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图知识点

合集下载

地球地球仪地图基础知识

地球地球仪地图基础知识

一、地球/地球仪常用数据1.地球赤道半径6378.1千米2.地球极半径6356.8千米3.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4.赤道周长40075千米5.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6.海洋占71%,陆地占29%7.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8.人为日界线为180°经线9.自然日界线是“0时”经线10.南北半球的界限是赤道11.东西半球的界限是160°E 20°W12.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13.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赤道上经度1°距离为111千米二、经线与纬线的区别经线:1.所有经线长度均相等,形状均为半圆形2.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3.所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4.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而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5.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距离,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线:1.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递减2.所有纬线互相平行3.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4.任意一条纬线都可以独立为圆,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三、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3.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4.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5.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越大,反映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尽;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6.比例尺与图幅的关系:反映同样的事物比例尺越大需要的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需要的图幅越小四、1.一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法:依据图上的指向标判断方向,一般指向标箭头指向北3.依据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确定: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为东。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世界地图重点知识点总结

世界地图重点知识点总结

世界地图重点知识点总结世界地图是我们了解世界地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世界地图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缘关系、文化联系等。

下面我们将重点总结一些世界地图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信息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地球是一个略呈椭圆形的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不同结构组成。

地球的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约占地表面积的30%,而海洋则占70%。

二、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经度和纬度是我们在地图上定位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

经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北到南的半圆线,它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东西各为180度。

而纬度则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东到西的半圆线,以赤道为起点,北南各为90度。

三、世界地图的分类世界地图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有政治地图、物理地图、气候地图等。

政治地图主要标注了世界各国的行政区划和国界等信息;物理地图则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地形、地势、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图则表现了各地的气候分布特点。

四、世界地图上的自然地理特征世界地图上虽然标注了各国的行政区划,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地图上的自然地理特征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地图上的色彩来判断各地的高山、平原、河流等地形特征;通过气候图可以了解各地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特点等。

五、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地理特征世界地图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

比如,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山;美国则拥有着众多著名的自然地理特征,比如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国家公园等。

六、地球上的热带、温带和寒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域的纬度差异,我们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地带。

热带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植被丰富;温带地区位于赤道和北极/南极之间,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寒带地区则位于北极/南极以及温带地区之外,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地图科普地球知识点总结

地图科普地球知识点总结

地图科普地球知识点总结地图类型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地形图、地形图、气候图、经济地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多种。

地形图是以地表地貌、地势等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它反映了地表自然界的地形特征和分布规律。

气候图是以地球大气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它反映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及其特征规律。

经济地图是以地表生产、交通、贸易、资源利用等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它反映了世界各地的生产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交通运输等情况。

交通图是以交通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它反映了世界各地的交通网络、交通线路、交通工具等情况。

人口分布图是以人类聚居地、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及其特征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它反映了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情况。

地图制图投影地图制图投影是地球表面三维形状转化为平面地图的方法。

地图制图投影方法可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距离投影。

等角投影能保持图上角度与实地角度的一致;等面积投影保持图上的面积与实地的面积成正比;等距离投影是保持图上的距离与实地的距离成正比。

大规模的区域和国家地图选取等角投影,中等规模的区域和国家地图选取等面积投影,而航空、天文等专业地图则选择等距离投影。

地图比例地图比例是地球实际尺寸和地图上长度的比值。

通常地图比例有数字比例尺和图形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以分数或比例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地的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

图形比例尺是将地图上的距离和实地的距离比例关系用图形形式表现出来。

比例尺的选择与地图的应用有关。

大比例尺地图适合表示小范围地区的详细情况,小比例尺地图适合表示广大范围地区的概略情况。

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用来表示地图上物体的图形。

地图符号包括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点状符号主要用来表示城市、村镇、河流、湖泊、山峰等点状物体;线状符号主要用来表示铁路、公路、管道、河流、边界等线状物体;面状符号主要用来表示森林、湖泊、草原、农田等面状物体。

地图符号的选择应根据地图的比例、精度和图形特征进行合理搭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做题)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会判断经线、纬线,南北纬东西经的判别注意对应字母大写),判断两点位置方向(根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温度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小朋友世界地图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世界地图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世界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大洲的概念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分为七大洲,它们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二、各大洲的特点和国家 1. 亚洲: -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

- 亚洲有很多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

2.非洲:–非洲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洲,面积约为3000万平方公里。

–非洲有很多国家,其中包括南非、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等。

3.北美洲:–北美洲位于北半球,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国家。

–北美洲有很多著名的城市,如纽约、洛杉矶、多伦多等。

4.南美洲:–南美洲是世界上最长的洲,它的横向跨度相对较小。

–南美洲有很多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等。

5.欧洲:–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

–欧洲有很多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6.大洋洲:–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之一,它由许多岛屿组成。

–大洋洲有很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7.南极洲:–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洲,它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

–南极洲是一个国际性质的地区,没有常住人口。

三、重要的地理特征 1. 长江: -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 长江流经中国多个省市,如四川、湖南、江苏等。

2.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非洲国家。

–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3.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位于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

–阿尔卑斯山脉是滑雪和登山的热门景点。

4.大堡礁:–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

–大堡礁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宝库,拥有众多珍稀物种。

四、几个重要的国家和城市 1. 中国: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位于亚洲东部。

-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北京、上海、香港等。

2.美国:–美国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

–美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

地理20个知识点总结

地理20个知识点总结

地理20个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经纬线与经纬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3.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方向:一般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陆地和海洋。

4.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陆块。

-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多于西半球。

5.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 - 乌拉尔河 - 里海 - 大高加索山脉 - 黑海 - 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6. 海陆变迁。

-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三、天气与气候。

7.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8. 气温的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 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对趾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
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1.(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改编)读下图,回答(1)~(3)题。
(3)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南北相距约为(
答案:(1)B (2)A (3)A
比例尺的大小、缩放与应用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 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图,甲、乙、
线凸出方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大,流水侵
蚀作用强烈,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
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或 洪积扇。
(3)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
(4)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
(5)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
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比例尺缩放后, 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5.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 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 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 000=1/160 0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 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如下图,AB间为 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 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
要统一。
2 . (2010 年高考天津卷 )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 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 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 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渐减小则为西经。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 x, 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 y= 180°-x(x、y所属的东、西经 不同)。
2.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 (1)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
A(40°N,20°W)与B(40°S,20°W)。
°C/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 °C·H相)/100 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 <H大+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 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图2
Hale Waihona Puke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 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 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
图3 约是 111千米,如图 3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 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 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 减,约是111×cos 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3中AC。 (3)图3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3.定“范围” (1)距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 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
B.310米 D.410米
获取解读信息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根据图中山峰高度和等高距确定出图中各条 等高线的高度,解题流程见下图:
答案:(1)D (2)C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1.绘制 (1)绘制步骤。
(2)绘制实例。
2.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 剖面图无障碍物 ( 如山地或山脊 ) 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 “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 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获取解读信息 从题干中可获取“突出地形起伏”的信息。即扩大垂直比例尺就 能突出地形的高低起伏。
答案:B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与计算
1.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 ①气温: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阳坡热量条件好, 阴坡相反;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②降水: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高大的山地或者高 原对大气环流有阻挡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面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2)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 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形成分水岭 ( 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 ;山 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
2.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可以结合其 他知识进行一些相关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 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
4 . (2013 年高考天津卷 )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
察。读图回答(1)~(2)题。
(1) 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中甲、乙两处连线绘 制的是( )
(2)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 a、 b 、 c、 d 四处居 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该地应选在( A. a处 C.c处 ) B.b处 D . d处
另一个是“W”(0°和180°除外)。
三、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3.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
(1) 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全 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 A.北京 C.新加坡 B.纽约 D.巴西利亚 )
(2)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纽约(40°43′N,74°W) 的( ) A.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A.4 300千米 C.4 500千米 B.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 B.1 500千米 D.2 800千米 获取和解读信息 (1)图中可读出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的大致经纬度。 (2) 根据题干中北京和纽约的具体经纬度可获取两地南北纬度、 相对位置和东西经度相对位置。 (3)由第(2)、(3)题干北京39°54′N、新加坡1°22′N可知两地的纬 度差为38°32′。
(2) 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 (等压差)越 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4.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 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 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 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米<H<(n+1)d米。
②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 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及剖面图示意:
4.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某条剖面线上的 地势起伏 和 坡度陡缓 。
[灵犀一点]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经纬网图的判读与应用
1.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1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图1中A在B的西北方 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如图 2 中A、 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 A 、B两地经度差 小于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为200米<H<400米。
3 . (2012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 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C.36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