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八课第二框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 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 的基础上开始新的 ①全面小康社 量变,如此循环往 会的建设不是 复,不断前进。 一蹴而就的。 注:这里的“循环往 ②太空探月等 复”并非简单地重 项目的进程。 复, 而是呈现出发展 的趋势, 是一个由低 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 复杂的过程。
第 二 框 用 发 展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自然界是发展的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发展的含义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B
例1(单选)、下面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 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有 ( ) 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⑵唇亡齿寒 ⑶邯郸学步 ⑷吐故纳新 A、⑴⑵ B、⑴⑷ C、⑵⑶ D、⑵⑷
方法论 做任何事情要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 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 质变创造条件。 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 度,只有改变事物的原有 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 果断抓住机遇, 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反对两种倾向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 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实际运用
复习注意
事物 发展 的状 态: 发展 是量 变和 质变 的统 一
①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含义不 宇宙中一切事物的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状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 同 变化和过程 态或性质的改变 物的灭亡 区 侧重于状态乃至性质 别 特点不 作为物质的存在方 的改变,既有上升、向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 同 式,是一般的变化。 前、 进步的, 也有下降、 物的灭亡 向后、退步的。 联系: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不变的;运动引起变化,发展是运动、 是变化,但只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国际组织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第一框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国际组织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第一框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
易错易混 辨一辨
(1)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构成。( × ) 提示 构成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不仅有主权国家,还有国际组织。 (2)大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 × ) 提示 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
拓宽教材 想一想
阅读教材第二个“相关链接” 思考: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特征表现为非官方性、公益性以及一定程度的志愿性。 局限性是一些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为个别大国服务,成为个别大国向其他国家渗透的工具。
②美国多次操控联合国围攻俄罗斯,将 俄罗斯树立为“公敌”,美英等国有意将 俄罗斯排除在G20峰会之外
促进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 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 世界和平与发展 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 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 具
探究 (1)结合情境一,分析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 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结合情境二,分析国际组织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工具。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 遍的规律
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 种因素的不同
①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 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②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 联系 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如果失去了文化的 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③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 能够相互转化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1.民族文化的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他民族 文化的区别
民族文化分为两个维度
对内:中国56个民族,每种民族文化各有特色
【教材深一度】理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民族不是以血缘和血统,而是以文化来区分的。文化都是特定民族根据 自己的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环境、 条件,造就了不同民族文化各自独有的风格、特征。不同民族之间的差 异主要是指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像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 俄罗斯文化等民族文化就是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并 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风格、特征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提示】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如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与天文学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与 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民在哲学与艺术上的成就等, 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2)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2)

【判一判】 (1)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消除了民族文化差异。( ) (2)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融合,最终导致世界文化趋同。( ) 提示:(1)×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 的发展,不会消除民族文化差异。 (2)× 文化趋同是文化单一,而文化融合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也是 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探究一
探究二
我的收获
探究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问题引领]
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 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与世界上 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 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 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 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 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 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探究一
探究二
我的收获
[典型例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
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文化共
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是(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 ③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④坚持文化多样性,促进
1.文化多样性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文化 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
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有利于 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019版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pptx

2019版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pptx

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
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
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精神的作用,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上述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而
是错误的。
-5-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知识目标 (1)识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含义。 (2)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学会判断什么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区 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 培养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10-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例题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11-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用什么 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而形成的。它们的对立不是独立 存在的,而是始终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相结合的。在历史上,存 在过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结合,也出现过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结 合;存在过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也出现过辩证法与唯物主 义的结合。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优化课件: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优化课件: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图示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3.量变引起质变的方式 (1)事物数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 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如水滴石穿;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学习要一点一 滴地积累等。 (2)事物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事物总体数量不变,但由于构 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如田忌赛 马、金刚石和石墨等。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链接 社会热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课后 巩固提升
[ 知识梳理] 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 客观规律 、具有 强大生命力 和
远大前途 的事物。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符合 客观规律 、具有 强大生命力 和
远大前途 。
质变 性质改变, 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1)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联系 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 上开始新的量变
[特别提醒]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1)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因为质变可能是前进的、上升的,也可能是倒 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2)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 引起质变。 (3)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途径, 量变和质变则是发展趋势 中的两种状态;前者侧重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和道路,后者侧重的是事 物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1.2016 年中国杭州 G20 峰会对世界很重要,对中国也很重要。这是新 旧动能转换的节点,是从稳增长到促发展转型的节点,是从危机应对到 长效治理转变的节点,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经济贡献到提供“中国方案” 转折的节点。这要求我们( A.抓住机遇,实现飞跃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D.立足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

第八课第二框法治政府课件(导学+探究+解惑)-【新教材】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共38张PPT)

第八课第二框法治政府课件(导学+探究+解惑)-【新教材】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共38张PPT)
含义 所谓“三公经费”,一般指由_财__政_拨款支付的出国(境) 费、_公__车__购__置_及运行费、_公__务_接 __待__费
意义 “三公经费”的公开,增强了经费开支的_透__明__度__,保 障了公众_知__情__权__,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社会监督
自主学习
二、建设法治政府
1.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 法治 轨道,让政府用 法治 思维 和 法治 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 法治 框架内运行。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问题导学
1、法治政府的内涵及内容 2、“三公经费”的含义及公开“三公经费”的意义 3、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措施及意义
自主学习
一、法治政府的内涵 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 守法诚信的政府。 2.内容: (1)职能科学的政府
自主学习
2.措施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完善 依法行政制度 体系。 (3)推进行政决策 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 (4)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 制约和监督 。 (6)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 法治思维 和依法行政能力。
自主学习
3.意义
(1)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 行政服务水平 ,
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进而提高公信力。
这些疏导点基本上分布在种植地附近,或者靠近菜市场、农贸集市,橘农可以在这里放心地大声吆喝做生意。
材料二 2019年W市政府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自身利益的

课堂新坐标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8课第2框

课堂新坐标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8课第2框

中出现的新事物。
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2.通过量变与质变关系原 2.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
理及方法论意义,培养理 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
பைடு நூலகம்
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量变的必然结果。
3.以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 3.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
第六页,共31页。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总趋势”,不是指事物发 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 、 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 退的,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性。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 折的,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有曲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要反对否认 事物发展曲折性的“直线论”和否认事物发展前进性的“循环论”。
第七页,共31页。
2.如何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 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 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 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 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任何事物 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如何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八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文化交流和交融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3.2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理解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文化交流、交融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科学精神】探究文化交流、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公共参与】努力学习、借签各民族、世界各国有益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发展。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四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四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家庭氛围营造
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 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 向上、独立自主的价值观 。
家教方式选择
正确的家教方式如引导、 启发、鼓励等,有助于孩 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文化对价值观影响
社会环境熏陶
社会环境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文化传统等,对个体价值观的
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应该注重 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 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环境
自我修养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加强 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拓展延伸: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价值多元化趋势 科技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融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将越来越 多元化,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将更加普遍。
科技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例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思维方式。
案例一
网络暴力事件。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容易失去自我约束,参与网络 暴力事件,对他人造成伤害。
案例二
校园欺凌事件。部分青少年在学校中采取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造 成身心伤害,反映了他们价值观的扭曲。
案例三
追求奢侈消费。一些青少年追求名牌和奢侈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 荣心而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忽视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 作出的选择,是人们对事物价
值大小的判断和取舍。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02
社会历史主体的类型
个人主体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个人主体性的表现
个人主体性的发展
群体主体
群体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群体主体性的表现 群体与个人的关系
类主体
类主体的概念及特征
类主体与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关系
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
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客体的本质和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体的过 程中,必须尊重客体的客观实在性,遵循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客体 的惩罚。
客体对主体的促进作用
客体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食粮 ,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通过不断认识和改造客体,逐渐提 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05
社会历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
主体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客体
人们通过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逐渐认识自然、社会和 思维领域的客观规律,形成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主体按照自身需要对客体进行改造
在正确认识客体的基础上,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 和精神力量,对客体进行改造,使之符合主体的要求。
积极参与社会改革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合法途径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促进社会进步
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公正、诚信 、友善等良好风尚的形成,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人民群众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 鉴,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

【微点归纳】 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 系。 注意这几个限定词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人__的__意__志___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 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 是不可思议的。
信息解读
①舟已行而剑不行
物质都是运动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一种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②统筹系统性,协调各环节,促进资源 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去运用规律,解决现实 问题
探究(1)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错在何处? 提示 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2)结合情境二,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的。 提示 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按城市建设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规律为城市居民造福。
疑难突破 1.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内容
理解
误区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C )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
盲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
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名师点睛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某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工作性质和环境会影响大脑的认知能力,如果长期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第二框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第二框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

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目题(一) 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1.什么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有哪些,基本形式是什么?(1)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3)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2.什么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它如何决定国际关系?(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F)辨析: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F)辨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把握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1)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利益如何决定国际关系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国家与国家之间尽管根本利益不同,但也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存在符合两国利益的共同利益。

正是基于这些共同的利益,国家间才有合作的可能。

国家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差别,如图:②国家间的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间的根本利益不同,在具体利益上会存在对立即相悖的利益,为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就会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3)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的原因: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国家利益包括一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各种资源、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是事关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

②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2、3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2、3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8课第2、3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前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理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2.理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掌握文化交融的意义。

3.知道面对文化多样性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发展中华文化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难点:正确对待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立足国情交流互鉴【课前预习】1.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关系: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对策: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2.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推进,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

(2)对策: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心态。

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立足,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坚守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课中案一、易错易混点1.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2.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推动文化发展。

()3.只要我们敢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外来文化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课件)剖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课件)剖析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克服、汲取、 增添) 2.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 灭亡。 3.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要 求,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 发展的道路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呢?
• 1.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
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寓意是
D (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②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 ③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 ④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自然界是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今天很残酷, 明天更残酷, 后天很美好。
今天你网购了吗?
---事物的发展趋势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请结合网购的事例,说明为什么事物发展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 因是(
)
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
物后出现
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C.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 向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
A 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高中政治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页,共23页。
探究导学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
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表现为: (1)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
力,依照法律强制性无偿征税。 (2)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因

②国家 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 社会 公平 的有效手段
第二页,共23页。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应当依法诚信纳税的原因。
(1)我国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2)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 根本 上是一 致的。 (3)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 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 物质
的部分,税率为 3%;超过 1500 元至 4500 元(含)的部分,税率为
10%;超过 4500 元至 9000 元(含)的部分,税率为 20%。小明的
爸爸月工资为 5500 元,则每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
A.95 元 B.125 元 C.60 元 D.245 元
【解析】 首先确定他的应税所得额为 5500-3500=2000
为强制征税是对所有者的财产的无偿占有,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 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所以税收必须具有固定性。
(3)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第六页,共23页。
拓展延伸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区别
项目




缴纳主体 纳税人 国有企业 投资人
A.①②④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3.推动文化交流 (1)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要求: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 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 千红、生机盎然。 【拓展】(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途径:①商业贸易——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 的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②人口迁徙——意味着大规 模的文化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 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小 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 的途径。
【解析】 文化认同是针对本民族文化而言的,①错误。促进中法文化取长补短, 去除差异,其中“去除差异”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②错误。开展中法文化 之春活动,有利于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有利于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中 法政治互信,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
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 义的文化交流是指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之间的交流,如国与国之间互相派遣 留学生、参加或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不同国家和地区文艺团体之间的友好 访问或演出、举办国际艺术珍品或珍贵文物展等。广义的文化交流是指不同 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思想、行为、制度 或物质等各种形式的相互交往而产生的人类思想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影响。这 种文化交流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军事,甚至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 面面,只要它们使不同文化发生相互联系,就都是文化交流。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融的含义: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多的是指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提示】文化融合的过程。 ①接触。两种文化由传播而发生接触,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②碰撞和筛选。每种文 化都具有顽强地表现自己和排斥其他文化的特性,两种文化接触后必然发生碰撞。在 碰撞过程中进行社会选择,即选优汰劣。③整合。以原来的两个文化体系中选取的文 化元素,经过调适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如现代美国文化就是多种 文化融合的结果。 2.推动作用: (1)内容: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2)原因:①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 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8课第二框《法治政府》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8课第二框《法治政府》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8课第二框《法治政府》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8课第二框《法治政府》。

第八课讲授“法治中国建设"。

分三框展开:第一框“法治国家";第二框“法治政府”;第三框“法治社会”。

这三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法治中国建设”。

三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法治国家的含义、内涵及如何建设、重大意义,再阐述法治政府的含义、内涵及如何建设、重大意义,最后阐述法治社会的含义、内涵及如何建设、重大意义。

三框内容在讲述上都按一定顺序:含义——内涵——如何做——重大意义。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法治政府,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有什么重要意义,从而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框“法治政府”,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法治政府的含义、内涵、如何建设、重大意义,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两目:“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

第一目阐述两层意思: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内涵。

第二目阐述两层意思: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总目标。

阐明法治政府的内涵,理解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及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法治政治的内涵,阐述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难点:理解法治政府的涵义。

五、教学方法:探究导入法、正面讲授法、议题拓展法、实践教学法六、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政治和法律概念较多,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研究、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观点等方法,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法治政治的认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 波让后波 ③世界就是一个轮回,始于何处,回到何处 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 气无不移易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③没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应排除。 答案:C
2.从引进时速 200 公里的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 发时速 350 公里、380 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 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铁的 开通。我国正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这说明 ( ) 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自然界是发展的 ③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④任何 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4.教材 P63 【提示】 (1)说明事物在不断发展,发展的实质是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随 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2)新产品的出现、新工具的产生、新的科学理论的 形成都可以看作发展。 要从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去理解 发展的概念。
[问题探究]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 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观点的?请运用相关知识阐释该 观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 运动变化,①③符合题意。它是社会事物的发展,不是自 然界的发展,②排除;④表述错误,只有前进的和上升的 运动变化才是发展。故选 C。 答案:C
[问题探究] 从老式的“大哥大”到今天的“智能机”, 手机每天 都在更新换代。 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世界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 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 运动过程中;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 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是发 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 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 深的过程。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九课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九课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理和方法论
前提
原理
方法论
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

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盾 矛盾主次方面相互排斥,
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
看问题要把握本 质和主流
全面看问题,不能 忽视支流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白壁微瑕,瑕不掩瑜。
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 方面。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个数=1
矛盾个数≥2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 面
矛盾的次要方 面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 面 不同矛盾及同一矛盾双方都有主、次之分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特殊性的情形
矛盾的次要方 面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概念 角度
适用 范围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矛盾的次 要方面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次 要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 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方 法 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复杂事物
一种矛盾
既看主要矛盾
又看次要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我国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宋祖英[蒙山沂水]
“红色风情”是红色旅游的一大优势,但旅游基础设施不够配 套完善、接待能力较弱、游客参与性项目不多、旅游业人才匮 乏、特别是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正在影响和制约着我市红色 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二: 马云的创业一开始受到传统观点的抨击,后来
才逐渐被认可,说明了什么?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 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 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今天很残酷,
事 物
合作探究一: 马云的互联网商务模式是新事物吗?马云的商
务模式为什么能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提示:与传统的商务模式相比)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 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和要求,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质 变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防微杜渐
证 关
9、欲速则不达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1、为什么前途是光明的 ? 2、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 及方法论要求: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 : 1、量变、质变的含义:
改变世界。带着要用互联网开公司的梦想放弃了教师的行业, 用2万元创
马 办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公司。他坚持的电子商务模式,一直受到传统观念 的抨击。从最初的24人中23人反对,被称为骗子,到后来的阿里巴巴成立,
云 标志着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形成不仅给他带来了物质财富也带来许 创 多个人成就。今天,马云创办的淘宝网,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 业 的 艰 辛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挡不住新事物的
成长壮大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C
4、下面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
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有
B 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⑵唇亡齿寒
⑶邯郸学步
⑷吐故纳新
A、⑴⑵ B、⑴⑷
C、⑵⑶ D、⑵⑷
合作探究三: 有那么一个人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觉得没饱,又吃了一个,
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吃.吃到一半,饱了。这个人 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聪明地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 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饼子,都是白白的浪费。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 子就能吃饱,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
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节能减排工作应从 个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政府和企业、个人形成 合力才能取得理想成效。
明天更残酷,
发 展

后天很美好。 前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 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的方法论要求:
①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 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质变就是发展。 发展总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是不能说质变就是发展,只有向上的、
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倒退的质变不是发展。
4、只有数量的增减才是量变。 还有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场所的变更。
区分:事物发展的
1、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状态:——量变、质变 3、趋势:——前进的、上升的 4、前途:——光明的 5、道路:——曲折的
...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 造条件;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 发展。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Hale Waihona Puke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体 现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量 变
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复习:
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如何判断新旧事物? 3、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 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说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
对我们的方法论要求是: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预习: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寓言中的这个大肚汉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是怎样的?
想一想?
——事物发展过程有量变、质变两种状态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1、什么是量变?
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 的、不显著的变化。
——事物的根本性质没变
2、什么是质变?
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 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 变化。
: 2、辨证关系 : 3、方法论要求
小结:
误区会诊:
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但是并非量变就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 才会引起质变。
2、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质变是一种飞跃,是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状态的打破,不是量
变的总和。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中都存在着相对静止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A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材料一:2008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 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 府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五年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2008年 的主要任务。他强调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 护的极端重要性,节能减排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 远利益,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的事业,政府要与时俱进,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 施,切1、实发展把的这前方进性面与工曲作折性抓紧抓好。
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 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说明了这样一条哲学道理:
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独枝不成树,独木不成林
③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④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 7-8题。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A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量 变
<100ºC
(气体) 水蒸气
加温
水 (液体)
区分量变、质变:主要看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变化!
质 变
≥100ºC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
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
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 量变 质变 新量变 新质变
5、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 时期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 条件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
C、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D、做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6、下列能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材料二:2006年以来,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2008年 我国节2、能发减展的排量工变作与质面变临状严态 峻的形势,尽管困难重重, 但没有 退路,节能减排工作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个人做 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只有政府和企业、个人形成合力节能 减排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1、为什么前途是光明的? 2、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
及方法论要求: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
1、量变、质变的含义:
2、辨证关系: 3、方法论要求: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994年底,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敏感的他意识到:互联网必将
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 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角度,试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
哪些哲学道理?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节能减排工作从长远看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 以政府要与时俱进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既要对 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尽管节 能减排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我们也必须坚定信念扎 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