺组件面积mm2组件效率
Showa CIGSSe 溅射硒化600×1200 13.6%
Honda CIGS 溅射硒化600×1200 12.7% Centrotherm CIGS 溅射蒸发RTP 1100×1400 11%
Wuerth CIGS 蒸发法300×300 13%
Johanna CIGSSe 溅射硒化500×1200 10.5%
Avancis CIGSSe 溅射RTP 300×300 15.1%
Nanosolar CIGS 粒子印刷
IBM CIGS 化学法
在CIGS组件产业方面,从表43可以看出世界主要CIGS厂家技术现状。

可以看出,蒸发和溅射后硒化是两种最广泛采用,最有实际应用前景的方法。

尤其是预制膜硒化技术,更有优势,可以满足大面积生产,同时又能保证产品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2.2 CIGS国内发展现状
自“六五”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把研究开发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而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太阳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与应用力度和规模还比较落后。

在2002年以前,我国(不含台湾、港澳)所有的太阳电池年产量不足5MWp,主要市场还局限在通讯领域,管道防腐保护和偏远乡村供电等。

2002年之后,在“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金太阳示范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的激励下,我国的光伏产业成为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

2008年,我国光伏产业产值已超千亿元。

其中,光伏组件的产能约为2000MWp,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产品95%以上出口海外。

到2009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约300MW,比2008年增长114%。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在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方面,开发储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先后在实验室制备出了晶硅高效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以及CdTe和CIGS等等。

国内最早开展CIGS研究的是南开大学,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863”等重点课题。

在“铜铟硒太阳能薄膜电池实验平台与中试线”和天津市的支持下,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其采用共蒸发法制备的CIS薄膜电池效率在2003年达到了12.1%[5]。

2008年12月,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863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中试基地”研制出29×36cm2的CIGS太阳电池组件,转换效率达到7%。

最近几年,国内也有一些单位,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也在开展CIS、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整体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3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展望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底电极Mo和上电极n-ZnO一般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工艺路线比较成熟。

最关键的吸收层的制备必须克服许多技术难关,目前主要方法包括:共蒸发法、溅射后硒化法、电化学沉积法、喷涂热解法和丝网印刷法等。

现在研究最广泛、制备出电池效率比较高的是共蒸发和溅射后硒化法,被产业界广泛采用。

本征缺陷、杂质、错配等均可影响CIGS材料的性能。

制备性能优良的CIGS 太阳能电池,要尽量提高电池器件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包括填充因子等。

由于CIGS吸收层优异的光电特性,其短路电流一般可达30~40mA/cm2,决定短路电流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电池器件的串联电阻,主要由上下电极的体电阻,各层接触电阻构成。

制备器件工艺中,主要需要优化Mo电极、低阻ZnO的制备工艺,包括各层之间的匹配。

作为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控制其结特性将是制备高效电池核心。

制备性能优良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是提高器件的开路电压。

主要是尽可能减少器件的短路现象(漏电)。

关键是要提高器件的并联电阻。

影响并联电阻的主要因
素有:电池内部缺陷、晶粒小、导致晶界过多、晶粒排列不紧密、层间晶格不匹配、复合中心多、电池周界的漏电流等。

在制备器件中,主要是控制CIGS吸收层化学成分比,制备晶粒大、排列紧密、表面平整的吸收层;优化过渡层CdS、缓冲层高阻ZnO的制备工艺;避免杂质、缺陷引起的复合等。

最近几年,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快速发展,它是一种类似CVD的化学沉积制备薄膜的方法[6]。

主要优点是制备的薄膜更加致密,缺陷更少,对衬底表面没有任何要求。

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备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缓冲层ZnS,不仅可以实现电池的无镉化,避免废水处理等不利因素,还可以实现电池制备工艺的流水化。

整个工艺过程可以实现全真空化,提高电池转化效率,同时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按照这一技术路线,电池组件的效率有希望达到15%到18%的水平。

IBM 公司的研究部门正在开发常温下制造CIGS太阳能电池的工艺,光电转换效率的目标也在15%以上。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CIGS电池的性能将会快速提高,即将成为未来薄膜太阳能组件的主流产品。

参考文献
[1] 施敏. 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70-372.
[2] 徐静波. 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的展望[EB/OL].
/nylt/5901. htm.
[3] 褚家宝.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R].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9-20.
[4] IngridRepins, MiguelA.Contreras, BrianEgaas, ClayDeHart, JohnScharf, CraigL. Perkins,
Bobby Toand Rommel Noufi, 19.9%-efficientZnO/CdS/CuInGaSe2SolarCellwith81.2% Fill Factor. Prog. Photovolt: Res. Appl. 2008; 16: 235–239.
[5] 何青, 孙云. 效率为12.1%的Cu(In,Ga)Se2薄膜太阳电池[J]. 太阳能学报, 2004(9):
782-784.
[6] Spiering S, Hariskos D, Powalla M, et a1. Cd-freeCu (In,Ga). Se2thin. Filmsolarcellsmodules
with In2S3bufferlayerbyALCVD. ThinSolidFilms, 2003, 359: 4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