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
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高三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是一个呈椭球体的天体,其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而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
地球的形状是由于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扩张,极点部分压缩,导致了地球的膨胀。
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而地球的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而公转则造成了四季的变化。
三、地球的经纬度系统地球的经度指的是从地球上的起点到一条经线的弧长,主要用来测定地理位置的东西向距离,以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为基准。
而地球的纬度则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地球赤道之间的角度,以地球赤道为基准,分为北纬和南纬。
四、地球的地理分区地球被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而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五、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用来呈现地球表面特征的平面图。
在地图上,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符号和注解来表示各种地质、气候和人文特征。
同时,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六、地球上的气候与生态地球上的气候是由地球的自转、公转、水文循环以及陆地分布等因素综合影响所形成的。
气候的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活。
七、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地球的资源面临着枯竭和破坏的威胁。
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八、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文化交流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化等方面。
这些活动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地球上的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根据历年高考失分比较多的科目,为考生总结了一些答题注意细节及经验,请考生一定注意,以免丢分不该丢失的分数而追悔莫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 ,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 ,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 111 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 千米·cos θ ( 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高考复习课第一篇 地球地图

0°经线: 国际上规定 ,通过英国 伦敦 格林尼 治天文台原 址的经线。
南极 由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 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200W,1600E 1600E
B点 西经600
600W
西 半 B 球
600 400
200 00
东 半 A 球
A点: 东经400 400E
地方时早晚的比较
假设:赤道上 的两点A 和B 都是6时日出 (晨线处) 两地相差45度
A B
当B点日出时
B为6时 A为3时
A点还需要三小时才能看到日出
地方时早晚的比较
假设:赤道上 的两点A 和B
都是6时日出 (晨线处) 两地相差45度
地球自西向东转
A
当A日出时
B
A为6时
B为9时
B点在3小时之前就已经看到日出
第一篇 地理基础知识
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大小 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 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km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的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略 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轴、两极和赤道
地轴、两极、赤道
北极
地
0
东
经
度 地心 经 60度 线
轴
60
地方时的计算
已知20°E的地方时是7月5日 10时30分,求15°W的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 步骤 (1)求经度差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35° 20°E和15°W相差_________ 5° 20°E和15°E相差_________
地方时的计算 步骤(1)求经度差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与实际地面的距离关系,地图符号和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地图可以获取方向、比例、地形、气候等信息,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解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 地貌学:地壳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山脉、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与特征。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植被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
5. 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2. 农业与工业:农业的分类与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
4. 文化与旅游: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5. 区域发展与合作: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与技巧,地理实验的设计。
2. 地理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地理竞赛与研究:参与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六、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1. 地理学的科学方法:观察、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
新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查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板块,其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如下: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运动和时间差异-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阅读和分析2. 气候与天气- 气候系统、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3. 地貌与地质- 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地貌类型- 地质构造、岩石循环和地质年代4. 水文与海洋- 水循环、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和特点- 海洋的构造、海洋环流和海洋资源5. 生物与土壤- 生物群落的分布、生物多样性- 土壤类型、土壤形成和土壤利用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 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和城市规划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和农业问题- 工业地域类型、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3.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和交通问题- 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和通信发展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三、区域地理1. 世界地理- 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和区域发展2.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区域划分、区域发展和区域问题3. 区域分析- 区域的界定、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策略、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强调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培养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热点问题,也是提高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基础知识点,学生可以为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和地球运动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和地球运动高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和地球运动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态和长度:相互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态和长度:全部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推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推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推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状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其次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恒久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缘由: 稳定的光照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相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

.
30
原理: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
两点的
大圆的劣。弧长
甲
判断图中各点之
乙
间是否为最短距
离:
A
B
• AB
• CD • 甲乙
CD
.
31
原理: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
两点的
大圆的劣。弧长
甲 图中甲乙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乙
.
32
2.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
归纳要点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
9
特殊经线
0°: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 西。经
180°: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 东。经
20°W :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 为西半球
160°E :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 西半球,以西 为 东半球
.
10
[巩固练习] 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30°W20°W10° W
ⅰ 往东时: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由Q到M) ⅱ 往西时: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由M到Q)
N
Q
M
F
S
.
36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方向是( C )
A.一直沿正东方向
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
度(0°经线) 作 西经(W) 西半球的分界线
纬度(0赤°道纬线)作向 北189南各00°向分°
北纬(N) 南纬(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
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
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
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
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二、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特别提醒:同学们易把比例尺的大小与比例尺公式中的分母大小等同起来,而实际情况是比例尺的大小指比值的大小,因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1.绘制步骤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
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1~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1′~15′点)连接起来,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2.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
特别提醒:
(1)作地形剖面图时,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判读地形剖面图要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的海拔状况来综合分析。