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机械手的设计要求要点

合集下载

机器人机械手的设计要求要点

机器人机械手的设计要求要点

机械手的设计要求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关节型结构四种。

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直角坐标机器人结构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由于直线运动易于实现全闭环的位置控制,所以,直角坐标机器人有可能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μm级)。

但是,这种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运动空间相对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来讲,是比较小的。

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运动空间,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结构尺寸要比其他类型的机器人的结构尺寸大得多。

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一空间长方体。

直角坐标机器人主要用于装配作业及搬运作业,直角坐标机器人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

2.圆柱坐标机器人结构圆柱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一个回转运动及两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

这种机器人构造比较简单,精度还可以,常用于搬运作业。

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圆柱状的空间。

3. 球坐标机器人结构球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两个回转运动和一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

这种机器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不很高。

主要应用于搬运作业。

其工作空间是一个类球形的空间。

4. 关节型机器人结构关节型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三个回转运动实现的。

关节型机器人动作灵活,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相对机器人本体尺寸,其工作空间比较大。

此种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等作业,都广泛采用这种类型的机器人。

手臂的设计要求机器人手臂的作用,是在一定的载荷和一定的速度下,实现在机器人所要求的工作空间内的运动。

在进行机器人手臂设计时,要遵循下述原则;1.应尽可能使机器人手臂各关节轴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轴应尽可能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使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运算简化,有利于机器人的控制。

2.机器人手臂的结构尺寸应满足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要求。

工作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与机器人手臂的长度,手臂关节的转动范围有密切的关系。

但机器人手臂末端工作空间并没有考虑机器人手腕的空间姿态要求,如果对机器人手腕的姿态提出具体的要求,则其手臂末端可实现的空间要小于上述没有考虑手腕姿态的工作空间。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手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手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手机械手是一种机械系统,具有类似于人类手的功能,可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任务。

机械手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机械手设计展开讨论,并分别介绍各个方面的设计原则和考虑因素。

1.机械结构设计机械手的机械结构是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机械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1结构形式: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平行机械手、串联机械手、协同机械手等。

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结构形式。

1.2关节类型:机械手的关节类型包括旋转关节、平移关节等。

需要根据具体操作任务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关节类型。

1.3运动范围:机械手的运动范围要满足操作任务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机械手在工作空间内的自由度问题。

1.4刚度要求:机械手的刚度要求决定了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案。

需要根据具体操作任务的需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来确定刚度要求。

1.5直线度和平直度:机械手的直线度和平直度是保证机械手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

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两个因素。

2.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是机械手实现运动的核心。

传动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2.1传动类型:机械手的传动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传动方式,例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

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传动类型。

2.2传动比:传动比是传动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和力矩。

需要根据具体操作任务的需求来确定传动比。

2.3精度要求:传动系统的精度要求决定了传动元件的选用和设计方案。

需要根据具体操作任务的需求来确定精度要求。

2.4耐久性:传动系统的耐久性是机械手正常运行的保障。

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传动元件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以保证传动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是机械手实现精确操作的关键。

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3.1控制方式:机械手的控制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

机械手的整体设计

机械手的整体设计

机械手的整体设计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手动作的机器装置,主要由结构、传动、控制和感知系统组成。

其整体设计需要考虑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机械手的结构设计要符合其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

结构设计包括关节布置、臂长、工作空间以及末端执行器等。

关节布置决定了机械手的灵活性和工作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选择串联或并联的关节布置。

臂长和工作空间决定了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和工件的大小。

末端执行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计成夹爪、吸盘、工具等各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的抓取和操作需求。

其次,机械手的传动系统设计要考虑到工作精度和负载能力。

传动系统一般采用电机和减速器、齿轮系统、链条或带传动等来实现。

电机和减速器的选型要根据所需的转速和扭矩来确定。

齿轮系统要考虑到传动效率和减震能力。

链条或带传动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力矩,适合大范围操作。

第三,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必须保证其精确度和稳定性。

控制系统要能够实时获得机械手的位置、速度和力矩等信息,并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实时调节和反馈。

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运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

传感器用于检测机械手各关节的位置和力量信息。

运动控制器负责解析传感器数据,计算运动轨迹和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执行器对机械手进行动力输出,实现各关节的运动。

最后,机械手的感知系统设计要能够实时感知并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和障碍物,以实现精确的操作。

感知系统一般包括视觉、力觉和力矩传感器等。

视觉传感器可以采集环境中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识别和测量。

力觉传感器可以测量机械手与工件或环境之间的力量信息,实现更加精确的操作。

力矩传感器可以测量机械手各关节的力矩和负载情况,对控制系统提供实时反馈。

总而言之,机械手的整体设计需要考虑结构、传动、控制和感知等方面,以实现各种复杂的抓取和操作任务。

从结构设计到传动系统,再到控制和感知系统的设计,都要保证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稳定性,以满足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物流仓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机械手设计方案

机械手设计方案

机械手设计方案机械手设计方案引言:机械手是一种能模拟人手动作、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工作的机械装置。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种功能全面、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的机械手。

一、功能设计:该机械手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操作。

设计中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需求:1.抓取能力:机械手需要具备稳定的抓取能力,能够根据需要抓取各种形状的物体。

2.运动自由度:机械手需要具备足够多的运动自由度,能够在空间中灵活操作。

3.力度控制:机械手需要根据不同任务的要求,能够对抓取力度进行精确控制。

4.操作平稳性:机械手的运动应平稳、精确,以实现高效的生产操作。

5.可编程性:机械手应具备可编程功能,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需求进行多样化的操作。

二、结构设计:机械手主要分为下列几个部分:1.机械臂:机械臂是机械手的核心部分,应具备足够多的关节,以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

同时,机械臂需要采用轻量化设计,以减小自身质量,提高运动效率。

2.末端执行器:末端执行器是机械手抓取物体的部分,应设计可自由伸缩的抓取夹具,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物体。

3.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机械手的动力系统,应选择高效可靠的传动装置,如电机和减速器组合,以保证机械手运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械手的智能核心,应具备高速、高精度、可编程的控制器,以实现机械手的自动化操作。

同时,控制系统应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者使用。

三、操作流程:机械手的操作流程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输入任务指令:操作者通过控制系统输入任务指令,包括抓取位置、力度等参数。

2.开机准备:机械手启动后,进行预热和校准动作,以确保机械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感应物体:机械手的传感器感应物体位置和大小,确定抓取位置和姿态。

4.抓取物体:机械手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感应到的物体信息,进行相应的运动和力度控制,将物体抓取起来。

5.完成任务:机械手将抓取的物体移动到指定位置,完成任务,并将完成情况通过控制系统反馈给操作者。

机械手总体方案毕业设计

机械手总体方案毕业设计

机械手总体方案毕业设计引言: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手动作的自动化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领域、科研实验等。

本总体方案旨在设计一台能够实现多自由度运动、具备灵活性和精确性的机械手。

一、设计目标:1.实现多自由度运动:机械手设计应具备足够的关节自由度,能够在不同方向和角度进行运动,适应不同工作场景的需求。

2.提高操作灵活性:机械手应具备灵活的手指和手腕,能够适应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物体抓取,而不会因为形变而导致抓取失败。

3.实现精确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应具备高精度,并能够实现准确定位和精确操控。

4.提高安全性:机械手设计应考虑安全性,具备防护装置和自动停机等功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机械结构设计:1.关节设计:机械手应由多个关节组成,每个关节由电动机驱动,实现灵活的运动。

关节设计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机械手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

2.手指设计:机械手手指应具备可调节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物体抓取。

手指可以采用弹性材料或具有可伸缩性的结构,以增加抓取的稳定性。

3.手腕设计:机械手腕部分应具备多自由度运动,既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的旋转,又能够实现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工作场景的需求。

4.传动系统设计:机械手的传动系统应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等,以确保精确的位置控制和运动控制。

三、控制系统设计:1.电路设计:机械手的控制系统应包括电源、电机驱动器和数据传输装置。

电路设计应考虑供电稳定性、电磁干扰等因素,以确保机械手的正常运行。

2.传感器设计:机械手应搭载合适的传感器,用于感知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力度等参数,以实现对物体的准确抓取和操控。

3.控制算法设计:机械手的控制算法应具备实时性和精确性,能够根据传感器信息实现对机械手的准确控制。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4.用户界面设计:机械手的控制系统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操作机械手,并获取相关信息。

电动式关节型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电动式关节型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电动式关节型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电动式关节型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考虑到了机器人的运动能力、精度和稳定性,以下是该结构设计的一般要点:1.关节布局:电动关节机械手由多个关节连接组成,每个关节可以实现自由度的运动。

关节的布局应根据机械手的工作空间和运动需求来确定。

通常,机械手具有旋转关节和直线关节,旋转关节用于实现绕轴的旋转,而直线关节则用于实现沿直线的平移运动。

2.传动系统:机械手关节的运动通常由电机和传动系统驱动。

传动系统可能采用齿轮传动、带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等不同的机构形式。

在设计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运动范围、速度要求、负载能力和精度要求。

3.传感器与反馈控制:为了保证机械手运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常需使用传感器来获取关节位置、力矩和速度等反馈信息。

这些传感器可以包括编码器、力传感器、陀螺仪等。

反馈信息可以用于控制算法中,以校正位置误差、维持力平衡和实现闭环控制。

4.结构材料与强度:机械手在运动过程中要承受各种力和负载,因此需要采用足够强度和刚度的结构材料。

常见的材料包括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钢等。

在结构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材料的质量与性能要求的平衡,以及机械手的重量和成本等因素。

5.控制系统:电动关节机械手还需要配备一个控制系统,用于运动规划和控制。

该控制系统可以包括传感器接口、运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

它可以接收来自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根据预设的任务要求制定运动规划,并通过控制算法控制各个关节的运动。

总而言之,电动式关节型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机械手的运动能力、精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从关节布局、传动系统、传感器与反馈控制、结构材料和强度、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以满足具体应用的要求。

机械手的设计

机械手的设计

机械手的设计机械手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准确性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医疗手术、装配和包装等领域。

机械手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运动学算法等,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机械手的设计。

一、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机械手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机械臂、关节和执行器三部分。

机械臂是机械手的主体,负责完成各种运动和动作。

关节是连接机械臂的组件,能够使机械臂在多个方向进行运动。

执行器负责将机械臂传输的运动信号转化为物理动作,例如抓取、旋转等。

机械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功能需求:根据机械手的应用需求,确定机械手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和动作,例如抓取、旋转、移动等。

2. 机械臂的结构:机械臂的结构决定了机械手的可达性、波动和抗外力等性能。

通常有三种设计方式:串联式、并联式和混合式。

3. 关节和执行器选型:需要考虑负载、精度、速度、控制方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关节和执行器。

4. 材料选择和加工:需要根据机械手的负载、速度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并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进行制造。

二、电气控制电气控制是机械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将机械手进行的任何运动和动作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精确调节。

电气控制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

电气控制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传感器:传感器能够感知机械手周围的环境信息,例如位置、速度、力矩等。

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避免传感器数据的误差,提高机械手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2. 执行器:执行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物理动作的组件。

采用先进的执行器能够提高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和精度。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械手的大脑,负责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和动作。

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来保证机械手的运动稳定性和精度。

三、运动学算法运动学算法是机械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根据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计算机械手各关节的运动轨迹和角度,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各种动作和运动。

机械手设计涉及知识点

机械手设计涉及知识点

机械手设计涉及知识点机械手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在机械手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机械手设计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机械手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机械手的外形尺寸、关节布局、运动链设计等方面。

在机械手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机械手的稳定性、刚度和精度等因素。

此外,还需注意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和工作空间大小的设计,以满足实际工作场景的需求。

二、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机械手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机械手的运动控制和力/力矩传感器的反馈控制。

在机械手的运动控制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机械手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

在力/力矩传感器的反馈控制中,我们需要采集机械手工作时的实时力/力矩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

三、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在机械手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感器,可以采集到机械手内外部环境信息,如位置、速度、力、温度等。

在机械手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设计相应的信号采集电路和处理算法。

传感器的选型和布置对机械手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人机交互在机械手设计中,人机交互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机械手的操作界面应该简洁、直观,并提供友好的交互方式。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可以通过触摸屏、语音交互和手势识别等方式来实现人机交互。

五、其他相关知识点除了以上主要的知识点外,机械手设计还涉及到力学、电子、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力学知识用于分析机械手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电子知识用于设计控制电路和信号处理算法,控制理论知识用于设计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算法。

综上所述,机械手设计涉及到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等多个知识点。

在机械手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以满足机械手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手的设计要求
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关节型结构四种。

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直角坐标机器人结构
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由于直线运动易于实现全闭环的位置控制,所以,直角坐标机器人有可能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μm级)。

但是,这种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运动空间相对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来讲,是比较小的。

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运动空间,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结构尺寸要比其他类型的机器人的结构尺寸大得多。

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一空间长方体。

直角坐标机器人主要用于装配作业及搬运作业,直角坐标机器人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

2.圆柱坐标机器人结构
圆柱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一个回转运动及两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

这种机器人构造比较简单,精度还可以,常用于搬运作业。

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圆柱状的空间。

3. 球坐标机器人结构
球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两个回转运动和一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

这种机器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不很高。

主要应用于搬运作业。

其工作空间是一个类球形的空间。

4. 关节型机器人结构
关节型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三个回转运动实现的。

关节型机器人动作灵活,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相对机器人本体尺寸,其工作空间比较大。

此种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等作业,都广泛采用这
种类型的机器人。

手臂的设计要求
机器人手臂的作用,是在一定的载荷和一定的速度下,实现在机器人所要求的工作空间内的运动。

在进行机器人手臂设计时,要遵循下述原则;
1.应尽可能使机器人手臂各关节轴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轴应尽可能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使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运算简化,有利于机器人的控制。

2.机器人手臂的结构尺寸应满足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要求。

工作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与机器人手臂的长度,手臂关节的转动范围有密切的关系。

但机器人手臂末端工作空间并没有考虑机器人手腕的空间姿态要求,如果对机器人手腕的姿态提出具体的要求,则其手臂末端可实现的空间要小于上述没有考虑手腕姿态的工作空间。

3.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与控制精度,应在保证机器人手臂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在结构上、材料上设法减轻手臂的重量。

力求选用高强度的轻质材料,通常选用高强度铝合金制造机器人手臂。

目前,在国外,也在研究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机器人手臂。

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高,抗振性好,比重小(其比重相当于钢的1/4,相当于铝合金的2/3),但是,其价格昂贵,且在性能稳定性及制造复杂形状工件的工艺上尚存在问题,故还未能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

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用有限元法进行机器人手臂结构的优化设计。

在保证所需强度与刚度的情况下,减轻机器人手臂的重量。

4.机器人各关节的轴承间隙要尽可能小,以减小机械间隙所造成的运动误差。

因此,各关节都应有工作可靠、便于调整的轴承间隙调整机构。

5.机器人的手臂相对其关节回转轴应尽可能在重量上平衡,这对减小电机负载和提高机器人手臂运动的响应速度是非常有利的。

在设计机器人的手臂时,应尽可能利用在机器人上安装的机电元器件与装置的重量来减小机器人手臂的不平衡重量,必要时还要设计平衡机构来平衡手臂残余的不平衡重量。

6.机器人手臂在结构上要考虑各关节的限位开关和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机械限位块,以及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及其它元件的安装。

腰座结构的设计要求
工业机器人腰座,就是圆柱坐标机器人,球坐标机器人及关节型机器人的回转基座。

它是机器人的第一个回转关节,机器人的运动部分全部安装在腰座上,它承受了机器人的全部重量。

在设计机器人腰座结构时,要注意以下设计原则:
1.腰座要有足够大的安装基面,以保证机器人在工作时整体安装的稳定性。

2.腰座要承受机器人全部的重量和载荷,因此,机器人的基座和腰部轴及轴承的结构要有足够大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其承载能力。

3.机器人的腰座是机器人的第一个回转关节,它对机器人末端的运动精度影响最大,因此,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腰部轴系及传动链的精度与刚度的保证。

4.腰部的回转运动要有相应的驱动装置,它包括驱动器(电动、液压及气动)及减速器。

驱动装置一般都带有速度与位置传感器,以及制动器。

5.腰部结构要便于安装、调整。

腰部与机器人手臂的联结要有可靠的定位基准面,以保证各关节的相互位置精度。

要设有调整机构,用来调整腰部轴承间隙及减速器的传动间隙。

6.为了减轻机器人运动部分的惯量,提高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一般腰部回转运动部分的壳体是由比重较小的铝合金材料制成,而不运动的基座是用铸铁或铸钢材料制成。

手腕结构的设计要求
1.机器人手腕的自由度数,应根据作业需要来设计。

机器人手腕自由度数目愈多,各关节的运动角度愈大,则机器人腕部的灵活性愈高,机器人对对作业的适应能力也愈强。

但是,自由度的增加,也必然会使腕部结构更复杂,机器人的控制更困难,成本也会增加。

因此,手腕的自由度数,应根据实际作业要求来确定。

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应使自由度数尽可能的少。

一般的机器人手腕的自由度数为2至3个,有的需要更多的自由度,而有的机器人手腕不需要自由度,仅凭受臂和腰部的运动就能实现作业要求的任务。

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机器人的多种布局,运动方案,选择满足要求的最简单的方案。

2.机器人腕部安装在机器人手臂的末端,在设计机器人手腕时,应力求减少其重
量和体积,结构力求紧凑。

为了减轻机器人腕部的重量,腕部机构的驱动器采用分离传动。

腕部驱动器一般安装在手臂上,而不采用直接驱动,并选用高强度的铝合金制造。

3.机器人手腕要与末端执行器相联,因此,要有标准的联接法兰,结构上要便于装卸末端执行器。

4.机器人的手腕机构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力与运动的传递。

5.要设有可靠的传动间隙调整机构,以减小空回间隙,提高传动精度。

6.手腕各关节轴转动要有限位开关,并设置硬限位,以防止超限造成机械损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